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邮储银行出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范文]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旨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开展。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立足邮储银行实际,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要求、重点服务对象以及金融支持领域和倾斜政策。
《意见》立足于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制定了稳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深入实施项目扶贫、加快实施电商扶贫、逐步推进光伏扶贫、着力实施教育扶贫、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等精准帮扶举措,提出了大力推进公益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搭建大扶贫格局等多种扶贫方式,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据了解,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络、资金和专业优势,主动践行大行社会责任,创新工作机制,逐步探索出了“蔡川模式”、“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模式、“商业银行+信用村镇”模式等一系列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产品创新为基础、以风险分担为保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下一步,邮储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以《意见》为指导,与各级扶贫部门密切合作,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投入。
第二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情况报告2021年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情况报告2021年
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副中心城市,为省直管县试点县,县域面积1698平方公里,辖10镇2乡150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2018年以来,我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严格按照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集中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2018年、2019年我县连续两年成效考核综合评价获得“好”的等次。2020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就业、问题整改、贫困户抗疫增收和两类人群监测帮扶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当,实现圆满收官。2020年8月,我县代表省六个非贫困县之一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通过数据分析我县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达标率均为100%,扶贫政策覆盖率高,享受产业、就业扶贫政策占比高,贫困户生产生活建档立卡以来发生明显变化,村级基本公共服务较好,组织建设完善。
一、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县2299户6736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所有贫困人口实现清零,10个“十三五”贫困村已全部实现退出。贫困户人均收入由纳入时不足2300元,到现在的人均15076元。
(二)肩扛责任慎终如始。我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保障脱贫、安居扶贫等18个专项扶贫行动实施办法等组成的“1+18”脱贫攻坚政策,作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纲,每个专项扶贫行动均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2018年,我县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实化脱贫具体举措。每个行政村均选派了优秀干部组建“连心”小分队进驻开展驻村帮扶,每位贫困户均有帮扶干部,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户。在全县12个乡镇设立了3-5名扶贫专干的扶贫工作站,每个村建设了“六个一”标准的村级扶贫室。其中,经费方面各乡镇扶贫办安排5万元的工作经费;
各个贫困村安排了5万元,非贫困村安排了1万元。2018年,我县紧扣“全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900人、贫困村退出3个村”减贫任务,全面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发起“春季攻势”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夏季整改”行动,坚持成果导向实施“秋冬会战”行动,扎实推进脱贫进程。2019年,我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聚焦责任落实,突出政策落实,狠抓作风建设,接续开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行动,聚焦“四项保障”、“四项动能”和“四大支撑”,强化举措、真抓实干,用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求。2020年,我县严格对标“四不减”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完善定期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健全行业扶贫单位和乡镇“双线”负责、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脱贫后续巩固提升保障体系,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会,全面强化问题整改,确保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只增不减。
(三)政策落实善作善成。一是筑牢义务教育保障。2018年以来,我县从制度上强化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保障,除做好本地资助政策外,重点关注异地就读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的发放工作,不断强化和完善控辍保学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失学辍学现象。2018年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246人,发放各类资助金共计227.8万元,2019年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011人187.52万元,2020年发放2693人167.99万元。二是筑牢基本医疗保障。严格落实贫困患者县域范围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每个村卫健室均已制作了坐诊与巡诊制度公示牌并进行了张贴。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为3756人次,住院总费用为2370.52万元。2019年共计3818人次,医疗费用总金额2572.83万元,共办慢性病证1728人。2020年,住院报销累计为4796人次,住院总费用为2238.05万元,自付比例为9.3%,新增办理慢性病人数356人,“长处方”报销共计573人次,金额共计368727.34元。三是筑牢住房安全保障。对所有农户住房情况进行摸排,综合采取“拆旧建新、维修加固和交钥匙保障”等方式,做到排查一户改造一户,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易地搬迁任务数200人,建设住房79套,实现脱贫攻坚期间贫困户全部住上安全房。2018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户,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80户,其中新建49户、维修31户。2020年,全面完成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均达安全级别。四是筑牢饮水安全保障。全面组织农村安全饮水排查鉴定,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检测229座水厂、分散型用水户水质全部达标,并对2314户用水安全状况出具了评价表。2020年,共检测464份水质,经检测全部达标,其中千吨万人以上工程9份,千吨万人以下工程227份,自然村46份,散户182份,并完成所有贫困户饮水安全鉴定表,全县所有贫困群众实现安全饮水有保障。五是筑牢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织密织牢农村低保制度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网络。2018年纳入保障救助范围建档立卡4804人,2019年低保户2220户、4516人。2020年发放低保户4829人2002.56万元,五保户121人96.12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76人111.06万元。
4.增收路径多元叠加。一是强化扶贫产业带贫益贫。依托县域资源和产业基础,选准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劳务用工、租赁流转生产资源等途径获得收益,评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培育有扶贫功能合作社86个,创业致富带头人215人。2018年,抓好全县10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了柑橘、蛋鸡养殖、校具加工等产业,全县家有柑橘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20多户、参与校具产业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70多户、通过蛋鸡养殖带动贫困户460多户,全县21个光伏扶贫电站合计发电169.409万度,结算电费70.1853万元,受益贫困户数438户。2019年,全县获得产业发展扶持的贫困户数为1854户,合作组织80个,带动贫困户1195户,21个光伏扶贫电站合计发电184.7万度,结算电费80.27万元,受益贫困户数438户。2020年发放奖补资金220万元,630户贫困户受益;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119人;
