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高考常用文体突破 第3讲 创新文

时间:2019-05-15 03:3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高考常用文体突破 第3讲 创新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高考常用文体突破 第3讲 创新文》。

第一篇: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高考常用文体突破 第3讲 创新文

第三讲 创新文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写“文学类文章”,在作文部分的“有创新”中,要求考生“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这些要求,为考生个性化写作、创新文体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创新文体,各有自身的特色,能充分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但是创新文体也有体式,作文也要讲规范。这里,结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实际,撷取几种创新文体,结合文体规范,谈谈创新文体的写作技巧。

一、小说 技法指导

(一)人物形象

写小说,要把刻画人物形象放在重要的位置,要让人物“活”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要生动地描写人物的言行。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主干,考生要学会运用误会、巧合、陡转、抑扬等设计情节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显示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

(三)细节描写

抓住人物活动或心理上的细枝末节,进行精细地描述,借此揭示出人物性格的本质与个性品格。【文例】

忧与爱 江苏考生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噫,种两垄豆角呐!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老王的土地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怎样反抗?唯一可以抚慰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着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也就答应了。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技法鉴赏: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

二、寓言 技法指导

1第

(一)想象大胆新奇。要展开想象的双翅,突破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胆地、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

(二)构思新巧动人。寓言的情节比较简单,但必须在构思上求“新巧”。一是要善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从新的视角演绎故事。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寓言的主角。二是要敢于突破时空限制,构筑新故事,生动有趣,富有讽刺意味。三是要善于运用陡转、巧合、悬念、抑扬等手法,兴起情节的波澜。

(三)寓意积极深刻。思想感情健康向上,不悲观失望,不消极颓废;要对生活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精加工,把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深刻思想寓于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

【文例】

紫藤和残墙 程 楠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有一堵伤痕累累的残墙,与四周郁郁葱葱、野花四放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但它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天地,默默不语。

春日里,幼小的紫藤芽从残墙脚下悄悄探出脑袋,揉了揉矇眬的睡眼,争先恐后地沿着残墙拼命攀登,终于紫藤们爬上了残墙的顶端,它们欢笑着到处开放,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远远望去,满眼浅紫像一个紫色的瀑布从上流下。这时,紫藤成了这静寂的角落里最美的风景。

偶尔一个路人经过此处,惊讶地看着这墙紫藤,啧啧地赞叹:“天呀,竟有这样美丽的花!”说完,却又摇了摇头:“只可惜,这堵墙太破了!”骄傲的紫藤听了路人的话,高挂在云霄的心灵突然间坠入了幽暗的峡谷。紫藤认真地俯视身下的邻居,果真又老又丑,与自己那美丽的身姿相差甚远。紫藤急了,为自己美丽的身姿遭到玷污而呜呜哭泣,这处娇艳的风景已黯然失色。

伤心的紫藤松开了原本紧紧抓住残墙的手,背过身来,要挣脱恶魔似的残墙,憧憬着那远处美好的风景„„

夜里,下起了一场暴雨,铺天盖地,毫不留情,哗哗而下。清晨,万物从担心恐惧中醒来,却见那墙紫藤已不复存在。它们躺在这边的泥中,片片花瓣凋落在雨水中。昔日的繁华已逝,昔日的荣耀不在,只留下一片狼藉的紫藤伤心地诉说着命运的不公。

可怜的紫藤花,如果能用一颗谦虚的心面对一切,如果能牢牢地抓住自己的邻居——那堵残墙,或许就能够在相互扶持中战胜暴风雨的摧残,或许就能够在风雨过后的晴日里一展昔日那美丽的容颜。而今它只能静静等待枯萎命运的降临了。

技法鉴赏:作者善于独辟蹊径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调动想象,将紫藤、残墙拟人化,新鲜活泼,别开生面。紫藤的悲剧结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要抱着谦让之心面对万物,要学会相互扶持,努力协作;不要孤芳自赏,恃才傲物,脱离集体。

三、书信 技法指导

(一)格式正确,突显文体特征。特定的格式是书信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外在标志: 1.称呼,顶格书写以示尊重,后面用冒号以引起下文。

2.问候语,单独成行,空两格写“您好”等,后面用叹号表达真挚、热烈的感情。

3.正文,写在称呼语下一行,首行空两格书写。如果写的是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分清层次。祝愿语,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祝”“祝您”等词语,另起一行顶格写“健康”“进步”等语(写给教师可用“教安”“教祺”,写给编辑可用“编安”,写给作家可用“撰安”,写给病人可用“痊安”,还可随季节变化写“春安”“夏安”“秋安”“冬安”等)。

4.具名,在结尾的右下方,如信纸空格较多,以离开祝愿语二、三行为宜。5.日期,写在具名下一行偏右处,与具名稍错开。

(二)语言得体,情感抒发自然。只有用得体的语言,抒写真情实感,才能起到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作用。例如称呼的写法,就大有讲究:写给长辈的一般按辈分称呼,如王伯伯;写给平辈或晚辈的,可以直呼其名;同事之间可在姓前加“老”“小”,以示亲切,关系亲密的可直呼其名,但不宜连名带字都写上;给领导或名人写信可用职务或职称来称呼,以示尊重;还有的在称呼前加“尊敬的”“敬爱的”表示尊敬。考场作文用书信,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基于生活经验的虚拟,但感情必须是真挚的。

(三)思想明确,符合话题要求。写信时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态度真诚,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收信人理解我们,信任我们,接纳我们。考场作文写书信,主题思想来自对话题的准确把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限定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化解话题,点明题意。

【文例】

给皇上(四郎)的信

2第

吉林考生

皇上(四郎):

臣妾近日闲来无事,加上这天又实在热得紧,心中甚感烦闷,昨儿便遣了槿汐去宫外打听近日是否有新鲜趣事。槿汐去了一日,回宫后跟臣妾说,骄阳如火之下,紫禁城外亦是一片肃静,百姓都呆在家中避暑,所以并无趣事,只一间修船的小店热闹些。臣妾十分好奇,命槿汐细细说与臣妾听。那热闹事其实也是一桩小事,可臣妾听后颇有感触,想与四郎一同分享。

据说,这家修船的小店有个工人素擅给船上漆。一日,一个富商将这个工人招去给他的船上漆。这工人漆船时,发现那船的底部有一个小洞,就顺手将那洞补上了。船漆好后,工人收了工钱,便回到了店里。谁想没过几天,那富商给这个工人送来了一大笔钱。工人看着那些钱,说:“工钱您已经给过了。”富商说:“这是感谢你补洞的钱。”工人说:“那只是顺手补的。”富商答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着那条船游湖时,我的五脏六腑都碎了,因为我知道那条船的底部有个洞。但他们却平安回来了。我当下就知道是你补上了那个洞,所以我特来感谢你。”

四郎,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件事十分有趣?想那修船工,不过随手做了一件小事,却救了那富商孩子的性命,保住了富商一家的幸福。臣妾就想,若后宫这许多嫔妃,日常也帮彼此做一些力所能及、互惠互利的小事,而不是钩心斗角、相互倾轧,这后宫之中,会少流多少血、少生多少恶?若这朝中重臣和各地方官员都能本着爱民如爱子、爱国如爱家之心,为百姓谋福、为社稷谋利,这天下何愁不定,这百姓何愁温饱不济?

