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

时间:2019-05-13 06:2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

第一篇: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

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

县司法局是政法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三大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体系中具有长效性、预防性和治本性作用,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力量,又是建设力量。

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县司法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创新求发展,打造亮点争一流,充分发挥引导、预防、管理、服务职能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作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争先晋位、跨越发展” 的和谐稳定社会大局。2008年度以来,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系统内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各单项工作均位居全市先进行列;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标兵单位”。

(一)推进依法治县,引导规范社会行为。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社会管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功能。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2008年开始纳入到全县《争先晋位目标考评办法》中,实施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各类群体的学法制度以及学法检查、监督、考核等措施规定,在全县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机制。二是在日常的、节点的传统形式法制宣传基础上,开创了网络普法工作新模式。开通了全市一家普法专网——***普法网,为全县提供方便、快捷“享受”法律、“消费”法律的绿色通道;与荣获首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全国第一家网上工委合作,实行专页互联互接,搭建党员法律知识在线学习测试平台;开通普法微博,安排专业律师轮流值班,与在线网民交流互动,及时为网民解答法律疑问;为普法工作注入了新内涵、新元素、新活力,开辟了生动形象的普法工作新渠道;三是开展法治县创建,深化普治结合成效。在深入开展“学法用法、做守法公民、建和谐**”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县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及其他县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推出了县级领导包案、信访例会、干部下访、信访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等制度;以“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和 “法律进校园”集中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农民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组建了30人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和由青年志愿者、行政执法人员、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近500人组成的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宣传员,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普法宣传活动,实现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突破。一系列的措施全面推进了我县的法治化进程,2006年以来全县普法覆盖面达92%,2008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2009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四无”县,2010年被推荐为全省“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另有21个行政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2个乡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1个学校被评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贯彻调解优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主管部门,司法局大力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避免矛盾激化。一是构建“大调解”工作网络。在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医患纠纷调解、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涉农纠纷调解等专业调解组织6个,全县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60%的行政村、居委会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350名,各村民小组配备纠纷信息员2215名,近年来,全县各级民调组织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调解率100%,调成率达92%以上,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二是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衔接工作机制,与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建立了行业民调组织,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工作衔接办法,发挥了各职能部门优势互补作用,做到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三是创建并推行“阳光调解”工作法,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推广以调解人员主持、村民或村民代表监督、相关群众参与、当众以案释法的“阳光调解”机制,先后成功调解123起土地边界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没有一起矛盾纠纷调处后出现反弹。四是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法律援助全过程,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事案件,在诉前、诉中,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根据当事人意愿进行调处,从而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去年调解结案210件,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62.5%。我县的一系列工作做法,既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2009年,在全市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化管理综合考核排名中,我县18个司法所有9个所位居全市189个司法所的前10名,人民调解卷宗质量整体成绩位居全市第一;2010年,县司法局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先进集体”,1名司法所所长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另有2个乡镇调委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人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1人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特殊人群管理。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帮教是社会管理的重点任务,县司法局坚持强化服务型和保障型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理机制。2010年5月份,县刑释解教人员安帮办和18个司法所全部配备电脑,开通中央综治委服刑在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机制,实现了司法所、监所、派出所、村(社区)服刑在教人员信息全面对接和核查甄别,对核实成功的服刑在教人员,确定了帮教责任单位、责任人,从源头上做好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为服刑在教人员释解后的帮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累计核查服刑在教人员823人,核实787人,对16名预释放人员信息进行了初步登记,逐步消除了“三假”人员(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受到了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实行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由司法所通知家属或基层组织接回制度,对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管理,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五扶一促”(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其思想和行为转变)措施,目前全县共帮教刑释解教人员672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2%以下,实现了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对判处管制、缓刑和假释的罪犯试行社区矫正,已接收外地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21人,各司法所均落实相应管教措施,管控率达100%。

