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红手印

时间:2019-05-13 06:0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信的红手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信的红手印》。

第一篇:诚信的红手印

诚信的红手印

作者﹕08数教二班 王瑛 30819708习习春风,为大地过上了一层绿装,让世界充满了生机,在这个播种的时节里,它把那些高尚的灵魂之种,撒播开来。

沈浩,一个让人想起就不禁落泪的名字。2004年,一个意外的惊喜打破了沈浩家庭生活的平静。财政厅领导找他谈话,选派他到凤阳县小岗村挂职,任期3年。安抚了母亲,说服了妻子,哄好了女儿。沈浩最担心的不是来自家庭的阻力,而是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村官。就这样,沈浩带着干好工作的美好愿望和并非多余的担心走马上任了。这一年,他39岁。

年轻且又斗志昂然的沈浩,从此开始了他梦想的征程。沈浩是低姿态走进小岗村的,没有接风宴席,没有施政演说,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全村108户人家走了一个遍,与每一户村民促膝谈心,与他们共商小岗发展大计。不畏辛苦,不惧困难,他始终坚持着。一条条整齐的道路修成了,一座座宽敞明亮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了,小岗村旧貌换了新颜。作为小岗村党支部书记的沈浩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他依旧不辞辛苦的劳作,乃至年关将近,都没有回家探望探望。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小岗风味猪、小岗甜叶菊„„一个个贴着小岗标签的企业纷至沓来,他们的到来,给小岗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很快的,2006年了,小岗村跻身“全国十大名村”行列,而沈浩三年任期要满了,该是他离开小岗村的时候了,然而村民们舍不得如此体恤民意的村官,便集体决定以“红手印”的方式挽留他,这份浸透着小岗村民无限信任的“请愿书”秘而不宣地挨家挨户地传递着,在村里传遍了,接着向上传递,从县委组织部到省财政厅再到省委组织部,最后传到沈浩手里。看到这份“请愿书”的时候,沈浩被深深地感动了,这仅仅是一张薄纸吗?不,它是沉甸甸的责任,有力透纸背的力量;这上面仅仅是98个手印吗?不,这分明是98颗滚烫的心啊!有一个三年计划开始了,蘑菇大棚和葡萄园成了下一个目标,他四处奔走,招商引资,终于,也有了成效。2008年9月30日,胡总书记来到了小岗村,他对沈浩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表示说:“决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把小岗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接下来,甚好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时光荏苒,眼看第二个任期就要满了,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谁是小岗村的掌舵人。村民们又一次坚决的按下了红手印,可是这一次,他们没能挽留住他们的书记,2009年11月6日,年仅46岁的沈浩就这样的悄悄的离开了,他的离开使原本朝气蓬勃的小村落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面纱,长长的送行队伍,就这样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他们静静的守候,静静的凝望„„

他的事迹,感动着中国人的心,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词这样评价他﹕“两任村官,流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了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在传递,责任与使命在升华。他用自己的信念诠释了一个国家干部对国家的诚信,对人民的诚信,他的灵魂在跳动着,是那么的无比鲜明。

红手印在我心底深深烙印,沈浩精神不仅感动着我一个人,还有万万千的中国人,可见他的诚信精神已在传承。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把诚信深植心底,等来年开出美丽的奇葩!也许他没有红手印那么鲜红,也许没有红手印那么刻骨,但只要我们能够将诚信二字永远铭记,这已足以!

第二篇:永远的红手印——沈浩和小岗村的故事

永远的红手印——沈浩和小岗村的故事

(新华网合肥12月6日电 记者 张严平、王圣志、周立民)

45岁,生命本像当空的太阳,可他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话,走了„„

悲痛瞬间爆发。这个当年以18个红手印揭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的小村庄,一夜之间再次摁下一纸的红手印,他们要留住他,永生永世。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缘?

