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时间:2019-05-13 07:3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第一篇: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一、回族建筑的发展沿革

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一个形成较晚而形成过程特殊的少数民族。它是唐宋以来经由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波斯和阿拉伯等各族穆斯林和元代时由中亚地区大批东迁的穆斯林在中国发展而形成的、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同其他民族交融、特别是在早期与当地的汉族通婚后,就汇人了不少汉族血缘成份。这说明,第一,它是由多种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第二,由于他们是穆斯林,汇人的其他非穆斯林民族的成员也必须信教,所以回族的主要文化便是伊斯兰文化;第三,由于分散居住在汉族地区,因而受汉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影响便深。经过历史的演变,回族先民的原有文化便逐渐消失或淡化。而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便形成了回族的新的民族文化,包括它的建筑文化。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场所,作为礼拜的大殿、沐浴室和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的班克楼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清真寺建筑还包括回族进行宗教教育和重大的宗教活动的讲经堂、师生宿舍和大厅。因为进行礼拜活动时必须面向麦加,所以大殿都是座西向东,而其他的建筑便分布在大殿前的两侧或者周围。这就是回族清真寺建筑群体布局的基本格局。

在全世界,由于各地文化、地域以及建筑风格的差异形成了清真寺建筑的千姿百态,它们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方色彩。就我国的清真寺建筑来说,其发展便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大约从盛唐到元代,清真寺建筑大多用砖石砌筑,其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伊斯兰模式;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以前,清真寺建筑便又趋向于中国的传统建筑形态,即转向木结构的殿堂寺字型制,在大殿建筑中大量采用后窑殿并以无梁殿为其特点,唤礼塔亦趋于楼阁化或者消失,其他如色彩、雕饰、建筑小品等也都表现出浓重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人,一些新建的清真寺为钢混结构,并出现了混合功能的楼层式型制。

在民用建筑方面,宋元时期南方的回族先民巨富很多,他们的豪华住宅和所创办的学校、医院也与早期的清真寺一样,大多是阿拉伯式或者中阿合壁的。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回族的民用建筑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现在还保存了不少这样的回族旧宅此外,回族还实行公墓制,墓地的木、石碑坊和陵墓建筑也颇有特点。特别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坟墓,常常用灰砖箍筑,成长方形,由底部逐渐向上收拢,并且使正面类似碑形状。较为重视陵墓修建的是苏非派先贤的“拱北”,有的是从古代北亚穹隆发展而形成的半园形墓顶,有的则建成为中国传统式的建筑群。至于当代的一些回族建筑,则已经完全现代化了,民族特色已不太明显。

二、陕西的清真寺建筑

根据史料和碑文记载,陕西在元代就已经有清真寺了,但比较简陋。明初虽然敕建了西安的化党巷清真寺,但也不是现在的规模和布局。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到了清代中叶,仅仅在关中就有大小清真寺800多座。至于它们的构建形式,从西安、汉中、洋县、安康、镇安等地现存的一些清真寺来看,其型制已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仿而汉化了。

从平面布局上看,这些清真寺都是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多为串连式,也有因地制宜的中心式。前者的大殿都建筑在最后一层庭院中,大殿前和中轴线两侧是讲经堂、沐浴室和阿匐的宿舍等。一般不再有唤礼塔,而是由院中的楼阁作为其象征或演变为藏经楼。这些清真寺的大门位置接街道走向来决定,有的在正中,有的是侧门,有的反而在大殿的后侧由通道通到前院。中心式的布局则是在较大的院内修建大殿,其他建筑分别建在大院的周围,因而建筑布局和大门的开口便各式各样。

