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测控系党支部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测控系党支部
先进事迹材料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有13位专任教师,是一个团结、文明、和谐的系。测控系党支部有党员8名,其中,博导1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4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3人,是一个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三高” 党支部,更是一个凝聚力强、荣誉感高、具有无私奉献氛围的坚强集体。两年多来,测控系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围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在努力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以党建为抓手,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促和谐、谋发展的新路。
一、以提高团队思想觉悟为保障,健全学习工作制度,注重思想政治建设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是测控系党支部十分重视的一项基本工作。一方面,按照校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与要求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学习与研讨,另一方面按照党内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参观学习和党内外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把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构建党员思想交流的平台。在支部书记和委员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并深入学习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新的章程,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使每个党员树立并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认真思考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践科学发展观。
支部以学校提出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要求教师党员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自觉加强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以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的思想高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求教师党员不仅精业更要敬业。如:年轻教师在老教师指导帮助下,积极参加试讲、教学比赛,严格过教学关,认真讲好每堂课,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注重与学生互动、教学反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宋寿鹏、徐琳等老师分获校教学比赛奖,有6人次获院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李伯全、许桢英、张西良等老师分别获校优秀教学质量二、三等奖。
二、以增强团队凝聚力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团结协作
测控系支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始终把促和谐,求发展为目标,以保持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为准则,加强组织建设,以增强团队凝聚力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系里形成了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的工作环境,重大事项全体教师共同商议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测控系5名非党员中,包括2名民盟盟员,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都为党外人士,5名教授中有3人为党外人士。在发挥好党支部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强与党外人士团结协作,密切联系群众,党内党外共同学习进步,开展多种形式学习、娱乐活动,荣辱与共,顾全大局,在党支部支委、系主任、学科负责人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形成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氛围,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进取良好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党支部和系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事业发展共同努力。如,一方面党支部全力支持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各项工作,积极配合、执行他们提出的各种措施;另一方面党支部和党员积极为他们在教学改革、专业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及建议。又如,年长教师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理解、关爱、爱护、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对年长教师尊敬、关心和照顾,勇挑重担,对在职进修、读研究生青年教师,其他老师乐于提供帮助、便利,将困难留给自己。再如,广播操比赛等集体活动,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有困难相互帮助,如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一起锻炼、学习、提高;有人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大家积极响应,分工落实。以上这些促进了系各项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在学校和学院各项工作中,成绩优异,获得了一系列表彰奖励。如: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民盟江大主委李伯全老师被评为江苏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张西良老师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许桢英老师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称号,潘海彬、徐琳、许桢英、张西良等老师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等,学院两次广播操比赛中测控系分别获得一、三等奖,获校纪委征文比赛路欣老师作品“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获一等奖,“我为江大发展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潘海彬老师作品获鼓励奖。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等活动中教师踊跃积极,捐款参与率和捐款金额平均数均位于学院前列。
三、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关爱学生,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测控系的每位党员、教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崇高教育事业,热爱神圣教师职业,把每位学生都作为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对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严和生活中的爱视为己任,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四年学习生活每个阶段、到就业离校,都给予他们全心关爱、教育、帮助,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测控专业人才。
如:新生入学教育高度重视,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李伯全等老师做专业介绍,为他们开启专业知识的大门;全部党员教师均担任班主任或导师,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专业思想和崇高理想,制定大学目标和人生职业规划;在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中,注重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潘海彬、徐琳、许桢英等班主任经常深入课堂、宿舍、实验室等,还常常陪学生在食堂吃饭,或者把学生请到家中,与学生交流谈心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得学生信任、尊敬和热爱,特别是测控0801班在许桢英班主任辛勤工作下,第一年不及格率仅为0.9%,为全学院最低;李伯全、陈进等老师对少数学习缺乏自觉性、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付出了更多心血,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约学生谈心,及时给予学习指导,如对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额外耐心指导,促进这些学生能顺利毕业。
又如,将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落到实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张西良、李伯全、许桢英、罗开玉、鲍丙豪、张世庆等老师定期召开班级专业思想交流会、科研立项辅导会、科研进展汇报会和科研总结经验交流会等,在实验室创造各种便利和条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测控学生大学生科研项目达到30余项,省、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近10项,张西良等老师指导测控学生获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大学创新设计竞赛二、三等奖4项。学生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
