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命名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11-28 【生效日期】2002-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全国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命名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国经济林、花卉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经济林、花卉科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经济林、花卉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规范命名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申报以“全国”或“中国”命名的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的,均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命名工作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每两年组织一次。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申报基地的条件:
(一)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1-2个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名列前茅,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基地建设布局科学合理,有较为先进和完善的配套设施,集约化经营程度高。
(三)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有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
(四)主导产品产量、质量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并高于其它地区同类产品水平,在引进、选育新品种方面有新的突破。
(五)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对当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六)有较强的科技队伍和技术推广网络,服务示范功能强,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较好成绩,在当地和周边地区起到科技示范作用。
第三章 申报材料和审批程序
第五条 申报材料包括:
(一)申报推荐表。
(二)申报示范基地基本情况简介(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产品品种品质,建设地点、规模、产量;加工、贮藏保鲜、销售及出口情况;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技术措施)。
(三)有关生产经营管理及主导品种生长状况和规模的声像材料,主导产品检测结果及获奖证书复印件。
(四)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推荐上报文件。
第六条 申报程序:
(一)由申报示范基地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报材料,并征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意见,经地级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核查评估后,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评审省级林业部门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考察申报单位,并召开专家评审会予以最终审定。考察评审通过的单位,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命名,授牌发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申报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申报单位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把关,确保上报材料真实可靠。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命名称号。
第九条 示范基地称号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3年。在此期间,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严重,不符合命名条件的单位,将取消命名称号。
第十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命名工作予以监督管理。除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开展带有“中国”或“全国”字头的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的命名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乱命名、乱收费。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乱命名的单位,通报取消命名称号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精选)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已经2009年2月26日第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创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升国土资源事业公众认知度的有效途径,是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具体实践。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为国土资源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打造高水准的科普平台,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事业的公众认识度及社会影响力。
附件1: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
附件2: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科普基地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04-2010)》,积极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资源保护区的科普作用,有序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下简称“科普基地”)是指,符合《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经国土资源部核准并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单位及(或)场所。原则上科普基地的命名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
第三条 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科普基地建设,制定科普基地标准,统一部署科普基地审核、命名等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为科普基地建设做好支撑和服务。
第四条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设立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指导工作。主要职责为:(1)建立科普基地推荐评审及评估制度;(2)负责组织科普基地推荐材料的审查、专家咨询评议、专业评估及宣传等工作;(3)组织开展科普基地建设相关科技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4)提供科普基地建设的技术咨询和信息社会化服务;(5)承办科普基地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推进本地区科普基地建设,制定科普基地建设规划,组织科普基地推荐工作,对已获命名的科普基地进行督促指导。
