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3 06:5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公安部在召开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支撑,全面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进步。结合XX公安机关近年来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方面的尝试,剖析现状、分析问题、探索对策。

一、XX公安实践警察公共关系带来的良好效应

2004年4月,XX市公安局设立警察公共关系科,率先在全省地级市公安机关设立警察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几年来,我们以创建平安和谐为主题,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总目标,在探讨和深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完善新闻发布与舆情应对机制、强化与社会大众的沟通互动、提升警察形象与社会防范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应。

(一)发挥协调功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XX市公安警察公共关系部门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精心策划组织了XX公安2004年第一届、2006年第二届、2008年第三届“警察开放周”和“警民一家亲•相聚警务室”、“大练兵与你相约”、“警民联手防盗抢”等活动。让公众了解警察和警察的工作,使公众理解、支持警察。2005年初,XX市公安局在全市基层派出所开展为期五年的“千警连千户•真情暖万家”活动,要求每位派出所民警每年联系两户挂钩对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活动中通过法制宣传、治安联防、重点帮扶、扶危济困等形式,增进了与社区群众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发挥服务功能,提升社会防范意识。社会治安的好坏,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警察公共关系科充分运用《XX公安》、《XX公安》影视栏目、《XX警视网》、《蓝盾之声》等宣传阵地,关注社会热点,做足社会治安防范方面的文章,大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服务到家的举动,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发挥监测功能,化解涉警危机。XX公安警察公共关系部门制订了《XX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实施预案》,形成由局党委领导,警察公共关系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各警种、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应急工作机制。同时,与网警支队联合组建网上“特警队”,以全市公安宣传专职民警及通讯员为基础,组成网上舆情应对队伍,一有情况,一呼百应,一齐上阵,有力地提升了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四)发挥形象塑造功能,提升警察公众形象。多年来,XX警队致力于向市民展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与时俱进、服务为本的形象。注重公安队伍建设和先进典型人物的挖掘和宣传,多层次、多渠道推出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敬重和信任。XX警队推出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XX巾帼十佳”XX,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抢险救援勇士”XX,以及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二级英模XX、献身交通安全管理事业的XX等先进典型,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深入民心,广泛传扬,大大地提升了XX警队的良好形象。

二、当前警察公共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警察公共关系未能形成“全警公关”的格局。每一个警察都代表整个群体,每个警察的形象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公众也透过每一个警察来评价整个组织形象。就XX而言,近两年来虽然在警察培训学校培训课程中增设警察公共关系课程,但在工作实践中,仍有部分基层民警思想上仍没有确立全员公关的理念,服务大局意识不强、文明执法的意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队伍形象。

(二)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未能成为全警的“大合唱”。由于对警察公共关系基本认识的偏颇和不足,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和民警认为警察公共关系不是公安业务工作,只是公安宣传的另一种手段和形式。因此,在警察公共关系工作中多数只是被动配合公安宣传部门的个案宣传报道活动,有个别民警对媒体记者和宣传民警的正面宣传采访避而远之。对开展社会互动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呈现出“独奏”的尴尬局面。

(三)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形式载体未能创新突破、形成可持续的效应。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的“警察开放日(周)”、“相约警务室”等系列活动,由于诸多原因,活动受众面较小,绝大部分参与群众均是城区市民,除市公安局组织的开放日活动主体现场比较热闹外,各县(市、区)未能创新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形式比较简单,载体显得狭窄,市民互动和参与的热情不高,难以持续发展,难以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效应。

三、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

(一)更新“公共关系”新理念。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创造性的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密切警民关系,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使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变“民力为警力”。要进一步理清公安宣传与警察公关的关系,后者对前者有三个方面的超越:一是理念上的超越。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单向宣传,具有理念上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二是手段上的超越。相对于传统宣传的单向传播,公共关系更注重与受众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三是效益上的超越。实施公共关系带来的社会效益必然远大于单纯的宣传活动,能达到双赢。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公共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和 “1>100”的思维公式,即:“一件有损警队形象的事件>一百件警队所做的好事”。也就是说,一件有损警队形象的负面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用一百件警队所做的好事的正面影响也无法抵消。