清真寺的大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按照寺院的规模有三、五、七、九间不同的开间,且明柱较少。较大的大殿一般由两座殿堂建成“勾连搭”,最后部分缩小为单间(后窑殿)。在窑殿的西墙正中开有教长领拜的窑龛,俗称“窑窝” 陕西境内中等规模清真寺大殿的前殿大多是梁枋外露,后窑殿则镶有天花板,较大规模的清真寺由于建筑档次较高,大殿上全是天花并有藻井,所有的大殿都铺有木地板,供礼拜时跪拜之用。陕西不同于西北一些清真寺大殿的是殿前极少卷棚,殿顶一般是歇山顶,平脊上不加装饰或采用琉璃筒瓦。由于大殿的进深较长,一般便利用前殿的全开间满装格子门和窑殿两边的全部连窗采光。就现在典型实例来看,西安市最早的两座清真寺便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大学习巷清真寺基本上是四合院型式。其三开间的正中大门是过庭正开,前面是牌楼形的栅门,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寺宇大门型式。为了进门后不直接露出大殿,所以紧接大门的门庭便有一座藏经楼,两边开月洞门。大院中的两庭、碑亭、建有石坊的月台以及大殿,组合得十分和谐,清幽中见其庄严。而化觉巷的大寺则是由系列院落组成的文庙式。该寺敕建于明初,在一条长约245米的东西轴线上布置了五进院落。第一进南北开门,东墙为照壁,院内原仅有高大的木牌坊一座,现建有南北接待厅。经由“五间楼”的二门进人第二进,布置有石牌坊和碑亭,经敕修殿(早期的礼拜殿)两旁的垂花门。便进人第三进生活院落。正中是唤礼塔的象征——省心楼,两边是讲经堂、客厅、浴室和宿舍。砖雕联三门将三、四进隔开,第四进便是全守的主院落,两旁是宗教活动的大厅,院中是木结构牌楼型“凤凰亭”、碑亭、海棠鱼池,经由围绕凤凰亭的石雕栏杆直通月台。月台由五座石门的石栏围绕,台下两旁是砖雕照壁。宽大的月台上便是巍峨的七开间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尚“十”的宗教习俗。通过大殿台基下两侧的月洞门,便是大殿后的小院,院内堆小丘,现建有望月亭。这座清真寺总体布局合理协调,建筑类型丰富,建筑装饰精湛,一庭院处理得体,它是我国回族清真寺中较为宏伟精致的一座。

近代以来,在陕西出现了一些新的清真寺。其中除了仿古的木结构以外,都是新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镇安县城清真寺。它们保留了四合院的基本布局,但在大殿或附属建筑的屋顶上大都装饰有绿色的葱头顶,有的也不再建筑后窑殿和壁龛。这些新寺院体现了中阿合壁的特点。

总之,从古到今,清真寺在其建筑功能上都充分注意到静思默祷的安静肃穆的气氛。因为静溢的气氛能使礼拜的穆斯林身心宁静,摆脱城市的喧扰,在这里找到外部世界中无法找到的本应属于他们的尊严和社会平等。

三、清真寺的建筑装饰

清真寺的建筑装饰在内容、布置和色彩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特点,而在用材的技法上融汇了以汉族为主的中国建筑传统。集二种文化的和谐发展于一体。

首先,在清真寺内严禁使用动物形象,同时又要表现出宗教的庄严与壮丽的气氛。较高档次清真寺内部的雕刻和绘画,以花卉、叶藤或卷云等烘托出一段经文,或者以阿拉伯几何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牡丹、松竹、果品、荷花出水、怪石秀峋、文房四宝等作为画面,来妆点各处的墙壁、门窗等。对于大殿内的天花、藻井以及窑殿的壁龛两旁,尤其注重彩绘装饰。如化党巷清真寺大殿内的600多幅明制天花,便是以方框彩画裹着团花衬托出中间园形的阿文。在壁龛两旁的整个墙壁上,也用木板镶以瑰丽茁壮的花叶形成伊斯兰教风格的“满花”,并衬托出库法体的经文,在其上往往运用门罩、垂柱等装饰构件,使窑殿的正面表现得更加壮丽和凝重,成为陕西清真寺建筑装饰中的精品。

其次,是装饰的色彩。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尚白和尚绿的。为了庄重,一些较小清真寺的柱枋门窗或大殿中的天花板便保持着木料原色而不加彩饰,对往枋尤其不用红色。即使使用油漆,也大多用淡棕色。枋问

更少花花绿绿 的“庙”气、一些清真寺的大殿、”照壁和亭阁的屋瓦采用天蓝琉璃,而不用过于鲜亮的绿色以便与立面装修上的兰色和淡棕底色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寺的一种淡雅清幽的色彩格调。

