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总体解决方案(共)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1.传输子系统
传输子系统是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是连接行车调度指挥中心与车站、车站与车站之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是组建轨道交通通信网的基础和骨干,为通信系统各子系统以及列车控制(ATS)系统、电力监控(SCADA)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主控系统(MCS)、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系统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传输通道。业务类型通常有模拟用户、2M数字业务、宽音频广播业务、各种低速数据业务、图像业务、10/100Mbit/s以太网业务等。
1.1采用SDH光传输+综合业务接入设备组网: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和各车站设置SDH设备和接入设备(AN),在控制中心设备网管系统,用于传输网络的管理;由SDH光传输设备组成光纤数字环路自愈网,各类业务由SDH设备和接入设备接入。
1.2采用ATM传输系统组网:由ATM设备组建传输网,网络分两级:一级网络为控制中心到车辆段和各个分站组成环路,属于网络骨干部分;二级网络为接入部分,主要是各车站通过ATM接入设备接入各站业务,网络管理设置在控制中心,用于传输系统的管理。各类业务由ATM接入设备接入。
1.3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2.无线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为轨道交通内部固定工作人员与流动工作人员之间提供高效短信息和话音通信。系统为运营控制指挥中心的行车调度员、环境控制调度员、公安值班员、维修调度员等对列车司机、运营人员、维护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等无线用户分别实施无线通信;为车辆段值班员对段内的无线用户实施无线通信;以及相应的无线用户之间必要的无线通信。同时还具有相应的呼叫、广播、录音、存储、显示、检测和优先权等功能。系统以调度组为通信为主,同时还可实现用户间一对一的单独通信。系统可以传递数字信息,根据列车的需要实时的传递列车状态信息。
2.1采用无线数字集群方式:系统通常由多基站的集群系统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控制中心设备(中心控制设备、调度操作控制台、系统网络管理终端)、车站(基站、基地台、直放站)、便携设备(车载台、便携电台、手持台)和配套设备(漏泄同轴电缆、天线)组成,中心控制设备到基站之间采用有线传输系统所提供的通道连接,基站到移动台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无线电波通过漏泄电缆和空间辐射传播。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各基站由设置在中心的主控制器控制,当基站与控制中器失去联系时,以单站集群方式支持单站系统的正常运行。
2.2无线通信系统以专用频道方式:系统由控制中心(中心无线设备、调度操作控制台、系统网络管理终端)、车站(车站电台、固定台、直放站设备)、便携设备(车载台、便携电台、手持台)和配套设备(漏泄同轴电缆、天线)组成。
3.公务电话子系统
3.1为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维修部门提供一般公务联络(电话业务和非话业务),系统具备PSTN基本业务,具备各种新业务功能(热线、呼出限制、呼入限制、闹钟、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缩位拨号、追查恶意呼叫、会议、ISDN),能够识别非话业务,并与无线系统连接,与当地公用电话网互联,可实现国内、国际长途通信;实现与市话局间的全自动呼入呼出,能够与当地119、120和110等特服业务相连,3.2系统主要由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和电话终端设备组成,在控制中心、车辆段设置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在各车站设备程控交换机远端模块,各站电话业务通过远端交换模块接入。控制中心设置系统维护终端、测量台和计费终端等,用于公务电话系统的网络管理、话务测量和系统计费。
4.专用通信系统
专用电话子系统是调度员和车站(车辆段)值班员指挥列车运行和指导设备操作的重要通信工具,是为列车运营、电力供应、日常维修、防灾救护提供指挥手段的专用通信系统。系统可为控制中心指挥人员,如行调、电调、环调等提供专用直达通信,并且具有单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和录音等功能,同时可为站内各有关部门提供与车站值班员之间的直达通话,并且车站值班员可以呼叫相邻车站的车站值班员。
专用电话系统分控制中心主系统和站段分系统设备
4.1控制中心主系统设备包括数字程控调度机、调度台和调度分机。其中数字程控调度主机是专用电话系统的核心设备,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列车调度、电力调度、防灾环控调度等多个调度系统;同时设置行车值班调度台、电力调度和防灾环控调度台等;在控制中心设置网管系统实现专用电话系统的集中维护管理。
4.2站段分系统设备包括站段分系统主机、站内直通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和轨旁电话机(区间电话)。站段分系统主机是各站段分系统的核心;站内直通电话提供车站(车辆段)值班员与本站作业人员之间的呼叫通话;站间行车电话实现车站(段)值班员与相邻车站值班员、联锁站值班员或车辆段值班员进行直接相邻通话;轨旁电话实现轨道交通有关作业人员在轨道区间与相邻站车站值班员进行通话。
5.电视监控子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监视列车运行、掌握客流大小和流向、提高行车指挥透明度的辅助通信工具,是列车司机在车站停车后监视旅客上下车、掌握开关车门时间的重要手段。当车站发生灾情时,电视监视子系统可作为防灾调度员指挥抢险的指挥工具。系统由控制中心调度员行车监视,车站值班员客运管理监视,列车司机发车监视三部分构成。
控制中心:主要设备有彩色监视器、操作键盘、多媒体网络管理终端以及系统维护监视器、长时录象机、网络管理接口转换模块等设备组成。
车站系统构成:上行站台、下行站台、站厅3个区域,主要由彩色摄像机、监视器、视频分配放大器、画面分割插入器、车站视频矩阵切换控制设备、光纤传输设备的发送端等部分组成。
远程多路信号传输系统。
多媒体网络管理终端
5.1采用数字方式:在各车站,各电视监控摄象机视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将图像上传至本站控制室,控制信号通过双绞线实现对摄象机的控制。视频图像经过视频分配器、视频控制矩阵传送至车站控制室的监视器(本地监控用)和地铁通信统一传输平台后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远程监控);在控制中心和各车站均需设置视频编解码设备;利用轨道交通通信的传输平台,视频图像经过编解码设备,将模拟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通常采用M-JPEG和MPEG-2方式。
5.2采用模拟方式:在各车站,各电视监控摄象机视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将图像上传至本站控制室,控制信号通过双绞线实现对摄象机的控制。视频图像经过视频分配器、视频控制矩阵传送至车站控制室的监视器(本地监控用)和视频复用光端机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远程监控);在控制中心和各车站均需设置视频光端机;各站图像的传送都需要占用单独的光纤,和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传输平台独立。
6.广播子系统:
为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提供对相应区域进行有线广播,并实现事故抢险、组织指挥和疏导乘客安全撤离时的中心防灾广播。
6.1广播系统由中心设备、车站设备和车辆段设备组成。
中心设备:中心广播操作台(信源:话筒、语音合成、CD机等)、中心广播机柜(含电源、接口及控制模块等)、中心网管终端。
车站设备:车站广播操作台(行车、客运、防灾广播用)、车站广播机柜(含功放、电源、接口及控制模块等)、噪声传感器、扬声器、音柱。
车辆段设备:车辆段广播操作台、通话柱、车辆段广播机柜(含功放、电源、接口及控制模块等)、号筒扬声器
6.2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和环控调度员可对全线各站进行监听及选站和选区广播。当地铁发生故障或灾害时,广播系统自动转为抢险通信设备,环境调度员具有最高优先权。
6.3车站广播区分为上行站台、下行站台、售票区、站厅、出入口和办公区等。车站行车值班员和环控值班员可通过广播控制台对本站区进行选区广播或全站广播。
7.时钟子系统
