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机制 服务“三农”5月4日
全市县级供销社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材料
创新机制
服务“三农” 努力实现供销合作事业新发展
安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全市县级供销社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隆重召开,这是对我社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下面,就我县供销社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个汇报。
我社下辖11个基层社、8个直属企业、1所职工学校,共20个独立核算单位。全系统现有在编干部职工3784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2477人,离退休人员1307人(其中离休干部19人)。近几年来,我社在省、市供销社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创新机制,善谋实干,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直属企业和基层社建设、强化社有资产管理和民主办社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改革、稳定、发展”的成功之路。荣获“促进全国供销改革与发展十大典型供销社先进单位”、全省供销社“十佳”县级供销社、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一、锐意改革,丢掉包袱,不断促使供销社走出困境
1、明确目标,确定思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
过程中,我社明确了改革目标,确定了改革的思路是把企业搞活,使供销社的实力增强,杜绝了那种“改制完成了,资产卖光了,企业没有了”的不可取的做法。我社是通过资产臵换,剥离了不良资产,保留了优良资产。通过深化改革,使企业转换了机制,焕发了生机。使我县供销社的牌子未倒,网点未丢,队伍未散,宗旨未变。为现在供销社服务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网点保障。
2、把握方向,完善体系。在供销社体制改革中,我们牢牢把握改革方向,坚持改革的目的在于发展,改革的结果是追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经营机制更加先进。在打破旧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重组了县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建立和完善了一个全新的县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3、大胆改革,促进发展。我社在2003年以前,资产总额2.67亿元,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网点300个,90%的企业亏损。累计负债2.3亿元,亏损1.1亿元。沉重的债务、人员两大“包袱”使我社陷入了困境。从2003年开始,我社对15家企业按照“四不变”原则进行了破产重组,卸掉了银行债务1.8亿元。通过改革,逐步摆脱了不堪重负、步履维艰的困境,开创了起死回生、扭亏为盈的新局面。近几年通过社有资产开发,我社资产总值达4.3亿元,拥有营业面积12.5万平方米,经营网点430个。2009年全县供销社系统完成商品总购进3.51亿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完成8500万元,完成商品总
销售3.87亿元,账面体现利润38万元。
二、盘活资产,健全网络,不断壮大供销社的经济势力
1、开发资产,提升供销社经营势力。为了充分发挥社有资产效益,不断做大蛋糕,促进企业稳定和发展。我们把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了三条资产开发思路。一是招商开发。在全县商业气息和人气很旺的地段,我社占据很多黄金码头,但房屋破旧,设施落后,苦于企业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改造。于是,我们解放思想,利用供销社的场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能人,引进有势力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借力发展。如梅城供销社成功招商引资4500余万元,开发原供销大院,修建两栋17层小高楼。现在A栋已竣工,一、二层商场营业面积5200平方米,今年元月以年收入181.6万元成功招商。B栋现已修至12层,预计今年9月完工,营业面积4800平方米。通过开发,营业面积在原来1000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加到10000平方米,增加了9倍,年收入在14万元的基础上陡增至181.6万元,翻了10多番。二是联合开发。通过职工集资,内引外联的方式,对闲臵资产进行开发。如烟溪供销社利用60年代修建的一旧饭店进行联合开发,投资280万元,新建一栋七层高的综合大楼。第一层为商场,营业面积达1100平方米,开办好运来超市,使企业年增收入10多万元。三是自主开发。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我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搞自主开发。如县食杂果品公司投入290万元从外单位购买一
栋旧仓库进行自主开发,第一层为商场,营业面积800平方米,新增门面收入11万元,二层以上为职工集资住房,解决了该公司24名职工的住房问题。实现了从原来的卖资产向现在买资产的质的突破。近几年来,我社还有坪口、云台、江南、小淹、仙溪、土产等单位分别进行了资产开发,促进了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了供销社的经济实力。通过开发,全系统社有资产经营面积净增2.5万平方米,社有资产增值达1.6亿元,年收入增加500万元。总的来说,收到了五个方面的明显效果,即社有资产效益大增,企业服务功能大提,职工思想意识大变,领导班子威信大涨,社会形象地位大升。
2、健全网络,拓展供销社服务领域。网络是供销社的传统优势和宝贵资源,抓好为“三农”服务的基础网络建设,是做好供销社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以满足农民生产需要为目标,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网络。我社以县新合作农资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县农资大厦为基地,利用专门仓库及相关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网络,开展了农药、化肥、农机具、种子及农技等综合服务,发展新型农资农家店64家。2009年销售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2.5万吨,满足了农业生产所需。二是以方便农民消费为着眼点,建设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我社以金太阳超市为龙头企业,借助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供销社原有网点设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在乡镇一级建立日用消费品超市,在村一级发展日
