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引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07:1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姚引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姚引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第一篇:姚引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编者按: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对相关材料进行了综合整理,仅供大家学习

弘扬延安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

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而努力奋斗

——在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2月24日)

姚引良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是在我市统筹城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赶超进位,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而努力奋斗。一、五年的发展变化,延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发展环境严峻、内外压力巨大的不利形势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弘扬延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使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步。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相继突破500、600、700、800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可达1100亿元,零就业家庭;率先在全省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吴起、志丹等9个县(区)“双高普九”达标,延川、宝塔区建成省级教育强县,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扶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营造了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深入推进平安延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连续五年实现信访“一控制、两下降”目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是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不懈、巩固成果”的嘱托,退耕还林累计达到900多万亩,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绿化城镇、村庄、河流沿岸、公路沿线,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污染物排放率连年达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安塞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2008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延安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先后8次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党员承诺制、党员中心户制度以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开展了“学理论、找差距、求创新”、“学党章、讲党性,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等主题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干部的思想解放和作风转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

居水平较低,与全国人民心中想像的延安还有很大差距;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白于山区和洛河峡谷仍有不少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繁重;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还不到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少数领导干部精神不振、作风不实、落实不力;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薄弱;部分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等等。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未来延安的发展,虽然我们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延安人民一定会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创造出新的更大的成就!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延安三年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等重大决策,延安一定会在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坚信,有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形成的共识,必将在新的实践中结出丰硕成果!延安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我们善于抓机遇,勇于破难题,敢于创新路,就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再做新贡献。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

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以统筹城乡总揽工作全局,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优化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富民强市;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四大战略,要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建设城乡舒适靓丽、生活品质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三个翻番”:

“一个突破”--即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突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五年,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化工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成为促进转型发展的有机补充;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20%以上。延安中心城市框架拉大,规划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布局优化、功能合理,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达到8200亿元,交通运输体系配套完善,水资源制约有效缓解,基础设施的承载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两个提升”--即社会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科学应对社会风险,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率达标,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三个翻番”--即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达到2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2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转型、结构升级的重大突破。坚持把经济增长由以油煤气资源开采为主,向资源开采和加工转化并重而且更加重视加工转化的方向转变,加快建设北部“延延子(延川、延长、子长)油煤气盐化工园区”和南部“富洛黄(富县、洛川、黄陵)油煤化工园区”两大能源化工集群,聚集生产要素,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转化率,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坚持把经济增长由以扩大资源开采面积增加产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收率的方向转变,积极支持和推动延长石油、长庆油田以及市域内各类煤炭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加快推广勘探开采新技术,着力提高资源采收率。坚持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能源化工一业支撑,向多业并举转变,创新体制,理顺机制,加大招商,强力推进“一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园”(姚店工业园、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制药、包装等工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努力为延安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做精做优现代农业。紧紧抓住我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难得机遇,以建设300万亩高产粮食、350万亩优质苹果、100万亩优质干果、50万亩蔬菜、500万头家畜养殖和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要目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加快建设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基地,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把“中国•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苹果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辐射带动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治沟造地

项目。按照市级领导包抓协调、县区为主营造环境、企业主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跟进服务的工作机制,抓紧实施一批成熟项目,以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转型,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今后五年,举全市之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油煤气产能基地、延安(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延长盐煤气综合化工、延长集团60万吨轻烃裂解、子长煤盐气精细化工、延川煤炭分质清洁综合利用、黄陵子长780万吨煤焦化、陕煤集团60万吨煤焦油、700万千瓦发电、延安老城改造、红色革命旧址十大景区、延安新区建设、延安机场迁建、黄河引水、南沟门水库、延吴(延川至吴起)高速公路、黄延第二高速通道、能源化工200公里铁路专线、50万亩治沟造地等一批产业类、基础类、民生类重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等措施,提高民营资本以及生产性项目投资的比重,增强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后劲。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推动我市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规范职能,理顺关系,消除影响发展的各种障碍。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和引进中小金融机构,激活市内民间资本,解决好资金外流问题,为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平台和金融产品。树立和谐包容、大气开放的理念,做好营造环境、扩大开放这篇大文章,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招大商、引大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创造条件,主动对接和吸引中央企业来延投资,进一步加强与延长石油、长庆油田、陕西煤业、陕西有色、中煤、徐矿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充分利用和放大业已形成的

1程,完善城市路网,合理建设隧道、桥涵,提升载体服务功能;实施“城市景观”工程,增加公共绿地,建设人文雕塑,美化亮化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靓丽山城。三是用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突出“红色革命圣地”和“陕北黄土风情”两大文化元素,借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经典建筑设计理念,认真规划城市街道,精心设计单体建筑,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凸显红色印记、陕北窑洞等文化元素和地域符号,彰显城市韵味,体现城市特色。四是用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建管结合,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联动配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数字延安”建设,广泛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手段,建立资源共享、统分结合、统一调度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城市数字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牢固树立“爱我延安、建设家园”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貌,自觉维护革命圣地的崇高形象。

(二)加快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县城建设,强化辐射带动和载体服务功能,提高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工的竞争能力,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陕北中小城市群。强力推进33个重点镇建设,明确功能和方向,促进各镇之间协调发展。要把公共设施投资向重点镇集中,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鼓励和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使小城镇成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集散地,切实增强重点镇在农村发展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为城镇居民提供方便优质服务。加快建设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立足农村实际,尊重群众习惯,综合考虑住宅、公用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

