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丽娜先进事迹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记泾干镇西关小学教师徐丽娜
徐丽娜,女,汉族,39岁,中共党员,泾干镇西关小学教师、大队辅导员。十六年的教育生涯,她一直扎根在三尺讲堂上,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形象。她先后获得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少队辅导员、高效课堂改革之星,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泾阳县人民政府授予县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享受政府津贴。
一、师德高尚,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徐老师切身的体会是: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认为上课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它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素质培养,因为学校培养的是国家的后代、民族的后代。徐老师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
徐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
— 1 — 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徐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后来写出了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许多因为胆怯从不发言的孩子,在徐老师一遍遍的鼓励声中,变成了校园里的播音员;一些性格执拗,不与家长交流的孩子,在徐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烦闷……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不仅口吃的毛病改掉了,而且爱上了语文,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徐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撰写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激发真情感,写出好文章》、《用爱塑造班级灵魂》等十几篇文章,并在各种教育论文大赛中获奖。
二、勤学乐学,充实自我的教育理念
徐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修身养性为人师表。对于学生的“不懂事”,她是这么看的:“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如果他们都懂事,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学习做事都很自觉,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首先要教育自己,诲人不倦首先要学而不倦。
每次上语文课,徐老师都力求打破平铺直叙的套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深刻的课堂体验。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样内容的课,也绝对不重复,让每节课都是美丽动人。
“时代的活水要在课堂上流淌。”徐老师注重结合时代特点,从
— 2 — 身边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看到很多学生喜欢的歌,徐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而是找来有关专辑认真试听,终于找到了TF-boy吸引孩子的原因:他们属于同一个年龄段,他们活泼开朗,他们帅气天真。孩子们听他们的歌,大脑的到了很好的休息,身上的活力马上就恢复了。徐老师特意在教室的电脑上存下了一些TF-boy专辑里的歌曲,让孩子们在课间跟唱、听学,也很好的控制了孩子们在课间追逐的现象。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开展课堂教学时就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勤于学习、乐于学习,是徐老师一直坚持的习惯。她的心中装着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她认真向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学习,总想把其他教师的长处都学来。
徐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知之极少到知之不断地增加,是发奋学习的结果,她紧扣自己的工作、所教的课程来学习。她带着两把尺子,硬是让自己的课堂走进了大家的心中。
通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徐老师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成为了本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教育前沿
徐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师。她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可能一时用不上,但一定要有所了解,因为它代表了学科发展的可能方向。如果对本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刊物和新闻一无所知,那是件非常遗憾的事。近几年,网络成为获取最新信息的便利条件。
— 3 — 她经常上网查找最新资料和最新信息,制作精良的课件,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坚持每天上课使用电脑课件,为同学们的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知识含量,也为孩子们正确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主张张扬个性的今天,她用自己广博的专业学识,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倾情展示的机会,教室里是演讲台、是话剧场;同学们是主持人、是记者、是实验员、是表演者……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余秋雨先生曾说:“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领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徐老师认为,只有爱岗敬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得到来自学生的敬意,得到来自领导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收获一份无愧于良心的职业满足感。她相信,只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充满挑战的教育人生会给她的精神生活注入无法比拟的愉悦。
第二篇:陈丽娜先进事迹
三好学生标兵先进事迹
陈丽娜同学来自校先进班集体08土地资源管理1班,校优秀宿舍南2#520室。她性格乐观开朗,但又不失沉稳和细心;兴趣广泛,爱好书法、羽毛球等多项活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党的思想和纲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名列专业第一;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虚坦诚,乐于助人。
在思想方面,陈丽娜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大一开学初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提前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她深深知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树立坚实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将来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她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青年学生要求的论述,使她懂得了既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又要爱党爱国;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基于这种认识,从团员成为一名党员的强烈愿望时刻鞭策着她奋发向上,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无愧于团员光荣称号的成绩。为此,她以优秀党员为榜样,规范行为,严格要求,努力实现人生追求。鉴于她的突出表现,在大二学年她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在积极为发展为预备党员做准备。她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
学习上,她勤奋刻苦,善于钻研。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珍惜大学中的每一分钟。虽然在担任团委学生干部时,工作任务很繁重,但她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怠懈。该生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重视学习效率,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扎实,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大
