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6:3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

第一篇: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

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 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后勤部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内容,结合世界大学城空间,首先论述了后勤部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接下来阐述了空间管理与后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最后就如何利用空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部门; 思想政治教育;世界大学城空间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后勤建设同样也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2010年始在湖南各大高校陆续运用实施的“世界大学城”,把空间管理与后勤部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一、后勤部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后勤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重任。近年来,后勤信息化建设在各大高校取得了重大进展,高职院校大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许多高校建成了校园网与校园卡融合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系统。但后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却甚少为人关注。

其实,高职后勤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那种单一的主客体关系,教师主要在课堂的主渠道发挥作用,而学生的成长是覆盖全校园和全学习阶段的,这样就产生了教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这种分离状态给后勤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极大空间。所以,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这一目标下,后勤部门的育人工作同样必要和不可忽视。

二、世界大学城空间与后勤部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空间为后勤部门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世界大学城空间,以其强大的功能性为后勤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通过空间教学、空间管理等多种方式促成后勤部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空间为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

对广大后勤人员而言,空间的出现也是挑战

高校后勤部门一般分为两条线:第一条线是直接面向广大师生的基层工作者。一线员工一般从事后勤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但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一线员工大多喜欢凭经验做事,创新能力不强,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动力不足。这部分群体,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出现时,大多是不了解、不接受、不会用。第二条线是后勤管理人员。这些人大多具备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相对而言,更年轻也更有才华。但他们直接面对学生机会不多,有时候看事物的角度、思维方式会和大学生们有偏差。而且,后勤工作繁杂,疲于日常工作而很难有时间钻研新时代学生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空间出现后,后勤管理部门能否很好地利用空间为学生服务、提高育人水平还是一个考验。

三、利用好世界大学城空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后勤部门育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在大学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学生,这些学生年轻有活力,思维开阔,容易接受新事物,擅长运用网络,善于利用空间,喜欢通过QQ、飞信等交流……面对学生的新特点,要对他们进行更好的教育,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学校要高度关注后勤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增强后勤队伍育人本领;另一方面,学校要对后勤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增强员工的归宿感,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持续的员工培训促使后勤部门员工提高思想认识:后勤不仅是服务部门,也是育人部门,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育人,在日常的食堂管理、公寓管理、土建维修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育人。

在空间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始,湖南各大高校开始陆续使用空间进行教学。世界大学城的出现打破了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差别,从最初的不理解、抗拒到后来的接

受与喜爱,教师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现在,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后勤部门要抓住这一机会,利用空间做好育人工作。

前文已经提到,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分为两条线,其中后者相对而言学识更高,具备上课资格的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上课,让他们走上讲台并学会熟练使用空间。在空间授课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针对食堂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的问题,可以在空间中进行文明就餐的教育;针对寝室、教室学生不关灯的现象,开展节约文化教育。劳动课和食品安全课程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使其体验“劳动最光荣”的乐趣。某种程度上,后勤教师因掌握更多实际案例而更有优势,应在上课时多结合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加强课堂的教育效果和影响力。

善于利用空间栏目、群组交流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空间教学,在空间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后勤部门利用空间进行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人人都要开通空间,学会使用空间,进而利用好空间。第二,空间栏目合理设置,各高职院校根据后勤部门的实际情况设置后勤制度、学生投诉、后勤先进人员空间宣传、勤工俭学岗位公布等栏目。第三,利用群组交流及时发现后勤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第一时间给学生回复和解决。

利用空间加强对后勤部门学生社团的管理

社团是大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勤管理要学会利用好学生社团。高校可以吸收一些对物业、饮食、公寓工作关心且乐于奉献的学生加入后勤管理委员会,如公寓管理委员会、膳食监督委员会等,他们既代表后勤,又代表广大学生,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后勤部门对每个社团都要指定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日常工作、空间交流加强对后勤社团的管理,加强对社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空间加强与学校其余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横向联系

