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7:1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院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院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

第一篇:法院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

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

一个部门信访件的多少,往往反映出这个部门队伍建设的状况、服务质量的好差。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经常与当事人打交道。当事人如果对法官的服务态度、办案质量与效率不满意,就容易引起投诉,影响人民法院在社会上的公信度。对近几年的信访案件类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地对如何从源头上来控制和减少投诉信访数进行理性思考,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法院司法权威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一、信访投诉的主要类型和形成的原因

(一)办案不公、效率不高。部分干警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一般凭老经验、老办法办案,对新法律、新规定缺乏深入的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有的事实查不清、法律用不准,有的开庭后迟迟不判,从而导致当事人投诉。

(二)执行不力。此类投诉占了一定比例。当然“执行难”是全国法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除了那些确实执行不能的案件外,仍有部分如果加大力度、如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执行的案件,而贻误了执行时机、没有主动穷尽执行措施。因此,造成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而形成投诉。

(三)执法不文明。在对待当事人的态度上,冷、横、硬、推、拖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在接待当事人或来访群众时,方法比较简单,该向当事人解释清楚的不耐心进行解释,该向当事人宣传的法律不认真进行宣传,因而与当事人发生争吵,引起当事人不满。

二、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对策

从以上信访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看,要减少信访数量仅靠认真办理信访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针对投诉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寻找对策。笔者认为,提高人员素质,是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基础;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是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关键;转变审判作风,是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保证。

(一)提高人员素质,是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基础。

1、抓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司法能力。

首先,严格准入,堵住源头。《法官法》明确规定,初任法官应该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从事法律工作满5年;或具有法学硕士学位,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从事法律工作满3年;或具有法学博士学位,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组织、人事部门在法院进人时,应严格执行《法官法》的规定,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得进入法院;各级人大常委会在任命法官时,也应当严格审查,发现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应立即予以转岗或调出。法院自身也应坚持原则,发现地方组织、人事部门违法进人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法院反映,真正地把住准入关。

其次,提高现有法官的业务水平。目前担任法官的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从部队转业,一是从社会上招干,还有就是正规院校毕业。前两类法官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应该看到与大学生、研究生相比理论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淘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函授、自学等途径提升现有法官的学历层次,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载体,开设法官论坛,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来拓宽法官的知识视野;也可以加大投入,让一部分业务骨干脱产学习,为培养知识型法官和复合型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再次,注重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法官的能力培养,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除了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外,还要在提高法官的岗位实践能力上下功夫。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丰富;能力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提升。司法能力也只有在司法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法官的驾驭庭审能力、调解疏导能力、适用法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综合能力等都需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得到提高。要通过给法官定标准、压任务,教方法、传经验,因材施教,给其提供一个适合各自特点、有利于最大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放手让法官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2、抓人员政治素质,提高自律水平。

西方法谚说:“法官是法律的化身”。一个法官仅仅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缺少法官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那么再公正的法律也无法展示其公正性。如武汉中院何昌信等13名法官群体腐败案,他们中有资深的老法官、有学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最终还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见,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全面做好法院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

一是开展针对性教育。在工作中,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如针对节日期间易发“病”的特点及时进行预警教育,提前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提醒干警加强防范,增强抵御能力。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如新形势下出现的当事人给法官手机充值的问题,可以对照廉洁办案的若干规定进行教育。

二是进行专题性教育。如开展“司法为民我争先”教育活动,全面推行以比办案、争当“十佳办案能手”和比服务、争当“优质服务标兵”为主要内容的两个“五比五看”活动,教育干警解决好“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提高干警的公正意识和司法为民意识;如开展“用语言规范、树法院形象”活动,拉近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把亲民承诺落到实处,促进审判作风建设;开展“禁止说情打招呼、禁止泄露审判秘密”教育活动,建立“两禁”登记制度,并通过报纸、电视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知晓,为办案人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等。

三是运用正反典型教育。用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进行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进行勤政廉政教育;利用身边的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以此为鉴。如让群众反映较多的法官在一定范围内当众对自己的相关行为进行检讨,通过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大家确立不能贪的意识。

(二)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是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关键。