(四)围绕发展大局,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社会管理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法律手段的介入。司法局通过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专业优势,向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协调了社会关系,有力地服务了经济发展。一是应对社会风险当助手。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政协委员维权中心,组建了“民生工程法律服务团”、“信访工作律师团”、“法治县创建法律顾问团”,为我县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建立律师参与政府信访工作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公安信访部门与律师联席接访办法,组织律师介入政府信访和公安涉法信访工作,为接访领导提供法律意见,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及时化解矛盾,引导信访人走依法表达诉求的道路;采取座谈走访、举办法制讲座、现场解答咨询、帮助审查经济合同和劳动用工合同等形式,先后为**、**、**等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法律服务;担当政府法律顾问,为城建拆迁、土地流转承包等提供法律建议,处理相关法律事务。二是规范社会行为搭扶手。在“三农”发展、征地拆迁、金融信贷、房地产开发、行政执法、劳资关系等领域,充分发挥公证调整人际关系、预防社会矛盾,规范民商行为等重要作用,实行公证预约或上门服务,近三年来,先后办理各类民事、经济类公证12269件,无一起假证错证,2010年在全市公证卷宗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三是促进社会公平送援手。县司法局抓住县委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为全县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的契机,采取健全网络、降低门槛、突出农民工重点人群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法律援助覆盖面由2006年的5%扩大到了2010年的37%,近三年来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00多件,为困难群众避免和挽回损失900多万元;建立了农民工维权“快速通道”,每年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60多件,为农民工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开通了法律援助实名博客与微博,开辟与群众沟通互动的信息高速通道,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便捷、及时、高效的法律援助;通过建立标准化法律援助接待室、在县法院建立律师值班室、在工、青、妇等部门设立工作站、实行法律援助办案流程网络化管理、开展受理点规范化建设,提高了法律援助服务民生的工作效率。2008、2009年,2起农民工维权案件分别被评为全省第四届、第五届“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件”;全市法律援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受到市司法局通令嘉奖。

二、对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取得成绩的思考

应当看到,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在县委、政府争先晋位、跨越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县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立足职能,创新工作,创出了在全国、省、市系统内叫的响的工作品牌。但也应当看到面对当前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仍有待于加强完善。

一是人民调解工作还要大力向前推进。主要表现为:“三调联动”衔接机制不够完善,公安、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调解工作仍属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形式,不能做到资源共享,缺乏全面衔接的有效平台;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滞后,特别是教育系统学校的调解组织尚未建立;人民调解员的选任、调整、充实没有常态化、规范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基层调委会成员培训没有全覆盖,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有待提高等等。

二是普法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实效性和针对性。县司法局在普法教育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创新了很多的工作方法,但就全县而言,普法教育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存在“死角”,乡、村两级缺乏真正有能力从事普法工作的人员,一些大型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不起来,加上农村流动人口和外出打工人员多,流动性强,法制宣传工作难以到位,有的成为了法盲或准法盲,不仅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成为犯罪高发人群中的一员;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合力不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力攻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协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形不成合力,造成该项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另外,对不同的群体,普法工作的宣传形式单一,普法针对性不强。

三是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对社区矫正这项工作的接手,县司法局开展工作的时间不长,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衔接还不够严密,矫正帮教网络建设不够健全,司法所在管理中法律依据不足,没有强制力;矫正帮教对象人户分离严重,流动性大,司法所人手不够,措施不多,难以控制。

三、巩固社会稳定工作成效的建议

一是把人民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立足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预防纠纷、法制宣传三大功能,建立完善人民调解指导监督协调机制,组织做好人民调解机制、工作法的创新及行业民调组织建立等工作,党委政府牵头建立“三调联动”全面衔接机制,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互补作用;加大人民调解员队伍监督、管理、培训力度,建立优秀调解案件点评制度和经常性的调解卷宗评比机制,提高调解案件的成功率和调解卷宗的规范化,使人民调解成为群众解决各类纠纷的“第一选择”。