再次,是装饰的布局。在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内,为了不使全寺过于庙堂化,在建筑装饰中比较注重小品建筑的点缀,如碑亭、鱼池、假山、楼阁、石栏等。尤其是各种木石牌坊,虽然显得繁复,但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显示尊贵。由于清真寺大多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因此便设置了不同山门、垂花门、过厅门、联墙门和月洞门等加以分隔和联系,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各处的山墙、门梢(或门框)也以不同的花卉为内容对缝砖雕,组成各种画面,构图多变,刀法凌厉,花枝饱满,栩栩如生。有些活动大厅的格扇在节日是可以卸掉敞开的。这些格扇和大殿的门窗下部,大多是以花卉、果品、文房四宝为画面的精致木雕,玲挑剔透,形象生动。所有的砖雕和木雕虽然全是中国的传统风格,但与清真寺内的宗教、民族特征却结合得十分和谐。陕西清真寺内的门窗极少见到阿拉伯式的尖拱顶和几何棂窗形式。由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宗教压迫等原因;在个别清真寺的殿脊、甬道、碑座等部位,也装饰有龙、龟、兽等形象,从而留下了一些回族伊斯兰教建筑发展史中的不幸的痕迹。

四、民用建筑的概貌

陕西回族的住宅建筑同当地的汉族差别不大,但在某些细节上还是有着一些回族的特点。

第一,建筑文化的差别。陕西汉族在选择庄址时,一般都有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的习惯,而对“丁”字路口南向的住宅认为不吉利,于是便正对巷口立一块小石条,刻上“泰山石敢当”,或者在屋顶上竖起一面镜子,写着“吉 星高照”。以阻挡由南而来的“凶神”。由于伊斯兰教不信鬼神,在回族的建筑文化中对这些 迷信一概抛弃。另外,在木构架“上梁”的时候,汉族的习惯都要放鞭炮,杀一只公鸡祭神,同时给大梁上披上红布,贴上“上梁大吉”的。红纸,回族虽然对如此,跟又吸收汉族的部分风俗,用红纸写上一段古兰经文贴在大梁上。像这些习惯,便都反映出在建筑文化上两 种不同信仰的差别及融汇。第二,住宅平面——空间布局的共同性。陕西较大住宅的平面布局,大多是大门以后有两厢、过庭、两厦、后厅或后楼以及后院等。由于受建筑面积的限制,大门几乎都开在中轴线的左侧,这样便可省去在正中开门时需要建造隔挡外界视线的照壁。这种布局即使没有照壁,也可以避免外界从正中大门直接望到过庭以至后院。另外一些宅院却是在大门前构筑一道木板屏风门。至于大门另一侧的街房,有的向外作为铺面房,或者向内作为客厅。由于大院都是几进院落,于是便修建起二门和三门,讲究的家庭还装饰有砖雕门楼。对于较小的四合院布局,除了两边的单坡房以外,院子的正面往往建成为三间一明两暗的正屋,明间便称“敞房”。这种四合院大都是城市小户人家和农村房舍。至于农村中住窑洞的家庭,以正面的窑洞为主,有的在两旁还有厢房,羊圈和厕所便分别设在厢房的背后。在结构方面,除了一般的木结构以外,陕西一些地方还有在干打垒的墙上架起木梁的。总之,陕西回族的这些住宅建筑,基本上都是中国传统的住宅布局和结构。

第三,居室功能和布置上的民族性。由于回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一些较大的宅院或主人信仰虔诚的家庭,往往另外辟出一室作为自己诵经、礼拜的净室,室内的布置也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同时,伊斯兰教对沐浴冲洗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分大小宅院,在每间卧室的门后都砌起一块可盛水和排水的浅小砖池,上面挂着吊桶,随时供卧室的主人冲洗。对于较小的宅院,其所以必须辟出“敞房”,则是在婚丧大事中为证婚、纪念先人时念经以及丧事中停放亡人等提供场所。此外,陕西回民过去还有睡炕的习惯,妇女们缝制衣服、绣花、做鞋等也都坐在炕上进行。因此大炕便砌在临窗一侧。后院中也有同厨房等生活用房连在一起,辟有堆放柴草和马、羊粪的“柴粪房”。如果有养牛羊和骡马的家庭,牲圈也安置在后院的一角。这类房舍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置又反映出陕西回族建筑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民族生活习俗。

回族是一个既能保持民族优良传统而又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因此它的建筑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演化。由于民族意识和信仰的凝聚,清真寺集中地显示出回族建筑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陕西的回族建筑和它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它的地方色彩。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及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陕西的回族建筑又呈现出多样化的新趋势。