小额信贷累计贷款1009户,贷款金额1744万元。二是拓展就业扶贫增收途径。广泛动员乡镇、村书记和第一书记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到县工业园区务工、乡镇扶贫车间务工、家政服务就业或落实公益性岗位,支持创建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就业扶贫专岗托底等6类就地就业平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2018年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170人,就业率79.57%。2019年发放交通补贴53.07万元,建设扶贫车间10家,吸纳贫困劳动力64人,设置乡镇公益性岗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76人。2020年发放交通补贴1284人,补助金额624400元;
新增244个公益性岗位;
培训387位贫困劳动力;
建设扶贫车间11家,吸纳贫困劳动力55人。已外出务工人数3473人,占去年底总数的110.85%。三是强化消费扶贫助力产品销售。我县认定扶贫产品45个、供应商15个,商品总价值5844万元,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金额535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采购累计488.63万元,消费扶贫馆累计14.67万元。
5.巩固提升持续发力。强化建章立制,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一是强化预警监测。全面排查短板弱项,加强返贫监测,防范返贫风险,根据贫困户和边缘户情况,划定红黄绿三级预警级别,提供针对性帮扶措施。全县共有36户边缘户、6户脱贫监测户,均制定一对一帮扶举措。二是深化精神扶贫。积极开展“四大感恩行动”、“脱贫奋进之星”评议评选,大力宣传和推广扶贫扶志典型做法,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引导脱贫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树立脱贫发展斗志。三是全力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我县紧紧围绕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牢牢抓住防止贫困户减收这根弦,研究出台了《关于“稳就业、促产业、扩消费”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突出产业就业帮扶,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有效化解疫情影响。疫情期间,新注入扶贫风险缓释金75万元,发放“赣合贷”产业扶贫贷款500万元,为10家带贫益贫产业合作社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大助力,贫困户农产品滞销化解率100%,就业率83.1%,务工相比去年达到112%以上。四是狠抓问题整改。坚持整改永远在路上,以问题为导向,加大举一反三力度,进一步排查摸底,深挖细找、逐条对照,把省市督察组督查发现反馈问题、县级审计和各乡镇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与脱贫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完成,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2020年,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脱贫攻坚“十大清零”行动、省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国家普查清查摸底查漏补缺等各类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典型经验做法
1.正反双向齐行,促进扶贫内外兼顾。县积极加大精神扶贫力度,采取激励和惩戒手段,促进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一方面建立脱贫攻坚正向激励机制,组织全县结对帮扶干部上门入户与贫困户签订增收激励协议,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营造精神扶贫良好氛围,一方面实行反向约束措施,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加强教育惩戒,促其精神脱贫,克服“等靠要”。
2.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就近带动贫困户增收。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县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思路,依托校具产业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境内校具企业等中小微企业多的特点,引导企业在群众家门口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采取“公司+生产车间+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将劳动密集、技能要求不高的工序放到车间里做,同时鼓励贫困户到车间打工,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利用“党建+”引领、“就业+”引导、“宜业+”引路,将扶贫车间建到百姓家门口,将适宜的岗位成为百姓“钱袋子”,形成了产业与扶贫的“同频共振”,既做优做强了产业,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奔向富裕路。
3.建立全程资助体系,织密筑牢教育扶贫网。县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实现长期脱贫、稳定脱贫的重要着力点,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脱贫上见实效,在社会责任上齐发力,狠抓民办幼儿园办学随意性强、幼儿流动性大、跟踪识别难度大这个难点,紧扣“不能出现因贫失学辍学”这个重点,在全面落实高标准落实好省教育扶贫六项政策、市教育扶贫两项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县教育扶贫的两项政策,一是将未正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全部纳入教育扶贫资助范围;
二是对本县户籍在外市就读、且未享受到相应教育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县财政实行“兜底”,按标准发放相应的资助金。构建起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资助全覆盖体系,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资助政策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为贫困孩子撑起了梦想天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成果回查监测机制,强化督导提升整改成效。强化结对帮扶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帮助贫困户就业创收,不断提升脱贫群众发展能力,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需要实施的教育、健康、住房、饮水、产业、就业、搬迁后扶、消费扶贫、扶贫扶志等重点项目工作,统筹纳入“十四五”规划,确保政策无缝对接,平稳过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三篇: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通知
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构建产业脱贫长效机制,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全市脱贫目标,现就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消费扶贫。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从农产品生产、流通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看,消费扶贫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政策的有效延伸,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使贫困地区农产品、服务与劳务供给有质量、宣传有渠道、推介有门路,从而使贫困群众收入有保障。从扶贫主体看,消费扶贫贯通了社会力量通过定向、增量消费贫困地区农产品,购买贫困地区服务,吸纳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有效参与脱贫攻坚的通道。
从扶助对象看,消费扶贫激励贫困群众依托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有利于激发贫困群众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提供劳务、服务的积极性,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二、动员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一)推动各级机关和驻淮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相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地方各级结对帮扶工作及考核内容。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攻坚”倡议活动,鼓励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中专院校、城市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优先从贫困地区聘用工勤人员,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到贫困地区旅游。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活动。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到贫困地区开展工会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副产品企业参加军分区、武警部队特别是驻贫困地区部队定点采购。
