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残疾人优惠照顾暂行规定
合肥市残疾人优惠照顾暂行规定
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残疾人实行以下优惠照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型、等级和残疾人享受优待、优惠和照顾政策的凭证。凡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等残疾人,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发给《残疾人证》,发放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
二、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开办特教学校、特教班以及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随班就读,以保证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应按户口所在的学区接收残疾学生入学,不得拒收。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不得拒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残疾学生和残疾人的子女,凡其家庭生活困难的,学校应根据街道、乡镇证明免收学、杂费。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助学金或其他方面的资助。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班),对残疾人参加培训的,应给予优先安排和减免费用。学校无正当理由不得除名残疾学生。残疾人特殊教育经费由各级教育部门列入财政安排的教育事业费,并随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而相应增加。
三、卫生部门在审批医疗机构时,应优先批准具备医师执业
资格的残疾人的申请。残疾人在非盈利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医院应予优先看病,免收挂号费。对生活困难的非参保残疾人,经街道、乡镇证明,医院应按20%减免注射费、护理费、床位费,单项检查费用在100元以上(含100元),按20%减免(盈利性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定点医院对残疾状况的医学鉴定手续费,最多不超过10元(专科必备检查除外)。
四、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等用工单位,均应按在职职工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凡未达到比例的,须按规定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工单位必须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前解除合同或辞退、开除残疾职工的,必须按劳动法规定的手续办理,并报同级残联备案。
五、凡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比例的单位,在招录人员时,应优先招录残疾人;凡有生产(工作)任务的和残疾人就业比例低于1.5%的单位,原则上不安排残疾职工下岗。企业停产、破产或实施兼并后,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政策,妥善解决好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残疾职工,可采取离岗退养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并按规定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六、劳动、人事、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和专业技能、劳动能力、适宜工种以及各单
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协调其就业,用工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收。
七、盲人和二级以上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残疾人搭乘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的,应优先购票、优先搭乘,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予以免费携带寄存;残疾人专用车辆免征车船使用税、养路费,免费上牌。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八、残疾人凭《残疾人证》进入市属公园、文化宫、少年宫、文艺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科技馆、名人馆、烈士陵园、风景游览点、城市公厕等场所免收门票。
九、本市市区、郊区及开发区的下肢残疾人凭市残联核发的“代步证”(属长丰、肥东、肥西户口的由三县残联办理,如果需要进入市区的,需经市残联核批),可以使用代步车辆在市内通行。公共停车场(含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医院等处设置的停车点)免收代步车辆停放费。
十、公安部门对城镇户口残疾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籍迁移应予优先解决。
十一、工商、税务部门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优先发放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活困难的,免收工商注册登记费、税务登记证费,减半征收工商行政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残疾人本人为社会提供劳务免征营业税,从事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经税务部门批准给予减征50%—90%个人所得税。从事生产经营、商品批发零售的,月销售额在800
元以内的免征增值税。规划、市容、街道等部门应为残疾人个体从业提供方便,优先帮助安排场地和摊位并减免相关费用。
十二、凡安置残疾人员(符合营业税条例规定条件的)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含35%)的民政福利企业,如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范围内(广告业除外)的,免征营业税;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到达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的福利工厂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含50%)的民政福利工业企业,其生产增值税应税货物,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可采取先征税后返还办法,给予返还全部已纳增值税的照顾;安置残疾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未达到50%的民政福利工业企业,其生产销售的增值税应税货物,如发生亏损,可给予部分或全部返还已征增值税照顾(除国家规定不得返还的产品)。
十三、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赡养人(或法定抚养、赡养人无力供养的),无经济来源的残疾人,属城镇户口,由街道申报,县、区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实行供养或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属农村户口的,由本乡、镇按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标准,统筹解决其生活保障(五保户)或由敬老院收养。
十四、城镇户口的残疾人,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县、区民政部门按月给予补助。
十五、农村残疾人优先安排扶贫致富项目和技术指导服务。对生活贫困或缺乏劳动力而纳税有困难的残疾人户,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应当实行“一事一议”,对残疾人户的筹资筹劳给予减免。
十六、行政执法部门应优先受理和执行残疾人投诉、申诉和申请的案件。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各仲裁服务机构应优先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对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应予减免费用,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十七、凡新建的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实行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验收时应切实把关。原有道路、公共建筑物在改造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改造。
十八、拆迁残疾人房屋的,拆迁人在发放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时,对生活贫困的残疾人,可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20%发给;需回迁安置的,应在地段上给予照顾;对肢体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应在楼层上给予照顾。
十九、对残疾人家庭安装电话、煤气、水表、照明电表、有线电视专用线等,凡安装地点与其户口所在地一致的,安装单位
照顾减免25%安装费和初装费。
二十、本规定自二○○二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文件_合政〔2001〕132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残疾人优惠照顾暂行规定》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合肥市残疾人优惠照顾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合肥市残疾人优惠照顾暂行规定
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残疾人实行以下优惠照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型、等级和残疾人享受优待、优惠和照顾政策的凭证。凡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等残疾人,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发
给《残疾人证》,发放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
