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穗字〔2010〕11号)
为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确立我市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紧紧依靠人才增强竞争优势,努力构建和提升科学发展核心竞争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目标任务。围绕我市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部署,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基础,以加强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增强全市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吸引集聚一大批素质优良、学术造诣高深、科研成果突出的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为我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完善政策,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吸引培养力度
(三)加快构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集聚体系。建立系统、规范、动态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选拔标准体系,打破国籍、地域、隶属和体制限制,通过从海内外大力引进和自主发掘培养等途径,集聚一批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杰出专家;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一批在专业技术方面崭露头角,具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青年后备人才;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集聚体系。相关人选经认定评审后纳入市管专家管理范围,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在管理期内享受各项配套优惠政策,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先资助。
(四)吸引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来穗发展。我市市属单位(含非公有制单位,下同)引进符合杰出专家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除按相关规定给予购房补贴外,由市财政按用人单位提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给予等额资助(其中市财政资助金额每项分别不超过50万元);属柔性引进的,市财政按上述办法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资助;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由市财政提供2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引进符合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认定条件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可由同级政府或用人单位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企事业单位可把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依法列入成本核算。鼓励领军人才带科研创新团队来穗发展,政府优先资助项目启动经费,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经费使用、奖励分配等方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享有充分自主权;领军人才建立科研创新团队需从外地引进人才的,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探索建立对业绩突出的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
(五)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抓紧实施我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用5到10年时间,面向海内外并重点面向海外,依托我市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市属企业和在穗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平台,引进扶持30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其中创业领军人才200名左右,其他各类创新领军人才100名左右,相关人员按照〘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的通知〙(穗字〔2008〕18号)和其他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待遇。扎实推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机构和园区,抓紧建立15-20个市级人才基地,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切实发挥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作用,通过与我驻外使(领)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留学人员社团和海外著名猎头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聘请专、兼职引智专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渠道。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编制我市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向海内外发布需求信息,引导供需对接。
(六)实施“羊城学者”特聘岗位计划。面向全市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我市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学科(领域)的建设发展需要,择优设立“羊城学者”特聘岗位,吸引遴选中青年优秀学术人才、技术研发尖子,加快培养造就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促进学科专业快速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提高我市重点学科、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技术优势和竞争实力。
(七)深入实施“121人才梯队工程”。采取个人自荐、专家举荐、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将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集聚体系中发展潜力巨大、业绩突出者择优选拔进入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对其进行个性化重点培养,采取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措施,争取用5年时间,培养出10名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备人才(以下简称第一梯队),2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后备人才(以下简称第二梯队),100名在学科专业领域起骨干带头作用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后备人才(以下简称第三梯队)。依据不同专业领域和培养目标,在培养期内,对第一、第二、第三梯队的每位后备人才,市财政每年度分别予以不超过4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
(八)大力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争取5年内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分站发展至50个,对新设立的流动站、工作站及分站或创新基地,市财政分别资助50万元、50万元、20万元;创新基地经批准设立工作站的,按工作站的资助标准补齐差额部分。对我市在站的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市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15万元和每年8万元的生活补助;对期满出站后一年内到我市市属单位工作、符合规定条件的博士后,市财政分期提供20万元的安家费。鼓励博士后科研项目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对以高新技术作价入股合资创办企业且作价金额超过50万元的,给予作价金额30%的专项资金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九)继续加大各类优秀人才扶持培养力度。支持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区域定位和行业特点,组织实施多层次、宽领域、面向广的人才培养工程,深入推进“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规划”、“广州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广州市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加强改进各区、县级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市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等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领域),面向广州地区高校选拔资助一流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加快培养造就未来我市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国际化管理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三、创新机制,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1.妥善解决岗位聘用问题。实施部分专业技术类机关工作人员聘任制,用于招聘高层次专业性领导人才,工资待遇比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薪酬标准制定。事业单位引进符合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应在编制内自然减员后预留编制用于接收高层次人才,如编制已满的,可由主管部门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因岗位职数不足的,可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特设岗位并享受相关待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需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按引进单位经费渠道解决。
2.完善柔性引才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贯彻〘广东省居住证〙制度的具体措施,对部分不愿意改变国籍、户籍、外国永久居留权或港、澳、台籍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户籍居民同等待遇。鼓励国内外紧缺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穗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或其他专业工作。
3.创新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推进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可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的人员,也可采取协议方式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支持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实行首席专家、特聘专家制度,给予特殊津贴,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
4.改革职称评审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业绩和行内认可作为重要依据,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以贡献为目标,体现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开辟留学回国人员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允许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在我市职称工作职能范围内简化确认省外专业技术资格的办法。
