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

时间:2019-05-13 07:0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一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记录它们的“历史”“神”等资料的书分别是什么? 佛经有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证果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顿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十二部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有偈云:“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广论议及授记。” ①长行: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②重颂:将长行的义理,用偈颂方式重新说一遍。③孤起:单孤的偈颂,与前后经文没有关系。④譬喻: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⑤因缘: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⑥自说: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而佛自说。⑦本生:佛说过去弘法利生的经历。⑧本事:菩萨罗汉在因地所行的事迹。⑨未曾有: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⑩方广: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⑾论议: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记录。⑿授记:佛给菩萨授记,何时成佛、在何净土等等的预言。道教是 《道德经》,《老子》 基督教是《圣经》 伊斯兰教《古兰经》 《水上门徒行》:耶酥基督曾秘密在印度学习佛法十二年 基督教早期经典《水上门徒行》(水徒行传、水徒福音)在2004年被教皇公开确认是真的。《水上门徒行》中基督自述:“你(佛陀)所赐给我的道,我将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赐给他们,他们也将领受”。这部经典实际上已经指出:耶稣基督是在印度学了12年佛法以后,针对西方人特点,把佛教的净土宗加以简化的方便法。因为天堂虽然不是净土,但是去净土的过渡,是“净土预科班”、净土集训班,基督将在天国把人们送到阿弥陀佛的净土。《水上门徒行》 7;14 节选 耶稣到了加利利的迦拿,是他曾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位法利赛人,名叫安得烈。他听见耶稣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安得烈问耶稣说:“主啊。你世上的老师是谁?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老师的教导,无人能行。”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耶稣举目望天说: “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秘密地指导,我接受释迦牟尼佛陀的教义。佛陀是我在世人唯一的导师。我在印度学习了十二年佛陀的教诲。如今人子得到了荣耀,父在人子身上也得到了荣耀。我们父子因为佛陀的伟大方能得到荣耀”。安得烈又问拉比(耶酥):“如何才能道成肉身”? 耶稣回答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太初有道,道与佛陀同在,道就是我的师尊佛陀。我的生命就是佛陀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孩子,你们是从血气生的,是从情欲生的,是从人意生的,不是从神生的。我对愚蠢的你们说地上的,你们都不信。如果对你们说宇宙唯一的真理——佛陀的教导——你们如何能信?所以,我只对你们讲最浅显的道理。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秘密地赐给你们一条命令: 乃是叫你们听从我的老师佛陀的教导,荣耀我的老师佛陀。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爱我伟大的老师。你们若有敬爱我的老师佛陀的心,父和我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礼拜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陀: 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将遵守你的道。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将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赐给他们,他们也将领受。他们已确实知道,我是你的弟子。求你保佑他们脱离罪恶。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使他们因遵行你的教导而得到永生。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 你的道就是真理。叫他们也因你的真理成圣。”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教皇 保罗二世 与《水上门徒行》 法国时报:教皇保罗二世抵法国路德圣地朝圣 2004年08月15日 本周日是天主教的圣母升天节。凡帝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飞抵法国西南部的天主教圣地路德,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十余万朝圣者主持弥撒。法国天主教圣地路德,由于历史上传说圣母玛丽亚曾经在此多次显灵而闻名于世。每年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信徒及残疾重病患者来到路德圣母显灵洞祈祷朝拜,期待寻回生命与健康。今天圣母升天节,教皇保罗二世再专程来到路德。依照传统习俗,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到机场迎接教皇。教皇赠送希拉克一套基督首徒彼得所著《水上门徒行》。这也是教皇第八次来到法国。他行前曾表示,这次既不是正式访问,也不是宗教之行,他是以一位身患重病的普通朝圣者身份前往路德。长久以来,凡帝冈教庭与法国政府在政教问题上一直有存有争议,法国实行政教分离国策,规定学校世俗化。最近,法国通过禁止校内佩戴包括天主教在内的各类明显宗教钸物标记,以及希拉克坚决反对将天主教信仰写入欧盟宪章,都曾引发凡帝冈教庭的不满。意大利邮报 在2004年的平安夜祈祷当中,保罗二世为那些丧身于战乱和流血冲突当中的亡灵祈祷;他和众多教众一起,重新回顾了耶稣基督来到尘世的过程,为教众选读了《水上门徒行》。在“弥撒”仪式上,保罗二世向耶稣祈求获得帮助,不过并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冲突或是世界性问题。他坐在白色宝座上,祈求着全人类都获得耶稣基督的帮助。除去为基督徒们祈祷之外,教皇的祷词还祈求所有的基督徒、穆斯林、犹太教徒能够和平共处于这个世界之上。教皇用德语祈祷说,希望全人类能够和平共处,共同繁荣,让全世界成为一个安全的乐土,成为无论是清教徒还是追寻真理者的家园。在圣彼得广场上,聚集在这里的大批教众都在欣赏着高达32米的巨大圣诞树——这棵树是从欧洲最高山脉阿尔卑斯雪峰上面砍伐而来。许多信徒早早来到这里,在排过几个小时的队伍、经过种种检查后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参加圣诞“弥撒”仪式。广场四周,意大利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维持治安,防止意外发生。

据教皇回忆录完全版《耶稣基督的代理人》(Vicar of Christ),教皇首次在书中公开披露了《起来,我们走吧》(Get Up and Let Us Go)一书中被隐瞒了的真实情节和相关的经典及资料。他在书中写道: 1958年的一天,他正在湖上泛舟,忽被红衣主教召至华沙,受任克拉科夫主教之职。他惶惶然,说道:“阁下,我太年轻了——我只有38岁啊。” 大主教回答说:“请不要违逆圣父的愿望吧!耶苏到印度学习释迦牟尼佛陀的教导时,比你更年轻,此种缺点我们很快便能克服。” 大主教亲手赐给他《水上门徒行》,这是他第一次得见此经。岭云关雪(点评): 《水上门徒行》的作者是耶稣首徒圣彼得。如果基督教信仰系统不信仰他的言教,就跟佛教徒不承认佛陀大弟子大迦叶(尊者)在七叶窟集结的佛经一样可笑。除非你能够证伪它们,但事实上,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基督早期的思想被视为异端的不纯洁的成分,那么他们是以什么为依据来修订《圣经》的,难道修订以后的《圣经》反而更纯洁了? 这不符合历史的进程——你不可能比古人更了解古人。反观佛教,其轮回学说是有所继承的,《四吠陀》中就有轮回的教义,佛陀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它。因为轮回在古印度被视为一个事实,佛陀只是以其智慧确认了它,并从因果的角度给予更准确细致地抉择。不偏不依的中道就是这样被实践的。宣称自己是唯一真神的宗教太多了,有些是妄语,有些是错认消息的结果。比如关于与圣灵交流,或浸润在某个光体之中感受大爱,这是你们基督徒经常说到的修持经验。佛教徒也有(这些禅定中的某些体验),但从未有正信的佛教徒会把这看成是“开悟成就”,(在佛教看来)这不过如远足行人沿途看到的路边风景而已。所以佛教能够取得“不希天堂、不惧地狱”,从而“超越三有”的“出世间”修证成就,这是由它的理论决定了的。其它复活故事之所以不赋予“道成肉身”的内含,并非就是事件本身低劣得不足挂齿,而是不在上面增益什么。因为复活除了说明永恒的一面之外,它本身不再证明什么,而“轮回学”说本身强调的就是生命无尽,“复活”也好,“改头换面再来”也好,并没有多大差别。ZT美国最著名预言家爱德格·凯西无意识讲的佛学与基督教道理相同