时钟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设备包括GPS/CCTV信号接受单元、主备一级母钟系统、监控系统、车站(车辆段)主备二级母钟、子钟及传输通道等构成。
7.1中心母钟:接收GPS标准时间信号、CCTV标准时间信号,将自身的时间精度与标准信号同步,中心母钟通过传输通道向各车站的二级母钟传送,统一校准二级母钟。并将同步信号通过接口送给监测系统及其他系统,为其它系统提供时间信号。
7.2二级母钟:接收中心母钟发出的标准时间码信号,实现与中心母钟随时保持同步,并产生输出时间驱动信号,用于驱动本站所有的子钟,并能向中心设备回馈车站子系统及本站子钟的工作信息。
7.3子钟:接收二级母钟发出的时间驱动脉冲信号,进行时间信息显示,并将自身状态信息回馈给二级母钟。
7.4系统网管:实现时钟系统的网络管理。
8.电源子系统
为通信系统设备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电源供应,保证在主电源中断或发生超限波动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能正常工作,等待主电源恢复正常。
电源系统包括-48V直流电源和UPS220V交流电源。由直流高频开关电源、UPS、蓄电池组、电源设备监控系统构成
第二篇:轨道交通机车头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富士隆机车视频监控记录装置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铁路轨道交通(火车、高铁,轻轨)由于其污染小、运量大,对于缓解人口密集型大铁路的交通压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铁路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流动的、人员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高峰时期,大量拥挤人群的环境,与及列车油箱的管理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要提高列车管理质量和安全程度,仅仅依靠人力是不够的,在列车内外部推行机车视频监控系统,将能极大的解决上述矛盾。通过此系统能够实现多角度的实时记录列车运营过程中的音视频资料。能对乘客的容貌,物品进行记录,保证了发生刑式案件之后追查和划分责任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因而设置铁路轨道交通的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十分必要,现我公司根据成都铁路局提供的一系列安全防范隐患,作出的以下机车视频监控方案系统,由于此方案已经在成都铁路局运行一年多的时间,充分见证了产品的稳定性与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与高度重视,对于安全,富士隆责无旁贷,在后续,我们会努力创新,根据用户需求研发出更专业,高智能化的机车视频监控产品,做一个专业立足于铁路,专业服务于铁路一体化的专业公司。
2:机车视频监控的基本构成
采集图像的摄像机或成像装置(摄像头)音视频信号的记录存储(机车监控主机)图像的处理与显示设备(终端显示单元)
系统主要对轨道交通客车火车头进行监控,在每节火车头备四个监控摄像机,监控摄像机采集各现场视频信息,每四个监控点配备一台四路高清车载硬盘录像机,驾驶室两路与火车头侧面两路分别负责把摄像机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同时进行压缩录像。通过视频信号传送到列车驾驶室的显示器主机上。
FOL-CR402H是整个车载监控系统的核心,直接决定了监控系统的性能好坏。由于列车不同于银行、楼宇、小区等固定监控场所,它处于室外颠簸移动的状态,而且温度、湿度变化很大,灰尘很多,工作环境恶劣,因此对车载视频监控主机的要求更高。车载FOL-CR402H已广泛应用于地铁、轻轨,火车,等各种移动监控场所,产品可靠性得到实际考验,机车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以下作用:
1、减少漏洞,提高服务质量.2、提高旅途安全,减少案件与事故发生.3、全方位控制列车情况,实现一对一的服务.4、沿路站台实现无线动态监控,方便指挥调度和管理 系统运行要求:
1、稳定性高、适应温度变化。
2、抗磁抗震性强,不会因此产生死机现象。
3、操作方便,在显示屏上可直接观看现场情况
5、先进的音视频处理方式,储存量大、可扩展性强。
6、可直流供电,机车上多数使用的是直流供电,要求车载主机能够在直流供电情况下进行工作。
7、扩展性强,随着技术的成熟,终端设备在不需要完全更换的情况下功能得到扩展。
系统配置 录像存储设备: 型号:FOL-CR402H(四路高清录像主机)CR402H车载硬盘录像机采用高集成度H.264 ASIC,图像画质优秀,除采用硬盘作为录像存储介质外还可使用SD卡作为录像存储介质,提高录像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内置的USB接口能够快速进行录像备份。经过市场验证的电源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密封机壳设计非常适合于车载环境使用。系统评价
机车视频监控系统是列车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 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系统等其它安全技术防范 体系联动运行,使其防范能力更加强大。由于系统处于移动颠簸状态中,且处于湿度大、灰尘多的恶劣环境中,要求工业产品必须能稳定可靠的运行。富士隆嵌入式无风扇全封闭整机产品为机车视频监控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第三篇:部队通信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部队通信指挥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捷康特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3月21日
主要内容
1、部队通信指挥中心系统的设计目标.........................................................................................2
1.1、通信指挥功能..................................................................................................................2 1.2、远程监控功能..................................................................................................................3 1.3 视频会议功能....................................................................................................................3
2、设计思想.....................................................................................................................................3
2.1、通信指挥中心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4 2.2、通信指挥中心系统的总体构成......................................................................................4 2.3、通信指挥中心各系统概述..............................................................................................5
1、部队通信指挥中心系统的设计目标
1.1、通信指挥功能
(1)实现紧急情况的收集、显示、上报功能。即在指挥中心内能
通过网络传输和其他通信方式实时接收、显示、上报紧急情况的现场文字、图片、语言信息,并能通过终端服务器和显示屏随时调阅紧急情况子系统的文字、图片信息;
(2)实现远程指挥功能。在执行突发任务时,可依托网络,运用语言、文字、图片信息迅速实现对各个子系统和现场实时远程指挥;
(3)实现通信指挥辅助决策功能。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以及其它相关软件,迅速查询,显示警力部署状况,进行战术计算,为拟制处置预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1.2、远程监控功能
(1)通过卫星信道输送视频信号,实现对“处突”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可预留端口);
(2)通过装备GPS终端,实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地图上实时显示参战警员的位置,为局领导正确实施指挥提供依据。(可预留端口);
(3)利用地、市的“三级网”,实现对各子系统所有监控目标实时监控或调阅。
1.3 视频会议功能
(1)实现召开各类会议的功能;
(2)实现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的功能。
2、设计思想