6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小岗村,就仿佛注定了与这片土地的生死相依。为了能留他在这里多些日子,再多些日子,小岗人曾两次摁下红手印。

万万没有想到,这第三次的红手印,竟是把他永远地留下了„„

新华社照片 永远的红手印——沈浩和小岗村的故事 这是2008年10月7日,小岗村新带头人、村党委书记沈浩(前右)与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严俊昌、严金昌、严学昌交流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情况。新华社发

他走进小岗,一往情深„„

第一纸红手印是小岗人渴盼已久的心

沈浩,有一双总是含笑温暖的眼睛,厚厚的嘴唇透着一点拙,也透着一种执拗。

作为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使这个在皖北农村长大的年轻人生活安逸平淡。

2004年,平静的日子被打断了。沈浩被选派为安徽第一批下派农村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间3年。

这一年,他39岁。

2月,春寒料峭。走进小岗村的沈浩,所见所闻出乎意料。尽管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小岗村第一次支部会议上,沈浩指着村委会账本上

“3万元的集体欠债、全村人均收入2300元”这两个数字,掏出心里话:“小岗村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小岗一定要发展,不发展不行啊!”

他花两个月的时间,把全村108户人家挨家挨户跑了两遍,与每一个村民促膝谈心,反复念叨一个理: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他带着村里36个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去华西等先进村参观,一路走一路讨论:与先进村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小岗下一步怎么办?

一颗颗火星,就这样洒在了沉睡多年的小岗人的心里。这之后,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的资金,决定在满是泥泞的小岗村修上一条水泥路。这条路,成了最终点燃起小岗村的第一把火。

沈浩没有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而是将全村男女老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这样一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唤起每一个村民对小岗事业的参与感。这是小岗村自大包干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劳动,又是为自己村修路,人人心劲高涨。

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有一天傍晚,人都收了工,有一桶水泥泄漏到地上,临时找不到工具,眼看水泥就要凝固。沈浩袖子一挽,双手插进水泥里,一捧一捧地捧起来。旁边有村民看到了,也赶紧下手捧,一桶水泥就这样捧了个干净。

这件小事,传遍了全村。小岗人心里的一杆秤称出来了: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被命名为“友谊大道”的水泥路高质量完成,节余了一半的资金。小岗村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沈浩为每一位获奖者戴上大红花,捧上奖金。小岗人笑了„„ 这之后的小岗,新事一桩接着一桩。

所有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全部收回;开通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修起了小岗农贸市场;建立了村卫生院;住房小区工程让26户困难群众率先搬进了二层新楼房;村里还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新建的 “大包干纪念馆”,成为凤阳乃至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

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瓶颈,在沈浩任职的第三年被突破。

这一年冬去春来夏至秋到,小岗人有了心事。眼看沈浩挂职期满,要回省城了。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凑到了一起。这些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的人,这一次,真的怕了。怕啥?怕沈浩走。他们合计着,说什么也得把沈浩留下。说办就办。几天后,一纸摁着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了省城,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3年。

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比摁下一个红手印更能表达一个中国农民的情感?掏心扒肝的心愿,都浓缩在这一个个红手印里了。

组织上征求沈浩的意见,他低着头半晌沉默。家有老母妻女,他牵挂。

然而,他终于还是抬起头,做出了留下的抉择。98个红手印,拴住了他的心„„ 他引领小岗,振翅高飞„„

第二纸红手印是小岗人奔向未来的梦

外表憨憨的沈浩,有着一副极敏锐的经济头脑。财经专业毕业和省财政厅工作的经历,让他在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目光超前。

他在村支部会上说:“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他提出,只有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从不轻信抽象理论,没见到碗里的饭,一切都是空谈。小岗村开展土地流转的第一个项目,是建立200亩的养猪场。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当年摁下生死红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也在其中。

沈浩和村支部副书记张秀华一趟一趟往严家跑,老人脸向东,他们转到东,老人脸朝西,他们又转到西,苦口婆心,说下的话能装满一间屋。眼看春节就到跟前,过了年1000头猪娃子就要进村,火烧眉毛。

严俊昌的心在沈浩的诚恳与坚持中,逐渐被说服,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以及触手可及的收益,让他终于点了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座现代化养猪场在小岗村建起,这里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的两倍时,小岗人开始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惠。土地流转的农户,除去一年每亩地500元的租金,还在养猪场干活,挣劳务工资,再加上年终分红,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随后,村里发展起粮食、葡萄规模种植以及双孢菇产业、甜叶菊种植繁殖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严俊昌的儿子严德友通过土地流转,一个人承包了200亩葡萄园,每亩收益是过去的10倍。父子俩逢人就讲:“现代化农业是小岗人的救星!”