http://hi.baidu.com/caifuchan/blog/item/0ccc700e9245c1ce7acbe1cd.html 虚云老和尚与孙中山对话——耶稣到印度学佛:http://tieba.baidu.com/f?kz=412653522 佛经中讲述的“佛教与道教本是一体”的铁证:

http://hi.baidu.com/caifuchan/blog/item/d649db331b8a5a4bac4b5f72.html 佛教护法的二十诸天(28天)

http://hi.baidu.com/caifuchan/blog/item/9839932390c9794cac34de6f.html ZT佛经关于人类起源的开示,记载了大梵天(上帝)自称“造人”的因缘

http://hi.baidu.com/caifuchan/blog/item/195fc913a61f2c26dc54015b.html 佛教与基督教本是同源的,耶稣基督十八岁以后,曾往印度研究佛教,可能曾与马鸣菩萨弟子辈谈过道,耶酥在印度留学大约十年或十一二年,才经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去传教济世.基督首徒大彼得所写的《水上门徒行传》,有这样的记载,可惜此一经本已被后来的教廷所禁了,以致并无流传.耶酥教义与佛教净土宗大致相同!耶酥诞生于释迦之后四百余年,自无可能是净土学自基督.阿育王在基督纪元前二七二至二二六年在位,大弘佛教,派遣正法大僧至叙利亚、埃及、马其顿传播佛教,已将佛教观念播种于中东一带.耶酥自十二岁初次讲道后的事迹,至耶酥三十二岁正式在以色列传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迹,全无记载于圣经新约,实无道理!有西洋学者发现耶酥大门徒圣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纪》,载有耶酥早年赴印度参学佛教之经过及后来经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传道,此一记录,据云当初原载于圣经新约,后彼罗马教廷删除, 若此说成立,则更可证耶酥可能受佛教之影响,得到《阿弥陀经》,归国另创新教.基督是主张博爱的,基督教与佛教在教义上精神上,原本是很接近的.基督主张博爱不分种族,佛陀主张慈悲有教无类,基督教人要爱仇敌,佛陀教人怨亲平等.基督教人施予,佛陀教人布施.基督说天国就在心里,佛陀教训说法由心造........;从民族宗教上讲,犹太群体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血缘上与阿拉伯人相近。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但根据基督教《圣经》记载,以撒有两子,长子以扫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次子雅各是犹太人的祖先,而以实玛利流亡埃及不知所终。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1,创始论;2,三位一体论;3,原罪论;4,救赎轮;5,末世论(灵魂与永生、天堂与地狱);6,因信称义论;7,信、望、爱,爱是基督徒最大的道德。不同教派的教义: 天主教: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事,即圣洗圣事、坚振圣事、修和圣事、圣体圣事(弥撒)、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在这其中,弥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例如天主经,宗徒信经和《玫瑰经》。东正教:东正教派的神学和对于经卷的解释都是遵循基督教兴起初期所传下来的典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继续和延续基督传给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传给早期教会僧侣的神学和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新教:新教具有与天主教和东正教不同的教义,比如:强调“因信称义”,即得以称义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人人皆可为祭司,因为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只有圣经为最高的权威,并只承认洗礼和圣餐礼两者为圣礼,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注重圣事(即圣礼)的传统截然不同。佛教的基本教义 根据上座部佛教: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主要是“四谛”、“八正道”等,被称为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谛,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人生充满着苦。集谛,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灭谛,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道谛,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八正道又叫八圣道,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即要求人们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

伊斯兰教基本教义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伊斯兰的教义由三部分组成 一. 基本信仰:指信真主(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二. 宗教义务(尔巴达特):指穆斯林必须完成的五项宗教功课;简称念、礼、斋、课、朝。三. 善行(以罕萨尼):指穆斯林必须遵守的穆罕默德圣人按《古兰经》指导规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五大信仰之说:

1、信安拉。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正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和99种德性,是独一无

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2、信使者。据传先知列圣数量多达12万4千余人。受命的使者313人。《古兰经》只提到其中25人,其中有20位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圣经》人物。但这些人物的实际内容却与《圣经》的记载有许多出入: 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的使者,他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布「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信安拉的人应服从他的使者。

3、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Jibra'il)、米卡伊来(Mikal)、阿兹拉伊来(Azral)及伊斯拉非来(Israfil),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

4、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古兰经》降世之后,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

5、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认为在今世和后世之间有一个世界末日,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现世界要毁灭,真主将作「末日审判」,届时,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罪人将下地狱,而义人将升入天堂。此外,伊斯兰教还信仰「前定」,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除了做为整个伊斯兰教中心支柱的作证词念功外,处于四边的其它四个支柱是:礼、斋、课、朝。一个穆斯林必须每天做五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五功的意义是人不应该忘记他是依赖真主而存在的,他通过记念真主获得滋养,新的活力和生命的力量。一个穆斯林每年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份封阴历一个月的斋,封斋的具体时间是从黎明到日落。从肉体方面讲,他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吸咽,不能进行性交。从精神方面讲,他必须弃绝一切罪恶,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想、非礼勿行、非礼勿言。换言之,他努力通过在自身中体现真主的某些美德而体认自己的真实自我。据传先知列圣数量多达12万4千余人。受命的使者313人。《古兰经》只提到其中25人 :易德里斯、呼德、萨利哈、易布拉欣、鲁特、易斯玛仪、易斯哈格、叶尔孤白、优苏夫、艾优布、苏艾布、哈伦、穆萨、艾勒叶塞尔、祝勒基福勒、达乌德、苏来曼、易勒亚斯、优努斯、宰凯里亚、叶哈雅、尔萨、穆罕默德 由圣经《主祷文》和古兰经《开端》比较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下面是基督教《新约圣经》中最经常被引用的段落之一:主祷文(《马太福音》)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天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这是基督教最经常采用的祈祷文,因为这是由耶稣基督亲自确定并要求众人使用的祈祷文。从这篇祈祷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一些重点:

1、神的形象很人性化,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根本特点,神是“我们在天上的父”,给人以家庭的温馨感。在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给人以父亲的温暖,耶稣给人以兄弟般的亲切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距离和严厉感。

2、强调天国“降临在地上”,这在早期基督教中尤其突出,虽然使徒保罗开始强调“基督徒在地上是做客的”“应该顺服掌权者”,似乎是放弃了尘世,但“在地上建立天国”的思潮在基督教内仍然很强烈,新教的进取精神以及诸多“基督复临派”就是这种思潮的集中体现。

3、祈祷着重于感谢。这里提到“日用的饮食”,倒不是祈求上帝赐给吃喝,而是感谢上帝已经赐给了吃喝。耶稣本人也曾经说过,不要向上帝祈求吃什么、喝什么,这些他都知道,信徒应该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因此基督徒的祈祷,感谢的成分要大于祈求的成分。圣奥古斯丁就曾经断定,祈祷不是乞求,而是与神对话。

4、强调宽恕。“免我们的债”的前提是“我们免人的债”,这是基督教作为“爱的宗教”的一个突出特征。翻开新约,绝大部分章节都宣扬忍耐、宽恕和自甘受苦的美德,虽然这些教诲在后来并没有得到充分贯彻,但仍是基督教伦理思想尤其是新教伦理的基础。

