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时间:2019-05-13 06:0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第一篇: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期 末 论 文

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科 目: 材料科学前沿讲座 专业年级: 材料化学2010级 姓 名: 柳 倩 学 号: 140112010027

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 高强度固体浮力材料是现代深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保证潜器浮力、增大潜器有效载荷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泡沫复合材料、微球复合泡沫材料和轻质复合材料三种固体浮力材料及国内外固体浮力材料的技术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深海固体浮力材料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固体浮力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固体浮力材料、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泡沫材料、发展历程、研究方向;

一、前言

海洋是资源和能源的宝库,尤其是深海领域。在海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大洋多金属结核矿、石油、天然气、热液硫化物 天然气水合物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形下,向海洋开发已成必然趋势。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正在调整自己的海洋政策以及海洋领域的种种举措,加大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海洋开发科学的兴起,首先需要对大陆架以及深海进行勘探与考察。利用载人或无人深潜器在深海中进行直接观察、摄影、测量、取样以及设置必要的仪器设施、水下作业等深潜技术是海洋开发中所必不可少的。

深海勘探开发主要以深潜技术为基础,利用潜器、水下机器人等在深海进行观察、测量、取样、安装必要的仪器设施、进行水下作业等。深海潜水器由于下潜深、环境压力大,常采用无动力上浮技术,这就需要潜水器在耐压的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浮力,从而保障潜水器和潜航员的安全。为了达到此目标,人们便开始研制轻质高强的固体浮力材料,并将其作为深海潜水器的外壳,对保证潜器浮力、增大潜器有效载荷和减小其外型尺寸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浮力材料实际使用时需长期浸泡在水中,要求其耐水、耐压、耐腐蚀和抗冲击。在水中的 使用深度不同,对它的强度要求也不同,水深增加,材料的强度亦增加,相对密度随之加大,但浮力系数降低。尤其是在海洋中每增加100m深度,物体受到的压强就将增加约10个大气压,即1MPa。因此,先进固体浮力材料应该既轻又强,即在保持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耐压强度,但往往密度降低的同时,压强也随之降低。高强度的浮力材料在民用、商业以及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中设备的配重,漂浮于水面或悬浮于水中的浮缆、浮标,海底埋缆机械以及声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平台,零浮力拖体,无人遥控潜水器等。使用条件不同,对其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随着海洋技术的开发,高强度浮力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先进固体浮力材料制备技术主要为美国、俄罗斯等国所掌握。其材料密度一般可在0.4~0.6 g/cm3,耐压强度则在40~100 MPa。国内浮力材料一般采用聚氨酯泡沫、环氧树脂泡沫或其他发泡塑料,与国外相比,材料成本低;但耐压强度低,浸水一段时间后,失去浮力,可靠性能差,最大工作深度400m左右。虽然我国在该领域已开展了多年的相关研究,但在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性能方面仍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二、固体浮力材料分类

固体浮力材料是一种以胶黏剂为基体、气体空穴为浮力调节介质的复合材料。按照气体空穴来源的不同,固体浮力材料可以分为3大类:化学发泡浮力材料、空心微球浮力材料(也被称为两相复合泡沫材料)和复合轻质浮力材料(三相复合泡沫材料)。

空心微球浮力材料是由空心玻璃小球混杂在树脂中形成的,空心玻璃小球占60%~70%的体积。复合轻质浮力材料是由复合泡沫和低密度填料组合改性而成。其气体空穴除了由空心微球(大多为空心玻璃微珠)提供,还来自低密度填料,如中空塑料球或大径玻璃球等。化学发泡浮力材料是利用化学发泡法制成的泡沫复合材料。这三种浮力材料由于材质的不同,有着各自的性能特点,因此在海洋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其中,空心微球浮力材料的最低密度极限是0.5g/cm3,复合轻质浮力材料的最低密度极限是0.32g/cm3,而化学发泡浮力材料的最低密度极限是0.24g/cm3,这些极限值不包括用于海面浮力的材料。且上述极限值仅仅是理想值,在实际情况中较难实现。目前,空心玻璃微珠浮力材料是国内外报道最多的一类固体浮力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制备当中。

三.制备方法

制备浮力材料的方法通常有浇注法、真空浸渍法、液体传递模塑法、颗粒堆积法以及压塑法等。其中浇注法和液体传递模塑法填充量较低,制品的密度较大;而其他方法虽然填充率都较高,但也都有各自的应用限制。真空浸渍法生产规模有限,制造大型产品困难;颗粒堆积法要求基体为粉末,且树脂含量较低,产品的强度也会因此降低;压塑法是较为理想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型方法,但空心玻璃微珠在一定压力下会破碎,因此对控制成型压力的要求十分严格。总之,研发高性能的空心玻璃微珠,做到用最少的胶黏剂将其粘结成型,以获取最大的η和φ值,是制备低密度空心玻璃微珠浮力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四、国内外发展概况

1.国外技术发展概况

美、日、俄等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高强度固体浮力材料,以用于大洋深海海底的开发事业。美国海军应用科学研究实验室研制的轻质复合材料,当密度为 0.35 g/cm3时,抗压强度 5.5 MPa。美国洛克希德导弹空间公司研制的深潜用 SPD(Submersible Deep Quest)级轻质复合材料,密度为0.45~0.48 g / cm3,压缩强度 25 MPa,可潜水深2430 m。美国艾默生和康明复合材料公司(简称ECCM)最近开发了 TG和 DS 型两种新型的两相复合泡沫材料。TG 型材料,密度在0.38~0.45g/cm3,可以在0~4000 m水深区域使用;DS 型材料的密度则在 0.5~0.56g/cm3,最大使用深度超过11000 m。其中TG 型新型两相复合泡沫材料由于密度小,具有更好的耐压性能及安全性,所以正逐渐取代三相复合泡沫材料在0~4000m水深的应用.虽然TG和DS型两相泡沫属 ECCM公司的核心技术,无法查询到相关制备方法,但它们作为空心玻璃微珠与聚合物树脂的复合物,性能的改善必然与这两种原料及其复合工艺有关。