(二)建立“全警公关”新格局。警察公共关系不是哪一个部门、哪几个人的事,它体现在每一个民警的言行举止及工作中。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核心在于“全警公关”。每一个民警都应成为公共关系建设的践行者,把警察公共关系理念与实践融入到每一项警务工作中,形成“全警公关”的格局,同时,把着力点放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化解涉警信访问题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通过公正、文明执法赢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信任,通过矛盾化解消除冲突与隔阂,通过每一个民警的人文关怀来体现社会效应,从而推动警民关系的进一步密切。

(三)探索“警察公关”新形式。结合各地实际,可以通过开展“警察开放日”、“义务警察”、“警察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创造条件,让群众走近警察队伍,理解公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网站对话、热线电话、电视论坛、座谈恳谈等双向交流,开展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等活动,实现警民“情相系、手相牵、心相连”的互动。基层单位和民警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社团的联系,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要深入到社区和农村,宣传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情况,宣传安全常识,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等等,不断为公安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与恒地坚持做好公安工作的同时做好群众工作,警民关系就能不断密切,社会就能不断和谐。

第二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诚信友爱的社会。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社情民意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对于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安机关重点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树立公共关系理念,把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纳入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警察自身影响力为基点,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良性互动,以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是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提升公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党委把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纳入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成立警察公共关系专门机构──武汉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处,提出“每个民警都是公安形象,每个警种都有其公共关系建设任务”,把打造武汉公安良好形象的作为全体民警共同奋斗的战略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全体民警公关意识明显增强,警民关系明显改善,队伍建设也迈上新台阶。

(一)树立服务理念,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公安机关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一切内容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服务对象来展开。近年来,武汉市公安机关把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广大民警真正理解公仆的含义,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强化服务意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把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转化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行动。

(二)树立策划理念,塑造亲民务实的良好形象。公共关系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策划的过程。武汉市各级公安宣传部门把策划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开展“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还是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都同时进行相应宣传策划,公安宣传活动不仅数量多,频率高,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亲和力。特别是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加强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近年来,毛建东、桂红林、方文等一批公安战线英雄人物不断涌现,成为武汉公安“亲民务实”的形象代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加强素质教育以立本、抓好典型示范以立标、加强规章建设以立制、加强环境建设以立形、加强载体建设以立轨的警察形象建设总体思路。

(三)树立沟通理念,争取公众的理解的支持。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主要依靠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来实现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实践中,武汉市各级公安机关架设警民理解互信的桥梁,听民意、顺民意、解民忧、暧民心,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同时,认真落实警务公开制度,提高公安工作透明度,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增强彼此信任,促进警民合作。

二、把握警察公共关系的科学内涵,明确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由警察组织(公安机关)、公众和信息传播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只有准确把握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科学内涵,才能选准突破口,把握关键环节,以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新成效来推动公安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一)贴近公众需求,增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针对性。安全是人类四大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以“公布治安信息,普及防范知识”为切入点,精心策划一系列的公关活动:2003年10月,正式建立“武汉地区每周警情通报”制度。把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情况在媒体上公开发布,至今已发布200余期。2004年,编印130万份《市民安全防范手册》,免费发放到江城百万个家庭。2005年,以“火场逃生”和“防盗防抢”为主题,印制《大火起兮,你能逃生吗?》消防安全自防自救知识画册和《市民防范100招》等宣传品,给市民支招。2006年,为提高出租车司机安全防范意识,印制3万份《出租车司机安全防范手册》免费发放给全市3万名出租车司机。在全市500多辆装有移动电视的公交车上每天滚动播放“民警支招”、“警方提示”、“警情通报”等专题片,向乘客普及安全防范知识。通过不断满足公众对社会治安的知情权、对自身权益的知情权,行使对公安工作的监管权,赢得公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二)畅通传播渠道,把握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时效性。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主要传播途径是大众传播。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极大地提高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效能。近年来,武汉市各级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与媒体双赢合作制度,保证警察公共关系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每年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上,武汉公安发稿量都在1万篇(次)以上。一是建立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地举行新闻发布活动,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发布警方新闻。二是成立 “武汉地区公安记者协会”,由中央驻汉和省市新闻单位的有关领导、政法新闻部主任、记者以及公安机关专兼职宣传干部组成,共200人,建立“公安记协双月座谈会”和“金盾记者评奖”制度,加强公安宣传干部与新闻记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是主办公安专刊和电视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开辟《江城警讯》、《武汉110》和《警方30分》等栏目,每天播报警方新闻40分钟。与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创办《江城警讯》电台栏目。在互联网“长江网”上开通了“江城警讯”网站,创办了内部刊物《江城警讯》,形成“江城警讯”系列。四是开展“新闻媒体聚焦武汉公安民警形象”采访活动。定期组织省、市12家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对在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先进典型人物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三)拓展警民交流空间,注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互动性。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过程是警方与公众双向的信息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近年来,武汉市公安机关开展以“沟通、理解、互动、发展”为主题的“警营开放日”活动,组织市民参观警营办公区间、警用装备,向市民介绍警务职能、工作流程,举行警事技能

