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时间:2019-05-13 06: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一篇: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革命的武装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而建立的一块根据地。在这块地域面积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万劳苦大众,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壮大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红十五军、红三师、河北师、赣北师,为红三军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彭德怀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影响是什么?对这块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本文以历史史实作简要的探讨。

一、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鄂东南根据地先后包括湖北的阳新、大冶、鄂城、武昌、咸宁、通山、崇阳、通城、蒲圻、圻水(浠水)、圻春、广济、黄梅;江西的九江、修水、星子、德安、瑞昌、武宁等地。1927年党的“八七”后,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在全省举行武装暴动,并将全省划分为七个暴动区域。阳新、大冶属鄂东区,咸宁、通山、蒲圻属鄂南区。同时,省委派出大批干部恢复各暴动区内各县党组织。秋收暴动失败后,省委再次派员来阳新、大冶组建中共阳(新)大(冶)县委,继续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巡视员吴致民来阳新,撤消阳大县委,成立阳新县委。同年7月,省委决定成立阳(新)大(冶)区特委,辖阳新、大冶、鄂城。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各基层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简称“四抗”)斗争。1929年2月,中共阳新县委成功策动小箕铺民团起义。7月,成立工农红军十二军。9月,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地区,并横扫阳新各地反动武装。12月,程子华、白玉杰领导的“大冶兵暴”和“阳新起义”成功。1930年1月,阳新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5月,中共鄂东特委成,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与此同时,通山、大冶、鄂城、圻水、圻春、广济、黄梅等地的土地革命相继进入高潮。6月,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红三军团建立。10月,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至此,鄂东革命根据地形成。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首委成立,鄂东、鄂南特委撤销,成立中共鄂东南特委,辖阳新、大冶、通山、鄂城、咸宁、蒲圻、崇阳、武宁、瑞昌等县,原鄂东特委所属江北四县划鄂豫皖苏区。1932年1月,鄂东南特委撤销,分设鄂东道委、蒲圻中心县委。1932年8月,撤销赣北特委、蒲圻中心县委,成立鄂东南道委,辖阳新、大冶、通山、鄂城、蒲圻、咸宁、崇阳、通城、嘉鱼、九江、瑞昌、武宁、星子、德安十四个县。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

二、彭德怀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影响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独立第五师部分官兵举行平江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全军3700余人枪,辖三个团,后改五个大队,10月改五个纵队。12月11日,在湖南永新县三湾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在历经保卫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后,于1929年9月返回湘鄂赣边区。经红五军与湘鄂赣边特委联席会议,决定红五军各纵队分散游击活动。其中,第五纵队进入鄂东南地区。红五军分兵主要目的在于打通井冈山脉与幕阜山脉之间联系,进一步发展壮大红军,建立湘鄂赣苏区并与湘赣苏区形成南北呼应。这一主观战略目标的实施,对于鄂东南地区的革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第一、表明鄂东南地区具有良好革命基础和条件。

红五纵队党代表何长工,1927年8月在率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赴九江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因故改道,由阳新经通山、通城、修水,加入到秋收起义的行列。因此,他对阳新及鄂东南地区革命基础和经济状况十分清楚。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阳新及鄂东南地区曾普遍建立中共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团体,特别是阳新拥有30万农民协会会员。这些“泥腿子”们虽然在夏斗寅“清乡”中遭受残酷的迫害,但依然是土地革命忠实的骨干。鄂东南地区的富水流域、陆水流域是富饶的产粮区,境内的汉冶萍工矿区是华中重要经济区并拥有大量产业工人,突显这里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时,幕阜山脉与河湖低地复杂的地形形成纵深阶梯,长江与粤汉路突出的地理位置更显该区域重要的军事作用。红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并将落脚点确定在阳新、大冶区域,是李灿、何长工纵队领导正确选择。

第二、促进了根据地形成和红军队伍的壮大。

1929年9月,红五纵队进军鄂东南之时,阳新、大冶地区已建立起区、县、特委三级完善的党组织,各种革命群众组织团结着80%的劳苦大众。在阳新已建立村、乡、区苏维埃政权和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并拥有红十二军和众多赤卫队等地方革命武装。革命力量占据着广大乡村,反动统治被分割在县城和十余处集镇之内,红色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红五纵队分兵时仅300人,240枝枪。虽然势单力薄,但是一支训练有素并拥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明纪律的正规红军,特别是在经历井冈山斗争后,拥有毛泽东的武装割据思想。这就注定了红五纵队是一支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1929年10月,红五纵队一路挺进,一路攻城占镇,一方面横扫反动据点,一方面壮大自己。在阳新,红五纵队攻打张谷才、韦源口,转兵江荣、横扫龙港、排市反动民团,两克阳新县城。这一系列的斗争,使阳新大地一片鲜红。斗争的胜利鼓舞着广大的民众,在地方党、政、军组织的发动下,扩红、拥红,参军、参战成为人民的自发行动。至大冶兵暴前夕,红五纵队已发展到4000人枪,超过原红五军兵力总和。正因如此,中央军委遂决定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组建红三军团。