第六条 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推荐拟申请命名的科普基地,对已获命名的科普基地进行管理监督。
第七条 申报单位需对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按要求填写《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申报书》,主要内容包括拟申请科普基地基本情况、现有科普条件、已开展国土资源科普工作情况、科普工作规划等,以及相关说明材料。
第八条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对申报材料审查后,提出推荐意见送基地办公室。基地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推荐材料进行咨询及必要的考察,根据专家咨询意见,综合提出科普基地命名方案,并向社会公示。公示结束后,报请国土资源部核准科普基地命名名单,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会、学会的沟通协作,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在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地学知识、推广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方面的作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践。
第十条 已获命名的科普基地应按照其科普工作规划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升科普能力,积极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科技活动周”等国土资源重大科普活动。每年12月20日前向基地办公室提交科普工作总结及下一年科普工作计划。
第十一条 基地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获得“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的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运行情况评估,向国土资源部提交评估意见。国土资源部根据运行情况,对做出突出成效的科普基地进行宣传、表彰;对未认真履行科普基地职责,运行不良的科普基地,取消“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04-2010年)》,加强国土资源科普能力建设,参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准》及《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有关单位、机构在建设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时应达到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国土资源部命名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依据。
一、范围
本标准所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能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基础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测绘科技等国土资源领域国情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资源保护区等。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包括科技场馆类、科研实验类、资源保护类三种类型。
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以展示、宣传国土资源领域科学技术知识及优秀成果、国土资源先进管理理念等为主要内容,达到本标准的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普场所。
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有条件广泛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活动,达到本标准的国土资源领域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长期科学观测台站。
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具有室外国土资源科普资源和条件,达到本标准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
二、目的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要以公众易于接受、理解、参与的各种形式,达到以下目的:
1.普及国土资源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及优秀科研成果,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兴趣。
2.介绍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宣传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引导公众了解所在地区国土资源特征,普及保护资源、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的科学常识,倡导树立集约、节约、高效、持续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国土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实践。
3.宣传国土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知识和成果,普及新认识,宣传新技术,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任务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公众和社会需求,积极广泛开展持续有效的国土资源科普活动。其主要任务是:
1.配合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开展国土资源专项科普活动。根据每年全国性的“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主题,以及各地组织的“科技周”、“科技节”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积极举办国土资源主题科普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2.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报告、讲座、影视观摩等教育活动,以及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实验、竞赛等科普实践活动。
3.与其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含“李四光中队”)、企事业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合作开展社会化国土资源科普活动。
4.组织开展以提高国土资源科普教育水平为目的的研究。
5.有计划地对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6.按要求报送科普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重要科普活动方案和文字、照片、录像等活动资料,以及接待公众人数等有关统计数据。
四、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应满足针对所属类型的分类条件,并同时符合基地的一般条件。
(一)分类条件。
1.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具有固定的馆址。如馆舍设置在主管部门办公区,其建筑布局应相对独立,有方便公众抵达的出入口。
(2)馆内应有相应的科普场所和配套设施。科普场所包括常设展厅、临时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展览教育场所,展厅应有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设备。省级及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所属的科技场馆,或其他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展厅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展出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展厅面积可适当缩减。配套设施指支撑科普工作的公众服务、业务研究、管理保障等用房及设备。
