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红色故事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利用红色故事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立发展的先进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愿景,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中国文化,是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成长壮大的文化,也是共产党创立和指挥人民军队战胜一个个中外强敌的文化,还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精神能量。它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更高层次的是一种坚定的人生信仰。革命先驱在人民心中形成光辉形象是因为人们加倍仰慕那些有人生信仰并付诸实践的人,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红色文化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效应。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撼人心魄的场景,都与红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一提到红岩,大家一定会想到小说《红岩》。马上就会想到宁死不屈的江姐和徐云峰,想到那个天真而又可爱的“小萝卜头”,想到那个装疯卖傻的华子良,更会想起那首久唱不衰的歌曲《红梅赞》„„革命前辈们的光辉形象就在脑海中显现,红色气息扑面而来,革命信仰激发出无穷的精神能量,引导我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不仅阐释过去、启迪现实还昭示未来。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为它是作为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对时代精神具有导向作用,也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尚未步入社会的群体,对于价值取向未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在对红色文化的态度上,表现出不屑一顾,对红色文化产生了认同危机。因为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也没有压迫没有剥削,难以深刻理解红色故事里面人物的价值观和革命信仰。时代不同,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和认同程度也不同,加上他们的阅历不多,认知态度、情感归属等方面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肤浅文化,特别是一些非主流文化,如时尚文化、炫耀文化、消费文化等的强烈冲击,只重视物质和表象,精神追求减少了。产生的后果便是他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减低了,民族精神也淡化了,这些被忽视的精神元素恰好是红色文化的本质内容和价值指向。因而,学习红色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既可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又可以培养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一些人疯狂地追求物质和享受,他们不回顾过去,也不再思考未来,他们喜欢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追求物质不断堆积,去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物质至上文化、消费文化、炫耀文化等掏空了他们的心灵世界,直接影响他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当代的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会或多或少的被这极少数人,如非诚勿扰里面的一些物质女生所影响,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就日趋淡漠了。在他们的眼里,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遥不可及,自力更生、艰难困苦、物质匮乏的环境与当下幸福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丝毫没有关联,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沉的历史反思。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教育方面来看,体现在学科偏误方面。小学,初中,历史学科也只是一门课程,形象简单记忆即可;高中,文理分科,导致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几乎不在学习历史学科;在大学阶段,这几年虽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纳入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但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同时专科生在这方面还没有硬性的要求。从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专业、哲学专业的就业率很低,这更加导致了大学生们的历史观念不够,红色文化观念不够。由此看出,红色文化的弘扬,对于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话语表达非常重要,不要说不同时代的时代语言不同,就连同一时代,同一群体的语言也不同。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们有着属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及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话语自然就是信息时代的体现。红色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显然不是直接、可触可及的生活空间,因而,大学生无法真正体验过去的生活,尽管他们也会唱经久不衰的红歌、看经典红剧。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活动只是让他们对红色文化有一个肤浅的认识,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触及到他们的灵魂,没有引起他们在思想上的共鸣。同时,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化生存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他们对信息非常敏感,也非常依赖。信息化的诱惑功能与不成熟的心理不期而遇,严重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之中,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冲击难以使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达到一致的理解和认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心目当中处于“失语”状态。因此,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时代意义。
目前,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精神为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文化开发思路,使红色文化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必须牢牢谨记红色文化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究竟该如何传承?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寻访前辈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就是要将这两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永葆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1.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和红色社团中的大学生骨干以及大学生党员的作用。通过组织筹划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较为自然、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文化建设的步伐。
2.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开设红色资源网站,开发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导网络阵地,使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网络阵地的导向,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微博、微信和QQ空间是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形式,符合广大学生的信息交流的口味,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公众账号,不定时推送一些红色故事。3.通过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利用文化媒体机构和红色影视基地的长处,组织广大的大学生到农村中去了解和领悟红色文化内涵。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演战争等反映红色文化的电视剧,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或许会更深刻一些。4.组织红色旅游,体验红色风情。红色旅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亦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比如重走长征路,游井冈山。红色旅游以其特殊的形式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常流于单纯的说教,枯燥的教育方式易造成学生心理阻抗。而红色旅游正好克服这种局限性,也迎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5.红色文化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当前要把学习和领会红色文化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和落实。例如,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开展大学生红色运动会,身临其境的体验新民主革命时期艰苦的革命生活,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从而可以勉励自己刻苦学习,为日后投身和谐社会建设铺平道路。
