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195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重工业 B.实行土地改革C.实现农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3.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歌词描写了中国革命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被称为“民族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A.人民政权巩固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5.下图所反映的现象为我们提供的最大教训是 A.大力反对个人崇拜 B.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6.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中国现代史上实现了伟大转折的改革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回答7-8题
7.下图中深圳特区的位置是(在图中标出)8.近30年的沧桑巨变,深圳创造了“东方奇迹”。其主要表现有
①由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 ②经济指标两年至两年半翻一番
③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化 ④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0.制定完整、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其奠定坚实基础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
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1.我国有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其中最早建立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2.“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②少数民族发展完全由本民族自己决定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参与国家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60年前,人民解放军增加了一个新军种。它是 A.陆军 B.海军 C.战略导弹部队 D.信息化部队
14.2001年,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成立。它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五国组织 D.世界经贸组织 15.2009年9月18日是世界第28个“国际和平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合作与交流 B.冲突与战争 C.互惠与共赢 D.和平与发展
16.“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其发明者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D.钱三强
17.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的行业是 A.教育 B.科技 C.高新技术产业 D.农业
1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艺术在创作题材上呈现的趋势是 ①革命化 ②多样化 ③样板化 ④个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在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出现许多招聘广告和个人求职信息。这种现象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2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B.文化教育的消费比例下降 C.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D.多数人日益重视知识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7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12分)农业是“三农”的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读后回答问题。
时间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1985年
产量 2263 3900 2870 7580 产量(亿斤)(1)1957-1985年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什么趋势?(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57年、1960年、198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物质生活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之一,粮票开始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对民众的粮食消费实行定量限制。此后,各种票证接踵而来。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主要原因。(5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票证制度的实施在当时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供应日趋丰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票证的作用越来越小。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2)票证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说明了什么?(3分)
23.(17分)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大事件。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
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4分)简要谈谈这些事件的重大意义。(4分)
(2)图三中台湾同胞站在长城上高呼“到家了”,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情怀?(3分)
(3)依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6分)
24.(16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据图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6分)
(2)据图
二、图三,分别简述两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3)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中国为什么会取得这些外交成就?(6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A 3.D 4.B 5.B 6.D 7.C 8.A 9.A 10.D 11.B 12.C 13.B 14.A 15.D 16.C 17.A 18.C 19.D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5
第二篇:南海区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南海区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5:CDBDA6-10:CCCCA 11-15:BDDCA
16-20:DCADB 21-25:CADCD 26-30:AABAA 31-35:BADAB
二、非选择题:略
第三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新拨中学 : 张丽萍 张春玲
一、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次期末考试,八年级英语试卷题量适中,但是难度较大。试题大部分都是基础题。从总体上说,试题出题范围很合适,适合八年级学情,但是对于农村学生偏难。对学生来说,只要细心,就会得高分。第一题单项选择
本题共20分,得分率较低。学生语法知识欠缺,导致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题 情景交际
本题共20分,考查的是学生在交际时的表达能力。由于审题不认真,导致失分的同学很多。
第三题 完形填空 由于学生课下阅读资料少,缺乏与本课文相关的知识,加上不够细心,也导致了丢分。第四题阅读理解
本题共30分,失分很严重,原因是第二个和第三个阅读理解内容较难,生词也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应该多注意课下词汇量的积累。第五题 词汇
本题15分,注重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基础,包含了词形变化,词语运用,汉语提示,都是平时所重点强调的。第六题 任务型阅读
本题10分,是中考新体型,由于平时训练少,加上学生积累的知识少,本题得分并不是很高。
第七题基础写作,本题10分,学生失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审题,本题写的是你的理想工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全面,另外不注意大小写,句型掌握不牢固,也是丢分的原因,教师有必要在审题、书写、句型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指导。
二、今后英语教学建议 通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平时应注意学生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2、加强阅读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七年级后半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教师要有意识地选用一些难易适中的文章,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做好防差补差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重视抓两头、促中间,努力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4、规范训练,改进学习方法。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包括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做具体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如提示审题方法、研读试题意图等以外,还要认真抓好平时的规范训练,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案的好习惯,尽可能减少由于审题不仔细、答题符号不规范等不必要的失误。另外,还要善于分析学生,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2012年1月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难度适中,本试卷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题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取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有限信息,适当拓展。试题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融合与渗透,以便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试题分析指标
①题型比例分析本套试题共分选择题、列举题和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四个题型。其中选择题占50分,材料分析题50分。
②内容比例分析:
通过对试卷细致分析,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重点较为突出,符合考试标准。
第一题为选择题,共计50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由试卷想到的1.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对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扎扎实实要求学生过手,务必牢固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根据自已班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堂效益。
3.引导学生熟读课本
4.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含社会、生产、生活应用问题、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改进方向
1、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养成学生自学的意识。
3、养成勤与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5、继续加强培优力度。
6、增强差生的学习兴趣。
7、做好单元过关测验。
第五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 ABABC6~10BDDBD11~15BCDDC16~20CDBDC
二、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7分)
(1)按照从左至右的位置依次为李白、玄奘、毕昇、吴承恩。(每空1分,共4分)
(2)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
(3)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等类似表述即可,2分)
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南方农业发展等。(3分;任意三点,类似表述即可)
(4)八股取士。(2分)大兴文字狱。(2分)
共同危害: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2分;意思对即可)
三、主题归类,解答问题。(16分)
(1)唐朝和宋朝对外交往活跃(或海外贸易活跃);唐朝和宋朝与亚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答出其中一个方面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表述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2)郑和下西洋(2分)原因:A.国力强盛B.政府支持C.造船水平的提高 D.航海技术的发展 E.指南针的运用 F.郑和个人的因素等。(A+B+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3)闭关锁国政策。(2分)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中国逐渐落伍,最终沦为被动挨打的命运。(2分;言之有理、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四、释读图文,以史明智。(14分)
(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2)康熙皇帝。(1分)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
(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1分)史实列举: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每点2分,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2分;言之有理,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五、依据材料,探究问题。(13分)
(1)行省制度。(2分)中书省负责总理全国政务,行中书省负责掌管地方政务。(2分)
(2)明朝。(1分)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
(3)逐渐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2分)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或君权、皇权)不断加强。(2分;意思对即可)
积极影响:有效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专制主义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各答出任意1个方面,表述基本符合题意即可,每个方面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