(3)室外应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如观众集散场地、停车场、公共绿地等。
(4)常设和临时科普展览均应突出区域、专题特色,及时反映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常设展品应以标本、模型为主,且每年有所更新。
(5)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250天,参观人数应达到以下水平:省级及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所属的科技场馆,或其他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每年参观人次不少于10000人次;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每年参观人次不少于5000人次。西部边远地区可酌情下调20%。
2.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在国土资源某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科研特色鲜明,创新成果突出,科研基础设施齐备,具备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的科技成果条件。
(2)具备良好的开放和参观条件,已安排安全、可靠、方便的参观通道、场所和参观路线。
(3)设置有能让公众实际参与的演示装备或仪器设备。
(4)建有“科普开放日制度”,根据公众需求和自身工作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向公众开放,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30天,参观人次不少于2000人次。
3.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符合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园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并通过相应主管部门审批。
(2)配套建有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展馆或展室,展示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着重介绍、展示相关主题科学技术知识及研究成果。
(3)具备组织野外科普活动的基本装备、设施和专业人员,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野外观测、标本采集、野外地质探险、地学夏令营、冬令营等科普实践活动。
(4)每年参与科普活动的人员不少于10000人次。
(二)一般条件。
1.应有完备的标示说明系统。标示说明及解说文字等应有丰富的科普内容,表达形式通俗易懂,并应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增加本族通用语言),且经过相关领域专家审定。
2.有易于公众理解的图、文、影视等科普宣传材料,有条件的还应提供方便公众使用的科技知识、科研成果数据(非保密性)数字化查询系统。
3.具有从事科普设计研究、公众教育的工作人员。有专(兼)职的讲解、接待、辅导人员,讲解员应经过1个月以上国土资源领域科技知识培训。可采取聘任专家、志愿者等方式充实研究和教育队伍。
4.建有宣传、展示科普基地整体情况和科普内容的网站或网页。网站或网页的内容应与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科普内容的变化、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步更新。网站或网页开设读者服务热线或论坛,能及时解答公众提出的相关问题。
5.加强横向联系,保证参观人数每年都有所增长。新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活动的单位须建立保证基本参观人数的机制和措施。
6.符合相关公共设施、场所安全标准。
五、附则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农业部命名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工作通报
第6期
2006年03月27日
农业部命名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我市三家企业和一个基地获此称号
2005年,农业部在国家乡镇企业局设立了农产品加工局,负责规划、指导全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鼓励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5年底,为争取国家的产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经企业申报,市、省主管局推荐农业部审定,绵阳市长林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红薯加工)、绵阳都乐魔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魔芋制品)3个企业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绵阳市无公害肉猪加工示范基地(农科
1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市战略
2006年3月10日省统计局公布全省2005年市(州)、县(市、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结果的通报,在全省21个市州中,我市综合得分78.14,位列第5名(2004年的综合得分73.90,位列第12名)。
从第12名到第5名,说明了我市民营经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市的民营经济已从低谷走了出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们将在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住“两个拳头”,构建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发展新思路,实现工业强市的战略上,锐意进取、奋勇拼搏,做出更多的贡献。
——————————————————————————— 送: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政府副市长,市委办,市府办,宣传部,政研室,督查室,人大农工委,政协 农委,经委、农委,各区市县、园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本局领导,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各科室,存档。———————————————————————————
(共印70份)
第四篇:花卉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花卉产业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发展花卉产业对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已将花卉产业列入广西十大优势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发展。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关于加快南宁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以及南宁市 “关于建设南宁市花卉产业示范基地”(南办发【2010】17号)的工作目标要求,南宁市林业局狠抓花卉示范基地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宁市花卉示范基地建设思路
充分发挥南宁花卉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优越、面向东南亚区位、航空运输条件良好等优势,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地+农户”为主要生产模式;基地由龙头企业兴绿公司管理,公司负责花卉品种选定、花卉种植示范以及制订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标准及销售花卉产品;农户则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花卉。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花卉行业快速发展,培植南宁花卉品牌、培育花卉支柱产业、增加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二、南宁市花卉示范基地项目概况