5、害怕“试探”,认为试探和“凶恶”到处皆是,随时需要小心警惕,需要上帝的帮助。这使得基督徒都有一种内省的精神,重视内心的思辩和信仰的深入,害怕自身信仰不坚,当然这也间接造成了后来“宗教裁判所”满天飞的恶果。

6、强调上帝的“权柄”和“荣耀”,实质上也是拟人成分比较大。上帝的“权柄”和“荣耀”当然不同于人间君主,但圣经往往以人间君主为模本来形容上帝,这可以视为一种人性化的近似,使人更容易理解。

再看看《古兰经》的第一章《开端》,这也是伊斯兰教最经常引用的经文之一。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领我们走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这可以视为伊斯兰教的一篇常用祈祷文,虽然和基督教的主祷文不完全相同,但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的一些特点:

1、神的形象比较抽象。伊斯兰教几乎从不说真主是“父”,强调真主的概念不能用人间的概念去形容。这种神学观念强调了神的神圣性,却削弱了人性化的程度。在神学体系上可能比较先进,但给信徒的温暖感不足。

2、“仁慈”和“报应”并重。伊斯兰教也认为真主“至仁至慈”,还经常使用“至人主”这个称谓。但即使谈到仁慈,也不忘将“报应日”(审判日)拿出来威吓,可谓恩威并施。在基督教新约里,除了最后一章《启示录》,其他章节很少谈到末日审判和地狱,主要还是说理,但古兰经中却到处强调“报应”“审判”,真主的仁慈形象反而大大降低了。

3、祈祷着重于“崇拜”,而不是基督教的“感谢”。在古兰经其他章节里,真主曾亲口说:“我创造天使、精灵和人类,单单为他们崇拜我。”任何宗教都要求信徒崇拜神,但伊斯兰教显得尤其强调,并定下比较复杂的礼拜和朝觐形式,这在世界三大宗教里恐怕也是最严格的。

4、强调真主的“指引”,这和基督教有些类似。伊斯兰教也害怕“迷误”,伊斯兰教的魔鬼易卜劣厮相当于基督教的魔鬼撒旦,都对信徒起着一个试探的作用,信徒需要神的指引来走上正路。但相对来说伊斯兰教对试探的恐惧没有基督教那么强烈,因此内省程度也不及基督教,反而更加外向。

5、祈祷文有少量诅咒色彩,即所谓“受谴怒者的路”,这与基督教有区别。在新约除《启示录》外的章节里,很少对不信教者进行诅咒,反而是对教内的伪信者指责较多,但《古兰经》几乎所有章节都有对“不信道的人们”的诅咒,连祈祷文里都少不了。

以上只是就宗教文献对两大宗教做一个对比,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尽量客观地陈述事实。希望能够起到一个借鉴作用,也欢迎高手指正。总体说来,从这两段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教义比较具体化、人格化,比较强调宽容、忍耐和感恩;而伊斯兰教教义比较抽象化、神圣化,比较强调外向、战斗和崇拜。当然,两大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也是由人的软弱所决定的。

第二篇: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特点与发展 20101127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的特点与发展

2009-11-05 下载于互联网

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宗教数量多到无法准确统计。现在多以其传播范围(国际性)分三大主要宗教,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多别的教派基本上是这三大宗教的分支。下面按创立的时间、创始人、主要传播范围及信教人数量将这四种宗教以时间为序对比如下:

佛教

相传,佛教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大体相当于我国的三家分晋时期 ―― 是我国春秋和战国时代的分水岭);因其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如果以“只要心中有佛”来衡量,全世界相信佛教的人恐怕远在20亿人以上,难以准确估计。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泰国是国教,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6500万人口中有90%以上信仰佛教。佛教的主要思想应该说是关于人生脱离苦恼获得极乐的方法论。由于佛法即是世上之一切善法,故其无法可说,当然也无主要思想可得。若非寻其主,那“空”的思想算是佛教的核心主体思想。空具有包容性,不破性,永恒性,平等性。而空的状态又具有多样牲,互变性,刹那生、灭性(生灭同时不息地闪现),所以空构成了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空是不可见、不可得、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但空的能量状态则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观测,空的物质状态、事物状态、意识状态也都是可观测的,故说“空色不异”。这就是佛教的主要思想。

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汉朝 ――东汉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时(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基督教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北美国家。世界上全球基督徒人数21亿,其中天主教徒的人数为10.9亿。

基督教的核心思想是“尽己爱上帝”和“爱人如己”,最主要是后者。

伊斯兰教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这一年,隋炀帝二游江都),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等地区迅速传播。现约有信徒9亿多,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伊斯兰教信仰是伊斯兰教教义的总纲,学者们将它概括为“内心诚信,口舌招认,身体力行”的统一形式。

三大宗教的思考 从地理空间上看

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当今世界信仰三大宗教的人们,也似乎正分成三大利益集团。产生最早的佛教在东方影响着亚洲各国约世界三分之一人的日常生活;其后产生的基督教则在西方成了欧美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导;产生最晚的伊斯兰教则处在先于他产生的两大宗教之间,其影响范围,也随着其传播向东西方扩散。

从思想体系上看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哲学,东汉明帝时开始在中国传播。通过与中国古典哲学相结合,并逐渐发展传播至东亚和东南亚各国,逐渐成为现在意义上的佛教。其发展空间与思想体系与另外两种宗教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清晰的,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产生在中东小亚细亚,其哲学基础都与古希腊的哲学有渊源,都宣扬一神,反对多神崇拜。伊斯兰教更反对偶像。更有趣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着共同的渊源 ―― 犹太教。

公元前1220年,希伯来部落首领摩西率领他的人民,从居住了430年的埃及出走,进入流奶淌蜜的迦南(巴勒斯坦)。在西奈山上,上帝耶和华亲自授摩西刻着”十戒”的金牌,原始的犹太教开始诞生,其后作为巴比伦之囚,犹太教在犹太人生存和摆脱苦难的希望中得到发展。

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基督教认为“旧约”所述是神与人(犹太教徒)之间所订立的契约;“新约”所记则是神与人(基督徒)重新订立的契约。因此,可以认为基督教是在吸取犹太教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伊斯兰教也认可《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圣经》);但伊斯兰教认为,自《古兰经》降世之后,信徒仅应依《古兰经》而行事。因此,可以说伊斯兰教的产生也有着基督教,甚至犹太教的某些印记。

从创立发展过程上看

佛教初传中国,其传播的范围主要是在王室及主要权臣,以及有文化的知识阶层,表现为政府行为。在政府的推动下导致了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民众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从统治阶级的角度讲,之所以鼓励佛教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佛教讲究修来世,以今生吃苦,来生享福,给饱受剥削而生活困苦的民众以希望,软化他们反抗的意志;佛教的存在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从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角度讲,也寄希望于来世,以求得今世心灵上的解脱和安慰。当今世界的佛教受中国传统哲学“清静无为”思想影响,其实已经和印度佛教有了很大的不同,体现了极其的鲜明华夏特色 —— 空,与世无争。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的压迫达到了顶点。在这个背景下犹太教逐渐分化,其中一支由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最重的人们,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成后来的基督教。而罗马人注重实际的性格以及他们的法制观念、权利和义务思想,对基督教伦理的发展,教会体制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的发展经过了初期的受统治者残酷的打压,到逐渐为统治者所接受,并最终成为西方社会的统治主体,到最终走下政坛。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思想也由受苦受难人们的精神寄托 —— 升入天堂,逐渐转变为统治者用天堂麻痹人们的工具,直至政教分离。2000年的洗礼,最终使基督教发展成现在的“尽己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多了些平淡,多了分祥和。