日本海洋技术中心对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开发大体上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0年水深300 m的潜水作业;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载人深潜器“深海6500”;第三个时期是1987年开始研制10 km深的水下机器人。俄罗斯目前也研制出用于6km水深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为0.7 g/cm3,可耐压70 MPa。

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已经解决了水下6000m用低比重浮力、材料的技术难题,并已形成系列标准。客户可以选用标准部件,也可根据需要提出要求,由公司的专业人员根据使用条件,设计满足耐压要求的各种复杂形状的结构件。固体浮力材料的主要制造商有: 美国的 Emerson & Cuming 公司,Flo-tec 公司;欧洲 Flotation Technologies 公司;英国的 CRP 集团;乌克兰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等。研制的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从 0.35~0.7 g / cm3不等,压强度 5.5~90 MPa 不等。

2.国内技术发展概况

相对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深潜技术发达的国家而言,我国深海用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前期研制的浮力材料一般采用聚氨酯泡沫、环氧树脂泡沫或其他发泡塑料,与国外同等材料相比,成本低,但耐压强度低,浸水一段时间后,会吸水,失去浮力,使用可靠性差,最大工作深度400 m左右。

国内浅海固体浮力材料采用软木、浮力球、浮力筒及合成泡沫塑料或合成泡沫橡胶,所用合成泡沫塑料的密度为0.5~0.6g/cm3,抗压强度为4MPa,深海用固体浮力材料尚无单位研制。

1984 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代固体浮力材料,称它为泡沫复合材料。它主要采用空心树脂球、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制成。密度为 0.55g/cm3,抗压强度为28.87MPa。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固体浮力材料,货源有困难,价格昂贵,未能实现工业生产。

原化工部海洋化工研究院于1995年研制开发了化学发泡法轻质复合材料,密度为0.33g/cm3,可潜水深500m,已成功地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潜水钟及拖曳天线等深潜用途中,并对1 km、2 km 用可加工轻质复合材料进行了探索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青岛海洋化工研究所开发的SSB-300固体浮力材料,由闭孔聚异氰酸酯-噁唑烷酮泡沫作为芯材,100%固含量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作为包裹层组成,适用于水下ROV系统、各种潜器、海底电缆铺设等领域。该材料的密度为0.2-0.35g/cm3,最高破坏强度为7.0MPa,工作压力位0-4.5MPa,4.5MPa静水压下形变率小于0.5%,包覆层抗水渗透性好,耐盐雾、耐老化、耐海水,抗冲击、耐磨损,物理性能优异。SSB-300固体浮力材料芯材的制备:将A、B双组分料混合均匀后,脱泡,导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喷涂包覆层要将芯材完全均匀的敷盖,喷涂施工时,环境温度必须高于露点3℃以上,一般应在5℃以上。

目前研制的可加工轻质复合材料,当密度为0.55g/cm3时,可耐压50MPa,用于4.5~5.0km 水深。海洋化工研究院研制的可加工轻质复合材料已经在潜艇救生浮标、水下采矿机、潜艇拖曳天线、潜艇救生舱、潜艇信号浮标、水下机器人、海洋潜标、海底释放浮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00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开始进行高强度轻质浮力材料的研究,目前已经在配方、工艺、成型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开发的高强度轻质浮力材料已在航天、海洋、国防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高强度轻质浮力材料性能指标: 密度0.28~0.52g/cm3,抗压强度 5.0~25 MPa,可潜深度500~4000 m,吸水率≤1%,使用温度-45~80℃。

王啟峰,孙春报等采用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研制固体浮力材料,实验中采用堆积密度0.2~0.4g/cm3,耐压强度小于10MPa 的空心玻璃微珠填充 WRS6101 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可以获得密度0.61 g/cm3、轴向压缩强度40 MPa 以上的复合材料。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对于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而言,浮力材料的密度及耐压强度仍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制备过程中,采用的多为密度大、强度低的微珠,难于有效降低复合泡沫的密度,也不能进一步提升其强度。3.浮力材料的关键技术-——空心玻璃微珠的研究现状

由于对强度要求较高,所以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一般采用浮力调节介质(如空心玻璃微珠,毫米级中空塑料球,毫米级空心玻璃球)与高强度树脂复合而成。其中,空心玻璃微珠是最主要的浮力调节介质。特别是在大深度的深海领域应用时,为保证浮力材料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和较大的安全可靠性,往往只能采用空心玻璃微珠与聚合物复合的复合泡沫(syntactic foam,指空心球与粘结料混合而成的泡沫材料)。同时,为获得低密度复合泡沫,提高其浮力,空心玻璃微珠的体积含量都较高,达到60%—70%。因此,空心玻璃微珠对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在制备出低密度、高强度的空心玻璃微珠基础上,才能获得理想的固体浮力材料。

目前,空心玻璃微珠的生产技术主要由国外几个大厂家掌握,如3M、PQ、Emerson及日本的旭硝子公司等。特别是美国的 3M 公司,他们制备的空心玻璃微珠已有多种规格、品种,也有专门用于制备深潜用浮力材料的漂浮系列微珠。该类型的空心玻璃微珠粒子密度一般小于0.2g/cm3,强度则大于7MPa。最近,3M还报道了一种新型号的空心玻璃微珠,其密度为0.6g/cm3,耐压强度超过200MPa,完全可以承受注射、挤出等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剪切应力。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空心玻璃微珠生产技术,最早由秦皇岛玻璃厂花费数千万人民币引进国外技术,主要采用硅酸钠、硼酸作为主要原材料,利用喷雾干燥工艺造粒,最后经过高温热处理制造出空心玻璃微珠,该项目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低。目前国内大多是以此工艺技术为基础生产空心玻璃微珠,此方法生产的空心微珠品种少、强度低、化学稳定性差,只能应用对空心玻璃微珠性能要求不高的行业,为此我国一直向国外寻求高质量空心玻璃微珠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国外一些大公司对技术的垄断,使引进工作进展困难,到目前为止,国内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完全依赖进口,大大限制了相关应用行业的发展。国产空心玻璃微珠仍以低强度的高碱含量微珠为主。该微珠的密度尽管符合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的要求,但强度太低(一般小于4MPa),耐水性也极差(溶于水)。因此,以其为基础制备的固体浮力材料很难满足深潜需求。为了尽快扭转这种现状,开发低密度、高强度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新工艺已刻不容缓。