“公正与效率”是法院工作的主题,也是法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是关键。

1、加强审判管理。各级法院应建立审判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对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法官业绩考评等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的运行实行统一管理。有必要抽调专人建立审判管理办公室;建立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委员会,抽调业务比较精通的人员成立案件质量监督评查组,作为质委会的办事机构。通过法院内部局域网,对立案、审理、送达、报结案等审判流程,全部实施计算机操作、网络系统管理。

2、强化审限意识,确保及时公正。确立“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的理念,狠抓案件审限。禁止超审限现象的发生,对超审限人员,在评先选优时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控制延长审限案件数,规定分管院长审批延长审限数不得超过1%。各庭庭长对本庭加强审限管理,在审限届满前20天即行催办、督办,这样可以避免超审限现象的发生。

3、缩短审理期限。在审限内结案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要求,如何缩短审理期限是法院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可以实行繁简分流,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执行最高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除几类案件外,一律首先考虑适用简易程序。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缩短案件审理天数。采取庭前交换证据、适时组织调解、同类案件集中开庭等形式,尽量减少案件在审判人员手中滞留的时间,从而减少当事人的讼累。积极鼓励送达中调解。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同时,法官利用接触当事人的机会,讲解诉讼知识,了解案件情况,进行举证指导和调解尝试,尽量使双方矛盾在开庭前得到解决,审判效率大大提高。

4、建立 “五项制度”,切实解决“执行难”。一是快速出警制。白天接到案件当事人的举报,市县范围内于一小时内出警;晚间接到举报的,于凌晨出警。二是举报有奖制。鼓励公民对被执行人及其执行财产进行举报,经案外人举报查实并予以执行的案件,从执行到位的款项中,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并对举报人予以保密。三是群众监督制。对确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及时在执行局内公示牌上予以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公示期内,任何人对公示的情况有异议,均可向执行局提出,执行局将在15日内答复。四是人员选择制。如果申请人认为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久拖不执、久执未果的问题,有权向执行局提交更换执行人员的书面申请,经查认为情况属实的,立即更换执行人员。五是定期曝光制。对长期赖债、欠债的被执行人按月在本市电视台等宣传媒体上予以曝光。

5、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一是明确审判定案权限。在实行立审、审执、审监分离的基础上,制定《案件审判定案权限的规定》,对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定案权限作明确规定。二是坚持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按照《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实施办法》,对所有审结案件实行逐案评查,从各个环节对案件质量和效率作出全面客观的统计,并将统计结果逐月通报。三是坚持质效通报制度。自办《审判管理工作简报》,将案件审理、执行的平均天数、案件调解率、被改判发回率等多项指标细化到人,逐月公布。四是坚持发改案件质评制度。对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逐案提交质评委员会进行质量评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完善措施,接受教训。五是建立健全法官业绩档案。包括审判质效的具体指标情况,评查、质评、庭审等内容组成的业绩档案,作为法官考核、晋升、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六是实行绩效考核问责追究制。制定《绩效考核问责追究办法》,明确问责追究范围,如对年终绩效考核排名末位并且确未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人员进行问责追究等等,明确绩效考核办法和问责追究办法,初步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转变审判作风,是从源头上控减信访问题发生的保证。

坚持司法为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法院必须贯彻以人为本,除了在实体处理上要做到护民外,还要在审判作风上做到亲民、在诉讼程序上做到便民。

1、在诉讼程序上便民。为了实践司法为民宗旨,方便诉讼当事人立案,在过去由立案庭统一立案的基础上,可以同时试行基层法庭计算机联网立案,明确基层法庭计算机联网立案的范围,规定一部分比较简单的案件,法庭辖区内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就近立案、就近交费等,这样大大方便当事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2、在审判作风上亲民。少数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态度不热情、语言不规范,如“把材料留下,回去慢慢等吧”、“我不知道,问别人去”等等,这些语言容易使当事人产生对立情绪而形成投诉。如果把上面两句话换成“您的案件正在办理中,请您先回去,我们会抓紧时间的。”和“对不起,根据审判纪律,你要知道的情况属于审判秘密,我们不能告诉你,请理解!”那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像有位来投诉的当事人讲:“我们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来找法院的,如果法官对我们不理不睬、语言粗暴,那等于在伤口上又撒了一层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制定具体的《法院工作人员语言规范》,规定接访者应当使用哪些语言,禁止使用哪些语言。推行规范接待、文明接待等各项制度。