二是把法律援助打造成维护稳定的助推器。县司法局要在坚持以往工作做法的基础上,加强办案质量监控,建立重大、疑难案件集体研究制度和及时备案制度,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途径,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受援人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确保受援人的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果的最优化,确保我县法律援助多出精品;相关部门要落实法律援助政府责任,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对符合条件的援助案件,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方便,对所涉及的相关费用应依法予以减、缓、免收,共同降低法律援助成本,为法律援助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完善目标管理机制,纳入到全县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表彰,不定期的对各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督查;扩大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在各行政村设立普法辅导站或普法小组,围绕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服务民生,进一步创新普法工作形式,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性。

四是发挥执业律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发挥“民生工程法律服务团”、“信访工作律师团”、“法治县创建法律顾问团”作用,定期到产业集聚区为企业送法上门,采取座谈走访、举办法制讲座、现场解答咨询、帮助审查经济合同和劳动用工合同等形式,为我县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了“一站式”专项法律服务;探索律师执业为民的方法和途径,试行律师事务所与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结对子,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引导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业务,通过担任政府、企业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发挥律师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组织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为政府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服务。

第二篇: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

创新机制促调解 固守防线保稳定

台江县辖2镇6乡,156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居委会,总人口15.9万人。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在新的形势下,我县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人民调解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和创建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2011年我县共受理矛盾纠纷321件,调解成功314件,成功率97.8%。

一、夯实基础,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六项保障”

(一)组织领导保障。首先,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要求乡镇及各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民调解工作与单位目标管捆绑进行综合考评,细化人民调解工作考评内容,强化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处理好自己的事、把守好自己的门”,切实抓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二)网络建设保障。

1、成立台江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主任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法制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经贸局、国土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组成。调处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负责调处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调处指挥中心突破以往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职能、资源和能力的局限,负责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

2、设立台江县司法调解中心。县司法调解中心主任由县司法局局长担任,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调解员。

3、全县8个乡镇分别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调处中心由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任主任,政府分管领导、司法所长兼任副主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4、设立县城社区老年联合调解中心。由县政法委牵头组建,由一批德高望重、为人公道正派的离退休干部组成,司法局、信访局、公安、法院、检察院、县法制办参与指导。

5、巩固和完善村级解调组织。全县160个村居调解委员会成员由3-5人组成,村居调解委员由村居主要领导兼任,同时聘任村(居)、社区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村民小组设1名矛盾纠纷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搜集和反馈。

(三)制度建设保障。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全县各调委会和中心实现了名称、印章、固定场所标识、工作程序、文书格式的“五统一“,“组织、工作、制度、报酬”四落实。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纠纷登记、统计、档案管理、回访、排查、信息反馈等七项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同时还将调委会调解范围、原则、效力、工作程序、制度纪律等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各调委会还统一设立“六簿”(即:学习会议记录簿、普法宣传簿、纠纷排查登记簿、纠纷调解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和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即:调委会委员花名册、小组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花名册)。

(四)调解经费保障。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万元,其中10万元作为调解中心聘任调解员和村(居)、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基本工资,10万元作为人民调解个案补贴经费,10万元作为人民调解宣传、培训等经费。

(五)基础设施保障。全县8个司法所都有了微机、摩托车、调解桌椅等相对标准的“人民调解庭”办公设施,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增强效果,建立人民调解“五项机制”

