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2016_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传记阅读14突破四大艺术手法类题学案
学案14 突破四大艺术手法类题
【学案略语】
因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记叙类文体,它的表现技巧与小说类似。传记的文体特征决定了高考命题往往从“选材与组材”“其他人物对传主的映衬”“细节描写”“引用”这四方面命题。因此,复习传记,应重点对这四类手法题型给予特别关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 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隐居中的林庚,唯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相关链接:(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选自“百度百科”)
(2)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一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喜欢孩子们送给他的玩偶“悟空”和“八戒”,特意挂在窗前,只要一碰,两个玩偶便手脚乱动。他还酷爱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的空地放风筝。
(《张鸣访谈录》)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
答案:①三人皆是与林庚关系密切的人,引述他们的话使传记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②引述内容多为议论评价,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③三人身份地位不一般,评价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④引用多人多侧面的评述,有助于多方面表现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雪健:我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
“我这一辈子,只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李雪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简单,质朴,文如其人。圈里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足以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睹“合格”二字而赧颜。他曾因在《横空出世》里未能减肥出演而感到耻辱,也因拍摄《杨善洲》之前怀疑人物的真实性而倍感内疚。《中庸》有云:“知耻近乎勇。”李雪健把演员的职业性和荣誉感看得超乎一切,他已足够勇敢。
1954年2月,李雪健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由于降生之际漫天飞雪,取名“雪见”,后又因身体不好,改为今名以寓健康之意。孩提时代的李雪健尤其爱看电影,然而那时在农村,看一场电影却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往往要提前在乡下小学排队随组织进城。谈起《鸡毛信》《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等“那些年追过的电影”,他眼中放光,如数家珍。他说,早年看的电影对自己的影响极大,对一生价值观的形成,几乎是决定性的。
受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李雪健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无论是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还是替天行道的聚义首领,在他的演绎中都能透出一股子“纯粹”——戏内戏外,他的纯粹有口皆碑,以至于当他面对当下喧嚣复杂的娱乐圈时,常常感到困惑。“我不知道演艺界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娱乐圈,我是一名演员,不是什么明星。生命有限,我只想多演戏,而不是无休止地炒作、曝光。”他禁不住面露哀戚。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八个字,是李雪健慢慢悟出的为人之道。年事渐长,他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不会说话”。即便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刻,一字一句也要斟酌。儒家所言“敏于行,讷于言”,大概可作为对其为人最恰如其分的概括。
1977年,李雪健离开部队的业余宣传队,考入空政话剧团,正式开启了自己“专业演员”的生涯。1979年,他和同期学员班同学(包括至今仍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濮存昕、王学圻、王向明等人)观看了话剧《西安事变》,其中扮演张学良的曹景阳,演技精湛、表演细腻,深深折服了他,他“两个礼拜茶饭不思”。1980年,当他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饰演主角 之时,曹景阳正好来观摩他的演出。
“听说他要来,我特别激动。演出结束后他来后台找朋友,我就刻意去他身边转悠,就想让他夸我一句。”谈起自己当年的“追星”行为,李雪健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而此后与“偶像”的一次邂逅,更让他终生难忘。某天演出结束,他在乘车回家的途中无意瞥见了曹景阳,舞台上风光无限的他,平日里的打扮却是“大棉袄灰裤子加布鞋,普通的工人装束”,差点认不出来。“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位不像演员的大演员。”提起故人,李雪健总是会陷入久久的沉思。
1987年,事业不顺的李雪健曾收到曹景阳的手信,上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
2001年,他身患癌症,这时传来了曹景阳去世的消息。一世相交,天涯同悲,他忍不住涕泗横流。无法离开病床的他,最后只能提笔写下一个大字“悲”,托人焚烧在曹景阳的灵前。
如今的李雪健,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工作量,很少接受采访或广告的邀约。经历过死神磨砺的他更加笃定从容,然而交谈中却谦逊如前,从不摆长者的架子。兴之所至,他还会饶有兴味地讲起讽刺段子,手舞足蹈之状如同顽童。“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说。笔者不由得想起关汉卿的自画像,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只是,前人的画像铮铮如铁,李雪健的眉眼却慈悲如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雪健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电影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演艺事业硕果累累,拿过许多大奖,让许多文艺工作者自叹不如。