第二篇:回族清真寺的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初探汇总

《回族清真寺的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初探》

班级:14园林2班 姓名:马玉玲 学号:20141939

摘要:回族清真寺园林是属于伊斯兰园林的一种,在伊斯兰世界的园林中,“天国花园”的概念随处可见。在«古兰经»中,天堂中的永恒之园中矗立着具有双重意义的树-它既象征神圣,又象征爱人的温存。伊斯兰园林,既包含向往天国的文学主题,又是理想化的乐园,它被设计成满足奢侈安逸和感官快乐的场所,提供佳肴、美酒、音乐、芳香以及感官上的愉悦。关键词:伊斯兰园林、清真寺、风格特征

一、回族清真寺的发展沿革

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一个形成较晚而形成过程特殊的少数民族。它是唐宋以来经由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波斯和阿拉伯等各族穆斯林和元代时由中亚地区大批东迁的穆斯林在中国发展而形成的、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同其他民族交融、特别是在早期与当地的汉族通婚后,就汇人了不少汉族血缘成份。这说明,第一,它是由多种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第二,由于他们是穆斯林,汇人的其他非穆斯林民族的成员也必须信教,所以回族的主要文化便是伊斯兰文化;第三,由于分散居住在汉族地区,因而受汉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影响便深。经过历史的演变,回族先民的原有文化便逐渐消失或淡化。而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便形成了回族的新的民族文化,包括它的清真寺文化。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场所,作为礼拜的大殿、沐浴室和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的班克楼便是清真寺的主要清真寺。清真寺清真寺还包括回族进行宗教教育和重大的宗教活动的讲经堂、师生宿舍和大厅。因为进行礼拜活动时必须面向麦加,所以大殿都是座西向东,而其他的清真寺便分布在大殿前的两侧或者周围。这就是回族清真寺清真寺群体布局的基本格局。

在全世界,由于各地文化、地域以及清真寺风格的差异形成了清真寺清真寺的千姿百态,它们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方色彩。就我国的清真寺清真寺来说,其发展便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大约从盛唐到元代,清真寺清真寺大多用砖石砌筑,其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伊斯兰模式;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以前,清真寺清真寺便又趋向于中国的传统清真寺形态,即转向木结构的殿堂寺字型制,在大殿清真寺中大量采用后窑殿并以无梁殿为其特点,唤礼塔亦趋于楼阁化或者消失,其他如色彩、雕饰、清真寺小品等也都表现出浓重的中国传统清真寺的特色。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清真寺技术的传人,一些新建的清真寺为钢混结构,并出现了混合功能的楼层式型制。

在民用清真寺方面,宋元时期南方的回族先民巨富很多,他们的豪华住宅和所创办的学校、医院也与早期的清真寺一样,大多是阿拉伯式或者中阿合壁的。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回族的民用清真寺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现在还保存了不少这样的回族旧宅此外,回族还实行公墓制,墓地的木、石碑坊和陵墓清真寺也颇有特点。特别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坟墓,常常用灰砖箍筑,成长方形,由底部逐渐向上收拢,并且使正面类似碑形状。较为重视陵墓修建的是苏非派先贤的“拱北”,有的是从古代北亚穹隆发展而形成的半园形墓顶,有的则建成为中国传统式的清真寺群。至于当代的一些回族清真寺,则已经完全现代化了,民族特色已不太明显。各地回族的民俗有受到特定地域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的制约和渗透影响,东南西北中,同中有异,大同小异,五彩缤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性、局部性的色彩。

二、回族清真寺特点

回族清真寺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回族清真寺的装饰艺术,不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韵,而且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清真寺的精神风貌,记载着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而中国传统清真寺风格的清真寺,正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1、清真寺工艺的中阿结合性

即将伊斯兰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清真寺手法相融汇,通常采用白、蓝、绿等冷色布置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喜欢的审美心态。在重点装饰的天棚圣龛饰以彩画和金色花卉等图案,还嵌砖雕、挂金扁。再大殿以外的地方,或精雕细刻、或雕梁画栋、或置以香炉、屏风,使寺院充满富丽堂皇的气氛。还采用博古图案、梅竹团案、吉祥动物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作装饰,使寺院既富丽堂皇,又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

2、布局的完整性 布局的完整性。即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制。其清真寺以一定的中轴线排列,具有完整的空间。其间每一院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又井然有序,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清真寺艺术风格。