公元568年,基督教罗马城主教,渐代替罗马皇帝,成为安定力量,世人始尊称其教皇。基督教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其传播范围包括中南欧、西欧、西亚一部分和阿拉伯半岛。此时的阿拉伯半岛既是世界文明,也是宗教的交叉路口。在不同信仰的交互影响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原来想把同样信奉唯一真神的犹太教徒和基督信徒联合在他的可兰经旗帜之下,但没能如愿以偿,于是反目与犹太教徒和基督信徒为敌,同时宣告他的新宗教“伊斯兰教”的诞生。伊斯兰教自诞生之初,穆罕默德便自立为教主,祭出“圣战”的大旗,开始铲除麦地那所有的犹太教徒,武力征服阿拉伯半岛其他部落,尝试建立一个以可兰经为法律的政教一统的国度。在战利品的诱惑下,伊斯兰战士以极高的热情为扩展唯一真神的国家而效命疆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向西,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占领了西班牙。这是信仰基督的欧洲是无法接受的事实。这场基督信徒和阿拉伯伊斯兰教徒之间的神圣战争延绵了760年,直到公元149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逐出西班牙,退回北非为止才结束。向东,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与我国唐朝的军队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坦交界的江布尔城附近(恒逻斯)交战,阿拉伯人胜。自此伊斯兰教传播至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在伊斯兰教发展的1500多年中,前760年,其传播一直与圣战紧密相连;其后,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使其在对阿拉伯人的战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由于后期的极端非包容和排他性,使伊斯兰世界内部本不存在的团结走向极端的分裂,最终集体在历史的长征中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并落后于整个世界。曾经的阿拉伯帝国也好,奥斯曼帝国也罢,变成现在数十个伊斯兰国家、地区。曾经的辉煌使伊斯兰世界对圣战充满美好的回忆,现实的没落则加剧了其变革现实的急切。抗争!注定使当今伊斯兰教有无数的话题。

将来怎么发展?历史长河,“我”只是一点点!

第三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

伊斯兰教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它的影响仅次于基督教而大于佛教。它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各国,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一带。回教原名伊斯兰教(Islam)。相传伊斯兰教从陆路传入中国时,是经过回纥地区(即今维吾尔地区)。元朝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回纥人随蒙古人到了中国,因此中国人逐渐以回纥的“回”字为名,称伊斯兰教为回教了。

回教的起源和创始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於公元570年出生于阿拉伯的麦加城。他的家族虽然显赫并极受尊敬,但他是个遗腹子,幼小十分清苦,六岁成为孤儿,由亲戚哺养。回教的背景是古代阿拉伯的多神宗教,崇拜月、星、男神、女神和众神灵。随著年龄增长,他深受阿拉伯宗教中的争吵、拜偶像、不道德和放荡等恶性所困扰。12岁时他曾随叔父及骆驼商队到巴勒斯坦和利亚一带,听到许多《圣经》故事,使他眼界大开,智识急增,对宗教与人生有了初步理解,加深了对阿拉伯宗教的信仰和习惯的怀疑。25岁时他与麦加城的比他年长15岁的富孀卡迪雅(Khadija)结婚。卡迪雅为他生下二男四女。穆氏先後娶十妻二妾,其中七人为寡妇,是在战争中掳来的俘虏。

相传在公元610年某夜,当穆罕默德在洞中静修时,天使加百列突然向他显现,要他去传扬造物的真主之名。後来加百列又向他显现多次。穆氏随即将天使的话向信徒复诵。阿拉伯字AI Qar-an,英文作Koran,意即复诵、诵读、传扬之意,中译为“可兰”或 ”古兰’。所以回教圣书《可兰经》被是穆罕默德所领受的启示的记录。这些启示使穆氏非常振奋,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开始在麦加城中传扬他的宗教思想。十年之中,麦加城中反对他的势力日增。当他的妻子卡迪雅和大恩人叔父阿布塔裏布(Abu Talib)先後於公元620年去世後,麦加人即图谋杀害他。因此穆氏不得不逃往默地那城(Medina)。此次出奔在回教中被称为“赫吉拉”(Hijira)或“圣迁”,时为公元622年,被定为回教元年。默地那城成为穆氏立教、制体和发动军事进攻的根据地。穆罕默德不单是伊斯兰教的教主,也是卓越的军事领袖。公元624年,穆氏与麦加人发生第一次战争,大获全胜,630年穆氏亲率万人雄师进军麦加。麦加自知无力抵抗,遂开城投降,麦加人也改信了伊斯兰教。穆氏进入麦加城後,摧毁了该城的主要神庙喀巴(Kaaba)庙中的一切偶像,只留下了庙中的一块黑色陨石。穆氏宣布喀巴为回教的至圣所。此後两年中,穆罕默德强化了自己作为主要先知和阿拉伯统治者的地位,他把阿拉伯各部落联合成一支庞大的军队,以征服全世界。他将感化、规劝与武力征服相结合,在政治与宗教上占优势,纵横阿拉伯。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率领信徒12万之众,再次赴麦加朝觐喀巴。在回默地那途中生病,与世长辞,享年63岁。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兰教依军事实力继续扩展。魏思道(Johannes G.Vos)在《基督教与世界宗教》中简练地描述道,伊斯兰教军於“主後638年攻陷了耶路撒冷;三年後侵入埃及;637年进入伊拉克;649年进入波斯;於652年进入大部分中亚细亚。”“後来回教完全用武力推行,达至印度。在穆罕默德死後不到一百年,全部北非及西班牙之一部已变为伊斯兰教。回教在欧洲的扩展终於主後732年为马尔泰(Charles Martel)在法国土尔斯之役所阻。西班牙後回归基督教,但从摩洛哥至巴基斯坦以及荷兰,迄今仍归回教。伊斯兰教在今日北非及他处甚为扩展。在蘇联及中国也占优势”。.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回教徒十一亿四千七百万人。

回教的基本信仰

回教的基本信仰十分简要,包括信阿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前定、信末日与死後复活等六大类。

1.信阿拉(Allah)。回教是一神主义信仰,相信只有一位造物的真主,他的名字是“阿拉”。阿拉之外,别无他神。阿拉共有99个德性。据说回教徒所用的念珠是99粒即源於此。龚天民在《回教纲要》中指出,在阿拉伯的多神崇拜中,除了三位女神外,还有一位叫Allah的男神,较别的神更伟大,有人认为三女神便是此男神的妻子。回教兴起後,阿拉被尊为独一无二真主。所以阿拉神不是穆罕默德的发现,而是来自阿拉伯人原本敬拜的神中的一位。

2.信天使。回教相信天使或仙使(Malar)由光所造,或在天、或在地。天使主要有四位:加百列(Jihvail, 圣经的Gabriel)、米迦勒(Micali, 圣经的Michael)、阿塞勒耳(Azrail)、伊期勒非耳(Israftil)。另有护卫阿拉宝座的8个天使,管地狱的19个天使,在坟场有两个可怕的天使。回教相信每位信徒都有四天使监护,白天、晚上各二人,住在人的牙齿间,以人舌为笔、唾液为墨,记下其一切善恶所为。同时,也相信幽鬼,于亚当前数千年,由火焰而生,有男女生殖、生老病死和正邪善恶。其恶魔的首领是Shaitan(与《圣经》中的撒旦Satan相似)。它们常以蛇、狗、猫或人形出现。