一、大二学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大二学年并通过英语四级和省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并获得了“校三好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她还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有时间就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帮助平时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热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难问题,督促自制力不太强的同学好好学习,帮助班级基础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实现了零挂科率。
工作上,她认真负责,在同学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一担任过院团委素拓部副部和班级的学习委员。她一直尽心尽职,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真诚地为同学们服务。在班里工作她也没有放松过,尽管很忙很累但她还是认真地为班级做好每一件事情,毫无怨言,在大二学年也获得了“校优秀团员”称号。面对困难,她不是抱怨而是虚心向他人请教,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通过学习与交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总结经验,在工作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她认真完成每一次任务,尽全力做得更好。所以在一次次的尝试与锻炼中,她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无论是组织、策划能力还是语言表达交际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生活上,她积极向上,生活作风良好,并且所在的宿舍多次获得文明宿舍的称号,并且在院的宿舍装饰及舍标大赛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尊重师长、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谦虚坦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时时以共产党员的要求要求自己,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并带动大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上以及思想上遇到的问题,是大家的知心朋友,在同学中颇有口碑,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在学习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她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大
一、大二这一学年院运动会上她积极参加,更是获得了女子三级跳第四名、院宣传报道标兵。
总的来说,她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三篇:《乡村四月》优秀教学课例(徐丽娜)
《乡村四月》优秀教学课例
课例名称:乡村四月 年级学科: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例背景:
一、本课例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乡村四月》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学生在古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学习《乡村四月》这首诗,能很快地进入情。
二、学前准备要求
了解诗人的背景是前提,熟读古诗是关键。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温州)人。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有很多诗歌,是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三、教学反思
一.开门见山,关注学情。
简洁的导入,关注到课堂的有效性,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一环节的设臵,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活泛了孩子的思路。
如: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二.板块教学,体会三美。
1、音韵美。本课的重点环节就在于体会诗歌的美。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感受诗歌美,最终确立将教学板块定为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想要达到这三美,结合孩子们的天性,一改以往成人化的朗读,带领孩子们尝试各种有趣的朗读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新颖独特的朗读方式就纷纷呈现在课堂上,诗歌在孩子们的口中变成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用我们独特的方式体会音韵美。
如,拍手读、同桌互读、画上音乐节奏读、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古诗新唱等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画面美。老师配乐朗读古诗,并且示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歌,让孩子们体会如何描述优美的画面。教给孩子们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最终将头脑中美丽的画面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如,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等问题的设臵,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总之,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情感美。为了更好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这里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抱负,让孩子们体会作者那份恬淡自得的心情,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
知道诗人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这就要结合他的生活背景了。诗人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
三.学以致用,初见成效。
为了检查孩子们学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我请孩子们任选一个角度去体会。很多孩子都选择趣读体会音韵美这个方面。也有少数孩子挑战描述画面,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孩子们能够初见效果,已经很不错了。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同时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最后总结田园诗的特点,与开头呼应。四.些许遗憾,美中不足。
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前面容量过大,导致后面环节显得有点仓促,需要在环节的处理上做些调整。附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徐丽娜 大鹏中心小学 518120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请看(出示:趣读,体会音韵美。)
1、趣读指导: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1)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2)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3)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第四篇:《23.夕阳真美》长青小学徐丽娜
夕阳真美
大庆市长青小学 徐丽娜
一、教材分析: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日落;第二自然段写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第三自然段写夕阳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写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赞美夕阳真美。
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幸福生活)。可以联系刚刚学的《云房子》一课,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要向作者学习,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用心和笔去感受美,记录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诵读夕阳的美。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 激趣导学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观察夕阳的作业,你们完成了吗?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一下你眼中的夕阳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夕阳真美!(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自然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营造了愉悦、轻松、自主的课堂,符合二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出示阅读提示:(1)读准字音,标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画“?”。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夕阳的“美”。