3日脱贫致富,实现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五、构建和谐社会,增进群众福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一)巩固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强各级党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府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市,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坚决维护司法公正,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兴延的政治局面。

(二)建立公平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加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困难群体稳定就业。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家庭创业,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新格局。二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

5导产业、建设基本农田,加强林地管护,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稳得住、不反弹。认真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千里绿色长廊、百万亩油松林等重点林业工程,不断扩大造林绿化面积。加强城镇、村庄、道路沿线、旅游风景区等的绿化美化,让重点区域尽快绿起来,努力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还林于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二是做足“山水文章”。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扩大治沟造地规模,减少水土流失,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加快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着力缓解水资源瓶颈,实现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深入开展全民节水活动,集中处理城镇污水,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三是做实“环保文章”。牢固树立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决将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绿色闸门”,严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等环保准入关,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清洁开发利用资源,严肃查处污染事件,保护好青山绿水和大气质量。

六、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发展竞争力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黄土文化,让延安文化以厚重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筑牢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全市人民团

7社会和谐。

(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文化中心、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传播队伍能力,鼓励和支持文艺创作,不断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印刷、广告、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精心培育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演艺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尽快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企业发展,振兴文化产业。

(五)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机制,突出文化公益属性,强化文化服务功能,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合理流动,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完善政策保障,使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促进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崭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把党建工作创新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圣地延安党旗红”这个主题,大力开展“集成创新、争先进位”活动,大胆实践,博采众长,自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实践依据,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延安精神的研究传播基地,9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

(三)巩固“创先争优”成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深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党员承诺制、党员中心户等制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创一流业绩。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配强乡镇和村级领导班子,做好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以“城乡共建、和谐奋进”活动为载体,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加快构建城乡党建互联互动新格局。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首创精神,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并上升为制度机制,以局部创新推动基层党建整体创新。关心基层干部待遇,关怀困难党员生活,使其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自觉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党员干部决不能给革命圣地抹黑。必须坚持用延安精神指导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积极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认真抓好统筹城乡、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充分利用延安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问责问廉问效、信访听证终结、面对面三公开、财务报账五笔会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着力健全管人、管钱、管事相结合的长效责任机制。

1负责,对老区人民的福祉负责,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以强烈的责任心干好各项工作。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敢做敢为、雷厉风行,始终保持干大事、创大业、迈大步的豪迈激情。第五,讲作风,狠抓落实。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凡是定下来的事情,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把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用在促发展、惠民生上。自我加压,顽强拼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奋力赶超的勇气,全面开创延安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勇挑重担,锲而不舍,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而努力奋斗!

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一、关于重大项目

1、油煤气产能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包括20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5000万吨原煤生产基地和100亿m3天然气生产基地,估算总投资1600亿元。⑴支持延长石油集团、长庆油田推广勘探开采新技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亿吨,形成2000万吨原油产能;⑵加强子长和宜川等重点矿区煤炭资源勘探,新增煤炭探明储量33.47亿吨,建成禾草沟300万吨、焦家沟300万吨、党家河

该园区分三期建设,近期规划建设3万吨/年乙炔、10万吨/年丁二醇、6万吨/年聚四氢呋喃、2万吨/年γ-丁内酯、10万吨/年甲醇、21万吨/年甲醛、4万吨/年聚甲醛、0.6万吨/年PSA制氢、2×7.8万千瓦分布式能源站;中期规划建设20万吨/年燃料乙醇、20万吨/年乙二醇、205万吨/年甲醇、70万吨/年MTA、100万吨/年PTA以及4×4万nm3空分装置;远期适度发展盐化工。到2020年,建成10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乙二醇、20万吨/年燃料乙醇、6万吨/年聚四氢呋喃、5万吨/年聚甲醛生产能力和2×7.8万千瓦机组分布式能源系统。估算总投资323亿元,近、中期规划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92亿元,利税总额79 亿元。

6、延川煤炭分质清洁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拟在延川县贾家坪工业园区建设,初步方案为年热解转化1500万吨煤炭,生产油品250多万吨、天然气8.5亿m3。估算总投资160亿元,年销售收入230亿元,实现利税50多亿元。

7、黄陵子长780万吨煤焦化项目

该项目由陕西黄陵矿业公司投资建设黄陵4×100万吨煤焦化装置,河北中达公司投资建设子长2×100万吨煤焦化装置,形成煤焦化总产能780万吨/年、甲醇90万吨/年。估算总投资7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8、陕煤集团60万吨煤焦油项目

该项目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选址黄陵县,拟将韩城、铜川、黄陵煤化工项目产生的副产品煤焦油循环利用,建设60万吨/年焦油项目。估算总投资16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

9、700万千瓦发电项目

5为控制用地。目前,确定先开发北区,范围为西起尹家沟,东至碾庄沟,南至长青路山体迎川面,北至东川与碾庄沟分水岭北侧。计划2012年启动实施一期工程,规划控制面积10.5㎞2,主要进行土地整理。

13、延安机场迁建项目

该项目选址南二十里铺柳林镇尚家沟山顶,按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设计,估算总投资26.3亿元。目前水保方案和土地预审已获国家批复,环评已报环保部,可研已报总参和国家发改委待批,并完成了试验段建设。