(一)建立社会矛盾防范机制。根据纠纷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事分阶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严格坚持县里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及时了解基层矛盾纠纷隐患,提出解决措施;乡镇每月、村(居)每半个月排查一次,对纠纷苗头“早发现、早疏导、早调解”,同时,还把普法教育作为防范矛盾纠纷的第一个关口,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矛盾纠纷的规律,实施分类施教,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对县重点项目拆迁涉及的村民,及时向他们宣传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搬迁政策,消除纠纷隐患。同时注重调解过程中的普法教育,充分利用身边人、身边事,采取以案释法、示范引导的方式,收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全县160个村(居)设立了矛盾纠纷 信息员。负责摸排本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定期上报矛盾纠纷案件。二是通过集中排摸、群众来访来信、干部走访、工作例会等渠道,全面掌控矛盾纠纷动态。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把矛盾纠纷排查列入一项经常性工作,实行矛盾纠纷月报制度。对重大节庆、重大活动、敏感期前夕集中力量、时间重点开展排查,积极采取化解措施,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三)建立规范的调处机制。对发生的矛盾纠纷,我们实行了“排查、挂帐、处理、销号”的工作程序。抓“排查”,主要是超前防范,“抓小、抓早、抓苗头”,争取工作的主动权。抓“挂帐”,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进行梳理,区别不同情况,分类造册登记挂帐,为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明细材料。抓“处理”,实行分级调解,将调处任务落实到具体调委会、具体人,基本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纠纷不出县。抓“销号”,实行跟踪办案,对调处成功的,从帐薄上销号,并及时跟踪回访,随时掌握动态,防止出现反弹。

(四)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纵向、横向联动的调解协调机制,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村调委会解决不了的纠纷,移送乡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一个调委会调解不了的,各联合调委会组织调解。需要有关部门一同参与调解的,由台江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挥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参与,共同调解。

(五)建立调处激励机制。按照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以奖代补” 激励机制,规定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极大地鼓励和激发各级人民调解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职能,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六个衔接”

(一)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相衔接。建立人民调解进驻公安机关调解制度和调查取证协作等制度,遇到重大、复杂、疑难并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由司法所干部和派出所干警共同出面,进行疏导,稳定局势。

(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一是诉前调解。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将争议不大、案情简单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诉前告知,在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及时移交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委托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进 行调解。二是审判通报制度。人民法庭对调解协议的生效、变更、撤销或确认无效的判决,判决书同时送达制作该调解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三是联席会议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每季度召开联席会。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结合,既减轻了法院的工作压力,又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还方便了人民群众。

(三)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相衔接。围绕建立“大调解”的格局,县司法局调解中心与信访局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密切配合,相互联动,调解人员每月15日的政府信访日定期到信访部门值班参与接访,及时了解信息,对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作出预测,提出预案,超前进行预防。将人民调解组织能够调解解决的纠纷,及时分流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不属于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范围或调解不成的,人民调解组织及时移交有权管理的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处理。并建立必要的档案备查。

(四)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衔接。注重发挥司法所依法代表基层人民政府居间主导行使行政调解的职能,积极引导当事人将行政单位受理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及轻微刑事纠纷案件等选择人民调解。

(五)人民调解与普法教育相衔接。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增强群众依靠政策、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观念。

(六)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结合。一是县司法局、县法院、民政局、妇联等10家单位联合下发《关于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通知》,将法律援助机构从单一司法局延伸至各机关和各乡镇,将人民调解工作列为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工作职能。规定了调援结合的具体工作程序、对象类型、案件范围、考核政策、工作纪律等各项内容,明确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工作的工作程序,以及享受调援结合的案件种类,使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两种职能有机结合、相互协作、良性互动。

第三篇:XX乡社会稳定工作预警机制

XX乡社会稳定工作预警机制

为有效防范和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事件,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政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机制。

一、指导思想

XX乡社会稳定工作预警机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有关社会稳定的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警力前移,责任下移,建立起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预警机制,努力在全乡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二、预警组织和职责

乡委、乡政府成立社会稳定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社会稳定预警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委会、各站所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实行分级管理。要明确专兼职社会稳定信息员,准确发现、收集并及时上报有关社会稳定的各类信息,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乡社会稳定预警防范网络。

三、信息收集与传递

1、健全组织网络。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公安特情、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三大社会稳定预警网络,大力加强专兼职社会稳定信息员队伍建

