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记者资格考试试题(电视台招聘考试题)2
简答题: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第二篇:广播电视记者资格考试试题(电视台招聘考试题)1[模版]
名词解释:
1、简明新闻 ——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 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 ——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 ——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 ——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8、通讯 ——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9、特写 ——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10、述评新闻 ——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
11、新闻正文 ——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12、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混合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集倒金字塔式和正金字塔式两种结构之长,避这两种结构之短的一种比较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取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导语写作的优势,用金字塔式结构的结尾写作之长,使之首尾相呼应。这种结构方式,能较好地适应各种新闻内容的要求。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首尾重复。
13、综合新闻 ——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14、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5、新闻主题 ——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消息写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主题,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消息写作的主题,它既要统帅事实,又要寓于事实;既要深刻又要新颖;既有共性,更强调有特点。
16、对比性背景材料 ——这是对新闻人物或事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的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意义。对比性背景材料,有“纵”的对比,也有同类事物的“横”的对比,也有不同条件的对比。对比材料作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写作上有新与旧、好与坏、高与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能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深度。但要注意真实、准确、分寸得当,并注意其对比的合理性。
17、通讯的结构 ——是指通讯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和确定通讯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使通讯成为一个思路清晰、变而有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18、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顺利的进展。其特点和作用是:(1)工作通讯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抓住当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使大家一看就能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推广。(2)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特别强,故要讲究时效性。
19、动态消息 ——凡是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及其动态的消息,就称动态消息。这种消息是从新闻内容的特点提出来的,相对的还有静态消息。它是一种因其内容特点而在写作形式上具有特殊要求的消息品种。动态消息强调报道事实的动态,它的特征体现在“动态”和“消息”的完美结合上。
第三篇:广播电视记者资格考试(电视台招聘考试题库)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
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分析题:
1、试析《永别了,赵丹!》的写作特色。
答:总的特色是:写法有新的突破,可读性极强。新闻标题《永别了,赵丹!》,既表现了深沉的感情与怀念,又提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意清晰可读,字里行间饱蘸着的浓情对读者具有穿透力,它可以说是一道可读性极强的新闻标题。《赵丹》一文的导语精炼可读,没有任何枝蔓、赘语,只突出何时(今天)、何人(赵丹)、何事(遗体火化)等三个新闻要素,仅用8个字便准确地交代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注的事实。句短、段短是这篇报道在可读性方面的重要特色。除导语短外,正文分五段、结尾一段,每一段都是只叙述一个核心事实。五
段正文所写的事实,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段与段间体现了相关事实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段用语精炼而饱含感情,每句短而意思完整。
2、试述《市人大监督司一丝不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这是一篇可读性等于零的报道。可读性差主要是阅读起来太困难了,至少读三、四遍才能弄清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其原因是:(1)标题的内涵令读者难以接受。该报道用单一主标题《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则显得头太“虚”、太抽象和无针对性,读者难以从标题中明白和理解要告知的内容,导致可读性极差。(2)报道的开头令读者很难接受。报道一开始就令读者糊里糊涂,无法把握新闻的要点,造成阅读的困难。(3)不分段落令读者极难接受。该报道共分两段,第一段长340余字,而第二段仅有约40字。世界新闻界提倡文章的段落要短一些,甚至要求一个事实一句话一个段落,目的是令读者易于阅读、易于接受。(4)语句太长令读者无法接受。全文约380字,而报道开始就是一个长句长达320余字。作者把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挤进一个长句中,造成各种事实、各种关系之间的联系难以理清,连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困难。以上从标题、导语、段落、语句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说《监督》一文的在可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何等于零。