B.李雪健的演艺思想受到了早期经典影片的影响,他一直以做一名坚定而纯粹的英雄来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他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C.李雪健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演员,而不是明星,他一直秉持自己的原则,专心演戏,不受当前喧嚣复杂的娱乐圈的影响。
D.在李雪健的演艺道路上,曹景阳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曹景阳不仅将李雪健带入了专业演员队伍,而且言传身教。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曹景阳不仅将李雪健带入了专业演员队伍”错误,在看曹景阳演出之前,李雪健已经是一名专业演员了;“言传身教”也于文无据。
答案:D 2.李雪健所说的“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李雪健的这句话的意思。“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关键词有两个,“坚硬”代表着一种坚持、一种原则;“小石子”代表着一种谦虚、一种平凡。这句话就是说李雪健想做一个坚守原则、谦虚平凡的人。然后,联系文中李雪健的一些观点、言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坚硬”表达出李雪健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李雪健将“我这一辈子,只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虽然身处浮躁的娱乐圈,但他不愿炒作、曝光,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将演员这一职业演绎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②“小石子”表达出李雪健谦虚谨慎、自甘平凡的思想。李雪健将“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他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少,敏于行,讷于言,从不摆长者的架子,私生活非常低调。
3.材料中为什么要用不少篇幅来写李雪健“追星”这一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对于此类考查写传主以外的人的意图类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几点:与传主形成对比,衬托传主某种品质;丰富传记内容;此人对于传主来说至关重要;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对于此题来说,可回到原文,看李雪健“追星”的具体内容:李雪健初做演员时对曹景阳的学习;李雪健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曹景阳对他的鼓励;曹景阳去世时李雪健的悲痛。明确了具体内容,就可以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了。
答案:①叙述传主李雪健演艺生涯中的成长经历,表现李雪健善于学习的品质。正是因为李雪健善于向前辈学习,用心揣摩演技,才让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演技精湛的艺术家。②以传主李雪健所追之星曹景阳来衬托传主的为人品质。李雪健可谓深受自己偶像的影响,他“低调做人,踏实演戏”的特点其实正是跟偶像曹景阳完全一致的。③所追之星曹景阳对于李雪健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极大。正是曹景阳的鼓励,陪伴传主李雪健走出了人生的低谷。④丰富了传记内容。材料叙述传主李雪健与偶像曹景阳的交往,展示了传主李雪健重情重义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
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两个月,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就牺牲在修渠的工地上。取水,这个往日男人承担的重活,落在了母亲肩上。女人力气小,被抢水的人群挤落在水中。母亲扛着空桶,穿着湿透的棉衣,一进家就撵张买江出门:“你去修渠!渠里不来水,你别回家!”
通水的那天夜里,她坐在渠边,守着渠水,整整看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拦住了前来挑水的人群。她要先于别人打第一桶红旗渠水,因为她贡献了丈夫,又把13岁的儿子送到渠上,她比别人更有资格。这是为内心一口气而坚韧地活着的女人!又是一年桃花盛开的季节。
不是在春天,而是在千里冰封的雪天里;不是在温室,而是在高耸巍峨的绝壁上。冬季每有游人来到林州,石板岩乡桃花洞村是必去的地方,那里冬天可以看桃花。申兰英与原海生,青梅竹马,就生长在那个冬天里桃花烂漫的村子里。2000年,原海生掉入山谷。当支书的他,死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
就在他走后,桃花洞村的旅游开始热起来。原海生以冬天的离去,为这个小村带来了春的生机。丈夫留给申兰英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刚刚初二。还留下了点账面上的钱,是一直没有领到的村主任工资,每年700元,一共欠了10年。
咬咬牙,申兰英支起了桌子,搭起了棚。过路人吃她一碗面,丢下两块钱。一张桌变成了十张桌,棚子变成了面馆。
吃面的人开始直接叫这个爽快麻利的女人“桃花嫂子”。一位画家给她写了几个字贴到了屋里:“桃花嫂子面,好吃看得见。”渐渐的,她把“桃花嫂子”的招牌挂在了外墙上。“桃花嫂子”成了太行山里的品牌,老粗布、杂粮都追着赶着标出“桃花嫂子”的名字。
人们看到申兰英脸上总是挂着笑,可她内心却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她把自己与丈夫结婚时的一张照片镶在镜框里,天天守着。
当我们提到原海生时,她说,只有一张合影,11年了,还是想他„„ 一语未了,掩面而去。
总是有一些英雄没有来得及戴上红花,就悄然隐退到历史的幕后。
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如同追日的夸父,“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能说上天亏待了林州。但是,这个大山里的地方的确没有得到上天的厚爱。一个缺水之地,一个守着一堆石头的穷县,凭什么50年前让漳河之水天上来?凭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108个县市中处于前列?