当然,经过科研人员20多年的努力,我国空心玻璃微珠的研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已有10多个科研单位以及工厂从事空心玻璃微珠的生产和研制工作。其中由中美投资兴建的北京玻璃二厂自动化玻璃微珠生产线于1998年11月投产,年产量达3000t吨以上,其产品除部分供国内市场外,绝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河北秦皇岛秦玻集团所属的秦皇岛市玻璃微珠厂是国内少数能够工业化生产空心玻璃微珠的专业单位,该厂从德国引进全套设备进行空心玻璃微珠的生产,一些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虽然我国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只有少数单位能够自主生产空心玻璃微珠,且年产量尚不足万吨。同时,产品的品种较少,规格不齐全,主要以工业抛光珠以及研磨介质微珠为主,对于一些有特殊性能的、适用于特定场合的空心玻璃微珠,如电子级的、高强级的、海洋级的以及各种不同粒径的空心玻璃微珠我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相关的研制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汇精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微纳超细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海瀚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廊坊市澳澜玻璃微珠有限公司,河南省信阳海平玻化微珠有限公司,天津大港油田四益玻璃制品厂(上述企业产品性能参数略)。此外,秦皇岛三联瑞森玻璃珠有限公司、东营万佳轻质材料厂、唐山市丰润区阳光微珠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德润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空心玻璃微珠研究所、深圳市迅泰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华尔纳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也在研制生产空心玻璃微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粉体技术研究所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深圳空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多功能空心微珠材料主要特性如下:粒度细小、中空球形、抗压强度高、耐火度高、电阻率高、耐腐蚀、热传导系数低、收缩率小。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主要物相组成为莫来石、石英和矽线石。经表面改性处理后,与高分子材料、涂料等基体材料结合好、相容性好。

秦皇岛市玻璃微珠厂生产的空心玻璃微珠是由硼硅酸盐原料制成,粒度为10~250um,壁厚为1~2μm的空心球体。该产品具有质轻、热导率低、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亲油憎水性,非常易于分散于树脂等有机材料中。鉴于高强度浮力材料的深水应用,第七一五研究所张德志在2003年曾对由北京塑料研究所开发的内填充玻璃微珠高强度复合材料做了静水压实验。在静水压65MPa下,保压3小时,无形变,吸水率增重2%。由此可见,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攻关力度,将会解决耐高静水压低渗透率浮力材料的国产化难题。

五、回顾与展望

从文献资料报道的国内外固体浮力材料技术发展情况分析,目前介绍最多的材料是复合泡沫材料,多采用玻璃微珠复合泡沫材料和轻质合成复合泡沫材料,密度为 0.4 ~0.6 g/cm3。低密度型(d≤ 0.3 g/cm3),可提供大净浮力的固体浮力材料可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但全潜式的应用例极少见报道。为达到密度≤0,3g/cm3,同时满足耐压5.5MPa,即500m水深的要求。化学泡沫塑料技术和工艺上面临着强度和可靠性不够以及组面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技术两个难题。而且我国在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过程中,高强度复合材料密度都较为偏大,难于提供高载荷、高耐压的大深度浮力材料,因此这部分材料便只能依赖于进口。

通过对比国内外浮力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目前浮力材料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主要原料高强空心玻璃微珠依赖进口 2.人们对浮力材料制备工艺的认识不足 3.浮力材料的成型固化技术研究不够深入 4.深海浮力材料没有形成生产能力 5.没有权威的检测机构和标准

综上所述,固体浮力材料是一种高技术化工新产品,是一种新型深潜用复合材料,具有很大的适应范围。其低密度型可用于提供较大的净浮力,高密度型可用于深潜,或者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这为深潜器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研发更轻更强的高性能空心微球。其次,基体的研制也是不可忽略。因为基体对玻璃微珠不仅起到粘结的作用,更起到支撑的作用,对材料的性能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而基体的性能不仅受到其组成成分的影响,还与固化成型工艺及采取的其他措施有关,这就需要研究人员进行大量反复的实验验证,任务非常艰巨。研发更高性能的树脂基体对国内先进浮力材料的研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空心球玻璃微珠研究开发的投资,大力支持对于浮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固体浮力材料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大高性能空心微球的研制,同时研发轻质填料和低密度高强度的黏合剂,优化复合工艺,从而研制出密度低、耐压高、可切割的固体浮力材料。

从“蛟龙”号看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发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并独立完成海试的具有国际上最大下潜深度——7000m的尖端产品。

“蛟龙”号是多种高科技、进步材料的集成,其外壳由高强度的固体浮力材料制作而成。该固体浮力材料是由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制生产。“九五”以来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承担了“蛟龙号’’浮力材料国产化的研制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从水面到水下一碗米全海深用系列化浮力材料制品。研发的产品具有密度低。抗压强度高、耐静水压高、吸水率低且稳定、可机械化加工、耐候性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良特性,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为深海运载作业装备提供正浮力、保证深潜器财产及生命安全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从“蛟龙”号海试任务的圆满完成,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浮力材料研制和开发的希望。尽管国外仍对我们保持着技术的垄断。但相信在国内众多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固体浮力材料的完全国产化,同时满足我国各种水下运载系统、海洋观测系统、海底空间站、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领域对固体浮力材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尹衍生、黄翔、董丽华, 海洋工程材料学,2008年5月,科学出版社。

[2] 张世政,于良民,李昌诚,赵海洲,路艳红, 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的研究进展,2012年9月。

[3]刘 峰,崔维成,李向阳.中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12): 1617-1620。

[4]李乐,于良民,李昌诚,赵海洲,于晶,固体浮力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现状,2012年9月,材料导报。

[5]潘顺龙,张敬杰,宋广智. 深潜用空心玻璃微珠和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J]. 热带海洋学报,2009,28(4): 17 -21。

[6]张德志,国内外高强度浮力材料的现状,2003年3月。

[7]潘顺龙,张敬杰,宋广智,深潜用空心玻璃微珠和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及其研究现状,热带海洋学报,2009年3月。

[8]陈先,张树华. 新型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99,27(7): 15-17. [9]王啟峰,孙春报,杜竹玮等. 环氧树脂基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及表征[J]. 精细化工,2005,22(3): 174 -176。

[10]何斌,杨勇,马晓雄.高强度浮力材料的研制 [J].中国塑料,2008,22(10):46–50.。[11]朱志斌,吴平伟. 深海探测用高强度轻质浮力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现代技术陶瓷,2009,30(1): 15 -20.