5.加快培育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创新服务机制,推动人才服务专业化。精心培育人才服务业,重点扶持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等若干个在行业中起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加强与国际高端人才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引导国际高端人才服务机构来穗开展猎头、人才测评等人才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高端人才服务机构为我市引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现代产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对协助成功引进领军人才的人才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6.建立功勋奖励制度,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设立羊城功勋奖2名,每名奖金500万元;继续做好羊城友谊奖、广州十大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评选工作。上述奖项每两年评选1次。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典型事迹,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十一)整合资源,系统服务,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机构。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开通网络服务平台,集中受理相关申请;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实施限时办结制度,建立并公开统一规范的申报要求和办理流程,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配套服务。
2.简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手续。凡引进符合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委托专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机构提供配套服务,及时办结调动手续;准予其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一次性或分批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公安部门凭组织人事部门相关文件予以优先办理手续。
3.统筹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分别以购房或租房补贴、购房贴息、提供人才公寓等方式,协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根据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条件,按照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协助解决其就业问题;高层次人才子女需在穗就学的,按不同情况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4.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列入我市高层次人才年度休假体检服务范围。政府资助高层次人才参加医疗保险。高级专家享受医疗照顾待遇,其中,两院院士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其它杰出专家和优秀专家享受局级医疗待遇。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制度,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5.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制度,鼓励并资助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培训、发起主办或参加国际性高层次学术活动、发表高水平论文及出版重要学术著作。对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市财政分别给予每月1500元、1200元、1000元资料津贴。充分利用高校、党校、市继续教育基地等培训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研修、培训、交流和国情考察活动,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拓宽高层次人才视野,促进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十二)建立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列入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满意度调查和工作评估,对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严重滞后,或者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层次人才投诉较多,或者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地区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各级党政领导要采取多种方式与高层次人才保持经常联系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对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解决。
(十三)完善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投入机制。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市、区(县级市)各级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经费投入机制。市政府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各项奖励、资助、补贴和高层次人才工作组织管理。“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由市财政安排2亿元,在政策实施期内跨年度递延使用;在2亿元规模内,根据人才引进、培养实际进度控制使用。
(十四)完善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相关单位,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各部门建立分工协作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督促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各区(县级市)、各部门要围绕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总目标,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工作目标和实施办法。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据本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教育、科技、宣传文化、卫生、国资等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系统和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负责本系统、本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2010年7月13日)
第二篇: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2008年9月17日)
粤发〔2008〕15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引擎
(一)用世界眼光谋划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思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善于科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等重大战略部署,紧跟世界发展趋势,紧贴全省发展目标,紧盯科技发展前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文环境、创新制度环境,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首选区、安居乐业的目的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面对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必须以政策创新打造吸引人才新优势,以制度创新搭建培养人才新平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汇聚各方精英,构筑人才高地,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重点引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范围和对象。创新和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前两位完成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外包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和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性项目的境内人员和境外留学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外籍及港澳台地区高端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以及其他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二、优化环境,努力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优势
(四)实施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我省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我省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8000万元至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
(五)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每引进1名两院院士、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凡引进本意见第三条所列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可由同级政府或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
(六)实施留学人员来粤创业服务计划。进一步办好广州留交会、深圳高交会和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拓宽引才引智渠道。修订《关于鼓励出国留学高级人才来粤创业若干规定》,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更加宽松的人文环境,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来粤创业。
(七)实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集聚计划。在珠三角地区打造若干个世界性营销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逐步形成能为全球客户提供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外包、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服务的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粤创业,形成一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队伍。
(八)实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精英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一批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顶尖级人才。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尽快拿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依托项目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九)建立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加快培育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由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筹领导的海内外引才引智工作机制,探索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建立海外来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编制我省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向海内外发布需求信息,引导供需对接。依托粤港澳紧密合作,创建粤港澳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港澳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出台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粤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活动,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工作;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