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太行山下,一个曾在井下挖煤的汉子,在充满韧性的坚持中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重生。桑中生从来都拒绝谈起他最艰难的时候。记者试着问他,他回避:不提这个。笑着拒绝,然而泪水就在瞬间流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他是一个亿万富翁,也是一个穷得没钱吃饭的人。最苦的时候,机器全趴在厂房里,家里拿不出一分钱,门口站满要账的。
2008年桑中生投资搞起了用于太阳能的多晶硅,当年就缴税1亿元。2009年投资27亿元扩大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浪扑到了中国的这个山区,原来300多万元一吨的多晶硅,降到1万元也没有人要。
只得停产。
置之死地,能否后生?没有资金寸步难行,情急无奈之下,桑中生决意出让企业股份,换来帮他进行技术改造的团队,以做最后一搏。
桑中生能否走出困境?没有人知道;这一搏就是最后一搏?没有人能回答。可桑中生说,林州人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就得成功。
4.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所选取的三个素材非常典型,极具代表性,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太行人身上坚韧的精神,可歌可泣。
B.“又是一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开挖红旗渠的张家的叙述,过渡到下文发展旅游的申兰英与原海生的故事。
C.林州地处山区,以前缺水、贫穷,但林州人引入了漳河之水,并发展了旅游产业,使林州经济位居河南108个县市的前列。
D.桑中生曾经成功地投资多晶硅的开采,成为亿万富翁;后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停产,现如今桑中生成了穷得没钱吃饭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成了穷得没钱吃饭的人”是桑中生曾经破产时的情形,而非“现如今”的情形。
答案:D 5.“太行之力”是如何在太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标题对“太行之力”的诠释,“太行之力”的实质是“坚韧”的精神。然后在文中寻找“太行之力”在太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文章写了张氏一家、申兰英与原海生夫妇、桑中生的事迹,他们的事迹正是对“坚韧”精神的最好诠释。考生需概括人物事迹,表述时要突出他们经历磨难时的坚强。
答案:①在张氏一家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渠有了水。②申兰英与原海生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给太行山带来了春天。③挖煤汉桑中生,在充满韧性的坚持中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重生。
6.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突出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文章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从具体的语句中概括出语言特点,并分点作答,做到语言规范。关于新闻 的语言特点,平时要积累一定的术语,从而避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新闻的语言特点一般有;客观准确、生动形象、朴实通俗、简洁凝练等。明确了这些;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①简洁凝练。如“一张桌变成了十张桌,棚子变成了面馆”“一语未了,掩面而去”等,语言极其简约,干净利落。②激情澎湃。文章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记叙了太行山人可歌可泣的故事,语言激情澎湃。如“这是为内心一口气而坚韧地活着的女人!”“林州人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就得成功”。③生动形象。如“不是在春天,而是在千里冰封的雪天里;不是在温室,而是在高耸巍峨的绝壁上”“原海生以冬天的离去,为这个小村带来了春的生机”,语言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
第二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2016_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传记阅读15多角度多层面突破探究题学案
学案15 多角度多层面突破探究题
【学案略语】
实用类文本的探究题既有其复杂性、综合性,又有其规律性和技巧性。从近年来命题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人格品质启示类探究、原因因素类探究、观点是非类探究、材料意图类探究、现实思考类探究等几种。探究题既讲究多角度,也强调深刻性,但“深刻”并不是强调考生提出的观点多么独到,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整合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文本意图的阐释性解读。很多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探究的要领而严重丢分,本学案将帮助考生掌握解答探究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得分效率。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 1 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然后分析。
答案: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继愈先生漫谈录
张国风
任继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该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我所敬重的先生。
第一次去冯钟芸先生家,恰好任先生在家。面对一位大哲学家,我心中忐忑。渐渐地,见得多了,就放松了许多。再往后,比较熟悉了,就觉得非常亲切,聊起来,如沐春风。
我曾经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很感兴趣。当然是不自量力,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老子指略》翻译成了现代汉语。请任先生给我看一下。任先生看了以后,对我说:“翻译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要弄清他使用的主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光用古汉语的方法是不够的。古人抽象思维的水平,无法与今人相比,他们所用的概念,不能达到今人所达到的高度抽象的水准。”我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回去以后,又重读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初步明白了任先生的方法,譬如“道”这个概念,任先生把《道德经》里出现“道”字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含义,看老子所谓“道”有几种含义。
任先生家里有一副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我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硕士生阶段,我跟冯钟芸先生学的是诗歌。1985年,因为林庚先生当年不想招生,我只好改学小说,报考了吴组缃先生的博士生。当时我已近不惑之年,无法等第二年再考。冯先生送了我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词话》,任先生送了我一句话:“你虽然改为攻读小说了,平时还是要读读唐诗宋词,去俗。”我想是这个道理。虽然以后主攻的方向变为小说了,但还是要经常读读唐诗宋词,保持诗歌高远飘逸的境界。