再如,关心学生生活、就业等困难,全面给予学生关爱。在认真做好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同时,李伯全等老师十分重视经济困难学生,多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帮助联系勤工俭学岗位;陈进等老师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帮助联系就业企业来校招聘20余次,帮助40多位学生落实了就业单位;陈进、罗开玉等老师指导学生在外实习期间,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及时给予关心,帮助联系就医,安排陪护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们教书育人工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学校的肯定,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省、校先进班级,党员和教师多人次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和校优秀班主任。测控专业学生毕业率100%,学位授予率95%左右,考研率接近50%,升学率接近30%,一到教师节、毕业离校或者返校,学生们纷纷以各种形式向老师表示感激之情。
四、以发展为目标,开拓创新,不断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是测控系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处在改革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重要时期,作为成立刚满十年的年轻测控系,党支部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思路,认清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挑战,坚定发展的信念,坚持发展的道路,积极进取,推动测控专业学科跨越式发展。在系全体党员、教师的努力下,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连年提高,主要表现在:
(1)专业建设,虚心向优势、品牌专业学习,超常规自我超越和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加强课程、教材、专业建设,反复讨论修订专业培养大纲和课程教学大纲,创新开展工程实践训练等多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自编测试技术等多部教材,鲍丙豪老师负责的“测试技术”课程获校精品课程,系完成省校教改项目3项,李伯全和陈进老师负责的教改成果分别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新获在研校教改项目近10项。自2000年创办测控本科专业以来不到5年时间,经过全系教师的努力创建,2004年以94.8分的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审验收,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又经过4年改革与建设,2008年获得了江苏大学品牌专业,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学科和科研工作开拓创新,主动依托强势学科、融入省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成绩显著。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尤其是青年教师许桢英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完成结题鉴定1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李伯全、张西良老师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件,授权10余件,发表三大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在2003年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2009年又获得仪器仪表工程硕士授权点,目前正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做准备。(3)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有新突破。在工业中心测控实验室建设基础上,经过积极争取,2008年获得央地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150万元,经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成立了“现代仪器”“微机测控”“传感器检测与信号处理”3个研究工作室,开发了16位凌阳单片机综合应用、DSP图象处理等30余个新实验项目、无线单片机家庭安全监控综合应用、遥控电子开关设计等近10个创新训练项目,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条件,同时成为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实习实践基地。与美国NI公司建立了“虚拟仪器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凌阳公司建立了 “嵌入式系统校企联合实验室”。
测控系支部全体成员将以此次申报江苏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新的契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2013届(09级)争优答辩学生名单
包装工程专业: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沈涛
气相防锈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防锈膜
卢立新
刘婧
时间温度指示器中淀粉酶的固定技术研究
钱 静
王利培
小型固体颗粒胶囊充填包装机的设计 王利强 张哲源
包装纸板用疏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新昌
章俊祥
袜子骑马标插钩打钉机设计
蔡和平罗仡
袜子挂标机设计
陆佳平
赵丽伟
湿度对蜂窝纸板能量吸收行为的影响 王军
张鑫鑫
粽子自动真空包装工艺方案研究与设计 陆佳平张志伟
袜子腰标机设计
蔡和平
吴联顺
日常用品包装创新设计
龚宁平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李欢欢
连续式15KW微波真空干燥机的设计
石秀东
朱天立
微波干燥曲线模拟和仿真
李静 安琪
茶汁旋转浓缩装置传动部件设计
崔政伟 徐源
学校综合楼螺杆机空调系统设计
朱海清 李吉祥
一种双涡流果蔬清洗机的内流数值模拟研究
戴宁
张欢欢
行政综合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朱海清 刘华伟
功率控制电路设计与制造
浦宏杰 宋全森
疗养院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徐满
小型双螺杆挤压机设计
朱海清
张裕中
李静 张小林
新型安全阀校验台夹紧与提升设备设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制造+模具方向):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童洁
筷子清洗烘干排序机设计
汪 群 康晓静
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改进设计
(二)汪 群 周斌
轿车稳定杆中频感应加热自动上料、理料及出料生产线的设计
周建华 马群
圆柱端面专用磨床设计
傅蔡安 纪飞
赛车车架优化设计 傅蔡安 高海峰
微型模块化台式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研发
傅蔡安 韩威
陶瓷上秞生产线旋转平台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武美萍 单汝健
铁路重载货车制动机箱壳成型分析及模具设计
任志俊 王向东
钛基燃料电池极板成型性能分析及成型模具设计
任志俊
单晖
基于模块化机器人的柔性装配线设计
李 楠 薛杰 回转式自动装配机设计
李 楠 严宇峰
圆珠笔芯自动装配线设计
(三)袁艳玲
顾夏东
多功能卧式枕型包装机的改进设计
(一)袁艳玲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电方向)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孙沂琳 6自由度台式关节机器人设计 周一届 徐灿
绳牵引并联机器人设计
周一届 韩松林
鸡肉哑铃成型机设计 周一届 周海英
基于机器视觉的梨表面检测方法研究 化春键 陈宵燕 6自由度关节型台式机器人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张秋菊
宋嘉伟
新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设计
张秋菊 王帅
阻尼器对汽车碰撞性能的影响
张超锋
尤丽华 马祺超
变形机器人设计—变形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及制作
吕福彬
电路板外形自动检测机检测控制系统设计
尤丽华 蔡晨 PCB输送系统三轴联动机械手结构设计
吴静静
朱伟华
基于ARM Cortex-M3的STM32智能小车感知与控制功能开发 李挺 王幸皋 FMS上下料机械人作业规划与实现
李 挺
张 洪 刘振
四旋翼飞行器飞控模型的建立及控制系统设计 杜汶励
吸尘机器人的设计
张 洪
宗冠臣
自行车自动变速系统设计
盛卫锋 卞启杰
微型六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盛卫锋 张德浩
模块化多功能台式数控机床设计(底层控制器)
陈海卫
董君雨
模块化多功能台式数控机床设计(上层软件)陈海卫 白亮亮
滚筒洗衣机用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
陈海卫
陈光
微型四旋翼直升机设计
周德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设计+基础方向)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何杰
救生艇收放装置的设计
孙 明 段攀
自动印标机设计
蔡召冲 谢尚祥
可移动配重式擦窗机结构设计、平衡控制和稳定性研究 田常录 赵倩文
船用水密门液压及电控系统设计
孙 明 苏丽丽
汽车发动机盖锁的结构设计与改进
何雪明
查加浩
食品给料装置的设计 邵振国 李洋
材料受力变形实验装置的设计
邵振国
沙美妤
斜盘柱塞泵设计
刘利国 任翔
超高楼层逃生用救援设备的设计及优化
何雪明 刘洪轩
大型桥梁专用轨道式伸缩吊船结构设计和稳定性研究 田常录 郑迪
大型屋面轨道式擦窗机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
田常录 张扬
基于流体动力学分析的齿轮泵改进设计
何雪明 陈望
轿车座椅的设计分析与优化
闫俊霞 郁艳明
双齿辊破碎机设计
倪自丰
机械工程学院 2013-6-5
第三篇: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去向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去向