高校全体教师,包括教学线、行政线、后勤线的教师都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在教学、服务等各种行为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出现后,为高校全员育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后勤部门要善于利用空间,通过空间加强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学校直接管理学生的辅导员的联系,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密切配合,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总之,高校后勤是经营、管理、服务、育人统一的整体,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经营是形式,管理是保证,服务是表现,育人是目的、灵魂。后勤要充分认识育人的重要性,利用好世界大学城空间,积极参与,创新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李怀荣.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浅探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7(Z1).邵学良.浅谈高校后勤育人工作的新视角高校后勤研究,2011(05).张永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初探成功(教育),2011(02).

第二篇:关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摘要)

关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秘书处

一、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后勤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

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巩固社会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 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后勤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企业形象的提升;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后勤服务安全管理;

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进有助于反腐倡廉,建设节约型后勤。

二、目前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技术开发应用情况

目前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有的是高校后勤机构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组织力量,自主研发,自己使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其特点一是仅适用于本校的管理特点和需要,缺少可复制性,不适宜推广;二是不完整性,只适用某一方面的管理,如目前较多的是学生公寓管理软件,很少有综合性并能覆盖整个后勤管理各方面的系统软件;三是技术的不成熟性,多是相互借用,在别人已开发的现成技术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缺少自主知识产权,难以推广。

此外,尚有少数几家社会专业公司致力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开发,其特点:一是技术较新,有能力开发全面覆盖后勤管理的软件系统;二是有较强市场推广能力。但是其缺点在于不熟悉高校后勤的实际工作,其开发出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调整和修改,而且由于社会专业公司专门致力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发的较少,因此,高校后勤可选择余地甚小。

目前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基本是各自为阵。在饮食管理上普遍仅限于应用一卡通售饭系统。公寓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快,较多学校应用了公寓管理系统软件,并实行网络在线管理,实现了学生公寓的房态、人员、床上用品、公寓设备、服务等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软件有:河北省学生公寓专业部、山东省理工大学、重庆工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中心、陕师大后勤集团、浙大新宇集团等单位分别开发的学生公寓管理软件,有些在本省高校广泛采用。清华大学最近也投巨资自主开发出了清华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平台,使该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化一步到位。

随着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机关,后勤研究会和高校后勤实体网站的相继建立,普遍面对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把后勤网站与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相结合。目前,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浙江教育后勤网、陕西高校后勤商务网、天津教育后勤基建网等网站都在探讨如何为后勤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特别是网上商务服务。一些学校在建立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同时,加强后勤网站的建设,实现在线网络管理,如陕师大后勤集团已做到后勤全面信息化管理,后勤集团总经理可以在异地通过互联网在线办公,处理后勤日常事务,网上发出指令,其信息化建设成效较为显著。

然而总体上说,目前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市场上的相关系统软件,较为分散,鱼龙混杂,尽管学校有较大的需求,但难以选择和把握,因而影响和制约着后勤信息化的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工作情况

由朱宝铜处长牵头,分会秘书处和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编辑部具体组织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课题“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分析报告”中,已把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化改革”、“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的工作做为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五大任务和五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目前课题已近结题。

分会2005年6月在重庆组织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交流研讨会”,全国高校后勤领域主要的信息化管理软硬件技术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在一起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近年来,学生公寓专业部也举办过若干次公寓信息化建设交流会。此外,河北、山东等省的寓专部也分别在本省组织过公寓管理系统软件的评比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对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就地区的整体来看,北京市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态势非常喜人。北京市教委后勤处今年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目前,已将这项工作纳入重点推进计划,并专门成立 “北京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课题组”,从后勤管理、机构设置、运行的结构优化,岗位的绩效评估与ISO9001、HACCP两个标准化的结合都在进行研究和探索,目前,北京的92所高校近1/3的高校后勤已完成或正在建设后勤信息化管理体系,到今年年底,将有50%的学校完成后勤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全国高校后勤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据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和北京后勤信息化课题组的不完全统计,每天都能接到高校后勤十余个电话,咨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事宜,而且数量呈上升趋势。