(二)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引导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定向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倡导社会组织主办、承办的博览会、展销会、年会、专题会等,优先选择在贫困地区举办。将消费扶贫相关活动与社会扶贫日活动有机结合,在主流媒体发出倡议。
(三)推动结对帮扶地区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承担县域结对帮扶任务的凤台县要组织引导本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和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与石台县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受帮扶的寿县要主动对接蜀山区农产品需求,联合帮扶区共建果蔬、畜禽等产品供应基地,共同举办产销对接会,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完善就业脱贫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实施好革命老区、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实施“2611”就业帮扶新路径,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三、依托地方特色,切实带动消费扶贫。我市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一些产品不仅在本市范围内深受人们喜爱,还闻名省内外,如X等。要注重引导、支持、规范贫困户生产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帮扶作用,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注重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贫困户参与度。
积极开展“会展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参加农交会、农贸会、展销会等,专设消费扶贫展区,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贫困地区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农产品市场、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贫困地区开展购销活动。组织贫困地区粮食收储库点优先收储本地农产品,优先安排储备粮轮换。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产品“八进”和高校、企业“四送”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贫困地区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区。推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引导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地区集中采购滞销农产品。
四、开展宣传推介,大力引导消费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推介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对贫困地区的美丽休闲乡村、精品园区、精品线路,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的宣传推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互联网”等模式,在重大节假日前和重要农事节庆节点,集中宣传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鼓励贫困地区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活动。
五、强化领导督促,有效保障消费扶贫。(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扶贫办要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相关政策举措。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消费扶贫工作,根据产地、消费地的不同定位,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消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利益机制。依规完善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在农产品销售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分享收益。发挥消费扶贫对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贫困人口与市场对接能力,统筹兼顾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
(三)强化督促落实。市扶贫办将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跟踪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将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单位定点扶贫的重要内容。各县区扶贫办将消费扶贫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消费扶贫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篇: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
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
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
为引导、促进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我市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字〔2019〕19号),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促进我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原则,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组织动员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等,面向我市贫困人口,扩大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组织实施社会购买、渠道畅通、质量提升等三大行动,到2020年,全市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的常态化机制全面建立,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辛集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行动
(一)广泛开展社会购买行动
1.组织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推动消费扶贫纳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将消费
扶贫列为市内结对帮扶事项。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学校、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人口产品,优先聘用贫困人口为工勤人员;组织开展“献爱心、促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人口产品。鼓励工会、群团组织到贫困人口特别是本单位帮扶的贫困人口较集中的乡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人口产品。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活动,搭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医院与贫困人口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引导单位食堂、餐厅选用贫困人口农畜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负责单位:市扶贫办、市委统战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各银行金融机构等,各乡镇、园区)
2.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购买。发挥市内各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和就业安置、项目开发、客源输送、定点采购等多种方式,采购或推销贫困人口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依托河北精准扶贫网等平台,推动各类消费主体需求与市域贫困人口农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扩大乡村特色美食、美景和优秀传统文化产品销售。(负责单位:市工商联、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等,各乡镇、园区)
3.组织贫困人口积极与京津两市及省、市内超市对接。签订农超对接协议,组织各类消费扶贫促销活动,通过实体店展销和网店营销相结合的模式,倡导使用消费扶贫爱心卡进行积分消费并及时兑现积分奖励,稳定解决贫困人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负责单位: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局、市供销联社、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局等,各乡镇、园区)