第二篇: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少年儿童时期,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未成年人教育任重道远。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旗帜,它昭示了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变化,不论人们价值取向怎样变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深入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广泛深远,思想观念变化激烈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这一切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不断带来新的问题,也不断挑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够有效地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激烈变化的背景下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一代建设者,必须改革创新现有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求真务实。
第一,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确立教育目标,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
检讨和反思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会发现,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给青少年.并在不自觉中从整体事业的视角,把青少年作为传输先进价值体系过程中的一个被动的客体,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青少年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需求相脱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大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与孩子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甚至是相对较为空洞的观点、理论转化为孩子们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整体教育观念和价值的思考和转变。其核心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是发展任务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无论是处于什么社会制度背景下.也不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这一个体与外部,包括社会、他人、自然等关系就会和谐,其个体的生存状态就会顺畅快乐;相反,则会与外部适应不良,冲突不断,甚至反社会.自身也会面临多方面的失败。在这一学说给6岁一12岁的人生开出的九项任务中,有一条很突出的任务就是“形成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集团的看法”,这实质上就是对社会制度价值和主流意识的认同,作为一种以西方中产阶级为主要对象群体的理论,我们不去全面评价其优劣。但它可以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即从未成年人个体的发展出发去思考社会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依我看,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快乐的人生,必须构建起三个支撑:物质支撑、自我精神支撑、社会支撑。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搭建起这三个支撑。帮助他们获得物质支撑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我精神支撑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其坚定的信仰和完善的人格;帮助他们获得社会支撑的能力,就需要推动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这些能力是建立在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和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上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然是这些支撑的重要内核。
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很大的题目,但爱国主义情怀却是一个孩子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些学校和家长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身体键康和学习成绩上,以为只要把这两点抓好了,孩子的前途就有保证了。这是极大的误区,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得开国家,国家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一个没有国家观念的人,一个对国家没有情感的人,怎么能够快乐和发展呢?使爱国主义情怀伴随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伴随孩子价值观、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比如,韩国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把民族文化传统融入孩子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虽然传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髓,似乎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让一个人在不经意处闪现出它的痕迹。因此,在小学阶段,韩国强调学习正经的生活之道,即个人生活上强调端正、诚实、节制、创造、深思:社会生活上强调宽容、爱家庭、和睦、亲切、公益精神、责任意识、团结合作、公正;国家生活上强调三爱教育: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实现了社会提倡的主流价值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统一,其思路非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
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爸爸的朋友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叔叔在政府部门工作,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托他办事的人也挺多的,经常有人请他吃饭,有的还往他家送礼。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王叔叔总是客气但坚决地拒绝。
前几天,我和爸爸到王叔叔家做客。刚进家门不久,王叔叔家门铃响了。叔叔起身开门,原来是他以前的一个同事约他吃饭。叔叔客气地问他什么事情,那叔叔笑着似乎毫不在意地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尤其对你而言,更是小事了!”原来,他在驾车回绍兴的途中,违反了交通规则,驾照被交警扣留了,要一个月以后才能拿回。对于一个习惯了以车代步的人,驾照被扣是一件让他很不方便的事,他知道王叔叔和和交通部门有一定关系,所以,他想请王叔叔帮忙拿回驾照。
听完他的话,叔叔脸色有点儿变了,他停了停,严肃地说:“如果是想叙旧一起坐坐,我去,我买单;可是,你请我吃饭是想请我帮忙拿回被扣的驾照,我吃了饭,帮你的忙,那我不是在拿手中的权力与你做交易吗?那你请我吃饭是让我做违法的事,我能去、能做吗?再说,你违反交通规则,不好好接受处罚,对你今后开车也没有好处。”那位叔叔听完王叔叔这番话,惭愧得低下了头。他们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温暖人心的道德力量,促使人以德养心,厚德善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坚实的支撑,而这些感人故事具有生活基础,非常鲜活,就发生在我们普通人的身边,处处是美景,幕幕都动人。
第四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总结