(十)创新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推进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机制。各地各部门可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的人员,建立完善人才资本与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也可采取协议方式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十一)突出企事业单位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作用。企事业单位可把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列入成本核算。用人单位要善于发现和大胆使用才智出众、个性特点突出的人才,帮助他们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努力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营造高层次人才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
(十二)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1、简化流动手续。取消现行各种限制人才流动的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凡引进本意见第三条所列的高层次人才,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应随报随批,及时办结调动手续,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粤,公安部门凭上述部门签发的调动通知办理入户手续,可在本人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选择入户,不受户口指标和年龄等条件限制。本人不愿意迁移户口的,可办理《广东省居住证》,享受户籍居民同等待遇。
2、妥善解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和岗位聘用问题。抓紧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解决职称评聘和认定问题,按照科学人才观和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原则,修订完善来粤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制度。制定广东省特级专家聘任办法,推行首席专家、大师工作室等制度。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因岗位职数不足的,可向政府人事部门申请追加职数。引进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因不同制度没有职称的,可设置特聘岗位予以解决,享受相同岗位人员待遇。
3、努力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读书问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就业和子女上学由用人单位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其子女参加高考不受户口年限限制,对户籍没有迁入的可免借读费。
4、妥善解决居住问题。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鼓励政府在引进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统一建设人才周转公寓出租给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租用商品住房给高层次人才居住,或通过发放住房货币补贴支持高层次人才购买商品住房。
5、提供医疗保障。实行政府投保高级专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制度,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享受相当级别人员同等医疗待遇,实行每年体检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6、提供特殊人才特殊保障服务。研究制定为顶尖级高层次人才实行专项投保制度办法。同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共同为顶尖级高层次人才购买专项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7、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抓紧出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建立学术休假制度,依法保障高层次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支持其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培训,参加国际性高层次学术、技术活动;支持主办国际性高层次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出入境管理部门要优先审批办理出国手续,保障高层次人才出入境自由。
8、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为高层次人才申请国外专利提供帮助。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和有关信息的咨询与服务。继续做好“广东省专利奖”评选工作,鼓励和调动高层次人才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的生成与保护提供良好环境。
9、提供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方式,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粤开办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风险投资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风险投资向高层次人才来粤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发挥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催化作用。
10、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的“直通车”制度。注意保护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吸收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参加政协、青年联合会、工商联等。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遴选一批符合条件且本人愿意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咨询专家。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民主平台。各级党委、政府门户网站要专门设立高层次人才建言献策智囊箱,通过个别约谈或集体约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智慧和作用,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1、提供良好的文化信息服务。倡导和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建设适合高层次人才需要的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信息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对文化信息产品的需求。
(十三)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抓紧制定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评选办法,设立南粤功勋奖2名,每名奖金3000万元;设立南粤创新奖5名,每名奖金500万元。继续做好南粤友谊奖评选工作,加大对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表彰奖励的力度。上述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三、狠抓培养,搭建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新平台
(十四)实施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候选人才。2009年至2013年,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竞争择优的办法,每年遴选20名以上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进入培养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用人单位培养经费。为入选对象提供科研平台,配备工作助手,推荐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推荐进入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和各级评价、评审、评奖机构专家委员会及咨询委员会。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年考核一次,实行淘汰制。每培养1名两院院士、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
(十五)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暂未设站的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联合招收项目博士后。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新增进站博士后2000名。适当提高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加强博士后进站、在站和出站管理,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对所属在站企业博士后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招收单位要按照不少于财政经费补贴的三分之一比例给予科研启动经费。用人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项目的博士后,出站后继续留在我省工作。
(十六)实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灵活多样的方式,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探索校企双导师培养研究生模式,鼓励研究生选择企业攻关项目作为研究方向。通过世界性营销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等实践平台,加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十七)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支持和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重视在市场竞争中发现、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加快提升企业家职业化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省经贸部门和省国资部门要尽快出台企业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在5年内轮训一遍,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利用国(境)外培训资源,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年轻优秀企业家到国(境)外培训、考察。鼓励企业家参加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
(十八)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发挥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作用,调整优化高等学校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鼓励企业自办或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扶持一批学科基础较好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共管理部门与海外研发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鼓励国内外著名高等学校、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培训咨询机构、中介机构来粤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在优势产业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
(十九)推进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我省高层次人才政策理论研修制度,每年举办一期高层次人才政治理论研修班,组织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四、落实责任,形成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新机制
(二十)建立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列入主要领导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满意度调查和工作评