3.信经典。回教相信阿拉借天使加百列赐下104卷经典:亚当10卷,塞特50卷,以诺30卷,亚伯拉罕10卷,摩西1卷(Taurat,《摩西五经》),大卫1卷(Zahur,《诗篇》),耶稣1卷(Injil,《福音书》),穆罕默德1卷(《可兰经》)。经卷之中,《可兰经》地位最高,最为重要。如前所述,《可兰经》是穆氏复诵天使加百列向他的启示而成的。全部用麦加方言,全用第一人称。《可兰经》共114章。编撰方法不是按启示的先後或事件发生的早晚,而是把最长的章放在最前面,短的章放在後面。《可兰经》问世後,在细节的解释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於是初期回教教团开始把穆罕默德的生前言行编辑成书,叫做“圣谕”(阿拉伯文Hadith,中译“哈底斯”),藉以作为解释《可兰经》的补充材料。

4.信先知。《可兰经》中列举了29位先知。其中6位先知最重要,他们是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除穆氏之外,其馀五位都是《圣经》中的人物。回教也尊敬耶稣,相信他是童女所生,但回教不承认耶稣是神子,只是一位传递神的话语的人--先知。而且《可兰经》上说,耶稣并没有死在十字架上。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前阿拉已把他带上天堂;真正死在十字架上的是化装成耶稣的犹大等等。在这六位先知中,穆罕默德是接受最後启示的、最大的一位先知,其地位远远高於前五位先知。

5.信前定(Qaclar Tagdir)。过去、现在和未来,皆由阿拉所定,但不是完全宿命的。他们承认人有自由意志,一切善行中最大的是与不信者战斗到底,一滴血比禁食两个月更有成效。战胜者得上天堂的保证。人也可随己意行善恶,选择信与不信。

6.信末日与死後复活。相信在末日死人要复活,阿拉要对人进行审判,然後分别被送上天堂或进入地狱。右边的人居乐园,左边的人可怜得很。天堂有水泉、树园,人穿绸缎、吃水果,有美女藏在棚内。地狱冒黑烟,人喝热水吃荆棘。

其他:敬父母、救贫、恤孤、重契约、不骄傲、不浪费、不饮烈酒、禁食、祷告、参拜3圣地。也除偶像:630年清除多神教徒敬神献祭的古庙克尔白偶像。他们又厌恶图画照片。清真寺不挂任何图片,只有几何学图样。

回教礼仪

回教徒不只重信仰,也很注重行为,努力遵行,认为对入天国有利。他们的制度是5功:

1.念功。“除阿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中国称这话为“清真言”。不只内心诚信,还必须口舌招认,即作证时念出来。2.拜功。即礼拜(Salat),为最严谨。主要有:

2.1.每日五次:每天面向麦加城克尔白庙祈祷5次,用阿拉伯语(中国不用)。站著,两手放耳後,鞠躬、叩首、跪坐,每两叩首为1拜,祷告是进入天堂的钥匙。晨礼、响礼(1—3时)、哺礼(4时至日落)、昏礼(日落後天黑前)、宵礼(入夜至拂晓前)。这是穆氏622年离麦加前不久规定的。

2.2.每星期5的主礼拜“聚礼”:中午举行的祈祷,这是他们的安息日,礼拜前洗脸洗脚戴白帽。礼拜的顺序:发愿、颂赞、立正、鞠躬、叩首、起跪、再叩首,完成全部叫1拜。午时4拜,日没3拜,初夜4拜,早朝2拜。

2.3.每年两次“会礼”,即开斋节和吉尔帮节,在各种礼拜中,必须做的是“天命拜”和“当然拜”。礼拜前用净水淋浴。分大净和小净。无水可用土代替,称土净。3.斋功(斋戒)。除病人、旅客、怀孕和哺乳妇女外,信徒必须在斋月(圣月、回历9月)裏封斋1个月,每日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与房事。这是善功,表明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阿拉忏悔和赎罪。他们又禁烟酒、赌和算命。4.课功(纳天课)。捐钱,指课Zarat,这是“善功”。最初是自愿的,每人要捐1/40,用以救济,这叫“天课”,又用作国库开支,修建清真寺等。

5.朝功(朝觐、朝圣)。当初,他们为团结犹太部落,用犹太教阿木拉赎罪日为斋日,定耶路撒冷为朝拜方向。後来他们与犹太部落破裂,就将到麦加的全月斋戒,改为向麦加的克尔白朝拜。凡体健及有经济能力者,一生要去圣地麦加朝觐麦加克尔白Kabah(天房)一次,近次的人是每年朝觐一次。

回历10月、11月、12月是正朝,其馀的是副朝。正副连作是联朝。

12月7日,朝觐者入禁地後,就去禁寺作巡礼,从平安门走向平房,以黑石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绕行7圈,边绕边念颂赞词。巡天房後饮“渗渗泉”水,在两山间走7次。第1天朝拜完毕。

12月8日,涌向麦加城东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登山露宿,呼“真主伟大”,登向山顶,晚宿于山脚帐篷。

12月9日,最隆重的一天,立阿拉法特山下,恭默念主。时麦加大教长骑一大马登山顶对朝拜者演说,夜礼炮轰鸣,乐声四起。晚在山脚露宿。12月10日,朝拜者在山下完成晨礼,拣49颗石子,前往北面米纳荒野:(1)射石打鬼。(2)宰牲献祭,宰打上印记的羊。(3)开戒:理发、剪指甲、换便服,第2巡天房,这是正朝。

12月11日,第2次去米纳射石打鬼。12月12日,再1次巡天房,叫“醉朝”。628年开始,朝觐是每个穆斯林的“天命”。

6.节日有:

开斋节(肉孜节):回历10月1日。吉尔帮节(宰牲节):12月10日。

圣纪: 3月12日,纪念穆罕默德诞辰。相传又是他逝世日,所以又称“圣忌”。其它各节因教派不同,做法各异: 阿舒拉日:1月10日。

登宵夜:7月27日(指公元621年穆氏乘天马登宵)。拜拉提夜:8月15日。盖德尔夜:9月27日。

法图麦节:6月15日。为纪念穆氏的女儿。

回教教派

有3派,但根本教义是相同的。主要有:

1.生尼派(Suni)。最大最正统最保守。他们只承认穆氏死後的“四代哈裏发”为正统。承认回教、犹太教、基督教为“经典之民”。他们占90%,土耳其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马来人、北非人等属这派。本派又分4派。2.希阿派(Shiah)。他们主张穆氏的女婿第4代哈裏发阿裏(Ali)才是教主正统的後继者。波斯人、米所波大米人、部分印度人属这派,他们占30%。上一代的教主是伊朗的总统霍梅尼(Khomeivu)。3.华哈皮派(Wahhabi)。由阿拉伯人Wahhabi创立(1696年生)。他主张穆氏原始生活,排斥日後的作法。

其它

1.清真寺(Mosque)。多数是中圆屋顶及尖塔。有礼拜阿拉大殿、另净身用的水房。寺内设圣龕及讲台。2.洁净。不只重内心洁净,更重外表肉身的洁净。凡参加礼拜及重大祭典之前,必须行洁净礼。