表演、防盗抢及交通、消防安全知识推广等警民互动活动。在2006年的“警营开放日”期间,还开展 “走近警营”摄影大赛。让民警贴近群众,让群众了解民警,加强警民情感交流。

(四)丰富公安文化建设内容,提高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艺术性。警察公共关系具有协调功能、监测功能、凝聚功能与形象塑造功能。公安文化建设对于弘扬人民警察精神,塑造人民警察形象,提升民警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武汉市公安机关坚持“文化育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以武汉市公安局专职演员和具有文艺特长的民警为主体的“武汉市警民连心艺术团”,每年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具有公安特色的春节文艺晚会,大年初三在武汉电视台播出,成为警民联欢的传统保留节目。2006年12月,艺术团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成功举办“警民一家亲”警察歌曲大奖赛,300余名市民报名参赛,与公安民警同台演唱警察歌曲,歌曲大奖赛决赛在武汉电视台演播厅举行,并进行全程直播。今年以来,艺术团开展“走进警营、走进社区、走进企业”演出活动30余场,成为武汉公安开展公关活动的一张名片。

三、抓住推进警察公关建设的新机遇,实现公安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为公安队伍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立足社会和谐稳定,实时洞察社会舆情变化。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公众心理的发展变化,既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也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需要。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公安机关应当立足“三个最大限度”,重视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分析,研究各个时期社会公众的安全感要求及其对警方工作的总体评价,以此为进一步优化自身形象的依据。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综合分析研判,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述渠道,千方百计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疏导、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加强警察道德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人民警察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柱,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养成训练,弘扬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使全体公安民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面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

(三)寻求警方与媒体协作的最佳途径,提高公安宣传工作效能。新闻媒体是警方向社会各界传播信息,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发展与媒体的关系,不断完善与媒体的协作机制,寻求两者利益的最佳结合和协作方式的最佳效果。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和执法督促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把公安机关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与媒体满足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统一起来。一方面,借助媒体广泛宣传公安工作,传播公共安全信息,开展法制宣传;另一方面,加强舆论引导,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涉警负面新闻出现时,做到以我为主,抢占先机,先声夺人,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三篇:警察公共关系的几点探索

警察公共关系的几点探索

公共关系,简称“公关”,其定义就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有计划、积极而持久地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加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双向沟通,以促进公众利益和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和职能。它与人际关系、宣传、广告、庸俗关系有本质区别,公共关系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有学者就把公共关系同技术、管理一起比作现代企业的三大支柱。

然而,警察公共关系在我国公安机关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绝大多数公安机关尚未设立公共关系部门,甚至对警察公共关系有许多曲解、误解,比如把警察公关部等同于警察部门的宣传机关,或认为警察搞公共关系,就是请客吃饭,搞好与上级领导机关的关系,或认为警察作为行政机关,是企业、社会团体等 组织公关的对象,自己没有必要开展公关活动等。这些现象和偏见的存在,对公安工作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作用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机关为了维护警察良好形象,有计划、积极而持久地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加强警察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双向沟通,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争取广大公众支持,以获得最佳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活动和职能。所以说警察公共关系对公安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维护警察良好形象