估,对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严重滞后,或者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层次人才投诉较多,或者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地区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尽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狠抓落实,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十一)完善高层次人才投入管理机制。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省、市、县(市、区)各级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经费投入机制。省财政设立“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奖励和培养三大项目。凡引进本意见所列科研和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用人单位须提出申请,经有关主管部门按程序审核确定,报省政府批准后,所需经费从预留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要加大高层次人才投入力度,对本意见第四条所列项目,除省财政投入资金外,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有关市政府要分别按照不少于省财政支持专项工作经费额度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
(二十二)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宣传工作计划,总结和推广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宣传高层次人才典型事迹,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高层次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_(精)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 次人才的意见
2008-09-22 16:33:31 来源: 南方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引擎
(一用世界眼光谋划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思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善于科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等重大战略部署,紧跟世界发展趋势,紧贴全省发展目标,紧盯科技发展前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文环境、创新制度环境,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首选区、安居乐业的目的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面对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必须以政策创新打造吸引人才新优势,以制度创新搭建培养人才新平台,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汇聚各方精英,构筑人才高地,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重点引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范围和对象。创新和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前两位完成人;现代
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外包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和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性项目的境内人员和境外留学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外籍及港澳台地区高端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以及其他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二、优化环境,努力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优势
(四实施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我省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我省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8000万元至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
(五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每引进1名两院院士、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凡引进本意见第三条所列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可由同级政府或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
(六实施留学人员来粤创业服务计划。进一步办好广州留交会、深圳高交会和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拓宽引才引智渠道。修订《关于鼓励出国留学高级人才来粤创业若干规定》,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更加宽松的人文环境,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来粤创业。
(七实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集聚计划。在珠三角地区打造若干个世界性营销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逐步形成能为全球客户提供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外包、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服务的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粤创业,形成一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队伍。
(八实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精英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一批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与
新能源、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顶尖级人才。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尽快拿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依托项目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九建立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加快培育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由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筹领导的海内外引才引智工作机制,探索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建立海外来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编制我省高层次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定期向海内外发布需求信息,引导供需对接。依托粤港澳紧密合作,创建粤港澳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港澳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出台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粤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活动,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工作;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
(十创新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推进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
酬机制。各地各部门可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的人员,建立完善人才资本与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也可采取协议方式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十一突出企事业单位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作用。企事业单位可把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列入成本核算。用人单位要善于发现和大胆使用才智出众、个性特点突出的人才,帮助他们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努力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营造高层次人才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
(十二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1、简化流动手续。取消现行各种限制人才流动的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凡引进本意见第三条所列的高层次人才,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应随报随批,及时办结调动手续,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粤,公安部门凭上述部门签发的调动通知办理入户手续,可在本人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选择入户,不受户口指标和年龄等条件限制。本人不愿意迁移户口的,可办理《广东省居住证》,享受户籍居民同等待遇。
2、妥善解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和岗位聘用问题。抓紧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解决职称评聘和认定问题,按照科学人才观和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原则,修订完善来粤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制度。制定广东省特级专家聘任办法,推行首席专家、大师工作室等制度。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因岗位职数不足的,可向政府人事部门申请追加职数。引进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因不同制度没有职称的,可设置特聘岗位予以解决,享受相同岗位人员待遇。
3、努力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读书问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就业和子女上学由用人单位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其子女参加高考不受户口年限限制,对户籍没有迁入的可免借读费。
4、妥善解决居住问题。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鼓励政府在引进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统一建设人才周转公寓出租给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租用商品住房给高层次人才居住,或通过发放住房货币补贴支持高层次人才购买商品住房。
5、提供医疗保障。实行政府投保高级专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制度,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享受相当级别人员同等医疗待遇,实行每年体检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6、提供特殊人才特殊保障服务。研究制定为顶尖级高层次人才实行专项投保制度办法。同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共同为顶尖级高层次人才购买专项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7、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抓紧出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建立学术休假制度,依法保障高层次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支持其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培训,参加国际性高层次学术、技术活动;支持主办国际性高层次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出入境管理部门要优先审批办理出国手续,保障高层次人才出入境自由。
8、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为高层次人才申请国外专利提供帮助。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和有关信息的咨询与服务。继续做好“广东省专利奖”评选工作,鼓励和调动高层次人才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的生成与保护提供良好环境。
9、提供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方式,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粤开办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风险投资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风险投资向高层次人才来粤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发挥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催化作用。