教育、帮包和监控措施,防止他们违法犯罪和赴省、州滋事。

5、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为提高广大群众关注和参与社会稳定预警工作的积极性,乡社会稳定预警工作办公室设立有奖举报电话,举报查实后,视具体情况给予奖励。对举报重大不安定因素,成功避免影响社会稳定事件发生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各级接报组织和人员要严守秘密,确保举报者人身、家庭安全,不受打击报复。必要时,可由有公安部门予以特殊保护。

四、预警状态与预防

根据影响社会稳定问题及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按照可控性和分级管理原则,将全乡社会稳定预警状态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三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红色来加以表示。

1、蓝色等级(Ⅲ级):指突然发生或可能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个别站所或村委会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妥善处置的事件。蓝色预警等级应在本级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范围内发布预警信息预报,并及时将预警情况和处置结果向上级汇报。

2、黄色等级(Ⅱ级):指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

2、加大社会稳定工作的投入。各个站所、村委会要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社会稳定工作,配备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和交通工具,进一步完善防盗窃、防爆炸、防投毒设施,认真做好应急处置的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增强对社会稳定工作的综合防御能力。

3、加强预警处置队伍建设。各站所、村委会都要成立专兼职社会稳定预警工作队伍,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研究探讨防范和处置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实战水平。

4、实行预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界定预警组织网络内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制定出符合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岗位特点的制度措施,提出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的落实办法。对发现的问题和苗头,要深挖细究,追根求源,举一反三,做好超前预防工作,切实防止同类问题再度发生。对知情不报、接报后不汇报、不作为、查处案件不当、主要负责人不决策以及决策失误等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XX乡综治办

第四篇:完善清欠工作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学规划、展风采、比贡献”读书学习征文

2011年6月29日,××住建局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手持鲜红的锦旗,带着对清欠办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专程到县住建局表达谢意。这几个人是××项目工地40余名农民工的代表,他们在住建局的协调帮助下,顺利地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款。为了表示感谢,农民工们特意制作了锦旗。

妥善解决玫瑰园.太古城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仅仅是住建局下决心解决我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以来的一个很小的例子。2011年以来,住建局清欠办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事件大小50余起,涉及农民工400余人,帮助追回工资款2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因此,今年以来,住建局局党组以农民工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下大力气采取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一、完善监管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一)学习经验,完善机制。2011年3月份,住建局专门组织人员前往××县学习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在参与起草的《××县建筑市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设领域农民

工工资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以及随后起草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实行建筑业企业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与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中,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明确了监理单位在农民工工资发放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强化了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

(二)采取措施,源头把关。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严格工程发包和施工许可管理,加大对进入××县建筑市场的施工队伍资质、诚信以及建设方资金方面的审查力度,严格执行劳务工资保证金制度,力争从源头上把好关,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发生。

二、强化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拖欠问题

(一)加强日常巡查。清欠办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在建工程的用工情况、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监察,特别是以前存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或新近有投诉的工程项目,列为重点监察对象。同时,在夏收、中秋、秋收、春节等特殊时期,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对于查出的问题,检查人员现场予以指正,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二)建立工资清单报送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要求各施工单位上报工程务工人员花名册及签订的劳务合同,同时定期(每月或每季)上报施工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清单,详细掌握每个工程项目的基本用工情况,力争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实行工程分部验收意见联合签署办法。工程项目在基础、主体及竣工验收时由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再经由各职能科室及分管领导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联合验收。一旦工程项目存在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及时,甚至出现拖欠问题,清欠办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从而防止了恶性拖欠事件的发生。

三、多方齐抓共管,事后快速解决

(一)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阳信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住建局分管清欠工作的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对于县域范围内出现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事件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处置,坚持有诉必查、查实必究,做到快立、快查、快办、快执行,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结合建筑企业诚信建设,对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问题的,特别是恶意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酿成群体性事件的单位,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责令停工整顿、限制投标资格、清出阳信建筑市场等处罚措施,并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通过上述措施,××县建设领域的用工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建筑业企业遵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农民工维权意