14、黄河引水项目

该项目位于延川县和宝塔区境内,为大二型供水工程,年取水量7000万m3,总投资21亿元,建设工期5年。工程从延川县延水关镇王家渠村取水到高家湾净水厂,输水线路长19.55 km,其中杨家山系列隧洞11.3km。从高家湾净水厂向西布设两条管线,一条抵达永坪配水厂(预留子长取水口),输水线路长39.5km;另一条经文安驿镇、甘谷驿镇(预留延长县取水口)、姚店镇到姚店工业园配水厂,输水线路长70.7km。工程建成后每日为延安市区、延川、延长、子长县以及姚店工业园、子长工业园、延长工业园、永坪矿区提供15万m3生活生产用水。目前,已开工建设杨家山隧洞。

15、南沟门水库项目

该项目位于黄陵县境内洛河一级支流葫芦河下游,工程由“南沟门水库枢纽”和“引洛入葫”两部分组成,为大

(二)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2.006亿m3,概算总投资18.82亿元,建设工期51个月。目前,“南沟门水库枢纽”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引洛入葫”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推进。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附近的能源化工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供水

7建设生态延安是承载圣地延安幸福延安的基石

12月24日至25日,黄龙代表团对姚引良同志所作的《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生态延安”是承载“圣地延安”、“幸福延安”的基石,是重要保障。

代表们纷纷表示,《报告》对生态延安建设提的份量很重。生态延安是延安整体建设的内在之意,是承载圣地延安、幸福延安的基石,大家要共同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代表们建议,对于像黄龙这样的生态县,应当着眼于保护,着重于生态保护成效的考核。要努力把黄龙的森林旅游业做大做强,变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在大力实施好各项生态工程的同时,还必须要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绿地建设的关系。一是要解决好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问题,要做到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与绿地规划一同规划、一同审批,确保城市绿地面积达标;二是要大力实施“碳汇造林”工程,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把“碳汇造林”纳入每一个项目建设中,做到占补平衡。

曾岚在参加黄龙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 建设幸福延安要深入推进平安延安建设和社会

管理创新

12月24日下午,曾岚同志在参加黄龙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平安延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曾岚在讨论时认为,姚引良同志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9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延安市推荐提名陕西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选名单》。

会议认为,2011年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会议指出,今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的指导原则是: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保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

姚引良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并指出,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坚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逆势而上、争取主动,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骄人业绩。

姚引良强调,要全力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为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宏伟蓝图开好局、起好步。一是要在产业园区建设上有大突破,强力推进北部“延延子”和南部“富洛黄”两大能源化工集群、“一区三园”及县域工业园区、凤凰山红色文化产业园、黄帝文化园、安塞黄土风情文化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是要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有大作为,保开工,保进度,保质量,保融资,努力在全市形成大干快上抓项目的热潮。三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有大成效,切实抓好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以城带乡、以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娄底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定不移谋发展

全心全意惠民生

为建设幸福娄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娄底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3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娄底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娄底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为建设幸福娄底而努力奋斗!

一、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牢牢依靠全市人民,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战胜低温雨雪等历史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2010年达到680.72亿元,实现五年翻番目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分别突破3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大关。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规模工业总产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千万吨钢、千万吨煤、千万吨水泥的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果转化加快。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特种汽车及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生猪、粮油、中药材、南竹、果蔬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以曾国藩故居、紫鹊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等AAAA品牌为代表的旅游业方兴未艾,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为提升。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沪昆客运专线娄底段、娄邵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和安邵、娄新、长娄等6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G207、S209等7条干线公路改造全面推进,长期困扰我市的内无好路、外无出路的状况可望根本改变。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互联网络乡乡通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夯实,防汛抗旱和供水、供电、供气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195亿元,年均增长27.7%,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25元、3365元,年均增长13%、7.5%。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并进。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体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具活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成效突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为民办实事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保障性住房、安全饮水、污水处理、锡矿山重金属治理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个创建”初见成效,人居环境更加舒适。

民主政治全面发展。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实施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得到较好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更加巩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更为宽广,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坚持党管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取得新成效。依法治市进程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力度加大,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105家市属国有企业和6家省属下划企业基本完成改革改制任务,一大批改制企业焕发生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据市域经济半壁江山。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市县财政、医疗卫生、文化、投融资等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除。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市县6个园区入园规模工业企业128家。娄底经开区发展势头强劲,成功摘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金字招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纵深推进,水府示范片区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万宝新区和东部新区相继启动建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内联引资339亿元,直接利用外资6.11亿美元,分别为“十五”期间的3.57倍和2.29倍,成功引进安塞乐米塔尔、沃尔玛、华润电力、海螺水泥、国产实业、三一重工、兴昂鞋业、荣诚国际、庄胜集团、大丰和电动汽车、金华特种车辆等一批重大项目;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6.1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4.3倍。