南宁市花卉示范基地项目位于江南区吴圩镇的吴圩机场高速路和友谊二级路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基地总面积1万多亩,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一期展示区1133.88亩,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年限为2010-2012年,建设内容包括:组培中心,大棚种植区和露天种植区,前店后园交易区和花卉批发交易中心,技术培训中心,花卉冷库仓储和分检中心,办公生活区等;二期农户大面积种植区建设年限为2010-2016年。一期工程投产后,年可生产花卉1000万株,盆景50万盆,安排XX多人就业,每年接待旅游观光客人20多万人次,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三、基地建设投资构成和资金来源
1.投资构成。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一期展示区投资7000万元。包括(1)地租。以每亩每年650元计,建设用地租金为320万元。(2)基础设施投资。水、电、路、花卉物流及仓储、冷库设施投资约3800万元;花卉交易场所投资约需900万元;办公用房(包括营运中心)、生活用房、培训中心用房约需300万元。(3)生产设施。大棚、灌溉设施、组培中心、洗涤设备、消毒设备、炼苗设备、培养车间设备、接种车间设备等需700万元。(4)人才费用。招聘、引进各类人才和管理人员,约需80万元。(5)引进先进花卉品种种苗300万元。(6)流动资金及不可预见的费用为600万元。
2.资金来源。项目实施单位配套资金XX万元,占总投资的28.60%;招商引资XX万元,占28.6%;请求各级政府扶持3000万元,占42.8%。
四、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项目已经通过市发改委的立项备案;一期工程土地初步规划已经完成,总评和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完善中。灌溉系统、电网改造、道路铺设、土地清表及大棚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花卉生产已经提前布局。
五、期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南宁市花卉示范基地是政府的一项长久惠民工程,由于改变农民千百年来的生产方式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单单依靠市场运作,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各级政府在计划安排、基地开发、市场建设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财政资金中划出支持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我市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带动我市广大农民种花致富,培植南宁名优花卉品牌,尽快形成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五篇:关于命名第一批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的决定
关于命名第一批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的
决 定
一、命名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部矿区为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
枣庄集团本部矿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济宁市微山境内,是枣庄集团东部老区资源枯竭之后开辟的新矿区。外部矿区开发已经涉足云南、贵州、内蒙古、新疆等地。枣庄集团本部矿区属滕南、滕北煤田,辖有柴里煤矿、蒋庄煤矿、田陈煤矿、高庄煤矿、付煤公司、新安煤矿、滨湖煤矿七个现代化煤矿,年生产原煤近2000万吨,既是枣矿集团的产量效益基地、企业文化发源地,也是枣矿集团打造“五精”管理的实践基地。
枣矿集团本部矿区作为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的示范定位是:传承发扬百年优秀传统,以五精提升“三三三”管理文化,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卓越发展的示范。枣矿本部矿区的七个矿已全部进入全煤系统文明煤矿和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行列。本部七矿作为枣矿集团的一支实体集成团队,是枣矿文化饿重要创造者、实践者,也是五精管理的积极践行者,已经具备了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的业绩前提、基本素质、示范能力和拓展前景。
其一,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传承发扬百年文化精髓,实现文化再造的示范。枣矿集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成立于1878年的中兴矿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中兴矿局“为国家谋富强、为万民谋衣食”的企业愿景、规范的股份制管理制度、特色鲜明的企业标识和一些经营理念,成为新时期枣矿文化浑厚笃实的基础。枣矿集团秉承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新时期枣矿文化,实现了文化再造和管理升级。
其二,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企业素质的示范。枣矿集团按照提升全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业务技能、作风纪律、健康体能等“六项素质”的要求,实施了全员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编印了文化知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制定了各专业各层次的培训提升计划。创办了网能大学培训基地,自主开发了与网络教育相配套的教学软件。举办了文化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使矿区干部员工受到了先进思想和前沿理论教育。每年都举办“全员学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企业内在素质有了新的提升。
其三,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深化提升、创新发展“三三三”管理文化的示范。枣矿集团在企业文化创建中不是浅尝辄止、故步自封,二是始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进行管理流程再造、编码管理、手指口述操作法、职级工衔管理、“自觉+制约”自主管理等实践的基础上,以企业文化创新年、提升年为契机,以实施五精管理、打造九力团队为重点内容,进行了“三基九力”、“五精十美”、“三全五精”精优作业法、精益生产、“5E全周期管理”等创新实践,确保了五精管理各要素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了“三三三”管理文化的深化提升。
其四、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示范。枣矿集团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五精管理的重要支撑,提出了全面建设“数字枣矿”、“网络枣矿”、“信息枣矿”的工作思路,开发完善了远程计量监控网络系统、协同办公系统(OA)、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GMC)、调度报表指挥系统、“枣矿一卡通”移动信息化系统、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编码系统等,加大了安全检测监控、煤炭生产、财务资产、煤炭运销、人力资源、职工培训和供应链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了管理信息化、控制自动化和办公无纸化的目标,推动了五精管理的深入开展。