用消费品加盟农家店,发展和壮大了供销社网络体系。全县供销系统共引进资金4000余万元,发展日用消费品超市27家,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年销售额1.5亿元。其中销售额上6000万元的1家,上1000万元的2家,上500万元的6家,上200万元的18家。同时发展加盟店97家。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三是以参与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建设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我社注重农副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以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农副产品经营链条,已拥有蔬菜、食用菌、茶叶、水果、药材、木瓜、小籽花生等种植业基地和牛、羊、猪、鸡养殖业基地30多处。并搭建了日用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领引农副产品进入大市场。全社有农副产品经营网点3个,年经营额1.1亿元。四是以打造循环经济链条为主线,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服务网络。根据形势需要,我社以县广利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为依托,在全县设立了151家回收站(店)。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我社。通过清理规范,对全县151家回收站(店)颁发了《再生资源行业经营许可证》,规范了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同时由县广利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控股、职工参股组建了县利达报废汽车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并积极争取省商务厅颁发了《报废汽车拆解经营许可证》,这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唯一独立获得报废汽车拆解经营资质的企业。从而开拓了供销社新的服务领域,为绿色环保,助推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我们新的贡献。五是以连接城乡为依托,拓展运输服务网络。我社运输服务公司是一家二级汽车运输企业,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唯一的一家从事运输服务的企业,主要从事旅客运输和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目前,公司拥有客运车辆168台、危险化学品车辆25台、零担车5台。经营有跨省班北京、广州、温州、贵阳4条线路,跨区班长沙、常德、桃源3条线路,县内乡镇农村班线40多条。2009年发送旅客6.69万班次,完成客运量159万人次,营业收入2200万元,创利70万元。此外,针对农村市场,我社正着手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配合省社与市社成立安化县“网上供销社”,目前正在作前期准备工作,争取下半年正式运行。
三、牢记宗旨,坚持合作,不断实现供销社新的发展要求
1、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我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我社发展以种、养、加为重点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把专业合作社建在优势产业上。我县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所产柑桔曾多次获省优、部优称号,还成为了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水果。到上世纪末,柑桔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产量在9000吨以上。但卖难问题给我县方兴未艾的柑桔产业沉重一击,切实解决销售难的问题成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头等大事。我社县食杂果品公司职工联合几个柑桔大户创建了彬彬柑桔专业合作社,为解决桔农“卖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
第二篇:创新农资监管机制 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创新农资监管机制
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农资监管现场会交流材料
李亚龙
(2011年6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内官工商所根据安定分局的安排部署,结合辖区实际,以提高农民依法维权意识为切入点、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安全为重点、以“打假、护农、保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有效维护了农资市场良好的经营秩序。
一、强化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稳步推进农资户规范化经营 内官工商所管辖两镇一乡53个行政村,总流域面积457.45平方公里,现有农业人口9.2万人,有耕地面积40万亩,其中保灌水浇地面积5万多亩,是安定区的主要蔬菜产区。因此,农资管理一直是当地社情民意关注的焦点。辖区共有农资经营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 74户,农资经营业户总计达77户,经营的农资品种主要包括化肥、复合肥、种子、农膜、农药、农机及其配件等7个大类130余个品种。为稳步推进农资业户规范化经营,内官工商所以强化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为切入点,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按照 “业户所需、政府所想、法律所依、职责所系、工商所能”的原则,积极强化对农资经营业户的行政指导,推动行政理念的 “四个转变”,即由“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由“刚性监管”向“刚柔相济”的监管模式转变,由“事后监管”向“事前指导”转变,积极引导、劝导农资经营业户守法经营,避免出现无意违法,指导农资经营业户建立健全各种规范化的经营管理制度,牢固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近年来,共向涉嫌轻微违法行为的农资经营业户下达《违章违法提示单》28份、《行政规劝书》17份。
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农资经营业户的行业自律,认真推行农资“一票通”。监管人员在市场巡查中,将农资“一票通”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管内容,帮助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及购销台账制度,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统一印制了农资商品进销货登记台帐、质量信誉卡、质量责任书等相关资料,并及时督促农资经营业户建立健全进销货台帐,做好台帐登记,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出售商品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消费者开具发票和信誉卡,切实做到守法经营、文明服务,通过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活动的开展,使农资市场逐步走上了规范经营的轨道。
二、规范监管,加大日常巡查的力度和密度,督促农资经营业户规范经营