我的博士论文是《儒林外史及其时代》,分析吴敬梓对科举、对八股的批判。任先生提议我写一篇八股文,找找感觉。可是因为懒,我没有写,对八股的认识,确实是不深的。任先生说:“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验。”我体会到了任先生的意思,对八股和科举也不能一味地否定。
超星,一个收集制作名师授课录像的公司,仰慕任先生的名声,希望采访任先生,请我去动员。任先生婉言谢绝了,说他的时间很紧:“我一年比一年衰弱,就好像银行的存款,你们的存折上还有100元,我的存折上只有5元了。我的任务很重,还有一些项目没完成。我要集中精力,把这些项目做完。”
2001年,由任先生推荐,我在国图文津街老馆讲了一次《红楼梦》。主持人是蔡萍老师。讲完以后,蔡老师告诉我:“任馆长来听讲座了。”我一惊,问蔡老师:“任先生现在在哪儿?”蔡老师说:“走了。”我说:“你怎么没告诉我呢?”蔡老师向我解释说:“任先生不让告诉,怕你紧张吧。任先生经常来听讲座。”
任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光,住在北京医院。我去看任先生。任先生的女儿任远在。任先生说:“医院不愿意病人长住,占着床位。”我说:“医院考虑的是收益„„先秦的法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利害关系。”任先生说:“只讲利益,就不能长久。”任远告诉我:“你和他谈别的,他就困。你和他谈学问,他就来精神。”
我的回忆如此琐碎,不能成为一篇文章,只是一种记录,希望这些琐碎的记录,能够挽 留住渐行渐远的回忆。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相关链接:①任继愈,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②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王弼的《老子指略》翻译成现代汉语给任先生看,任先生没有明确指出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是含蓄地告诉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译》。
B.任先生认为写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试,提议作者写一篇八股文,但是因为懒,再加上对八股文认识不深,作者最终没有写。
C.因为文章是漫谈录,所以文章选材偏重于生活、为学之小事,展现了任继愈为人和为学的风范,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并且做到了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明确交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只是含蓄地告诉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译》”说法错误,任先生的话没有这个意思,是作者回去以后主动读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
答案:A 2.任继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相关的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传主的特点。具体作答时,可先概述传主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从相关链接①可以看出任先生作为一位大师,在学问方面是涉猎广泛的;从相关链接②可以看出他对名利是淡泊的。另外,从他对“我”的关爱、指导以及拒绝超星公司采访等,也可以看出任先生的为人。
答案:①学识渊博。任先生涉猎很多领域,对哲学、宗教、历史等均有研究。②专注于研究。任先生婉言谢绝采访,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做项目。③关爱后进。任先生在很多方面给予“我”指导;曾去听“我”的讲座,怕“我”紧张不让人告诉“我”。④淡泊名利。任先生给一所学校题写校名,校方给的现金他替学校捐赠了出去。
3.任继愈先生家中的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抓住对联中的关键点理解意思,如“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然后联系对联内容和现实谈启示。阐述启示时,可以由做学问拓展到其他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做学问,都需要下苦功夫,要有坚强的意志,忍受很多艰辛和痛苦;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满怀激情,这样最终才可能有所成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连环画家贺友直
1980年,贺友直先生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他说自己是1937届的,学生们纷纷猜他是1937年毕业于比利时或巴黎的美术院校,他却回答说是小学毕业。面对满堂的大笑,他正色道,我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所以我珍惜现在学习的环境及展示的舞台,我就是一直没有放弃,才能在64开小本上,在方寸小框里一步步提高。
如今若问先生一开始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他只记得自己从小就喜欢画。
先生是宁波镇海人,5岁丧母,由于父亲无法独自抚养他,就将他托付给乡下的姑妈。他所就读的小学校舍设在庙里,里面有个戏台,周围画着《三国演义》中的场景,先生迷上了那些传神的画——他一次次细心地去描摹、比照、思索、修改,凭着这些“瞎折腾”性质的实践,他的美术成绩在小学里遥遥领先。
虽然姑妈待他不错,但家境贫困,早年失学的先生开始了做学徒当小工的日子。彼时的生活体验,对身边人群事态的观察,成就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或缅怀,或嘲讽,或旁观,尽将老上海的风貌人情绘成一幅幅连环画,过去连着现在,短暂连着永恒。先生说过,他来自民间,所以他懂得升斗小民关心啥。
2004年出版的《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中,先生画了卖报童、那摩温、黄包车夫、裱画师傅、白相人、兑币黄牛、押宝人等,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劳动者们,都从尘封的老上海记忆里走出来,陈旧而鲜活,简单而深刻。这三百六十行的连环画也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
先生曾感慨道:“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那时画连环画是当作饭碗的。1996年我在美术馆举办一个连环画展,我给它取名为《谈情说爱》,情就是我对连环画的感情,爱就是我爱上了这碗饭,当时真的非常投入,画什么像什么,现在画什么都不像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生活底子。”
他坦言:“现在艺术浮躁得很,不少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他谈到现在绘画界追赶潮流的风气,许多作者的作品缺乏对受众接受度的考虑——“有些画,我们画画的人都看不懂,更有甚者,动不动就炒作,自封名家大师”。对此先生严肃地批评道:“什么是大师,那是开一代风气的人,如今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没有几个。”
先生认为艺术应与生活相联系,艺术是要“引导人,引导社会风气的,是关系到民族文 化积淀的”,他呼吁每个艺术家心里都应该有个标杆。当初,先生这一辈人画连环画都秉持着主流的信念,那就是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把作品画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艺术家们创造一本本作品不但是积极用心的,而且是无功利的,“如果存在功利思想,好作品就出不来了”。