10、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的“直通车”制度。注意保护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吸收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参加政协、青年联合会、工商联
等。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遴选一批符合条件且本人愿意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咨询专家。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民主平台。各级党委、政府门户
网站要专门设立高层次人才建言献策智囊箱,通过个别约谈或集体约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智慧和作用,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1、提供良好的文化信息服务。倡导和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建设适合高层次人才需要的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信息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对文化信息产品的需求。
(十三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抓紧制定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评选办法,设立南粤功勋奖2名,每名奖金3000万元;设立南粤创新奖5名,每名奖金500万元。继续做好南粤友谊奖评选工作,加大对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表彰奖励的力度。上述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三、狠抓培养,搭建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新平台
(十四实施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候选人才。2009年至2013年,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竞争择优的办法,每年遴选20名以上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进入培养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用人单位培养经费。为入选对象提供科研平台,配备工作助手,推荐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推荐进入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和各级评价、评审、评奖机构专家委员会及咨询委员会。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年考核一次,实行淘汰制。每培养1名两院院士、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
(十五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暂未设站的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联合招收项目博士后。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新增进站博士后2000名。适当提高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加强博士后进站、在站和出站管理,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对所属在站企业博士后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招收单位要按照不少于财政经费补贴的三分之一比例给予科研启动经费。用人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项目的博士后,出站后继续留在我省工作。
(十六实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灵活多样的方式,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探索校企双导师
培养研究生模式,鼓励研究生选择企业攻关项目作为研究方向。通过世界性营销服务中心 和中央商务区等实践平台,加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十七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支持和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重 视在市场竞争中发现、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加快提升企业家职业化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省经贸部 门和省国资部门要尽快出台企业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 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在 5 年内轮训一遍,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 3 个月。利用国(境)外培 训资源,每年选派 100 名左右年轻优秀企业家到国(境)外培训、考察。鼓励企业家参加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十八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发挥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作用,调整优化 高等学校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 区,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鼓励企业自办或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扶持一批学科基础较好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共管理部门 与海外研发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鼓励国内外著名高等学校、国家级重点科研 院所、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培训咨询机构、中介机构来粤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事业单 位“走出去”,在境内外人才
密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在优势产业建成一批具有世界 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十九推进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我省高层次人才政策理论研修制度,每年 举办一期高层次人才政治理论研修班,组织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四、落实责任,形成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新机制 落实责任,(二十建立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列入主要领导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做到“一把手”抓“第 一资源”。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满意度调查和工作评估,对吸引培养 高层次人才工作严重滞后,或者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层次人才投诉较多,或者造成高层次 人才流失严重的地区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弄虚作假的,按有关 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 职责,尽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狠抓落实,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十一完善高层次人才投入管理机制。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省、市、县(市、区 各级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经费投入机制。省财政设立“引 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奖励和培养三大项目。凡引进本意见所列科 研和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用人单位须提出申请,经有关主管部门按程序审核确定,报省 政府批准后,所需经费从预留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要加大高层次人才投入力度,对本意 见第四条所列项目,除省财政投入资金外,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有关市政府要分别按照 不少于省财政支持专项工作经费额度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二十二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宣传工作 计划,总结和推广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宣传高层次人才典型事迹,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 围,形成高层次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西安高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西安高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西高新发〔2009〕61号)
为适应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需要,加大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力度,更好地为西安高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制定本政策
第一条 为适应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需要,加大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力度,更好地为西安高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 本政策中的高层次人才,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中国大陆籍者年薪15万元人民币以上,境外籍者年薪30万元人民币以上(以上年薪为工资性收入,不含股金分红);
(二)所在企业工商注册、财税关系及个人纳税关系在西安高新区;
(三)所在企业属于西安高新区扶持产业领域,具体指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创新型服务及大型总部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
(四)与所在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
第三条 高层次人才奖励
(一)奖励内容及标准:
1、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参照其本人当工资性收入(不含股金分红)个人所得税缴纳金额的3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年薪200万元以上高层次人才(高级研发人员或高级职业经理人),因本人做出的巨大贡献,使所在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并为当地做出重大经济贡献或 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高新区给予企业100万元特殊奖励,用于高层次人才本人的年薪补贴。针对同一高层次人才的特殊奖励不超过2次,且不重复享受个人所得 税奖励。
3、其高中以下子女入学在高新区所属学校优先安排(不含插班生)。
(二)申报审批程序:
1、申报、初审:所在企业于每年一季度向高新区人才中心提交上高层次人才奖励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申报材料包括:《高层次人才奖励申报表》(附表 1)、《高层次人才奖励申报汇总表》(附表2)、企业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及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需要子女优先安排入学的,还需同时提交 户口本复印件。
2、复核、审批: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并将复核奖励建议提交主任办公会审议批准;
3、公示、兑现。对申报人公示无异议后,印发奖励决定,高新区财政局向企业(或奖励对象)拨付奖励补贴资金。需要优先安排子女就学的,由教育局协助办理。
第四条 高层次人才寻访费补贴
(一)补贴标准:
管委会对高新区企业从市外寻访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寻访费用补贴,补贴标准为企业实际支付人才寻访费用的50%,每人次补贴最高限额为5 万元,每家企业每年补贴总额不超过30万人民币元。
(二)申报审批程序:
1、申报、初审。企业于每年第一季度向高新区人才中心提交上寻访高层次人才费用补贴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申报资料包括:《高层次人才寻访费补贴申请表》(附表3)、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人才寻访合同及付费发票、劳动合同及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
2、复核、审批。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并将复核补贴建议提交主任办公会审议批准;
3、公示、兑现。对申报企业公示无异议后,印发补贴决定,高新区财政局向企业拨付补贴资金。
第五条 人才中介机构房租补贴
(一)补贴标准:
管委会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才中介机构给予每年房租费用50%的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
1、具有合法资质,工商注册及税务关系在高新区且以人才寻访为主营业务的人才中介机构;
2、每年为高新区企业引进15名以上市外高层次人才。
(二)申报审批程序:
1、申报、初审。人才中介于每年第一季度向高新区人才中心提交上房租补贴材料进行初审。申报资料包括:《人才中介机构房租补贴申请表》(附表4)、企业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人才寻访合同、租房合同及发票、被寻访人劳动合同复印件;
2、复核、审批。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并将复核补贴建议提交主任办公会审议批准;
3、公示、兑现。对人才中介机构公示无异议后,印发房租补贴决定,高新区财政局向人才机构拨付补贴资金。
第六条 以上奖励及补贴不得超过企业对高新区的财力贡献。
第七条 对于弄虚作假者,管委会有权取消企业、中介机构及个人奖励申报资格并追回全部奖励补贴。
第八条 本办法由管委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西安高新区高端人才优惠政策的通知》(西高新发〔2008〕55号)同时废止。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如有变动,以当年发布的条件为准。
第五篇:佛山市顺德区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
佛山市顺德区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顺德创业、工作和服务,加快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集聚,再造强势的引才局面,根据《关于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顺发〔2011〕29 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或管理岗位上有较深造诣和较高威望,在重要岗位上工作,能承担重要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较大作用的人才。我区高层次人才分为国家级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和优秀大学生四个类别,通过认定和评定两种方式产生。认定是指对人才已获得的荣誉、称号、资格予以直接承认确定,评定是指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学科、行业专家组成评委会和专家组,对人才根据有关标准进行评审确定。具体条件见《佛山市顺德区高层次人才确认细则》(附件,下称《确认细则》)。
第三条 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坚持“重点突出、科学评价、优先引进、以用为本”的原则。政府发挥引导和综合服务作用,区财政在每年全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安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经费,用于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工作。
第四条 突出用人单位在引才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我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人才载体、行业协会和其他各类组织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人员聘用、项目合作、项目开发、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入股、咨询顾问、学术交流等形式,为用人单位的新产品开发、技术转型升级、人员培训等提供智力支持。鼓励高层次人才到我区注册企业进行创新创业,实施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第五条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统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组织实施工作。其他区属部门负责本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具体业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 国家级人才引进
第六条 国家级人才分为国家级顶尖专家和国家级顶尖人才两大类别,其中国家级顶尖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家级顶尖人才包括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前5 名完成人等。
第七条 对国家级人才实施特别津贴制度。符合我区高层次人才确认条件的国家级顶尖专家,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每人每月3 万元的特别津贴;属国家级顶尖人才的给予每人每月2 万元的特别津贴。特别津贴发放期最长不超过3 年。用人单位给予国家级人才的津贴与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投入比例不少于1∶1。
第八条 鼓励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人物,自带成果和项目团队到我区创新创业。有关扶持办法按本办法第六章“创新创团队引进”实施。对以户籍或人事行政关系在我区的人才为第一完成人、同时注册地在我区的企、事业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区政府一次性给予该单位工作经费1000 万元。对户籍或人事行政关系已在我区,以在我区工作期间的主体成果申报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各类人才,区政府一次性给予个人工作经费800 万元和成就奖励金200 万元。
第九条 对于国家级人才在我区企、事业单位担任研发项目负责人,经评审后可给予科技项目研发资助。第十条 国家级人才在我区工作期间,参与与业务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进修等学术研修活动,给予学术研修经费补贴。按广东省外中国境内(含港澳地区)、境外亚洲以内、亚洲以外的不同会议地点,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 元、5000 元、8000 元的补贴,每人每年申领额度不超过2 万元。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学术研修基金,支持国家级人才开展学术交流。
第十一条 举办国家级人才休假联谊活动。每年由政府组织一批区内国家级人才外出休假,经费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安排。
第三章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第十二条 海外高层次人才对象包括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获得“国家友谊奖”和“南粤友谊奖”,且在我区工作的国(境)外高级专家等。
第十三条 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设置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国(境)外专家特聘岗位”,聘请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规划、建设、环保、水务、交通、城市管理、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工作,实行协议薪酬制。
第十四条 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特别津贴制度。符合我区高层次人才确认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每月2 万元特别津贴。特别津贴发放期最长不超过3 年。用人单位给予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津贴与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投入比例不少于1:1。
第十五条 鼓励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领军人物,自带成果和项目团队到我区创新创业。有关扶持办法按本办法第六章“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实施。
第十六条 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我区企事业单位担任研发项目负责人,经评审后可给予科技项目研发资助。
第十七条 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我区工作期间,参与业务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进修等学术研修活动,给予学术研修经费补贴。按广东省外中国境内(含港澳地区)、境外亚洲以内、亚洲以外的不同会议地点,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 元、3000 元、5000 元的补贴,每人每年申领额度不超过1.5 万元。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学术研修基金,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
第十八条 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休假联谊活动。每年由政府组织一批区内海外高层次人才外出休假,经费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安排。
第四章 杰出人才引进
第十九条 杰出人才对象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杰出人才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等,二类杰出人才包括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等,三类杰出人才包括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技师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高技能人才等。
第二十条 对在职一类杰出人才实施特别津贴制度,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每月5000 元的特别津贴。特别津贴发放期最长不超过3 年。
第二十一条 鼓励以杰出人才为领军人物,自带成果和项目团队到我区创新创业。有关扶持办法按本办法第六章“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实施。
第二十二条 对于杰出人才在我区企事业单位担任研发项目负责人,经评审后可给予科技项目研发资助。第二十三条 一类和二类杰出人才在我区工作期间,参与与业务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或应邀到国内外著名机构或者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参与技能技艺交流等活动,或代表我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给予学术研修经费补贴或参赛津贴资助。按广东省外中国境内(含港澳地区)、境外亚洲以内、亚洲以外的不同会议地点,由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 元、3000 元、5000 元的补贴,每人每年申领额度不超过1 万元。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学术研修基金,支持杰出人才开展学术交流。
第五章 优秀大学生引进
第二十四条 优秀大学生是指在国内“211 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在读或已毕业、并符合《确认细则》相关条件的大学生。
第二十五条 鼓励用人单位对适用型人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加大对适用人才的前期投入,抢占人才引进先机。
第二十六条 设立“智造顺德”奖学助学金,扩大与有战略合作关系高校的深度合作。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支持每校每年10 万元专门对在校成绩优异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奖励,对生活贫困优秀学生实施助学帮扶。
第二十七条 扶持大学生创业。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设立优秀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为在校期间拥有研究成果的在校学生提供创业资助、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引导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在我区进行创业,实施成果的定向孵化。
第二十八条 优秀大学生进入我区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基地等人才载体创业或工作的,享受我区相关的人才载体扶持政策。
第六章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
第二十九条 大力扶持以高层次人才为领军人物的团队来我区创新创业。我区在启动资金、项目孵化、创业投资、场地安排、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经费使用、奖励分配等方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让领军人物享有充分自主权。