3、在具体措施上为民。在以往实行诉讼风险告知、提供司法救助等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从程序上推动案件审判流程的运转,提高办案效率,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行执行异议听证制度,定期召开执行听证会,邀请双方当事人及市人大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增加执行工作的透明度,除法律明文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法院应当向当事人如实告知执行进展情况,公开执行各环节。公开监督电话,畅通执行沟通渠道。

其他部门同样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只有从人员素质上入手,在工作作风上亲民、在工作程序上便民、在工作质量上护民,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第二篇: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经验材料

政法工作

(第二十期)

中共X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编 2011年10月31日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来信来访案件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各级领导同志和执法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之一。X州市法院在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中,以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促进司法公正、解决实际问题为统揽,提出和采取办案理念上对信访案件实行“三推定”的新举措,有效化解了一批老大难信访积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值得相关部门在信访工作中加以借鉴。

走 出 信 访 “沼 泽 地”

——X州市法院信访工作实招频出效果显著

“只要一开门,满屋都是人”,这曾是上级领导对法院信访状况的客观描述。为尽快走出信访“沼泽地”,彻底摆脱X州市法院信访工作落后和被动的局面,X州市法院领导班子经研究、摸索,推行了一整套攻坚信访案件和信访工作的组合拳,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更新信访理念,提出“三个推定”

X州市法院对信访问题的认识是在接处大量的信访案件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在每次信访专题会议上,XX院长都反复强调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对信访问题“三个推定”的理论,即涉诉信

访一旦出现,首先推定当事人有理;其次推定法院有过;最后推定信访案件有解。从而使信访工作的理念得到更新,进而提高了信访工人员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心,有力促进了工作。

为确保信访工作尽快见成效,X州市法院在全市率先设置专司信访工作的立案二庭和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案件质量评查小组、信访工作考核小组,制定并落实信访工作考核细则、风险评估、信访工作应急预案等相应制度,配足配强信访工作力量,保障了该庭的办案经费,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从而为信访工作在组织领导、人员力量、流程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处访措施 注重机制建设

为畅通信访渠道,X州市法院率先设立信访接待窗口和院领导接访窗口,派员进驻区信访接待中心,增加接访人员,改善接访环境和办公条件。新年伊始,该院就制定并落实院领导全日制公开接访制度,将接访领导、接访案件类型、具体时间、地点和联系电话在新年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并在本院网站发布,这在该院乃至全市法院历史上尚属首次。

为全面部署今年的信访工作,该院于年初召开了清理积案活动专题动员会、信访案件调度会、执行案件调度会、信访案件质量评查调度会,并实行个案调度与集中调度相结合,最难案件调度与最易案件调度相结合,重点案件调度与一般案件调度相结合,上级交办案件调度与本院自排案件调度相结合,定期调度与任务艰巨时天天调度相结合。从而做到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确保今年信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为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预防信访案件的发生,督促办访力度,X州市法院首创信访案件实名公开月通报制度,对进京非访案件进行了集中通报,在去年开展信访案件集中清理活动中,X州市法院通过本院的简报首次对清积工作进行了专题系列报导。年终,X州市法院对各级

交办的信访案件进行整体总结,并对法院各部门的信访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逐案考核。

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治标更治本,该院以立案一庭为主体,建立和完善案件流程管理机制;以立案二庭为主体,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处理机制;以审判和执行庭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司法为民的工作机制;以立案二庭、调解中心、其他业务庭为主体,建立和完善诉前、诉讼、委托等多元调解机制;以廉政监察员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全院党风政风行风监察机制;以审监庭为主体,建立和完善案件质量监督机制;以纪检、监察为主体,建立和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以政治处为主体,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办公室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机制;以调研室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司法宣传与调研机制。

为使信访途径更加通畅,该院一方面力促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还不断加大信访案件的救助、执行案件的救助、司法赔偿、信访案件终结的力度,从而使该院整个信访工作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为加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在重大活动、节假日或重大会议之前,该院提前安排部署信访案件的排查、化解、维稳工作,远早于上级机关的安排和部署,使该院信访工作行动的早、落实的好、消化的了,从而有效避免了在敏感期发生进京赴省访案件。