[12]黄微波. 用于固体浮力材料的喷涂聚脲包敷层: CN,1401717[P].

[13] 陈先、周媛、梁忠旭、吴则华,浮力材料用国内外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比较,2011年10月,化工新型材料汪杰、

第二篇:我国绿色饭店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我国绿色饭店发展及其现状研究时间:2010-11-15 02:2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231次

[导读]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环境状况。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在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努力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并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饭店...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环境状况。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在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努力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并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饭店的环境管理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创建“绿色饭店”是现代饭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中国创建绿色饭店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给正在创建和即将创建“绿色饭店”的企业以启示。

关键词:绿色饭店 可持续发展 节能环保 存在问题 对策

前言

随着绿色时代的到来,人们发动了一系列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运动”,并向各个方面渗透,逐渐在全球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绿色饭店”就是在这样的“绿色浪潮”下产生的。目前,“绿色饭店”没有明确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绿色饭店是指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饭店。绿色饭店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道德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绿色饭店是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软硬措施,用很少的投入,使饭店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同时节能降耗,降低饭店的运营成本,做到环境保护与饭店经济效益的统一。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绿色饭店的经营和发展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也就是说:绿色饭店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要求。随着“绿色时代”的到来,绿色饭店在饭店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是2l世纪饭店发展的主流。

第一章 绿色饭店的含义

所谓绿色饭店(Green Hote1),是在饭店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理念,以节能降耗和促进环境和谐为经营管理行为,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健康服务的饭店。2002年4月,中国饭店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绿色饭店发展论坛”一致认为,“绿色饭店”是指运用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继康和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绿色饭店的核心是: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饭店的含义:绿色饭店的“绿色”,其含义有三层:第一,提供的服务本身是绿色的。即要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等。第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是绿色。要求用于服务的所有物品是安全的、环保的。第三,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总之,要在确保服务品质的前提下,做到尽量节约能源,降低物质消耗,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绿色饭店的指导思想:以环境友好为理念,将环境友好行为、环境管理融人饭店经营管理中,贯彻环保、节约,健康和安全的宗旨,坚持绿色管理和节约资源、建设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

第二章 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

2.1中国绿色饭店的发展缓慢。

截至2007年7月1日,全国星级饭店总数已经超过13900家。国家旅游局发布《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以来,积极推进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活动,目前已有l4个省区市评定出绿色旅游饭店近1800家,从数量上来说增加得并不快,大量的酒店没有加入到创建绿色饭店的行列中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制约了饭店绿色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尽管中国绿色饭店经营已取得良好开端,但从整体而言,尚不具备绿色经营意识,传统的、非持续性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方式仍居主导地位。

2.2饭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许多饭店逐渐重视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有的已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也看到,环境资源保护尚未成为各类饭店的原则,许多饭店并未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资源保护理念,一些饭店的能源利用率没有达到先进水平,如设备没有处于经济运行状态;设备控制系统不完善,使设备无效运行;设备运行效率低,不能满负荷运行等。一些饭店之所以加入创建绿色饭店的行列,并不是真正的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而是仅盯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从而增加饭店的经济效益。说白了,不是真正从客人和环保的角度考虑,而是打着“绿色”、“生存”的幌子,做名实不符的生意招徕。

2.3饭店的做法单纯造成执行的困难。

2005年6月,首旅建国管理集团率先发出“绿色饭店行动”号召,并宣布其属下13家星级酒店的客房内,将一律取消牙膏、牙刷、刮胡刀等一次性消耗品的摆放。同年7月,北京旅游饭店业协会倡议北京141家星级饭店停供部分一次性客房用品。然而,过不多久,“六小件”又摆进客房。据了解这些饭店“倒戈”、“六小件”卷土重来的原因,一是客人们因得不到应有的服务而纷纷抱怨;二是一些酒店本来期望通过这一措施减少支出,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反效果。住店客人认为,酒店客房里摆放六小件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客人已经付了费用,而且也很不方便。饭店一厢情愿地取消六小件,给客人造成不方便的感觉,而且在房费上也没有因此降低,客人没有从中受益。

2.4组织机构不落实。

“创绿”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社会公众、饭店的共同努力,单靠哪方面都是不够的。由于我国饭店实施绿色管理还只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什么是绿色管理和怎样实施绿色管理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如有些饭店以为只要高喊几声环保的口号,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给某某饭店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就可赶上绿色管理的潮流,这样就使得“绿色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章 创建“绿色饭店”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3.1创建“绿色饭店”的主要目的是在行业内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真正的环保型的饭店也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概念,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和样板。所以,“绿色饭店”的创建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它应成为饭店不断追求的目标。几年来我国饭店业在创建“绿色饭店”实践中存在以下误区:

1.环境管理与日常的管理相分离饭店管理有自身的管理业务,而在饭店的环境管理实践中,环境管理相对较难融人饭店的日常管理,原因是环境管理涉及许多环保科学知识,许多饭店管理人员一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包括实施培训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将环境管理融入日常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对局部工作实施管理的人员较难处理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而且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的绩效考核依赖对统计技术的运用,但在许多饭店,统计技术的运用一直是管理的薄弱环节。如果饭店的环境管理发展研究工作不能融入饭店的日常管理,环境管理的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饭店环境管理与日常管理的分离一般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实施未端治理。在环境保护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末端治理”的阶段,也就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是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进行的,这种治理的最大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治理,只是进行污染物的转移,污染物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企业而言,末端治理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所以,环境管理工作更多的是要进行过程控制,在生产的过程中减少污染的产生。饭店在实际管理中较多的是采用了末端治理的措施。许多饭店的工作是围绕“绿色饭店”标准进行的,由于标准中较多的条款是结果型的,因此饭店就直接对运行的结果进