三、在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首先就是建立后勤实体(集团)与其下属各个中心(职能部门)的沟通管道,也就是针对后勤办公室管理系统,让下属单位在第一时间上传、审批、汇报日常办公文件和相关信息,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其次是搭建各中心(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每个岗位的责、权、利管理,并附以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此外,要整合已有的后勤正在使用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一卡通系统、水电记费系统、门禁和监控系统等,将其全部纳入后勤整体信息平台,这样就可做到使后勤的管理者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系统网络在第一时间得到集团各种运行数据,做出决策,发出指令。

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已具备

高校后勤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并非高不可攀,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一,从硬件环境来看,近些年来,校园网已相当普及和成熟,后勤信息化平台可依靠现有的校园网络环境和计算机设备,除了需要一台专用服务器,用以建立数据中心外,基本不需要大的硬件投入,操作层面的计算机可使用现有的办公电脑,系统对其性能要求不高,现在的计算机不够用,可以从学校实验室和其他部门替换下来的设备中调剂,以节约设备经费。

其二,从软件环境来看,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队伍结构大大变化,知识化、年轻化程度日益提高,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多数后勤管理者和职工已习惯使用计算机办公和通过网络了解信息。

其三,从资金投入来看,一个能覆盖后勤各主要部门和职能且较完整的信息平台的建设投入,根据后勤业务规模的大小,从几万元到二、三十万元不等,多数高校后勤实体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资金暂时有困难,则可以分部门,按步骤实施,在后勤系统中选择条件最成熟、最急需、见效最快的部门先行实施,如学生公寓、饮食中心,或在后勤集团总部办公室、财务、人事等部门先行,待条件成熟,再一个个上系统,最后将各部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平台。

其四,从技术上看,近些年来与后勤管理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均已较为成熟,一卡通售饭技术、公寓管理系统软件,水电计费管理系统软件,财务管理,人事工资管理等软件技术均已在高校应用较广,许多高校后勤已具备信息化管理的一定基础,只是这些技术的应用较为分散、零乱,亟待统一规范和整合,使其完整和系统化,从而发挥更大效应。

四、大力推进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构想

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后勤各级领导和职工的认识,为工作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首先要求后勤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整个后勤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它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抓手”,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谁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它,谁就能有效地增强自身的优势,而且早采用,早受益。

因此,应通过各种后勤媒体(网站、刊物)大力宣传后勤信息化,要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演示观摩、网络技能大赛、网络设计和应用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各级领导和后勤职工都能尽快地了解和接受后勤信息化,在高校后勤系统形成一种氛围、潮流和时尚,从而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牵头,学会协助,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

全国和各省后勤研究会要积极推动,并力争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习借鉴北京市的经验,由政府牵头,后勤研究会协助,将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统一纳入后勤重点工作的计划,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重点推进,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力争在2-3年内,使全国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一个大的跨越。

在全国范围,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先做试点,各省也可在本省先选择试点高校,边研究探索,边试验实施,不断总结、修正和完善,逐渐摸索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系统软件和模式后,再以点代面全面推开。

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研究,评估鉴证和技术咨询

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应成立“课题组”,各省市可以根据本地情况也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课题组的主要任务,一是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二是研究后勤管理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诸如环境条件、战略步骤、规划目标、推进方式等问题;三是组织力量研究广泛适合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通用技术方案;四是研究信息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中各种先进标准体系的结合,研究信息化管理对后勤产业发展的支持与融合等问题;五是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准入制度,对进入高校后勤系统的各种软硬件技术和方案进行评估、鉴定,为全国高校后勤提供技术产品的查询目录和技术咨询服务。课题组的组成,应从全国高校后勤系统选择技术专家和有经验的管理者以及聘请社会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和国家权威技术监督机构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同时可以在各省与省后勤分会共同成立工作站,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有理由相信,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在各级政府领导下,通过全国和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及其各专业部的积极组织和推动,在全国高校后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长足的进展。