2、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傍晚 光芒 深蓝 涨红 披上 慢慢 下沉 日落 壮丽 起伏 染红 灿烂
(2)检查课文段落是否读通读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互评
3、齐读课文,指出2、3、4自然段写出了夕阳的“美”。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傍晚”一词的意思,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教师小结:
那么,日落的时候,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设计意图:此环节整体感知,让学生沿着主线初探文本,理清脉络。为下一步的探究课文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三)识字写字 指导评议
1.出示生字:傍、芒、蓝、伏、余、壮、慢
2.针对每个字,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的方法。
3.教师提示:“壮“的偏旁(丬),右边是”士“不要写成”土“。4.学生口头组词。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6.教师指导,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识字是重点,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认识事物,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游戏识字,趣味识记,让学习不再枯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傍晚 光芒 深蓝 涨红 披上 慢慢 下沉 日落 壮丽 起伏 染红 灿烂 2.回顾课文内容。师:课文的题目是“夕阳真美”,让我们抓住“题眼”,究竟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夕阳的美?(2-4自然段)
3.到底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夕阳的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到课文中去细细体会吧。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能巩固新知,又可以理清脉络和学习上的障碍,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
(二)自主阅读 理清脉络
(1)师:夕阳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还是个淘气的小孩子,它不停地变换着位置,向我们展示着它不同角度的美。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找太阳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画下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3.小练习:
用 “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夕阳位置的变化。
4.同学们找得非常准,课文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描绘了这三幅不同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三)品读入境 感悟美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先走进西斜中的太阳,教师范读,学生评价。(2)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你觉得哪句话写出了太阳西斜时的“美”?(4)理解“刺眼的光芒”(出示课件)
太阳的光芒在什么时候给你感觉是很刺眼的?(晴朗的中午)这么刺眼的光芒被西斜的太阳给收起来了,这下太阳光就——不刺眼了,变得很(柔和),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再次练读。
(5)太阳西斜时,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a.天空一片深蓝。体会“一片“。
b.出示西山课件:体会“连绵起伏“”壮丽“。
教师板画西山,这些山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6)再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夕阳西斜时的壮丽美景。
你能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吗?相信你一定能把西山的壮丽读出来。(教师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们通过板画,加强了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他们完成情感外显,读中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更真切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里的真情。)
2.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西斜时太阳把天空、西山变得更美了。那么当太阳慢慢下沉,又把什么变得更美了呢?快去读读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2)出示句子:夕阳又把身边的云变美了。
(3)画出写云颜色的词语:黄色、红色、紫色„„
(4)小组讨论:想象一下,云还可能被染成什么颜色?它们都藏到哪里去了?(5)交流汇报:绿色、橙色、粉色等,都藏到„„里去了。师:省略号的作用可真大啊!
(6)想象训练:这么多颜色铺满天空,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
(7)再读指导。当太阳慢慢下沉时,它把周围的云朵变成五彩缤纷的,我们情不自禁地喊出:夕阳——真美!(读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营造了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3.品读第四自然段。
(1)夕阳继续下沉,它走到了西山的背后。
(2)出示句子:它轻轻地走到了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体会含义,练读。
(3)小结:虽然夕阳落到了西山的背后,但是它依然把灿烂的霞光留在的天边,把美丽的景色留在了我们心中,看着这美丽的霞光,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想欣赏一下夕阳美景吗?出示课件。5.出示课文填空,联系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学生读中感悟,在头脑中已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后,再播放夕阳美景的课件,补充升华,是尊重文本,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升华 景美情美 1.出示第五自然段。
这么美的夕阳不仅我们喜欢,爷爷更喜爱!
2.齐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3.你们能了解爷爷此时的心情吗? 4.师小结:
景美情更美。瞧,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朵,让大自然变得瑰丽无比,同时也温暖了爷爷的心,映红了爷爷的脸,更象征了爷爷奶奶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让我们祝福天下的爷爷奶奶晚年幸福快乐!(生齐读)。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由“景美”过渡到“情美”,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渗透德育,引导他们尊敬和关爱老人,教学效果很好。)
(五)书写生字 夯实基础 1.出示生字:沉、涨、灿。2.学生介绍识记方法。3.口头扩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5.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学后书写,巩固新知,识字教学才会扎实有效。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认识事物,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六)布置作业:
1.收集两首描写夕阳的古诗。
2.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看看夕阳,画一画或写一写你眼中的夕阳。板书:
西斜 景美
夕阳真美
下沉
落山 情美
第五篇:学习”最美教师周丽娜“先进事迹感悟
学习“最美教师周丽娜”先进事迹感悟
学习“最美教师周丽娜”的先进事迹,她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像周丽娜一样,爱事业如爱生命,将青春年华奉献给教育事业。我下面简单谈谈学习最美教师的感悟:
第一是学习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心。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学习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第三是学习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团队。向周丽娜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我要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努力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得工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四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过道德模范事迹之后,发现这些道德模范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大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岗位和家庭中,却让人十分感动!