村里还实现了招商引资,办起钢构厂、装饰材料厂、节能电器公司等工业企业。同时,多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入驻小岗,其中 7 有美国GLG集团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园,广东从玉菜业有限公司,深圳普朗特集团的生态农业园等等。

新的小岗,在深化改革的阵痛中,凤凰涅槃。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高出凤阳县农民人均水平2000多元,比安徽省人均水平高出39%,是沈浩初到小岗村的3倍。

一位朋友曾问沈浩:“你从省城下来,离开了温暖的小家,没觉得苦吗?”沈浩说:“我是吃了不少苦,但看到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男人,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我能把自己最好的一段时光献给小岗,实实在在为农民干事,我觉得,值!”

2009年秋,眼看沈浩的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了,小岗人再次坐不住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试探着问沈浩:“你给我们个实话,到年底还愿不愿留下来?”沈浩笑了:“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

9月24日,小岗村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再次挽留省城来的好书记。这纸红手印,寄托了富裕起来的小岗村人更远大的梦想„„

他永留小岗,生死相依„„

第三纸红手印是小岗人天高地厚的深情 沈浩是个爱家的男人,爱得就像一壶陈年老酒。

他手机屏幕显示的是他90多岁的老娘,天天捧在胸口上。他的床头摆着女儿的照片,那是他来小岗时10岁的女儿沈王一送他的。女儿梳着两只小辫,穿着连衣裙,像一株风中的小白杨„„

在小岗村的6年,沈浩有着太多不得不割舍的情愫。

到小岗的第一年,因不能再照顾一直住在一起的老娘,不得已托付给了在老家的四哥。四哥到合肥接老娘时,沈浩握着老娘的手依依不舍,临上车时,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老娘,儿子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一时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说完,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起身时,满脸泪水。

在小岗期间,沈浩一直挂记着老娘。偶尔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总要为老娘梳梳头,给老娘洗洗脚,晚上,就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

他到小岗的第三年,还是因为无暇顾及,又把在省城读书的女儿送回到老家一所中学。这里生活条件艰苦,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女儿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爸爸。

2009年3月7日,女儿过15岁生日,沈浩下决心放下手上所有的事,可等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伤心地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突然,他对女儿说:“看爸爸给你露一手!”说着,两腿一蹦翻起了跟头。40多岁的人,几个跟头翻下来,满头是汗,直喘粗气。女儿再也忍不住,大叫一声:“爸!我想你呀,就是想你!”一头扑进沈浩的怀里,号啕大哭。沈浩紧紧抱着女儿,也哭了„„

6年春秋,沈浩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不仅仅是儿子、丈夫、父亲,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土地给予的爱,流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2005年夏天,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刚刚躺下的沈浩想到村民徐庆山一家住着两间危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冲进风雨中。天黑路滑,他深一脚,浅一脚,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一进门,看见屋里到处漏雨,房顶上的泥灰“哗啦、哗啦”直往下掉。他急忙跑到床边,10 一手抱起一个孩子,连声招呼还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快走!”他折腾了大半夜,把一家人安顿到村委会住下,这才放心地离开。

这个夜晚,让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2006年春节,26户住房最困难的村民终于搬进了第一批新居,徐庆山一家也住上了两层楼房。到2008年,小岗112户村民全部搬进了整齐划一的住宅新区。

58岁的村民殷广勇一家是沈浩特别牵挂的人。殷广勇的媳妇患痴呆,有两个分别7岁和5岁的男孩,小的小,病的病,日子过得苦,别人一天吃三顿饭,他家天天两顿菜煮面,经常缺粮断油。

沈浩成了他家的常客,三天两头送油送粮,有什么难事,就从口袋里掏点钱,逢年过节更是一定要来家里看看。他多方奔波,最终为他们全家四口办了低保,又帮助两个孩子免一切费用进了村里的学校。

在沈浩的书桌上,一直摆着他为殷广勇一家拍摄的全家福。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有多少难,有多少苦,沈浩就有多少爱!

69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有一次突然发作,沈浩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钱,派人把他送进镇医院,并捎上话,请医院全力抢救,等出了院他来结账。韩庆江治好了病,见人就讲:“要不是沈书记,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生,奶水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听说后,自己掏出1000块钱,送到韩德国手中。

70岁的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身体多病,沈浩时常掏钱接济她,并宽慰鼓励老人:“好好活着,享享今天小岗的福!”

村民杜永兰说:“沈书记哪家越穷,就越爱去哪家。我嫁到小岗村40多年了,没有见到过像他这样的好书记!”