臣妾深知皇家“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臣妾亦知自己刚才针对朝臣说的一番话僭矩了,但臣妾实在是不吐不快。四郎,臣妾做出之前的一番思索后,就总在想,这世间纷乱不绝,正因为缺少如那修船工一般把分外之事亦当作分内之事做了的人。随手做的那么小的一件事,却救了几条人命,这真是怎么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四郎曾对臣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来必是想告诉臣妾,这小事是轻视不得的,只有将小事认真细致地做成了、做好了,末了还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才会一步步地接近那被上天臵于云端的幸福。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修船工这一举手之劳所造的功德,又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臣妾以前常听人说,圣人在民间,而不在经史典籍中,深不以为然,昨日闻修船工之事,今日又借为四郎解闷之机,做出如上思量,方识此言之真、之妙、之大智慧。试想,世人不论贫富贵贱,皆为圣人,皆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之时,河清海晏之象是多么宏丽!

臣妾此番言语,不知四郎作何感想?

嬛嬛

技法鉴赏:作者取材于收视率颇高的《甄嬛传》,以甄嬛给雍正帝写信之形式,借甄嬛之口,立“人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天地便一片祥和”之意,构思行文可谓精巧至极。形式符合书信体式,语言得体而有深意。

作者善于独辟蹊径地把自

【题例】(2013·天津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点拨:审题要抓住关键,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据此,可以有以下立意角度:

1.水的思考,常见的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地球上的生命之源却在一天天地枯竭,大自然在流泪,我们却不知道珍惜。

2.平凡生活、点点滴滴的幸福与快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忽视。人们热衷于远处的风景,却忽视近处的美丽。

推而广之,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有很多方面,如: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对别人的尊重,文明礼貌的种种行为表现等。

试题规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甚至可以尝试创新文体。佳作展台:

非正常拍摄

3第

天津考生

[第一组镜头] 时间:2012年6月5日 地点:天津劝业场门前

干净的步行街,刚刚洒扫过的地面在太阳下能照出人影。一张花花绿绿的冰糕纸飘落地面。一只休闲鞋实实地踏在冰糕纸上。“妈的!”抬脚将纸踢飞。纸翩然落下。

冰糕纸好像很喜欢高跟鞋敲打的地面的节奏,随着高跟鞋走了好几米。高跟鞋蹭了几次才摆脱这张厚脸皮的纸。„„

十几分钟,这张纸不知被多少次踩踏。一个小女孩捡起它,放进垃圾箱。女孩的妈妈面无表情,嘴里说着什么。

画外音:公共环境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维护的义务。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就变得那么艰难?有人会说,家门内自己负责,家门外与我无关,不管什么事儿,全当没有看见。小女孩是可爱的,长大之后的她还会这样吗?

[第二组镜头] 时间:2012年6月6日 地点:海河富有桥边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

100米外,一群人正在向河里撒鱼苗。远处依稀可见红红的标语,上面的字看不清楚。应该是“爱护母亲河,净化母亲河”一类吧。

桥下,十几个人排列整齐,每个人全套装备:马扎儿、水桶、遮阳伞、几个鱼竿。没有人说话,很静。

桥头牌子上写着:景观河道,禁止垂钓。

水边到河堤的草地,被踩出了清晰的小道,小道上的草已经枯黄。有两个人收起鱼竿,两条小鱼从河里“游”进了桶里。„„

画外音:景观河道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维护的义务。不能为了自己的兴趣,而让“禁止垂钓”成为可笑的牌子。您钓上的小鱼,说不定是刚刚放养的鱼苗。您难道希望自己的母亲河一天天沧桑下去?

从我做起,加油!

技法鉴赏:这是篇形式新颖的考场作文,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将生活中无视公共环境的几种现象,用“集束镜头”的方式予以呈现。画面是客观的,但画面的选择却由作者的主观倾向来决定。画面的陈述语言是简洁的,基本上是画面的组合跳跃,很少有衔接过渡的语句。这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每组镜头后的画外音,则是对画面所呈现现象的深度分析,话不多,但一语中的,指出根源,发出呼吁。在紧张的考场上,能写出如此有特色的文字,没有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是很难做到的。

【试题展示】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内涵范围作文。

名师点拨:这道题兼具开放性与限制性,写作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散思维,联想想象。可以着眼于水的数量、外形、运动、性质、作用等特点,由水及人,揭示水的哲理意蕴。

2.独创思维。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的创新思维、独特视角、深刻见解、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阐述。3.力图创新,包括立意、选材、文体、语言等方面的创新。【考场作文】

水边绝响 陈晓琪

人不是因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个老人,这个硬汉,赢得了人生真正的较量。海上,两个生命,两个毅力坚强不屈的精神,一个拼死反抗,一个全力搏斗,他们在充满敌意的海.................中殊死搏斗,那种坚强、刚毅、勇敢以及蔑视死亡的精神,使灵魂得到了升华!“来吧!我跟你奉陪到死!”这就是老人那亘古不变的骄傲,这就是他坚硬执着的灵魂!

琴韵如水,仿佛天籁,渺渺散去,杳至无极。冥冥间,我仿佛看到一条无尽的河流,向远方延伸,当页

4第 听到被放逐的消息传来,是什么还能让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写下壮丽的《离骚》?是那不屈的精神,不灭的信念!

波光粼粼,水影散乱,他们的灵魂在这些纷繁的灵魂中不断再现,他们的生命虽然已随水而逝,但灵魂却伴随着流水在不断再现中得到永恒。流逝的河流就是永恒的河流,他们在水中看到了生命的全部,完成了对自己的证明!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无论形式还是意境,每一句都美得畅快淋漓。作者是谁?不错,是苏轼。他的豁达,他的豪放,使我疯狂地迷上了他所有的诗词。曾经,几句有意无意的嘲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狱,九死一生的他,...终于悟出,原来一切不过如此,清静无为、超然物外才是做人之本。..隔着苍茫的时空,苏轼向我们吹来浩然之气,时近千年,不停息的永远是那千里快哉风。一个用文字记录感情的人是困苦的,他需要一种无助的恐惧,需要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需要一股强大的可以摧毁一切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感情中,苏轼找到了永恒的文字。

老师点评:考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由水展开联想,内容涉及桑提亚哥(老人)、屈原、苏轼等,将水的流逝与精神的永恒作对比,思想也比较深刻。

存在问题:

①文体:文体感不强,材料之间关系松散。

②语言:用语笼统或不当。如“两个生命”“疯狂地”等词语,使用都不合情境。

③结构:论述与论点不一致,如苏轼一段未紧扣住“水”进行论述;结构不完整,正文主要是三个分板块,无首无尾,有分无总。

升格指导:①文体——根据材料实际,建议采用小标题作文。

②语言——修改词语。如“两个毅力坚强不屈的精神”一词,可改为“两股坚强不屈的精神”。③结构——丰富句子,如“一切”改成“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增补议论,如苏轼一段与“水”的联系不够,增补“这是他在政治之河中的处世哲学”等能扣住“水”的点睛之语。

【请你升格】请根据老师的指导,给作文升格。▲升格例文见答案部分→

页 5第

参考答案

真题精解 写作升格 升格训练 【请你升格】

水边绝响 陈晓琪

大河汤汤,无尽延伸。这是一条永恒之河,在这里我可以隐约看到,无数徜徉着的灵魂,他们漫游水边,执着地追问生命,生命的绝响至今轰鸣。

——题记

老人与大海

人不是因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个老人,这个硬汉,赢得了人生真正的较量。海上,两个生命,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一个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的老渔夫,两股坚强不屈的精神,一个拼死反抗,一个全力搏斗,整整两天两夜,他们在充满敌意的海中殊死搏斗,那种坚强、刚毅、勇敢以及蔑视死亡的精神,使灵魂得到了升华!“来吧!我跟你奉陪到死!”

这就是老人那亘古不变的骄傲,这就是他坚硬执着的灵魂!

屈原与汨罗

琴韵如水,仿佛天籁,渺渺散去,杳至无极。冥冥间,我仿佛看到一条无尽的河流,在向远方延伸,当听到被放逐的消息传来,是什么还能让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写下壮丽的《离骚》?是那不屈的精神,不灭的信念!

波光粼粼,水影散乱。他的生命虽然已随汨罗江水而流逝,但灵魂却伴随着流水在不断再现中得到永恒。流逝的河流就是永恒的河流,他在水中看到了生命的全部,完成了对自己的证明!

苏轼与长江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茫茫大江之上,是谁是吟唱?不错,是苏轼,在吟他的豁达,在唱他的豪放。曾经,因几句有意无意的嘲讽,招来了一场严酷的文字狱。九死一生,他终于悟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原来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不过如此,清静无为、超然物外才是做人之本。这是他在政治之河中的处世哲学,但这也使他在生活中对其他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执着。

隔着苍茫的时空,苏轼向我们吹来浩然之气,时近千年,不停息的永远是那千里快哉风。一个用文字记录感情的人是困苦的,他需要一种无助的恐惧,需要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需要一股强大的可以摧毁一切的社会责任感。

大江东去的波涛中,苏轼找到了永恒的文字。思行水上,我们触到了文化与精神的温度。

页 6第

第二篇: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4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1讲 审题立意

专题十四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一讲 审题立意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于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包括对试题的题意、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认知与把握;立意,则是在把握题意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中心。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是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技法指导一:提纯人格

故事性的材料,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那么,就可以透过人物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缺陷人格。考生作文立意,以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为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题例】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沉到水底的木料。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无人问津,而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年轻人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立意展示:明代贤哲胡居仁有一联曰:“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其中真谛流溢于词间:成事贵在坚持!坚持,是坚强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源于信念与意志,正是对目标的坚持,方有默默迈过足下无尽路途的动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坚持的硕果。

(李肖伟《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技法鉴赏:材料是寓言性的,考生可选的角度很多,如果用“提纯人格”的方法审题立意,则更直接,更符合材料的精神。这位年轻人,他本来拥有价值连城的沉香,却因为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而丢弃了自己的沉香,表现出“没有自信”“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急功近利”等人格缺陷。李肖伟的文章,正是透过材料,看到年轻人“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从正面立意,确立“因为坚持,所以收获”这一观点的。

技法指导二:把握关键

试题材料的关键词句即揭示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中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中的收束句,往往是我们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题例】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展示:太阳的嘲笑造就了星星的信念,在亘古的夜空中坚持着那点微光; 磐石的嘲笑造就了水滴的理想,在艰苦的岁月中守护着那一份渺茫的希望; 别人的嘲笑造就了我们的意志,在瞬间的改变中把握生命的航向。以微笑面对嘲笑,让冷静成为勇气。

(焦可馨《以微笑面对嘲笑》)

技法鉴赏:论述性材料的观点句,是材料的关键所在,从“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等语句出发,从心理、道德、发展等角度,阐述嘲笑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一句出发,可以立足于怎样正确对待嘲笑,以及如何在嘲笑中走向辉煌。《以微笑面对嘲笑》选择第二个着眼点,在形象化的铺排之后,顺势拈出“以微笑面对嘲笑,让冷静成为勇气”的观点,切合题意。

1第 技法指导三:破解比喻

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破解其比喻义是审题的首要任务。而破解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进行。【题例】(2012·上海高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立意展示:不经意间的奇思妙想,往往比刻意的思考更具创意、更为新奇。人们对于脑海中瞬间闪过的微光并不在意,甚至不去理会这种似乎“不劳而获”的产品;人们看中的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想法和看法,以为这样才是社会进步的正道。可是,事实如何呢?

(上海考生《守住微光,果敢行动》)

技法鉴赏:材料是论述性的,关键词有“心灵中闪过的微光”“舍弃”等,而材料本身并没有点明“微光”的含义,这样,审题立意的任务就集中在破解“微光”的意义上了。根据下文“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说明“微光”是心灵中曾出现过的有价值的东西——微不足道的、细小的、美好的、独特的灵感、精神、品质、善念、理想等。由此可以确定以下立意——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珍惜独立精神,放大心中的善念等。

考生立意,将“微光”理解为“奇思妙想”,并对人们对这种有价值的“奇思妙想”的忽略提出了批评,首段明确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看法。

技法指导四:辨明关系

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中间用“和”“与”等词语连接时,要着眼于概念的关系,辩证地思考、分析。

【题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境遇相同的人,幸福的感觉却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的心境不同,或者说是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总是向着积极的方面看,获得的快乐、幸福也就比较多;有的人,总是向着消极的方面看,获得的愁苦也就多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方式与幸福快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以“思维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展示: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使自己幸福,首先就要具备乐观的精神。

(可欣《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技法鉴赏:“思维与幸福”是关系型的话题作文,行文必须处理好“思维”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应重点阐述“思维”对“幸福”的作用、意义等。《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开篇便提出了“要想使自己幸福,首先就要具备乐观的精神”的观点,为全文的分析论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题例】(2012·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拨:材料对一滴水的象征意义作了一定阐释,以供考生展开。这道题相当常规,角度有如下几个:①借助古往今来与水有关的成语或者哲理名言展开;②把一滴水与个人相结合,谈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实现;③和自然界水循环相结合,从一滴水的不同形态展开。既然材料中已经具体提到了水的含义,文章就不能仅止于此,而要达到探讨“怎么办”的高度上。明白了道理,以及如何将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页

2第 活中去,是文章真正应该凸显的主旨。

佳作展台:

敬畏那滴水 四川考生

“上善若水”,是多么聪慧的比喻呀。它抓住了一切善性的本质特征。那一滴不起眼的水珠,确实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谱,所以露珠在阳光下的草尖上熠熠生辉、晶莹剔透。这是一滴水,它没有滔滔的声势,没有汩汩清泉的机灵,也没有古井水的深邃。可是,它可能也经历过曾经沧海的怒吼;或凝聚在天山之巅,融化后一路欢腾入江河,入溪流;或被引流灌溉,蒸发到大气层,尔后凝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飘向黄河、长江两岸„„

那么,当我们握着一滴水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心存敬畏吗?

