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童年时代的孔子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文化,并逐渐产生兴趣,常常学大人的样子摆设礼器,十五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来他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孔子16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qi)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坚持自学,勤奋刻苦,30岁时已精通六艺,因其博学多识,慕名前来求学者很多,于是开门收徒授课,开始了创办私学的教学生涯。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时代因素(2)个人作用
2、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和“礼”“中庸” 对“仁、礼”的评价 积极意义: 1.“仁”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2.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巩固统一 消极影响: 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 尤其“礼”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调解仁礼关系的方法
----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处理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探究 对中国 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成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奠定古代教育传统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孟子从仁义、荀子从礼治方向发展儒学,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千多年间 儒家思想都占有统治地位。苏州首家现代私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吟诵《论语》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探究 对世界 传入韩国、日本成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传入西方被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启发 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学者推崇儒学 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 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 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 来影响别人。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说: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通过《论语》来 提高商人的道德,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千变万化的孔子形象 康熙:万世师表 优秀教师 公爵王侯 谎言家 改革家 网络名人 人际关系大师 “毒品”贩子 招商财神爷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康有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祖师爷 吴虞:打倒孔家店 于丹: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 北大教授:考证出孔丘先生身高221.76厘米,与球星姚明身高相似 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结合必修和选修课知识,你怎么看待孔子? 观点争鸣 链接必修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时期 西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孔子 孟子、荀子 董仲舒 二程、朱熹、王阳明 李贽、黄、顾、王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应运而生,创立儒学 蔚然大宗,发展儒学 焚书坑儒,打击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学 三教合一,丰富儒学 发展理学,分为两派 批判继承,焕发生机 历史是今天和昨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1、对中国教育: 是古代中国大教育家,开创私学,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2、对中国古代政治: 孔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的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对中国思想 五四运动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4、对中国文化 孔子晚年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追谥“文宣王”。清顺治二年(1645)御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1657),改称“至圣先师孔子”。总之: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损 益积淀,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这些国家分 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传播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四、儒家思想的地位变迁及原因 原因 地位 时间 两宋 享“独尊” 西汉 遭压制 秦朝 被冷落 春秋战国 复兴(新发展)理学有利于加强专制统治。不利于地主阶级改革、统一 非议郡县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董仲舒新发展符合大一统要求;“仁政”有利于长治久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末清初 文革时期 新中国 成立后 鸦片战争― 1949年 八股取士 空前加强 明朝 原因 地位 时间 日益受冲击 统治地位终结 被批判 马克思主义占主导 “批林批孔” 居正统 受冲击 有利于封建统治; 反封建启蒙思想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中得到什么认识? ●古代儒家思想被推崇的原因:
1、大一统、道德规范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仁、仁政
缓和矛盾,长治久安。3、社会责任感
民众信仰。4、适时吸收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教育家:联系康熙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王侯: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李贽: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改革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吴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夏天读庄子,因为夏天太炎热,庄子里面的道理让人通体舒泰,飘然自逸; 秋天看老子,因为秋天萧瑟,你看老子就会觉得万物都有枯荣,你不要以为只有阴暗的一面,相对也有生命快乐的一面; 在冬天当然看孟子,冬天这么冷,看看孟子的浩然之气就不冷了 在春天的时候读孔子,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读孔子可以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著作畅销说明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正在复苏,那就让我们了解孔子吧 片头 片尾
1、家境贫苦,使他了解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
2、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谋生做事,使他接触社会下层锻炼自身能力。学会多种本领,做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场长。
3、爱好礼乐,使他坚定学习志向探寻治国之道。zǔ 成长于当时文化中心鲁国,从鲁国保存的古代文化周礼中深受熏陶,形成了一生的追求。
1、收徒讲学扩大儒学的影响力。
2、办学活动提高孔子的美誉度。
3、为他踏上从政之路创造条件。教学方法:互动问答法、游历教学法、侍坐教学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方法独特,不但教学生读书,还搞素质教育。创立民办学校,产生轰动效应。马棚失火故事。|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yú(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它周围。” |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政治生活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方法:“忠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社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方法:克己复礼 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居于中道,无过与不及。*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孔子究竟有哪些思想?如此风靡世界说明了什么? 夏天读庄子,让人通体舒畅; 秋天看老子,品万物枯荣; 冬天读孟子,养浩然正气。春天读孔子,人生充满希望; 儒家文化创始人 第一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 课标内容: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情景探究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历史传说 问题一 自学礼乐
吾
少
也
贱,故
多
能
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 通过上面三段材料,你如何认识孔子的成长经历?
1、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一、孔子其人 少时勤奋,自学礼仪 十五志于学,苦研礼乐 为学不倦,虚心求教 三十而立,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2、齐国岁月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17年,(35岁)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去齐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四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赏识。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在鲁从政 51岁―55岁
一、孔子其人 五十治鲁政绩显著,官至代理宰相
4、周游列国 55岁---68岁
一、孔子其人
5、晚年献身文教 68岁―73岁
一、孔子其人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立的?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创立背景: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文化上: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的变动; 熟谙礼乐文化 开门授徒,思想传承(3)鲁国的文化氛围:周礼尽在鲁(大变革:奴 封)环境上:无统一权威;统治者礼贤下士 《论语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厩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仁 节用而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教学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懂礼乐!培养方向:礼制社会紧缺人才 问题二 教学课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培养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三十岁时创办私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创办私学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周游列国 问题四 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应
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适
第二篇:高中历史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2000字)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会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及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授,使学生学习孔子那种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追求的精神;用孔子的名言警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会吸取孔子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从孔子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立定宏伟的人生目标,做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主人,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深知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重点
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情景教学法, 图文结合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启发性教学法
1、学习礼乐(15岁)
2、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岁)
官: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
整理文化典籍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① 春秋:奴隶制——封建制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 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
① 礼的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 关于礼的做法:
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
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局面。
——克己复礼
③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 ....