公共关系就是塑造形象的艺术,警察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功能就是树立警察良好的形象。因为一旦警察形象受到损害或不佳时,可能导致公众对警察的极度不信任,并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会站在警察的对立面上,不支持甚至阻扰警察的执法活动,警察对此往往会采取暴力手段予以执行,双方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相反,当警察机关拥有良好形象时,就能获得更多公众的信任和称赞,得到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能提高警察的荣誉感,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警营,增强警察机关内部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一段时期,个别地方的公安机关因内部管理松懈,接连发生民警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造成严重后果、酒后驾车肇事等重大案件和事故,一些民警因此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有的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民警身上,但造成的影响却非常恶劣,严重损害了广大公安干警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荣誉,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为此,公安部及时地发布了“五条禁令”,切实解决好“枪、酒、车、赌”等问题,这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部出台的“五条禁令”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部门也纷纷出台类似的措施,这极大地改善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任何警察机关的形象目标都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外部公众、对社会履行其职能,满足社会对警察的特别需要;另一个方面是对内部公众,即全体警察的需要。也就是说,警察形象要在外部得到好评,警察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对警察工作有较高的满意感。警察机关要创建良好形象,其前提是警察机关本身要先让警务人员自己满意。只有内部人员认可了警察自己的形象,才可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最佳的警察形象。

2.提供最佳服务

树立让公众满意的警察形象,并不是早期公关意义上的说服公众,而是在警察努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让公众了解为之服务的警察和警察的工作,使公众理解警察,接纳警察,在双向沟通中,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一个让公众满意的警察形象。因此,警察公共关系不只是协调警察组织和其公众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促使警察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警察组织和警察个人的社会价值。

3.争取公众支持

争取公众支持是警察公共关系一个重要的管理指标。公众既是服务对象,也是一种管理资源,只有能够调动起公众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发动公众支持,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才能实现警察公共关系的管理战略,实现警察和公众的良性互动。4.获得最大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

获得最大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警察公共关系是连接警察组织和社会的无形桥梁,通过警察公共关系的努力,将协调警察组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使警察工作更有社会意义。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原则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指警察机关在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它是警察公共关系职能有效发挥,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成功完成的前提和保证。通俗地说,就是警察公关工作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笔者认为应该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开放透明原则

从历史的角度看,封闭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矛盾冲突是最早被组织和公关界所认识到的公关问题。早期的公关人员多数就是本着为了清除信息的封闭所造成的组织与其公众的隔阂而开始从事公关实践的。因此,早在1906年艾维就提出“大众应该耳目灵通”的思想,后来,这一观念在公关的实践中逐渐地具体化为组织管理和公关工作的一般原则。

从警察管理和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角度看,这种公开性观念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警察机关让公众对警察的状况及其运作程序,特别是对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过程有知晓、了解、参与、评价的权利。树立公开的管理观念,提高警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众对警察的亲善感,引导公众参与警察管理,开发利用公众智慧。对于保证警察机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性,减少各种矛盾冲突,保证警察机关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都有很大的作用。2.树立平等沟通的原则

要树立平等沟通的公关观念,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观念。有不少的警察领导对下属或公众讲话时常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得领导和被领导间的交流形成不平等的地位,甚至产生抵触对立情绪。

(1)树立平等沟通的公关观念,首先这就是要尊重公众的权利

(2)应平等地对待公众,而不能高高在上,用强权来压制,否则适得其反。

(3)要处事公正,没有公正就没有平等。

3.全警公关原则全警公关原则是指全体警察都应树立公关意识,改善工作态度,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整个警察形象产生影响,从而自觉维护警察形象。它要求必须从最平凡处入手,往最深层次耕作,持之以恒执著不移,将塑造良好警察形象的外在压力,转化为每一位警察内在的心理需求。因此,全警公关的最大特点就是“人人公关”、“时时公关”、“处处公关”。