4.积极促进贫困人口劳务就业。提高全市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推广丰宁保姆培训经验做法,重点围绕“月嫂”、老年康养护理、家政服务、物业管理、餐饮、维修等服务消费需求,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打造一批职业素养高、市场口碑好的专业化劳务输出品牌。鼓励各类企业扩大针对贫困人口的招工规模,促进贫困人口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贫困人口较集中的乡村投资办厂、实施生产加工项目分包,建设扶贫车间、“微工厂”、加工点等,促进贫困人口较集中的乡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企业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负责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局等,各乡镇、园区)
(二)大力实施渠道畅通行动
1.构建农产品供应全链条。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销售终端设立消费扶贫专区,打造生产—批发—零售终端的全链条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贫困人口开展“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健全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多渠道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将信息有效传导给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升涉农信息综合服务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电商企业,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积极发展定制型消费扶贫,引导由农户“产什么卖什么”转向市场“需什么种什么”。(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供销联社、市科学技术局、市扶贫办、邮政辛集市分公司等,各乡镇、园区)
2.拓展农产品销售途径。依托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每年举办1—2次辛集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支持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展销活动,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鼓励在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开设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人口较集中的乡村集中采购滞销农产品。(负责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扶贫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供销联社等,各乡镇、园区)
3.充分发挥政府收储体系作用。依托粮食、肉类等储备制度,优先收储贫困人口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引导储备粮承储企业优先采购贫困人口符合条件的粮食,通过签订订单和在贫困人口较集中的乡村设立收购点等方式收购该地区符合条件的粮食。通过设点收购、上门服务等方式,搞好售粮服务,方便贫困农户售粮。鼓励商场、超市、农贸企业等和供销等部门与贫困人口合作探索建设基地、引企入库、产销一体等多种对接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产销关系。(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联社、市扶贫办等,各乡镇、园区)
(三)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1.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贫困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强化产销监管信息共享、认证结果互认,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检测与产地准出制度,将相关企业和产品优先纳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构建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负责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局等,各乡镇、园区)
2.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打造一批示范农民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用足用好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支持贫困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建设贮藏、保鲜、烘干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提高农产品初加工率,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乡镇、园区)
3.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贫困人口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持续实施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对我市贫困人口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和推介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鼓励和组织贫困人口参加“河北品牌农产品万里行活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组织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运用新媒体平台资源,广泛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对贫困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相关合作社的信用监管,对市场主体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对经营异常企业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依法列入相关名录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向社会公示。(负责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局、人行辛集市支行、等,各乡镇、园区)
三、支持政策
(一)落实财税支持政策。财政加大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应整尽整原则,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科技服务、农产品检验检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积极争取发展项目融资与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消费扶贫项目建设。对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对组织劳务输出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补贴补助。(负责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文体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各乡镇、园区)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支持贫困人口消费扶贫项目建设。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承包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支持收益较好的产业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增强消费扶贫产品和服务供应能力。(负责单位:市金融办、市文体局、人行辛集市支行等,各乡镇、园区)
(三)完善用地支持政策。加大对贫困人口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用地支持力度。对于各类农业生产设施和规模化经营必须的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要求的,按农用地管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大力推进闲置宅基地整治,拆旧复垦腾退出的建设用地向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用地需求倾斜。相关收益优先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负责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扶贫办、市文体局、市发展改革局等,各乡镇、园区)
(四)构建激励引导机制。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和资金项目,以供应链建设为重点,支持开展消费扶贫示范。积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消费扶贫领域。对参与消费扶贫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授予荣誉称号、兑现税费减免等适当方式给予奖励和表彰。探索建立消费扶贫台账,重点统计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助贫成效突出企业、合作社的产品相关数据,并作为政策支持、评先评优等重要依据。(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各乡镇、园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细化实化相关举措,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干部和帮扶队伍作用,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局、市供销联社、市财政局等,各乡镇、园区)