为全面加强农资市场规范化经营监管,及时发现解决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内官工商所在依托经济户口管理平台,深入推行动态监管服务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农资市场巡查制度,不断加大农资市场日常巡查的力度和密度,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巡查制度,巡查人员详实记录每次巡查的路段、检查的农资品种、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等详细情况,使市场巡查内容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努力实现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实行监管关口前移,以“六查六看”为重点,规范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严厉查处农资经营中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对无照经营农资的业户达到经营条件的,依法责令办理营业执照;不够条件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超范围经营农资的业户,依法责令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确保农资经营户做到亮证、合法、守信经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及零配件、农用薄膜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根据农时变化,确定不同的监管内容,重点对群众投诉比较多的经营户和农资商品进行检查,查处经营国家明令禁止、过期、失效、变质以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农资商品的违法行为;查处利用广告、说明书、标签或包装标识等对农资商品做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农资市场整治,确保上市农资质量安全。结合工商所网格化监管制度,建立和落实片区属地农资监管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加强市场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采取集中行动与片区巡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红盾护农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加大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确保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不断提升,营造一个放心的农资消费环境。内官工商所在辖区3个乡镇的53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红盾护农”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是宣传教育广大农民消费者。一是提高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了解掌握市场经济基本法律知识。二是提高和增强农民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工商所执法人员在此项活动中,深入到田间地头、村社、学校,进行宣传、宣讲、发送宣传材料和书籍。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法律书籍3700份(册),悬挂标语横幅12条,通过各种形式的大力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红盾护农”行动的知晓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发挥消保维权职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大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力度。内官工商所大力开辟“三个绿色通道”,加大12315网络进村镇、进学校、进市场、进商家、进企业的“五进”步伐,在辖区53个行政村都设立了“红盾护农联络站”,方便广大群众就近投诉举报。同时,消协内官分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跟踪、依法查处。近年来,共接受消费者咨询138人次;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1.88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现行市场环境,规范农资行业管理,促进内官营镇非公有经济和农资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为农资行业的会员提供服务,2009年4月,成立了内官农资行业协会。协会成立以来,认真履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责,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加强农资信息交流。为加强农资协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农资协会着重宣传上级对农政策,发布农资商品信息,提供农资市场化肥、农药价格,并就市场商情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为成员单位和个人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和及时的信息交流,使协会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为“三农”服务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二是加大调研力度,做好为农服务。农资协会多次深入经营门店了解情况,同时多次利用各地供应商召开业务分析会、新产品推介会之机,听取和分析农资市场供求情况、产品差异状况,从而为农资购销提供依据。同时,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本地农资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协会的形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真正使内官农资行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三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农民利益。在农资经营主体复杂、品种繁杂的情况下,农资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向全体会员发出了不制售不合格农资商品的倡议书,要求认真履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并公开向社会承诺,坚决杜绝销售假冒行为,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六、发挥职能,严厉查处农资经营的违法行为
农资打假关键在源头控制,重点在市场监管。工商所针对不同时令和不同农资品种,分别确定专项治理的重点,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渠道,依法严惩以次充好、欺行霸市以及滥涨价行为。重点检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药、化肥、种子、地膜、农机器具和零配件等农资产品。近年来,先后出去执法人员1413人(次)、执法车辆168台(次),检查经营户1768户(次),评选出农资示范经营单位6户。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14起,案值11.2万元,罚款1.85万元。取缔无照经营28户,并对35户种子经营户实行了种子留样备案,备案率达100%,有效地净化了内官农资市场。
七、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内官工商所在农资市场过程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要害,完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巡查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为重点,将监管关口前移,对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机配件等农资商品实行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制度,使农资经营户的主体资格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工商部门与地方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得到了加强,行政执法的权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总之,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想彻底根除农资市场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仍须百倍努力,虽然内官工商所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集中解决了一些农资问题,但是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要通过经营者行业自律,把不合格农资挡在店门外;要通过各执法部门的监管,把不合格农资赶出市场外;要通过社会监管,把不合格农资曝露在阳光下,真正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从而达到净化农资市场的目的。