说到当年的那种信念,先生觉得,现在不少艺术的出发点就是市场,“现在就坏在两个‘M’上,一个是市场,一个是钱”。他眼中的好艺术家,必须要有把自己从事的艺术当成宗教来对待的信念,以虔诚之心去待人待己。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贺友直(1922—2016),我国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自学绘画,1949年起开始画连环画,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他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对我国的连环画创作和线描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百度百科)②1959年,上海人美社派贺友直去画反映农村搞合作化的作品《山乡巨变》。接到任务后,贺友直就奔赴湖南下生活,一去几个月,犁田、耕种、舀粪,与农民保持“三同”。久而久之,老乡们都夸他“内行”。后来,他带着学生下生活时说:“知识分子要真正做到和农民打成一片,谈何容易?能做到像个农民就很不错了,至少不让人家对你生厌。”
(《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逝世:从底层而来,带着大观而走》)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友直先生能成为连环画大家,与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有关系,小学时“瞎折腾”的实践和美术成绩的遥遥领先使他决定成为一名画家。
B.贺友直家境贫困,早早就辍学做了学徒、小工,但他自学绘画,最终成为著名的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这与他的勤奋、执着是分不开的。
C.除了艺术创作的生活底子,贺友直当年对连环画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真诚的投入,也是他艺术达到很高水准而画什么像什么的原因。
D.材料不仅表现了贺友直先生对连环画创作的痴迷和赤诚,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艺术界一些乱象的不满和批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使他决定成为一名画家”说法不准确,这些对其成为画家有影响,但文中并没有明确说“使他决定”。
答案:A 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段落作用的题目,要注意 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思考。本题问的是首段的作用,在内容方面,细读文段内容可知,贺友直与学生的对话表现了贺友直幽默的一面,他的话又高度概括了人生经历和成功秘诀;结构上,作为首段一定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在艺术效果方面,小学毕业却能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明显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答案:①表现传主幽默风趣的性格,高度概括其人生经历,揭示传主成功的秘诀;②引出下文对传主走上艺术之路的经历的具体介绍;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文中贺友直先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艺术界的批判观点比较独到,请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文中涉及贺友直先生对艺术的看法和对艺术家的批判的文字较多,主要集中在第六段以后。不管选哪一点作答,首先都要指出贺友直先生的观点,比如谈对艺术的理解,要能答出“艺术应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艺术要能引导人,引导社会风气”这两个观点;然后对贺友直先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评价时要联系当下,阐述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示例一:对艺术的理解。①艺术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艺术应该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只有熟悉生活的人,才能创作出人民读得懂、认可的作品。②艺术是要“引导人,引导社会风气的,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积淀的”,艺术创作要以是否对社会有积极引导作用为衡量标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③贺友直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对艺术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都进行了较为合理的阐发,反映了一种现实主义文化艺术的理念,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示例二:对艺术界的批判。①现在的艺术界比较浮躁,追赶潮流之风盛行,炒作盛行,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应该谦虚、踏实。②现在的艺术界更多地以市场为指引,过于功利,艺术家要有信仰,应该抛却功利思想,全身心投入创作。③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贺友直的思想对保持艺术的纯洁和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和启发。
第三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2016_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12立足文本创意解读_突破探究类题学案
学案12 立足文本,创意解读——突破探究类题
【学案略语】
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目前,虽然各省市所出的探究题林林总总,但认真思考一下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的,这“规律”“特点”表现在三方面:题目让你探究什么,该如何探究,答案如何表述。二轮复习中,本学案就围绕这三方面,加深对探究题规律特点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
(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
答案: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体现了六安爷心里的无奈和悲哀。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导学号 53700015)
四世同堂(节选)在老人生日的前一天,种着他的三亩地的常二爷进城来看他。德胜门已经被敌人封闭,他是由西直门进来的。背着一口袋新小米,他由家里一口气走到祁家。虽然他比祁老人小着十好几岁,可是,当初不知怎么论的,他们彼此兄弟相称。
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他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系,而感到亲切与兴奋。他们愿意听他讲些紧紧与生命相连,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听他讲话,就好像吃腻了鸡鸭鱼肉,而嚼一条刚从架上摘下来的,尖端上还顶着黄花的黄瓜,那么清鲜可喜。
听到常二爷的声音,老人从心里笑了出来,急忙地迎到院里。院中的几盆石榴树上挂着的“小罐儿”已经都红了,老人的眼看到那发光的红色,心中忽然一亮;紧跟着,他看到常二爷的大腮帮,花白胡须的脸。他心中的亮光像探照灯照住了飞机那么得意。
“常老二!你可好哇?”