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主题活动,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广大党员先进性普遍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卓有成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深入人心。创新建立市县“两新”组织党工委和娄商联合会,广泛开展“九娄合作”、“民企联村”、海外联谊,统一战线在凝心聚力、助推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政法队伍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公正执法和经济环境优化,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和“双培双建双强”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大批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选任机制更加科学民主。扎实做好人才工作,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强力推行刚性收费,规范检查评比,严厉打击“三强”,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干部作风漂浮,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志们,过去五年的实践,既为我们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我们乘胜前进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主要有: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明确主攻方向,理清切合娄底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必须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敏锐抢抓发展机遇;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必须保障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地)委励精图治、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驻娄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衷共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娄底市第三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娄底改革发展稳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必须牢牢把握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复苏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发展,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日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广泛共识。纵观全国,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迅猛扩张,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力大为增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加紧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比西政策、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省“四化两型”战略、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审视娄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增强、产业结构趋优,特别是交通等条件大为改善,资源、区位等综合优势日益凸显。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看到,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类难以预测的因素将影响经济发展,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既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总的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欠发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娄底正处于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关键时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特征: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但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不充分,与发达地区差距大的状况没有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过分依赖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大的改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承载力增强,但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尤其是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人民生活整体改善,群众诉求得到更多关注,但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差距较大;改革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的外向度得到增强,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高;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但城镇的承载力和带动辐射力较弱,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生态修复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两型”社会建设有效推进,但资源约束、环境整治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各类矛盾问题依然较多,安全生产和维稳形势较为严峻,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从这个阶段的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今后五年我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幸福娄底。

幸福娄底,是全市人民的美好期盼,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娄底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建设幸福娄底,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夯实幸福娄底的物质基础;建设幸福娄底,就是要建设“两型”社会。强化绿色、低碳理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幸福娄底,就是要切实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谋求人民福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建设幸福娄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弘扬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全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愉悦感。建设幸福娄底,需要全市人民长期的共同奋斗,只要我们志存高远、矢志不渝、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娄底一定会崛起于湘中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按照建设幸福娄底的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发展方式有效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城镇化率加速提升,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吃住行条件大幅改善,普遍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排放物显著减少,城镇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巩固提高,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进一步增加,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社会和谐明显进步。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全社会创造活力增强,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加大,社会治安良好,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党的建设明显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把握以下原则要求:

坚持转型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投资拉动,扩大消费需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切合娄底实际、三次产业协调配套的经济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用改革的办法破除阻碍发展的各种体制弊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娄底。

坚持和谐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努力打好幸福娄底的物质基础 建设幸福娄底需要坚实的物质支撑。娄底作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尤为紧迫、更为艰巨,必须把娄底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毫不动摇抓经济,一门心思搞建设,群策群力谋发展。

(一)坚持工业主导,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依托,工业是产业的龙头。做大做强市域经济,必须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始终把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充分挖掘工业的优势和潜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的产业发展定位,加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各类产业,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着力提高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着力提高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构建三次产业高度关联、协调发展、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强市。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着眼提质增效,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冶金、能源、建材、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精深化、高端化、“两型”化。着眼提速上档,紧跟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选择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生物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促进规模扩张,尽快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市域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力争五年内地区生产总值中重化工业占比下降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上升2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科技化。突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打造长株潭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示范基地,努力培育2-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对接,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证券期货服务、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互动。优化提升现代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文化传媒等服务业。加强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市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娄底建成环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名城、区域性物流与商贸集散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和知名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由传统初级向现代高端转变,由高耗粗放向高效集约转变,由分割分散向分工配套转变,推动科技、信息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突出产业集群培育。把集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关联聚合度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153211”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打造实力强劲的产业旗舰。突出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巩固拓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成区域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大力推进信息化,推广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数字娄底”。

(二)优化基础平台,切实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今后五年仍然是打基础、增后劲的时期,也是我市基础设施大建设、大提升的时期。要提升以路网为重点的交通物流平台。着眼现代、立体、综合的大交通网络,继续大力抓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做好城际轨道交通、飞机场等前期规划,加快乡村公路、客货站场建设,打造市域内以及融入长株潭的两个“一小时经济圈”,形成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机场为支撑的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娄底湘中国际(陆港)物流园、娄底铁路口岸和海关建设,实现货通天下,物畅其流。要建好以园区为重点的产业承载平台。大力推进市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和各县(市)园区建设,理顺园区职能,提升服务效能,强健基础设施,扩大标准厂房规模,强化洼地效应,把园区建成“民营特区”、“创新平台”、“产业高地”。支持娄底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要完善以居民生活设施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加强城乡公共交通、水电通讯、油气管网、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生态环保、防洪保安、集贸市场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上水平、均等化。

(三)突出以城带乡,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加速赶超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幸福娄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新型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文明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带动农村新跨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抓住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建设的契机,全面对接融入长株潭。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推进“一心两翼”城镇带建设,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填充产业,打造特色,提升功能,构建中心城区与县(市)城、中心镇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城镇网络,辐射带动整个农村发展。中心城区要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举,功能配套与产业发展并举,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大力推进水府示范片区、城市环线、城北连接线以及市规划展示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湘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辐射湘西南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冷水江市新行政中心、涟源市市民服务中心、双峰县艺芳新城、新化县资江沿河风光带等建设为重点,加快县(市)城区、中心镇发展,打造实力强劲的县域经济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村庄美、村风好、村民富为目标,依靠政策驱动、能人带动、产业推动、项目拉动、村民联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娄底列为全省水利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乡村规划与村容整治,有序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分步分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确保用于“三农”的总量、增幅、比重稳步提高。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深入推进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改革,努力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扎实办好冷水江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互动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改革开放是建设幸福娄底的活力之源。要以更高的眼界、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外向度和开放度。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特别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求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顺应省管县体制改革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争取适时调整中心城区行政区划,优化区域布局。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抓手,积极加强与跨国公司、央企、优势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快对接融入长株潭,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的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吸收外资、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不懈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切实提升行政效能,严厉惩治“三强”行为,切实优化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吸引更多客商来娄底投资兴业。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开放非政策明令禁止的所有领域,切实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真心实意帮助解决融资、技术、人才、环境等现实难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五)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幸福娄底,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战略位置来谋划和推进,强化“绿色”、“环保”、“生态”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努力建设绿色娄底。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选资招商,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加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尝试碳排放交易,健全政府负责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水府示范片区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以万宝新区、东部新区为主体的“两型”产业综合聚集区,将水府示范片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聚集区、新材料研发区、文化体育生态休闲旅游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成为引领湘中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家中部地区绿色高端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指标考核和环保执法,维护城乡生态环境安全。加强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保护开发好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加强污染治理,切实防治工业源头、重点流域和农村面源污染,推进锡矿山、涟钢、冷钢和重点煤矿生态修复与治理。保护好城乡供水水源,推进资水、涟水、孙水等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建设山绿、水净、天蓝的秀美家园。

