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2011年04月22日 09:20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篇: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共2篇)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 作者:孙艳 满娜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
2.对严重冲突可以进行有效防范。最近今年,有些官员在错误的权力观、价值观的思想作用下,通常脱离群众,疏于研究民生、民情和民意,常常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强制推行,导致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冲突事件越来越多。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地开始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各级政府的社会风险意识也逐步的得到了[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共2篇)]提高,明显了压缩了盲目决策的空间。从推行情况看,暂缓实施或不实施没有通过评估的重大事项被,对防止了一些严重冲突事件的发生十分有效。
3.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前瞻性不断增强。有些政府总是在冲突事件发生后才被引起重视,政府的行为总是滞后于危机的爆发,常常成为“救火队员”。这种对于危机的管理机制,属于处理冲突的范围,对冲突的化解和防范的作用相对较小。为此,政府必须要有预见性,而且要有相应的制度加以支持,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机制设计与实践对切实提高危机管理前瞻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各种事项和冲突进行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这种制度设计能够将冲突能量在前期进行化解、转化,从而防止冲突能量的集中爆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能够增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水平,确保依法、民主、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能从根源上预防和化解很多社会矛盾,降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试点运行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过程中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态度淡薄,思想不统一
有的地方党政领导针对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态度淡薄,重视度不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加之近年来实施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上级过于强调工程开工时间和进度,便成了地方和部门领导敷衍搪塞风险评估的借口,有的认为开展稳评会耽误工夫、降低决策效率、妨碍经济发展。个别单位负责人视稳定风险评估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
(二)健全稳定风险评估细化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办法、细则来看,对稳评的方法和标准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缺乏对具体稳评项目实施稳评的程序性规定,对稳评报告的格式要求也不尽统一,也没有详细规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稳评责任主体存在不明确现象
重大决策稳评工作中遵循“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由决策单位牵头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目前可见的稳评办法和细则等规定性文件来看,稳评可以有重大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制定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
部门及重大工程的申报部门作为负责组织实施稳评的责任主体。确定稳评责任主体标准的多样性,往往会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尤其是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政府具体工作部门之间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稳评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稳评结论的科学性降低。
(四)稳评总体质效不高
稳评工作对于基层维稳工作人员来说仍然是新生事物,在对基层维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次数少、方式单
一、对象范围不广,而且很多地区维稳机构尚不健全,专职维稳工作力量单薄,基层工作人员对维稳的业务不熟练,流程不熟悉。又的评估责任主体单位在工作中即使开展了稳评工作,也存在不会撰写稳评报告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稳评的总体质效不高,没有达到“应评尽评”的稳评工作要求。
(五)指导工作,总结中央权威媒体对石化项目的正面宣传经验,组织指导相关媒体适时适度做好重大化工、核电等项目科普宣传工作,重点宣传重大涉环保项目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公益设施的公益属性,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科学、理性地认识重大环保项目。同时,要重视提升大众媒体的角色,在信息宣传平台中,媒体承担着考察社会风险状况、引导公众的导向等多重任务。所以,要使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保证发布真实可靠的消息,避免片面、不当的采访和报道,给地方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三)维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重点是重大项目,难点是涉环保重大项目。预防化解“邻避”问题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建议上级维稳部门加强对涉环保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工作的指导,加强维稳系统工作研讨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地方维稳干部实地考察、业务培训、交流座谈等方式,提升各地区化解“邻避”问题能力和水平。要完善重大涉环保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搭建党委政府、责任主体、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切实增强项目决策与建设过程的透明度,确保民众知情权、参与权,增进人民群众对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理解和支持。要组织推动对如何充分发挥稳评专家库和篇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2011年04月22日 09:20 [关于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心得体会(共2篇)]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街道办事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办事处为全面评估辖区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掌握社会不稳定隐患,建立健全社会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行预测、评估、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以确保辖区社会持续稳定。
一、建立维护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在火花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派出所、民政、信访、城管、团工委、妇联、劳动保障、宗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了解掌握社会稳定规律特点,组织开展辖区内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矛盾纠纷预警工作,研究处置重大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警,提出工作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定期向联席会议提供辖区社会稳定方面的全面、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一是决策预防。对可能涉及或影响到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群众承受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研判、提出建议,并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介入,预防重大决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二是苗头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防范,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向有关单位发预
警通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三是个案预防。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敏感时期,责成有关部门对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老上访户和其他稳控重点人员、重点对象和涉法上访的有关当事人做好预防工作。四是治安形势预测。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刑事案件、社会秩序、维护稳定评估指标。从重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的立案数、特殊人群和重要部位的发案数、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分析刑事犯罪变化的特点规律、治安防范管理薄弱环节和影响治安秩序的社会因素。
三、改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一是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责任制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以主要领导带头分析评估、分管领导具体分析排查,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整体分析评估的工作格局。二是信息预警超前,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求各村、社区要确定专人收集信息,做到及时掌握情况、随时解决问题。三是以联席会议为载体,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工作台帐、月报告、零报告、情况通报、考核督查等制度,做到每月必须排查突出性矛盾和普遍性问题。坚持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敏感时期重点排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动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四是以信息网络建设为载体,实现信息
预警工作制度化。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办、社区、村委会信息网络。
四、进一步规范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和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综治等职能部门每季度向办事处维稳办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情况。包括隐蔽斗争情况、社会突出矛盾纠纷、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刑事治安案件发、破案情况。二是评估情况。包括综合评价、预测趋势。三是预防和化解涉稳重大问题的工作预案。四是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建议意见。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预警和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联络方式,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维稳工作考评细则、和责任查究办法,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和完善。
火花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
第四篇:浅谈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范文)
浅谈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存在着评估流于形式、机制不够健全、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亟须进一步规范、完善。现就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谈些粗浅认识。
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含义及主要内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指从降低社会稳定风险的目标出发,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出台和实施之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科学的研判、分析和评估,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以便有效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重大事项的顺利实施,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机制。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主要内容:
界定评估范围。科学界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前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主要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