“有困难,找沈浩”,这成了小岗人的口头禅。沈浩宿舍的房门从不上锁,不论白天黑夜,老百姓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走进他的房间。村里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在他的房门外面安装了一扇铁门,想让他多点时间休息。他看到很不高兴,诚恳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的难处,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分内的事!”这扇不上锁的铁门最终成了摆设。

在小岗待得越久,沈浩对小岗的爱就越深。他把这里视为他的故土,把这里的父老乡亲看作是他的爹娘。

有一次,沈浩和家人一起吃饭,吃着韭菜饼时,他突然哭了。他想到了小时候家里穷,操劳一生的父亲连一块韭菜饼都没尝过。他说:“我为小岗村老百姓做事,就是为我父亲做事,我父亲没享受到的,我要让小岗乡亲们享受到!”

心换心。沈浩换回了小岗人爹娘般的情。

2007年大年三十,沈浩一早起床准备回合肥与家人团聚。一开门,发现门前坐着邱世兰老人的孙女,说是奶奶要请他吃饭,这是她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不行。

他来到邱世兰家。83岁的邱世兰是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正拄着沈浩从合肥给她买回的那根拐棍,等在门口。老人备下了鸡鱼肉蛋,请外甥媳妇帮忙,做了一顿她这辈子最丰盛的年饭,还特地油炸了一盘沈浩最爱吃的花生米。她端着酒杯对沈浩说:“你在这里干得太不容易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我请你吃顿年饭,就是想表达一下我这80多岁的老太婆的心意。”沈浩热泪盈眶,端起酒杯一干而尽。

不大会儿,四邻的乡亲们都赶来了,有的提着腊肉,有的捧着点心,还有的拿来了鸡蛋、苹果,一个劲地往沈浩手里塞„„ “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能让小岗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沈浩日记里的话。

沈浩像一团火,为小岗村炽热地燃烧着,直到2009年11月6日那个黑色黎明。他太累了太累了!睡下后就再没有醒来„„

这一天,小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纸“请愿书”默默地在一双又一双手中传递,洒满泪水的纸上,再一次摁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手印„„

“请让我们的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

这也该是沈浩最后的愿望了。他在给小岗村公墓选址时曾说过:“将来我死了,就埋在这里。”

这个“将来”让人痛断心肠!

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火焰,让这片厚重的土地抒写了新的传奇。

红手印,便是对这传奇最好的注释。

第三篇:市交通局 三十八个红手印的感动

三十八个红手印的感动

朝光,辽阳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来车往,辽阳城市的第一印象从这里开始。

朝光高速公路口,随处可以见无牌非法运营的机动三轮车,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但这些三轮车却是附近村民从市内到村屯的出行工具,每次收10元左右,简易的三轮车不仅简陋而且安全性不高。

辽阳古城的对外形象和村民的出行牵动着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局的心。如何既能提高城市形象,又能方便百姓出行摆在了管理者面前。经过多方研究,向市领导请示,确定了增加运力保障百姓出行,依法依规打击非法运营三轮车的总思路。

市交通局组织大乘实业公司开通102路公交车,可办理乘车优惠的IC卡,70岁以上老人、伤残军人可免费乘车,在沿途增加停靠站点,以良好的车辆和运行条件保障百姓出行。

公交车与非法运营三轮车在道路运输市场上展开了竞争。

公交车一经投入运营,受到当地村民热烈欢迎,村民争先乘坐公交车出行。经过10天左右运营发现村民乘坐公交车出行频率非常高,大乘公司决定再充实两台公交车投入运营,该线路运营公交车达到六台,完全满足了村民出行需求。公交车成为了村民出行的首选。公交车在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上一举击溃了非法运营的三轮车。非法运营三轮车局部失去了市场。

2014年11月6日,市政府颁布取缔非法运营机动三轮车的通告。市运输管理处、市交通公安分局太子和交通局夜间展开专项整治行动,打响了取缔非法运营机动三轮车第一仗,一举扣留非法运输车辆15台。并加强日常监管,采取蹲点值守和不定时巡查等方式加强执法,使非法运营机动三轮车彻底消失,退出运输市场。

取缔非法三轮车过程平稳,发展稳定。疏堵结合,彰显了政府执法理念的升华,彰显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市交通局发现,当地40多名学生上学时需要倒几次车,非常不方便,考虑到40余名学生上下学“最后一公里”问题,市交通局决定102路公交车将学生免费从终点站送到辽阳市第八中学门前,让学生们的求学路格外舒坦和温暖。