同心寨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少年儿童时期,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未成年人教育任重道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旗帜,它昭示了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变化,不论人们价值取向怎样变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深入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广泛深远,思想观念变化激烈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这一切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不断带来新的问题,也不断挑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够有效地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激烈变化的背景下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一代建设者,必须改革创新现有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求真务实。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我们应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恪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设计并开展了系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现将具体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制定了《同心寨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制订学习计划,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学习活动,并将学习要求细化到我校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2.健全机制,实施到位。(1)教务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实施方案具体落实于德育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2)班主任督促学生将一日常规贯穿于每日的行为之中。让学生知道在家、在校的每个时段要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算好、算对,教师要给予详细讲解和耐心教育。(3)政教处对班级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督查,不流于形式,既要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更要讲究实效。将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黑板报比赛等活动的成绩作为期末评优评先考量评估的条件之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 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一是在各班教室两侧墙壁上张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进行宣传,让各班学生熟知于心,让各班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二是安排专门的学习园地、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入脑入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
三、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师生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有效营造了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
1.广泛宣传和发动,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氛围。(1)通过主题班会、活动黑板、在校园里开辟专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大师生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板报供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在教学楼前悬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让师生明确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在校园东侧围墙上制作张贴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画,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在校园西侧围墙上制作张贴大幅“我的中国梦”“家乡梦”“叶邑骄子”宣传版面,鼓励引导师生把自己的梦想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前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给各班每一个学生下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一书,由班主任老师利用周会课的时间逐章逐节对学生进行宣讲教育,同时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学习口试和笔试知识竞赛工作,使学生充分理解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和基本要求,自觉规范自己言行,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4)指导各班召开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主题班会,增进了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和荣誉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5)由各班组织出版一期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主题板报,板报主题鲜明,内容切合班里的实际,大力宣传班中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好人好事。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
倡议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求全体同学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整学期全校没有发生学生打架斗殴、赌博、偷窃、勒索、吸烟、喝酒、辱骂教师、故意破坏公物等严重违纪现象。形成了目标明确,纪律严明,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校风,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格局。
3.开展“放飞梦想”读书实践活动。推动全校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4.开展了“美化校园我先行”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加“节粮、节水、节电”等环保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情感,真切地体会到校园环境的美化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光荣与快乐,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升华,从而进一步提高爱国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
5.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为桥梁,广泛深入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如“三爱”教育活动、尊师重教教育活动、队形队列比赛、开展30天打造一个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
6.深入持久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活动开展下去。要求全体教师在今后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对学生及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通过一系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同学们经受了一次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洗礼,增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我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文明守纪、勤俭节约、学风考风建设等方面,有了明显好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一以贯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贡献自己的心血和力量。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现状:缺乏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信念。思想观念进步和道德行为失范并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持怀疑态度,荣辱观错位现象较突出。
2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党员干部滋生了诸如:享乐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的纯洁性,破坏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很多党员干部没有了焦裕禄那样的实干精神,失去了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沦为蚕食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
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全体国民和谐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要
把人们思想意志凝聚起来,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2引领与整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力地应对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
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全会决定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导向,以及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理念将更加彰显。强调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应对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和巩固的灵魂工程,对于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任何社会的国家政权都有自己占统治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精神依托和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