三.警察公共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警察公共关系的实施视同于公安宣传教育工作。由于警察公共关系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还缺乏应有的警察公共关系意识,在对待警察公共关系的态度和措施上就难免有所偏颇。如有些人认为警察公共关系就是对内加强教育,对外加强宣传。从警察公共关系部门的设立、人员的配备到职能的行使上都没有脱离政工部门或宣传部门的范畴。有些警察公共关系科室的同志明确表示,自己从事的工作基本还是原来的工作,只是岗位不同而已。诚然,警察公共关系与教育、宣传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 着眼人心的工作”,而且宣传教育也是警察公共关系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公共关系强调的是一种主客体的互动互惠关系,注重长期性和连续性,强调全员公关,公关工作的形式丰富且具有创新,而宣传教育工作则更多的是单向的、阶段性的,缺乏内在的连续性,并一般以我为主,缺乏互动,运行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2.把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简单理解为警民之间的一些浅层次互动。如有些地方一提到警察公共关系,则称自己开展了“ 警营一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认为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便是在开展公共关系了。诚然,此类活动属于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但还只是一些浅层次的警民互动活动,效果也不会明显和持久。这是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认识不深造成的。警察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着眼于人心的管理哲学,通过开展各项精心策划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可以使群众在警民互动中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警察职业、理解警察工作,最终使群众真正在内心对警察和警察工作产生认同感,从而走向警民良性合作的互动关系,这才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也就是说,真正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首先是警察要有丰富的情感,要以情感人,没有情感的公关活动是无法产生心理的沟通和呼应的。其次是要有足够的理性,要以理服人,没有理性的空口号只会对形象的树立产生负面影响。再次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以景动人,没有艺术性的公关活动是没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也只有这样,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才能产生理想而持久的公关效果。

3.警察公共关系万能论。在公共关系发展初期,有人提出“ 凡是宣传皆好事”的论断,认为只要开展公共关系就会为组织带来好处。而在经济领域,公共关系的成功应用更是使许多企业摆脱困境,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有鉴于此,很多人也希望通过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来改变警察队伍在公众心目中的不良形象,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仿佛警察公共关系是一剂良药,可以解决警察队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实,这是对警察公共关系职能的片面理解。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是塑造形象,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警民互动关系。由其基本职能可以看出,警察公共关系要解决的是警察形象问题,建立警民良性互动关系问题,甚至可以认为,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将为提高警察战斗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不能无限放大其作用,因为警察打击和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国家和群众财产的安全必须通过扎实的实际工作才能得以实现,警察公共关系所提供的只是一种“ 软手段”。同时,警察公共关系职能的实现还需要广大民警公共关系意识的养成,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所以,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应更理性些

西方有句名言: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在构建警察公共关系的路上,我们还需上下求索。

第四篇: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社会群众对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等多重任务,日常工作涉及各种社会领域,与公众的接触面广,要想更好地履行职责,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公共关系。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内提升队伍素质,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对外加强警民之间的双向沟通和理解,密切警民关系,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增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活动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公安机关谋求内部团结、外部发展的重要手段。警察公共关系是警民关系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原有警民关系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新型警民关系。警察公共关系不单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包括公安机关与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以及新闻媒体等之间的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谋求互动,共创和谐”。公安机关只有加强内部管理,管严队伍、规范执法、完善警务,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的同

时,根据“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主动安全防范,创新平安建设的社会参与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对公共关系建设越来越重视,相继开展了“大讨论”、“大接访”、“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活动,加强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如开展“大走访”、“警民恳谈“等,向辖区群众代表报告工作,主动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大力宣传典型,用典型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地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警察公共关系还是很不平衡,公共关系危机现象也在不断增多。

(一)认识不够重视、民警热情不高。由于公安机关内部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方面的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基层派出所民警对公共关系建设不够重视,只是机械地按照上级的部署开展公共关系建设活动,民警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热情不高。

(二)公关措施太少、手段简单生硬。受传统公安宣传思维定势的影响,基层公安机关仍然是通过宣传手法进行类似公共关系建设的活动,使得开展公关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多,短期行为较多,重视长期的比较少。其实,公共关系活动不等同于公安宣传,公安宣传只是公共关系的途径之一,而且,大多数公安宣传只是单向传播,宣传常常是灌输式的,往往很难评价其效果。

(三)公关意识缺乏、阵地拓展不够。由于基层公安机关对于公共关系建设重视不够,理解不深,使得基层民警缺乏平时的公关意识,只注重上级安排的公关任务的完成,局限于公关工作,工作缺少主动性、针对性,很难在公众中形成效应。