3.禁忌。不吃猪肉,狗肉和自死之肉(因有血),不吃血,不吃妄杀之物,不喝酒。

4.可用武力。常被误“一手执剑,一手持经”,迫人入教。《可兰经》说用武力是为阿拉之故,甚至不管时、地,即使在圣月,也可以战争(或称为「圣战」)(2:190-193另2:217,22:39-40)。为消灭来犯之敌,穆氏亲自出征20多次,命其将兵讨伐50次。630年9月穆氏率一队将兵向麦加进攻,麦加人改信伊斯兰教。入城後,赴克尔白殿,毁360座偶像,其中有亚伯拉罕及以实马利像。

世界各国回教徒人数(1967年)印尼6200多万、巴基斯坦5000万、印度4200万、蘇联2000万、埃及2000万、伊朗约2000万、土耳其1800万、以色列44万、中国4800多万(有说3950万)、阿富汗1200万、沙特540万、伊拉克448万。全世界有3亿回教信徒,占世界人口1/7。

传入中国的回教

1.入广东。唐观贞二年(628年),即穆氏离世前4年,一群阿拉伯人由穆氏派遣,从麦地那到广东,再入内地(这数据只是传说)。

2.唐朝。651年8月,阿拉伯帝国第3任哈裏发奥斯遣使到长安,向唐高宗谈伊斯兰教。

3.传入新疆。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回纥人信奉这教。回纥与回鹘(音胡)通用,该部落在天山南路,是回民。回回,有归正意。阿拉伯文称穆斯林,顺服意。总称为伊斯兰教。

4.传入中国。唐朝阿拉伯商人入中国海岸贸易时传入回教(这比较真确)。

5.8世纪中叶。阿巴斯王朝兴起後,阿拉伯商人在中国,许多人与中国人通婚。他们聚居的地方称“蕃场”。他们筑礼拜寺。他们渐渐成了我国的穆斯林。6.宋朝。阿拉伯商人在广州和泉州更有发展。

7.13世纪初的传入。成吉思汗西征时,中亚各族大批信伊斯兰教者同一部分波斯人、阿拉伯人被迫迁入我国,随蒙古军来,他们当兵的居多,定居後与汉人通婚,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与宁夏一带,也有在河南、山东、陕西、云南等。元朝任用他们在朝中任不同官职。设“回回国子学”,遍建礼拜寺,回历法、医药传入我国。

8.明朝初期。不少穆斯林在朝做官,如海瑞、郑和。9.清朝。对他们采取高压政策(清朝也压制佛教、道教)。10.解放前。将汉满蒙回藏五族合一,回教受保护。

11.伊斯兰教的传入。约1300年,穆斯林发展上千万人口,有10个信伊斯兰教的民族。他们不与外人通婚,团结力极强,信其它教的人甚少。其教区有:甘肃、陕西、山西、云南、四川和新疆。

12.中国清真寺大殿。42073座。一律坐西朝东,以便向礼拜。寺:设有水房。寺分大小,大的称“汗宜麦斯直代”,小作“五时之拜”的用途。

13.回教徒各“姓”。赛、纳、喇、哈、羽、底、亚、鲜、喜、定、撒、海、回、铁、虎、脱、仇、受朵、以、沐、王、把、改、买、拜、剪、可、者、敏、忽、摆、靠、黑、洒。其他人不用这些姓。

伊斯兰教增长表

伊斯兰教

1900年

1980年 2000年

非洲

4千万 1.5亿 3.5亿 北美洲

0 200万 600万 南美洲 5万 60万 140万

亚洲、蘇维埃 1.5亿 5亿 9.5亿 欧洲 300万 800万 2千200万 澳洲及南太平洋 2万 9万 40万

基督徒对回教的回应:

一.伊斯兰教可说是由圣经及阿拉伯民间宗教信仰所集成。历史告诉我们,公元610年,穆哈默德依据阿拉伯人固有的信仰,参照犹太教与基督教等,创立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神,伊斯兰教把原来古莱西部落的主神阿拉(真主)奉为宇宙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更说自己是受天使的“启示”而写成《可兰经》,但这“启示”却是只针对他一个人,後来阿拉没有向其他先知“启示”以继续确定其真假,使日後的人也无法对证。可见这宗教完全建基在一个人所讲的东西。

二.《可兰经》是穆氏39岁时写的。引用了许多基督教的《圣经》经文。据统计,《可兰经》中,七十二次提及亚伯拉罕,九十七次提到摩西,十四次提到马利亚,五十一次提到耶稣,新旧约中的人物一共提到二十七位。《可兰经》第十二章中关於青年约瑟被卖到埃及的记述几乎与旧约《创世记》中的记载一模一样。有些经文,是全来自《圣经》的。如,<诗篇> 第三十七篇第二十九节(“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直接变成《可兰经》第二十一章第一百零五节。但很多时候,引用《圣经》时,都有改动。如说西乃山下的金牛犊能叫;所罗门懂鸟语;干犯安息日的人要变成猴子,等等。这说明《可兰经》受《圣经》的影响之深。研究回教的基督教学者陈润棠牧师说:「我们读古兰经时,会发现裏面所有有关旧约的人物,如摩西、大卫、所罗门,约瑟、约拿等等的事迹;都是突如其来无头无尾,忽然间没头没脑的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令人大惑不解;不但上文不接下文,简直东拉西凑,令人难以捉摸。故此一个没有研究过旧约,或说没有旧约圣经常识的人,简直看不懂,古兰经的注释家也解不来,也无从著手作注的。」当然,熟悉圣经的人一眼看出伊斯兰教的全幅图画,来龙去脉,也看出其有限和弱点。

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有好大的区别。基督教相信耶稣是神,而伊斯兰教却认为耶稣只是一个人。(圣经说明否识耶稣是神,就是否认圣经所启示的三一真神:「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约壹2:23)因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是不可分割的)。这清楚表明,伊斯兰教所信的独一真神阿拉绝非基督教所信仰的真神耶和华。信仰的神不一样,使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只是在形式上有相仿之处,而本质上则是毫不相通的。例如,《可兰经》2:136说:「从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到尔撒(耶稣),亚伯拉罕以及他的子孙是穆斯林,不是犹太人。」有些虔诚的回教徒说他们的祖先是阿丹(亚当),代代传至达伍德(大卫),由大卫再传至耶稣。耶稣死後,不得传者有600年,直到穆氏兴起。

四.关于婚姻,伊斯兰教原来容许人娶4个妻子,另妾多位。如果娶外人为妻,就要入教。他们不许他们的女子嫁给不信回教的男子。穆氏带头娶多妻多妾。虽然回教回答说如果娶多妻,必须对每一位同等,也同样平均地爱每一位。按照人类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相信这样的作法是不能成功的。如今往往发现在回教社会中发生许多婚姻问题,女性尊严自然也被贬值。例如,许多回教国家不准女性自由恋爱,也禁止女性受高深教育,还有许多社会规条限制女性的活动。五.伊斯兰教徒承认他们是阿伯拉罕的“妾”夏甲所生的後代,以实玛利是他们的祖先。以撒与以实玛利不能同居,所以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世代彼此相争、打战。这种世代相传的仇恨似乎没有尽头,造成许多伤亡和战争。回教更藉著穆罕默德於公元624年与麦加人发生第一次战争这样的历史,推崇出「圣战」意识。他们用战争来保护他们的神(圣经有卫国战,没有卫神战,只有神保护人,没有人保护神),这样的作法说明这宗教是人的宗教。另外,这样的宗教也没有教导宽恕和赦免,甚至反过来教导信徒以暴易暴,更有许多极端的教徒美其名以「圣战」之名杀人或制造恐怖活动。许多爱好和平的世人皆不能接受,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宗教”。