发布时间:2014-3-18 22:48:19
浏览次数:2085 五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模式,结合业界需求和学科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培育机械类工程应用创新创业型未来行业精英”为目标,确立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彰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联合国内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与国外多所大学、研发机构建立多层次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科研创新能力佳、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的“创造、创新、创业”人才。
学院基于基础研究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基于交叉领域研究培养具有集成创新能力的人才、面向重大工程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重要系列赛事中获奖110余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赴国内外继续深造率达30%,绝大部分免试或考取“985”和“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目前,我院各专业的毕业去向为: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机械工程专业与美国等国的多所知名高校开展校际间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实施不同类型的留学形式(学位生、交流交换生、暑期学习等)。近三年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进入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深造。众多毕业生被世界500强的企业(如:康明斯、索尼、夏普、科龙、格力、海信、卡特彼勒、上海汽车、比亚迪、中信集团、联合利华)录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就业面宽,一次就业率高。可到机械、化工、石油、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及劳动安全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其它有关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还可到政府部门、工科院校工作。毕业生中有15%考取研究生,有30%进入雀巢(Nestle)、博世(Bosch)、布勒(Buhler)等国际著名机械和食品公司工作。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一次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良好,可到包装、机械、电子、轻工、交通、医药、环保、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高校与研究机构从事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近两年毕业生总就业率达100%,深受包括世界五百强、国际国内包装知名企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如宝洁、雀巢、高露洁、卡夫食品、耐帆、联合利华、中粮包装、海尔集团等的认可和欢迎。同时,学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进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江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IT)包装工程学院签署“2+2”联合培养备忘录,完成“2+2”项目的学生可同时获得江南大学和美国RIT的学士学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可以选择出国、读研,或者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主要进入长三角地区卡特彼勒、捷普电子(无锡)等世界500 强企业,以及无锡威孚、天奇物流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每年超过1/2 的学生进入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几年发布的毕业生最新工资指导价位,机械电子工程持续成为职场的热门专业,工资收入位居127 种职位的最前列。
第四篇: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四个本科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在国内首批建立的汽车拖拉
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近50年的办
学历史,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 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力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行业内
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
输专业是为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交通对人才
之需求而设置的。
学生情况 在读本科学生1400多名,在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40多名,硕士研究生350多名。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 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车辆工
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内首批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和江苏省重
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2003年获得
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点。学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鼓励学生辅修其它专业,实行优秀毕业生本 硕连读、硕博连读。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 研录取率达20%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供不应求。教学设施及师资 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 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振动噪声研
究所、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实验室、汽车电
子电气研究所、汽车摩托车研究所、工程机
械研究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江苏省汽
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
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 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应用
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江苏大学车辆
产品实验室建在该院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 可。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摩托车、排放测试分析大型设备。现有教职 工1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0 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
学位37人,留学回国人员11人。有20多位国
内外院士、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及客座教授。车辆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6年获得硕士 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授予学位权,1998年经国家批准联合建立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学科建设有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技术监督汽车 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学科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30余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教授12人,博士 生导师7人,副