3、清真寺的宗教特点

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突出表现了清真寺的宗教特点。如寺内的圣翁皆背向正西的麦加克尔白、大殿内不设偶像、不搞偶像崇拜、寺内皆设礼拜大殿、沐浴室等。明显区别于其它宗教清真寺。

4、寺院园林化

我国回族清真寺内,往往小桥流水,山石叠翠,编植树木花草,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使人在崇敬之余,产生亲切感。

三、清真寺的装饰

清真寺的清真寺装饰在内容、布置和色彩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特点,而在用材的技法上融汇了以汉族为主的中国清真寺传统。集二种文化的和谐发展于一体。

1、装饰内容

在清真寺内严禁使用动物形象,同时又要表现出宗教的庄严与壮丽的气氛。较高档次清真寺内部的雕刻和绘画,以花卉、叶藤或卷云等烘托出一段经文,或者以阿拉伯几何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牡丹、松竹、果品、荷花出水、怪石秀峋、文房四宝等作为画面,来妆点各处的墙壁、门窗等。对于大殿内的天花、藻井以及窑殿的壁龛两旁,尤其注重彩绘装饰。如西安化党巷清真寺大殿内的600多幅明制天花,便是以方框彩画裹着团花衬托出中间园形的阿文。在壁龛两旁的整个墙壁上,也用木板镶以瑰丽茁壮的花叶形成伊斯兰教风格的“满花”,并衬托出库法体的经文,在其上往往运用门罩、垂柱等装饰构件,使窑殿的正面表现得更加壮丽和凝重,成为陕西清真寺清真寺装饰中的精品。

2、装饰色彩

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崇尚白色和绿色的。为了庄重,一些较小清真寺的柱枋门窗或大殿中的天花板便保持着木料原色而不加彩饰,对往枋尤其不用红色。即使使用油漆,也大多用淡棕色。枋问更少花花绿绿的“庙”气、一些清真寺的大殿、”照壁和亭阁的屋瓦采用天蓝琉璃,而不用过于鲜亮的绿色以便与立面装修上的兰色和淡棕底色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寺的一种淡雅清幽的色彩格调。

3、装饰布局

在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内,为了不使全寺过于庙堂化,在清真寺装饰中比较注重小品清真寺的点缀,如碑亭、鱼池、假山、楼阁、石栏等。尤其是各种木石牌坊,虽然显得繁复,但却采用中国传统清真寺形式,以显示尊贵。由于清真寺大多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因此便设置了不同山门、垂花门、过厅门、联墙门和月洞门等加以分隔和联系,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各处的山墙、门梢(或门框)也以不同的花卉为内容对缝砖雕,组成各种画面,构图多变,刀法凌厉,花枝饱满,栩栩如生。有些活动大厅的格扇在节日是可以卸掉敞开的。这些格扇和大殿的门窗下部,大多是以花卉、果品、文房四宝为画面的精致木雕,玲挑剔透,形象生动。所有的砖雕和木雕虽然全是中国的传统风格,但与清真寺内的宗教、民族特征却结合得十分和谐。由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宗教压迫等原因;在个别清真寺的殿脊、甬道、碑座等部位,也装饰有龙、龟、兽等形象,从而留下了一些回族伊斯兰教清真寺发展史中的不幸的痕迹。

结语:回族是一个既能保持民族优良传统而又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而较为大家熟知的回族清真寺就是最能反映回族的民族特色的清真寺。因此它的清真寺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演化。由于民族意识和信仰的凝聚,清真寺集中地显示出回族清真寺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随着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入和广泛传播,回族清真寺也犹如美丽的瑰宝遍布于祖国东南西北,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三篇:浅析陕西布贴画的审美特征

浅析陕西布贴画的审美特征

一、陕西布贴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陕西布贴艺术是早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妇女们经过实践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她们从开始有意识,到在破旧的衣裳进行缝补,故意剪出漂亮的图案缝上,一方面可以补上破洞,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美观;布贴技法不仅服务于衣服上,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包袋、鞋、肚兜、钱包、垫肩、烟袋、枕头、帽子上等等随处可见,目的是增加耐磨性,既实用又美观。

二、陕西布贴画的审美特征

“在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中,人们不难发现正是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纯真的情感萌发了美的创造。”制作布贴画开始源于妇女们的日常针线活,再后来到缝缝补补的衣服、娃娃玩具、枕头、被褥等等;由于层层缝补,渐渐地形成了天然的花纹图案。之后她们便在新衣服上也缝制上漂亮的图案,不仅美观而且耐磨。布贴画由此渐渐形成。开始只是简单地挂件,缝制花蕊之类,渐渐开始加入寿桃、牡丹、蝙蝠等,一些有寓意的图案,经过裁剪、拼贴、堆叠、缝合、镶花等,创作出具有浮雕感的艺术作品,懂得了装饰的重要性。