(四)公关能力较弱、民警素质不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同时,群众的法制意识、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群众对警察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些都增加了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难度。部分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了警察公共关系。

三、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实施警力、装备向基层倾斜的同时,牢固树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创造性,在公共关系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立起一个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清正廉洁、亲民守信的良好警察队伍形象。

(一)以恳谈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民恳谈”活动旨在主动与百姓“零距离”沟通,倾听意见,切实掌握百姓的需求和意见,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而积极参与,使警民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警民恳谈”的形式、对象、内容都不特定,民警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平等交流与沟通,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群众的发言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开辟了一条新形势下增进密切警民情感、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的全新道路,对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动跟进服务,警民互动共创平安。当前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也带来了各类矛盾的凸显,公安机关如何在“保平安、促发展”中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显得有为重要。落实“服务经济发展十七条举措”,在工业园区和风景点,及时设立警务室,适当安排警力,主动跟进服务,组织巡逻队伍和外来人口专管员,警企携手共创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切实营造了全社会都能理解、关心、支持公安工作,共创和谐平安环境的良好格局。

(三)加强典型宣传,树立警察良好形象。基层派出所民警经历的大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但为民服务无小事,只要真心诚意为百姓办实事,都能体现出民警博大的爱民情怀,其实,通过社区民警真心为民的小事宣传同样可以打动人,达到树立警察良好形象的目的。

(四)提升队伍素质,构建和谐警营。近年来,公安机关以“轮训轮值”和岗位练兵活动为契机,加强民警基本体能、基本技能、基本礼仪等日常训练,全面提高了基层民警整体的综合素质。要认真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从而使全体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进一步端正了警风,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当前,在提升民警素质的同时,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关爱民警,从优待警措施的落实。在公安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民警的工作、生活节奏更为迅速,压力更为巨大。因此,公安机关要切实关爱民警身心健康,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激发民警工作热情,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途径

群众是开展公安工作的力量来源,是公安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公安形象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观。警察公共关系的好坏在于民警本身,作为公安机关可以影响别人,改善形象,但更可以改变自己。所以公安机关应当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社会公众,主导警察公共关系的改善。

(一)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派出所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内部公共关系建设要以人为本,公安机关处于公共关系的主导地位,是影响公共关系的主动因素。坚持科学治警,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民警的综合素质,是夯实警察公共关系与社会各界互动的基础。一是抓思想教育不放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等手段,教育全体民警用法律意识审视警务活动和警民关系,突出公安民警高尚品行、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培养,从根本上筑起防止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做到严格、公正执法,文明、规范执勤。二是抓执法质量不放松。抓好执法质量的根本方法是靠制度。加强对办理行政、刑事案件每一个环节的跟踪监督,着力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规范警务活动,保障执法质量不滑坡。三是抓素质强警不放松。从狠抓正规化入手,突出政治、业务、文化、法律素质的提高和养成,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健全,内容上具体,措施上落实,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做好公安工作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四是抓从优待警不放松。基层派出所民警工作琐碎繁杂且无休无止,休息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压力,还承受着各种来源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从优待警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同时应丰富警营文化,从而达到凝聚警心、构建和谐警营的目的。

(二)建立外宣机制,增强派出所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全社会对派出所工作的认知度和人民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认同感。首先是要运用恰当的传播手段。通过与人民群众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在派出所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的桥梁,争取群众的最

大支持。可以充分运用社区宣传资源,向辖区群众宣传公安工作和防范知识。通过警校共建、警企联谊、警民联防等形式来组织警民互动,赢得公众的支持、理解。同时,加强典型宣传,挖掘民警亲民为民便民事迹,树立良好形象,拉近警民之间距离。

(三)增强全警公关意识,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树立,离不开每一位民警的努力和付出,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往往是从每一位民警身上得到的。在日常公安工作中,派出所民警与公众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和时间最多,责任区民警对待群众的态度就代表了整个派出所甚至于整个公安机关的服务形象,基层派出所民警的一言一行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就代表着人民警察的形象。因此,派出所民警应时时处处注意自身形象,在打击处理、服务群众、基础排查等每一项工作中,既要注重工作效果,也应借机推介自己,适时宣传便民、利民、为民做法,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四)切实做好公关,营造警察公共关系良性发展格局。增进公众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良性循环,不断强化基层派出所的正面形象。巧妙运用借势、顺势、造势等公关手段及技巧,精心开展公关活动,活动应取得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支持,借助可以借助的一切力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公众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切实考虑到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这样才能使警察形象更加深入民心、使公众更加满意,从而实现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和谐的警民关系,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上饶县公安局:苏纲青)

