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创新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创新应用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 李 丹 万蓉兰
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全新动力,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移植于检察工作之中,难以避免经历曲折上升的轨迹。在这一类似生物演进的过程中,涉及到观念趋同、管理策略和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和谐融入问题。(1)基层检察院是检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方向,使信息技术较好的为日常办案工作助力,真正实现检察信息化的理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基层检察院 检察信息技术 科技强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党和国家事业包括检察事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强检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检察机关只有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科技侦查、司法鉴定等科技手段,才能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新需要,适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要求,适应法律监督工作的新形势。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是促进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把科技强检与素质兴检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更加有力地推进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对传统的执法方式、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促进现代科技与检察工作的有机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检察事业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2)
一、信息技术目前在基层检察院的现状
检察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中常有被边缘化,被领导忽视的现象,有些基层检察院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或者仅仅指派人员兼任信息技术工作;更多地方虽然有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也大多被视为采购员和修理工,只做一些简单的电脑设备采购及简单的维护检修工作,以及一些同部录音录像和视频会议准备工作,致使一部分技术专业人员不能安心于检察技术工作,而去通过司法考试等形式想方设法的调离技术部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原因: 一是缺少专业型人才。有部分基层检察院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多不是信息技术专业出身,很多人只是因为会用电脑做文档资料处理,而被指派到技术部门的,有的甚至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其他愿意做的人而硬塞到技术部门的,有的还要身兼数职管理很多其他综合性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来研究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应用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想尽办法通过司法考试等途径转换身份,调转到其他办案业务部门,甚至是其他单位。
二是经费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对信息技术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基层院的信息技术部门经费拮据,设备简陋,根本没有条件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偶尔采购一点设备也被认为是技术部门只会花钱,不会产生效益。
三是没有应用环境。因为种种原因,多数干警都不太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甚至有为难和排斥心理,觉得信息技术就是用电脑打打字,做做报表而已,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知之甚少,还有些干警对学习自认为是自身业务之外的新技术,新知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走出困境的方法
面对诸多问题,如何让干警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检察业务工作当中,令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走出困境,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打铁先要自身硬。在无法快速补充更多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不论是半路出家,还是科班出身,不论是专人专职,还是身兼数职。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自己做出成绩,才能有更好的说服力。只有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坚信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发展前景,才能让大家更加看好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做好“一把手”工程。抓住当前高检院及省院加大各基层院检察信息化应用的契机,让领导们率先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当今基层检察院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为贯彻落实好省院要求的办公办案软件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以院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办案软件试点应用领导小组,并强调抓好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信息化设备的完善与更新,以及各项信息化制度的完善与制订等工作。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本院信息化建设步伐。2009年该院成为省院第一批办公办案软件试点应用单位,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领导好评。
3、全民总动员。信息技术是全民化的普及技术,光靠一两位信息技术人员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检察信息技术全面推广和应用的,要做好全体干警的培训工 作,而且培训要贴近实际工作,先从一些浅显易懂的基本知识开始,想办法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只有提高全院整体的应用水平,才能真正体现检察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和重要性。例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将信息技术的培训列入本院重点工作项目推进“每月一课”的内容中,并定期组织考核。市院有关领导还亲赴考核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该院在硬件投入、运用推广、培训考核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
4、因陋就简。不要因为基层检察院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太少,专业设备太少就放弃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应从细微入手,因陋就简,根据各基层检察院的实际工作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所在院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来。只有不断创新,做出成绩,才能争取到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支持。
5、内引外联,广开门路。其实有许多年轻干警都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只是平时没有什么人发现,或者其办案业务能力更强而在业务部门工作。信息技术人员应该多和这些干警交流,发挥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力,更好的为办案部门推广信息技术做贡献;再有就是利用一些国内外知名厂商的免费推广培训活动及网上培训活动,更多的了解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从中寻找和发现适合我们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应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多与兄弟院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例如:由吉安市检察院发起的江西省检察技术群(QQ群号24325020)已初具规模,来自全省各地市、区、县院的70多位同志经常在里面讨论一些热门技术问题,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方向
检察信息技术只有与检察业务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现列举几项基层院检察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强化青少年维权工作。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及青少年权利被侵犯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与青少年有关的案件中涉网的案件又特别高。青少年网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议话题。笔者在2004年就做了一些有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及网络教育问题的探索。利用FLASH技术制作了一部青少年维权宣传片《让我拥抱你入梦》,先后发布在闪吧等一些知名网站,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随后又将各电视媒体拍摄的本院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先进事迹和院干警给青少年上法制宣传课的录像制成网络短片发布到本院的外网网站及土豆网http://(3)浙江东阳:利用科技手段恢复关键数据 作者:http://(4)高检院司法鉴定中心两专业项目通过国家认可 作者: 张立 http://
章俊盛马晓波
第二篇:初探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创新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创新应用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 李 丹 万蓉兰
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全新动力,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移植 于检察工作之中, 难以避免经历曲折上升的轨迹.在这一类似生物演进的过程中, 涉及到观念趋同,管理策略和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和谐融入问题.(1)基层检察院 是检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方向,使信 息技术较好的为日常办案工作助力, 真正实现检察信息化的理想目标显得尤为重 要.