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9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共完成2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10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18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部。本学科注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领域的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1年全国首批 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由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博士点,1998年其所在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队伍共2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0人,副教 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建设了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队伍曾多次荣获江苏省及机械部“科技工作先进单 位”称号。已培养博士30余人,硕士150余人,工程硕士4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为 国家输送了大批内燃机高级科技人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 该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以道路载运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车辆运行品质动态模拟与控制、综合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与环保控制技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特色优势,装备了INSTRON电液 伺服振动试验台等先进的实验装备,在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智能控制方法、变节流口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理论、车辆运行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务 实并富有创新奉献精神的学术队伍,梯队共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9人,副 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近年来,该学科在科研条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12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有20项获奖或通过鉴定,其中11项获省部级奖励,产 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承担国家、部省级项目30余项。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是 经江苏省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属 工程研究中心,它以江苏大学,常柴股份有
限公司,一汽无锡柴油机厂,扬州柴油机厂,江苏五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动股份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公司为依托,实行有限责任管理模式。内燃机工程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 主任由各依托单位联合推荐,管理委员会聘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内燃机工程中心常设领导机构,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议,组织和管理内燃机工程中心的业务活动。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 市场为导向,紧跟国内外内燃机发展,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持续不断地为我省中小功率内燃机行业提供成熟、配套、适用规模生产的新产品、装备及工艺技术和产业化措施。内燃机工程中心近期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单缸节能节材柴油机;小缸径高速多缸柴油机;低污染,低噪声柴油机;高性能摩托车用汽油机等;开发内燃机专用测试仪器设备和生产中的在线检测设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自98年成立以来,已完成了一批
内燃机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单缸柴油机新产品7种,多缸柴油机5个系列11个机型,单缸汽油机5种,燃气和柴油双燃料低污染发动机3种,在低噪声、低排放技术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配合省职能部门,负责江苏省内燃机 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行业管理工作,促成了一批中小企业持证生产;为内燃机生产企业培训中高级技术人才,举办了各种研讨培训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为江苏省多个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做技术顾问,并促成3项国际合作项目。
第五篇: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活动总结
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2010年4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同日,中组部、中宣部召开会议,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相继全文刊发中央办公厅转发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围绕争先创优这个主题,自2010年9月以来,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党支部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党员争先创优的意识,为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先进党支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主题当日活动,加强党支部凝聚力
开展党支部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交流活动,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培养个人学习习惯,在支部内部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是学院对学生党支部的一贯要求,意识我党支部的一贯作风。2010年10月28日,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全体党员济济一堂,围绕中国共产党党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在谈论会上,各个学生党员各抒己见,就如何围绕党章,结合自身情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场面非常热烈。来自载运三班的周东怡表示:“作为党员,我感到很荣幸,中国共产党建党这么多年,为祖国做出来不可估量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局面,围绕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党的先进性。”而来自热能一班的王东则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与党章的关系,他表示,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应该理智认清当前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坚持党的各项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搞好学习成绩,为班级其他同学作出榜样。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素质教育引导,同时帮助他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党的信仰。引导学生党员真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方向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党员个性化发展,把学生党员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能力素质强的服务型人才。
2、推荐先进党员,树立典型党员
榜样的力量总是伟大的,为了调动每名学生党员强化能力素质培养的积极性,采取“个人申报、各系党支部推荐、全程考核”的方式,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通过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选拔推荐了本党支部的典型党员,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党员真正树立科学的人
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方向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党
员个性化发展。
王东同志于200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三党支部组织委
员,现任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组织委员,班级组织委员,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
得校级奖学金。在担任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期间,王东同志大胆创新,集思广益,在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后,以机械学院08级第三党支部党员为载体,成功策划
了支部特色活动——“西南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郫县四中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中
请到了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天利和郫县四中副校长,该活动被多家新闻媒体报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但响应了学院关于党员创优争先的号召,而且也能够体现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这也是一个综合考核学生党员各个方面的一
个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党员了解创先争优在我们实际生
活的实施。
三,不足及建议,1,在当前的党组织中,许多党员对党的先进性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
平不强,被动学习党务知识造成很多同学对党的认识仍是一知半解,这给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造成很大的难度。对此,学院应该加大活动经费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党支部特色活动的开展。
2,在发展新党员时,许多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流程过程不甚明确,需要党支部干部以及
正式党员组做更多的工作,确保不出现学生因发展党员工作不到位而无法入党。同时学院应
该加强监督,严格恪守入党标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机械工程学院08级第七党支部书记:王俊淼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