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设幸福娄底,根本在于不断改善民生。要顺应群众期待,把民生作为决策的首选、工作的首要、支出的首位,确保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民生投入增幅高于财政增长速度,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发展成果。

(一)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就业乃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激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企业、服务业,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五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富足。

(二)优先发展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建设教育强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切实解决城区读书难和“大班额”问题。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公办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建立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严格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基本形成与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办学主体多元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三)大力繁荣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按照“三加快一加强”的要求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事业引导产业,以产业促进事业”的思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扩张升级,着力构建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娱演艺、新闻出版、体育健身、网络广告会展等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切实加强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推出精品力作,打造具有浓郁娄底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本土文化品牌,实现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与城乡建设的有机融合,文化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加快市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图书城、娄底书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文化功能。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县乡村“两馆一站一室”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娄底文化软实力。

(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健康是最基本的幸福指标。要加快应急指挥、紧急救援、急救网点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推动市城南医院和市县中心骨干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加强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中心骨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基本满足患者就近就医需求。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医疗事业,支持、规范民营医院有序发展,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深化以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发展体育事业,承办好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健全相互衔接、覆盖城乡居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切实抓好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稳定物价水平,保障市场供应。积极发展“红十字”、慈善、社会福利事业,提升社会救助水平。认真办好老年教育、老年公寓等老龄事业,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社会服务体系。

(六)加大扶贫解困力度,切实减少贫困人口。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坚持政策扶持和产业发展双驱动,推进以贫困人口增收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增强“造血”功能。继续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单位联点帮扶、工作队员驻村帮助”的定点建设扶贫工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疾苦,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帮助解决特困群体、水库移民、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健全灾民救助机制,建立与CPI挂钩的低收入家庭补贴机制,让所有贫困群众、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有尊严而体面地生活。

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保障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各部门要将民生任务指标化,制定科学的实施细则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坚持以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来衡量民生工作成效,把民生改善的成果作为评价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创造幸福娄底的和谐环境

当前,我们既处于加速赶超的黄金期,又处于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和谐幸福的环境,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各级各部门要多谋和谐之策,多尽服务之责,为娄底发展加力,为人民幸福护航。

(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不断优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努力构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大力发展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逐步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党委政府主导,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探索建立党委群众工作部,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接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继续推进信访老案集中治理,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网络管理,建立和完善网上舆情监测研判、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舆情管理水平。抓好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加强司法救助,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行为,构建覆盖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坚决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预防危机、应急处置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时刻紧抓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整合充实基层警力,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加强重点人群、特殊人群教育帮扶,推进治安整治、公共安全和虚拟社会管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强大震慑力,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四)努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娄底精神,推进诚信建设。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创新舆论宣传方式,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蓬勃向上、文明科学的社会新风尚。扎实开展“三个创建”工作,不断焕发创业、创新、创优的巨大激情,提升市民文明形象。加强法治娄底建设,精心营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建设幸福娄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建设幸福娄底,关键在党。我们必须立足新的形势,深刻认识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团结共事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依法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推动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大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稳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以及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积极推进人防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二)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凝聚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思想理论武装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本。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扎实推进干部党校学习、网上学习、外派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不断推进思想解放,敢于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以思想的大解放赢得发展的大跨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广泛学习经济、法律、哲学、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坚持学以立德,不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在长期的考验中对精神家园有更加清醒的坚守;坚持学以增智,善于开阔眼界、砥砺才干,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未来蓝图有更加清晰的勾划;坚持学以创业,敢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对科学发展有更加清楚的把握。

(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特别关注那些在困难较多、条件艰苦、基础薄弱的地方做出实绩的优秀干部;特别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不找不要、不善声张“造势”、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特别关注那些清正自守、不拉拉扯扯、不吃吃喝喝,一心干事而“人脉”不广的优秀干部,真正把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重大考验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择优任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强党,出台《娄底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队伍建设,为建设幸福娄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幸福娄底的战斗堡垒。始终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代表任期制,深化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和示范点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学校、机关、城市社区等领域党的建设。继续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整体推进的基层大党建格局,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大学生村官和“一支书”工作,关心帮扶特困党员。

