第一篇:读北大一星事迹有感
读北大一星事迹有感
药学一班
我读到了关于梁岩的采访。让我感触很深。
从他回答记者的问题和记者对他的描述,我发现了他很多很好的品质。例如,梁岩说他曾经调皮,但在初中时开始正视自己和今后的道路。从这里我看见了他不一般的自制力。我也不是什么乖孩子,但我从来就失败在如何控制自己,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未来。我知道,要从顽皮中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是很困难的。但是他办到了。所以我敬佩他,要向他学习!
在此我引用一段他与记者(北大青年)的对话
“好!下面,你凭感觉告诉我,在你的朋友中,通过校学生会途径结交的和非校会途径结交的比例。凭感觉哦!” “……7比3吧。”
“那么,好朋友的比例呢?”
“9比1吧。”
我惊讶于第二个比例,因为我也凭感觉认为,好朋友的比例应该更加均衡一点——至少比7:3要小。于是我加了第三个问题:“那么,真正交心的朋友,各有几个?” “5比0。”
他对朋友的理解让我也十分惊讶,不过我很快释然了:他是一个真挚的人,他对它的每一个朋友都是真挚的所以认为自己的每个朋友都是要好的。都是真心的好朋友。交心的朋友竟然是五比零。没错,他对每个朋友的真挚是他对每个朋友真心付出。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这也是他当选学生会常代会主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每个人,当他真挚的对待周围的人的时候,周围的人不然也会尊敬他,因此而亲近他支持他。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就是我要真挚的对待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敌人。
他说他在任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办事方法。这也让我心头一亮,在大学,不仅要知识,还要锻炼自实践的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我之前好像一直埋头学习,到了大学为什么不展开自己的手脚,多多参与事实呢?
他还做出了支援西藏的伟大决定,虽然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但是要做出到西部去的决定是需要勇气的,这意味着要忍受艰苦的条件,缺少娱乐的生活和与家人的分别。我自问没有这样的魄力与勇气。也没有这样对国家的献身意识。我还有待提高啊!
他还是一个重承诺的人,他答应自己的朋友要解决三十六楼的信号问题,于是在新学期第一件事就是调研信号问题,并与移动公司协商建信号台。在体现他办事能力的同时,也显示了他重承诺的品格,让人敬佩!
总之,我从梁师兄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北大之星果然名不虚传啊!虽然优秀的品质我无法完全学到,但是我要尽力的向他学习,提高自己。
第二篇: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川通服德阳分公司魏翔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这是北大校长周其凤在2012年本科毕业典礼上发出的感慨,是谁让他说出如此发自肺腑的话,是一位保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年轻人。
他叫甘相伟,07年9月2日,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北大学子一起,踏进了他心目中的圣地—北京大学,不过不同的是,别人是新生,而他是以保安的身份来北大就职,每天面对过往的学子和教授,让相伟心中那颗不安分的种子开始生长,保安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修行,一次难得的升华,每一份工作都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他处在保安位置,在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面前,并没有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相反虚心请教,去旁听讲座,常人认为北大课堂与一名保安毫不相干,而相伟却将宝贵的学习资源收入囊中。
他的自传读后受益匪浅,颇有所感。父亲早逝,从苦难中走出的相伟,用血泪为我们书写了一位不屈的人,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因为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是一份难能可贵的财富,生命也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激发潜能,生命的确贵在有痛可受,正因为此,他才如此珍惜当前的工作,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常言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朝向何方,步履沉重也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种从苦难中磨砺出的坚持,锲而不舍的决心,即使自己处在团队的最低层,也要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善于从领导或同事身上发现闪光点,取长补短,以此激励自己。勤能补拙,知识改变命运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更需要看清空洞价值观,一种忽略了自身价值而一味寻求包装的价值取向,即使得到了社会地位也是稍纵即逝的。
相伟的拼搏历程也体现出一种创新理念,出生不重要,所处的位置不重要,但你的方向和方法是重要的,如果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相伟一辈子都只能是个保安。在确保工作顺利完全的情况下,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站岗的休息时间去旁听讲座,相伟抓住了别人没有抓住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价值,并善于总结自身未完善之处,需要一种创新思维对当前处境进行分析以至改观,这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更好体现。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断自我完善也能体现 人生的辉煌。
我们的血液里应该流淌一种叫做自立自强的东西,让我们能放开视野,能够承受肩上的重担。在工作的路上不断拼搏,在拼搏的路上不断求知,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同时不断自我完善,方能一路清晰,步步为营;用求知的眼光在工作的路上以创新的思维努力拼搏,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篇:读《北大高效学习法》有感
读《北大高效学习法》有感
李炳华
“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掌握高效读书方法也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之一”。打开高效学习法这本书封面,这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睛,让我想要一探书中的究竟。是的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高效率的学习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北大高效读书法为我们想要成为读书的成功者,指明了一个方向。
目录一共把本书分成了六章,其中强化你的学习动机、提高成绩的方法、增强你的记忆力这前三章,为进行成功学习作了简要说明,而“如何学好各门功课”则是具体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书为我们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作用点,学习使用的力度,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指出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平时的时间点滴,而养成了的好习惯可以终生相伴,好习惯用到学习上更是如此。诚然学习是一个求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千日之功也。这个功夫全要在平时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上面。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行动,进而就会有好的回报。一些平时习惯好的,并进而考上了各类名牌大学的学习尖子就是好的证明例子。
请看北大学子如是说的:“学时专心致志,玩时酣畅淋漓,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走神;对待任务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一做就完,绝不拖泥带水;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大小一律认真对待,不马虎了事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了一些习惯,获益匪浅,直到了大学,仍然保留了很多高中的习惯”。
那么什么叫做好的习惯?那些习惯比较适合学生呢?人人都想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那是一种理想。多数的学生都是从一字一句、一言一行学起,从点滴做起的。好习惯来源于平时的养成,老师的因势利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二个相辅相存的环节。如把学习语文、英语的早读课这种习惯反复多次后,再坚持一阶段时间,过后回头一瞧,会发现原本的与现在的大不相同了。这就是习惯的养成。高效率课堂的得来,也是平时的一种积累和习惯的养成。比如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不能少的三步曲,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几个步骤,把握知识的要点。学有余力的学生下了课,还可能会把课堂笔记和自己在听讲中领悟到的道理拿出来反复比较,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甚至前后进行联系,融会贯通,以便能总结出一点规律。再如学完了一章节或一单元后自己总结,有什么重要的定理、公式、概念等等把它吸收消化等等。平时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件先后次序,这样不仅避免了到期没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比如到了高三,学生就要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牺牲一切可牺牲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充分利用早、中、晚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时不时地把高一高二的笔记翻出来回顾,我以前所教的学生到这时为止,他们自己有几本平时整理好的难错题,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有效途径。真象北大学子所说的:“碰到想不明白的题目或道理,我一遍遍地思考,而我恍然大悟时,高兴得简直比喝了一大杯冰水还舒服。星期天,本可以好好睡觉休息,虽然我也很累很困,但我仍然无法放下课本,放下钢笔”。与困难抗衡的确让人疲惫,但当你胜利时,心中会无比畅快。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会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也是一种好的习惯,你说可不是吗?