“好噢!大哥好?”常二爷把粮袋放下,做了个通天扯地的大揖。
小顺儿的妈闻风而至,端来洗脸水与茶壶。天佑太太也振作精神,慢慢地走进来。大家团团围住,看常二爷喝茶,吃面,听他讲说今年的年成,和家中大小的困难,都感到新颖有趣。最使他们兴奋的,是他把四大碗面条,一中碗炸酱,和两头大蒜,都吃了个干净。吃完,他要了一大碗面汤,几口把它喝干,而后挺了挺腰,说了声:“原汤化原食!”
大家的高兴,可惜,只是很短的时间。常二爷在打过几个长而响亮的饱嗝儿以后,说出点使大家面面相觑的话来:
“大哥!我来告诉你一声,城外头近来可很不安静!偷坟盗墓的很多!” “什么?”祁老人惊异地问。
“偷坟盗墓的!大哥你看哪,城里头这些日子怎么样,我不大知道。城外头,干脆没人管事儿啦!你说闹日本鬼子吧,我没看见一个,你说没闹日本鬼子吧,黑天白日的又一劲儿咕咚大炮。打下点粮食来,不敢挑出去卖;不卖吧,又怎么买些针头线脑的呢。近来就更好了,王爷坟和张老公坟全教人家给扒啦。我自己的那几亩旱也不收,涝也不收的冤孽地,和那几间东倒西歪痨病腔子的草房,都不算一回事!我就是不放心你的那块坟地!大哥,你托我给照应着坟,我没拿过你一个小铜板,你也没拿我当作看坟的对待。每年春秋两季,我老把坟头拍得圆圆的,多添几锹土;什么话呢,咱们是朋友。那点地的出产,我打了五斗,不能告诉你四斗九升。心眼放正,老天爷看得见!现在,王爷坟都教人家给扒了,万一„„”大家都感到问题的严重,而都想不出办法来。瑞宣只说出一个“亡”字来,就又闭上嘴。
天佑太太说了话:“二叔你就多分点心吧,谁叫咱们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呢!” “就是啊,老二!”祁老人马上也想起话来。“你还得多分分心!”
“那用不着大哥你嘱咐!”常二爷拍着胸膛说,“我能尽心的地方,决不能耍滑!说假话是狗养的!我要交代清楚,到我不能尽心的时候,大哥你可别一口咬定,说我不够朋友!”
常二爷看见祁老人眼中的泪,不敢再说别的,而只好横打鼻梁负起责任:“得啦,大哥!什么也甭再说了,就盼着老天爷不亏负咱们这些老实人吧!”说完,他背着手慢慢往院中走。来到院中,他故意地夸奖那些石榴,好使祁老人把眼泪收回去。祁老人也跟着来到院中,立刻喊瑞丰拿剪子来,给二爷剪下两个石榴,给孩子们带回去。
这时候,天佑太太在屋里低声地叫瑞宣:“老大,你搀我一把儿,我站不起来啦!” 瑞宣赶紧过去搀住了她。“妈!怎么啦?”