关键字:基层检察院 检察信息技术 科技强检 关键字: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党和国家事业包括检察事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 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强检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 求,是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检察机关只有充分掌握和运用信 息网络技术以及科技侦查,司法鉴定等科技手段,才能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新需 要,适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要求,适应法律监督工作的新形势.实施科技强 检战略,是促进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把科技强检与素质兴检紧密 地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更加有力地推进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实 施科技强检战略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对传 统的执法方式,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促进现代科技与检 察工作的有机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检察 事业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2)一,信息技术目前在基层检察院的现状 检察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中常有被边缘化, 被领导忽视的现象, 有些基层 检察院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或者仅仅指派人员兼任信息技术工作;更多地 方虽然有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也大多被视为采购员和修理工,只做一些简单的 电脑设备采购及简单的维护检修工作, 以及一些同部录音录像和视频会议准备工 作,致使一部分技术专业人员不能安心于检察技术工作,而去通过司法考试等形 式想方设法的调离技术部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几个比较典 型的原因:
1
一是缺少专业型人才.有部分基层检察院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 多不是 一是缺少专业型人才.信息技术专业出身,很多人只是因为会用电脑做文档资料处理,而被指派到技术 部门的,有的甚至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其他愿意做的人而硬塞到技术部门的,有的 还要身兼数职管理很多其他综合性的工作, 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来研究信息技术 在基层检察院的应用问题.所
以很多人都想尽办法通过司法考试等途径转换身 份,调转到其他办案业务部门,甚至是其他单位.二是经费不足.二是经费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对信息技术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基层院的信息技术部门经费拮据,设备简陋,根本没有条件开展信息技术应 用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偶尔采购一点设备也被认为是技术部门只会花钱,不会产 生效益.三是没有应用环境.三是没有应用环境.因为种种原因,多数干警都不太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甚至有为难和排斥心理,觉得信息技术就是用电脑打打字,做做报表而已,而对 真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知之甚少, 还有些干警对学习自认为是自身业务之外 的新技术,新知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二,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走出困境的方法 面对诸多问题, 如何让干警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检察业务工作当中, 令 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走出困境,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打铁先要自身硬.在无法快速补充更多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情况下, 打铁先要自身硬.不论是半路出家,还是科班出身,不论是专人专职,还是身兼数职.现有的信息 技术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 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自己做出成绩,才能有更好的说服力.只有信息技术专业人 员坚信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发展前景, 才能让大家更加看好信息技术的推广 与应用.2,做好“一把手”工程.抓住当前高检院及省院加大各基层院检察信息化 做好“一把手”工程.应用的契机, 让领导们率先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当今基层检察院工作中的重 要性.例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为贯彻落实好省院要求的办公办案软件推广应用 工作,成立了以院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 办公办案软件试点应用领导小组,并强调抓好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信息化设 备的完善与更新, 以及各项信息化制度的完善与制订等工作.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力推动了本院信息化建设步伐.2009 年该院成为省院第一批办公办案软件试 点应用单位,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领导好评.3,全民总动员.信息技术是全民化的普及技术,光靠一两位信息技术人员 全民总动员.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检察信息技术全面推广和应用的,要做好全体干警的培训工
2
作,而且培训要贴近实际工作,先从一些浅显易懂的基本知识开始,想办法调动 大家的学习热情,只有提高全院整体的应用水平,才能真正体现检察信息技术的 真正价值和重要性.例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将信息技术的培训列入本院重点工 作项目推进“每月一课”的内容中,并定期组织考核.市院
院有关领导还亲赴考核 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该院在硬件投入,运用推广,培训考核方面取得的成绩予 以了充分肯定.4,因陋就简.不要因为基层检察院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太少,专业设备 因陋就简.太少就放弃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应从细微入手,因陋就简,根据各基层检 察院的实际工作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所在院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来.只有不 断创新,做出成绩,才能争取到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支持.5,内引外联,广开门路.其实有许多年轻干警都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内引外联,广开门路.基础,只是平时没有什么人发现,或者其办案业务能力更强而在业务部门工作.