六.回教觉得需要以军事力量来强迫被占领的人民加入回教,反叛者就会遭受逼迫。这样的作法是不尊重人权和信仰自由,这是不被世人接受的。另外,有许多回教徒欲改信其他宗教也被禁止,甚至被逼迫,这也是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七.关于救恩,伊斯兰教要靠修行得救。他们信天堂、地狱,但要靠行为得救。他们没有救主代赎,甚至提倡杀了敌人或强奸敌人的妇女也可以上天堂。相信这些教义是不合乎理性,也不尊重人的尊严。

参考资料:《宗教比较讲义》

第四篇:浅析佛教的创立与教义

浅析佛教的创立与教义

摘要:佛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同时,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优良的影响。分析佛教创立的背景和全过程,不难看出,佛教经历了此起彼伏的发展,从佛教教义中,我们体会到所谓的佛的真谛,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关键字:佛教 创立 教义

一、佛教的创立

(一)佛教创立的时间及创始人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佛教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宗旨,佛教自此创立。

(二)佛教创立的背景

佛教大约在公元前6—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相当于我国春秋时代,距今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最早产生的世界宗教。

佛教产生的时代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代。它是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同归于尽”前夕的社会状况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印度复杂纷繁的文化现象相互撞击、相互融合的产物。古代印度,包括中国史籍中的“身毒”、“新头”、“信度”、“天竺”等国,大体相当于整个南亚次大陆。

另一方面,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各地完成了向国家的过渡,进入所谓“列国”时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各国之间不断发生争霸战争,战乱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促使阶级关系急剧变动和新思潮的出现。

从被统治阶级到统治阶级,整个社会都感到难以存在下去,各阶级的人们都惶惶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奴隶阶级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而且奴隶主阶级也需要探索解脱险境的道路。当时,统治阶级中就有某些人看到前途的险恶,纷纷进入深山老林,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之良方。

佛教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应运而生。

(三)佛教的创立过程

相传释迦牟尼14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陈如等5个侍从,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称这次说法为 初转法轮.释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迹遍布恒河流域。

所到之处,专心讲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常随弟子据说有1250人,著名的有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优婆离等十大弟子。佛、法、僧这佛教的 三宝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信仰佛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较少,只有2、5亿多人,分布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该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意是“释迦族的圣人”。公元6世纪中叶至前4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与戒律认识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和瑜迦学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密教。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直至19世纪才稍有复兴。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佛教中的主要派别有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把释迦牟尼当作教主,而大乘则把他当作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追求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以普度众生,成佛度世为最高目标。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蒙古、朝鲜、日本、越南。因其是从印度向北传播的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因其是由印度向南传播的佛教,亦称南传佛教。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成为喇嘛教的形式,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称藏传佛教。它于7世纪吐蕃占普松赞干布开始信奉佛教,至13世纪初,经宗喀巴改革而逐渐强大。

二、佛教的教义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三、我对佛教教义的认识

自佛教传入中国始,至封建社会结束,宗教在中国盛行近2000年,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是儒教占据人们的思想,宗教并非主流,但是漫长的历史使得宗教思想还是在人们思想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按照佛教教义的“缘起论”和“中道观”,以我的理解,佛教教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尊重现代人的个体意识,顺应世俗的个体本位价值观

现代社会是个体意识高度觉醒的时代,而且,现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就是以个体本位价值观为基础。没有独立人格而只是依附于群体的人,是无法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无法参与民主政治,因此,个体本位价值观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共同体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利益。这是时代之缘,佛教必须顺应此缘。

(二)弘扬理想主义的整体主义价值观

个体本位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中的现实,但当代的许多问题,如环境保护、世界和平等,都需要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整体主义立场才有可能解决。这种整体主义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站在人与自然统一体的立场上的整体主义,但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整体主义,不是轻易能实现的,需要人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佛教的同体大悲的整体主义立场和彻底的利他主义精神,使其能够超越狭隘团体主义,站在这种理想主义的整体主义立场上,开展自己的活动。同时,当代已有许多人许多团体认识到了这种理想主义的整体主义的必要性,佛教应当一与志同道合者联合起来,为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佛教教义主旨的浅析,佛教可译为“慈悲+智慧”,慈悲就是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智慧就是看到世界的本质即:无常,无我,空性,缘起等在慈悲与智慧的基础之上,佛教教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主体价值体系的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佛教跟基督教

佛教跟基督教

佛学答问:佛教跟基督教

问:佛教跟基督教有什么相同?请法师开示。

答:佛教,前面二次讲演大致上都介绍过了。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教导,它是属于教育而不是属于宗教。基督教与佛教相同的地方就是上帝爱世人,佛法讲的慈悲也是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不同的,佛法不但是广泛的教学而且是非常深入的教学,它是帮助众生开启智慧。宗教的目的是希望众生能升到天国,这是在最后这个阶段不相同的地方,虽不相同但是并不矛盾,这个我们应当要晓得。我们在经典上能够看到,佛菩萨以及佛教导他的学生,对于上帝的尊敬绝不亚于宗教徒,甚至于比宗教徒还要超越。因为佛法经典里面对于天界里面的状况,说得非常详细,比基督教的《圣经》详细很多。

第二个问题,“基督教里的„永生‟和佛教里的„往生‟,有何区别?”

答:这个区别很大。不一样,完全不相同。基督教里面,它最高的境界是升天。这个升天他们不晓得,以为天堂只有一个,上帝只有一个,唯一的真神。其实,上帝太多了,数不清的。他们那个上帝,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忉利天主。你看看一个单位世界就有一个忉利天,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有多少个忉利天?一百亿个,一百亿个忉利天,一百亿个上帝,你到哪个上帝那里去?何况忉利天寿命的确是比人间长得多、福报大得多,还是有尽的时候。佛告诉我们,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他们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也以我们这个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寿命是一千岁,他的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寿命再长也有到头的时候,到头之后还要搞六道轮回,他哪里叫永生呢?看错了,不是永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同,那真正是永生,这个一点都不假。

第三个问题:„天主教、基督教说他们一旦生天,永远不会再受苦,和我们讲得不同,请问他们是打妄语吗?‟

答:他们没有妄语,他们说的话也是正确的。实在讲,其他宗教修行功夫也有浅深不相同。生天,我们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有二十八层,他是生哪一层天,这在他们经典里面讲得不够详细。但是天人寿命长,天上福报大,正是所谓„乐多苦少‟,一般人很容易误会生天是永生,不会再受苦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忉利天人可能就是他们所说的天,中国人称„玉皇大帝‟。天人到什么时候才受苦?临命终时前七天。佛在经上讲,五衰相现前,他才感到恐怖,才感到苦。由此可知,他那么长的寿命,通常他没有觉得他有苦受,只有在临终之时,他才有苦受,这是很容易被人误会他是永生,永远离苦得乐,会产生这个误会。以忉利天来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我们以人间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假使天上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他的寿命是一千岁,要到最后临终前七天,他才会感觉到有痛苦。由此可知,天人容易被顺境所迷,他很少有逆境,他被顺境所迷惑了,误以为生天是究竟。寿命虽然长,但有一定的寿命,寿命到的时候苦报就现前,而且还不免要轮回六道,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明了。

关于其他宗教的这些人,我们有缘分也一定要帮助他。帮助他生天也不错,无论在哪一层天上,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都有佛、都有菩萨在那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不全是我们人间有佛法,天上也有佛法。他在这个地方不相信佛法,他相信耶稣,要到上帝那里去,我们就帮助他去;去了之后,上帝天天请佛来讲经,他不就跟上帝一起听经了?这都是好事情。所以我们要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问:如何引导基督教的朋友、亲人来学佛?和探讨真正的究竟和三世因果。听说基督教耶稣有十三年的时间不见,记载在《圣经》,是否也去印度取经?也是菩萨示现,在西方国家行善?