3、分析《张文生三贴广告》在选材、主题提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写作表达方面有何优缺点? 答:该文最大的特点是题材选得好,是记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发掘出来的新鲜主题。张文生贴的三张广告前后,时间相距三、四个月,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可能并不是每次贴广告时记者都在场,但记者一听到每一新鲜事物时就紧紧抓住它,用简炼的文字和特写的手法来报道,甚为感人。这篇稿件在写作上有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表现此文的思想性,近乎文学写作方法上的“白描”,没有一般新闻中那些废话和政治说教。所以,此文写得干净利落,简短生动,颇有说明力和感染力。缺点是,最后一次贴广告的时间不明。在修辞方面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致富户——张文生”。“户”字是指一个家庭,不是指一个人。用“致富农民张文生”似乎较为确切。还有,在文字稿中,“广告”一词最好加引号,因它是商业术语,且常被用作贬义词,即带有“吹虚”的含义。而张文生的“广告”却是热情助人的郑重声明。借用“广告”这个词倒是挺生动的。只要加上引号,就更加完美了。
4、读完《敬亭绿雪恢复生产》一文,详述并回答新闻的特点、导语及新闻关注的问题? 答:(1)这是一条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好新闻。本来新闻内容很简单,就是名茶“敬亭绿雪”恢复生产而已。然而,由于作者“背景意识”强,写进了
大量与它相关联的各种背景材料,丰富了新闻内容,深化了新闻主题,突出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深刻的思想观点,并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主体新闻信息量大增,新闻价值也因而增值。(2)这篇报道采用叙述型背景式导语,巧妙地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分两处交代背景材料,一是“失传四十多年的安徽名茶——敬亭绿雪”,这是历史背景,二是“郭沫若副委员长曾为‘敬亭绿雪’题了字”这是事件背景,经这一交代,更突出了名茶恢复生产的显要性。这条导语的写作是全叙述型的,它把背景事实与新近发生的事实揉为一体,不留任何斧凿痕迹。这篇报道的导语,只交代了新闻主体的四个要素,而其它要素则由下两段正文、一段结尾来展开解释和交代。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段(正文第一段),它是全背景型的,分别运用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和历史背景等客观材料。(3)关注问题:一是坚持客观性。二是要作精心安排。背景材料可用于导语、正文或结尾。三是必须严格选择。四是要有读者意识。
5、指出《今日水乡分外娇》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结构形式?请从标题、导语、正文等分别具体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答:这是一条相当精采的新闻。全文只有五百多字,从结构上说,是运用倒金字塔这一方式的好例子。它有几个特点:(1)标题。该文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既有意义,又有吸引力的新闻。(2)导语写出了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其中“他是这次10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这一句话,使导语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3)第二段是次导语,进一步补充导语中没有交代的事实。写得精炼、新鲜而富有特点。(4)第三段是正文。此段材料,大部分用注释性和说明性材料,交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不但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而且通过间接的有关人士的评论,加深了对新闻意义的认识。(5)第四、五段是新闻的附加事实。虽然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它与新闻主题有关,仍然吸引着读者。以上五点,体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传播的优势劣势 电视传播的优势劣势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和节目形式
消息 事件消息 非事件消息 人物专题 事件专题 研究性专题 谈话节目 现场报道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采访提纲的撰写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采访对象的选择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 开放型问题 闭合型问题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六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栏目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直播导播通联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五、新闻栏目编排
新闻栏目编排 栏目编排思想 编排工作 新闻编排技巧
六、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本台评论 本台短评 编后话 新闻述评 谈话类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
第四篇:广播电视记者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广播电视记者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常常被人称为无冕之王,但是这样的桂冠下面,也需要每一位同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近年来很多记者受贿或者发布假新闻的事件屡屡发生,我认为究其原因,一者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二者就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没能做到多学多听多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文人通过行与知来达成自身的不断提高,而这一点到现在依然是这样。只有多学习,提高自身的境界与修养,才能真正做到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以往听到总觉得是一句名言而已,熟知其意思,却从未深刻体会其含义。直至我如今虚长至26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犯错,跌倒,吃亏,才恍然明白这些道理原本是我早就听说过的。
在正式考入电视台之前,我已经在专题部实习了半年时间。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但是十分惭愧的是,毕业后在纸媒工作两年,基本上将电视新闻的一些知识又还给了老师。真正进入电视新闻行业,我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前期策划安排,拍摄时考虑周全,为了一个镜头爬山下坡再所不惜,后期写稿再三斟酌修改,制作过程精益求精,为了制作好一部片子,往往需要2-3人的齐心合力。这样的新闻,用心,是一位电视人应该做到的。而我在纸媒与电视媒体的身份转变中,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一方面向身边的同事与领导要经验,将主任修改后的稿子与自己的初稿再三对比,拍摄时多想多看,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角度,认真揣摩成片后每一个镜头的组接安排??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也应该如同培训时诸位老师提到的,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带给一个人的世界是美好的,丰富的,更加广阔的。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一般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就是常年订阅一些杂志书籍,不断获取新鲜的资讯和观点,紧跟事件的发展速度,短期计划就是较短时间内,如一周,或者几周,啃一些比较长的书。前段时间我看了《盗墓笔记》,共计八部。这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走红多年,不无其道理。近期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史可以明鉴,古人诚不欺我。当时明月这部书将明朝浩如烟海的史料收集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诠释,我在其中看到于谦夏言徐阶张居正等人,以一己之力,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一点一滴的努力。这种伟大,令人折服。