行控制,很少进行过程的分析与控制。例如饭店虽然建造了污水处理装置,但由于过程控制不到位,污水的排放仍不能达标。饭店污水超标排放常见的是COD超标,这是由于厨房管理不善,使大量的废油和食品垃圾进入下水道造成的,因此,这是一个过程排放的问题。

(2)短期行为。在“绿色饭店”的创建中,很多饭店是将环境管理作为一项活动来做的,目的是希望在评选中获得“绿色饭店”的称号。饭店开展活动往往会在短期内集中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有明确要求和目的,并且注重在员工和公众中的宣传。但是由于活动对人、财、物的特殊要求,使活动不具有长久性。在“绿色饭店”的创建过程中,的确经过“活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众多的饭店集聚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环境保护中,但过后这项工作就停止不前,使饭店的环境绩效又恢复原状,甚至低于以往的绩效水平。这是因为饭店在“活动”阶段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充分,没有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这样,创建“绿色饭店”就成为饭店的一个负担,而不是主动的行为,因此不能长久。

2.环境保护与质量管理相分离饭店的环境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环境管理是为满足饭店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需要,所以管理的对象是饭店对外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活动和行为,但是由于饭店在其区域内接待客人,为客人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所以饭店内部的环境质量饭店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饭店内部的环境质量又是饭店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饭店的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是有机结合的,饭店的环境管理是以饭店的质量管理为基础的。目前,有部分饭店在实施环境管理中忽视了对质量的要求,例如,饭店为了节能,降低室内空间的照度,影响客人住店对照度的要求。这样,“绿色饭店”的创建不能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阻碍了“绿色饭店”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

3.自然环境保护与人文环境保护相分离

广义的环境保护包含对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两方面,尤其在旅游业中,人文环境的保护更重要。目前饭店开展的环境管理工作主要针对饭店在运行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并没有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参与“绿色饭店”创建的饭店都是已经建成的饭店,与人文环境保护有关的是饭店的选址、风格等,在这些方面作调整对已经建成的饭店而言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因此这些方面容易被忽视

第三篇: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要:在金融领域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国际社会中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尚处于早起阶段,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从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未来的发展动向来看,银行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

关键词:银行保险业务 银保合作 改进完善研究背景

银行保险即指指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从而进入保险领域,也就是说行业与保险业相互之间为了谋求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利用资源共享而建立业务关系。银行保险业务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为银行业和保险业开辟的新市场,是作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银保现状

我国的银保业务开始于1995年,在保险公司的推动下,银行柜台尝试着销售一些养老金和定期寿险产品。由于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受到公众的认可但1996年起,利率下调,银保产品销售不断下滑。1996—1998年开始起步,主要在分公司层面进行合作,开展了有限的合作。在1999年后,银行保险突飞猛进,各家保险公司和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开展银保业务。根据资料显示:从2002年起,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50亿元,2005年已增长到 1200亿左右。2007年全国寿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实现保费收入1410.19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总保费收入的20%。

在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是介于银行与保险业之间的有很好发展空间的新型中间业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银行保险可以增加代理方,通过银行的强有力宣传加大销售量,这是新的保险销售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对外有很高的信任度,其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可以很好的拉动银行保险业务,更好的追求利润。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较快速,主要采取销售协议模式,合作内容包括:代收保险费、客户信息共享、金融咨询服务等,其实质已经超过了销售协议的模式,更像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形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其中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银行保险存在问题

第一,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式过于利益化,高额手续费。银行与保险公司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对于个体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因此在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更非常激烈。在合作态度上,保险公司强烈些,银行方面稍弱些;保险公司迫切希望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来扩大业务规模和占领市场,银行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一个渠道,且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在银行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小,认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求我做,重视程度不够。

银行和保险公司采取的是“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因为我国的《保险法》放宽了限制,允许一个银行可以代理一家以上的保险公司业务,且银行代理的资源数相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还是较少的,所以各个保险公司集中精力竞争银行代理。保险公司之间的主要竞争靠的是手续费,我国的资本市场又不是很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加上银行要求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扩张业务规模,不得以支付较高手续费抢夺阵地,进行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陷入粗放型扩张状态,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盈利性,降低他对股东的收益贡献,影响偿付能力,引发风险。这种恶性竞争甚至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在这种由银行在主打地位的银行保险合作业务市场中,对于银行来说更愿意与资金雄厚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合作以减少风险,因此那些实力较弱的小保险公司比较不容易与银行合作。“多对多”莫事导致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不稳定性。其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不断竞争,银行会主要选择在竞争中有优势的一方,而保险公司不是在努力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银行代理的抢夺中,对于双方来说并不想要建立起一个互利共享的合作关系。

第二,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时间过与短促,合作方式过于单一。银行保险合作业务一般都是签订一年期的代理协议,且大多数都是签约数量多但真是合作的少,是一种缺乏长久合作的方式。因为有的银行觉得代理寿险业务会对自身主营存款业务产生冲突,所以就有银行会出现不代理或少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行为。而有的保险公司也认为支付较高手续费造成业务成本过高,在面对亏损的压力下,保险公司不愿意与银行发展成长期的合作对象,也就没有长期合作的规划,甚至减少这种合作方法的业务。还有少数的银保管理层签订了代理协议,但具体经办保险代理业务是基层行和员工,致使业务根本无法全面开展。

在销售产品方面,产品和销售的方式都较为单一。保险公司大多数推出的是人身保险等,产品结构过于简单,保单设计不够全面,其功能无法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基本上是通过柜台销售,但是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对于销售银行保险业务不热情,柜台销售的业绩起伏比较大,银行销售产险公司保险产品基本上是利用信贷部门提供特有资源来销售保险产品。在当前在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消费意识不高、对保险产品知识缺乏的情况下,银行没有做到积极宣传的作用,而保险公司也没有把更多的产品资料传给银行,这回严重影响银保业务的销售。