第三十条 按照《中国南方智谷引进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的要求对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进行认定,分为世界一流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优秀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以及优秀初创型团队项目五大类别。
第三十一条 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参照南方智谷的相关扶持办法,在项目启动、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资金扶持,对实现产业化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对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区财政按省资助额度的50%分阶段提供配套资金。对特别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第三十二条 场地支持。经评审获得创业资助、团队资助和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资助的企业,免费提供最高5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或按企业实际支出的场地租金连续3 年给予50%的补贴,每年最高8 万元。
第三十三条 引导社会资金扶持团队创新创业。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创新创业团队的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区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给予不少于风险投资基金首次投资总额10%且最高300 万元的配套投资。
第三十四条 鼓励金融机构扶持团队创新创业。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团队创办的企业和项目建立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支持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向研发成果转化提供融资。区政府对积极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第三十五条 创新创业团队设立的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六条 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进入我区的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享受孵化器提供的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优先申报各级科技经费。
第七章 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第三十七条 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安居政策。对不同层次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不同标准,分别给予免租入住人才公寓、提供租房补贴或购房补贴的安居方式,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我区优质公共服务,在入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出入境等方面享受相关优先优惠待遇。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获得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具体按相关管理办法实施。
第三十九条 经我区确认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我区事业单位工作,可按照有关规定不实行公开招考。对于杰出人才进入已满编事业单位工作的可申请专项编制,需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而暂无空缺职位的,可申请特设岗位破格聘任。
第四十条 建立区领导定期听取国家级人才意见制度。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期收集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意见,及时办理解决。推荐各类高层次人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和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
第四十一条 加强顺德区域人才优势宣传推介和人才招聘对接活动。全面开展顺德城市形象、产业发展和人才专题的推介活动。每年定期自行组织或委托法定机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组织开展顺德“研交会”、行业性、专业性招聘会等活动,打造顺德企业与各地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的平台。开展企业“千里求贤”,密切我区用人单位与人才聚集地区的长期联系,到境外开展紧缺人才定向招聘。
第四十二条 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通过信息库搭建平台,收集国际、国内、省内和珠三角地区的人才供给情况,发布我区的紧缺人才目录以及用人单位招才信息,加强企业和人才的信息对接。
第四十三条 广泛开辟招才纳贤渠道。借助顺德海外社团,设立一批人才工作站;加强与高校合作,设立一批引才联系点;及时向人才工作站和引才联系点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对协助开展招才引智工作的人才工作站、引才联系点、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等给予相应工作经费补贴,每年每个机构最高补贴10 万元。
第四十四条 鼓励用人单位以各种方法激励人才。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和年薪制,以高薪引才、高薪留才。鼓励以科技成果、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股权,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期权激励。引导企业实施年金制度,为人才购买商业保险,加大人才保障力度。
第八章 资格确认
第四十五条 根据《确认细则》,经过认定或评定的相关程序,符合我区高层次人才条件的申请人,可享受本办法的有关优惠和待遇。第四十六条 高层次人才从已在我区工作或来我区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申请人中认定或评定产生。高层次人才条件的认定和评定不受国籍、户籍、地域限制。其中对符合《确认细则》所列认定条件的直接进行认定确认;对不符合《确认细则》所列认定条件,但其实际贡献、业绩及专业水准已达到或接近相应层级高层次人才评定条件的,通过评定予以确认。
第四十七条 对高层次人才的确认申请长年受理,认定工作原则上每个季度集中进行一次,评定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提出申请,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确认细则》的条件和程序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 经认定或评定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给“德才卡”,并凭卡享受我区优秀人才优质公共服务。
第四十九条 对于落户南方智谷并经区政府按《中国南方智谷引进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认定的创新团队,不再对其团队成员资格进行重复认定,以不重复享受经济待遇为原则,其团队成员享受本办法中的公共服务、参评奖励等扶持政策。
第九章 经费申请和管理
第五十条 凡符合相应资格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特别津贴、学术研修津贴等经费;政府委托开展引智招才活动的各类组织,可申请工作经费补贴。
第五十一条 有关扶持经费申请原则上每个季度集中受理一次。由用人单位或高层次人才提出申请,按照条件初审、拟定资金扶持方案、公示等程序后,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后拨付资金。
第五十二条 在高层次人才工作组织实施、认定评定和考核管理等业务工作过程中支出的相关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从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五十三条 有关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财务制度规定,按照有关专项资金的要求管理。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资金预算申请,区财税局进行资金预算审核、拨付、监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项目自评后,区财税局对相关项目进行再评价。
第五十四条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停止发放所有资金,追回已拨付的经费,并严格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同一项目(身份)重复申请扶持的; 2.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资金的; 3.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6 年12 月31 日止。
附件 佛山市顺德区高层次人才确认细则
根据《佛山市顺德区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一、高层次人才分类和申请对象
(一)分类。我区高层次人才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国家级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和优秀大学生四个类别。其中国家级人才分为国家级顶尖专家和国家级顶尖人才两类,杰出人才分为三类。
(二)申请对象。凡在我区工作或来我区创新创业的人员,以及我区高新技术、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柔性引进(与该单位签订3 年以上协议,每年在我区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6 个月;对国家级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放宽至签订2 年以上协议,每年在我区工作时间不少于6 个月)的人员,达到高层次人才确认标准的,均可申报认定或评定。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不受国籍、地域、户籍和身份的限制。
二、高层次人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
2.近5 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其从事的主要工作与本人专业专长高度相关且专业水准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业内具有较高声望。
3.符合规定的年龄要求。申报认定或评定为“国家级人才”者,不受年龄限制。申报认定或评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或“杰出人才”者,年龄应在60 周岁以下;有特别突出贡献者,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分类条件。1.第一类别:国家级人才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属国家级人才中的“国家级顶尖专家”类别: 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②中国科学院院士; ③中国工程院院士;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 ⑤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⑥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属国家级人才中的“国家级顶尖人才”类别:
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领军人才; ②近5 年,获得以下奖项者:
i.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5 名完成人;二等奖前3 名完成人; ii.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5 名完成人,二等奖前3 名完成人; iii.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5 名完成人,二等奖前3 名完成人; iv.长江学者成就奖; v.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vi.中国专利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及设计人); vii.南粤功勋奖和南粤创新奖;
viii.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③近5 年,担任以下职务者:
i.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且项目通过验收; ii.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负责人;
iii.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研究任务的项目专家组成员; iv.国家“863 计划”领域专家组组长、副组长;