第三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肩负着服务、管理、育人三大职能,其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高校要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格局的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完善物联网平台,以智能工具和设备为依托保证信息化的落地。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目前仍存在诸多掣肘:认识不足、资金有限、人才缺乏、制度缺位、安全隐患是普遍阻碍信息化程度提升的难点,文章对突破困境的路径也进行了浅析。当前,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要迈向“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和“大服务、大保障、大后勤”的“高大”模式,助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跃进。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功能:服务、管理与育人。服务是后勤工作“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后勤管理工作的“客户”不仅包含学校、师生,在更高层次上还包含高校及社会,要努力实现“客户满意”的目标;管理是后勤统一协调调配人、财、物以实现保障工作的动态过程;作为培育人才的主阵地,高校的育人功能在后勤工作中也必然要得以体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服务、管理与育人功能在现阶段需要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融合“互联网+”的思维,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工具和设备加以实现,从而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时间和经费,为高校整体治理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更为便捷高效的辅助。

一、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后勤管理信息化战略格局的形成在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将后勤管理信息化提升至高校发展战略的层次,需要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一)领导重视,全局规划

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管理效率是否高效,对于高校发展重要性不言自明。高校内掌握决策权的领导是否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是否将信息化发展作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基石,是决定后勤管理能否迈向信息化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从组织结构、资源调配等关键方面提供支持。在信息化变革过程中,要依据明确的战略规划逐步进行,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大后勤、大保障、大服务”的综合后勤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时代后勤管理工作的螺旋式上升。

(二)管办分离,合作创新

在经济发展领域,企业对成本的管控和对效率的追求促使其主动探索了互联网应用技术,高校自身及研究院所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发也日新月异,这些丰富的经验都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思路上的引导和经验借鉴,“互联网+”思维本身就内涵融合创新之义。积极探索管办分离,高校后勤部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更高层级的管理者,将精力集中于统筹全局、资源合理分配和精细的流程管理,国际上一些高校关于后勤管理社会化實践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后勤管理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利用信息化后勤保障体系在做好勤务工作的同时,为高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和完善后勤管理物联网平台

大数据是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砖石,要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以期使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价值最大化。

(一)扩宽信息收集渠道

丰富的基础数据可以使高校后勤管理实现广覆盖和全面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使数据更为高效地进行传递,对基础数据的收集要做到渠道多样而畅通,努力建设PC端、移动端、微信端、客服电话、线下服务大厅、智能监控网络全方位信息收集的组合通道,实现后勤服务的快速响应。

(二)创建资源共享平台

传统的后勤管理管理方式往往会产生孤岛效应,各个系统各自为营,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造成大量的浪费,在拓宽信息收集渠道的同时,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宽口径收集信息,集中统一处理,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高频应用数据的无缝对接,避免重复采集录入信息,更为高效便捷。

(三)搭建后勤管理物联网

依托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按照约定协议,对高校内的人和物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形成后勤管理的物联网,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5G时代的来临更是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驱动力。物联网是对信息的终极整合,在感应、传输和应用三大层面对后勤管理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全面促进高校内教学、校园资源与生活的系统整合。

(四)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大数据的应用和物联网平台的建成将后勤管理的全面化和细致化推向了新的高度,庞大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传输信息经过科学精密的计算可以准确地捕捉到个人的习惯、偏好和动态,这在带来便利和提升后勤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个人隐私和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校内资源信息全部载入互联网也给学校管理信息的安全增加了风险。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高校在后勤管理中对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要在信息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避免高校及校内人员、财物因信息泄露造成伤害或损失。