它,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名流的炫目名片,没有富商大贾的香车宝马,也没有华美的轻裘大氅。它,就是普普通通而且极易被蒸发掉的水滴。正因如此,世俗的人通常以为它微不足道,可以随意泼洒掉而毫不痛惜,自然也无心关注它蕴藏着的真正价值,就径自武断地把它叫作一滴水!

让我们深入地思考吧!去探索这一滴水曾经的奉献,曾经的历练,曾经的辉煌和心存的执着的信念。曾经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幸存者,后来也如一滴水般隐姓埋名甘当普通的职工,连自己的子孙都不知道他曾经的辉煌。前不久,也有媒体爆料过一名教师,他天天划船接送学生,几十年如一日奉献自己的韶光,直到两鬓苍苍还依旧是一名山村教师。历史长河里滚滚流淌的何尝不是滴滴水珠的组合体!哪一滴水会镌刻自己的名字而求后世永不忘记呢?孔子说“逝者如斯”,我想,不仅仅是凭吊逝者的无声无息吧?万流朝东为何永不停息呢?一滴一滴水总是义无反顾地汇入其中,是因为它们有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有坚韧执着的信仰,大海的壮阔激荡才是它们奋斗的终极目标!那些璀璨的一滴,在浩浩荡荡的奔流前行中,不断地摔打锤炼。江河永不停息,英雄层出不穷,主流永远奔向前方。

历史的长河里确实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影响着历史潮流的前进。可是沉心静思:如果脱离了那融为一体的滴滴水珠,英雄必将一事无成,只能是平凡的一滴而已。

我们渴慕英雄,敬仰英雄,也希望成为英雄,自然也就应该更加敬畏那些平凡无奇的一滴一滴。因为,是它们共同成就了英雄的辉煌业绩,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巨浪翻卷前行。希望做英雄,同样不因是平凡的一滴而懊悔、沮丧。

敬畏那滴水,愿做那滴水,甘做那滴水。

技法鉴赏:文章能准确把握诗歌意旨,赋予“那滴水”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开头对那滴水的形象描绘富有象征意义。文章引用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乡村教师的事例,证明那滴水的无私、平凡而又伟大。同时,作者运用辩证思维,指出英雄也同样离不开那滴水,进一步阐释了那滴水的平凡但又伟大的价值。文章最后,运用递进式的结尾,升华了主旨,表达了对那滴水的敬畏。

【试题展示】(2013盐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精神的依托。

要求:①角度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套作。【考场作文】

四季的舞者 何晓明

风,是四季的舞者。

春天的风是跳华尔兹的风。

春天的风刚刚苏醒,伸个懒腰,整好衣衫,便迈开了步子,跳上一曲柔美的华尔兹。她跳过天空,天空开始放蓝;跳过山冈,山冈开始染上绿色;跳过枝头,枝头鲜花绽放;跳过小溪,溪水欢快地流淌。音乐声大起来了,惊醒了沉睡的万物:鸟儿在枝头歌唱,鱼儿在水里游泳,小鹿也快活地奔跑着。全世界都醒了,都跳着这曲优美的华尔兹。

夏天的风是跳探戈的风。

夏天的风最招人喜欢,她总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到来,就好比一曲轻快的探戈,令人心旷神怡。烈日炎炎的时候,风跳着探戈来了,吹走热气,带来凉爽;雷雨交加的时候,风跳着探戈来了,赶走乌云,万里放晴。在天气变化无常的夏季里,请你随风一起跳一曲美妙的探戈吧!

秋天的风是跳伦巴的风。

秋天的风是最美的,她的美并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她的惊喜连连、别具一格。秋风是一阵阵的,页

3第 就好像伦巴一样时而疯狂,时而舒缓。疯狂过后,便会留给人们别样的惊喜:枝头,挂满了成熟的果实;空中,飘扬着纷飞的叶片;地上,长满了金灿灿的庄稼。这一切都是踩着伦巴节拍的秋风给我们的礼物。

冬天的风是跳独舞的风。

与其他季节的风不同的是,冬天的风卓然独立,一意孤行,这也许便是她热爱独舞的原因吧。她自由自在,没有牵绊,驰骋在这寒冷刺骨的冬天,或呼啸回旋于山谷。

老师点评:文章以自然界的“风”为描写对象,通过想象拓展思路,运用比喻来修饰语言,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比喻为不同的舞曲,写出了春风的欢快,夏风的热烈,秋风的飞扬多变,冬风的卓然独立,形象而富有律动美。

存在问题:

材料本身涉及“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但是考生只写了“自然”而未写“心灵”,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符合题意。

升格指导:文中写“风”本身的语句已经够丰富、够精彩了。升格时,应在写“风”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或者写不同的风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不同影响,紧扣“自然”与“心灵”的关系来写作。

【请你升格】请根据老师的指导,给作文升格。▲升格例文见答案部分→

页 4第

参考答案

真题精解 写作升格 升格训练

【请你升格】

感受自然 何晓明

我喜欢在残阳似血的黄昏,漫步在乡间小路上,静静地聆听着鸟儿归巢的欢喜;看看田埂上那金黄的稻穗,那一串串真可谓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闻闻路边的野花,那散发出来的一阵阵清香,让人如痴如醉,忍不住想要摘下一朵;听听农家小女孩欢快的歌唱,那悠扬的曲调像一个个精灵在翩翩起舞,撩拨着每个过路人的心弦„„我贪婪地看着,嗅着,听着,感受着这亦梦亦幻的和谐之美。

我喜欢端着杯热茶,坐在院子里看夕阳在树后,露出最后一抹微笑,把一切烦恼全都置之脑后,任那颗浮躁的心在茶的清幽中沉静,外界的纷扰便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潮湿的宁静。冬的雪,春的风,夏的阳光,静止在秋,而我静止在这片自然的风景中。

我喜欢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炎炎夏日,夹一本书,迈进竹林小道,心灵便开始在美妙的故事中散步。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畅游在美妙的书本之旅中,我忘情着,心也荡漾着。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圆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纱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我喜欢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喜欢这种身处仙境的飘逸。