这些道德模范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人的光华。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也让我深深懂得了“道德”二字的份量,留存于心中的除了感动,还有震撼,敬佩,更多的是反思,是领悟,是鞭策„„
这些道德模范,有助人为乐的、有见义勇为的,有诚实守信的,有兢兢业业,长期与病魔抗争,刻苦钻研,敬业奉献的,有孝敬老人,教子有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残老人的„„,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迹感人,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象一盏温暖之灯,引领着我们在道德之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了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后,我觉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更加坚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以道德模范为楷模。
感动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因此,我深深的体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真情实意 地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注公益,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友善互助的社会生活环境;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美德,怀着恭敬、严肃的虔诚之心,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积极创业,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热心奉献的社会工作环境;让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充满爱心、尊老爱幼的美德,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夫妻和睦、互敬互爱,亲子爱子、为国教子,以爱律己、以厚待人,相互礼让、和衷共济,致力建设我们共同的温馨美满的家庭邻里环境。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苛求每个平凡的人都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动地,但我想起一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有一种荣誉,它叫最美乡村教师
周丽娜,女,汉族,1966年2月生,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人,是什么力量让她冲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与一个在沈阳卖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小伙结为伉俪?又是什么力量让她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献给阿图什的维吾尔族群众?去年以来,她连续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给社会交出了怎样的一份人生答卷呢?
周丽娜说,自己从小生活在沈阳,梦想着当老师,但因高考落榜早早踏入社会开始工作。“1993年,听说有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在市场门口卖羊肉串,我和几个朋友就想去尝尝。”周丽娜说,第一次见到烤羊肉串的乃斯如拉·吾买尔,她就心动了,“不光是羊肉串味道好,他长得浓眉大眼,挺帅的。”经常光顾乃斯如拉·吾买尔的烤肉摊,周丽娜发现这个小伙子热情、淳朴、善良、风趣幽默,是个可靠的人,1997年他们喜结良缘。
1998年,周丽娜跟随丈夫来到了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卡依拉克村。卡依拉克村距离边境口岸近,做买卖的人多,能多掌握几门语言就会拥有更多的生意机会,周 丽娜便教给这些买卖人一些简单的普通话,同时她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周丽娜回到沈阳后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我想如果我能学会维吾尔语,再返回新疆当一名双语老师,就可以实现教师梦,而且双语教师在新疆是最缺的。” 2006年,周丽娜和丈夫再次回到阿图什市。成为了一名汉语老师。
周丽娜常说,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重要的是得到家长的信任。她经常走家串户,还用老家沈阳常吃的饺子来款待学生家长,却没想到一开始家长们谁都不肯动筷子。
周丽娜说:“最初一些家长看到我是汉族人,出于生活习惯,所以不想吃我做的东西,于是我叫来维吾尔族邻居帮忙切肉剁馅,让大家放心食用饺子,现在有的邻居生孩子或者生病了,就会让我给他们做饺子。”
就这样,饺子架起了周丽娜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现在家长最放心的就是把孩子送到周老师手里。
周丽娜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她现在有2000多元工资,丈夫当临时工月收入只有900元,还要抚养两个孩子,但是她却用种粮换来的辛苦钱资助村里的贫困大学生。她说:“我们日子紧一点也能过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的学生上不了学啊。”每月她都拿出50元—100元资助贫困学生,给他们买书包,给幼儿园买教学器材。
周丽娜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回报,她在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期间,先后有13名学生考上重点学校,她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
周丽娜的选择,曾经让许多人不理解。周丽娜说:“在这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看到孩子们的双语一天天进步,我比他们的父母还高兴呢。”
2014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礼上,周丽娜登上了领奖台,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时隔3个月,她又入围了2014“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周丽娜说:“这些荣誉都太高了,不是我一个人的,我 的家人容纳了我,鼓励了我,这是最大的动力。当地的父老乡亲、同事给我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我才有施展才华的地方。这个荣誉是大家共同的荣誉。”
在当教师的8年时间里,周丽娜深深体会到大山深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有人觉得我傻,从大东北跑到大西北,而且没有亲朋好友。可我觉得这里到处都是我的亲人,这里需要我,孩子们更需要我。”周丽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