三、陕西布贴画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趋势

从内容上看,“民间美术的主题,几乎无一不是出于-生命追求,的动机。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地区,无论什么材料、什么工艺,民艺作为原始文化的嫡传,它们都强烈的显现出-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这是民艺同其他美术(艺术家的美术)的根本区别之一。”现如今民间布贴画中不仅出现了代表多福、多寿、子孙繁衍的图案,还出现了代表都市生活的场景,也有只是为了表现一个氛围,一些事物,一种心情等等的场景;这是当代创作者的自我情感表达,也是舒缓与解压的方式。用色上有的大胆、夸张,清新自然,没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时尚感十足。当然,没有了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作品值得我们深思。

在形式上,"现代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手工艺制作,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劳作息息相关,在应用形式法则时,应特别强调以充分发挥产品的效用功能为前提,以创造功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为最高原则。#传统的陕西民间布贴艺术大多以实用为主,没有纯粹的形式因素,是人们真正来自内心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民间布贴渐渐的超过了实用的美化需要,甚至完全走向了纯装饰的道路,即只供欣赏的艺术品。针对这些还较单一的形式,我们可以让布贴画朝着既装饰又实用的设计之路发展,即:笔记本的封面、杯套、布偶、包装袋、游戏开发等等。

在材料方面,材料不仅影响着整个设计,作品的整个形态,也引导着创作者的每一步设计。陕西民间艺人们创作作品时,不仅要了解底样绘制、色彩搭配和印染技术,还要了解不同布料的特性,裁剪技巧,缝制与压平的方法。在这个工业化繁荣的时代,新材料不断地出现且普及,不同材料的装饰画层出不穷,例如加入丝带、纽扣、铆钉等等现代材料,形式各异;出于要表达的内容与含义的不同,所选材料也各不相同。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步,陕西民间布贴艺术也在不断的消逝衰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地加快,迫于“全球化”危机,人们也意识到了民族性的重要,同时也有现代艺术家的加入使得民间布贴艺术成为了一种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为布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寻找到了另一条出路。本文通过对陕西民间布贴审美特征的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传承与创新,寻找一条新的思路,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内容形式