瑞宣的手碰着了她的,冰凉!扶她卧倒,他呆呆地看着她瘦小的身躯,不由得想到: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去,而死后还不知哪会儿就被人家掘出来!他是应当在这里守着她呢?还是应当像老三那样去和敌人决斗呢?他决定不了什么。
(有删改)1.常二爷有哪些突出的品质?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在当今时代有何意义?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常二爷的身份,即为祁家种地和看坟的乡下农民,并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如从看重早年的弟兄情义,为祁家义务看坟,可归纳出“重义气,守信用”;从在祁家老小面前秉实直言可归纳出“坦诚待人,不亢不卑”;从见祁老人担心祖坟被挖,主动负起责任,归纳出“善解人意,有担当”等。然后分析常二爷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指出继承和发扬重义守信、坦诚待人和善解人意的传统美德,注重人格和人品的修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即可。
答案:作为祁家种地和看坟的乡下农民,他重义气,守信用,看重早年的弟兄情义,为祁家义务看坟,不图报酬;坦诚待人,不亢不卑,在祁家老小面前秉实直言,不做作,不矫情;善解人意,有担当,见祁老人担心祖坟被挖,主动负起责任,减轻祁老人的担忧。当今时代,重义守信、坦诚待人和善解人意的传统美德弥足珍贵,这些传统美德对于修炼人格和人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 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在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 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很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2.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根据情节概括出数学天才的性格特征,与第一个女友吃饭,与服务员发生争吵说明他精于计算;与第二个女友吃饭,帮女老板结算,说明他乐于助人。但他两次恋爱失败,都因为没有和女友沟通,说明他性格有缺陷。结合数学天才性格的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1)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2)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条绳索 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①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②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③“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④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⑤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⑥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⑦“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⑧“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⑨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⑩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11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12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13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14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15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16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17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18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他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19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 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20“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节选自《译林》,有删改)3.小说最后两段安排七十年后寻找绳索的情节,结合文本探究这样写的作用。答:
答案:①表现了人物性格,用七十年的发展轨迹进一步表现胡安充满好奇的精神和探索的欲望,符合人物性格特征。②照应了前文情节,使“绳索”成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完整。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丰富了小说的意蕴。④加大了小说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技巧。⑤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4.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任何作品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本篇小说采用这种快节奏的写法除了要从三要素角度分析之外,还要考虑表达风格的特色(作品本身)和读者效果。
答案: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述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第四篇: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传记阅读》教学案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能力层级:F级(探究)8.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级(探究)9.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F级(探究)——记知识,提能力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文体特征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胡适曾经对传记的写作提出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3.阅读要求
(1)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①写什么。
a.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意。b.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c.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②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③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传记阅读具体内容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征和新课标考试要求,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①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②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③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④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⑤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例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怀念浩然
——我认识的第一位作家
刘孝存
①2008年2月20日早晨,听到76岁的浩然老师去世的消息。虽然早就知道他因患重症而久卧病床,但我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几分悲戚涌上心头,怀念之情也愈显沉重。
②1964年末至1965年初,正值我准备高考之时,但也是我开始做“作家梦”的高潮期。那时我在下午时分常到火神庙路口的崇文区图书馆去,和图书管理员混了个半熟脸。1965年初的一天,图书管理员主动借给我一本书,说是过几天要开个座谈会,最好能写出读书心得。那本书是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作者浩然。我匆匆读完《艳阳天》,在稿纸上写了好几页读书心得,现在已经记不清写了什么,但肯定是很幼稚的。
③座谈会是在崇文区图书馆的阅览室召开的,大约20人。浩然来了,个子不高,瘦瘦的,身穿蓝制服,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那浓重的双眉。大家轮流发言时,浩然在笔记本上不时地记一些什么。
④过了几天,我给浩然写了封信,大意是我想搞文学创作,不想继续上学,而且准备在高中毕业以后到农村去。又过了些天,我在学校传达室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本市崇文区第二十六中学刘孝存同学”,落款是“北京西长安街7号文联浩然”。我找个没人的地方迅速拆开——作家浩然竟然给我这个中学生回了信,当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⑤再次见到浩然的时候,已是十多年以后的事了。
⑥1979年3月的一天,我到光明胡同拜访刘绍棠。当时他家已经坐着两位客人。经介绍得知,一位是文学评论家蓝翎,一位是丛药汀。这时,浩然也来了。绍棠又是一番介绍。不知道蓝翎以前是否和浩然见过面,但他不客气地说起了对浩然小说的看法。他说《艳阳天》好,把看家的本领全拿出来了。但《金光大道》却没“金光”,写一部就算了;《西沙儿女》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人物是京郊的农民。浩然听了脸有些发红,但也只是听着,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没有说什么反驳或者辩解的话。
⑦聊天之中,绍棠说:“浩然是个好人。如果换个人,处在他的地位,会比他做得好?我看未必。浩然没往上爬,不当官,没打小报告,没写效忠信。”浩然很感动地说:“绍棠,我很感激你。我倒霉的时候,你和老林(林斤澜)带着老母鸡一道去看我;你倒霉的时候,我却没想着你。”绍棠说:“浩然,我们俩都是党的孩子,只不过呢,你是听话的孩子,我是调皮的孩子,结果是咱们俩都挨了打。娘打孩子,孩子也就不去计较了。”
⑧我始终记着刘绍棠的那句话:“浩然是个好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章第④段中写道:“当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作者当时为什么如此激动?