民生服务永远在路上。在车辆运营过程中,市交通局了解到百姓出行的路况不好,蛤蜊村一段矿渣路面凸凹不平,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运行,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市交通局领导亲自调研,由太子和交通局负责将蛤蜊村1.2公里村路铺成砂石混砂硬化路面,保障了道路通畅。

102路公交车线路开通后,共有沿途5个村子受益,有效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进城难、学生乘车难的问题。5个村38名村民代表9201名村民给交通局送来感谢信,感谢信上印着38个鲜红的手印,上面印满了村民质朴的感清。

疏堵结合、程序执法,三轮车取缔过程波澜不惊;把老百姓的事情真正放在了心上,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服务民生永远在路上,辽阳交通人用真诚诠释了服务民生的本意。

朝光高速出口美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

第四篇:红手印中国人民最坚决最朴实的表达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坚定最朴实的表达

——观《第一书记》有感

他的名字永远的镌刻在了那块黑色的石碑上,他的灵魂永远留在了那片日益兴荣的土地上。沈浩——一名普通而伟大的中共党员,朴实的凤阳人,用他们鲜红的红手印三次留下了他们的书记。

影片的序幕是安详而充满活力的凤阳古城,古朴的老城楼和新建的街道在这片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显得那么和谐,相得益彰。在这平和的凤阳人生活背后,是几十辈凤阳人的辛勤和汗水,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党委书记沈浩用他年轻的生命建造起来的!

1978年,目光前瞻的小岗村人,冒着生命危险联名上书红手印,抢得了改革开放的先机,产了粮,致了富,赢得了中国第一村的美誉。但是,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昔日的辉煌的小岗已经落于人后了。小岗的出路在哪里?

2004年,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书记。“你冲着什么去啊?”“就冲着“小岗”这两个字。”这就是一位中共党人最忠实的信仰,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这样,一名普通的中共书记开始了他为小岗寻找出路的奋斗史。

沈浩书记亲自走完了村里的一百八十多家,切实了解到了,小岗的真实情况,“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呀”为了及时解决问题,沈书记万事亲历亲为。修路,修房,办厂,帮助特困户,修大包干纪念馆等等等,切实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为名不为利,沈浩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他图个啥呀”。

三年的任期很快就到了,小岗村在三年的努力下已经基本进入了温饱。但是,小岗人民舍不得这位“不图啥”的书记。他们想到了像二十几年前一样,红手印——为民请命留下沈浩。沈浩望着大家期望的眼神,虽然很不舍家中的老母和妻儿,他也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小岗村。架桥通路、引进外资小岗人真正致富了,开通有线电视自来水,兴建居民小区和卫生服务站,小刚人生活好起来了。三年又三年.......沈浩始终奋斗在第一线。中共党人就是这样万事以民为先,万事以民为乐。

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他为了村里老大娘迁坟的事。中共党人不仅是父母的儿女,更是普通人民的亲人。他为了向老大娘承认历史上犯下的错误,亲自披麻戴孝,还人民一个说法。是啊,中共党人就是应该这样有对不起人民的地方就及时改正,然后才能能好的为人民服务。

2009年,他倒在了工作的第一线,就这样永远的倒下了。第三次,凤阳人为了永远的留住沈浩,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中国的普通劳苦大众们也许并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内心的感情,但是“红手印”却是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实、最坚决的表达。

刻着“第一书记沈浩”的黑色墓碑庄严的屹立在凤阳的土地上,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象征着一名普通中共党人的精神与毅力,它象征着普通的中国人民的不屈与坚毅。沈浩随着凤阳的红手印一起载入了史册。

姓名卢秋玲

学号2010211377

院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第五篇:《手印学》比较 心得[定稿]

刘老师,我是15刑三杨疆伟,对于中国刑警学院开设的《手印学》,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浙江警察学院您的课相比,同样的地方比如上课认真负责,课后解答耐心全面等就不再多bb了。