(五)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凝聚党心民心。大力提升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机关。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少开会、少发文、少办论坛、少搞庆典,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多办实事,造福于民。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创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资金密集领域和关键岗位人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确保依法用权、公正用权、阳光用权。开展经常性的廉政教育,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奢侈浪费之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发展环境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昨天的辉煌已经载入史册,未来的伟业需要我们共同开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人民,凝聚各方力量,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一往无前,奋发图强,为建设幸福娄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中国共产党某乡镇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的xx镇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xx镇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2月19日)各位代表:

中国共产党xx镇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

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镇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我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xx镇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受中共xx镇第三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两年的工作回顾和主要体会

镇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两年,是全镇各族群众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向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大步迈进的两年;是我镇经济发展最快,镇村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两年。全镇上下充满生机活力,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干劲实足,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1、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种植业生产。按照“一稳一增一扩”的总体思路,继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种植业效益,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两年来,共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4个,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36万亩,其中“小白龙”滴灌面积2.07万亩、地埋式滴灌面积0.29万亩。棉花单产达120.7公斤。

——畜牧业生产。坚持“牛为主导,羊为基础,猪禽和特种养殖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品种改良、奶源基地、防疫体系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生产,积极新建养殖小区,新建动物医院、牲畜屠宰场;以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为重点,加大服务力度,充分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养殖的积极性。认真开展了牲畜“五号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2005年末,全镇牲畜存栏达到7.09万头(只),年内最高饲养量达到12.88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367万元,比2003年增加3303万元,年均递增28。畜牧业产值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38.7,农牧民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2560元,比2003年增加410元。

2、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

在此基础上,镇党委充分利用xx工业区的建设,积极探索工业区招商运行模式,加大工业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工业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和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我镇工业区已引进企业2个,投资约2700万元。

二、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党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健全和完善镇党政各级组织干部的层层考核激励机制;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党政领导“五联系一帮扶”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班子整体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以“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站所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顺利完成村组机构设置调整、村党组织整建、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将原有xx个村民小组合理划分为xx个片区、原有xx名村组干部精简为xx名。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村级党组织核心地位更加巩固,村级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全面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资金8.8万元,建成第一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6个,为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党团员奉献日”、党员扶贫金、党员承诺、党员设岗定责、“四个培养”、“十百千万”富民工程活动等一系列新举措,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标准,严格管理,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两年来共发展党员48名。党建带团建、妇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妇女等配套组织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及廉政承诺、廉政谈话、述廉评廉等制度,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纲要》。抓实抓好纠风工作和作风评议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领域,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56.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镇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生育保险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扶贫帮困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四、民主法制、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和人大监督作用,依法执政得到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广泛开展,广大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全面实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广泛开展“民主日”活动,不断拓宽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扎实开展安全创建活动,加大集中整治工作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形成了全民动员、综合治理、共同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良好格局。两年来,先后荣获全县“集中整治工作第一名”、“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优秀乡镇”等荣誉。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信访预警机制不断完善,一批重大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基层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加强。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加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狠抓民兵应急分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民兵装备进一步完善,国防意识和军事技能进一步提高。认真开展征兵工作,两年来,共为国家选送新兵20名。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离不开历届党委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xx镇党委,向所有为xx镇的繁荣、进步做出辛勤努力和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在产业结构上,一产比重偏高,二三产发展水平较低,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较少。二是镇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增收缓慢,集体经济薄弱,对村镇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镇村干部队伍结构尚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缺乏,技术人员偏少。四是村场发展不平衡、农村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五是社会稳定形势不容忽视,因土地等问题引发的各类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

今后的五年是我镇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进一步确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的发展,既有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从本镇的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充分把握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凝聚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努力实现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实现“三大突破”,加快“一区”“两线”“三地”建设进程,使xx镇成为xx经济带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围绕一个目标:“强镇、兴村、富民”。

——实现三大突破:在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集镇城市化和镇村文明化上实现重大突破。

——加快“一区、两线、三地”建设进程:加快xx工业区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依托xx国道、xx线镇域段进行沿路商贸经济综合开发,提升城镇化水平;依托xxxx养殖基地和xx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林场苗木基地,开发以休闲、度假、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根据上述目标,我们要积极努力的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农业稳镇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二要加快发展畜牧业。要继续坚持“牛为主导、羊为基础、猪禽和特种养殖并重,全面发展”的方针,重点抓好奶源基地、动物防疫、品种改良三大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实用技术和先进饲养管理方法的推广和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条件,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到2012年末,全镇牲畜存栏头数要达到9.1万头(只),年均递增5,年最高饲养量达15万头(只),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要达到45。

三要继续优化种植业结构。要按照稳定经济作物面积,适当增加粮食作物面积,逐步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的总体思路,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依托龙头企业,继续抓好棉花这一主导产业,走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节本增效的路子。进一步扩大番茄、西甜瓜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形成品牌,增加效益。

四要做大作强林果业。要继续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定不移的走优质高效的路子,使之成为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品质优势,又具备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使特色林果业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农牧民素质的提高。

要围绕棉花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高档苗木花卉繁育、牲畜品种改良、节水灌溉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面向农牧民群众的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提升农业生产整体发展水平。

(三)突出加工流通,活跃农村市场。

要围绕特色基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迅速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今后五年,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棉花、优质无公害西瓜、畜禽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冷藏保鲜、深加工和销售等。要加快农产品市场开拓,发挥农村各类专业协会作用。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二、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把最具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走出适合我镇的工业化道路。