信息技术人员应该多和这些干警交流,发挥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力,更好 的为办案部门推广信息技术做贡献;再有就是利用一些国内外知名厂商的免费推 广培训活动及网上培训活动,更多的了解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从中寻找和发现 适合我们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应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多与兄弟院交流,互相取 长补短.例如:由吉安市检察院发起的江西省检察技术群(QQ 群号 24325020)已初具规模,来自全省各地市,区,县院的 70 多位同志经常在里面讨论一些热 门技术问题,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信息技术在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方向 检察信息技术只有与检察业务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现列举几项基层 院检察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强化青少年维权工作.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社 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强化青少年维权工作.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及青少年权利被侵犯的问题越来越多, 而与青少年有关的案件中涉网的案件又特别高.青少年网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 的热议话题.笔者在 2004 年就做了一些有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及网络教育问题 的探索.利用 FLASH 技术制作了一部青少年维权宣传片《让我拥抱你入梦》 ,先 后发布在闪吧等一些知名网站,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随后 又将各电视媒体拍摄的本院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先进事迹和院干警给青少年上法 制宣传课的录像制成网络短片发布到本院的外网网站及土豆网(3)浙江东阳:利用科技手段恢复关键数据 作者: 章俊盛 马晓波 蒋 凭
(4)高检院司法鉴定中心两专业项目通过国家认可 高检院司法鉴定中心两专业项目通过国家认可 作者: 张立
http:///site2006/2009-10-
5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因受到信息化的冲击而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使用信息化教育,合理设计、选择教学媒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是根本,现代教学技术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应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培养目标有机联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它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教材,活跃思维,还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何谓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普遍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目的是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误区。信息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正面和负面作用。信息化教育可以使师生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开扩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即信息化教育使用得当,能使师生的教与学事半功倍,而使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某些误区导致了使用信息化教育时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或是没能使信息化教育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有些教师常常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一切信息化教育,显然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本来可以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教师却把它变成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上教师的活动完全被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学生本来可以在教学媒体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等等。如果每节课都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那么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是否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后,还要利用时间再讲一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易于接受,一点即破,在教学时,如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做作了;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收到奇异的教学效果。还有,在教师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之前,不必强制教师去应用,允许采用其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有些教师信息化教育用了很多,不太成功;但也有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少而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课上得也很成功。说明媒体多而未精选,就不可能优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少而精的合理组合,使用得法就能把课上得很好。为了有利教学,使用媒体要有时多,有时少,但要适度,要找到一个尺度,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首先以少而精为基础,再向多而优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对信息化教育的精选是相当重要的事。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适用性,不能赶时髦,滥用、套用课件。
虽然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确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教师教学中语言的抑扬顿挫,神态表情的暗示作用也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所不能及的。所以课堂教学手段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包办代替,应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统的、独创的,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应考虑一些因素:
1.信息技术有用来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有用来增进了解的;有适合团体教学的,也有适合个别教学的;有以画面为主的,也有以声音为主的,选择时要注意考虑。
2.要合理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并使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3.所选用的信息技术,在准备和使用上不宜花费太多的时间。
4.所选用的信息技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信息化教育创新应用的有效性呢?