三、以智能工具和设备为依托保证后勤管理信息化落地

智能工具与设备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全场景中皆有用武之地,其是传统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场景和目标选取相应的智能工具与设备,完成信息的判定、传输、处理等任务。

(一)智慧教室中的智能工具与设备

1.环境检测传感器

配备环境检测传感器的智慧教室主要应用空气温湿传感技术,对于教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传感装置在完成教室内环境信息采集后反馈至物联网平台,经过计算处理得到相应指令,控制空调、灯光、门窗等设备以保证教室环境处于适宜条件。红外线传感器的热成像技术可以对进入教室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控,可以对公共性传染疾病控制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节约了人力财力物力。智能型烟雾报警装置可以在传统装置识别火情、触发灭火设备基础之上完成火情信息的即时传输报警,后勤管理部门可在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发生火情的地点,以警报、广播、短信、APP等多种方式通知周边人员立即撤离。

2.智能教学设备

教室中教师主导的讲台和学生座位区是两大基本空间。讲台区从传统的粉笔黑板变为投影仪器,再到触摸屏一体机的使用,教学工具的智能化大大提高,触摸屏一体机既可以展示教师提前准备的文稿、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也可以配以即时笔记对讲授内容进行注解。传统教室中的教学过程是一次性的,教学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智能教学设备应用可以在教师授课时,将触摸屏一体机所呈现的全部内容和教室内教师及学生状态进行实时传输,辅助教务人员进行课堂监督,并且自动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调取和多次利用,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作为基础数据用于教师和学生考核。学生座位区域也可实现智能化改造,课桌椅装备自动感应和互动设备,课桌桌面即为电子屏,同步教师的触摸屏,学生也可在自己账户的课桌上实现疑问标注,实时反馈给教师。

(二)校内场馆中的智能工具与设备

1.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思路是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融入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管理,可以在数据丰富的基础之上完成对用户个人的阅览习惯、兴趣的分析,帮助读者更便捷地获取资料;还可以对图书馆内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整体分析,获得高校内读者的阅读和学习偏好的全面信息。

2.智慧体育馆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政策背景之下,高校对于发展体育健身,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智慧体育馆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校内人员可通过账户进入服务平台预约场地,查看校内竞赛的安排,场馆内可配备运动监测设备,进入人员凭借“电子纹身”通行及实时监测血压和体温等健康数据,运动数据可以做类似微信运动步数排行的处理,既增强健身活动的趣味性,又能保证运动者的安全。

(三)生活环境中的智能工具与设备

1.可视化地下管网

地下管网设备包含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暖气管道和通信管道、信息网络电缆等多个内容。信息技术和监测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并不直观的地下管网实现可视化和动态监控,由于管网复杂,传统的后勤管理除了日常维护工作外,就只能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临时抢修,严重干扰校内教学和生活的秩序,可视化的管网监测设备可以使信息即时传输,便于发现潜在风险,将安全隐患缩减到最小,保证校内各项工作的井然有序。

2.智慧宿舍

宿舍是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校内的居住场所,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智慧宿舍的探索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产生较早,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智慧宿舍通过对进门身份识别登记、更新联网电表、智能洗衣机、宿舍故障报修、防火警报等全方位智能设备改造,搭建物联网,可以形成一个APP端口、一个身份账户、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等既互通又独立保证安全的验证方式,使宿舍生活更简便,节约水电能源和时间成本。

3.智慧食堂

智能设备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食堂管理模式的问题,提高效率,提升教师和学生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通过移动端提前预约餐食、就餐位置、时长,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可视化端口可供就餐人员监督后厨的卫生状况;出菜口使用按号传送的智能设备,减少人员接触;食堂管理的后台可以对就餐者的习惯偏好进行记录分析,在终端上进行推荐;餐具按照颜色或内置标记芯片进行分类回收清洗消毒。智慧食堂在利用智能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后,可以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满意度。