红五纵队发展壮大的历程,正是阳新及鄂东南苏区形成的初期,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刚刚拉开帷幕。在政权的组织上、各级人民武装指挥上、根据地经济建设上,特别是在关于土地改革的政策上都缺乏完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而井冈山的经验恰恰为弥补了这一缺陷。如阳新在1929年秋进行的第一次土地分配时就出现了二个方面的错误。一是主张土地公有,农民只拥有使用权,过早地强调消灭土地私有;二是只提出土地分配原则,缺乏具体规定和细则,执行中出现偏差。而在1930年5月,在第二次土地分配中提出,“坚决依靠贫农,联系中农,征收富农,打倒土豪劣伸,实行人人分配土地,做到耕者有其田”。一系列《没收土地和分配简则》、《土地使用暂行条例》政策,由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成为人民的意愿。最终使60万人口中的55万人分得了土地。这55万人民便成为红军忠实的支持者。

第三、极大地震慑反动势力鼓舞着人民的信心。

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二、三、四纵队来到阳新、大冶,与红八军会合并组建红三军团。在阳新、大冶活动一个多月时间内,彭德怀率部进行了一系列作战,特别是占大冶、黄石港,威逼武昌等重大军事行动,对湖北及鄂东南反动势力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和震撼,迫使国民党反动武装主力退出鄂东南地区。

彭德怀作为红军高级将领,以高超的指挥艺术,严明军纪作风,模范爱民行为深得鄂东南人民的爱戴,人民自编歌颂彭德怀和红军歌谣近20余首,有关彭德怀传奇故事近百种版本,甚至将神勇善战的红军指挥员认为是彭德怀的化身。

1930年6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南下后,红八军仍将后方留守处设在阳新,并积极组建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彭德怀的名字依然吸引着大批青年投奔红军,就连原红五纵队伤愈归队的战士都要求回到他的身边。这些,一直影响着苏区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斗争。1934年,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秘书谈某被捕入狱后,他写的遗书依然是给彭德怀、何长工。直至1936年红军游击队在崇山峻岭坚持游击战争最艰难的时刻,等待彭德怀率主力红军打回来,是大家共同的信念。同时,彭德怀也怀念着这里的人民,无论是1957年写给阳新县人民委员会的一封信,还是后的自述,都表露出由衷敬意和款款深情。

三、鄂东南苏区的历史功绩

鄂东南苏区是湘鄂赣边区重要组成部分,他较之于湘东北、赣西北苏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突出的地理位置,客观上注定其在革命进程中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里的党组织和人民主观上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由彭德怀、红三军团创造的勇于战斗,善打恶仗险仗的顽强作风,使鄂东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

第一,担当起了实现中共中央战略意图的历史使命。1930年中央提出: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与数省革命暴动首先胜利的路线”,鄂东南苏区是“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重要区域。鄂东特委统辖长江两岸七县,并积极组建与红三军团策应的红十五军。1932年在实现中央关于扩大红色区域战略方针中,鄂东南苏区将所辖范围扩大至东起九江,西到岳阳,北至武昌的广大区域。由此形成了北与鄂豫皖、西与湘鄂西苏呼应的战略格局。1934年,当中央苏进入第五次反“围剿”和实施战略转移的关键时刻,这里的军民又担当起了牵制北路敌军,掩护中央红军作战突围的重任。

第二,为创建了英勇的主力红军做出了巨大牺牲。众所周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建了三大方面军。红三军团系红一方面军主力之一,而红三军团所属红八军则完全是由阳新、大冶地方武装组建而成。这正如彭德怀1957年所说的:“阳新人民的勇敢勤劳是突出的,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了红军第八军,对于中国人民革命是有重大贡献的。”就在同一时期,红十五军的组建,为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此外,鄂东南地方武装红三师三次组建,则是为充实壮大湘鄂赣主力红军提供了兵源。