(二)完善利益联结。提高贫困人口在农产品产销和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对贫困家庭的农产品进行收集包装,通过企业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完善企业、合作社等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销售利润分成比例,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分享收益。创新完善联贫助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资产收益、长期订单、劳务合作等方式,推动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引导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贫困户稳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负责单位: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局、市财政局等,各乡镇、园区)
(三)注重宣传引导。鼓励在报刊、广播、电视和知名网站宣传推广贫困人口产品和服务,推出一批优秀消费扶贫公益广告作品。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要发挥引领、服务和联系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针对贫困人口特色农产品拍摄专题片,邀请知名人士、青年典型等参与“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行动。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消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为全市消费扶贫工作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负责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市广播电视台、市民政局、市工商联等,各乡镇、园区)
(四)强化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跟踪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将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扶贫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消费扶贫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消费扶贫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局、市供销联社、市财政局等,各乡镇、园区)
第五篇:临沂高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
临沂高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双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以“立足扶贫、着眼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总要求,以“摘穷帽、拔穷根、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为总目标,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任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落实党建、就业、产业、教育、金融、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扶贫行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施策和精准考核,使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二、目标任务
2016年,以马厂湖镇10个省定贫困村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兼顾全区其他村“插花型”贫困人口,通过集中攻坚全部完成脱贫任务,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实现“五通”(即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广
-1- 播电视、通宽带信息)和“十有”(即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有办公用房、有卫生室服务、有卫生保洁制度、有学前教育、有文化娱乐活动室、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措施)目标。
2017年及以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入精准扶贫后发展时期。
三、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核心作用,落实扶贫脱贫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任务,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区镇(街)村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多元参与的扶贫攻坚合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处理好政府、社会帮扶和贫困户自身努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各部门、行业、社会协同发力,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力量支持扶贫,激励先富帮后富,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等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统筹兼顾,两轮驱动。坚持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轮驱动,把加快区域发展作为促进减贫的根本举措,把扶贫
-2- 对象稳定增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把扶贫攻坚与加快“一城八区”建设相结合,切实做到加快发展与减贫致富相得益彰。
——到村到户,精准施策。建立完善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使用好精准扶贫大数据,切实落实扶贫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实行一村一案、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四、脱贫攻坚措施
(一)党建扶贫行动
1、强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促脱贫。全面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农村干部轮训。坚持“全员培训”,突出省定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教育管理。通过举办全区村居“两委”干部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交流等形式,切实提升村干部在公平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等方面强村富民促脱贫的能力和本领。二是抓好后进村班子集中整治。按照每个镇街倒排2-3个的数量,在全区确定6个左右的后进村班子,纳入市、区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健全落实镇街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直接帮包制度,集中利用一年时间进行整治,在班子转化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上实现新突破。
-3-
2、抓实第一书记包村助脱贫。市区两级选派24名机关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省定贫困村(10个)和农村社区建设村任职,实现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任职全覆盖,把助脱贫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第一书记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书记要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上项目、谋发展,与贫困村“两委”班子一起研究制定工作规划,精准实施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民生短板,壮大村集体经济,使任职村班子建设达到本镇街中等以上水平、新增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建成一批面积达标、功能完善、运转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效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水、电、路、医、学、乐等民生问题。相关区直部门、市属分局要聚焦贫困村,围绕“五通十有”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3、深化机关干部结亲连心包户帮脱贫。区结亲连心工作办公室要会同扶贫办加强督导调度,组织各网格联户干部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民情大走访和脱贫攻坚“三问三清”活动填写好贫困户档案和扶贫手册,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地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实现机关干部结对联系帮扶联系贫困户全覆盖。联系干部要自觉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排忧解难“服务员”、脱贫致富“指导员”,定期将入户对接特别是帮扶贫困户脱贫进展情况录入贫困户档案和扶贫手册,引导和鼓励联系干部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重点做好指导脱贫、代办服务、关爱生活等工作。建立结亲连心干部帮扶台账,明确把结穷亲