第四篇:读王顺友事迹有感(范文模版)
——读王顺友事迹有感
林晓慧
“王顺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能散发出如此伟大的人格魅力。
一直以来,我对这种人云亦云的炒作新闻总是抱着不可置否的态度。但是在观看完新闻联播中关于王顺友事迹的报道后,我觉得心灵最深处有根弦被深深地牵动着。风雨人生三十载,坐看潮起潮落,日沉月落,似乎已不再被任何的事及人所感动。但当我听到马班邮路的乡邮员王顺友20年来牵着骡子和马,跋山涉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听到王顺友遇到匪徒,一声怒吼,正气凛然,肠子被踢断了,但他心系邮件,战胜伤痛,直到将邮件都送完;看到王顺友走过的乡邮路,山路崎岖,险象环生。看到王顺友孤单地唱着山歌,孤独地走在崇山峻岭中的寂寞邮路。我突然想起作家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人原本如散落的珠子,文化就象一根无形的线,将这些珠子串起来。而我将其理解为,人原本如散落的珠子,感动就象一根无形的线,将这些珠子串起来。感动是一种情感,一种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感动的人生是美丽的。而现在,当我知道了王顺友及他的马班邮路,我就被他
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着。反观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与王顺友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身在繁华都市的我们,享受着现代化带给我们的物资上的无比优越,但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贫瘠,总是会有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人生不如意的十有八九,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我们应当学习王顺友的精神,要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及生活。
王顺友说:“送信的工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邮政的工作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多么质朴高尚的语言。同样是为邮政事业工作,同样身为绿色信使的邮政人,同样生活的一片蓝天下。但王顺友的付出及做出的牺牲是我们远远所不及的。走进王顺友的精神世界,深深懂得了王顺友的理想信念,那就是送信是在为党做事。在王顺友身上有着忠诚、敬业、勤奋、奉献、乐观的品质,体现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能让人富有激情及战斗
力。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宛如黑夜里的一盏明
灯,能指引及激励我们前进。
学习了王顺友的精神,让我的精神有了更深
层次的提高;王顺友的精神,是我们当代邮政
人学习的楷模。
第五篇:读名人事迹有感
用汗水浇灌未来
——读好书 学英模
浏正街小学 六甲班 丁婉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到底是什么?告诉你最主要的是勤奋!当我怀有感想地读完《名人事迹》这本书后,就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古今中外,任何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
在这本书中讲到世界著名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他在小学里成绩并不优秀,甚至因为智力迟钝而留过级,他的老师还给过他“决不会有任何出息”的评价。进入大学后,他也成绩平平,连毕业考试也是靠借同学的笔记才勉强过关的,丝毫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凡的才华。可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居然是若干年后被公认为“天才中的天才”的伟大物理学家!这似乎谁也不会想到,但事实正是如此。为什么如此平凡的一个人之后会变成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他勤奋。自从大学毕业之后,爱因斯坦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决心发奋学习,寒窗苦读。正是因为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才创造了“相对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被后人誉为“20世纪的牛顿”。这与他非要弄清来龙去脉的钻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从“决不会有任何出息”到被誉为“20世纪的牛顿”这件事足以证明“成功源于勤奋”这句名言的所在性。不是每一个勤奋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所有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勤奋这条必
经之路上走来的,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要勤奋,所有成功的大门都会对你敞开!成功就在眼前„„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一个个名人,伟人悄然诞生:像孔子、孟子、老子,他们的学问来自于毕身孜孜不倦的学习积累,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者,文人;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们正是靠着吃苦耐劳,为国为民的精神,开拓了新中国美好的前景,使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的东方立于不败之地;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英雄,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学习技能,磨练意志,最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鲜花和掌声,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和敬仰;像先天聋哑的舞蹈家邰丽华,她难道不是靠着艰辛地付出才站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的吗?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勤奋,源于付出,源于不断地学习,源于辛勤的汗水„„展望未来,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我们只要勤奋踏实,刻苦努力,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有理由看到新的希望。让我们登上勤奋的小船,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