第三,银行中的专业从业人员较少,银行保险业务的处理技术较低。任何专业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来操作,因为专业人员更懂得业务的处理方法及流程,相对技术也更高一些。对于银行保险业务,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保险业务与银行代理智能。如果从业人员只了解银行相关业务,那么他们就不会注重对保险业务的宣传,以及销售保险的技巧。如果从业人员对于保险业务的知识掌握较多时,有可能会盲目推销,只顾着推销保险业务,而忽略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合作性,那样银保就失去了意义。银行代理从业务人员对保险业务知识了解有限,保险知识缺乏,特别是代理办理产险业务时,要涉及到承保前的核保、理赔时的核赔等保险技术方面的知识,完全制约了代理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能力,增大了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的难度;同时可能产生误导隐患,丧失行业诚信,危害银行、保险、消费者各方利益,不利于银行保险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侧重于保险业务的人员中,比较追求收益,凭借银行的信誉度做出承诺,而忽略了合作关系与减少风险。

对于银行保险业务的处理技术,在这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通过联网来合作是一种高效快速方法。但是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同步度较差联网效率低,银行只能接受投保。而一切投保手续都要手工操作,如填单、缴费、签字等。这样就导致了,投保时间长,保单周转慢,容易出现管理交流等问题。保险公司内部缺少完备的与银行联网的系统,在售后服务方面效率低下。这也就导致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关系实质的缺乏,没有体现出由银行保险公司合作代理的保险业务的快速便捷优势。

第四,监督管理对于银行保险业务环境的作用不完善。在金融领域,业务的形成往往会伴随着风险的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业务带来了一些风险因素,像对于信誉承诺问题出现的风险因素,对于竞争可能会导致的风险因素等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且可能会影响银保业务的发展,所以就需要完备的制度规定。但在我国的银保业务相关法律体系中,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保险法》中只有兼业代理方面的条款适用于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但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以及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银行与保险公司双方之间已不是单纯的兼业代理关系。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关于银行保险业务系统而全面管理体系,这对于银保业务来说也还是一个严重的潜在风险因素。因此中国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

据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0]90号)。2011年3月,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在延续[2010]年4号文、[2010]年90号文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联合下发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一系列监管新政,对银保业务的网点合作模式、业务销售模式、产品管理模式、队伍的功能定位等做了新的界定,对银保渠道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规范,给银保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和影响。2011年4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召开了“贯彻落实《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视频会”,陈文辉主席助理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监管机关和各家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出台《监管指引》的重要意义,充分理解《监管指引》的文件精神和重点内容,积极应对银保销售模式转变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的挑战,并对贯彻落实《监管指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

这些新政策帮改善了银保业务的市场环境,规范银保业务销售管理,稳固和提升了银保销售的平台,便于银保业务的发展与改善。

二、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

(一)对于银行保险合作发展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意识,建立长期合作模式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现代竞争的新理念。在金融市场上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就是利用银行现有的机构、人员进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业务。不需投资和垫付,还可以取得较低成本和较低风险的收入,使这成为银行利润的一项客观来源。而保险公司利用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广布的网点、众多的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形成资源共享,利用较低的销售成本达到较高效率地市场覆盖率,利用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以及较高的客户忠诚度,有利于保险销售产品宣传。所以银行保险业务首先应该是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的合作互利共享的的关系,因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该建立起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银行应该更了解保险公司的内部情况、企业绩效、产品推出、销售路径、售后服务等,在对保险公司充分认识后,筛选出适合合作的伙伴公司。保险公司自身也要有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合理的内部运作程序,以及有效率的对外销售和令顾客满意的售后服务等。在合作过程当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尽量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模式,重点在于一家银行与一家保险公司的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双方的资源共享,完善银保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当银行与保险公司采取合理合作模式后,高手续费的恶性市场环境就会有所改善,从而降低了银保业务的成本。银保合作在“信任、协作、互利、互惠”的准则下,在寻求深层次合作与发展时,银行可通过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专业的理财能力,不断提升对客户服务的附加值和客户的忠

诚度,可在现有兼业代理的基础上升华,衍生形成一种长期市场战略联盟。

总之,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在包厢公司在转变为依靠险种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的高层次竞争理念,以及银行认识到银行保险这一低成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从而更新经营理念的同时,双方应该加快曾强合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内容上的深化,建立与银行之间长远的战略伙伴关系,创建互利共享的长久合作环境。

第二,加强银行保险业务的产品多样性、销售方式多样化。银保业务的销售主要目的就是,为顾客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及咨询,保证顾客的满意。所以在产品的推出时就要不断的创新改进,不仅要对产品创新,还要对服务改进提高,做到个性化服务。对于银保业务以及服务的创新,需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合作、努力配合,开发出有保障的高质量产品。

完成银保业务的创新还只是第一步,还要改善销售模式,让销售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群体的顾客,有一套完备的销售模式。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银行保险业务销售体系。新的销售模式就是要打破银行柜台的单一销售模式,通过一套专业工具为客户提供银保业务个性化服务,向公众普及银行保险知识、推荐银行保险产品、开展银行保险咨询。此外,还可以实施分层营销、联动营销、合作营销、客户营销以及产品营销等多种销售战略、通过新的销售方式,将银行保险带出银行柜台,与客户进行更多的双向沟通,提供适合的风险保障计划和个性化服务。

第三,提高银行保险业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技术改进。银行保险业务需要的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对银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应结合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现有情况,以及国际社会上的银行保险运营情况,塑造出专业的从业人员,使客户能感受到在银行和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一样享有专业化的服务。对银行保险业务外人员的专业培训就是要做到,销售人员可以向顾客推荐复杂的保险产品,不仅让顾客了解到银保业务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顺利的进行复杂业务得销售。