第三,鄂东南苏区的斗争实践创造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创建苏区的斗争中,鄂东南地区党和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党组织建设上注重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并重;在政权建设上努力完善苏维埃政权的体制,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优良传统,涌现出龙燕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道富的典型楷模;在武装建设上,确立党领导武装,努力提高士兵军政素质的建军思想;在经济建设上,围绕战时经济的特点,重点发展农业,注重工业,加强商贸,严格管理财政金融,使苏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于战争需求;在文化建设上,苏区形成了普通教育、业余教育、专业教育体系,文艺创作以发动群众,扩大红军为题材,流传着大量脍炙人口歌曲民谣。正是因为鄂东南苏区具有建设方面成功经验,才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鄂东南苏区的斗争成果是广大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浇灌而成,功绩已载入史册。在总结历史,开拓未来之时,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传绩,更将激励后来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篇:鄂东南年会欢迎词

咸宁市体育舞蹈协会2012年会

暨第二届鄂东南体育舞蹈联谊会欢迎词

苏惠林

2012年12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喜庆日子里,咸宁市体育舞蹈协会2012年会暨第二届鄂东南体育舞蹈联谊会在美丽的香城泉都——温泉隆重召开。这次年会有来自黄石、黄冈、鄂州、咸宁等县市500名选手同台竞艺,友情联欢,有国标级、国家级裁判沈浩先生、谈纪宝先生等知名教师莅临指导,有全国摩登舞、拉丁舞冠军戴斌先生、韩小乐女士、朱志先生、蒋诗琪女士等优秀的专业选手登台表演。因此,今年的年会是咸宁市体育舞蹈协会和鄂东南联谊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咸宁市体育舞蹈协会向参加年会的所有来宾、运动员、艺术家和观众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艺术是城市的品味。体育舞蹈作为一门高雅艺术、一门健康文化,以其高雅、时尚、健康、阳光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它已经成为参与范围

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普及发展最快的大众文化体育运动。我们努力举办体育舞蹈年会、联谊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鄂东南体育舞蹈技术的提升,促进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增进兄弟城市文化艺术的交流。我们相信,有广大运动员的积极参与,有资深教师的悉心指导,有优秀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这次年会一定会成为一次艺术盛会、活力盛会、友谊盛会。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运动员、艺术家和观众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篇:仙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展调研报告

传承红色基因

再奏崛起篇章

--仙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展调研报告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南京军区时强调指出,要切实把红色资源开发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遵循。

仙源乡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自1929年春湘鄂赣边特委直接入住开始,历时整整五年,直接领导了周边三十余县的武装割据斗争,一度有东方小莫斯科之称。如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仙源纪念地现存旧址三十余处,先后被评为AAA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各级政府依托本地的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基因,打造一个特点鲜明的党性教育基地,对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干部作风和带动仙源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光辉革命历程

从1928年至1930年,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王首道、傅秋涛等老一辈革命家便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尤其是1929年春,湘鄂赣边境特委直接进驻小源官元山,这里便成为湘鄂赣边区开辟最早的苏区之一。1932年4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等首脑机关从修水上衫迁驻小源,小源更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省委、省苏在小源直

接领导、指挥湘鄂赣边区30余县、数十万军民进行武装割据,牵制了国民党60多个团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特别是1932年至1934年,是湘鄂赣苏区发展、壮大的全盛时期,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播下的星星之火,此时已成燎原之势,湘鄂赣苏区发展壮大为全国十大苏区之一。毛主席曾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来高度赞扬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取得的巨大成绩。就连国民党“剿共”西路军总司令何键也不得不在他的“清剿‘概要报告书’”中称小源为“小莫斯科”。

仙源现存有革命旧址达36处之多,其中湘鄂赣省委旧址、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旗报社旧址、省军区旧址、红五军校旧址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期间的英勇战斗历史和红色故事不胜枚举,发人深省。现存的其他革命旧址还有湘鄂赣边特委旧址、湘鄂赣省军区总政治部旧址、湘鄂赣省红色中心医院等等,另外1975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宏伟庄重,也令人肃然起敬。

二、仙源基本情况

仙源乡地处万载县西部偏北,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167平方公里,东与万载茭湖乡槽头村接壤,南傍万载赤兴乡浙桥村,西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交界,北接万载高村镇西坑村,地势北高南低,北端有全县的第二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1米,县乡公路盘山而绕,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更是天然的氧吧。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余人。现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全乡总面积167

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6958亩,山林面积达20万亩。仙源还是远近闻名的有机之乡,曾荣膺“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有机毛豆、有机水稻等享负盛名。去年以来,随着仙源乡四季花海田园综合体的盛大开业,将仙源的美景、美味集中呈现出来,与湘鄂赣丰富的红色资源一道成为仙源发展的红绿两架马车。