(1)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大屏幕监控及显示、指挥调度为核心,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精度、管理力度;
(2)基于开放式技术,提供系统在容量、功能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保护投资;
(3)模块化支持业务功能变化的升级;
(4)高可靠性,具备极高的处理容错能力和平台容错设计,并能保证数据安全;
(5)先进、实用、成熟的管理系统;(6)友好的操作界面。
2.1、通信指挥中心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
(1)可靠性:系统运行要建立在坚实的软件、硬件基础上,这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管理软件与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应有比较明确的接口规范。应用系统要经过反复测试,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确保可靠运行;
(2)实用性:软件开发要依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具体工作需要,必须符合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
(3)先进性:系统开发的起点要高,采用的软件平台要尽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较先进的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程序设计和先进的设计思想,最终使系统在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可扩展性:系统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要求系统能够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有足够的扩展升级的余地; 通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下达、工作汇报、文件实时传送、事件监控及纪录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
2.2、通信指挥中心系统的总体构成
(1)大屏幕显示系统;(2)信息管理系统;
(3)网络电视监控管理系统;
(4)远程网络传输系统;
(5)电子地图GIS系统;
(6)视频会议系统;(7)对讲、广播系统;(8)指挥中心机房建设
2.3、通信指挥中心各系统概述
(1)大屏幕显示系统:
主要功能与要求
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提出需求,以下为通用的主要功能与要求。
1)信息接收
系统不仅要能接收VGA、RGB、网络计算机信息,还要能接收宽带语音、视频信号,并能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信息转换。
2)信息显示
系统能以多媒体的形式发布共享信息,能以不同的模式、按照划分区域显示态势、文本、表格和视频图像信息。要求态势显示清晰、分辨率高,文字、图像显示清晰稳定。BSV液晶拼接技术实现了系统开窗漫游、画中画功能。
3)预览、摄像与切换
为保证投影显示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系统必须具有预览功能,用于图像的预审。显示大厅内应安装摄像机,用以提取管理控制机构工作的视频图像。系统应具有切换显示功能,满足多路信息显示需要。
4)电视电话会议
系统能利用监控、预览、切换、通信及终端控制设备,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视讯联系,随时可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5)控制方式
系统允许领导人员、业务工作人员、保障人员,以集中控制、移动控制、授权控制的方式,对大屏幕进行开关机、开设窗口、选择信源、投影显示、调整音响和照明等操作。(2)信息管理系统:
1)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
2)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外来的情况;
3)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4)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
5)辅助决策功能。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倒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3)网络电视监控管理系统;
1)本地录像,保存一定时间段内的本地视频监控录像资料,并能方便地查询、取证,为事后调查提供依据。
2)远程视频监控监控人员可远程任意调取网吧存储的监控图像,并可远程发出控制指令,录像资料的智能化检索、回放、调整摄像机镜头焦距、控制云台进行巡视或局部细节观察。
3)权限管理为保证上网人员的隐私和录像资料的安全,系统具有操作权限管理,系统登录、操作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远程网络传输系统:
远程传输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标准电话线、宽带及ISDN 数据线或直接连接, 普通电话线以15fps的速度传输音频及视频图象.该系统具有您需要的所有优点.它允许同时对六个场所进行监控并且提供瞬时视频警报核实功能.是节俭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经济实惠的远程传输监控系统(5)电子地图GIS系统: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 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 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 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6)视频会议系统;
一般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服务器)、会议室终端、PC桌面型终端、电话接入网关(PSTNGateway)、Gatekeeper(网闸)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视频会议网络。此外,语音会议系统可以让所有桌面用户通过 PC参与语音会议,这些是在视频会议基础上的衍生。目前,语音系统也是多功能视频会议的一个参考条件。(7)对讲、广播系统
1)公共区域的背景音乐系统
在公共区域设置背景音乐,可以创造舒适、和谐的氛围。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现在对于公共区域背景音乐的使用已不再局 限于其他公共场所,它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于所有的现代化建筑中。厂方在选用设备时,应根据资金情况尽量选用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设备。
2)生产管理广播 按照生产车间、办公室或楼层设置分区广播,主要用以生产调度和对管理的广播,也可以定时播出音乐或广播节目等,可以起到放松紧张的心情和消除疲乏的作用。
3)紧急事故广播系统 紧急事故广播在智能厂房建筑的设计中,通常被列为消防自动控制的一个联动部分,而实际施工中它是作为广播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的。在广播系统中消防广播具有绝对优先权,它的信号所到的扬声器应无条件畅通无阻,包括切断所有其它广播和处于开启和关断的音控器,相应区域内的所有扬声器应 全功率工作。消防规范上有明文规定消防广播应为N+1形式。当消防系统向本系统发出二次确认后的报警区域信号时,本系统将不做任何单独确认的执行该信号,并自动实现 N+1功能,同时自动启动已录好的广播信息或人工播放事故广播,另外消防分区控制器应还具有手动切换和全切两种功能,供用户根据消防系统的实际需要做相应 安排。
(8)指挥中心机房建设
1)机房装饰:抗静电地板铺设、棚顶墙体装修、天棚及地面防尘处理、门窗等;
2)供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配电系统、照明、应急照明、UPS电源; 空调新风系统:机房精密空调、新风换气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手提式灭火器; 防盗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电源防雷击抗浪涌保护、等电位连接、静电泄放等、接地系统。
北京捷康特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3月21日
第四篇: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通信系统)
通信
通信