-4- 助脱贫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结亲连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结亲连心干部扶贫成效跟踪管理。
4、深入开展“三问三清”活动。认真组织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动员所有包镇(街)县级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包户结亲连心干部,深入开展问贫困户为什么贫穷、问扶贫工作重点村为什么贫困、问联系乡镇经济为什么落后“三问”活动,做到脱贫攻坚责任清、措施清、时效清“三清”,确保每个贫困户、贫困村、乡镇都有帮扶单位、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责任目标、完成时限。区镇两级组织部门负责牵头协调,扶贫开发办具体负责,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考核。
牵头单位:党工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市属有关分局
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二)就业创业扶贫行动
1、送岗位就近就业增收。对本地各类工商企业(户)、新型经营主体等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积极举办扶贫对象就业援助和园区企业“送岗下乡”招聘会、对接会、“一村е店”就业等活动,为登记求职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岗位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广泛吸纳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建立企业与贫困村的用工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送岗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开展就业扶贫活
-5- 动。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口,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扶持力度,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如区镇村从公用设施维护、协管员、保洁保绿等农村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吸纳安置符合条件贫困户上岗工作。
2、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引导鼓励高新区服装纺织、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商户)在有条件的镇(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和扶贫加工点,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来料加工等见效快、能够直接受益的项目,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解决有就业意愿但受条件限制无法外出务工贫困人员的就地就业问题。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并吸纳一定数量贫困人口就业的,从扶贫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3、实施精准培训。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提升贫困户自身致富能力。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培训。对培训期5天以内的实用技能型培训,执行灵活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实现培训转移一人、脱贫致富一家,切实帮助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
牵头单位:人社局
配合单位:群团办、经贸局、总工会、商务局、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三)特色产业扶贫行动
加强各类涉农资金向扶贫开发的整合投入,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贫困人口能
-6- 够直接受益的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和牛、羊等草食畜牧养殖业。一是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如磊石桂花、南桥鲜切花、西叠庄黑木耳等。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通过鼓励支持星期九生态农庄、财援黑木耳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或致富能人引领带动,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村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论证编制好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和审计,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保值增值。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建立扶持项目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牵头单位:农工办
配合单位: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办
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四)企业帮扶扶贫行动
1、开展产业帮扶。结合贫困村实际和企业发展实际,鼓励引导帮扶企业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2、建立多元化企业扶贫模式。帮扶企业以贫困户包盈不包亏为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订
-7- 单农业”、贫困户资源要素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开展帮扶,增加贫困户资源性收入。
3、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鼓励帮扶企业围绕“二次创业”,在有条件的贫困村设立加工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引导鼓励帮扶企业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手工业、服务业,扶持贫困人口就地就业。严格落实用人企业按比例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奖励政策。
4、设置企业扶贫“虚拟岗”。针对因客观原因无力脱贫的特困户,设立虚拟岗位认领捐赠资金管理专户。宣传引导鼓励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按照自愿原则认领不同标准虚拟岗位,认领虚拟岗的捐款享受税前列支相关政策。
牵头单位:经贸局
配合单位:农工办、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五)教育扶贫行动
1、推进高新区“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完成改造农村学校5所,建设面积4.36万㎡,解决大班额问题,改扩建学校5所,建筑面积1.95万㎡。
2、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幼儿园4所,建筑面积1.017万㎡。2017年新建、改扩建4所,建筑面积1.29万㎡。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3、加大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享受教育资助力度。建档立卡贫
-8- 困户子女在校就读期间,优先享受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做好当年录取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①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1200元,资助面为普惠性幼儿园3-5岁在园幼儿的10%。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资助面为住校生的15%。③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④中等职业院校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涉农专业的全部)。⑤中职免学费。对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贫困学生全部免除学费。⑥生源地贷款。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上限为8000元,研究生贷款额度上限为12000元。
4、加强职业教育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引导就读职业学校,对参加中高职教育的,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雨露计划项目”补助,连补两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2016年推荐全市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质量好、就业面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的学校,做好接收贫困学生工作。
牵头单位:教育局
配合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市属有关分局、-9- 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六)医疗卫生扶贫行动
1、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2016年重点倾斜扶持省定贫困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村集体新建卫生室给予以奖代补6万元。二是加强10个省定贫困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配齐配足乡村医生,开展正常基本医疗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贫困村卫生标准化服务全覆盖。