第三篇:创新机制、贴近群众、强化监督、服务三农
创新机制、贴近群众 强化监督、服务三农
石剑
五常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创新,以原有的四个乡镇检察室为依托,注入新元素,成立了乡镇检察工作联络室,改变了原有检察室工作性质的单一性,强化了监督职能,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广褒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主要做法:
一、聘请联络员,建立广泛有效的联络机制。以检察室座落地为中心,在周边各乡镇政府分别聘请1到2名联络员,条件是在乡镇工作多年,熟悉各项业务,对本地风土人情、行政区域划分、地形地貌、干群关系都了如指掌具有一定威望的资深政府工作人员。在乡镇人口数量多及区域面积大的乡镇,聘请2名联络员;在少数民族乡镇聘请1名本民族及1名汉族联络员,方便沟通协调;在过去经常出现群体性越级上访等突发事件乡镇聘请2名联络员;其他的均设1名联络员。通过建立联络网,以便随时掌握社情民意,聚焦工作重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收集职务犯罪线索,协助本院公诉部门对不起诉人员实施帮教监管。为群众解难,替政府分忧。
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
乡镇检察工作联络室在配合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注重加强宣传,将检察机关的职能告知人民大众,增强百姓知法、懂法意识的同时侧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每月的逢5日除法定休息外,均坚持到辖区各个乡镇开展法制宣传,讲解惠民政策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前沿阵地铺开到整个涉农领域。
取得的成绩:
一、案件查办情况
2009年至今年七月,四个乡镇检察室共办理自侦案件20检,其中大案9件11人,涉农案件13件,占整个五常院立案任务指标数近1/2,并且均得到有罪判决,确保了质量。突出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调处纠纷,化解矛盾
三年来,乡镇检察室充分发挥前沿哨卡作用,敏锐发现问题并予以化解,2009年适值乡镇换届选举,四个检察室共排除串连等干扰活动10余起,协助并监督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化解各类纠纷20余次,制止大型进省进京访4次,维护和增强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第四篇: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总结
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总结
市农村商业银行
2012年,市农商行继续坚持立足三农的市场定位,把“金燕快贷通”的推广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抓基础,抓住了关键点;抓投放,把握了着力点;抓效率,找到了突破点;抓质量,强化了落脚点”,走出了一条支持小额农贷的新路子。截至2012年12月末,全辖共计走访行政村308个,农户7.57万户,向农户授信2.8万户,12.2亿元。其中已用信1.3万户,9.4亿万元。具体做法是:
一、脚踏实地抓基础
一是切实提高对“金燕快贷通”的认识。省联社现场会后,连续两周召开3次支行行长会议,统一思想,重申并明确了对“金燕快贷通”工作的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金燕快贷通”不单是在推广一个方便快捷的小额农贷产品,更重要的是借助产品推广,利用逐村核贷和扫街活动,摸清全市的金融环境,深入了解辖区的客户信息,全面营销各项产品,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与客户的紧密业务合作关系。二是再次明确推广方式。“金燕快贷通”的推广主要通过“逐村核贷”和“扫街活动”两种方式,对农村采取“逐村核贷”,对市区和镇区沿街商户采取“扫街活动”方式。通过两种方式,对辖区客户逐户走访,逐户了解情况、记录金融需求,1
营销“金燕快贷通”产品。三是及时调整进度安排。各支行制定了业务推广时间表。现场会后,总行根据各支行“金燕快贷通”推广进度和客户走访质量,在对前期工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推进计划,对农户或商户较多的区域,允许将工作进度适当放慢,但必须保证逐村核贷,对辖区所有农户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做到全面营销。积极向客户宣传存款、贷款、中间业务、POS机、不良清收等相关政策,针对客户具体情况,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五是加强督导检查。为促进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总行安排5个督导小组,班子带队,划分责任支行,每周末对各支行逐村核贷和扫街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随同客户经理一起深入客户,了解第一手资料,每周一督导小组统一向总行班子汇报支行情况,及时推广好的工作经验。
二、创新方式抓投放
一是创新营销方式。由过去的等客上门、有求必应发展到现在的主动营销、送贷上门。通过逐村核贷和扫街活动对有潜在贷款需求的农户和个体商户提前授信,主动送福农卡,以备客户随时需求资金,随时办理贷款。2012年共走访行政村308个,调查农户商户7.57万户,核贷2.8万户。二是鼓励信用贷款。为促进业务的快速推广,总行要求各支行的“金燕快贷通”客户要有10%左右以信用贷款方式核定额度,鼓励支行以信用贷款方式核定“金燕快贷通”贷款;还明确规定信用贷款额度标准按照客户净资 2
产的20%确定,放宽信用贷款限额至最高50万元,量化了信用贷款的授信确定标准。三是储备客户资源。对有明确经营项目但暂无贷款需求的农户,积极宣传农商行的信贷政策及其它各项业务,先行核发较低额度的“福农卡”,抢先占领客户资源,达到客户有贷款需求首先想到市农商行的效果,在与邮储银行、农行的小额贷款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改造流程抓效率
一是实现客户经济档案电子化。组织研发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档案资料的全面电子化,精简纸质农户经济档案。过去的农户经济档案,都以纸质保管,查阅和更新非常不便,新系统上线后,实现了客户各类证照、各类资料以影像方式的快速采集和保存。通过一个身份证号,可以快速查询到客户的整体档案和历史业务数据、各类关联系统,形成了立体化的客户信息档案。二是完善放款中心建设。设立放款中心并逐步将放款中心与现金区的贷款专柜合并。客户用款时直接持身份证、福农卡到放款中心办理,通过指纹验证身份后即可直接领用贷款,不再与客户经理见面。通过这样的岗位分离,提高了放款效率,减轻了客户经理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放款的专业化。三是实行小额贷款授信标准化。为便于授信操作,加快工作进度,总行结合市常见行业,制订了一批标准化的最高授信额度参照标准。例如针对养猪行业,每存栏肉猪100头授信1万元;针对养兔行业,每舍肉兔 3
授信2万元。四是明确授信后的责任划分,确保客户及时用信。客户经理交接时,原任客户经理核发的“金燕快贷通”继续承担调查责任,在授信期限内,继续有效使用,无特殊变化的一律不得暂停客户用信,保证客户用信不受客户经理岗位轮换的影响。
四、严格管理抓质量