二、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开办特教学校、特教班以及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随班就读,以保证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应按户口所在的学区接收残疾学生入学,不得拒收。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不得拒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残疾学生和残疾人的子女,凡其家庭生活困难的,学校应根据街道、乡镇证明免收学、杂费。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助学金或其他方面的资助。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班),对残疾人参加培训的,应给予优先安排和减免费用。学校无正当理由不得除名残疾学生。残疾人特殊教育经费由各级教育部门列入财政安排的教育事业费,并随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而相应增加。
三、卫生部门在审批医疗机构时,应优先批准具备医师执业资格的残疾人的申请。残疾人在非盈利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医院应予优先看病,免收挂号费。对生活困难的非参保残疾人,经街道、乡镇证明,医院应按20%减免注射费、护理费、床位费,单项检查费用在100元以上(含100元),按20%减免(盈利性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定点医院对残疾状况的医学鉴定手续费,最多不超过10元(专科必备检查除外)。
四、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等用工单位,均应按在职职工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凡
未达到比例的,须按规定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工单位必须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前解除合同或辞退、开除残疾职工的,必须按劳动法规定的手续办理,并报同级残联备案。
五、凡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比例的单位,在招录人员时,应优先招录残疾人;凡有生产(工作)任务的和残疾人就业比例低于1.5%的单位,原则上不安排残疾职工下岗。企业停产、破产或实施兼并后,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政策,妥善解决好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残疾职工,可采取离岗退养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并按规定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六、劳动、人事、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和专业技能、劳动能力、适宜工种以及各单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协调其就业,用工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收。
七、盲人和二级以上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残疾人搭乘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的,应优先购票、优先搭乘,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予以免费携带寄存;残疾人专用车辆免征车船使用税、养路费,免费上牌。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八、残疾人凭《残疾人证》进入市属公园、文化宫、少年宫、文艺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科技馆、名人馆、烈士陵园、风景游览点、城市公厕等场所免收门票。
九、本市市区、郊区及开发区的下肢残疾人凭市残联核发的“代步证”(属长丰、肥东、肥西户口的由三县残联办理,如果需要进入市区的,需经市残联核批),可以使用代步车辆在市内通行。公共停车场(含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医院等处设置的停车点)免收代步车辆停放费。
十、公安部门对城镇户口残疾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籍迁移应予优先解决。
十一、工商、税务部门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优先发放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活困难的,免收工商注册登记费、税务登记证费,减半征收工商行政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残疾人本人为社会提供劳务免征营业税,从事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经税务部门批准给予减征50%—90%个人所得税。从事生产经营、商品批发零售的,月销售额在800元以内的免征增值税。规划、市容、街道等部门应为残疾人个体从业提供方便,优先帮助安排场地和摊位并减免相关费用。
十二、凡安置残疾人员(符合营业税条例规定条件的)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含35%)的民政福利企业,如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范围内(广告业除外)的,免征营业税;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到
达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的福利工厂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含50%)的民政福利工业企业,其生产增值税应税货物,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可采取先征税后返还办法,给予返还全部已纳增值税的照顾;安置残疾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未达到50%的民政福利工业企业,其生产销售的增值税应税货物,如发生亏损,可给予部分或全部返还已征增值税照顾(除国家规定不得返还的产品)。
十三、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赡养人(或法定抚养、赡养人无力供养的),无经济来源的残疾人,属城镇户口,由街道申报,县、区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实行供养或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属农村户口的,由本乡、镇按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标准,统筹解决其生活保障(五保户)或由敬老院收养。
十四、城镇户口的残疾人,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县、区民政部门按月给予补助。
十五、农村残疾人优先安排扶贫致富项目和技术指导服务。对生活贫困或缺乏劳动力而纳税有困难的残疾人户,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应当实行“一事一议”,对残疾人户的筹资筹劳给予减免。
十六、行政执法部门应优先受理和执行残疾人投诉、申诉和申请的案件。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各仲裁服务机构应优先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对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应予减免费用,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十七、凡新建的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实行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验收时应切实把关。原有道路、公共建筑物在改造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改造。
十八、拆迁残疾人房屋的,拆迁人在发放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时,对生活贫困的残疾人,可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20%发给;需回迁安置的,应在地段上给予照顾;对肢体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应在楼层上给予照顾。
十九、对残疾人家庭安装电话、煤气、水表、照明电表、有线电视专用线等,凡安装地点与其户口所在地一致的,安装单位照顾减免25%安装费和初装费。
二十、本规定自二○○二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第二篇:襄樊市残疾人优惠暂行办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襄樊市残疾人优惠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襄樊市残疾人优惠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残疾人的优惠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具体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它残疾。
鉴定残疾的标准按国务院规定的《残疾标准》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事业。
市、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依法承担对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优惠工作的宣传检查和督办工作。
财政、税务、工商、城建、教育、民政、公安、司法、文化、宣传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对残疾人的优惠工作。
第五条凡本市境内的残疾人,必须凭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残疾人证》方可在本市范围内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优惠待遇。
革命伤残军人、因工致残人员凭有效证件,除享受本办法所规定的待遇外,还可以享受国家和省所规定的其他待遇。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应优先安排残疾人贫困户的社会救济。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残疾人,城镇的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救济,农村的列入“五保”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可由当地福利院收养。
残疾人所在单位、村(居)委员会应当鼓励、资助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第七条对经民政部门审批的福利企业,凡安置“四残”(指肢残、聋哑、视残、智残,下同)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含50%,下同)的,其生产销售的应税货物除明令不允许先征后退的外,采取先征后退全部已纳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的办法予以照顾。
残疾人从事修理、修配业务的,免征增值税。
凡安置“四残”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比例达到35%未达到50%的,如企业发生亏损,除明令不允许先征后退的外,可给予部分或全部退还已纳增值税。