2、落实贫困户大病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持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参保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减半,医疗费用每段补偿比例提高5%,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积极做好“两癌”妇女筛查与救助工作。
3、实施医疗卫生费用减免政策。对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人口,定向实施“医疗惠民”项目,力争2016年减免费用比去年增加10%,并形成长效机制。
4、开展向贫困群众送医、送药活动。由卫计部门牵头,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两次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开展
-10- 义诊活动,为贫困户免费健康查体、健康指导,减少贫困群众看病支出。探索建立贫困群众享受成品药价服务机制,鼓励市内有条件的医药生产、营销企业为贫困群众供应成本价药品,解决“吃药贵”问题。
牵头部门:卫计局
配合单位:群团办、人社局、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七)金融扶贫行动
1、扎实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区财政设立不少于2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100万元贴息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充分利用“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两种产品,对愿意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基准利率、无抵押、无担保、全额贴息的信贷资金支持;对参与扶贫开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300万以下的信贷资金,享受不超过3%年贴息率优惠政策,解决“贷款贵”问题,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根据高新区实际探索新的信贷产品,逐步扩大富民生产贷覆盖范围,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展到有利于农户脱贫致富的其他经营主体,对符合条件的应贷尽贷。
2、稳健推进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人口,提供最高额度为3万元的“免反担保、免抵押”创业扶贫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各类自主创业人员(限制性行业除外),提供额度为10万元的创业担保
-11- 贷款,由财政部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给予贴息。对于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限制性行业除外),给予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部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牵头单位:扶贫办
配合单位:财政局、人社局、金融办、邮储银行高新区支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高新区支社
(八)电商扶贫行动
1、实施“一村е店”集体增收惠民项目。以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为生态链,以智能终端+中农е平台为依托打造专业的“中农е家”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每村安排5万元为全区各村分别上一个电商项目,从集体收益中抽取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脱贫。
2、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和平台建设。对贫困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有条件贫困户进行电商培训;鼓励发展特色农村淘宝项目,引导和扶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贫困人口自主开办扶贫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电商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地产品加工点和联络处,帮助贫困人口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就业,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
牵头单位:商务局
-12- 配合单位:党工委组织部、农工办、财政局、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九)光伏扶贫行动
鼓励支持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有条件的镇(街)村也可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为贫困户和贫困村增加收入,达到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稳定增收的扶贫效果。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自筹资金可通过自有资金、中标实施企业垫资、富民生产(农户)贷等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符合资质条件、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组织实施。光伏电站产权及收益归实施项目的贫困村或贫困户所有。要加强运营管理,围绕打造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服务机制。供电公司对贫困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优先接入电网,按月结算电费,做到贫困农户用电不花钱、卖电有收入。
牵头单位:发改局
配合单位:经贸局、国土分局、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十)志愿结对扶贫行动
1、精准派驻志愿者。按照“扶贫济困、供需互动、精准帮扶”的原则,搭建志愿扶贫供需信息平台,实现援助人与求助人有效对接,推动社会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提高社会扶贫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
-13-
2、爱心志愿家庭结对贫困家庭。在全社会招募爱心家庭,以“一助一”或“多助一”的方式结对帮扶贫困家庭(贫困母亲)。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精准脱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城市学生家庭与贫困户学子结成帮扶对子;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志愿家庭助力精准扶贫,力争每一个公益组织结对帮扶10-20户贫困户。动员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以“9+1”(9个志愿家庭来帮助1个贫困家庭,每个志愿家庭捐赠100元)资金帮扶的形式参与志愿家庭帮户工程。组织开展爱心志愿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贫困群众的良好风尚。
牵头单位:群团办
配合单位:教育局、民政局、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十一)文化扶贫行动
(1)推进特困户文化服务收费减免。对特困户有线数字电视收费减免。对有电视贫困户免费增加有线电视节目频道,免费开通政策宣传、求医问药、孝文化宣传等节目频道。
(2)实施应急广播“村村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完善提升广播设施,做到“响声”清晰、覆盖全村,切实解决贫困村收听难的问题。2016年,贫困村实现建有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村民享受到听广播等基本文化权益。
(3)支持贫困村文化场地建设。2016年,重点支持贫困村建设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全部贫困村建起广场舞队
-14- 伍,实现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省定贫困村全覆盖。
(4)保障贫困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全部贫困村配送便携式拉杆音响,每年为贫困村配送100种图书,确保贫困村群众每年看上1场戏、5场以上电影。
(5)大力弘扬“孝文化”。积极推进农村“四德”工程,发挥村规民约规范作用,形成尊老养老、扶贫济困良好风尚。通过弘扬家庭美德和孝亲文化,实现赡养脱贫,对子女有能力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贫困的,首先通过村干部工作、邻里劝说,也可采取司法调解、司法干预等手段,促使子女更好履行赡养义务。
牵头单位:文化体育旅游局
配合单位:党工委宣传部、群团办、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十二)社保兜底扶贫行动
(1)加强扶贫开发与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衔接。将建档立卡中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符合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条件的给予相应救助。2016年,高新区在全市提前实现低保线与省定扶贫线“两线合一”,全面实行农村低保定量核算和低保金补差发放,做到按标施保、应补尽补。
(2)保障特殊贫困人员基本生活。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年内投入使用。建立城乡统一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2016年,五保供养标准全部达到省定扶贫线以上,农村五保对象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全面落