在加强银保人员的培养的同时,银保业务的相关技术也要不断提高。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强有力的支持,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实现联网后才更有可能提高银保业务的规模和效率,这也可以说是银保合作的基础。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更加快速的处理业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后服务。

第四,完备银保业务监管制度,完善银保业务市场环境。银行保险业务的完善需要加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银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从银监会和保监会两方面来说,实施两方之间的信息快速流通,部分资源的共享,可以为银行保险业务的进行创造一个更为规范的发展空间,指定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统一制度,也就可以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法律环境。从现行来看,已经远远超出监管制度范围;放宽法律环境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银行、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要求改革现有法规。此外,银保合作的开展要求监管部门既保证保险业务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银行和保险公司盲目发展、违规操作。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安全。研究结论

在当前经济格局下,一体化经济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强化。银行保险业务就是把银行与保险公司联系在一起的市场业务。在金融领域里,银保业务的顺利运行需要合理安全的外部环境,还需要高效适当的内部环境。对于我国银行保险业未

来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度的调整内外部环境,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紧密配合长久战略关系,建立健全的银保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曼:《浅析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济南金融》2005

年第3期 文献综述:银行保险能使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获益,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并且非常有效的保险营销模式。目前,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分析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2] 袁成:《影响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河南金融》2007年

第2期 文献综述:加强监管协作、建立战略联盟、打造薪酬激励制度、加快产品转型创新、实行银保联网是解决银行保险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3] 寇茜:《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保险研究》2005年第11

期 文献综述:银行保险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银行资本和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

[4] 周旸:《中国银行保险业务现状与探索》,《西南金融》2009年第9期 文

献综述: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巨人的业务融合带来了银保市场的繁荣新气象,银保合作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5] 赵金山、钟春平:《我国银保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海南金融》2010

年第12期 文献综述:我国银行保险在快速发展之后处于调整时期,简单的产品一度满足了居民低层次的保险需求,但难以持续发展。

[6] 于敏、方子节:《对我国银行保险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经济问题探

索》2004年第3期 文献综述:通过对在宏观政策因素、银保系统因素和技术性因素上的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对策的提出,能够促进银保合作的深入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保险行业的更好发展。

[7] 黄本笑、张婷:《发展我国银行保险的现实意义》,《商业时代》2004年

第29 文献综述:银行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兴起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继个人营销业务和团体业务之外的又一重要的业务销售渠道。

第四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性,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必要性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国际上一般采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体系,综合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还有较大差距。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来看,一方面,200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1.9%;美国只有1.3%,日本为1.7%,韩国为3.2%,巴西为5.1%,印度为17.5%,全世界平均只有3.4%

2、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0.3公顷;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63.7公顷,是中国的200多倍。从农业土地生产率来看,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除小麦外,中国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单位面积产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3、从农业资源利用率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为341吨,墨西哥只有69t,印度129吨,巴西137吨,日本270吨,美国110吨,澳大利亚仅44.8吨。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无论是与现代农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都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必须急起直追,加快发展步伐。

(二)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都是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规模转移农民为基本特征的。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既在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又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必然性: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吃饭问题将长期成为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维护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各种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2、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能源资源贫乏的国家,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现有耕地仅1.22亿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9 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并以每年93.33万公顷的速度锐减,保护耕地、坚决守住1.2亿公顷耕地,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

3、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基数巨大,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空间有限,必须坚持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4、我国农民科技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体系建设。

5、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十分复杂、条件相对落后,必须坚持走农业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

二、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实行家庭承包制,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小平同志预言的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第二个飞跃,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方针,也为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改革发展第二个飞跃指明了道路。

(一)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现代化。所谓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就是指要从大资源、大生态、大食物、大技术、大市场、大农业的广阔视角,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指导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为农业提供基础性保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强化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措施,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一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加快农机具推广运用。要在重要的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一些大众农产品主产区积极推广农机具。四要加强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

(三)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来看,到2020年前,要突出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即“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大建设。在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当前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等专业办学规模严重萎缩。据统计,2006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招生规模与1986年相比,缩小了80%以上。建议国家参照大学生当“村官”的模式,为广大农村培养和输送大批农业技术服务人才,这是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

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五篇: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及其营销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从1995年广发银行发行首张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开始,中国信用卡市场进入了初步启动阶段,但是却一直发展缓慢。到了2002年9月,尽管银行卡发卡量已达4、69亿张,但真正的信用卡很少。而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越来越快,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日益受到外资银行的竞争威胁。

信用卡是银行卡产品中回报较高的重要品种。从2001年开始,国内银行开始大举进军信用卡市场,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人民币贷记卡,甚至推出“一卡双币”贷记卡,尤其在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截至2010年8月底,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经突破1.9亿张,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信用卡飞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信用卡业务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信用卡有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之分。近几年来,贷记卡也就是持卡人可在发卡银行给予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信用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发行量不断增大。但是银行面临的信用卡风险也相当的大,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信用卡的使用流程是持卡人消费时签字,然后由特约商户向银行提供签购单,发卡行凭以向特约商户付款,然后发卡行向持卡人发付款通知,持卡人向发卡行归还贷款。由此可见,信用卡业务不同于一般的信贷业务,在发行、使用、结算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信用卡风险。而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同时表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危害性大的特点。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卡作为一种贷款凭证,实质上是一种贷款业务。信用卡的主要利润来自于透支利息收入,即消费信贷创造的收入。由于在个人消费信贷中,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客户的风险度,通常只能通过提供利率来抵补坏账风险,致使信用卡循环贷款的利率居高不下。随着信用卡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各家银行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信用卡市场上来,为了获得高收益而发行了各种高端信用卡,如各银行纷纷推出了白金卡、钻石卡、无限卡,最高授信额度无上限。可见,信用卡业务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

二、信用卡风险类型与成因

(一)信用卡发卡行内部管理不善导致的信用风险

中国被认为是全球信用卡发展最具潜力的市场。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外资金融机构几乎都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开办信用卡业务的申请,希望从中国广阔的市场中获得高额回报,而中资商业银行也为了占据这一前景诱人的市场,不惜高额投资投入到信用卡业务上,导致重复建设的现象已经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中蔓延,也由此出现了恶性竞争。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雷同、单一,服务缺乏特色,没有一家具有