三、近年发展现状

2012年,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被列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并一举摘牌“AAA国家级旅游景区”。湘鄂赣省委、省苏旧址群先后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和“中国(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圣地”等称号。

近几年来,上级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红色旧址保护和革命传统传承,国宝单位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红旗报社旧址等曾争取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第二期项目资金500多万元,对项目旧址维护,防雷保护、周边基础设施及环境进行了修葺和整治。

2018年,湘鄂赣红旗报社、省军区、边特委、省军区总政治部、省红色中心医院、湘鄂赣省委无线电台等一道列入了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第三期项目,项目投资达800多万元,涵盖基础公路、旧址维护、改水、厕所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

随着新一期项目的投入实施,仙源湘鄂赣根据地将进一步发挥旧址集群优势,融合本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形成红色教育与乡

村旅游结合的特殊模式。近年来,前来参观旅游和进行革命传统、党性教育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比如省、市领导,市人大、宜春学院等等部门,全乡年接待游客量达6000人以上,其中单位组团达3000人次以上。特别是清明纪念塔祭扫、“五四”、“七一”、“十一”等纪念日,各类纪念及教育活动活跃,仙源俨然成为了市内知名的党建教育活动基地。

四、党建再促发展

随着十九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集体参观党的一大旧址,全国上下迅速掀起红色旅游的热潮。仙源湘鄂赣不仅仅要守着这些红色财富,更应该发展创新,打造党性教育基地,让旧址成为鲜活的讲师,换发青春的活力。

一是持续加强旧址文物保护。本地的最大优势就是绿水青山与革命传统。江西要率先在全国打造绿色崛起先行示范区,就是要立足现有资源进行有序,有保护的开发。仙源作为偏远林区,只有守住这精神的高地和绿水青山,才能和谐有序发展。要积极对现有资源进行宣传和包装,打造又红又专的品牌,不断提升仙源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带动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二是顺势做大党建教育效果。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许下了庄严承诺,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各级依托现有红色资源掀起一股弘扬革命传统、增强党性教育的热潮势必经久不衰。仙源作为我县乃

至市里的有名红色景点,必须抢抓此次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仙源的党建名片。

三是不断丰富旧址文化内涵。新时代有新思想,老国宝也有新内涵。今年以来,全国上下新时代传习所建设如火如荼,活动精彩纷呈。当前,乡党委依托仙源乡丰富的红色资源,就地建设新时代传习所,这里不仅可以提供室内课堂教学,还可以提供室外现场教学,而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填补我县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的空白。试想在苍松翠柏间、在革命烈士纪念塔下,现场解说员动情地诉说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在革命旧址中、战斗遗址前,集中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员们带着敬仰、认真聆听、忆苦思甜、深刻感悟、细细品味。这种教育,不可能增强不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不可能增强不了淡泊名利、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不可能激发不了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工作作风。

四是竭力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尽快落实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第三期项目,特别是完善湘鄂赣边特委、省军区政治部等现基础设施落后的旧址建设;二是尽快落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红军广场、省委旧址与省军区旧址横路建设等配套设施,贯通四个国宝单位与旅游街、红军广场连成环线,进一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建筑内布展,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三是搜集相关的故事及历史传记,形成内容丰富、联系紧凑、生动形象的历史形象。

四是努力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目前市、县广大党员干部大型党性教育培训多是选择在井冈山、瑞金、南昌等知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且不说高额的培训费用、住宿费用,单是来回的差旅费也都不是小数目,又加上旅途遥远,参训者多数苦不堪言。而打造仙源乡党性教育基地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培训成本又可以破除这种舍近求远的现实困境,附带还激活本地红色旅游经济,促进革命老区快速发展,何乐而不为?

五、当前存在困难

1.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包装及宣传,在外的知名度不高。宣传是一项系统而烦杂的工作,不仅仅需要花大价钱包装,更需要花大心思进行推销。仅靠县、乡两级的力量奔走呼喊,实在捉襟见肘。虽然荣膺AAA级景区,但是真正自发前来的游客并不多,远未发挥它应有的最大作用。

2.资源发掘不足。优质而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的一个必要前提,但是从目前来说,对当年的历史人物、传记、故事等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已知的东西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把所有景点、战斗故事等串起来,形成一个立体而感官的模式。

3.基础设施不足。从双桥至仙源道路崎岖、弯多路窄,与旅游景区严重不匹配;旧址周边环境复杂,亟待开发。

4.效果有待加强。多数人到仙源参观,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没有类似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之类的固定的场所与培训日程,并不能真正把人留下来、把心沉下来、把党性提