三、凸显信访成效步入良性轨道

一年来,X州市法院及时审查处理各级机关、领导交办和本院发现的信访问题突出或集中的棘手案件,及时控制信访事态,有效预防信访升级,避免了信访极端事件的发生。成功化解了张胜峰、赵大祥、朱宗美、李明、黄永华等十余件当事人情绪激动,极易出现极端事件的缠访、非访案件。

正是采取了上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X州市法院彻底地挫解了百余件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信访老案,使历来是信访大户和信访工

作落后的X州市法院走出信访泥潭,步入良性轨道,为法院以后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创造了坚实的条件。

(X州市法院供稿)

主题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简报 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省委政法委

发:市直政法各部门 编发:XXX(共印20份)

第三篇:关于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

关于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

□ 冯春生

涉诉信访是指经过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开庭审理或强制执行的案件当事人和案件以外的第三人,通过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法院信访渠道,采取向有关部门告诉、申诉的方法,要求维持、撤销、变更人民法院裁判结果和督促履行或制止履行执行内容的来信来访行为。我对岳塘法院近两年来的涉诉信访工作现状以及如何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涉诉信访工作提供参考。

一、我院处理涉诉信访问题的几点做法

在涉诉信访工作方面,我院着重抓了“三新”、“一结合”,即树立新观念,推出新机制,采取新举措,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结合。

1、树立“案结事了”的新观念。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原则,要求全院干警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案件质量意识,力求案结事了,从源头上避免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与此同时要求信访接待处理办公室强化责任意识,变当事人上访为主动下访,变“无理推定”为“有理推定”,及时消除当事人心中的疑虑,妥善处理当事人合理请求,从而有效地消除当事人的上访念头。

2、创建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我院成立了涉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信访接待处理办公室,制订了相关的工作方案,规定了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实行逐月考评,逐案讲评,限期办理,结果列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做事,有经费办事,奖惩到人,有效地调动了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3、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一是推出院领导接待日制度,规定每周一为院领导接待日,长假期间值班院领导负责信访接待工作,作好记录、解答咨询、进行法制教育和息诉息访工作。二是实行领导包案,做到了“四个到位”。三是营造全院处理信访的工作格局,要求全院干警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办案、接访等方面多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四是建立涉诉信访人员的个人档案,制订排查、预警、应急预案制度,确保了涉诉信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如何进一步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1、司法调解是基础。

不断探索民商事案件以及轻微刑事案件的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对行政案件加强协调处理,执行案件与申诉案件强调和解处理,发挥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大功能,实现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把提高调解结案率作为降低信访量的主要基础性措施,将调解结案率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近两年来,我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率(含撤诉)达45%以上,当事人自觉履行达70%。同时积极运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将调解工作延伸到判决后,着力做好判后息诉工作。对当事人不服判决人,切实做好回访工作,详细询问对哪些问题不服,有何理由,再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法院判决的道理,或者通过沟通使他们接受判决,不再缠讼,最大限度地减少申诉、上访。

2、公正裁判是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对案件审判全过程的动态监督。从立案、庭审到宣判、执行,环环有监督,尤其是对庭审与执行的监督。实行庭审、执行现场考核制度,设立专门考核组织,采取自觉申报考核与不定期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庭审形象、庭审公正、庭审效率、庭审艺术、庭审小结等方面全方位地考查审判人员的庭审、执行质量,将考核结果及时公布,并组织审判人员进行交流与总结,相互促进提高。将判(执)后答疑制度化,纳入审判人员综合评价体系,对特定案件(主要是重大疑难案件和涉及重大社会矛盾的案件)要求必须作出书面判(执)后答疑,并将其作为案件评查的一个重点,使可能转化为涉诉信访案件的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逐步减弱,最终服判。

其次,强化案件质量监督。应严格案件质量标准,将全面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对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追究,对突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总结经验,同时还应注意因时制宜的修改案件评查标准,使之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第三,严格监督法官的职业行为。对违法违纪,有损法律、法院、法官权威、形象的行为追查到底,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不敢为”;加强对审判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之“不愿为”。我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如八小时外监督制度、上下班、会务、庭审等制度,并加大了明察暗访、抽查、督查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增强了全院干警的责任感、使命感。近两年来,未发现干警有违法违纪行为,法院、法官的社会公信力明显增强。