2.作者在文章第⑦段详细记述了浩然的一番话(画横线部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节点能力目标对应题】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是如何怀念浩然的?作者认为作家浩然是个怎样的人?
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原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家浩然的好人形象。
——如何应对传记类文本阅读? 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
“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3.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
传记,可以记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
(1)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2)综合归纳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3)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4.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不符合主题(2)人物描写方法
读者陌生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正面描写语言描写性格,使形心理描写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环境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烘托他人(3)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4)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
肖像描写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5.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
(2)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
——思路清,求规范
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析、评价标准和思维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准绳,没有客观正确的标准就难免人云亦云。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赅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总之:(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2)了解文本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3)阐释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
考生应有强烈的考试意识,应学会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每道问题后面都标有它的分值,这一点最容易让人忽视。然而问题后的分值往往暗示着得分点。忽视这一点,往往造成要点不全或答题啰嗦。这就是我们常在答题技巧上提到的“看分值答题”。一般情况下,偶数的分值,如2分或4分,意味着其答案可能包含两个要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两点列出;奇数的分值3分意味着答案可能是三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三点列出。此外,答案最好能用序号标出,让阅卷者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
【高考真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的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憾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宾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
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五篇:【高考精品学案】201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经典作文素材(五)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材:经典作文素材大全
(五)44.人生哲理
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
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郭小川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赫胥黎
生活就是战斗。—— 柯罗连科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拉罗什福科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林逋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45、理想、信念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冯学峰
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普希金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朗 费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契诃夫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 4 斯基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郑秀芳
伟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塞缪尔·约翰逊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
信念最好能由经验和明确的思想来支持。——爱因斯坦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柯罗连科
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产品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赵鑫珊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温塞特
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薄一波
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苏霍姆林斯基
46.人间真情
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两情若是久长时,以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鲁迅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何其芳
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郭沫若
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一定渗有对心爱的人的劳动和职业的尊重。——邓颖超
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张志新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
只有爱给你解开不死之谜。——费尔巴哈
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罗素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
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理查·德·弗尼维尔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有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席勒
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醉心。假如见到一个美人就痴情颠倒,这颗心就乱了,永远定不下来;因为美人多得数不尽,他的爱情就茫茫无归宿了......——塞万提斯
爱情的欢乐虽然是甜美无比,但只有在光荣与美德存在的地方才能生存。——古尔内尔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白朗宁
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但 丁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高尔基
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的经验。——卡森·麦卡勒斯
爱是火热的友情,沉静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谅。爱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环境影响的忠实。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安恩·拉德斯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雪莱
彼此恋爱,却不要做爱的系链。——纪伯伦
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伏尔泰
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在爱才好。——罗兰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伊萨可夫斯基
“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没法叫它冷却。——莎士比亚
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恩格斯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所以不能慷慨施舍。——萧伯纳
爱情耻笑了锁匠。——科 曼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泰戈尔
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培 根
恋爱是艰苦的,不能期待它象美梦一样出来。——拜 伦
爱得愈深,苛求得愈切,所以爱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意气的争执。——劳伦斯
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如此。——塞涅卡
永远不能复合的,往往不是那些在盛怒之下分开的情人,而是那些在友情的基础上分开的情人。——哈 代
为了失恋而耽误前程是一生的损失。——荷 麦
爱情是无邪的,神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亲情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友情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汉·李陵〉
士为知已者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唐·孟浩然)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
知已肝胆相照(宋·文天祥)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明·冯梦龙)
一人知已足平生(清·赵翼)
壮心剖出酬知已
为朋友而死不难,难在找一个值得为之而死的朋友(英国)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欧洲)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汉·王符〉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英雄见了英雄爱,虎豹见虎豹欢
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蒙古族)
观其外知其内,观其友知其人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至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美国)
人要长交,帐要短结
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要更慢(富兰克林)
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东西越新越好,友谊愈老愈好(土耳其)
甘蔗从顶往下越吃越甜,友谊的时间越长越诚挚(维吾尔族)
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断(维吾尔族)
衣服新的好,朋友老的好(维吾尔族)
情深恭敬少,知已笑谈多 谁也不能击败那能够同经常责备他的人保持友谊(印度)
朋友之间的意见,不要留到第二天(非洲)
一个没有好朋友,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苏联)
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非洲)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英国)
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英国)
用蜜来诱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谏你的才是好朋友
对你严肃的面孔,那是一盏明灯(柯尔克孜族)
友谊中的小争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一样好(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