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35%以上的福利企业,所获利润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八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35%以上的福利企业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九条残疾人员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残疾人员的劳动所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残疾人员自用的特制车辆免征车船使用税。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应当扶持在农村的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承包土地时,应尽可能优先照顾残疾人承包交通方便地带的土地;优先提供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技术培训;优先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收购农副产品。
第十一条残疾人符合现行“农转非”政策需要到城镇投靠落户的,公安部门应依法优先给予办理落户手续。第十二条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子女,应免收学杂费,符合助学金条件的,优先享受助学金。
第十三条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当按照省政府《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令第145号)的规定按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并为其安排适当的工作和岗位。
第十四条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自谋职业,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经营条件,持有县级以上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减免残疾人本人经营的餐饮业、修理业、服务业的工商行政管理费。
第十五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免除本人各项提留和义务工,并减免其家庭的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及部分提留款。
第十六条各部门、单位在分配住房时,应优先照顾安排残疾人住房,对有自筹能力建房的残疾人应优先安排宅基地,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经申请批准后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优惠。
第十七条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优先提供服务并给予适当的特别照顾:
(一)盲人和下肢残疾的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含市专线车);
(二)残疾人必需的辅助器械,应当准予免费携带;
(三)免费邮寄按水陆运送平常信函方式寄送的盲人读物;
(四)残疾人到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准予优先购票,优先入场,公园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对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开放;
(五)残疾人随身必备的专用车辆,存车处应免费存放;
(六)残疾人到医院就医,优先挂号、就诊、取药。第十八条各级法律援助中心要对残疾人实行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和免费咨询,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应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第十九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残疾人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安置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文化宣传部门应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的宣传报道工作。
第二十条对违反有关规定,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依法对当事人予以处分:
(一)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损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二)侵犯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它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此文件根据襄樊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要求,予以废止。)
第三篇:残疾人保障金及税收优惠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及税收优惠政策
目录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征收标准
三、残保金缴纳方式
四、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
五、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
六、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汇算清缴期报备资料
一、相关法律法规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法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一定比例的,要交纳残疾人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为了规范和加强“保障金”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差额人数和上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保障金”按属地原则交纳,中央部门所属单位按照所在地地方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达到规定的安排比例。
第三条 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交纳的“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交纳的“保障金”从单位预算经费包干结余或收支结余中列支。
二、征收标准
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暂行办法(东莞市比照执行)
第三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1.5%比例的,按实际差额人数和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的80%计算缴纳保障金。单位平均在职职工总数可依据社保、统计等部门登记在册人数核定。
保障金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应缴保障金=(上平均在职职工总数×1.5%-在职残疾职工人数)×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80%。
第四条 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指标按当年实际用工月份计算。按比例计算不足一人的部分,依照规定标准按实际欠安排比例数缴纳保障金。安排一名盲人或者一级肢体残疾人上岗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安排残疾人就业必须是单位正式职工或与单位依法签定1年(含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国家规定由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职工。已安排的残疾军人和因工致残人员,经鉴定符合国务院规
定的残疾标准,并办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方可计入安置比例。本地区上职工年平均工资以当地统计行政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三、残保金缴纳方式
残保金缴纳方式为,应缴纳残保金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
下简称“用人单位”),在残保金申报审核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持残保金审核机构出具的《一般缴款书(收据)》到开户银行划款或其他银行现金缴纳。取得《一般缴款书(收据)》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用人单位到残保金审核机构现场递交材料的。在审核通过后,由残保金审核机构根据出具的《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认定书》中核定的金额,现场打印《一般缴款书(收据)》。
(二)、用人单位通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残保金代征系统自行申报审核残保金的,可提前到残保金审核机构现场领取空白《一般缴款书(收据)》。待审核通过后,使用残保金代征系统中的打印功能自行打印。若打印不便,也可以手工填写。
四、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财税[2007]92号)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
(一)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二)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已交增值税额不足退还的,可在本(指纳税,下同)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退还。主管地税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本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减征,但不得从以前月份已交营业税中退还。
(三)上述增值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生产销售消费税应税货物和直接销售外购货物(包括商品批发和零售)以及销售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货物取得的收入。上述营业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提供广告业劳务以及不属于“服务业”税目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
单位应当分别核算上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