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欣赏明快的溪流,那曲折的流水既不缺乏轻柔,也不尽显张扬,似乎像一个羞涩的女子,脸上还泛着红晕;它一路欢歌,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它那永不停息、绝不服输的意志让我佩服,它那激情昂扬、执着追求的精神让我敬仰。尤其是那滋润万物之功,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我好想融进这奔流的溪水中,迈向生活的大海,收获完美的人生。

我尤其喜欢一个人站在平坦的大地上聆听自然神秘而奇特的声音。这种天籁,就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去心灵的浮躁,让我的内心更加宁静与澄澈。当我屏住呼吸,享受着自然赋予的灵气时,一种轻飘飘遨游在天街的美妙油然而生。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我不禁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我原本想要成为花朵的,却因为对花朵更深的热爱,我甘心化作了土壤”。可我要说,热爱并不一定意味着牺牲自我,而是在内心深处将无形的热爱化为最诚恳的敬意。

心怀自然,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我只有一颗纯朴的祝福的心;心怀自然,我没有作家的灵动,我只有一支平凡的单纯的笔;心怀自然,我没有演讲者的奔放的激情,我只有深沉的真挚的赞美。

以一颗热爱的心去面对自然之美,你就会发现和谐之美、宁静之美、生活之美,你就会永远保持一颗向上之心,真正地喜欢上这种明心启慧的洗涤„„在陶醉、痴迷之中,你就会由衷地敬畏自然、感谢自然!

页 5第

第三篇: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分析与综合

第三讲 分析与综合

从课标全国卷来看,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呈较稳定的态势,它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并提取信息,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试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归纳起来,分析综合主要有两个要点。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角度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进一步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等的一组。

典题探究

【典题】(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战马记

[明] 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气力,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密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半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①②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己,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有删节)

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解题思路:A项,部:统辖的,辖制的。答案:A 2.(考点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1第 解题思路:①是作者的感慨,③写王某的贪婪和卑鄙,⑥是作者的议论。答案:B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回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解题思路:获得朝廷封赠的是王桢。原文只说济阳公死于靖难,“承担过很多重任”没有相关的依据。根据原文可以认为王桢“承担过很多重任”。

答案:A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

解题思路: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弄懂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字顺。第①句注意“数”“委”“赤子”等词的意思及对活用词“面”的解释、反问句的准确翻译。第②句注意“是”“祝”“为”“果”“如”的意思及“有物啸于山者”的句式特点。

参考答案:①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

②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解题思路:文言断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发现一些可利用的规律,如常用在句末的虚词、相似的句式特点等。

参考答案: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参考译文: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王桢获得朝廷的封赠,他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广,在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的,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刚到任五个月,适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苏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所以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率领统辖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聚集在山中,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三人,余下的全部逃走。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治下的大昌邑,王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王某)。并且鼓动王桢说:“您真愿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率领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奋勇地责骂他们。贼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逃离。

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官名)时,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不敢(多)说话。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着踢门,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被染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它)。之后,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广才跟着木商去收殓尸骨,(王桢的)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热而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某心思页

2第 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收殓王桢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跑到前面咬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他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死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

唉!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唉!能不敬服(它)吗?能不以此为鉴戒吗?

方法归纳

筛选文中信息的解题策略 1.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

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2.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仅表现在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现在两处关涉对象的一致性上。如2012年大纲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2题(原题见第90页“考点探究突破·第一讲·考查角度一·典题探究”),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①②关涉的对象是“夏人”,⑤关涉的对象是“百姓”,故排除。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对主体和对象的确认,是为准确筛选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最终选出正确答案,还要理解表达信息的概念内涵,明确所要筛选的信息的意义指向。如2012年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2题(原题见“考向分析体验·感知真题”),要求选出“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①⑤⑥分别为“不阿谀奉迎”“勤俭节约”“体恤百姓”,在信息的意义指向上与题干不符。

4.梳理文意句意。

对所选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准确把握,对所选文句与相邻文句间语意关系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的干扰。

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有些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处,但题干要求选出的是行为、品质,而文句反映的却是结果,遇到这种情况要认真辨析。

对点训练

(2012·河南郑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选自《宋史·孙长卿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页

3第 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2.(考点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晓谕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告状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很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考查角度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包括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大家要注意甄别筛选,以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典题探究

【典题】(2012·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①周籙字伯仁,少有重名,神彩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禄,见籙,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籙,籙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籙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②庾亮尝谓籙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 籙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籙宽裕友爱。弟嵩尝醉谓籙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烛投之。籙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籙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籙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籙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籙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籙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籙,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页

4第 大将军故副所望邪?”籙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籙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詈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摘编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注:①籙:yǐ,多用于人名。②乐广:胥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顷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B.复坐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C.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方:比拟。.D.何乃横得重名

横:强行。.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横:无端,无缘无故。答案:D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籙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A.

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B.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C.

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NF14F尝于导坐傲然啸咏D.

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B项,均体现其豪放而不失自知之明的个性。A项,分别体现谦逊/清醒。C项,分别体现宽和友爱/正直。D项,分别体现豪放不羁/忠诚。

答案:B 3.(考点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籙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籙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

B.文中周籙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籙虽身处官场但敢于直言的性格。

C.周籙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籙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籙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

D.王敦构逆,周籙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籙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身之祸。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两次批评皇帝”错,文中周籙第二次以尧舜比况皇帝,说:“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目的不是批评皇帝,而是指责王敦犯上作乱。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籙,籙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答时要兼顾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1)译出大意,然后注意重点词语:“折”,折服,使动用法;“校”,通假字,通“较”,计较;“宗”,尊崇。

(2)译出大意,然后注意重点词语:“纠”,检举;“亮”,谅解;“黜”,贬斥。参考答案:(1)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折服周籙,周籙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籙。

(2)后来周籙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参考译文:周籙,字伯仁,年轻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精神和风采清秀明达。同郡人司徒掾(官职)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籙,感慨说:“你们颍地本来就有很多非常之士!最近风雅之事衰落,今天见页

5第 到周伯仁,他将会重振旧时的风尚,廓清我们邦国宗族呀。”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折服周籙,周籙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籙。弱冠之年,承袭父亲的爵位武城侯。中兴建年,官至吏部尚书。不久,因为醉酒,又因有门生持刀伤人而犯罪,因此连坐罢官。太兴初年,改任太子少傅,恢复尚书旧职。周籙(给皇帝)上疏自责说:“我退居回家自省,学问没有通晓一本经书,才智能力不能胜任一官之职,进退都很难,没有能够安守自己的本分,于是勉强在显要的职位任职,声名权位超过自己力量。”他极力推辞不接受(任职)。皇帝下诏不允许。