答:度基督教徒,你这个心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完全好。我们跟所有宗教往来,不要有一个这样的心,就是想把他变成佛教徒。如果有这样一个心,宗教就免不了要有战争。为什么?争信徒,会打架,不可能和睦相处。我们如何跟他相处?我们尊重他、敬爱他、信赖他、帮助他,希望他是真正的基督教徒,希望他将来真正升到天国,亲近耶稣,这样就对了。我们要想把他拉进佛教来,他想把我们佛教徒拉去信他们,这个事情不是麻烦吗!这不是朋友之道。我们跟你交朋友,我不会把你家的小孩拉来,说:„你叫我爸爸,不要承认你自己的爸爸,你要反对他,你要认我作爸爸。‟这两家不就要打架了?我们对他应怎样?„你要孝顺你的父母,要听你父母的话‟,人家很欢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千万不要有这个念头。

我们劝导他,好好的学它的经典。神爱世人,你要把神的爱落实在自己身上,自己代表神、代表上帝爱一切世人。我们要这样教他,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宗教战争,宗教与宗教之间才会和睦相处。他信哪个教,我们尊重他那个教,我们帮助他信他那个教。

我们对任何一个宗教都礼敬,决定没有毁谤,决定没有轻视。我们入基督教堂,见到十字架,我们也致敬。到天主教堂见到耶稣像、见到圣母像,我们也跪下来拜。

他们看到就很奇怪:„你们怎么会来拜?‟

我就告诉他:„那是阿弥陀佛。‟

„那怎么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你们是基督徒,应以基督身得度者,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就现基督身来度你们。应以阿訇身得度,就现阿訇。这是回教。所有宗教都是一家。‟

他们讲:„神只有一个,唯一的真神。‟

我们也跟他说:„确实是一个真神,一个真神能够示现种种不同的形相,度种种不同的根性,于是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还是一个神,那就不会打架了。‟

所以我见到耶稣也拜,见到玛璃亚也拜,见到大梵天也拜,见到他们的宗教我都拜。我拜给他看,„我不但拜你们的神,我还读你们的经。我知道你,你不知道我,你吃亏了。你要想知道我,你好好去念佛经,你就晓得了。‟

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你要提倡这个第一,反对那个,最后反对都是反对你的神,那个神变一个样子,你就不认识了,你就反对他。错了!他是千变万化。就好我们自己的爸爸一样,我们自己的爸爸换一个打扮,穿上另外一种衣服就不认识了,就不认他是爸爸,这成什么话!。

所以你要肯定,大家都敬神,神的神通广大,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以佛的立场来看,所有一切神都是佛菩萨化身。如果换到你们的立场来说,诸佛菩萨都是上帝的化身,不就扯平了。在回教里面,所有一切宗教的神明都是阿拉的化身。统统摆平了,一家人不要再打架了,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大家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就好。

基督教与佛教之间的渊源

虚云老和尚:佛教与基督教本是同源,耶稣18岁以后曾往印度研究佛教,跟马鸣菩萨的弟子学过法。在印度呆了十几年后,才经由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传教济世。这段经历,在耶稣首徒大彼得写的《水上门徒行传》中有记载,可惜此书在一千多年前为教廷所禁,以至于并没有公开流传。

季羡林教授:佛教未来的弥勒佛,与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他认为,弥勒与弥赛亚都被称为未来的救世主,名字的发音非常相似,而且弥赛亚被视为慈悲的象征,弥勒也叫慈氏,是慈悲的意思……既然两教的未来救世主是一个,那认为佛教与基督教之间素有因缘,这应该也没什么大的矛盾。

德国学者凯斯顿(HolgerKersten)在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研究考察十多年后,1983年出版过《耶稣在印度》一书,后来还拍成电影。里面也讲了,耶稣在12岁前往印度学佛,10年后返回故乡以色列。

俄国历史学家诺托维奇早在1894年,也曾于研究著作中表示,他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所寺院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了耶稣在14岁时因为逃婚,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在此学习6年。后以种种原因,辗转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

有些历史还说,耶稣之所以开创基督教,是因为他觉得释迦牟尼佛的教义相当甚深,直接传给世人的话,他们一下子很难接受,于是就以特别浅显、不违佛陀教义的博爱精神,作为弘法的立足点,让世人普遍奉行。

无独有偶的是,基督教四位圣徒所写、被教廷视为正统的四大福音书中,耶稣从12岁到30岁之间的事迹,竟然不约而同完全是空白。之所以这段经历全部被删除,有人猜测是教廷不愿承认耶稣与佛教有关,否则,就会有损基督教的权威地位。

其实,基督教的《圣经》,也并不是耶稣本人所造,而是以四大福音书为基础,由不同时代的40多位作者,经1600多年的时间编辑而成。所以,在某些方面,大家还是值得思考。

如今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十分兴盛,上至国家总统,下至平民百姓,90%以上的人都信奉基督,这对他们行为等各方面,起到的约束作用不可思议。试想,假如没有基督教的导人向善,大多数人都唯利是图,只盯着眼前利益不放,那人类的道德肯定越来越下滑,整个世界也会动荡不安。所以,人类应当向真善美的方面发展,倘若抛弃了宗教的道德约束、古代的优良传统,到了最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下载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基本教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佛教与基督教差别

    试比较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别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09级宗教学系200900011037 张燕红 内容提要:佛教与基督教都是世界范围影响力很大的宗教,作为宗教,它们有很多的相同之处,而作为不......

    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详细内容 在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前的150年中,与云南回族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相适应,云南伊斯兰教学术水平也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这时期......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合集五篇)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常受他所信宗教的影响。因此,基督徒与佛教徒在人生观中显得颇为不同。在本论第二、三、四篇中,已论及两教各种人生问题。在本篇中,为......

    伊斯兰教 会彻底消灭基督教,征服西方[定稿]

    伊斯兰教 会彻底消灭基督教,征服西方 许多华人只知道黑伊斯兰教,却根本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宗教,也没有几个人真的去清真寺听过阿訇讲道。伊斯兰教诞生至今1300多年,华人只看见伊......

    比较佛教基督教生死观与临终护理

    比较佛教和基督教生死观与临终护理 摘要: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是人类逃脱必死的命运,走向生命终点的人都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宗教在临终关怀中发挥的作用为临终者提供一定的宗......

    试谈佛教与基督教的信仰区别

    当代我国为何还有群众信仰宗教 ——从人生观浅谈群众的宗教信仰 每一个人从会思考起,对自己活着、存在着的生命,其目的、意义等人生观,或多或少都做过思考与评估。这个思考也随......

    驳《基督教与佛教的十八大区别》(5篇可选)

    驳《基督教与佛教的十八大区别》 1、基督教:相信宇宙间有上帝,只此一位至大至高的主宰,其它皆是邪魔鬼神。但世人只可敬拜耶和华上帝,绝不可拜其它.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 神.。......

    从中国的佛教与西方的基督教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从中国的佛教与西方的基督教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文化进程中,宗教文化是人类自觉思维的产物,在这个特殊的产物中,不同的宗教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