我必须承认,目前来说我依然还是很稚嫩的学习者,在电视新闻这扇大门前,我依旧站在入门的位置。此次我能够有幸进入这个大家庭,我深知其中的不易,也领会到这份工作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故而十分珍惜这一份工作。
在最后一天培训的时候,新闻部的祝主任提到了“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我今日写下“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这个标题,我也愿意用我的行动,来实践这一道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新闻事业做点滴的贡献。篇二: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从走上新闻记者岗位以来,我一直把“用心去工作,要干就干好,干一行爱一行”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时刻鞭策着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钻研,在学习和钻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在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播出新闻报道700余篇,并有多篇新闻报道在上级电视台新闻中播出。先后被广电局评为“先进工作者”,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记者,我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很多。为了能尽快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术,迅速熟悉和掌握一名合格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督促自己努力学习各种业务知识,虚心向老同志和同事请教,扎实掌握每一项技术,确保技术到位、质量到位。并把每一次出去采访当成难得的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所学技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认真查找业务和技术上的不足之处,潜心研究、深入思考,确保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工作中,严格恪守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勤奋敬业。客观、准确、生动地做好每一次新闻报道,力求报道形式新颖、活泼、通俗、易懂,旗帜鲜明地传达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两年多以来,我所承担的新闻采写工作没有发生任何政治问题和失实现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此期间,我先后圆满完成我市市级领导“上海、苏州南方之行考察”系列报道,发表20余篇新闻报道,及时总结报道南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受到领导的好评。参与我市“两会”期间新闻报道任务,其拍摄画面和新闻稿件质量受到领导好评。圆满完成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行动系列报道,发表相关新闻报道30余篇,确保市民能够及时了解我市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意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更好的促进实践的发展。因此,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严格恪守新闻工作准则和职业道德,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业务学习,确保自己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两年多以来,通过不断地听讲和自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好新闻宣传的喉舌作用,把党的好政策、好措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千家万户。
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加强对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和钻研,阅读了大量关于新闻采访、摄像、写作、剪辑各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中,我的论文在新闻核心书籍中发表。
总之,在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记者。2007年9月1日篇三:广电记者四德心得体会
“四德工程”建设学习心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淄川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弘扬四德精神,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淄川”这一工作中心。这也是对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观的高度概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百姓的呼声。通过学习,我知道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今天提出的树“四德”新风,是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采取了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和古为今用的方针。是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原则的继承。强调了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记者,我要认真践行“四德”要求,提高“四德”意识与水平,以无限责任心投入到广电事业中。