总之,我们要认真思考、分析他的特征。

第四篇:回族爱情观

穆斯林青年视野中的爱情观

人们都说:爱情是人类社会永不衰退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思想,不同宗教信仰,甚至不同国度的人们都赋予了它不尽相同的理念和内涵。广而言之,爱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爱与被爱的关系。狭义的爱情指的则是:男女之间以婚姻为目的的爱与被爱的关系。伊斯兰的爱情观有其鲜明的特点。我们说爱安拉,爱使者(愿主福安之),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都有其不同的含义。爱安拉指的是敬畏服从安拉;爱使者(愿主福安之)指的是跟随效忠使者(愿主福安之);爱父母,指的是孝顺父母;爱妻子指的是满意喜悦妻子;爱儿女指的是关怀、呵护子女……现在,让我们从伊斯兰视野中来谈谈狭义的爱情——男女之间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观。伊斯兰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是一种美好,它是造物主给他的仆人的一种恩赐。真主还说:「她们是你们的衣服,你们也是她们的衣服」。伊斯兰鼓励、命令夫妻之间应当互相敬重,互相喜悦、爱慕,并把这种爱上升为一种功修,一种服从安拉的标志。爱是一种感觉,一种天性,一种情感。伊斯兰不责成人类的情感,因为人的情感的本质不是人自主的,正如你对某事某物的喜怒哀乐,安拉不会加以责成。你不喜欢张三或喜欢李四或喜欢多一些或少一些,你不会因此而被责成,正如使者(愿主福安之)对他的妻子所说:「主啊!我分配我所能控制的,不要责成我所不能控制的。」曾经有人对「欧曼尔」(愿主喜悦之)说:「穆民的长官,我不喜欢你。」欧曼尔(愿主喜悦之)问他:「那么你会虐待我吗?」他说:「不会。」欧曼尔(愿主喜悦之)说:「你爱不爱我无关紧要。」伊斯兰不责成人们的情感,但却责成形成後天的情感的因素。因此,伊斯兰对於情感领域的范畴有两个要求:①当成为情感的主人,不要让情感趋向於不符合伊斯兰的范畴。比如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你可能会对她产生爱慕之情,伊斯兰并不认为你的这种爱慕之情是一种犯罪,但当你故意单独接近女孩,单独约会……等,在伊斯兰的视野里就成了非法的。又如,你不喜欢张三,伊斯兰不以之为罪,但当他向你问候(道色兰)时,你因不喜欢他而不作答——这便是一种罪过。②培养正确、美好的感情,远距不好的习性。比如培养对真理、正义的追求和热爱。又比如你不喜欢你的哥哥,你没有必要显形於色,你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感情,试图培养喜欢他的情感。伊斯兰不承认「一见锺情」之说。真爱不会凭空产生,一面之缘,不足成爱。也许你第一眼看某人,你会觉得顺眼或有点好感,但他和爱有本质的区别,和你长相思守的爱人离开你,你也许吃饭、休息、睡觉时都会想起他(她),但一面之缘的人,也许很快你就会忘记。在这里我们应该把爱和欲区别开来,爱是神圣的、庄严的;欲则是贪婪的,低级的,是魔鬼的行动。伊斯兰的爱情观中,往往人们不可理解,甚至认为不可接受的是伊斯兰的求爱方式,伊斯兰认为:男女婚前任何方式的独处,都是不妥的或非法的。两人的独处时,有魔鬼的介入,事实证明两人独处其结果往往超越法度。有很多人却认为两人独处并无大碍,然而伊斯兰防微杜渐,使者(愿主福安之)说:「男女独处,恶魔便是他们的第三者(同伴)」。凡是独处恶魔随时都有机会怂恿你一步一步不知不觉迈向歧途甚至干罪。伊斯兰不允许男女独处,并不意味著伊斯兰禁止男女之间的爱情,事实恰恰相反伊斯兰提倡男女(夫妻)之间的爱,正像我们前面所述。伊斯兰禁止的是不健康的求爱方式及不负责的的爱。如果你看上一个人,而且你想真正去爱他(她)选择他(她)为你的终身伴侣,那么伊斯兰允许你合法的去了解他(她),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如果真主让你们喜欢上一个女人,你们可以观察她,它对两人长期相处不致後悔最相益。」比如在家人、朋友、同学的陪同下互相交谈、了解、相互推心置腹,畅谈彼此的兴趣、爱好、理想、要求,真诚的去了解、对待。如果有共同的理解、追求、且能相互容忍,就力求达成更可靠的婚约。这样本著认真、真诚、尊敬的「恋爱」总比冠以「浪漫」而毫无保障,甚至相互玩弄、欺骗的「恋爱」应该更稳固、更有价值吧?!有人说:婚前不相互认识了解,将来如何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首先:伊斯兰并没有禁止婚前的互相认识了解,相反使者(愿主福安之)鼓励了解观察对象。伊斯兰禁止的是那些不健康,以恶魔为伍的,会引发私欲导致犯罪的一切途径和方式。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不要把传统的父母全权包办的传统习惯和伊斯兰的婚姻制度混为一堂,伊斯兰鼓励的是光明正大,认真严肃,有责任感的以婚姻为基础的健康求爱方式,对於时下的这种「浪漫」,「自由」,互相玩弄的求爱方式是和伊斯兰格格不入的。很多人正是以著这个冠冕堂皇的藉口演绎出了今天的「婚前同居」、「试婚」等性泛滥思想。越是性开放、性泛滥的地区,其离婚率越高,家庭越动荡不安,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不可争辩的事实。其次,婚前相处,往往相互展现的都是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一到婚後,双方都有被欺骗的感觉,都在埋怨婚前美妙的山盟海誓那里去了。口头的山盟海誓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相互理解尊重,容忍以及生活中的磕磕碰碰。这种婚前不真实的展现成了婚後家庭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说婚前的相互了解,并不是保持婚後稳定及建立和睦家庭的根本措施,婚前了解最为彻底的西方,恰是离婚率最高,家庭关系最为紧张,最具隐患的地方。婚姻本来就应该是人类最神圣、最庄严的一项大事,我们应该谨而有谨、慎而又慎的对待。伊斯兰认为:健康、认真的求爱方式是幸福稳固的婚姻的前提,幸福稳固的婚姻是健康家庭的基础,健康家庭则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健康的社会则是铸造健康美好人类文明的保证。