v.国家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vi.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vii.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viii.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申报评定为“国家级人才”类别人才的标准为:近5 年来,在工作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做出重大的贡献,或拥有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且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实际专业水准、业绩和贡献达到或接近国家级人才评定标准,在国内相关业界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
2.第二类别:海外高层次人才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属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类别: ①近5 年,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②在海外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或拥有核心技术国内发明专利在我区创业,企业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在1 亿元以上企业的海外归国人员;
③获得“国家友谊奖”和“南粤友谊奖”,在我区工作的国(境)外高级专家;
④担任过世界500 强企业区域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或技术研发部门负责人,受聘本区规模以上企业;
⑤担任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样委员会委员;
⑥受聘于我区科研学术与教育卫生机构,获得以下奖项者: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技术创新奖章;法国全国科研中心科研奖章;英国皇家金质奖章;科普利奖章;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阿贝尔奖;拉斯克奖;克拉福德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邵逸夫奖;
⑦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取得专科医师资格的人员;或在以上8 国获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在原卫生部直属11 所医学院校博士毕业,取得国内三甲及以上综合医院或副省级以上城市专科医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第三类别:杰出人才
根据不同的资格条件,杰出人才分为三个类别: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属于杰出人才中的“一类杰出人才”类别: 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②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③近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5 名完成人; ④近5 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
⑤近5 年,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属于杰出人才中的“二类杰出人才”类别: ①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名中医称号获得者; ②近5 年,获得以下奖项者: i.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ii.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前5 名完成人、一等奖前3 名完成人、二等奖首名完成人; iii.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2 名完成人。③近5 年,担任以下职务者:
i.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第一负责人,且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ii.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课题第一负责人,且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iii.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课题组第一负责人,且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iv.国家“863 计划”专题组组长、业务副组长,且专题通过验收; v.“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且项目通过验收;
vi.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方项目第一负责人,且完成项目通过验收;
vii.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业务副主任前2 名,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viii.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项目第一负责人;
ix.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x.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④近5 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
⑤近2 年的中国专利优秀奖、省专利奖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及设计人);
⑥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近5 年获得国家级先进(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或奖励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⑦具有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资格,且近5 年获得国家级先进(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或奖励的高技能人才;
⑧在文体艺术、教育卫生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造诣较高并取得显著成果,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近5 年内获得过国家级先进(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或奖励的社会科学人才。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属于杰出人才中的“三类杰出人才”类别: ①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②具有技师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高技能人才,或者省级技术能手、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前3名的高技能人才;
③取得普通高等院校博士学位且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④外国专家;
⑤属我区急需引进的其他短缺专业人才。(4)申报评定为“杰出人才”类别的标准为:
近5 年来,在工作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或做出较大的贡献,或拥有处于省级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且项目发展潜力较大,实际专业水准、业绩和贡献达到或接近杰出人才评定标准,在业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人才。
4.第四类别:优秀大学生
在国内“211 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就读,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大学生,可申请评定为我区高层次人才中的“优秀大学生”类别:
(1)获得本院(系)一等奖学金两年以上的在读生;(2)被评为学校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生。
三、确认程序
(一)确认方式。
我区高层次人才的确认分为认定和评定两种方式:
1.认定。认定是指对人才已获得的荣誉、称号、资格予以直接承认确定。具体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个人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本《细则》上述所列指标或资格条件的,予以直接认定,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核准后,发给“德才卡”确认。认定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2.评定。评定是指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学科、行业专家组成评委会和专家组,对人才根据有关标准进行评审确定。对高新技术、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秀人才,虽不符合本细则所列认定条件,但其实际贡献、业绩及专业水准已达到或接近相应层级高层次人才评定条件的,通过评委会评定。高层次人才评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二)评定机构。
高层次人才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评定高层次人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请省内外各相关专业领域及有关行业中的优秀专家,组建评委会和各专业评委库。每次评审前,在监督员的监督下, 评委会办公室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评委组成评委会和专业组。
(三)评定程序。
评定工作按照公告、申报、初审、评定、核准、公示、审批、发证的程序进行。1.公告。向社会发布评定公告,宣传有关政策,公开评定时间、条件和程序。
2.申报。采取所在单位推荐的方式进行。个人填写《申报表》,提交学历(学位)、主要业绩、成果、贡献的相关证书及证明材料。由所在单位核实申报材料,并将申报材料同时在单位显著位置张榜和单位网站首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 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由单位加具推荐意见,送主管部门或所属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后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初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重点审查能证明申报人学历(学位)、主要业绩、成果、贡献的相关证书及证明材料是否属实,是否符合评定条件,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
4.评定。对申报评定的申报人,由评委会按以下程序进行评定,提出候选人。
①专业组提名。各专业组根据评审条件,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全面审阅。在对申报人业绩、成果和贡献等进行充分讨论和评议基础上进行投票。专业组根据专业、层级分配名额1:2 的比例,按得票多少确定提名人选,提名人选得票必须达到半数以上。
②评委会评定。评委会认真听取专业组对提名人选的评议汇报,审阅提名人选的材料,在充分讨论和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评委会根据专业、层级分配名额,按得票多少确定候选人,候选人得票必须达到半数以上。
5.核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候选人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核准。
6.公示。对通过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核准的人选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 个工作日。
7.审批。经公示无异议的人选,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8.发证。对审批通过的高层次人才,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德才卡》。
四、考核与管理
(一)、建立我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服务。高层次人才在我区工作服务期间,达到更高层级条件的,可按规定申报相应层级人才确认。经确认的高层次人才享受有关优
惠待遇。
(二)、对高层次人才进行考核管理。由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考核,无主管部门的,由单位所在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实施。重点考核创新成果、业绩贡献、人才培养等内容,考核结果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考核结果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考核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三)、对离开我区或不再与我区用人单位履行工作协议或合作协议的,以及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终止其“顺德区高层次人才”资格,并终止其享受的相关优惠待遇。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顺德区高层次人才”资格,收回“德才卡”,终止其享受相关优惠待遇,并按要求追回其所享受的物质待遇:
1.学术、业绩、成果弄虚作假的;
2.服务期内受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3.出现其他不适宜继续享有高层次人才荣誉称号的情况。| 更新时间:201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