第四,加强业务培训,杜绝错案的发生,是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治本之举。打造学习型法院,大兴学习之风,改变过去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单一学习方法,倡导法律理论研究,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完整学习过程,提高理论成果转化与实践经验运用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对怠于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员则作相应教育,促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专业培训,大力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和办案质量。

3、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是保障。

完善涉诉信访的调处机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将涉诉信访的处理与《信访条例》相结合,打破条块分工,在全社会形成信访处理一盘棋,建立大信访格局。注意畅通联系渠道,建立信访绿色通道,通过公开信访电话、定期征求意见、实行院长、庭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主动了解并及时解决信访问题。

提高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效率。接访时明确告知信访人处理时限及责任人,逾期未作出明确处理的追究相应责任,在提高整体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每个环节的效率平衡,避免因某个问题的处理不及时而影响其他问题的处理效果。坚持搞好回访制。对已办结的涉诉信访案件定期回访,收集反馈意见,防止矛盾反复。建立对无理缠访的处理机制,促进涉诉信访的法制化、制度化,消除无理缠访给社会、法院带来的恶劣影响。

加强信息通报制度。将涉诉信访特别是重大信访事件及时向上级法院和区委、政府、人大、政法委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第四篇:法院做好涉诉信访接待工作汇报

法院做好涉诉信访接待工作汇报

案例概述:

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日益增多,反映出的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日益深刻。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接访工作为抓手,做好初信初访案件的处理与化解工作,准确甄别诉访矛盾,对确有可能成为涉诉信访矛盾的提前了解、提前制定预案、提前化解,可有效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矛

盾。

主要做法:

该院形成了“四接访”制度,使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了在信访源头上早发现、早预报、早治理。一是院领导和业务庭领导“定期接访”。周一到周五,党组成员和业务庭正副庭长轮流接访,院领导接待涉疑难、重大、群体性案件来访及需要院领导解决的其他来访问题,庭领导接待当事人来院法律咨询、答处反映审判工作中的问题。二是立案庭、执行庭领导“每日接访”。每一工作日,都有一名立案庭领导和一名执行庭领导负责立案和执行工作的接访,来访群众可以方便地向当日立案庭值班长或执行接待值班长反映问题。三是派出法庭领导“随时接访”。派出法庭的接访制度突出简单灵活、务实有效的特色,遇有来访群众反映问题的,由在值的庭长或副庭长接待,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随时听取、及时上报。四是信访接待干警“定点接访”。在院部立案大厅设立信访接待点,由负责信访的同志定点接待群众来访。该院将领导干部和专职干警的接访安排及名单通过电子公告屏予以公示,并对接访记录、安全保卫等作了周密分工和部署。

主要成效:

“四接访”制度,是该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推出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拓宽了民意沟通渠道,为妥善处理好涉诉信访,进一步提升涉诉信访接待工作的绩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五篇: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

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健全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良好的物质、文化和经济基础为人民群众法律水平的不断提高夯实了基础,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商事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随之而衍生的矛盾纠纷也成为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纠纷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诉讼进行处理。当有某些矛盾纠纷因为程序或实体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进行解决或是不能达到当事人期望的目的和某种目标时,部分当事人或参与人会选择向收案法院所在地党委、人大以及上级党委及相关部门进行信访、上访,以求所反映问题得到解决或加快解决力度。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健全的今天,这种做法不能不说是中国法治的一种无奈。但同时,又是人民法院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发现自身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改正,推进法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手段。涉诉信访案件的解决成为法院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与此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同样制约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使人民群众对法院的公信力和依法独立办案的职责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一、涉诉信访案件的多发性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社

会背景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的国家,其中封建历史有着千年的“悠久岁月”。受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在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留下的“官本位”思想还十分严重,“人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远远高于“法治”。当出现问题时人们关注是有无“包青天”似的执法者,而忽视有无让执法者据以执法的“范本”――法律、法规,而当今作为法律宣传报道的重要途径的新闻传媒、网络、报纸在对司法领域的报道中也有失偏颇,多也以讴歌先进人物、报道典型案件为主,也使人们不自主的忽视了法典的重视。