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困境与路径

后勤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优质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当信息化技术融入后勤管理,使以前一直“卖力气”的后勤工作多一些“智慧”,高校的“大管家”才挖掘出了巨大的潜能,对于高校的理性、科学治理水平多有助益。

得益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研发人才成果涌现,对于高校后勤信息化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不得不承认,与设想的科技化、智慧型管理相比,现阶段的后勤信息化水平还远远落后,其中有些困境可能长期存在,属于体制或机制上普遍的掣肘;有些则相对灵活,需要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克服。

(一)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困境

1.后勤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大量资金投入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桎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能够融入生产生活实践的信息系统在搭建初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调试,精密电子仪器的购置和维修也是高校庞大的支持,正因为如此,即使很多高校对后勤管理信息重要性认识到位,却无资金展开行动,也就使信息化水平受到制约。这一问题是长期存在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2.后勤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

后勤管理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的空缺会导致工作的混乱,而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后勤管理井然有序的良好基礎之上可以事半功倍,制度管理不科学,人员考评和绩效管理制度的短板需要补齐。信息化建设是更为错综复杂,需要整体推进的工程,如果没规范的制度基础作为框架,就势必会杂乱无章,使本就千头万绪的后勤管理工作困难倍增。

3.信息入网存在安全隐患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主阵地,其信息资源和校内人员的个人信息需要严密保护。目前有能力自主研发后勤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校十分有限,而科技公司则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的主体,在业务外包,管办分离过程中,信息传递和存储会存在安全隐患,网络技术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限制了人们对其监控的能力,如何保障在使用外部开发的程序、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高校的重要资源、信息能规避泄露风险,也是很多在信息化建设面前踌躇不前的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难点。

(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虽然受制于诸多因素,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但参考国际相关经验和国内不断地实践探索,对困境的突破和解决仍有迹可循。

1.提高重视程度,由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导组织专门机构负责

从领导层到学生,都需要提高对后勤管理信息化重视和关注,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只有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信息化建设不是喊口号,是对后勤管理工作整体性变革,既需宏观的战略思维,又需对精细化管理有理论和实践心得的人来主导,因此,从组织架构上要由具有创新性思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领导牵头组建信息化建设的专门负责机构,确保实体权力,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和人力投入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中。

2.完善后勤管理的制度規范,将信息化水平纳入绩效考核

对信息化技能的考评要纳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后勤管理各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也要纳入其整体的绩效评价,对于制度规范的完善小到一个终端设备的操作,大到部门长期战略规划,都是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只有制度的地基打牢打稳,才能使信息化体系类别清晰,职责明确,真正实现集约化运转。

3.法律和技术手段双管齐下,保证信息安全

在与科技公司合作及使用和购买信息服务时,高校要善用法律武器和契约协议,严防信息的泄露,保证校内人员信息的安全,也确保高校科研成果、数据等重要信息无隐患。有能力的高校应在课程设计上有所调整,培养自身的科技人才,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后勤管理信息化设备,或有能力对外包公司的工作有效监管。法律和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安全保驾护航。

五、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创新2.0时代的来临、5G技术的应用、紧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这些都是当代高校开展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现实背景,为了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需要,高校应在思维、战略、整体布局和具体手段上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后勤管理方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大服务、大保障、大后勤的“高大”模式,充分发挥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服务精神,精准化集约化流程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创造富有生机活力的育人环境。虽然现阶段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仍旧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但我们应有充分的自信,信息化的后勤管理会在我国高校迈向一流的进程中贡献巨大力量,助力高校治理的全面现代化。

第四篇: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优势已经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则是通过分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达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方式。