1决策事项,具体包括涉及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环境影响、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当地特点进行合理界定,并适时调整。
确定评估内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四个方面。合法性主要指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合理性主要指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兼顾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会不会给群众带来负担或造成不便,会不会引发其他攀比;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了所涉及群众的合法权益;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可行性主要指是否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具备相应的实力,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出台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可控性主要指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会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是否可控,是否制定了预防和化解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
设定评估程序。一是制订评估方案。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
估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并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二是充分听取意见。通过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并注意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准确掌握握群众的真实情况和意见。三是全面分析论证。梳理各方意见和情况,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研究论证,对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确定等级,提出评估结论、对策建议、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应急预案,形成评估报告。四是运用评估成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要作为重大事项是否实施的重要依据,要根据风险等级分别做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决定。五是全程跟踪实施。对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维稳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二、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现实意义
当前,一些地方因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决策不科学,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所造成的。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切实尊重和保障群众的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
正确的政绩观,统筹抓好发展“硬道理”与稳定“硬任务”,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要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对各利益主体的影响,从源头上防范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从制度机制上保障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
二是推进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要求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民生、听取民声,全面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力求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与改进决策方案,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建立在最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从制度机制上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保障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三是加强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面临的紧迫任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实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将社会稳定的风险消除在发生之前,有利于社会利益协调的重心从事后处理前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推动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从而推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从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转变,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把握的基本要求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性措施,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认真把握其基本要求,不断推进机制的完善。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只靠专家或职能部门搞小范围的 “闭门评估”,应充分征询民意。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一定要面对面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吸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量各方利益,防止因评估流于形式、评估报告做文字游戏、评估结果运用不到位而产生“决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的现象。
坚持利于发展,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主线。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把促进发展特别是推进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要把重心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以保障决策的正确和顺利实施,而决不是给上项目、作决策增关卡、设门槛。要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的预测、预防功能,积极预防和化
解矛盾,科学调整和完善决策,既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力促进改革发展,确保“在发展中维护稳定,在稳定中实现发展”。
坚持民主法治,把推进机制完善列为重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的领域广泛,评估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实行依法、规范操作对提升评估质量至关重要。要进一步细化、完善风险评估各项工作制度,构建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规范评估行为,提高评估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的主体独立性,变“自己评自己”为专业机构评估,提高公信力和可靠性;进一步确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以解决目前风险评估机制有关法律瓶颈问题。
第五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有关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稳定风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求在定决策、上项目、做决策前,认真研判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开发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动性普遍增强,近期没有发生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维护大局稳定
(一)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并召开班子会议,推动开发区有关部门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的各项措施,研究协调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专题研究部署。
(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体系。开发区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各部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各社区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辖区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确 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今年以来,共办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2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快项目推进,促进经济发展
(一)立足全局,筛选评估重点。今年是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活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领导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站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组织,充分论证,以“点”上评估工作的推进,带动“面”上工作的整体好转。
(二)争取主动,把握评估时机。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重心下放、关口前移”的原则要求,将评估工作置于决策酝酿、项目开工前期,要求责任主体在规定时限完成评估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营造良好建设发展环境。
(三)注重长远,全程跟踪服务。重大决策实施、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进度的加快、政策影响面的扩大,矛盾纠纷将会花样翻新,不稳定因素将会层出不穷,前期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将会不合时宜。为此,在注重兼顾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前提下,着力加强过程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始终为经济建设提供动态的稳定发展环境。自2011年1月以来,共跟踪服务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26个,确保不因涉稳问题延误、推迟工期。
三、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
(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执行力。按照《东营市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办法》的规定要求,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重大事项出台或实施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将民情民意融入政府决策,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提高政策执行力。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以来,共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形式,搜集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夯实了群众基础。
(二)保障群众权益,提高公信力。面对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领域和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新要求,树立以“利益协调”为重要内容的群众工作理念,积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安置补助等方面,以人为本,制定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表达诉求。
(三)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整体合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扎实履职,紧密配合。实际工作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列入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对因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社会稳定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目前,开发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个别部门没有真正转变认识和理念,风险评估流于形式。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细化、规范责任分工、健全机制机构,真正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落到实处,不断促进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