(四)兼营本通知规定享受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单位,可自行选择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一经选定,一个内不得变更。
(五)如果既适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下岗再就业、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等支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六)本条所述“单位”是指税务登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五、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政策财税[2007]92号)
(一)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单位实际支付给残疾人的工资加计扣除部分,如大于本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扣除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本和以后均不得扣除。亏损单位不适用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
单位在执行上述工资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办法的同时,可以享受其他企
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对单位按照第一条规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本条所述“单位”是指税务登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六、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汇算清缴期报备资料:(粤国税发〔2010〕3号)
(1)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备案表
(2)在职残疾人员或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工资表;
(3)为残疾职工或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购买社保的资料;
(4)残疾人员证明或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5)纳税人与残疾人或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
(6)具备安置残疾人员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情况的说明。
第四篇: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的通知
(合政[2008]27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单位:
《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已经2008年3月24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辖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城中村改造实行市级统筹、区级组织、政策支持、统一规划、项目打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实现村改居、农转非、群众永久安居、培训上岗就业、落实社会保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本辖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财政局、公安局、审计局、环保局、民政局、监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土地储备中心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中村改造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第六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委托各开发区管委会收储;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其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第七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国土局、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组织向社会公开推介招商。
第八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在籍农业人口,应当转为非农业人口,村委会改为社居委。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按照《合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
第十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第十一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第十二条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第十三条 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按照《合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拆迁房屋实行实物安置的,应当就地、就近安置。
第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符合《合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常住人口和第四十四条的祖居户,拆迁房屋安置按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实行产权调换,并可按建安成本人均增购建筑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特别困难家庭可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
拆迁安置房的建安成本由市建委会同市规划局、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
第十五条 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的其它人口,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自建房屋或购买农宅的,其房屋拆迁不予安置,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户口已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在本市无产权住房,家庭人口(二代以内直系亲属)为2人以上,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可在辖区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人口(非挂户人口)为1人,符合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可申请享受廉租房政策。
(二)户口已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但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享受廉租房政策条件的,以及户口未迁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搬迁。
第十六条 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按期开工、竣工、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建委、审计局、土地储备中心及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核定。
城中村改造除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外,还应当按拆迁安置住房面积的4%配置商业用房。配置的商业用房为国有资产,房产证、土地证应登记在所在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行政管理部门名下,房屋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社居委共同管理,经营收入列入同级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净收益主要用于为拆迁安置户提供公共服务。
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建设规费的征收按“大建设”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城中村改造有关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有关部门依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8年4月1日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2014年海南中招优惠照顾政策
2014年海南中招优惠照顾政策
一、符合以下各类条件且报考普通高中,高职高专学校,中高职“3+2”连读、中高职“3+2”分段培养或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班的考生,在录取时给予在各考试学科原始分总分上相应加分照顾(符合多项的,只能享受最高的一项,加分名单将予公示):
1.革命烈士子女,加20分。
2.以下六类情况中的任何一小项者,加5分。
(1)现驻三沙市的军、警部队现役军人和有关单位干部职工(驻岛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子女;
(2)初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的考生,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省级二等奖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考生;
(3)初中阶段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人以下(含3人)艺术竞赛二等奖以上或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六名、集体项目前三名(上两场以上)的考生;
(4)因公牺牲或一级至四级残疾的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
(5)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子女,见义勇为伤残且伤残等级为1—4级的人员或子女;
(6)农村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的子女。
二、军人子女符合《海南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按该办法给予对应降分录取待遇,不重复享受上述第(一)条中的加分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