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必要性

高校后勤是教育教学、科研、师生日常生活及环境的重要保障,而高校后勤在满足了教育、师生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同时,自身还应做出调整和改变,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化与高校后勤管理的融合,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执行力,通过更加规范和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令高校后勤的服务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也符合了现代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到了高校后勤管理中,但综合来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高校只是把信息技术的硬件应用到了后勤部门,加上一些的办公软件来辅助后勤管理工作。还有部分高校,引入了财务核算、管理、公寓管理等软件来满足工作需求。其中,也有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了一卡通阶段,校园内的饮食、水电和其他消费均可使用。而也有一些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形成了数字管理平台,融合了之前提到的各个项目,并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综合的管理和分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在国内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重视度的问题。根据高校教学目标和自身学生情况的不同,各高校所重视的“点”和发展也各不相同。包括: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自身的科研项目等,但对后勤的发展却有所忽视。多数高校都是以较被动的形式在发展自身的后勤管理,认为后勤对于高校来讲只是一个辅助的服务形式的部分,从而忽略利用信息技术去整合校内外的信息资源,来提高自身后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科学性。二是信息化建设专业度不足。这里又可分成两部分,首先是后勤工作人员文化综合素质不高,加上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自然很难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中。其次是后勤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度。因为在国内,信息技术全面进入高校后勤的时间仍然较短,缺乏信息化建设经验,加上高校后勤中缺少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落实。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于提高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首先是管理制度的转变,由传统的管理制度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完善其中缺少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分析到整合,校内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链接,做到信息技术与后勤服务的全面融合,而不是单一地把部分后勤工作转移到信息技术的硬件中。而想要实现后勤服务电子化、后勤管理数字化,首先要制定和形成可以贯通高校整体后勤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数据统一、信息全面、分类明确和结构合理,保证信息数据可以流通于不同的后勤部门,避免工作重复,提高后勤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增加各部门的工作执行力。并且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后勤信息化建设也要分阶段、有目标地进行,根据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来逐渐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最后,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资,很多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不足,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资金不足,因此影响了信息化硬件、软件和专业人员的引入。

2.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单单是指加强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遵守情况的管理,还应指提高后勤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为,有很多后勤工作人员,因为习惯于以前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就失去了改变和进步的意识,因此讨厌新的技术出现于自身的工作领域中。针对这方面,首先要对原有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以及各领域、行业后勤信息化建设相关知识,以引起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然后着重于高校后勤工作的信息化的培训,但内容在初期阶段不要过于广泛和专业,这样对信息化管理不了解的工作人员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结合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培训即可。其次可以聘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带领和指导其他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免出现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之后,工作人员不懂得如何把学到的信息化管理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的情况。再次,在校内进行关于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调研,包括:学生和教师对后勤服务的看法,收集后勤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所在,以便于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总之,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件较复杂和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去分阶段地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忌盲目地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造成信息化与后勤管理不能全面融合,从而出现相互制约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储君.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的提升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104-107

[2]王伟荣.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之我见[J].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04期:54-55

第五篇:浅谈空间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空间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建设两方面对“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探索出更具实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训;信息化教学;空间课程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136-02

“无机化学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化工、应化、制药、材料等领域专业职业人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而“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是我们基于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平台而建立的网络课程,该课程通过空间教学新平台的搭建,创新了教学模式,开辟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课程设计思路

“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资源在建设时,我们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对无机化学实训课程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遴选,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具体实践,从课程主体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考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模块化分析,进而确保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与无机化学课程紧密联系,并从知识结构上将所授内容划分为性质实验和综合实训等模块,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通过表格化教案、资源库、教学课件、黑板板书拍摄、课堂教学录像、在线答题测试、实验仿真、作品展示、作业批改、空间团队、空间互动、课程拓展等全方位、大容量的资源叠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综述

1.空间课程的入门引导

课程说课、入门导学的功能是引领新生进入空间课程学习。无机化学实训是学生进入高职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课程说课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课程有了初步认识。“无机实训第一关”从准备、安全、仪器、方法上对新生进行引导,点击按钮就可直接进入相应页面,无需另外打开网页,在首页页面就能实现(如图1)。同时还链接到化工系的空间和网页、仿真平台和企业专家空间,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经常浏览和学习的网站。