想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信息技术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的事,信息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使用中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非任何一节课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特长„„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整体上来说,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的,从局部而言,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为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对信息化教学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选择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关键、难点的教学媒体,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媒体之中,有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信息技术要有效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要分几个阶段,抓住几个环节,去达到教学目标。使用信息技术,有经验的教师还善于抓住好时机,注意媒体使用次序和时间,对媒体要分主次,讲统一,才能对媒体合理使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信息媒体的交互、学生与信息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视、听、触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种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有好的效果。借助图像、音乐等于手段不仅培养了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能把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这样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这在生物教学中更为突出.多媒体还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东西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现一些直观的东西,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能随之展开。运用多媒体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由于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都要去适应这种形势。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媒体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堂就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而把课堂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起到呈现事实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但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 道具。
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呢?
信息化教育的类型有很多,录音、投影、录像、电影、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都可以作为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增进学习,促进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内容有易有难,有些是不必要进行多解释、讲评的,学生也能理解,但有些是学生不能理解的,既使教师进行讲解。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呢?应该选择和设计那些最真实直观,最能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媒体。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比如,有的生物教师用自己制作的电脑图来代替真实的生物;有的教师完全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板书,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于运用在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或是动态的内容上。比如,初中一年级生物中的“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等内容适宜做成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恰当运用,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增强学习的趣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需教师对所要出现的多媒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它们在关键处出现,有助于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有了成就感,学起知识也就轻松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对多媒体中的内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它们的潜力,为教学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多,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选择或设计教学媒体。例如,初中二年级生物“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教材上提出用粗糙的纸和玻璃板作为对比蚯蚓运动的辅助材料,如果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材料做实验,得不出预期的结果,而以解剖盘(或大一点的脸盆)内放入少量的水来代替玻璃板,则实验效果很好。因此,灵活对待信息化教育,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该选择哪种合适的工具教学呢?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决不能千篇一律,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不停的探索发现、总结学习,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让先进的信息化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提高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有效性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第四篇:试论加强和创新基层检察院政治工作
试论加强和创新基层检察院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保障。创新和加强检察政治工作,不仅是基层检察院政治能力建设的提升,而且是加强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重点和主题。一、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政治工作思路
一是更新政治工作大意识,树立服务保障新思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检察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检察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检察政工部门必须树立超前服务、长效服务、到位服务的思想,自觉从传统的运转模式、陈旧的工作方式、低效的参谋形式和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工作的目标瞄定在跨越发展上,把工作的重点落实在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上,做到阶段保障有计划、主题服务有目标、长效发展有规划,从“三个服务”中创新政治工作实绩,凸显政治工作能力。
二是更新政治工作思路,提高政治工作效率。基层检察政工部门是基层检察队伍的政治工作机构,具有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等多种职能,要根据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发展进步,随时调整、创新工作思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和创新;从长远建设发展目标上调整和创新;从激发检察队伍活力、增强法律监督能力的根本点上调整和创新;在“新”字上定新目标、出新举措、创新业绩;在“新”字上下功夫,把新时期政治工作做新做实,把检察队伍管好建强。基层检察政工部门不能只停留在贯彻上级的文件、指示和要求上,要根据上级的精神和自己的情况,超前性的、创造性的制定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