庾亮曾经对周籙说:“人们都把你比作乐广。”周籙说:“怎么能够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冒犯美女西施呢。”皇帝宴请各位大臣,酒至尽兴处,皇帝不急不慢地说:“今天,有名的臣子共聚一堂,和尧舜之时相比,怎么样?”周籙趁醉大声说:“现在虽然您(同尧舜一样)是人们的主子,但是怎么能比得了尧舜时的盛世呢。”皇帝非常愤怒,亲手写诏书付给廷尉,要杀了他,过了几天才赦免了他。后来周籙因为酗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周籙待人宽厚仁爱。他的弟弟周嵩曾经喝醉后对他说:“你的才能比不上我,为什么无端得到这么高的名望!”用燃烧的蜡烛掷打他。周籙毫无愠色,慢条斯理地说:“老弟你实施火攻,这本来是使出了一个下策呀。”王导非常器重他。周籙曾在王导的席间姿态傲然,发出长而清越的啸声,王导说:“你想学习嵇康、阮籍吗?”周籙回答说:“怎么敢舍去眼前的明公您,去学习前代的嵇康、阮籍。”

等到王敦举兵造反,温峤对周籙说:“大将军这次举兵好像有他的理由,应该不算太过分吧?”周籙说:“你年纪轻未经世事。君主不是尧、舜,怎么能没有过失,作为臣下怎么能兴兵来胁迫皇上!共同推戴皇上,这才不过数年工夫,却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来,能说不是叛乱吗!他傲慢暴戾,目无圣上,其欲望哪里会有什么限度啊!”不久,朝廷的军队失败,周籙奉诏前往王敦的兵营,王敦说:“你辜负了我!”周籙回答说:“公举兵谋反,我亲率六军出战,可是不能取胜,使朝廷的军队失败,因此才辜负了公。”王敦忌惮他的言辞有正气,不知道如何回答。皇帝召见周籙,对他说:“近来发生的大事,二宫未受伤害,大家平安,这是否表明大将军王敦本来就符合众望呢?”周籙说:“二宫的情况,固然与陛下所说的相符,至于我们这些人的遭遇怎样,现在还未可知。”有人劝周籙避让王敦,周籙说:“我既然身在大臣的职位,眼见朝廷衰败,难道还能再蛰伏草野中求活命,出外投奔胡、越吗?”不久,周籙被抓,经过太庙,大声骂贼不止,祈求赶快杀掉王敦。话音未落,抓他的士兵用戟刺伤他的嘴,血一直流到脚后跟,但他神色依然,举止自若,观望的人都因此而落泪。于是被杀害,时年五十四岁。

方法归纳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解题策略

1.细读原文。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事件各持什么态度,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精神。总之,要学会习惯性地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脑中顺序化、网络化,这样才能信手拈来,准确答题。

2.利用信息(明示的和隐藏的)。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注释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75%的正确信息,此外还应结合先期所储存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耐心地解读,力求读懂、读透。

3.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解题策略

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大篇幅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是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的关键的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留心结语,仔细推敲。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大多是人物传记,有的文章的结尾有一段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如在选自《史记》的文段的结尾常有“太史公曰”这样的话,其实这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因此,大家一定要仔细审读文章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综合分析,简要概括。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了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了。这就要求大家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藏的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页

6第 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延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

①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发。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输作左校:东汉政府对犯罪官员的惩罚,服劳役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所交接

接:接待。.B.每破走之

破:打败。.C.膺表欲按其罪

按:查办。.D.考死,妻子徙边

考:父亲。.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膺有威慑力的一组是()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②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③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④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

⑤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⑥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考点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官不做。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常怕他。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塞下。

D.张俭事件发生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诏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2)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页 7第

参考答案

对点训练

考查角度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1.A 解析:听:治理。

2.D 解析: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3.C 解析:不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未采纳孙长卿的建议。4.(1)参考答案:(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解析: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

(2)参考答案:庆州占据险峻高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

解析: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

参考译文: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郡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告状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作为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未采纳。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孙长卿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高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很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孙长卿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考查角度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D 解析:考:通“拷”,拷打。

2.C 解析:①说明“性简亢”;③证明其有识人之才;⑥是景毅的行为被人称道。

3.C 解析:做度辽将军后并未与鲜卑大战;将所掳之人全都送还塞下的不是李膺,而是鲜卑人。4.参考答案:(1)荀爽曾经前往拜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竟得以给李君赶车了。”(2)景毅因而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

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是颖川郡襄城人。李膺禀性孤傲清高,跟别人没有什么来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开始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任职,被推举为最优人才,又升任青州刺史。当地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英明,大多听到风声就弃官逃走。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屡次侵犯边塞,李膺经常冒着箭和垒石(击敌),每次都击败打退他们,敌人十分害怕他。因为公事被免官,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学生常有上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学生,李膺推辞没有接受。樊陵后来通过巴结依附宦官,官职做到太尉,被有节气志向的人看成羞耻。荀爽曾经前往拜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页

8第 “今天竟得以给李君赶车了。”他被人敬慕到这个程度。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桓帝听说了李膺的才能,就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自从李膺到达边境,鲜卑人听到消息全都惊恐归服,原先抓走的男女,全都送回到边塞关下。从此之后,李膺名声传扬到远方。

延熹二年受征召,又调任河南尹。当时宛陵的大族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回家,贪污罪行乱七八糟,郡府厕所里的奇巧物品,也用车装载了带回家。李膺上表想要治他的罪,羊元群贿赂了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发配服苦役。再次升迁,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以至于杀死孕妇。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于是躲到哥哥张让家中,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他的情况,率领将官士卒砸破柱子抓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他。从此各位黄门常侍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不久,桓帝逝世。陈蕃担任太傅,跟大将军窦武一起执掌朝政,共同谋划诛杀了那些宦官,因而提拔重用天下知名人士,就让李膺担任长乐少府。到陈蕃、窦武失败时,李膺等人又被贬废。

后来张俭事件发生,朝廷搜捕党人,邻居对李膺说:“应当逃走了。”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能躲避危难,犯了罪过不能逃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节操。我年纪已有六十,生死是命中注定的,逃又能逃到哪里去?”于是前往诏令指定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疆,学生、部下以及父亲兄弟,全部被禁锢不准做官。

当时侍御史蜀郡人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被记录到私党名单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因而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认为他有道义

页 9第

第四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第4讲 物质的量的浓度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第四讲 物质的量的浓度

(建议2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要点精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nBc表达式:

B=V

单位:mol·L-1或mol·m-3 注意:

1.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C(Cl2)=0.1mol·L-1,C(NaCl)=3.1mol·L-1;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Al3+)=2.6mol·L-1,C(SO42-)=0.3mol·L-1。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NH3、Cl2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3.V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4.在一定浓度的溶液里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大小不变,所含溶质的质量改变。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所需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若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上述仪器中的托盘天平、钥匙改为量筒。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3)溶解:将称量或量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其程序为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作试剂瓶(即不能久贮溶液)。(3)定容时,视线、液面凹面、刻度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3.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3.溶液各种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ρC=1000w % M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ρC=1000S(100+S)M