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2000)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 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 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
一般要求
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
13—1 通信
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
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通信系统设计范围为上述工点及线路所有通信线缆、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系统由专用通信系统、公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
专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办公数据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集中告警系统、电源系统组成。
公安通信系统由公安无线系统、消防无线系统、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公安专网系统组成。
公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用无线引入系统、电源系统及集中监测告警系统组成。
基本技术要求
1.本系统及设备应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组网灵活,并代表当前通信发展要求的成熟技术。
2.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必要的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引起全网故障。
3.本系统中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具有降级使用功能和对重要通道的备用手段,以保证系统基本功能。
4.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展和平滑升级。
13—2 通信
5.通信系统应采用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能与其它相关系统或业务部门实现可靠的互联,并应选择广泛应用的标准协议。
6.本系统应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防晒的设备和材料。
7.本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电下铁道的特性,应采用抗电气干扰强的设备和电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8.光缆、电缆应采用阻燃、低烟、低毒、防蚀的产品,并应考虑防鼠害和防迷流腐蚀。
9.本线作为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延伸段,因此,在整体上应与既有的1号线通信系统组成统一的通信网,充分考虑对控制中心级设备系统的改造、衔接。该网络与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通信网络应组成功能完整统一、便于维护管理的网络,以实现控制中心对全线的协调统一管理。
10.本系统应满足下列工作环境条件:
(1)环境温度:0℃~50℃(室内);-40℃~65℃(室外)
(2)相对湿度:25℃时30%~75%(室内);35℃时10%~95%(室外)。(3)防护等级:IP50(室内);IP65(室外及区间)。(4)设备限高:室内≤2200mm,区间内不超过设备限界。(5)冷却方法:自然风冷或强迫风冷。
(6)负载承荷:≤600kg/m2。(通信设备);≤1000kg/m2。(通信电源)耐机械冲击:10g 耐机械振动:5~20Hz时,5mm(振幅);
13..1 专用通信系统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应满足1号线四期工程对于传递语音、数据、文字、图像等业务信息的需要,具有多功能、大容量、高可靠并能进行集中维护管
13—3 20~100Hz时,1.4g(室内),4.2g(区间隧道)通信
理的数字传输网,与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传输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传输网络。
1.系统功能
(1)传输系统应具备在沿线各车站自由上下话路、使用灵活及易于扩展的功能。
(2)传输系统应具备设于不同光缆路径的主备光通道,同时系统应具备通道保护或复用段保护功能。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倒换,且倒换时间小于50ms。
(3)系统应有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及硬件设施,所有站的配置及其它调整均应能在控制中心的操作终端上遥控完成。
(4)传输系统的设计容量除应满足本线路的各专业需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满足远期发展的需求,并宜预留30%的余量。
2.传输的信息内容
(1)各车站各种调度电话及自动电话用户的语音信息。(2)无线基站和主交换机的话音及控制信息。
(3)控制中心至各车站的电视监视、广播、乘客信息、时钟等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信息及其控制信号。
(4)各种自动化系统,包括信号系统(ATS)、电力监控系统(SCADA)、防灾报警(FAS)系统、自动售检票(AFC)及的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等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
3.系统结构
本工程应结合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系统组网情况,从通信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出发,推荐最为适用的传输方案,线路传输速率不宜低于2.5Gb/s。
传输系统须采用环状网络结构,各节点宜隔站连接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传输系统的自愈功能设置主备光通道,并分设与区间两侧的光缆中,具备手/自动切换,切换时,不影响传输质量。
在各车站分别设置传输节点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及网管宜采用扩容方案,网管设备具备对所有节点进行远程在线管理。
13—4 通信
4.系统统接口配置类型
传输系统配置的接口种类根据相关各系统的使用要求,经过协调后确定。为了降低系统的运行代价,简化维护过程,减少维修困难,提高系统的适应能理,应尽量使用较少的接口种类。
系统配置的各类用户接口应具有足够的容量来满足近远期对系统的扩展要求,以及与其它轨道交通线路接入和可能的扩充。系统配置的主要的接口种类如下:
(1)光纤传输线路接口
(2)标准的G.703 2M(基群)接口
(3)以太网接口,接口速率为10M/100M/1000M
(4)低速数据接口RS-232,RS-422,RS-485,2.4~19.2kbps(5)网络管理接口(6)时钟输入/输出接口
(7)其它经系统设计后确认所需的接口 5.传输线路
从控制中心至各车站之间,分别在区间两侧弱电桥架上各敷设1条48芯单模光缆及一条20P市话电缆。光缆宜采用符合ITU-T建议的G.652b双窗口单模光纤。无特殊分歧需求时,除长大区间外,光缆在区间内不得接续。干线电缆为光传输系统故障等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备用调度通信。干线通信光电缆必须采用无卤、阻燃、低烟、低毒、防蚀、耐老化、防鼠害和抗电气干扰的铠装缆。在区间内全线设置通信电缆托架放置通信光电缆。
所有光、电缆在接入设备前,应经过光纤、音频配线架,电缆接入时应设置适当的保安和接地措施,并考虑足够的容量。13..2 公务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系统采用在原有控制中心交换机扩容方式。在控制中心利用既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扩容,在各车站设置小交换机,各车站小交换机通过光传输设备与控制中心交换机组网,控制中心交换机与车站小交换机之间采用2M通道组网。
13—5 通信
1.采用单局制构成,对控制中心数字程控交换机扩容,用于控制中心、各车站间的内部通话及与市话网的连接。
2.主要部件应采用双机热备份工作模式,话务处理能力满足远期容量需求。
3.中继方式
交机与市话局采用2Mb/s数字中继,全自动呼出,呼入采用部分全自动直拨DID,部分采用半自动接续BID的混合进网中继方式。
(1)各种业务忙时话务量按下列要求设计: 电话用户0.16Erl/线; 传真0.17 Erl/线;
每条数字中继话路0.7 Erl/线;
低速数据、2B+D、30B+D及其它符合ISDN用户网络基本条件的各类用户1 Erl/线。
(2)传输衰耗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四线链路 地区呼叫:3.5dB 长途呼叫:7dB ② 用户线衰耗