(一)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产业。

我镇境内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储量达347亿立方,并伴有凝析油,这为我镇发展石化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工业区是带动石化工业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县委、政府已将县石化工业区建设纳入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使我镇工业区与鸿新工业区接轨,虚心借鉴外地经验,提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工业区,并鼓励他们参与工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要将新建的工业企业尽量布局在工业区,提高我镇工业的集中化程度。

(二)创造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第三产业。

依托小城镇及村镇建设,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镇第三产业比重。

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立足镇情,从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基本问题入手,稳步扎实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我镇加快发展和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大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继续把创建安全村场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高压态势,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继续加大信访责任制的落实,完善信访预警机制。坚持按政策办事、依法办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进一步加强司法工作,通过法律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妥善处理群众内部矛盾,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稳定大局。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为重点,以“五个好”为标准,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抓基层、强基础,抓重点、树典型,抓创新、上台阶”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镇党建、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到2012年,要创建成为自治区级“五个好”乡镇党委;县级“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站所达到100。

——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管理,在村干部职责分工、管理、培养、考核和奖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严格程序,扩大民主,大力选拔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乐于为民服务的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法定程序“一肩挑”,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和兼任片区负责人。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政治上坚强、工作上出色、群众中有威信、年富力强、有较高文化、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培养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切实保障村干部报酬,改进村干部报酬支付方式,从解决村干部待遇入手,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障配套资金补助办法,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能力建设搞好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抵制渗透、维护稳定的能力;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把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与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方式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龙头企业、涉农学校、技术培训推广单位为依托,对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法制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力度。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组织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搞好学习培训,提高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增强(本文源于文秘城:http://bigwm.cn)培训效果。

——加强以农牧民党员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从年纪轻、有较高文化的优秀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生产经营能人中发展党员。广泛开展以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和遵纪守法,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学习运用科技知识,带头参加公共事业建设,带头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六带头”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党员设岗定责、“四个培养”、“十百千万”富民工程等措施,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利用资源、地缘优势,因村制宜,制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措施,采取土地发包、出租、租赁、盘活集体固定资产、发展特色产业、抓好清欠、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等多种措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到2012年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有实质性的进展。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加大机动地管理,保持现有机动地的绝对存量,为集体经济的壮大提供坚实的基础。力争清欠回收率年均达到30以上、集体负债率年均减少40以上。要积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土地入股、村民变股民的“支部

协会

公司”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发展合作经济,对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由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积极引进企业,促进优势产业的不断扩大,增加村集体和农牧民的收入,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00六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二00六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实现重大改革和深入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二00六年的工作,对于促进我镇今后“三个文明”建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根据确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优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6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林果业为续、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大力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为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为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继续巩固畜牧业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三大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冻精冷配等技术,着力构建动物防疫综合服务体系。依托龙头企业,着重发展以肉、蛋、奶为主的畜牧养殖业。突出牛羊育肥和小畜品种改良,在扶持大户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散户搞养殖。完善协会组织,加大服务力度,协调企农关系,形成家家户户发展养殖业的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要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在抓好棉花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逐步推行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利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加快作物轮作倒茬,提高作物防病能力。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抓好深埋式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加强林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完成农田防护林任务的同时,加快以特色苗木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要切实采取措施,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加快以2万亩苗木基地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要逐步完善专业公司

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发挥苗木协会在苗木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新机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要加大投入狠抓项目落实。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用政策招商引资。要加大镇工业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利用xx石油工业区的发展和油气资源,将我镇工业区发展纳入到鸿新石油区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并利用现行土地出让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工业区功能。继续探索工业区招商运行模式,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2006年,要重点抓好乡村道路、中低改、xx村末级渠系统等项目的落实。

三、坚持抓好村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抓好村镇建设。

一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尽快拉开集镇框架。积极争取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立项跑办工作,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大力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今年重点完成小城镇的道路改造,上下水设施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xx线便利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和服务业。

二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今年,要启动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镇村镇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乡村建设投资政策,抓住机遇,完成宁州户村道路建设,落实xx村、xx村、x场等乡村道路柏油化建设项目。要完成38个村组居民点规划建设修边工作。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状况,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富民渠道

要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的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富民为第一责任、第一追求,不断拓宽富民渠道。

一要认真落实好农村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两工”作用,减少不必要开支。逐步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做好科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要大力推进充分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改善政策环境,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农牧民从事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展现现代文明新气象

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三个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和人大监督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议事制度,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和“×××”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努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坚持依法办事,加强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超前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三德”教育、“诚信”教育,倡导奋发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战略,巩固“两基”成果,维护办学秩序。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广播事业,提升镇农科教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深入开展“美在农家”、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以治理“六乱”为重点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营造优美生活环境。

六、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探索村组机构设置调整后,村党组织活动方式、党员干部队伍管理的新机制。加大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村干部“坐班制”、“例会制”、切实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提高村党组织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健全和完善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使用的有效机制,通过学历教育等途径,加大后备干部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村干部待遇,出台村干部养老保障优惠政策。

——认真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认真扎实的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和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工作。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好党员扶贫金、“四个培养”、“十百千万”富民工程等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更好的发挥新时期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引领作用。

——全面提升党建示范点工作水平。2006年,要在巩固原有示范点的基础上,本着“确定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再确定2-3个示范点,重点培育,在软件上加强指导、硬件上突出档次。加大对后进组织的整建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中间状态村场的指导工作,通过“抓两头”的工作机制,促进和带动中间状态村场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使其尽快进入先进行列。