(3)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 稀释定律:C1V1=C2V2或m1W1=m2W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C1V1+C2V2=C混(V1+V2)③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 C1V1+C2V2=C混V混

V混=m混/ρ混

(4)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ρV1000MV+22400VH2O

例6: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密度为1 g/cm3)

()

A.18.4 mol·L-1

B.20.4 mol·L-1

C.31.25 mol·L-1

D.33.1 mol·L-1

解析:正确答案选A。水的体积和氨气的体积必须单位相同,如果以“L”为单位,则分别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例7:体积为VmL,密度为d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w 1001000mC.w%=(c×M)/(1000×d)%

D.c=

VMA.c=(w×100×d)/M

B.m=V×d×解析: 正确答案为B、D。

对A应为:c=(w%×1000×d)/M=(w×10×d)/M;对B溶质的质量为:m(溶质)=m(溶液)×ρ=(v×d)×w%;对C取1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c×M)/1000×d]×100%=[(c×M)/10×d]%;mol1000mM对D:c mol·L-1。3V10LVM

m

第五篇: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配套学案第7章 写作训练 选“点”突破,练出实效 24.doc

学案24 转换视角,别开生面

学案略语 长期以来,考生写记叙文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从“我”的角度叙述,而且“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单调、狭窄的叙述视角,使考生走不出构思、想象的小圈子,无法上升到“大我”的视野,千文一面,面目可憎。其实,只要把“我”的叙述视角轻轻一变,就能美妙无限:开阔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吹皱心中写作的一池春水”。研习完该学案,你的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佳作:(2015·全国Ⅱ高考优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摄影机”如是说 贵州一考生

我是一个小小的摄影机,自从那次主人的获奖作品在博客发布以后,赢得了网友的一片赞叹;这次主人的事迹荣登高考作文题,受到高考学子的青睐,作为他的助手,我同样感到荣幸。

我的主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摄影师,是数码读图时代的宠儿。他的心中涌动着对美的热爱,他的意识中潜藏着对美的追求,他的肩上担负着传递美的责任。他背负着我,走乡串巷,穿梭于繁华闹市;跋山涉水,进军于深山野岭。他战胜浮躁,战胜寂寞,摒弃粗俗、丑恶的风格,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探索美的源头,去探究美的真谛。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热爱。高山流水、深谷浅滩,野芳幽香、佳木繁阴,东篱菊开、山萧枫黄,苍松绕云、石溪成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种种美景,无不使他心动。即便是循环往复的寻常四季,在他心中也如诗般激昂,如歌般悠扬。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追求。最美的风光永远在人迹罕至的险峰,偏僻细微的

地方。于是,他跋山涉水,去寻找高峰入云的巍峨;风餐露宿,去探究蔚蓝深海的绮丽。即使需要跨越千山万水,也决不放弃寻找人间仙境——心中的香格里拉。在他心中,追寻美是上天赐予他的大任,于是,他用对美的执着,追求唯美世界的风采。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传递。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的主人就是用他的火眼金睛去发现美,并且通过博客、微信向世人展现世界的美、自然的风采。他带领我游览大江南北,为游子们携来家乡的祝福;他带领我穿越海滩码头,为家乡的父老带来成功的消息。登险峰,观日出;越沙漠,览月食,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主人的足迹。为渴望知识的人们,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以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从而扬起远航的风帆……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信念。那一次主人拍摄《坝上日出》,为选择新的拍摄点而摔得遍体鳞伤。他不止一次安慰自己,17岁的摄影师穆勒哈姆为向人们报道战争场面的悲壮之美而在叙利亚丧生,自己这点小伤算得了什么。

一位网友观赏了《坝上日出》这幅获奖作品后,感慨不已,他说:“面对万道金光从白桦树间穿透而出这浩瀚的天地,我内心的原净仿佛被阳光唤醒,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网友的感慨,让我的主人震撼,他感受到了摄影作品的真正魅力,也感觉到摄影师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慷慨其辞,说他要成为沟通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桥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想,这些,或许就是一位摄影师的风采吧!

亮点点评 转情于机,线索清晰。这是一篇激情洋溢,言辞隽永的抒情性散文。作者把他对青年摄影师的赞美转情于摄影机,用摄影机的口气行文,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文章以“说起主人的风采”为线索谋篇布局,递进排比,整齐工丽,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让摄影师的风采畅快淋漓地展示出来。

表达多样,言辞隽永。文章以记叙为主,融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形式优美,中心突出。其句式以短句为主,长句与短句交相辉映,读起来舒缓有致。如“高山流水、深谷浅滩,野芳幽香、佳木繁阴”“跋山涉水,去寻找高峰入云的巍峨;风餐露宿,去探究蔚蓝深海的绮丽”。诗文名句点缀其间,雅俗兼备。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可见一斑。(阅卷专家组)换一种写作视角,可以开阔考生的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中的“你”,本指作者自己。但在作文中,很多考生都会将自己转化为其他人称或其他事物。比如“小刘酷爱摄影”这则材料,将“我”换化为“摄影大师”,可以欣赏和点赞小刘的作品和人品;将“我”

换化为“摄影机”,可以见证小刘的成长历程;将“我”换化为“大山爷爷”可以讲述小刘喜怒哀乐的故事;将“我”换化为“网友”,可以从真与假、美与丑的比较中评价小刘作品的价值取向;将“我”换化为“摄影作品”可以记述作品诞生历险记,反映小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我”换化为“小刘”,可以自陈心曲,感恩数码时代成就自己的梦想。(编者)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一、“我”的视角转换

记叙文一般要有“我”,考生写记叙文都会用“我”的视角去写,这固然不错,但是文中的“我”不一定就是作者自己。所谓转换“我”的视角,就是改变把“我”等同于作者自己的写作定势。1.“我”不是我。

“我”不是我,就是说“我”可以是他人,把“他人”变成“我”。例如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你可以真实地从自己的视角去描叙。但是,如果我们轻轻一变,就会有别样的风采。如完全可以把“我”变成一位盲人,从盲人角度用“我”展开叙述,那情景多么动人。又如以“杜甫”为写作对象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可能自然地从自己角度去写,如果转换一下,把“我”变成李白,变成杜甫的儿子,变成杜甫的朋友严武,那写起来会多么令人耳目一新呀!2012年江苏卷作文题是“忧与爱”,不少考生大写特写父母、爷爷奶奶对“我”的忧与爱。也有不少考生反其意而写,把“我”换成父母、爷爷奶奶,把他们转换为“我”,把“我”转换成“他”,自然避免了雷同,获得高分。2.“我”不是人。

“我”不是我,视角可以换为他人;“我”不是人,视角可以换为动物、植物、器物或者抽象的事物。例如以“高三”为话题写记叙文,考生自然会从一名高三学生的视角去写高三生活之苦之累等,可是有一位考生以“狗眼看高三”为题,把“我”变为一名高三学生家中的宠物狗,写“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整天不是排骨就是鸡骨,又写“我”的主人突然对“我”疏远了,而且女主人一见“我”“汪汪”就打“我”。正是从“狗”的视角写出家有儿子读高三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读来妙趣横生。

有一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其中一篇满分作文——《一张百元假钞的自述》,以百元假钞的视角,写自己怎么被制造出来,怎么流通,在流通过程中目睹了人们种种不诚信的行为,最后发出“诚信”的呼唤。还有一篇满分作文,也是以“诚信”为话题——《我呐喊》,文中的“我”是谁呢?