一是贷款发放前,突出多人调查、多人核贷。逐村核贷时由2-3人组成调查小组,保证客户信息获取的真实性。贷款额度由资信评定小组集体核定,保证授信额度的客观准确,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二是贷款发放时,通过指纹和影响信息核对客户身份,要求核对结果打印后装订入借款档案保管,确保客户本人办理贷款,防范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三是贷款发放后,通过标准化操作优化贷后管理。在自行研发的客户关系系统中增加了电子化的标准版贷后跟踪检查报告,将贷后检查内容全面列举,客户经理只需选择性的点击,简化了录入操作,节省了贷后客户经理撰写贷后调查报告,重复进行文字工作的劳动量。同时,通过系统实现了对贷后客户经理贷后检查频率与质量的监督。四是加强新增不良贷款管理。总行印发了《贷款到期处置流程》,明确了贷款逾期后,从客户经理到支行行长各个不同岗位介入清收的时间和方式。同时,由各支行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对当新产生的不良贷款,逐月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促进不良贷款及时清收化解。
“金燕快贷通”的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需要精耕细作的工程。下一步,市农商行将继续坚持结合实际,扎扎实实把“金燕快贷通”的工作做细做好,为支农信贷服务谱写出新的篇章。
第五篇: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演讲稿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方强,来自于作物林果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三农’”。
今年是实施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市“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市农业科学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起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下,这些规划无疑为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一二十年来,作物林果所的科技工作者很好地实践了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历史任务。他们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沪油”系列双低油菜、“申优”系列杂交粳稻、“沪玉糯”系列糯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和桃、梨、葡萄等果树新品种,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好范文版权所有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实践“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党员,面对远景目标和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我们是不是更需要多一份关注和思考呢?我们的研究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生产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呢?我们的技术研究体系究竟能够支撑多大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呢?而在这关键发展阶段,作为各学科各岗位的有生力量,我们年轻党员又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呢?我想,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争做技术的转化者和传播者,让科研成果惠及“三农”事业。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发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目前我国在果蔬加工转化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仍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例如计算机视觉识别与分级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波加热与杀菌技术、超高压加工技术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科技人员积极发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而面对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年轻党员应不畏艰辛,紧紧抓住本学科发展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努力把握企业的生产创新动向,深刻了解农业生产应用中的具体需求,唯此我们才能更快的站在科研的制高点,作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可见,我们的技术创新必须要与企业、生产、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是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协作。例如,我们农产品加工课题组就积极联合园艺所青花菜育种课题组及青花菜种植企业进行农委“萝卜硫素提取加工工艺研究及中试产品开发”项目的联合攻关,以期在芸苔属蔬菜综合利用、品种选育和功能产品开发上做出贡献。这种多主体、多学科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我们不能忽视的需求!所以我们年轻党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紧紧团结在学科带头人的周围,努力构建面向企业、生产、市场的科技服务合作体系和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合作体系,唯此我们才能发挥出团体创新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年轻党员争做技术的传播者和转化者。我想科研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技术推广正是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我所在的农产品加工课题组日前与一个蒜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交流,由于受到产品老化和贸易壁垒等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而我们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建议的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形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由此看来,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需要各种渠道才能得以应用和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年轻党员应积极利用与农业合作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技术推广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人好范文版权所有员蹲点、农业技术孵化器和新技术新成果交易所等多种形式、渠道和平台去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提高农民的素质。唯此才能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更快的应用,并经受更多实际考验而得以改进。
同事们,各位年轻的朋友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一五”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积极发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为“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