2.空间课程资源的打碎与整合

资源库、教学课件、课堂板书图片、表格化教案、教学视频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资源库细分为概念库、原理库等十多个子库,其相关的内容全部按顺序排列,总数近五百个,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中间导航进入。任务资源导航将资源按任务和模块划分,每个任务下都有相应的表格教案、教学课件、课堂板书、教学视频,一目了然,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迅速地进入相关页面。例如,点击“表格教案”进入其页面后,继续点击“原理库”就能够迅速地进入其页面;同样,点击“教学课件”,其右侧栏目就有这一任务的十二个库,它们的关系可用十六个字概括,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打碎重组,各取所需”。

我们也正尝试将一堂课的教学视频按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便于学生自主观看,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上页图2)。此外,学生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制作教学视频时,我们采用学生边讲解边实验的方式,然后再进行师生讨论。而且,我们还为拍摄好的视频独立制作了字幕和开场动画,以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3.空间课程的技能训练与测试

实验仿真、化工模拟控制、自测题等资源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操作平台。例如,学生使用酒精喷灯前,可以先利用实验仿真软件熟悉操作事项,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用化工模拟控制时,可提前了解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对于与无机化学实训相关的化工工艺与流程,我们自制了动画,充分展示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多次训练,温故知新,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自测题在个人空间首页进行,学生一目了然,不只有单选题,还设计了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图上点击题等,而且能及时反馈,可随时查看答案、随时关闭,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从中间导航查看相关的资源库(如图3)。同时,我们计划将PPT中的所有实验做成动画形式,这样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就算还没有做过实验,也能够提前了解到大致的实验过程。而且学生还可以把PPT当作学习软件,自主点击相关的链接,了解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

4.空间课程的交流与互动

团队互动、空间答疑、作业批改、作品展示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我们划分了若干个交互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了组长,并通过成员的动态照片,链接到个人空间中(如图4)。刚开始,我们设定的任务是讨论某个章节的内容,后来学生讨论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不再限定于某个章节。讨论的问题多是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如分子轨道理论、亲电加成历程等,另外还有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常识,如能否用茶服药、什么水果可以解酒、酒是否越陈越香、叶绿素的结构及其作用、铝毛刷实验等。通过交流讨论、空间答疑,师生间加深了了解,互相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也更深入、广泛。而在空间作业批改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批上“已阅”,或是评定ABCD等级,而是针对学生作业中的不同特点,尽可能使用富有个性、详细的批语,并在其中穿插对学生的鼓励,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把自己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制作成视频,放在空间与大家共享。

结语

我们通过“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改善了传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诸多不足,提高了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储备度,扩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并通过共享教学心得和教学成果,彰显了教学手段与平台的多样性。

下载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空间管理的高校后勤育人信息化建设探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总结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总结1 “民以食为天”,作为后勤工作重点之一的食堂管理,怎样激活内部活力,完善竞争机制,提高劳动效率,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这是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之......

    高校后勤管理规定

    高校后勤管理规定3篇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从总务工作的内容和任务来看,学校的基本建设是第一位的工作,是总务工作管理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学校建设的百年大计。一、基本建设用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总结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总结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总结1 过去的一年,我校后勤工作,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在工作中坚持以......

    论高校后勤管理

    浅析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和师生活动服务的部门,对于学校科学合理的整体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客观、主观等多种原因,目前高校......

    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 [摘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予以重视,从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

    深化自主管理拓展育人空间德育工作汇报

    深化自主管理拓展育人空间德育工作汇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以生为本、以校为基,落实育人方略。深化......

    高校后勤“三育人”评比个人事迹案例[模版]

    个人事迹 李忠同志是餐饮服务中心大众餐厅的面点师。李忠同志在工作中认真执行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关于做好食堂稳定工作、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学......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一、 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积极倡导和培养高校后勤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诚实守信、以人为本、满意服务、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