用户至市话端局间的衰耗不大于7dB。(3)编号方案
本线的公务电话用户应按照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号码分配原则进行统一编号。13..3 专用电话系统
专用通信系统由它调度电话、站内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区间电话、直通录音电话等组成。
1.调度电话
调度电话设列车调度电话、电力调度电话、环控、防灾及维修调度电话,各调度区段划分应与行车指挥或控制管界划分一致。
总机和分机间话路经数字传输通道按辐射方式连接。
13—6 通信
2.站内电话供车站值班员与本站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通话联络。3.站间电话能及时、迅速沟通相邻两车站的通话,且不允许其它电话插入。
4.在区间每隔150~200m设一台区间电话机,用于列车司机或维修人员与有关单位进行紧急联系和一般通话。1~3台电话机并联使用一个用户号码。
5.直通录音电话供电力部门使用,与市供电局直通通话,并能实时录音,直通录音电话设于控制中心。13..4 无线通信系统
1.采用与1号线一、二、三期一致的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
2.采用全基站方式实现无线信号覆盖。
3.区间(包括地下站台)应采用漏泄电缆完成无线信号的覆盖,车站站厅(含公共区域、重要用房等)宜采用天线完成信号覆盖。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运营和运营部门的需求,明确无线信号的具体覆盖范围。
4.为减少不同小区的频率干扰,采用800MHz频段的三组频率(6对频点)轮流在本线上使用。具体频点待向哈尔滨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并得到批准后确定。
5.在满足信纳比20dB的条件下,本系统可靠通信的时间、场强覆盖地点的概率在线路运营区间范围内应大于95%,其它地点不小于90%。
6.系统设置
专用无线系统包含列车调度、事故及防灾、设备维修及停车场管理四个子系统,系统在既有1号线工程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容。
(1)列车调度子系统供列车调度员、司机、车站值班员、车辆基地和停车场信号楼值班员之间以及车站值班员与站台值班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列车运行需要。
(2)事故及防灾子系统供防灾调度员、车站防灾员、现场指挥人员
13—7 通信
及有关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事故抢险及防灾救灾需要。
(3)设备维修子系统供维修值班员与现场维修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线路、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抢修的需要。
(4)停车场管理子系统供车辆基地和停车场运转值班员、调车员、列车司机、场内作业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列车调车及车辆维修的需要。本期工程不新设停车场。
7.系统功能
(1)虚拟专网:系统为各调度群用户提供专用调度台,组成虚拟专用网;
(2)调度通话:单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强拆、组呼的动态重组、调度监听、优先级设置及呼叫;
(3)能完成调度区域选择、越基站无隙切换;电话互联呼叫等功能;(4)车载台自动转组:列车在进出车辆基地时,系统可通过信号系统ATS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行车调度通话组与车辆段通话组的自动转换;
(5)所有调度通话的自动录音:具有列车司机与行车调度的语言录音及回放,时间不少于60min;
(6)主要提示信号:接通音、呼叫失败音(或显示)、忙音、弱场区提示音;
(7)应提供分组数据传输能力,支持多用户共享、语音调度优先和自动断点续传,并能根据语音调度通信的繁忙程度,自动调整分组数据业务带宽(7.2~28.8Kbps)。
(8)网管设备应具有系统配置、用户管理、故障监测报警及管理、统计报告功能。13..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监视功能
车站值班员可监视本站站台、站厅及自动扶梯、出入口情况; 中心调度员可利用监视器和显示大屏监视全线各车站情况。2.图像选择功能
车站行车值班员可选择本站与行车相关的任一摄像机的图像在任一
13—8 通信
监视器上显示,既可用各种时序自动循环切换,也可由操作人员手动切换。控制中心各调度员可利用一、二、三期设置的调用终端同时选择全线任一摄像机或相同摄像机的16幅图像,在既有任一监视器和显示大屏上显示,既用各种时序可自动循环切换,也可由操作人员手动切换。
3.录像功能
本系统在各车站设置长时间录像机,对运营用摄像机图像进行长时4.列车司机监视功能
列车司机可通过站台前端设置监视器方式,监视站台和旅客上下车间不间断录像。
情况,即在上、下行站台列车驾驶室停车位置的一端,各设置1台大屏幕彩色监视器,接收本侧站台摄像机的图像供司机观看。13..6 广播系统
1.本系统纳入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广播网络,实现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同一控制设备对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及本期车站的统一控制,保证系统功能与一、二、三期工程的一致性。
2.由车站广播子系统、控制中心子系统组成。
3.车站广播是控制中心、车站两级控制的广播网,控制中心的调度员(总调、列调、防灾调度)可对全线车站进行选站、选路或全线统一广播,车站值班员可对本管区的站台、站厅、办公管理区及有关设备房进行同时广播或分路、分区广播。
4.车站广播的优先顺序为: 控制中心防灾调度; 车站值班员; 控制中心总调、列调;
5.各车站分为上、下行站台、站厅、办公及设备房、出入口五个广播区。
6.扩音设备应采用n+1备份方式工作。
7.车站采用低功率扬声器密布的方式,使车站内各点均获得均匀
13—9 通信
而足够的声场强度,其有用声场强度高于背景噪音10dB,切换到防灾广播时,声场强度高于背景噪音15dB。
8.为保证声场强度在上、下行站台设置噪声传感器。13..7 乘客信息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PIS)是依靠成熟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输、显示技术,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以运营信息为主的多媒体综合信息显示系统。
1.本系统分为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和车载乘客信息系统。按照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又可以分为中心、车站、车载和网络四个部分。
(1)
中心子系统
乘客信息中心子系统对各车站子系统的操作通过专用通信传输通道实现,对车载子系统的操作通过本系统设置的WLAN传输通道实现。1号线四期工程在一、二、三期中心子系统的基础上扩容,车站子系统接入中心子系统。
(2)
车站子系统
车站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车站信息服务器、车站交换机、车站播放控制器分配器、显示屏集成化软件等。
(3)
车载子系统
车载子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车载无线天线、车载无线单元、车载播放控制器等。
(4)
网络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是指提供系统数据信息和控制信号传输的通道,根据传输路径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个部分。有线网络采用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通道,无线网络应支持以80km每小时速度行驶列车的双向数据通信。考虑到PIS和预留车载CCTV车地双向数据通信的需求,无线传输部分宜采用WLAN传输技术。
2.系统终端设备布置(1)
车站LCD显示屏
LCD显示屏设置在各车站站厅售票机上方和上下行站台乘客候车
13—10 通信
区。
(2)
LED显示屏
LED屏设置在各车站出入口处。(3)
车载LCD显示屏
车载LCD显示屏设置在各列列车每节客室车厢的车门旁。13..8 时钟系统 1.系统功能
(1)为控制中心、车站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统一的时间显示;(2)为乘客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信息; 2.系统构成
本系统利用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控制中心既有母钟作为标准时钟源、在各车站设置子钟驱动器、子钟(各类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