第五篇:加强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全国“二十公”会议要求“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伴随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矫健步伐,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主体之一,在社会舞台上担任重要的角色,其警务活动和形象,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已越来越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特

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职责和任务决定了做好当前的公安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推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阳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长根同志,高度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全市公安机关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面对这个较新的课题,我们都应有一个学习、理解、实践的过程。现就加强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谈点粗浅的体会: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积极、持久、有计划地运用各种信息和传播沟通手段,加强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合作,不断促进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创造条件的警务运作模式。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能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由公安机关、公众和传播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公安机关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传播则是连接公安机关与公众的桥梁。警察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公安机关运用传播手段开展的活动,其任务是协调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职能是促使公安机关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期警务活动在公众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提出公安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通过传播和沟通,再收集反馈的信息,对下一阶段的警务活动进行新的策划。警察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为公安工作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取得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精神是诚实、开放、互惠互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以实现的一种载体。

警察公共关系有它广泛的外延和深邃的内涵。在外延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众关系。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公众是指与公安机关存在着某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从而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公安机关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群体,它与政治学、社会学中的公众概念有明显的区别,不仅由人群构成,还包括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公众是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对象,因此,公众对公安机关确立警察公共关系的认同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警察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公众对公安机关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影响力,公安机关必须通过正确处理各种公众关系来确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

其次是传播媒介。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沟通与合作活动,公安机关要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就必须广泛与公众进行接触。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向公众进行传播,则是公安机关与公众进行沟通的中介和桥梁。鉴于维护社会的政治安定和治安稳定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应当是双向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方面,公安机关通过发布信息给公众,使公众透彻了解每一个时期的公安工作和治安形势,从而积极地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心、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又不断地了解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客观评价,知道公众的愿望和要求,发现公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安工作的思路和布局,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警方开辟的警界播报、治安信息联络员、行风监督员等。

第三是形象使者。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以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为目的的管理活动。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法部门,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不但主导着警察公共关系的走向,而且左右警察公共关系的状态。在日常公安机关开展的所有警务活动中,都是围绕公众的利益进行的。公安机关形象的好与差,不但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在社会的知名度和满意度,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庄严和声誉。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树立起一个能被公众接纳、得到公众信赖和支持的良好形象,才能和公众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有利于公安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应当明确,公安机关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精髓。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公安机关形象,是形成良好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在内涵上主要表现在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警察公共关系的灵魂,是公安机关每位民警必备的基本素质。而有了这种意识,才具备建立和发展警察公共关系的内驱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

下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探讨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探讨 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作为新的理念逐渐被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所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形成热潮。从当前状况看,随着我国发展建......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形象危机事件中的公共关系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机关或警察个人为了实现自身和广大民众共同发展的目标体系,促进国家机构的和谐顺利运行,而运用传播沟通手段与民众间建立互......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警务改革的深入进行,警察个体、警察组织的社会角色、职能、工作重心等都程度不同地发生了变化。在当今这个高度开放、高度信息化、讲时间求效......

    浅谈怎样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谈怎样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2003年,在全国“二十公”会议上,公安部领导提出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要求。可见,警察公共关系已成为新时期公安机关工作......

    如何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工作

    如何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工作警察公共关系是近几年在公安实际工作中丰富、发展起来的一个较新的理念,其主要涵义是指警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展示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的良好形......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塑造新时期警察良好形象,是“二十公”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改善警察公共关系采取了一系列......

    公安宣传工作与警察公共关系

    公安宣传工作与警察公共关系笔者从近几年的公安宣传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公安宣传工作在警察公共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正确处理好公安宣传工作与警察公......

    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的发展 公共关系是从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简称公关。“public”在英文中有公共的和公众的意思,有学者认为应翻译为公众关系更准确。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