是诚信,诚信在台上发表演讲。所以,视角一改变,文章往往可以让人耳目一新。3.“我”可以是多个我。

还记得苏轼的《赤壁赋》吗?文章采用主客对答、抑客扬主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人生思考。不少专家都把“主”“客”两人理解为两个苏轼,“主”代表达观的苏轼,“客”代表悲观的苏轼,“主”“客”的辩法正反映了苏轼内心悲观与乐观的矛盾斗争。心理学上讲“我”有三个,本我、自我、超我。我们为什么不把文中的“我”也变成两个“我”甚至三个“我”呢?如以现在的“我”的口吻给未来的“我”写封信,能不有新奇之效吗?

二、他、它的视角转换

文中有“我”,自然有“他”“它”。转换视角,也可以把“他”“它”换成“你”。这样一变,拉近了距离,便于展开对话和抒情。在一篇《汝是一朵勇气花》的高考满分作文中,作者选取醇香的茉莉——王昭君、带刺的玫瑰——武则天、火红的杜鹃——花木兰三个历史人物,分述其“勇气”行为后,升华其“勇气”价值。“昭君,汝是一朵勇气花!牺牲自我著和平,幸福了汉人、胡人!”“武媚,汝是一朵勇气花!无字丰碑任评说,吸引着古人、今人!”“木兰,汝是一朵勇气花!骏马秋风骄须眉,感动着男人、女人!”角度新颖,辞采醉人。试想,如果把“汝”换成“她”,情、色上会黯淡多少!

三、变单一视角为双重或多重视角

古典诗歌中有一种表现手法叫“对写法”,就是从对方角度表“我”。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头两句写“我”想“他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接着写“他们”想“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然“他们想我”也终归是“我”的视角,但这一变换,使诗有了双重视角,仿佛是“一种情,两地思”,有了画面感和时空感。这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式写别情,新颖别致,大大拓展了表现空间。我们写记叙文,也可以借鉴这种“对写法”,把单一的“我”视角变为“我”“你”“他”同时出现的多重视角。请看2011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

总有一种期待

这是发生在楼道里的真实一幕……

期待之小狗篇

很不幸,作为一条小狗,我刚出生没多久就被人从妈妈的怀里抱走,满以为生活会从此安逸,谁知道却碰到一个脾气暴躁的主人。稍不如意,她便会对我拳打脚踢。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逃出魔掌,然而却只能四处游荡。几天的奔波使我饥寒交迫,此刻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也许,我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吧。, 视角一:“我”的视角,狗的视角。

好不容易,在一个楼道角落里,我找到一条破棉被,我想,或许这就是我的归宿吧!

突然,对面门开了,跳出来一个抱着球的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可爱。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的机会。于是,我用柔和而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他注意到我了,我看到他那明亮的双眼如同夏日夜空中的星星。我闭上眼睛,期待命运的改变。

期待之小男孩篇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把数学成绩告诉了爸妈,他们虽然表面没有说什么,可心里早已乐开了花,破天荒地让我出去打球。, 视角二:“我”的视角,小男孩的视角。

我抱着球刚一出门,“啊!”对面过道口有一条小狗,吓了我一跳!我停下脚步,看了看它,它可真瘦啊。我看到它那澄澈的双眸里,充满了伤感,充满了无奈。

它看见了我,眼睛顿时一亮,仿佛看见了救星一般。我想,它一定是经历了千般苦难才来到这儿的,我是不是该抱它回家呢?可是,父母肯定不会允许我带回一条脏兮兮的小狗。我该怎么办?我期待有人给我出主意,教我如何选择……

期待之旁观者篇

我下班回家倒垃圾,从楼道经过时,刚才的一幕我也看在了眼里。,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狗,男孩的家教很严,而狗的生命危在旦夕。很明显,男孩的抉择关系到一个小生命,在孝心与爱心的天平上,男孩究竟会给哪边加上砝码呢?小狗和小男孩那彼此期待的眼神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视角三:“我”的视角,邻人的视角。

此时,小狗和小男孩都呆呆地定在那里。于是,我也在一旁静静地站着不动,期待一个圆满的结局。

期待之结局篇

小男孩:“小狗,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我不会抛弃你。来吧,可爱的狗狗。” 小狗:“感谢上苍赐给我一个机会,我又获得了曾经失去的幸福。”

旁观者:“总有一种期待,它代表了与命运和困难的不断抗争;总有一种期待,开出了沁人心脾的善良之花。”

是啊,总有一种期待,饱含热情和善良,最终会创造出奇迹!, 三种视角,三个“我”同时发声,扣住中心,精确地总结和揭示。,亮点点评 本来,这是一个平常而老套的故事:一个小男孩欲救一只流浪狗,被邻人看见了。可是,经过作者奇特的构思,多重的叙述视角的艺术加工,文章一下子生动起来,诗意盎然起来!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葛菲与顾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杰出的羽毛球运动员。她们的女双配对,所向无敌。自1996年至1999年间,她们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输过一场,她们那种默契的配合令人叹为观止。可有谁想到,这对号称“东方不败”的搭档,虽然在场上共同训练了十几年,但在场外却私交甚少。葛菲回忆说:“两人在一起的这么多年里,私下只一起吃过一次饭。”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葛菲和顾俊从不住在一起。

她们在生活中很少往来,原来是教练的刻意安排,为的是避免因相处过密而引发矛盾,影响比赛。

读了这则材料,你想到了什么?你要说些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使用新颖的视角。

答案精析

学案24 转换视角,别开生面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审题立意指导] 本则材料总共有三段。第一段叙述了一个新闻事件的现象——女双配对,所向无敌。第二段叙述了新闻事件相关联的背景资料——场上共同训练了十几年,但在场外却私交甚少。第三段叙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的是避免因相处过密而引发矛盾,影响比赛。整则材料主要内容即为:“一个结果”——女双配对,场上所向无敌,场外却私交甚少;“一个原因”——避免因相处过密。我们采用“由果溯因法”来打开思维的通道。据此我们可以从参与者这一角度,拟出以下立意:

(1)选手的角度——距离产生美,距离的效果,人际关系重相知轻相处,君子之交淡如水。(2)教练的角度——营造距离、保持距离,把握好“度”,团队有力量。[作文示例] 略。

下载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高考常用文体突破 第3讲 创新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高考常用文体突破 第3讲 创新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