在各车站设置的子钟驱动器,接收母钟发送的时间编码信息,以消除累计误差。子钟驱动器应具备多路输出接口,当母钟或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仍可驱动子钟并告警。在子钟驱动器故障时,子钟可进入降级模式并告警。13..9 办公数据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 1.系统组成
OA系统的硬件包括网络设备、综合布线、计算机设备及相应办公设备。四期工程OA系统接入一、二、三期工程设置的信息网,构成1号线完整的OA信息网络。
2.传输方式
利用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通道组网。3.软件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自动备份软件,网管软件以及各种OA应用软件等。13..10 集中告警系统
集中监测告警系统由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站、打印机、网络设备等
13—11 通信
组成,通过控制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将各子系统的监控终端连接成网。控制中心设备已在一、二、三期工程中实施,本次四期工程对其进行扩容接入。13..11 电源及接地系统
1.通信电源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通信电2.控制中心及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通信设备均要求按一级源必须安全可靠。
负荷供电,需供电系统提供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各通信机房设置专门的交流配电柜。
由变电所引接两路独立的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进线。如使用中一路在全线设置UPS电源并提供交流“集中供电,分散配电”的功能。3.交流UPS供电电源输出电压波动范围不应大于±5%。4.通信设备在外部电源失电时应能通过蓄电池提供不间断供电,5 蓄电池应无腐蚀气体析出,适合设在通信机房内。电源故障时应能进行自切并在本地及远端自动告警。
其蓄电池组的容量应保证向通信设备连续供电不少于2h。
6.为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设置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和人身设备的安全,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通信专业应对接地体部分应提出设置要求,由供电专业负责设置,接地系统。
通信专业和其它专业的接地引出端子应保证足够的间距。在通信电源设备室内设置地线盘,综合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接地装置用来接引下列各类设备: — 直流电源需要接地的一极 — 通信设备的保安避雷器
— 通信设备、通信电源设备的机架,机壳 — 引入电缆、室内电缆和配线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 — 交、直流电源设备采用供电系统的PE线保护。
13—12 通信
13..1 公安通信系统 公安无线系统 1.系统功能
(1)满足公安350MHz警用自动级建设项目的要求,系统通过链路应能实现350MHz公安电台从地面到地下,从一个地铁站到另一个地铁站的全自动漫游。
(2)系统满足MPT1327集群标准信令规范,符合公安部要求。(3)满足 MPT1343,警用CPSX用户编号协议。
(4)系统必须覆盖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隧道区间,实现地下线路,地下车站之间、车站与地面之间通信;
(5)系统支持从指挥中心或现场任意一台手持机到各个分部门的全呼、一对多组呼、一对一单呼、广播呼叫、优先呼叫、紧急呼叫、PABX/PSTN呼叫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强拆、强插等集群调度功能。
(6)分站本身发生的本地呼叫不占用主站信道,跨站呼叫时间不超过0.5秒;
(7)集群信道和常规信道共享功能:可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远程遥控设置某集群信道变为常规中转信道。
(8)主站信道满负荷或出现故障时,分站可独立工作,而且分站可独立实现MPT1327信令标准所规定的所有集群呼叫功能。
2.系统组网方案
利用哈尔滨公安市局调度中心设置地铁公安无线设备,可进行单独的网络管理。
应采用与市局公安350MHz集群通信系统兼容的设备和相同的系统制式。
采用分基站组网方式,地铁内部通信话音信息可以不用通过市区主基站,不占用主基站资源。
在各车站设置分基站分别接入哈尔滨市的模拟集群通信系统主基站,各地下移动电台及固定电台通过分基站融入市公安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网。
13—13 通信
在每个地下车站各配置一套多信道无线集群分基站,分基站与市公安局的中心主基站采用无线链路连接。在每个车站出入口地面设置室外天线,经射频电缆连接到站内分基站,通过空中接口与市局指定的地面主基站连通。
3.系统构成
本工程采用无线链路分基站引入方式构建公安无线通信网,在四期工程5个地下车站设置分基站。
隧道内无线场强覆盖可采用漏缆覆盖方式,上下行合用一条缆。站厅、设备层、办公区域、人流通道和换乘厅使用比较经济的小天线覆盖,收发合用同一副天线。站台由于形状较规则,宽度较窄,结合隧道的覆盖方式,站台和隧道一并采用漏泄同轴电缆方式覆盖。
在每个站站外需要架设与市局主基站通信的链路天线和GPS接收天线。
在四期工程5个地下车站公安机房分别设置5套公安350M模拟集群无线分基站,分基站配置4个信道机,用于公安话音通信。
扩容市局、地铁分局配置公安指挥调度台和市局网管设备。在派出所、车站警务室设置手持终端和固定台。13..2 消防无线系统 1.系统功能
(1)地铁消防无线系统是哈尔滨市消防无线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和市消防无线通信系统联网,以保证地下消防人员与消防指挥中心之间、消防地铁中队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无线通信。
(2)系统必须覆盖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隧道区间,实现地下全线、地下车站之间、车站与地面之间通信。
2.系统组网方案
(1)系统采用800MHz的数字集群系统。
(2)集群交换机由市消防局统一设置在市消防中心,不在本工程范围,本工程主要考虑地下基站设置。全线采用基站+光纤直放站的方式组网。
13—14 通信
(3)扩容消防指挥中心地铁消防调度台和集群、直放站网管。13..3 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功能(1)图像监视功能
车站公安值班员使用本地监控,共享原有专用闭路电视系统和公安专用摄像机资源,可通过终端切换实现现场实时图像的调看。
派出所值班员可通过控制终端远程调看所管辖区域车站的摄像机图像。
地铁分局值班员可通过控制终端远程调看全线车站的摄像机图像。(2)图像选择功能
车站公安值班员、派出所值班员、地铁分局值班员可通过键盘进行自动循环或手动切换选择。
(3)录像功能
对站内所有图像进行录像,录像保存时间不小于15天。(4)图像分析功能
根据市公安局需求,在各车站设置至少4路图像视频分析系统,报警时自动弹出相关画面。
2.系统构成
系统由摄像机终端、图像显示与控制、图像录制、控制信号处理、信号传输及网管设备组成。
公安通信设备室设置视频分配器、视频切换矩阵、编码器、高清解码器、视频分析设备、云台控制设备、视频控制设备及录像设备,在公安值班室设置视频监控终端及监视器。
系统通过公安专网提供的数字通道接入派出所及地铁公安分局。13..4 公安专网系统 1.系统功能
公安专网系统是为公安轨道分局与派出所及车站警务室提供数据及视频信息传送的网络平台,同时与市公安计算机网络互联进行数据信息交流。
13—15 通信
由于公安部门的特殊性,必须保证该系统的独立性、保密性、安全性。本系统应能传输公安系统的管理、监控信息等数据信息。
2.系统构成
采用IP数据网络,在公安轨道分局、派出所和车站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组成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IP网络。
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接入由1号线一、二、三期在轨道分局设置的核心交换机。
汇聚层设备设于派出所,每个派出所设1台以太网交换机,向上联至市公安轨道分局交换机。
接入层设备设于车站公安通信机房,每个车站设一台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派出所交换机互联。
本工程上下行各敷设一条60芯光缆。
公用通信系统
1.民用通信引入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应满足轨道交通开展公用通信运营的需求。
2.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应满足乘客在地下空间进行无线通信联络、拨打公用通信网电话及其它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3.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应满足公众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多种移动通信制式接入的需求,同时应考虑将来业务技术发展的需求,预留相应接口和条件。