识显著提高。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此,住建局将一如既往地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摆在重要工作日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第五篇:改进和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

改进和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

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主动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期待、新要求,本着“立足实际、讲求实效,着眼长远、超前规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目标,以改进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为基本手段,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积极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学、实用、规范、长效的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为维护稳定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创新和改革重点:

(一)着力推进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是理顺维护稳定综合领导组织协调机制。重点是在各级尽快设立上下衔接对口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党委主要领导任本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由党委专职副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代表党委、政府全权领导本级的维护稳定工作。各级维稳办应为同级党委下设的独立部门,明确职能,配强力量,进一步规范与政法委、平安办、综治办等有关涉稳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由党委常委任政法委书记、政法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政法委副书记、政法委机关实际秘书长负责制的“大政法”领导管理体制,增强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实效。乡镇(街道)应进一步整合维稳力量和资源,组建综治(平安、维稳)工作中心,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主任,配备一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全面领导组织辖区维护稳定工作。二是减少维护稳定工作管理交叉。重点是抓好市、县区两级维护稳定管理职能下放,按照责权利相一致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费随事转”的原则,把目前由市、县区承担的有关维护稳定工作具体管理、考核职能,下放到所在区和城区街道、镇,纳入属地统一管理。三是改进完善维护稳定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所占比重应达到20%以上。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应把领导干部履行维护和谐稳定职责情况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征求同级维护稳定工作主管部门的评价意见作为重要依据。积极改进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注重引入更多的群众和社会评价要素,增强考核评价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健全完善维护稳定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把维护稳定作为政府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突出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维护稳定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当前维护稳定形势任务需要,除保障涉稳部门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外,各级财政可按财政支出总预算2%的比例,将维护稳定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维护稳定工作重要设施配备、重点项目建设、重大任务投入等。

(二)着力推进社会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改革创新。着眼从决策源头上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全面推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列入各级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的各类敏感问题。风险评估的重点内容是: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风险性、社会认可性等;风险评估的主体是:实施重大项目或重大决策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评估对象,进行风险分析预测,形成专项报告,主管部门审定,做出评估结论。风险评估的结果运用要求是:依据稳定风险评估结论,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的决定。

(三)着力推进维护稳定预警研判机制改革创新。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领域,充分发挥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的重要职能,创新情报信息网络收集机制,布建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创新情报信息专项奖励机制,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特情耳目提供的准确、完整、有效的预警性信息,分级分类进行奖励,确保情报来源和信息质量;创新情报共享研判机制,政法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国安、统战、宗教、外事、人事、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预测维稳走向和趋势。在信访领域,推动建设完善市、县、乡、村信访信息预警中心(站、点),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加大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力度。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依托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快速、准确、全面、连续的信息预警机制。在社会应急管理领域,积极采取现代化监测预警手段,不断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强信息研判。在舆情监管领域,以网上舆情预警研判为重点,由各级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会同公安、电信、信访、有关网站等单位,定期对网上舆情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四)着力推进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建设。重点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建设。二是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考核奖惩办法。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阅批人民来信、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市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制度,探索建立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机制,将信访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由油、地、军、校负责人参加的“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三是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建设。按照“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信访、公安、武警力量一线处置,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明确具体工作责任,特别是配备专业化的特警应急队伍。