其五,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示范。枣矿集团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了“三零”排放、“三余”利用、“四能”开发,土地和沼气综合利用。在云贵“双突”矿井配套建设了4﹡500KW瓦斯发电机组,并与日本ECO株式会社合作申办CDM项目。以打造节能环保生态绿色文明新矿山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了清洁生产、精益生产和无煤柱开采,提升了循环经济规模和档次,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其六、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实现安全发展的示范。枣矿集团把五精管理作为提升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托,以“安全质量流程精细管理基础年”和“诚信安全,平安发展”为主题,强化安全质量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增强了安全质量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2009年,在严峻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完成毛煤产量2173万吨,企业总收入298亿元、利税73.88亿元。全公司保持了4年多的安全生产周期,创出了矿区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安全先进水平。
其七,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实现和谐发展的示范。枣矿集团以和谐矿区创建为总抓手,开展了“和谐杯”竞赛、廉洁文化“六进”等。全面实行了厂务公开和区队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定期举办矿工节、“亲母节”、过集体生日等活动,建立职工身心调适档案,组织职工签订家庭安全公约,畅通了团队与成员的家庭联系渠道。利用海南、贵州等疗养基地,组织优秀员工带薪休假疗养。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己任,高度重视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了“枣矿情暖万家基金”、实施“安居”、“就学就业”、“放心水”、“困难救助”四大工程,构建了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八,枣矿集团本部矿区的五精管理是实现卓越发展的示范。枣矿集团以建设富美和谐新枣矿为共同愿景,实施了以卓越执行力、卓越控制力、卓越学习力、卓越实践力、卓越创新力为主要内容的“卓越管理法”,推动了企业卓越发展,实现了由典型企业向卓越企业的新跨越。本部矿区的七矿实现了“五型三化”(安全高效型、管理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型,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目标,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典范企业”。
二、命名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
皇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所属的大型现代化核心企业,是中煤政研会已经命名的企业文化示范基地。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和五精管理来引领和支撑企业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文明发展,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的定位是:由现代化矿区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展,由安全高效的煤炭产业向煤、化、电、路、建材高效产业链集群发展,由常规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向人才精英锻造、推动员工干事创业的五精管理示范。其一,皇陵矿业集团公司是以五精管理持续推进安全高效的示范。黄矿业集团公司仅有4300名职工,2008年以来生产原煤2865万吨,销售煤炭2692.2万吨,完成铁路运量2483.6万吨,发电11.9亿度,实现利润33.4亿元,上缴税费突破25.1亿元,全员工效多年保持在14吨/工以上。2009年煤炭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实现了零死亡目标。
其二,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是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五精管理示范。他们以五精管理保证了由现代化矿区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黄陵矿区集团公司坚持以煤炭开采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开发建设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施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实现由煤炭产业向煤、化、电、路、建材高效产业链的集群发展。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建设两个与煤矿配套的年入洗能力为1600万吨的洗煤厂,将所产原煤全部入仓洗选;建设4*130万吨煤焦化项目,形成5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配套建设2*3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粗苯提取和精细化工项目,形成100万吨化产能力。在已建成的一号煤矿配套130MW煤矸石发电厂的基础上,建设二号煤矿2*300MW煤矸石发电厂,将二号煤矿洗煤厂产生的260万吨煤矸石、煤泥和低热值中煤全部消化,使矿区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0MW,年发电能力达到40亿度,年产值达到10亿元。同时利用煤矸石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渣开发年产一亿块蒸压免烧砖,每年可消耗粉煤灰20.26万吨,炉渣6.5万吨,节约土地资源100亩左右。规划建设一条年生产能力100万吨的灰渣水泥生产线,增加产值3.5亿元。投资建成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工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并利用矿井疏干水和污水厂达标排放水,作为电厂及地面绿化灌溉等方面用水。同时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2*15MW瓦斯发电厂,预留瓦斯气体制居民生活燃气和企业燃料项目,力争把两对生产矿井的瓦斯全部利用。从而形成煤炭生产、洗选、精煤炼焦、煤矸石发电、灰渣制砖、污水复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固体废弃物、废水的零排放和废气的达标排放。
其三,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是由常规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过程中的五精管理示范。他们大力实施文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全面推行了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的五精管理,通过增强强力推进,建成了一批先进单位和样板区队,使五精管理45项要素在全集团普遍应用。通过引深“双述”、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打造“三基九力团队”、展开“七路并进的英雄行动”等,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以五精管理推动了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向人才精英锻造、推动员工干事创业的拓展,满足了集团战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形成了完善的人才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
其四,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是建设富美和谐型矿区的五精管理示范。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们在增加职工收入、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同时,对职工子女进行培训和录用,解决了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他们全面加快惠民工程建设进度,保证矿区每户职工都能住上单元房,每位大学生都能住上带卫生间的单人房。他们建设的文体娱乐活动中心和矿区公园,都以一流的设施服务为职工开辟了高品位的休闲健身空间,让职工及周边群众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富美和谐生活环境。