4.传输系统(1)传输的信息 ① 无线中继信息 ② 电源网管信息 ③ 无线覆盖设备网管信息 ④ 系统本身所需的相关信息 ⑤ 其他信息(2)传输系统制式
13—16 通信
传输系统应采用光纤及数字复用设备。应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对各种传输制式进行充分论证,明确推荐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制式。
(3)传输网络组网应安全、可靠,易扩容、升级和维护。(4)系统带宽
根据用户使用的性质及要求提供主、备用信道并预留一定租用的带宽,并具有自动倒换功能。
(5)系统节点通道型式和接口要求
系统各节点应能提供点对点式E1通道、以太网(10/100M Ethernet)等符合相关标准和建议的接口。
(6)系统的容量应考虑扩展的需要,宜预留30%的余量。(7)系统应具有完善的网管功能,可进行故障管理、性能监视、系统管理、配置管理。
(8)系统宜独立敷设光缆,应采用充油、低烟、无卤、阻燃、束管式的铠装光缆,并采用1310nm和1550nm双窗口的单模光纤。光纤的几何尺寸、光学、传输特性应满足ITU-T有关建议。
5.移动电话引入系统
(1)应是诸多射频信号的合成——分配网络。系统应完成的功能为:将各地下车站目前及将来(预留)各运营商的各种移动电话制式的射频信号合路后,再由天馈系统均匀地将能量辐射于需要覆盖的场所,在无线覆盖区域内95%的位置,99%的时间内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2)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支持GSM、CDMA、GPRS、3G等制式的信号引入。
(3)无线网络覆盖及服务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 区域边缘GSM、CDMA下行信号电平≥-85dBm;
② 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办公区域一级标准(10w/cm2),站台、站厅、商场及隧道内达到二级标准(40w/cm2);
③ 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95%;
④ 同频干扰保护比:C/I(载波/干扰)≥12dB;
⑤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接收到的GSM上行噪声电平应小于
13—17 通信
-110dBm/200kHz;
⑥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接收到的CDMA上行噪声电平应小于-105dBm/1.25MHz;
⑦ 越区切换成功率、掉话率、误码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
7.电源设备及接地系统
(1)为保证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安全可靠地正常工作,系统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需供电系统提供两路独立、可靠的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交流输入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为:380V±10%。
(2)民用通信引入系统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其配电容量按远期确定。
(3)本系统应根据各子系统对直流电源需求,优化系统配电方案,考虑设置直流供电系统的合理性。
(4)本系统接地的技术指标应与运营通信系统的电源及接地一致。接地宜合用运营通信系统的接地箱,连接至直流电源接地、屏蔽接地、保安避雷接地、测试接地、设备金属外壳、室内金属电缆桥架及金属电源保护管等接入本接地装置。综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1Ω。
通信用房技术要求及机构设置和定员
1.本线通信用房设在各车站,其用途分为通信设备用房、生产辅助用房及办公用房等。
2.通信用房的设置原则
通信设备机房的位置安排应做到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电力变电所,在技术上应考虑引入方便、控制配线长度和便于维修。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通信设备的布置以及电缆的敷设,综合考虑布置并预留通信专业所需的沟槽管洞。
机房地面均布荷载计算标准:设备室600kg/m2,通信电源设备处1000kg/m2。
各种通信用房的面积,均应按远期容量确定。
13—18 通信
通信设备用房内设活动地板,应有防静电措施,机房地板下净空不小于300mm。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8m,门宽度不小于1.2m(双扇向外对开),门高度不小于2.0m。
通信机房防火及其它工艺要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3.业务技术管理机构定员和行政机构定员应分别单列,以适应将来不同运营管理方式的变动。
13..1 通信系统维修措施 主要功能
1.应能24小时不间断地对所有通信设备进行故障告警监视、集中控制和抢修。
2.针对各设备的特性制定维修、巡检、测试方案。13..2 维修工区和车间房屋设置与检修设备配置
以管理体制和定员为设计基础,合理配置通信工区、材料备品室、仪器仪表室、休息室、设备检修室。
13—19
第五篇:典型地铁通信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XX地铁安防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XX地铁K号线是一条南北客流主干线,线路全长48km,其中高架线约5km,地面线1km,地下线约42km。共设车站30座(其中高架车站1座,地下车站29座),控制中心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1座,本文以该地铁为例,谈其监控解决方案。
系统架构
整个系统建设中,除了垂直电梯的模拟摄像机采用普通D1的编码器接入外,其余点位从图像的采集、传送、存储、显示全部达到高清,要求符合HDTV标准的分辨率1920*1080以上全实时图像画质。
视频监控系统分为控制中心和车站两级组网,两级均可对系统内的图像进行监视和控制,监视功能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控制优先级如下。
· 第一级:中心防灾值班员;
· 第二级:车站防灾调度员;
· 第三级:中心行车调度员;
· 第四级:中心总调调度员;
· 第五级:中心电力调度值班员;
· 第六级:车站行车调度员;
· 第七级:中心客调调度员;
· 第八级:其他用户。
运营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共用高清数字摄像机,专网高清视频摄像机提供模拟视频输出口供公安系统调看。对于根据运营电视监视设置的摄像机,地铁运营具有优先控制权。优先级可扩展,不同调度员优先级可在控制中心通过软件调整,调整方式灵活快捷,所有云台的优先级均可灵活设置。
系统设置控制中心调度员的行车监视、防灾环控监视、电力设备监视、客调监视和总调监视;采用控制中心远程监控和车站本地监控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视频监控两级监视网络。各车站视频信号,由前端高清IPC采集处理后,送至车站的三层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三层组播的方式,控制中心交换机接收此信号后在相关调度员工作站进行视频显示及控制;另外提供8路图像进行相应解码处理后在大屏幕显示,并在控制中心交换机预留相应数字接口至日后TCC系统平台,CCTV监控系统通过标准协议体系和上级平台TCC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图1)。
车站监视系统
车站监视系统由前端图像摄取部分、车站视频处理部分、图像显示控制部分及图像上传等几个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数字高清摄像机、彩色高清液晶监视器(综合监控专业提供)、司机监视器,视频编码器(垂直电梯内摄像头用),车站视频交换机、NVR视频存储组、车站视频管理服务器、视频控制终端、控制键盘、电源分路器(内置式)、控制切换软件等设备组成。
· 车站控制室设置1台视频监控客户端、1台控制键盘,用于行车和防灾监控;
· 在车站上、下行站台各设置2台20寸液晶监视器,完成列车司机对乘客上下车的监视功能;
· 车站监控网络主要完成对本车站管辖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的监控和录像;
· 本站值班员通过视频操作键盘或视频监控终端、调取本车站相关摄像机图像信息,并在彩色高清液晶监视器上显示;系统通过视频存储系统对本站所有图像进行录制。
车辆段/停车场等变电所监视系统
车辆段/停车场监视系统设备包括:数字高清摄像机、网络交换机、监控终端、视频光端机等设备。车辆段、停车场监控网络主要完成对车辆段、停车场混合变电所内变压器室及110kV开关柜室的视频信号的监控和录像。