第二、立法思想的严肃性和立法程序的繁琐性,使得中国立法与现社会的实际情况在衔接方面还不十分协调,存在有矛盾。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来讲,自1998年开始起草至2001年底由全国人大法工委产生《物权法》征求意见稿至2006年12月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审议,最终到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前后共计近10年时间。而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某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日益突现,要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就使我们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这彰显出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

第三、普法工作的片面性和狭隘性造成矛盾得不到有效、及时解决。近年来,通过广大普法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

辛勤工作,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普遍性的提高,出现问题和发生矛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也成为人们的首选。但在肯定普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普法过程中存在着局限性。各部门在普法方面往往是“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问题及解决问题所走法律途径的一知半解,往往出现问题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注重发生问题、矛盾时的表象而忽视根源、本质,致使矛盾在无形中产生、堆积,最终使一些本可避免的矛盾、纠纷暴发,影响社会稳定。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各个部门自身服务范围和职能范围所限,只是片面追求短期效应,无法形成普法合力。

第四、部分地区行政干预或干涉,使涉诉信访案件有上升苗头。近年来,国家为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确保基层民生问题,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对地方各级、部门考核时,因上访或越级信访实行“一票否决”。这本身是为了激励基层解决矛盾的机制。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群众抓住了政府担心因上访或越级信访而使自己全年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心理,对部分已判决生效案件进行上访或“闹访”,迫使当地党委、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或干涉使其中一些案件进入到再审程序,直接达到了某些小群体人的意图。而这种方式产生的负面效应就是在诉讼、执行过程中,人们为了快速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就寄希望于通过行政干

预,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催生了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涉诉信访案件的多发性与人民法院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涉诉信访案件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在我们分析外因的同时,人民法院自身改革的不到位、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因,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涉诉信访案件的产生。

首先是判后释法工作不到位。人民群众参加诉讼以此为解决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所有权之间的纠纷,是寄希望于法律的法定性、严肃性。同时,又希望通过法院判决或是调解来了解掌握一些法律道理。这时,作为审判机构的人民法院在充分、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能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做好法律适用的解释工作,以此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然而,人民法院在裁判阶段过分强调裁判文书适用法学术语及其格式,对没有接受过正规法律知识,特别是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农牧民而言,裁判文书让他们有一种“雾里看花”般的迷惘感觉。如在某案中,在庭审过程中,询问一方当事人对对方证据“有无异议”时,被询问人明确表示没有异议,但在判决后,当事人对对方证据被采用表示不满,并表示自己在庭审过程中认为对方证据“没有意义”而非“没有异议”。在裁判文书表达中“本院认为……”将法官理解及所引用法律的意思表示完之后,直接引出法律条文作出判

决。而当事人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些条文什么意思,就算看到条文后,由于知识水平所限,对其中含义并不能完全理解也会产生歧义,从而埋下了上诉或信访的伏笔。

其次是审判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审判监督改革不完善,审判监督工作以法律形式固定为“事后监督”即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的监督。使人民法院在诉讼、执行过程中,过分依赖甚至可以说是过分信赖这种事后监督体制。致使案件在审判流程管理过程中,失去有效监督,特别是在审判阶段,审判员自由裁量权过大(对审判员手中这种过分的自由裁量权目前尚无有效监督、制约手段),审判监督在这方面出现空档,无形中让本可以在审判阶段避免的产生涉诉信访的因素加大、增多。而对于生效裁判文书的审判监督,由于再审启动程序的繁杂性,必然导致了当事人通过涉法信访的模式进行解决,如此来说,这倒是依法诉讼的一种“悲哀”。

再者,人事制度改革未完全达到适应社会形势和人民法院开展工作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法院人事制度已制约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前进的脚步。一是法院人事制度无法突出一线审判工作者的重要性,对审判人员的重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部分法院对审判人员的待遇提高也是根据本单位自身实际,无法起到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对法官工作和社会地位的普遍承认。最起码来说,国家在要求担任法官必须具备