二、紧贴检察主线,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工作的主题,是政工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和服务线。基层检察政治工作必须紧贴法律监督主线,瞄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加强检察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等课题,强化以下工作:
1、强化长效思想建设。结合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实际,继续深化主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真正扎根于检察队伍,全面落实到法律监督主题之中,使检察队伍真正成为严格执法、廉洁善战的执法队伍,真正成为“为人民执法、向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检察队伍。
2、强化长效能力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和团结协调“五好”条件,完善和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谈心谈话等系列制度,改进领导作风,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决策能力。领导成员要真正从会多、文多、应酬多的虚劳中解脱出来,自觉做到领导位置扎在办案办事前沿、决策位置处在服务大局前沿、履职尽责勇立创新发展前沿,实现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创好业绩的目标。二是加强检察队伍综合能力建设。队伍能力建设,一要强化检察干警的国民教育,力争达到学历本科化;二要强化法律检察专业,对非法律学历的,安排在职读电大、函大法律专科本科,鼓励干警在法律专业上专升本、本攻研;三要强化初任检察官资格培训,组织新进干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合格后再任命;四要强化人才建设,为检察工作的未来和发展储备和输送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五要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推行从年轻干警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从年轻党员中选拔聘中层干部、从称职的中层干部中选后备干部、从优秀的后备干部中提升正副检察长,以及从大专院校优选研究生、从党外选拔领导干部等方略,实现检察队伍人才化、中层干部年轻化、人才队伍专业化。
3、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创新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利与奖惩挂钩,促使干警锐意进取争创第一;二是创新岗位职务职级竞争制,促使干部爱岗敬业,认真履职;三是创新述职测评制,实行检察长向上级、中层干部向院党组述职和在干警大会述职制度,述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民主测评,促使各级领导尽职尽责;四是创新执法责任制,明细程序、规则、标准和纪律,促使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依法办案;五是创新错案责任追究制,促使办案部门不出冤假错案,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六是创新人才发展制,大力推进人才强检战略,通过自培、委培、定向培训、任前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快出多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检察人才,精心培育一批专业型、专家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检察人才,壮大基层法律监督的实力;七是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等技能活动,大力开展文明科室、执法标兵、先进示范、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优秀公诉人等活动,发现、培养、树立和弘扬典型,激励检察队伍奋发向上,以“秉公执法、廉洁善战”的作风和形象体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
三、建强政工队伍,提高政治服务能力
政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服务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检察队伍的整体发展和检察事业的全面推进。加强和创新基层检察政治工作,就必须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政工部门及其政工干部的服务能力。
1、建强政工队伍。就是在骨干力量上充实和加强、在服务能力上提高和加强。才能担当多种服务职能。从目前基层检察院员额编数看,政工部门应当配备能独立担当组织、人事、思想、宣传等业务骨干四至五人,规定具体任务,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政工队伍是基层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基层检察院党组和“一把手”要善于发现、善于使用和善于激励政工人才,把作风正派、为人正直、热爱政治工作、具有组织能力、撰文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的人才骨干优招、优调到政工部门。在检察岗位竞争、人员调整时,要保持政工骨干的稳定。
2、增强政工服务能力。一是参谋能力。政工部门干警要具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超前的建议参谋能力和超前的创新发展能力,平时多学、学好、熟知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多到业务科室和干警中调研,自觉从文多、会多、事多、应酬多的繁杂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目标上,落实到加强检察队伍能力建设上,增强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参谋能力。二是政文能力。政工干部实际是院党组工作部署的落实者。必须随时把握上级工作政策、工作要点、发展方向和领导意图,做到参准谋、献好计、服好务;政工干部不仅要学习、熟知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还要会依法依规办事,真正能自己起草政治工作文件,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反馈政治工作信息,宣传检察队伍典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就是要体现在为领导班子决策参好谋,为检察干警服好务。“参谋”,就要在强检上“参”,在发展上谋,不怀私心杂念、不带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不带任何偏见,实事求是反映检察队伍现状、反映干警思想、反映检察工作实情,实事实情反映发展思路,为领导班子和“一把手”提供决策思考空间,在决策上参好谋服好务。“服务”,就是牢树立检之志,深怀爱检之情,办好检察干警所想,所盼之事。如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地与有关方面协商,多做工作,帮助解决检察干警职级待遇、子女就托就学、参军、就业以及干警下岗家属再就业等急难问题,真心实意关爱,执着有效服务,体现基层检察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检察工作的跨越大发展。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2]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案例3]
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4]
如,学习“时分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扇形变化,清楚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轻松地发现“1时=60分”。再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水平旋转的玩具熊的三维画面,用鼠标点击可以停止或继续旋转。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能清楚地观察到不同角度玩具熊所呈现的不同画面,发现影像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感悟力。从而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想像推理出它们不同方位的影像,这一教学环节,为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5]
《千米的认识》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淄博十一中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案例6]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