因车辆段/停车场的前端摄像机数量非常少,将其按普通车站进行建设,配置相应的视频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就比较浪费资源。因此,车辆段/停车场的前端数字高清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先通过光纤接入本地的视频交换机,然后该交换机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点对点以太网通道分别上传至就近车站,接入就近车站的视频交换机,这些摄像机在系统逻辑结构上作为该车站的点位。但是在软件平台界面上,则显示为与车站独立平行的级别。
在车辆段、停车场供电值班室分别设置1台监控终端,监控终端通过光端机接入本地视频交换机,逻辑结构上则登录至摄像机所接入的就近车站的视频服务器,完成全线变电所相关设备的视频实时调看、录像调看等功能。车辆段、停车场通信设备室至供电值班室内之间的光纤资源由其他专业提供。控制中心监视系统
控制中心监视系统设备包括:中心视频管理服务器、录像服务器、网管终端、NVR录像存储设备、回放终端、高清解码器、以太网交换机、视频监控终端等设备。
中心核心交换机通过传输接口接入视频传输网络,中心视频管理服务器、录像服务器、网管服务器、高清解码器、各客户终端等均接入中心核心交换机。高清解码器解码后的图像连接至信号系统提供的高清显示屏,提供的解码分辨率为1920*1080。
控制中心监控网络主要完成对本线路管辖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的监控,并通过录像服务器及回放终端回溯视频信息。控制中心监控网络接收各车站及车辆段、停车场发送的全部图像信息,并选取其中8路图像经视频解码器解码后送入控制中心大屏,各调度员通过视频监控终端对各车站上传的图像进行显示和控制。
中心调度员能够在远程遥控车站任何一台球形一体化摄像机云台的转动及其变焦镜头的焦距调节。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多个遥控优先等级,并可进行云台变速控制。各调度员通过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来区分优先级,车站的云台被控制时能在软件上显示占用者名称。
系统功能
车站监控
各车站值班员可以通过车站值班员工作站显示任意图像,并可遥控本站任意一台球形一体化摄像机云台的转动以及对变焦镜头调节,系统可设置云台的预置位,并可以把多个不同的预置位设置成巡航计划,使得摄像机按照巡航计划对多个不同角度进行监控。也可以把某个预置位设置为看守位,当某个摄像头掉线重新上线或者告警联动时,摄像头自动恢复到看守位,对看守位摄像角度进行监控。当车站视频管理服务器或当工作站出现故障时还可以各种程序进行循环显示或手动选择在高清彩色液晶监视器上显示。
车站值班员工作站能显示中心控制的球形一体化摄像机云台的情况。对车站的云台控制可满足使用软件和键盘两种形式,优先级的数量应足够多且其设置应灵活、可调,当云台被占用时各操作员处(包括中心)可以做出显示。
字符叠加功能
系统具有动态汉字、字符叠加功能,能实时显示云台占用者信息。
在车站、停车场本地监视系统和中心远端监视系统的监视器所显示的每一幅图像上能显示车站、场名、摄像点的区域编号等字符叠加内容可自由设置。
通过远程网络采用以太网方式在中心可以对各车站的字符进行远程设置、修改。
字符叠加通过控制中心网管软件完成,实现方式简单快捷,在车站可以编辑修改字符,在控制中心也可以对任意车站的字符进行编辑、修改。控制中心的字符叠加软件上同时具备广播发布功能,可以发送至少20个汉字(在监视器上清晰可读,字体大小可根据计算机字库调整,且不应遮挡有效监视图像)至各车站某一摄像机或视频输入通道;此外,针对系统内的云台摄像,还可以接受来自云台控制单元发送的控制占用信息,直接将正在操作该云台的操作员名称叠加在视频图像上,直到另一个操作员更新了该信息。
为了在屏幕高亮,全黑时清晰的显示字符,字符应有描边处理。
图像存储功能
设置的NVR主动对前端IPC和编码器的图像进行实时录制,并能接收统一时间校准的功能,以便对输入的所有图像录制时间进行校准。
提供存储容量、IO性能应能满足本站全部视频存储15天(按24个小时/天,图像分辨率为1920*1080,码流不低于6M计)及支持10个客户端同时访问的能力。并提供电源冗余保护,支持RAID0、RAID1、RAID5的盘阵组合,可提供至少一块磁盘损害不影响视频的正常存储及不丢失盘阵中的已存储图像的能力。
控制中心录像网络存储设备应与全线采用N+1备份方式,即车站录像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车站视频图像应通过网络传送到控制中心进行存储,故障恢复后应能回传。
支持在线对损坏磁盘的更换,支持通过增加硬盘数量、硬盘容量来扩展存储空间的能力。应具备通过编程自动实现减帧操作的方式节约有限的磁盘空间、延长图像存储时间的功能。可依据事先的报警处理配置,按需自动实现事件全程的存储记录,以及提供事件预存储,支持DVD-R/W图像刻录和网络转存。
视频存储可以通过服务器对每一路的存储视频按照不同要求(编码技术、清晰度、码流大小、帧率等)进行单独配置。
存储的图像可在控制中心进行网络回放、刻录,能按录像的时间、日期范围、站名和摄像机位置进行分类图像检索,回放速度可调(以一帧/秒~三十帧/秒可调速度回放,清楚地观看图像变化的每一个细节)。
存储NVR具有基于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事件通知功能。中心调度监控终端功能
控制中心的总调、行车、电力、防灾、客调调度员可以通过中心值班员视频监控终端显示任意车站内任意图像,并在高清彩色液晶监视器上显示。中心调度员可遥控任意车站任意一台球形一体化摄像机的云台转动以及对变焦镜头调节,并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多个遥控优先等级,可进行云台变速控制。
所有云台摄像机的预置位应以图形方式设置,并可编写和修改。
总调、行车、电力、防灾、客调调度员可通过接入中心值班员视频监控终端,以各种程序进行循环显示或手动选择预置位,观看任意车站的任意图像或同时观看同一幅图像。
中心调度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多个可延时驻留30秒(驻留时间应可调整)的遥控优先等级。控制中心的防灾、行车调度员还应能将各站的图像任意地切换到调度大厅显示大屏上。
网络三层组播功能
根据XX地铁上层综合通信网规划要求,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将基于IP网络三层组播进行互联互通,因此,本工程应在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和控制中心配置支持如IGMP,PIM等三层组播路由协议的网络交换机。
联动功能
系统可根据其它系统输出的触发信号(数据或开关量),切换特定的图像,触发信号的输入接口和设置特定的图像数量不得低于8个/站。由FAS专业向综合监控系统提供报警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联动车站视频设备把发生灾情区域摄像机的图像自动切换到车站控制室的综合监控系统监视器上。
视频监视系统的网管功能
视频监视系统的网管主要负责对视频监控系统中包含的所有视频及数据设备(含编解码、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的监视与管理,应能对系统数据及所有网元设备配置作及时的修改。
故障管理
· 能识别系统故障,并能对视频监控系统设备故障进行定位及迅速查询故障;
· 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
· 具有告警过滤和遮蔽功能;
· 提供声光告警显示功能。
系统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能利用软件菜单对系统设备进行报警参数、报警门限数值的配置和修改,每个前端视频设备的故障报警、设备输出参数应在该操作平台上通过点击屏幕即可看到。所有视频切换及系统各控制功能均应在该操作平台上点击屏幕或屏幕上的预置位即可实现。其模拟实际线路和站内摄像机位置的图像标识及分层点击站内摄像机的操作方式均可使操作和控制过程简化。
网络监控录像存储设备系统管理
控制中心配备网络监控录像管理软件,可以对分布式部署在各车站的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进行全局统一的存储设备及空间管理,实现存储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可实现分布式部署,同时集中管理,可以提供给网管系统录像存储设备的各种故障报警信息等;录像存储设备的状态同时也可以被中心网管系统灵活控制,可实现录像存储设备的死机时SNMP TRAP网络信息告警、指示灯告警、邮件告警、声音告警、短信告警等。控制中心视频和管理平台软、硬件出现任何故障均不能影响车站视频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管理。支持计划录像、告警联动录像、秒级检索功能。
系统扩展功能
系统应具有扩展功能,扩展时要求不影响既有设备的使用,增加较少的硬件设备,软件基本无需扩容或改造,各站点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增加视频分析软件后,可完成可疑物品遗失报警、穿越禁区报警、逆向通行报警、统计人流等视频分析功能,以便满足延伸的要求。
结语
该地铁安防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全高清(1080P)的方案,该方案采用了组播功能,即前端摄像机可实时发送出两个码流,一个是单播码流,一个是组播码流。组播码流通过交换机的组播功能,提供给客户端实时预览使用,单播流主要用作存储。采用组播方式预览时,可以提高实时预览的速度,对于图像显示即时性有所保证;单播方式用于存储,可以提高存储的可靠性。这也是高清应用的一种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