明显的竞争优势。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的银行把发卡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考核信用卡中心的绩效。为了完成发卡任务,各银行出现了街头摆摊的现象,随时随地向人们提供并推出打折、积分奖励、减免信用卡年费等各项优惠,甚至减少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商业银行甚至将信用卡发卡业务外包或者委托单位集体办卡,包括没有个人收入的在校大学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曾冒用学生信息办理了上万张信用卡,而学生却毫不知情,银行连最基本的办卡需要“本人签字”的程序都省略了。这种重规模、轻质量的盲目竞争,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仅凭客户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发卡,对客户授信没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不仅形成了大量的睡眠卡,增加了发卡行的发行成本,而且带来了非常高的风险,使得过度消费、套现经商,无力还款等高风险事件经常发生。

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产生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在信贷市场上,由于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客户(信用卡持卡人)特征和行为来甄别客户的资信状况,因此银行将向客户索取足以补偿所有贷款平均风险的费用。同时,通过要求客户出具职业收入证明或财产证明、设置最低消费次数等方式来规避风险,使得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不愿意支付比应当支付的价格高的利息,而资信状况不良、没有能力还款或并不打算还款的借款人来说,利率高低无关紧要。换句话说,无论利率高低,他们借贷需求不变,利率对于不守信甚至是恶意的借款人没有任何影响,所以高利率对于良性贷款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这使得信用卡的发卡对象有向无稳定工作收入、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也就加大了信用卡的信用风险,韩国和香港就曾出现信用卡市场拖欠比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从此可见,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上比较落后,社会征信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真空,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所以从持卡人角度来讲,银行为减少恶意透支现象,有必要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卡风险。

此外,过度授信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普遍现象。由于银行在技术上缺少对信用卡申请人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间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监控、监测手段造成同一或不同商业银行的多家分支机构分别为一个信用卡申请人提供透支额度,形成过度授信,导致授信风险。有的银行提供授信额度是客户每月刷卡开支的8倍,甚至高达20万,这将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本储备和风险敞口,给业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很难实现预期占领信用卡市场和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目的。尤其是宏观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信用卡的呆坏账率往往将会出现明显的上升。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业务应保持谨慎态度,防止恶性竞争,充分考虑这项业务的成本和风险,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扩大信用卡市场占有率。

(二)发卡行内部操作风险也是信用卡风险之一

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也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发卡行业务人员违法违规操作,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和客户的资金损失。这是由于发卡银行内部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而业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容易出现违规和违法操作行为。发卡银行应该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有效促进发卡行业务人员依法经营,防止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提高发卡行从业人员的业务

水平和维护发卡行权利的能力,同时加大对从业人员违规操作的打击力度。

(三)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

这种交易风险主要表现: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通过虚假消费刷卡,为信用卡用户提供现金,并收取手续费,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少数特约商户及其经办人员通过伪造持卡人签单的方式诈骗发卡银行的资金,给发卡行和持卡人带来了损失;还有受卡人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例如收银员没有按操作规定核对支付名单、身份证件和预留签名,接受了本应支付的信用卡,造成了经济损失。

(四)持卡人个人风险

主要表现为信用卡持有人安全用卡意识不强,信用卡丢失后不及时挂失;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丢失后很容易被破译或被熟悉的人掌握等。捡拾他人信用卡后取款的情形占到信用卡诈骗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充分说明持卡人安全用卡的意识有待加强。

三、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信用卡风险

针对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而引发的风险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特点,银行应该衡量利润和风险的平衡,确实加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分析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实现发卡机构经营利润的稳定增长。

(一)强化发卡行的内部风险控制

第一,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的关系,要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不能仅仅靠规模取胜,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将风险控制在零水平,应该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第二,发卡行应该严把发卡关,严格审批权限和操作流程。在信用卡申请受理环节要全面落实亲访亲核要求,必须做到“三亲见”,即“亲见本人、亲见身份证件原件、亲见签名”,并做好对申请人的身份核查工作;不得将信用卡发卡营销业务外包;对于单位团体办卡要按照规定加强单位准入资格审核,在其员工自愿同意办卡的前提下,统一收集申请表及证明材料,不得在未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情况下与单位合作自行为员工办卡。第三,加强信用卡授信额度的管理。要合理核定持卡人的信用额度,防止出现超额授信;并积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第四,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个人征信系统主要保存个人的银行借款、担保、信用卡等信用状况。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于2004年正式运行,但是纳入信息范围窄,信息资源无法在各银行间共享,造成各银行对同一客户的资信重复调查以及调查的局限性和不安全性,也导致出现银行多头授信的现象。所以,我国应该建立多种征信渠道,完善征信内容,实时联网运行,满足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需求。

(二)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防范欺诈风险

首先,要严格执行特约商户准入制度,审查特约商户的合法性及其经营资料的真实性,根据其性质、经营状况评估其风险水平,设置合适的风险控制参数。其次,要强化对特约商户的日常培训,加强对特约商户的日常监督管理,使特约商户增强风险意识,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带来风险。同时,对特约商户的异常交易要实时监管以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三)加强安全用卡知识的宣传,提高持卡人的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信用卡发卡量的增加,信用卡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多,给银行和持卡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银行应当重视对持卡人信用卡安全使用的知识的普及,不仅要宣传信用卡安全用卡的方法,还要让持卡人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并掌握相应的识别方法和防范手段,提高持卡人安全用卡的意识和能力。

我国正处在信用卡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信用卡的发行速度非常快,但是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而风险管理的有效成果依赖于国家、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基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院 08国贸一班 蔡妃0850510001)[摘要] 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现状 悠久的历史 中国慈善事业和慈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社会慈善和保障已见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模式。在西周的统治机构之中,设有地官......

    我国测绘发展现状

    浅述我国测绘发展趋势 长春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2010级 李 强 内容提要: 1998 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这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后,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短短几年时......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摘要: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前进......

    浅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摘要: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日期:2008年3月11日来源:省绿办 作者: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