对於个体而言,如果你是男性,你选择一女子作为你的妻子,你当清楚她将是你孩子的母亲,你家庭的监护人;如果你是女性,你选择一男子作为丈夫,你当清楚他将是孩子的父亲,你一生的靠山。

谁都想选择美貌、英俊、善良的物件,我们很难想像当你们结婚了,你的物件和其他异性还保持著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背著作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这是谁之过?这也许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所谓「浪漫」的爱情。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镜头,当你洞房花烛夜,你是否有勇气并真诚地拉著你妻子的手说:「你是我第一个触摸的女性」吗?如果你是女性,你又是否有勇气并真诚的对拉著你的手的男人说:「你是第一个触摸的男人」吗?如果都有,再甜美的山盟海誓在这两句简单朴实的语言前面都显得苍白无力,那将是你们神圣婚约的一种什么样镇静剂啊!如果都没有,那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 伊斯兰要求青年认真,严肃对待婚姻。达成婚约的前提是:信仰统一、当事人双方同意、证婚人、聘礼。结婚需要给聘礼,而不是草草行事,不难看出,伊斯兰视婚姻的神圣行性,甚至让不理解人们认为这种婚姻过分束缚年青人,让想成婚者感到压力,然而我们说:婚姻是美好的,但它同时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伊斯兰要求年青人渴望婚姻的同时珍重婚姻,来不得半点轻浮或虚假。我们随时需要用心去苛护,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能拥有美好的结婚时光是一种恩典,是来之不易的,在伊斯兰的视野里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不致让人们随意的亵渎婚姻、撕破婚约,而是相互真爱,相互容忍。伊斯兰认为:爱是神圣的,爱安拉是一切形式的爱的基础和源泉,所有的都将消失,唯有对安拉的爱永垂不朽,它将带我们入住乐园,享受永久的爱和幸福!

第五篇:回族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开斋节礼拜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回族为什么要封斋呢?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斋月里,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新疆地区的回族,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节日: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藏历新年、六月欢乐节,有的地区也过端午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为了欢度佳节,人们从旧历年十月初就开始作各种准备工作,如磨炒面、打酥油等。农业区藏胞还要打扫房屋,张贴年画等。欢乐节,一般都在农历六月中旬欢度。禁忌:藏族人民由于长期受宗教的影响,生活中禁忌比较多。藏族忌食圆蹄牲畜和有爪子的动物,如骡、马、驴、狗、猫、鹰等。也不得借用他们的工具和炊具宰杀、煮食这些动物。到藏族人家作客,进帐篷时,一般男性应从帐篷中间绳索的左边进入,女性从右边进入,并以男左女右的顺序就坐。进入帐篷后,不能用脚踩锅灶,不能向供佛的方向和老年人伸腿,也不能跨越主人放置的衣帽等。帐内佛像前陈设的清水铜碗不能取用。佛像前不能脱鞋袜,灶火门前不能烤脚和鞋袜等物。在藏族人家洗手、洗衣物时,要用他们的勺子在缸中取水,不能用自己的器具取水。不能故意打藏族人家的狗,更不能用枪射击秃鹫和老鹰,不能在拴牛套马的地方或羊圈里大小便。到寺院时,不准用手抚摸佛经、佛像、法器等,更不能跨越。在有经轮的地方转经轮时,应自左向右,不可逆转。藏胞的头和帽子一般不能乱摸。、印有藏文的纸和刻有藏文的石头,不能当手纸或碰击。

下载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族教案

    中外民俗——回族 回族 在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回族是一个人口较多,大分散小聚居,生活在全国各地的民族,共有860.1 万多人。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回族152.5万多人,是全国人口最集中的一......

    陕西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工程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业......

    回族演讲稿(5篇)

    回族风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人力资源管理 11-8班的李萍,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回族风情。 首先,我们的介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回族概况,民族服饰,饮食文化,回族......

    第一课 回族概况

    回族概况 美丽的回族姑娘 民族概况 人口为9816802人。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数为9816802。截止目前,人......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推荐)

    回族三大传统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

    回族的古尔邦节范文

    回族的古尔邦节 回族的古尔邦节 一年之中最有气息的一天,古尔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大人孩子,充斥其中的只有欢庆。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

    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