(五)着力推进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推进现代化的公安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用3年时间,建成集中接警、指挥有力、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公安指挥调度中心(含辖区内滨海公安局范围)。二是积极推进区域治安管理机制改革。按照“政府管理社会、企业管理生产”的基本原则,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强与油田沟通协调,把原由滨海公安机关管理的油田职工生活区、改制后从油田剥离走向社会的油田改制企业、已移交地方管理的原油田所属的学校和医院的治安管理任务,由滨海公安机关移交地方公安机关承担。三是积极推进以“扫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为主体、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配合支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四是积极推进“平安城市”基础项目建设。利用两年左右时间,综合应用现有资源和科技手段,建成集地理信息、网络通信、视频传输、模糊识别、访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五是积极推进治安巡逻防控机制改革。大力推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模式,配齐配强社区(农村)警力;按照每社区3名以上、每行政村1名以上的标准,政府出资招聘保安队员,辅助社区(农村)民警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加强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实施旧区技防设施改造,新建居民小区一律严格执行建设部、公安部《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技防设施与居民小区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同投入使用。六是积极推进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把出租房屋管理纳入政策、法律的轨道。在出租房屋集中的社区,设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咨询、暂住证办理、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纠纷调解等服务。七是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创新。在加强对矫正对象进行常规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矫正对象等级评定、分类管理制度。八是积极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互动机制、青少年信息收集机制、青少年犯罪专审机制。

(六)着力推进基层单位内保工作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中的综治机构。积极推动规模民营企业、“两新”组织设立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设立治安综合治理联络员。二是推行等级化管理制度。按照基层单位的性质规模、重要程度、安全防范类别要求,把基层单位内保工作划分不同等级,实行等级化管理。三是探索建立内保工作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经济利益调节为杠杆,由综治部门协调经贸、财政、银监等职能部门,建立企业内保工作与企业信贷资质评定、专项资金支持等直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七)着力推进舆情管理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健全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网上接受举报求助、网下推进问题处置的工作机制。三是扩建舆情监控平台。一方面,可协调租用省委外宣办委托山东新闻网开发的网上舆情监控软件,对我市及国内外重要站点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搜索监控;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可在原有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扩容。四是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工作预案;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权威信息。

(八)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机构特别是县级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和充实工作。二是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推行企业安全承诺;建立落实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重大事件企业“黑名单”公告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自我约束机制。五是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规范举报信息处理机制,加大举报信息的核查处理力度。完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制度。六是完善重点领域安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重点是建立政府出资保障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全市路基宽度超过15米的双向四车道以上公路、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全部规划建设交通安全隔离护栏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七是完善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和落实事故通报、事故结案和事故责任追究报备、事故案例评析等制度,推行事故调查组负责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九)着力推进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涉灾部门设立单独的应急管理机构,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工作力量;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应急平台的完善和提高;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东营市应急志愿者服务队组建方案》,条件成熟时组建我市应急志愿者救援队。

(十)着力推进维护区域稳定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油地军校维护稳定工作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深化“六联”工作机制。随着下一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应超前研究、主动协商,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周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所覆盖市、县的维护稳定工作“双边”或“多边”沟通协作机制。

九、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保障措施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每个阶段的任务也不一样。当前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点应当是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内在要求,是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需要多做宣传发动,深化思想认识,加强对相关领域重大问题、重要关系的研究,增强我们对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紧迫性、自觉性,减少盲目性、片面性。这一点要务必成为全 党、全社会的共识。

(二)加强研究,推动创新。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总结、梳理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对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研究,以利于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研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安宁有序;要重视对社会管理体制环境的研究,为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的研究,能否在理论上进行突破,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建立起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管理体系。

(三)理清思路,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何尽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可等待观望,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搞好配套、有序推进。

下载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街道办事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办事处为全面评估辖区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掌握社会不稳定隐患,建立健全社会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行预测、评估、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精选五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为更好的维护全乡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保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以维护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从根......

    创新维权工作机制调研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男女两性共同参与发展,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近期,根据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要求,我们围绕妇女合法权益维护这一调研主题,到部分县(市、......

    维护稳定工作机制

    波密县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社会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努力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我......

    东胜区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司法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市、区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精神,以社会管理创新统揽三项重点工作,结合我区......

    新华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第74期 平顶山市司法局办公室编2010年10月22日新华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新华区司法局按照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妥善处理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富裕、民主、文明......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承诺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承诺书 为扎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现我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如下承诺。 一、始终把为民谋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