三、命名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为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2003年以前是一个年产15万吨的小煤窑,由蒲白矿务局、华电煤业集团、江苏悦达集团三方合作,两次技改,现在产能达到300万吨,建成了一个原煤开采、煤炭销售、铁路运输的股份制现代化煤炭企业。他们在企业文化引领的五精管理实践中,员工素质的得到提升,企业得到发展,现在已经是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以新文化治企,以五精管企,培塑股份制企业发展共同愿景,是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走出的一条特色之路。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的定位是:坚持用新文化治企,高标准治企,在创新中治企,以五精落实“四无”管理文化,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卓越发展的五精管理示范。
其一,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多种经济成分股份制企业文化从无到有,高起点,高回报的示范。公司汲取各股东文化之精髓,形成了具有中能特色的学习、发展、和谐、创新的“春”字企业文化,坚持“说一不二”抓安全,“说三道四”谋发展,“五颜六色”促和谐,用文化治理企业,用文化管理安全。以不断攀高的企业文化软实力领路,着力打造企业发展的硬实力,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其二,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从提高员工素质入手,不断提升企业素质的示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坚持学习就是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理念,针对农民工多,老矿区员工多的特点,制定员工文明禁忌行为规范,制定“品行端正、着装整齐、礼仪周到、语言和蔼、爱护环境”的文明礼仪标准,严格执行,违者严处。抓“6S”行为养成,规范员工的岗位基本文明行为。抓十种常规安全行为养成,推行“手指口述”“六预”的行为养成。抓岗位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岗位描述,熟悉岗位规程,完成岗位规定动作,严格按程序操作。制定了管理人员五条作风标准。军事化训练和班前会礼仪落实素质行为养成,使员工聪明工作,简单工作,快乐工作。员工素质提高使企业快速发展,高标准发展,和谐发展。
其三,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在结果导向下不断学习,在不断创新中促进发展的示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学两东(神东、山东)”作“五精”,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决策无失误,系统无缺陷,操作无失误,结果无事故”的“四无”管理模式,对五精管理的过程进行了目标导向强化。抓标准化、规范化、团队化,“四无”管理与干部的帽子,工人的票子挂钩。在创纪录,精优作业法,首席员工,卓越管理法,素质金字塔,创新成果等英雄行动中,总结出了把老火车头升级为动车组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用新文化当车头引领,新机制作车身激活,新科技作车尾推动,全身有动力,更快更安全。五精管理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全范围。
其四,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基石,全面提升企业实力的示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从全、从严、从细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就是按照定标-认标-贯标-兑标-调标-对标-升标的七步流程,开展“学、背、讲、看、习”五字要诀活动,用“四动六化”的方式方法,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达到标准,不断提升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一化”变“八化”,做到了采掘机械化,调度信息化,巷道文明化,工程精品化,现场编码化、核心人本化、管理制度化、考核机制化。坚持“二安三个一”,“推行三三制”现场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四个一样”。最高月产量达到55万吨,安全生产达到四个年头,做到了全月无三违,创造了一批新纪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国家级标准。
其五,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示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把五精管理运用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应用高标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设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做到了综采设备高效配套一次采全高,运输系统集中自动控制。井下人员、车辆定位系统,安全监控、煤炭销售、财务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井下水、生活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生产,人本化生产,体现了五精管理的优势,又推动了五精管理更加深入开展。
其六、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示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通过“六双”、“四提”、“六变法”、“四转化”、“四乘四”等活动,通过区队民主管理,家属亲情慰问,丰富文体娱乐,城乡结对帮扶,把干部和职工和谐地联结在一起,企业的发展目标变成了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整个企业培育出一种诚挚、诚信、善良、纯洁的心灵美。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五精实践,到达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矿区的环境建设上,中能公司虽然处在毛乌素大沙漠中,但这里是矿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成为沙漠明珠,文化绿洲。
其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的五精管理,是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示范。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把五精管理给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动力加油站,不断学习、消化、创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坚持引进人才,坚持培育人才;坚持与时俱进,躬背而行。不离不弃地实践五精管理,培育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勇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五精管理的专家高手。把三方股东的各自利益诉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员工利益的需求变成了一个共同的企业发展责任。以企业管理无定式,融汇百家谋发展,卓越管理无止境的心态,激活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铸就企业发展的文化之魂。
中煤政研会希望首批命名的三个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继续坚持文化治企的路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负厚望重托,永续卓越,继续精心打造,下苦功夫延伸拓展,真正把五精管理示范基地做精做优做好。同时希望各团体会员单位以三个基地为榜样,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科学的思维、更加昂扬的斗志,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本精细管理,向高境界的五精管理迈进,推动全煤系统五精管理拓展新天地、创造新成就。
201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