各位代表:

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有待开拓。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和谐发展,维护好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让全镇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是本届党委肩负的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为开创我镇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在中国共产党某乡镇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的xx镇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xx镇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2月19日)各位代表:中国共产党xx镇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

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镇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我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xx镇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受中共xx镇第三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两年的工作回顾和主要体会

镇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两年,是全镇各族群众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向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大步迈进的两年;是我镇经济发展最快,镇村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两年。全镇上下充满生机活力,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干劲实足,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5亿元,比2003年增加8500万元,年均递增11.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81元,比2003年增加1095元。

1、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种植业生产。按照“一稳一增一扩”的总体思路,继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种植业效益,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两年来,共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4个,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36万亩,其中“小白龙”滴灌面积2.07万亩、地埋式滴灌面积0.29万亩。棉花单产达120.7公斤。

——林业生产。农田林网化进程不断推进,两年累计造林1857亩,新栽林木成活率达到94以上,造林绿化工作连续两年走在全县前列。通过采取建设高标准苗木展示区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了以林场为中心的2万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镇苗木累计面积达到9100余亩,品种达80余种。

——畜牧业生产。坚持“牛为主导,羊为基础,猪禽和特种养殖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品种改良、奶源基地、防疫体系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生产,积极新建养殖小区,新建动物医院、牲畜屠宰场;以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为重点,加大服务力度,充分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养殖的积极性。认真开展了牲畜“五号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2005年末,全镇牲畜存栏达到7.09万头(只),年内最高饲养量达到12.88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367万元,比2003年增加3303万元,年均递增28。畜牧业产值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38.7,农牧民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2560元,比2003年增加410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政策,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两年来,全镇共更新机井11眼,新修防渗渠道25公里,平整土地1.9万亩;新增100马力以上大型农机55台,新增农机具300架。

2、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

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充分利用我镇地缘及农产品优势,与区内外企业、科研院所攀亲结友,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工业区建设,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xx、xx、xx纸业、xx榨花、xx屠宰、xx沼气等31个项目,合同金额2.6亿元,到位资金1.92亿元。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两年共转移劳动力2080人。2005年,全镇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完成工业产值9261万元,完成增加值4175万元,上缴税金583万元。2004年,荣获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在此基础上,镇党委充分利用xx工业区的建设,积极探索工业区招商运行模式,加大工业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工业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和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我镇工业区已引进企业2个,投资约2700万元。

牢固树立“争项目、促发展”的观念,两年来,共上报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xx村万亩中低改、镇敬老院改扩建、镇文化站建设、xx村末级渠系统及节水设施等各类项目29个,项目总投资3691.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2756万元。

二、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两年来,镇党委以“强班子,抓队伍”为重点,不断深化“五个好”创建活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

第五篇: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乘势而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x市第x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x月x日)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市第x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x市第x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乘势而上,为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x、建设中等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三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中国共产党x市第x次代表大会以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中等城市、构建和谐x”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建设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项目强市、工业立市、商贸活市和农业富民”战略,先后建成投产投用了xx热电、xx药业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扶持发展了xx、xx等九大优势骨干企业,带动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能源、电子机械、食品加工”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板材、石雕等八大特色产业的集群优势更加明显,灯具加工等新兴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重新启动了xxx,建成投用了xxxx、xxxx等专业特色市场,繁荣发展了商贸经济;培育壮大了“三种两养”五大农业特色经济,扶持发展了xx、xx肉类加工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财政收入年均增长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x、x。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x亿元,财政收入x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x元和x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x强中位居第x位。

——改革开放向纵深拓展。顺利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干部人事等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化,乡镇控编减员工作得到中央联合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深入开展了以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通过削减、取消农业税,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两个确保”全面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顺利实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双向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特色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积极做好宣传和形象推介工作,与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系更加频繁,与日本绫南町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全市经济的外向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具体专业规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新建、翻修了xx路、xx路、xx大街等20条市区街道,绿化、亮化了xx路、xx街等8条主要街道,市区道路形成了“一环四纵四横”棋盘式网络格局。新建了xx花园,先后建设了xx家园、xx花园、xxx等8个高标准住宅小区。顺利完成了城区电网改造任务,农村电网改造正在扎实推进。竣工投用了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覆盖面积明显扩大,天然气入户工程进展迅速,集中供水、供暖、供气、排污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强化环境执法,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庭院绿化、街道硬化、村庄美化和改水改厕等工程,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翻修了xx、xx等11条乡村道路,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南水北调xx段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各项社会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修订完善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道德规范》,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了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转化率、贡献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普及和提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疾控中心、市医院综合病房

下载姚引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姚引良在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姚引良在市委四届党代会上的报告(最终定稿)

    姚引良在市委四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四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7日) 姚引良各位委员、同志们: 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市第四次党代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史文清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史文清(2011年9月17日)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赣州市第三......

    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五篇)

    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乘势而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在中国共产党x市第x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x月x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市第x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在中国共产党××*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5月30日各位代表......

    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史文清 (2011年9月17日)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赣州市第......

    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全省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廊坊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精良管理 高端发展 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廊坊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8日) 赵世洪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廊坊......

    在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12日) 陈 全 国 同志们: 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