起来。

不忘初心、红都仙源多壮志,牢记使命、灵秀福地换新颜。从国家的战略全局开发,仙源湘鄂赣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整体提升更是势在必行。仙源乡党委政府将坚定地以传承红色基因、再奏崛起篇章为战略目标,创出一条保护和开发并举的崛起之路。

第四篇: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地简介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地简介

井岗星火,燎原苏区,红色圣地,钟毓人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了、肖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挺进湘西,创建了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新苏区。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中共湘鄂西分局在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次年十月二十四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长征先遣部队——第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红三军即时恢复红二军团番号。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由红二军团统一指挥两军团。红二、六军团随即挥戈东进,展开湘西攻势。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红二、六军团诱敌深入,出奇制胜,取得了著名的十万坪大捷。通过大小十余次战斗,我军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红色区域逐步扩大,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六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成立,省府先设在大庸永定镇,后于同年十二月十日迁至塔卧,建立了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辖永顺、大庸、龙山、桑植、慈利、宣恩、咸丰等九县,同时还包括沅水流域和鄂、川边境的大块游击区。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省、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根据地人口达一百多万,红军壮大到二万一千多人,粉碎了敌军八十多个团的“围剿”,冲破了敌军一百三十多个团的封锁。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的刘家坪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北上长征。

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数千英雄儿女血染沃土,长眠苏区。湘

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力的牵制和打击了敌人,密切地策应和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革命先烈,名垂千古,丰功伟绩,炳彪史册。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一九八一年,苏区人民在塔卧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九八三年十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省军区旧址、党校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旧址、兵工厂旧址等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一年六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篇: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肖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肖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衡山导游词 ·张家界导游词 ·南岳大庙导游词 ·天心阁导游词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第三部分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肖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苏区省委成立之后,即着手领导开展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和扩红等项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部分 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胁,蒋介石惊恐万分,下令调集湘鄂两省的军队,集中了11个师又4个旅,共40多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根据地发动“围剿”。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中央军委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4月12日,红军从塔卧、龙家寨向北撤退。这时,鄂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旅进驻陈家河与我军遭遇,该敌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红军抓住战机,于14日予以全歼。敌师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窜。次日红军又在桃子溪地区,将南逃之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歼,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红二、六军团因形势二转,决定放弃北撤计划,仍留原地坚持斗争。4月下旬红军主力东进,攻占江垭,红军主力又西云湖北,在咸丰忠堡歼敌第四十一师,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8月3日,红军设伏于板栗园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和两个团,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举击溃陶广纵队10个团。至此,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遂以失败告终。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动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城,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鹤峰,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红二、六军团发展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

第五部分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我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利用湘鄂两省敌军“围剿”红军的计划已经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又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两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直插湘中,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后,再转移至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主力部队于当晚开始了突围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我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1月进入贵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也突破重围,于1月9日到贵州江口与六军团主力会合。一月下旬,二、六军主力继续西征,二月初,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从此,结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第六部分先烈们的丰碑永存

在创建、发展、捍卫根据地和突围转战斗争中,我红二、六军团指战员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其英名永垂青史,风范长励后人。牺牲在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部队团级、地方县级的干部烈士就有53名,这就是他们的英名录(介绍 图片)。

第七部分老区大庸在中央领导和革命前辈关怀下的巨大变化

60多年过去了,昔日苏区省府大庸,自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开发旅游,张家界奇山异水大放光彩,使这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领导频频莅临视察,革命前辈纷纷故地重游,表达了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事业的密切关注。

下载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彭德怀与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温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策划

    农学一支部、二支部重温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策划 一、活动主题:传承红色经典,弘扬爱国主义 二、活动目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五篇)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扩红运动”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扩红运动”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摘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

    鄂东南五市区域联动治超工作

    鄂东南五市区域联动治超工作 实 施 方 案 (讨论稿)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执行《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和《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有效制止公路超限运输违法行为,保障公路的完好......

    参观“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风”青年志愿服务队 刘淳当年的那段红色历史,饱含着热血热泪的战争岁月,如今遥远得只剩下一些符号。身为此处的......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贺龙元帅事迹的调查报告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贺龙元帅事迹的调查报告 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刘维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10信管20104201024 一、实践时间 2012年5月12日,第十二周星期六 二、实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楹联收集、整理与研究实施方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楹联收集、整理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方案提出背景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最早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

    关于加快发展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考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民俗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