较高标准的同时,没有对法官的职能待遇作出相应规定,这可以说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人民法院人事制度的一处“败笔”。二是法院人事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制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审判人员的绩效考评没有区别于公务员考核的特点,无法突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特色,特别是在法官等级方面,就对社会而言,人民法院的法官等级不被承认为带有技术含量,故不能称之为“职称”,所以法官在社会方面不算是技术人才。三是法院人事制度的平庸,无法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法官没有荣誉感,一线审判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职级、待遇之间不存在差异或是差异不大,无法调动一线广大审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基层法院,特别是西部基层法院一方面,多年来,随着案件的大量增加,每名审判人员办理案件数也呈上升趋势,压力加大,无暇参加法律知识的更新培训,疲于办案;另一方面由于受现有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约束,优秀的法律人才无法进入法院工作,而在法院工作的年青骨干也由于自身待遇得不到解决而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互相交替,造成一线审判人员极缺,办案质量不高。这也是造成当事人不断进行涉诉信访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是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我们政法机关,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坚持“三个至上”。司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因此当人民群众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侵害,通过诉讼渠道解决自己的纠纷时,人民法院只有依法办案,才能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涉诉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才能促使人民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办案、公平、公正办案,坚持把握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的发生,最终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诉”是真正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1其次,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是法院树立司法权威和形象的重要举措。

:引自中国长安出版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简编版)》第12-13页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只有通过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方便当事人诉讼,最大化的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让群众的诉求得以解决,合法权益受到保护,才能彰显司法权威和法院形象。通过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审判人员切实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素质,从而为依法办案夯实理论基础,同时,涉诉信访责任追究和问责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极大的提高审判、执行案件的质量,形成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使人民群众进入诉讼渠道解决的矛盾和纠纷真正的解决在法院。从而使人民群众相信法院依法办案的公信力,杜绝了当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放弃法律途径而寻求其他途径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通过对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的打击、对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不诚信自然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惩处,在整个社会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只有自己依法工作、生活,人民法院就能保护自己不受非法侵害,从而真正使法院树立起司法权威和形象。

再者,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是从源头上预防司法腐败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探究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涉诉信访案件中不排除有一部分案件产

生的根源就是司法腐败导致。造成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但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还受到了司法腐败的伤害。这对当事人为说无疑于“雪上加霜”。而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将对出现涉诉信访案件出现的原因进行探查,在分析涉诉信访案件发生的成因及根源的基础上,加大对法院受理各类案件的监督力度,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执行案件过程中,确实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依法给予审判人员政法、党纪处分,有徇私枉法、腐败舞弊行为,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也是人民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廉政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敢于从自身动手,对法院审判人员存在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进行制止和追究,才能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监督、制约和规范审判人员、执行人员严格按照《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审判职责,严格依法办案,对违法犯罪“不敢为、不愿为”。从而在源头上遏止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四、如何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首先是强化审判监督工作。

就笔者在以上文中所述,现有的审判监督工作,重要的

是在对判决生效后裁判文书的审判监督工作,而审判监督的重点则是对审判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强化审判监督工作,笔者认为:

一是选调精通业务,有较强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的人充实到审判监督工作第一线。

加强审判监督工作的前提,首先是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审判监督工作者队伍。作为审判业务单位,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法院工作,才能够发现在审判活动过程中存在有什么问题,判决、执行程序是否合法,处理结果是否合法。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迅速介入或提出监督意见,对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防患予未然。

二是扩大审判监督工件的范围,进一步增强审判监督部门的职责。

如前所述,人民法院在审判监督方面可以在审判流程方面监督,这是程序方向性的监督,那么对于实体是否可以摆脱事后监督的桎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启动再审程序的繁杂和困难而言,在裁判文书还尚未生效的情况下,对有可能存在的发生错案或造成当事人涉诉信访的案件进行监督而改正就显得相对容易。但是,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并无这一项内容,能够供现实操作,这就需要国家立法扩大审判监督工作的范围,能够使审判监督工作的覆盖面更加全

面,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工作能够覆盖到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审判监督工作能够更能体现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工作开展的需要。

三是进一步明确审判监督部门内部职权。使审判监督部门在监督审判、执行环节时,能够强化自身的约束。

审判监督部门在工作中,应当实施权责分离,将对程序与对实体的监督由不同的两组人进行启动,实行监督权、调查权的分离。监督权由监督组负责,在审判、执行阶段,对各案按照程序与实体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发现存在有问题的案件,及时向院审委会(或另行成立领导小组)反馈,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审判监督调查程序。也可以首先由监督组先行就问题严重性进行前期工作,如果只是程序存在暇疵,可以直接由审判监督部门口头或书面予以建议纠正。如果审判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由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共同调查,对最后调查结果报院审委会(或另行成立的专门机构),由其最终决定是否处理。