1.沈阳的《手印学》我认为最大的一点感触,也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师对于某个指纹的归类并不那么注重,就比如一个指纹很像螺形斗又很像环形斗,他会讲:“如果认定是螺形斗,那我们应该用那几条纹线那几条纹线来认定,如果我们认定它是环形斗,就应该用这几条这几条来认定,因为每个人的看法总归有差异点,所以我们不必非得认定他属于哪一种,我们心中认得这种纹线就好,而且螺形斗啊环形斗啊这种叫法也是我们人为定义的,没有必要去强行归类,到时候去指纹比对我们比对的是纹线又不是名称,名称只是一种缩小范围的东西。”因为在浙江警察学院学习期间我们总是对于分辨不清的纹线会有一个明确的归类,我心里也把这类指纹放在一个特殊的地方,会有存疑的心理,但是一个是因为自己懒,不去问老师,还有一个原因是去问老师,老师给我解释的东西我不太能接受,觉得可能老师讲的不太对但又不好也没能力去反驳或者有点听不太懂,怕忤逆老师,和自己的认知有偏差,所以总是把这一类指纹放在一个“匣子”里,准备是到中国刑警学院或者以后有机会再去了解的,不过听了李明老师(我们在刑警学院的手印老师)这么说,我就“释怀”了,一个原因是比较符合我的心理,还有一个就是心想“既然中国刑警学院的老师都这么说,那就算了吧,不命名了”。2.第二点就是沈阳的手印实验课比较……比较“随意”,就拿手印显现来说,他会把所有的显现方法都教一遍,到实验室都会做一遍,即使它的设施不那么先进甚至很落后,浙江警察学院的实验课会把常用的显现方法重点教重点做实验,操作困难或者麻烦的就一笔带过,我也不知道那个方法更好,但是凭良心讲,我也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觉得知识这种东西还是了解的普遍一点比较好,不能因为哪个不是考试重点或者不常用就略过。(但是老师的指导细腻度肯定是浙江警察学院的好,这里的老师是把我们扔进实验室,把实验步骤讲一遍以后就走了,去门口看书了,刘老师会留在实验室指导和纠正的。)

3.第三点就是中国刑警学院的警务化管理没有浙江警察学院的那么严苛,这里上课的氛围很好,也可以带手机,老师的板书来不及抄或者PPT上讲的东西多了以后可以用手机拍下来,也不是说为了玩手机而带手机,当然我知道想在浙警院带手机是不可能的(再不转折就要被浙警院杀头了),而且我觉得带手机也是弊大于利,我的重点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像刑警学院某教授说的“探讨”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当然这是在基本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也不是说刘老师您的上课氛围不好,说实话您的课我真的很想上,课堂氛围也极好,很有趣的课,无论是谈吐还是上课节奏我们都很喜欢,还有课间的小视频可以看,所以我觉得我提到这一点就是希望您能保持下去,哈哈哈哈!4.提一点可能在浙警院实现不了的东西,中国刑警学院课后休息时间很充足,午睡基本上都会有,浙警院我们大队真的下午前两节有课上午后两节有课的时候太多了,没得午睡,下午上课真的很累,而且下午前两节课居然没有课间休息!这个很影响学习效率。

下载诚信的红手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信的红手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征文:三次红手印,为我们竖起一座丰碑

    三次红手印,为我们竖起一座丰碑 ——学习沈浩事迹感想 南陵县家发镇中心初中 张善宏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

    学习沈浩精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永远的红手印(精选合集)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高潮,我们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观看了远程教育专题片《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观看沈浩同志精神的宣传片,我深深地被沈浩......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证明真理在于实践《十八个手印》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先驱者的影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是以1978......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十八个手印》是一段凤阳人民刻骨铭心的历史,更是华夏民族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是凤阳人民的艰辛史,是华夏民族的血泪史,更是祖国同胞的探索史,奋斗史。 那......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十八个手印观后感 灰蒙蒙的天空中云雨交加,云层越积越厚,好似一张张大手印威压下来,有意无意的透出一丝悲凉与沉闷。 那一年,特大旱灾又降临到了小岗村,饥饿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小岗......

    手印和脚印的想象

    活动名称:《手印和脚印的想象》 活动目标: 1.画的技巧,体验手脚印画的快乐。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创造表现画面。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红、黄、蓝广告......

    手印添画教案

    手 印 添 画 于都第三小学 朱石香 教学目标: 1、 在根据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添画成完整的物体形象的基础上,完成一幅有手印组成的画。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手印树活动方案

    执教人:郝凯 执教时间:2010年10月19日设计意图:秋天到了,托班宝宝迎来了在幼儿园的第一个秋天,秋天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通过在秋天里的每一个细节,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喜爱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