一、树立“四德”新风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公德,必须先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也是一个人性格、学识和职业修养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个人品德是指人类个体以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搞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个人品德的根源是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如何从我做起树立“四德”新风。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道德一直被作为立身的精神尺度和标志,作为从政的行为准则。树立“四德”新风,也必须从我做起。从我做起,必须理解“四德”的深刻内涵。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就要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同时要坚持道德价值论上的“公私之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重义精神。实践证明,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道德,即使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行为方针的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也不能不讲道德,如果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也必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每人都应从我做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敬业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诚信为职业道德的根本。传统道德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信也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乃“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强调了人际关系在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博济于民。
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就要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重“齐家”。要保持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合理的道德规范,使家庭成员都能自觉遵守。
努力提升个人品德,就要做到正直无私、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勤奋奉献、言行一致。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修身为本”的思想,尤其强调管理国家的官吏,特别是最领导者,必须首先端正自已的思想和行为,然后才能管理好他人,也就是正人必先正已。修身为本,讲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要把修身当作根本,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才能实现。为此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我们每一名社会公民,都要从我做起,提高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道德水准。
第五篇:广播电视记者培训心得(范文)
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
短短三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但是在培训期间,各位老师、前辈与我们交流分享的心得,如张文斌主任的文艺情怀,张媛媛主任的实用技能,祝勇主任的思辨思维,王东湄主任的生动故事等等还历历在目。在培训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提到了学习,我也结合本次培训,以及多年的工作中体悟到,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常常被人称为无冕之王,但是这样的桂冠下面,也需要每一位同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近年来很多记者受贿或者发布假新闻的事件屡屡发生,我认为究其原因,一者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二者就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没能做到多学多听多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文人通过行与知来达成自身的不断提高,而这一点到现在依然是这样。只有多学习,提高自身的境界与修养,才能真正做到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以往听到总觉得是一句名言而已,熟知其意思,却从未深刻体会其含义。直至我如今虚长至26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犯错,跌倒,吃亏,才恍然明白这些道理原本是我早就听说过的。
在正式考入电视台之前,我已经在专题部实习了半年时间。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但是十分惭愧的是,毕业后在纸媒工作两年,基本上将电视新闻的一些知识又还给了老师。真正进入电视新闻行业,我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前期策划安排,拍摄时考虑周全,为了一个镜头爬山下坡再所不惜,后期写稿再三斟酌修改,制作过程精益求精,为了制作好一部片子,往往需要2-3人的齐心合力。这样的新闻,用心,是一位电视人应该做到的。而我在纸媒与电视媒体的身份转变中,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一方面向身边的同事与领导要经验,将主任修改后的稿子与自己的初稿再三对比,拍摄时多想多看,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角度,认真揣摩成片后每一个镜头的组接安排„„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也应该如同培训时诸位老师提到的,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带给一个人的世界是美好的,丰富的,更加广阔的。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一般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就是常年订阅一些杂志书籍,不断获取新鲜的资讯和观点,紧跟事件的发展速度,短期计划就是较短时间内,如一周,或者几周,啃一些比较长的书。前段时间我看了《盗墓笔记》,共计八部。这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走红多年,不无其道理。近期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史可以明鉴,古人诚不欺我。当时明月这部书将明朝浩如烟海的史料收集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诠释,我在其中看到于谦夏言徐阶张居正等人,以一己之力,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一点一滴的努力。这种伟大,令人折服。
我必须承认,目前来说我依然还是很稚嫩的学习者,在电视新闻这扇大门前,我依旧站在入门的位置。此次我能够有幸进入这个大家庭,我深知其中的不易,也领会到这份工作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故而十分珍惜这一份工作。
在最后一天培训的时候,新闻部的祝主任提到了“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我今日写下“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这个标题,我也愿意用我的行动,来实践这一道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新闻事业做点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