-15- 实贫困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政策,最大限度实现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对重度残疾农村贫困居民,由政府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3)加强养老保障。落实困难群体扶持政策,市、区两级财政为重度残疾人代缴100元保费。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可以提前五年发放居民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逐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4)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落实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80岁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免费为贫困村困难残疾人安装假肢器具,为困难老年人配备老年辅具用品,为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实施手术,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作,满足9周岁以下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为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为贫困老年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为部分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住院救助。
(5)开展慈善精准扶贫。搭建捐助爱心平台,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慈善工作机构,镇(街)成立慈善分会,村(社区)成立慈善工作站。鼓励支持、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爱心捐赠、联系包保、扶贫
-16- 助学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难题,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脱贫有效对接。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各级慈善机构要科学设立慈善捐助项目,开展智力扶贫、精神扶贫、技术扶贫、物质扶贫等多形式的捐助活动,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捐助有效衔接。区慈善总会从慈善捐赠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脱贫攻坚,并设立扶贫专户,接收扶贫捐赠。脱贫攻坚期间,全区“慈心一日捐”募捐资金全部用于扶贫脱贫。对非定向募捐资金,原则上按照扶贫项目合理安排资金。
牵头单位:民政局
配合单位:财政局、人社局、马厂湖镇、罗西街道
五、工作保障
(一)构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各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谋划、决策部署、沟通协调和检查指导的作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区级主导、镇街落实、部门协作、网格管理、村为重点、帮包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体制,落实区、镇街党(工)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村(社区)具体责任,实行县级干部包镇街,区直部门、第一书记、镇街驻村工作队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包户。
-17-
(二)建立精准管理机制
1、严格精准识别。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全部纳入“干群结亲连心”扶贫手册。对建档立卡内容进行数据化、标准化处理,查缺补漏、及时更新,确保基础信息精确、帮扶措施精准。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制作区镇村三级扶贫地图,通过挂图作战及时展示脱贫攻坚进展及成果。
2、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退出标准、程序和核查办法,对遗漏的、重新返贫的重新纳入,对造假的坚决剔除,对脱贫的及时退出,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已经脱贫销号的贫困户建立脱贫档案,脱贫时期内继续给予帮扶,促进稳定脱贫。
(三)建立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与资金整合。发挥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为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提供财力支撑。2016年区财政设立2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0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10个贫困村在15万元公益事业项目资金基础上增加5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各镇街也要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把专项扶贫资金纳入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确保每年增幅明显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同时,整合行业部门涉农资金,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外,其他涉农资金20%以上集中用于
-18- 扶贫开发。
2、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和审计,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工作中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规违法问题坚决从严查处,杜绝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行为。
3、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保护。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的保护与管理制度,对专项扶贫款帮助村集体获得的收入严格保护管理,严禁杜绝随意处置,避免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确保贫困村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健全督导评估机制
1、严格责任分解。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清单,各镇街、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将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倒排工期,定人定责,全力推进。各镇街、部门单位分别出台的工作方案和专项方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有精准扶贫任务的帮包部门(网格)要进一步明确任务,制定所帮包村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计划措施,落实帮包责任,扎实开展好精准扶贫民情大走访和脱贫攻坚“三问三清”活动,做好季度写实。
2、加强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脱贫攻坚监督检查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重点解决在脱贫攻坚项目管理方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弄虚作假、-19- 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等问题,对涉及脱贫攻坚的违纪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各级审计部门加强对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3、严格考核问责。将各镇街、各部门单位精准脱贫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大督查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增加脱贫攻坚战的考核权重。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实行第三方评估机制,聘请第三方中介,按照一定例进行抽查评估,坚决杜绝“假扶贫”、“被扶贫”和“数字扶贫”。实行考核结果排名通报,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历练、成长。对攻坚行动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效果不明显的镇街、部门进行约谈,连续约谈两次的进行问责,对不能按期完成脱贫任务的进行组织调整。
(五)强化舆论引导机制
1、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开展扶贫政策到村入户宣传活动,激励广大农村贫困人口自立自强,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加大全社会扶贫攻坚宣传力度,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行动上来,凝聚起强大发展合力。
2、积极培树典型。及时总结宣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新成效,生动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讲好减贫故事”。围绕“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
-20- 和“双16”推进计划,大力宣传各镇街、扶贫部门创新机制体制的做法和经验,展现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和特色。
本方案与各部门单位配套制定出台的《专项方案》组成全区脱贫攻坚方案体系,形成各级各部门统一步调、统一行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