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其次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涉案信访责任追究和问现做到“有章可循”。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对于涉诉信访案件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样有用。必须要建立涉诉信访案件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的一整套完整的相关制度。这套制度中必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发生涉诉信访案件的审判、执行人员的责任追究和问责的“罚制”

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应当注重对审判、执行人员发生涉诉信访案件的“罚”,这一套制度中应当详细规定,对于审判人员、执行人员由于自己承办的案件发生涉诉信访案件的,根据不同性质和程度对其追究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凡是造成信访案件发生的,如存在违纪情形的,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及开除处分。而构成犯罪的,则坚决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为保证制度的平衡性,在追求罚的同时,对于能够严予律已,良好、模范遵守法律规定,全年无涉诉信访案件发生,办案质量得到领导及当事人肯定的办案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真正做到制度的“宽严相济”,在监督约束审判人员的同时,对于审判人员的工作要给予肯定,实行“高奖”,只有奖、罚相当,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审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保证审判人员在不敢为的同时,也不愿为或不屑为。正、反两面的相互作用,才能最终确保审判、执行人员在工作中不偏不依,严格依法办案。

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最后是必须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能够突出法院工作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是要突出审判人员的工作特色和重要性。

人民法院主要工作就是审判业务和执行工作,而审判和执行工作不仅在人民法院工作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执业风险也远远大于其他工作人员,同样,其面临的诱惑也大于其他工作人员。由于审判、执行人员手中的裁判和执行权很大,最终可能导致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也远远大于其他人员。但现有法院人事制度的管理并未突出审判业务和执行工作这一特点,而对于所有工作人员“一视同仁”:审判员与书记员一个样,一线业务人员与二线后勤人员的待遇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殊不知正是这种平均化,造成了审判人员工作思想的消极和被动,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件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而人事制度的改革则是改变这种现状的必经之路,必须紧密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实际和特色,注重突出审判和执行业务,实行对业务人员和二线后勤保障人员的分级管理。进一步提高一线审判人员的待遇,要让一线审判人员的地位从制度上得到保障。增强业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待遇和职级上向一线业务人员倾斜。

二是注重对人民法院业务人员,尤其是一线审判、执行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夯实依法办案、廉政办案的基础。

加强审判、执行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应当是一句空话,就近几年自治区高院组织的培训而言,对业务人员的轮

训或培训可以说是相对较少,一线审判人员、执行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涉诉信访案件的产生和产生的数量,因此,强化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也是从源头治理涉诉信访案件的一项重要手段。

小结: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建立和完善涉诉信访案件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不可以一蹴而就,这不但需要我们人民法院从内部管理入手,从自身建设出发,还需要党委、人大的支持,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这是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工程。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走出这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案件。

下载法院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从源头上控减涉诉信访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文章标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贯彻落实好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努力建设一......

    加强三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

    加强三资管理“四化建设”, 从源头预防农村信访之“火” 目前,从到市镇两级纪委反映的信访举报来看,由于“三资”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农村信访问题较为明显。温岭市纪委高度重视......

    法院关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的报告

    xx人民法院 关于涉诉信访工作情况专项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区人民法院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两年来涉诉......

    ××法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分析

    ****中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产生大量信访问题,其中涉及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也不容忽视。准......

    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为了进一步审理好民事案件,提高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舒兰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着力点,采取措施,从与民生紧密......

    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信访在我国目前是宪法确认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目前处理社会尖锐问题和缓解矛盾的一种有效机制。但是对于涉诉信访而言,由于其特殊性,不似其他社会......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理性思考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理性思考 摘要:涉法涉诉信访属于法律主导型信访,其内容大多与法律有关,或者是通过法律途径可以解决。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数量激增,面临困境,解决信访制度自......

    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信访在我国目前是宪法确认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目前处理社会尖锐问题和缓解矛盾的一种有效机制。但是对于涉诉信访而言,由于其特殊性,不似其他社会问题可以通过信访进行解决,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