① 仁的含义: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 关于仁的做法: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与政治
c
仁爱有等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 ① 调整对象:礼和仁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②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
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
——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
——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儒家经典。
a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积极意义:(1)对中国:① 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 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 ③ 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四、评价孔子(2)对世界:① 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 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b、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c、总 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1、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继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从而创立了儒家思想。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仁者爱人”,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克己复礼为仁”,把仁礼结合起来,营造一个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和谐的社会。为协调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提出了中庸思想。达到中庸的方法是“和而不同”。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仁、礼、中庸思想构成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教学内容上,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教育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
第三篇: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第2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教学时间:4月29日 主备人:宋之明 授课人: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
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1.从孔子的生平看他的理想追究? 2.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探讨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课本内容,简要概括孔子的人生轨迹。十五岁时,孔子树立了怎样的志向?立志学习礼乐。此后他是如何为此而努力的?以传承礼乐为己任。1.学习礼乐(15岁)
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概括孔子树立这样志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社会因素: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② 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个人因素: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开创儒家学派。
三十岁时,孔子开始从事什么事业?收徒讲学。2.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他所教授的内容来自于哪些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五十多岁时,孔子的命运又发生了什么转变?结果如何?这反映了什么? 3.从政失败(51岁),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开始从政,但昙花一现,此后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但没被采纳。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反映了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当时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没有反映时代的要求。
接近古稀之年的孔子,最终选择了什么事业? 其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4.献身文化
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包含哪些核心内容?礼、仁、中庸。1.礼的思想(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1)礼的含义:即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3)方法:“克己复礼”。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恢复周礼,目的在于维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4)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2.仁的思想:
(1)含义:“爱人”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3)表现:
对于普通人: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对于统治阶级:子曰:“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
(4)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进步性。
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P22 正文第三段。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如何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呢? 3.中庸思想:
(1)含义:“过犹不及”,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2)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P22“历史纵横”(3)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礼与仁的关系
仁 中庸 礼
(政治范畴)(方法论)(伦理范畴)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墙头草两边倒吗?中庸=折中吗?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中庸思想要求执政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为贵”(和谐)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以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3)孔子又提出中庸的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4)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国,故敬奉为先帝,特做帝王像。康熙帝尊孔子为“万世师表”,你如何理解? 4.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三)、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有哪些成就?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孔子一生的思想与行动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对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①大思想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②大教育家——
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普及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教育思想主张影响至今。
③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与道德有亏。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伏尔泰在孔夫子石像下写下了如下的几行字,以表达他对这位圣贤的尊敬心情。
“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2. 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三、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合作探究1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合作探究2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合作探究3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
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7、“文革”时期,“四人帮”反对周恩来解放老干部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努力,借“批林批孔”来影射周恩来。
(一)学生分组讨论
(二)听取学生发言(三)师生交流
四、练习反馈:见学案 C D A B C C B
五、纠错释疑
六、拓展延伸: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
第四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第3课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思想。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先世为殷人,系宋微子的后裔。到五世祖木金父时,因其父孔父嘉在宫廷内讧中被杀,木金父亦被降为士,并“绝其世”,即被剥夺去卿大夫的世袭地位。为了区别公族,他便改姓孔。其三世祖孔防叔,畏华氏之逼逃亡鲁国(今山东)定居。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是鲁国贵族孟献子属下一个“有力如虎”的猛士,因立两次战功,提升为陬邑(今山东曲阜南)大夫。孔纥大约六十几岁时同一个年纪不满二十岁的姑娘颜徵在成婚。年龄的差距,可以看出其阶级地位的悬殊。传说他夫妻俩因祈祷山神来不及回家,妻子就在山洞中生下孔子(此洞便以“坤灵洞”和“夫子洞”命名,今尚在。山即称“尼山”,位于曲阜城南)。孔子三岁时,先丧其父,十七岁时,又丧其母。孔子的家教中重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促使他较早为谋生做事,学会多种本领,他自称“吾少也贫,故多能鄙事。”孔子青年时期在季氏门下当过委吏(管理仓库),还当过乘田(管理畜牧),由此他接触到社会下层,了解到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孔子生长于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礼的熏陶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学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求治国救人之道。这一基本方向,决定了他一生的生活道路,形成儒家的思想特点。
2、少年时代,15岁立志以传承 为己任。
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来孔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他以“每事问”“好古敏求”的精神,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30岁时,对“六经”已融会贯通,开始创办,收徒讲学。
三十岁时,孔子把后人尊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私学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4.50多岁时,先后任鲁国的和司寇。
五十多岁时,他被鲁国国君任命为中都宰,孔子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因治鲁颇有政绩,他官至司寇。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孔子试图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失败,结束了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
5、从政失败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离别父母之邦,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思考: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的原因
反映了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当时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没有反映时代的要求。6、68岁时,他无奈地回到鲁国。从此,孔子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 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 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①礼的含义:即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③方法:“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恢复周礼,目的在于维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④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仁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
①含义:“爱人”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②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③表现:
对于普通人: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对于统治阶级:子曰:“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
④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进步性。⑤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认为,如果只有礼而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仁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这两极都是孔子不希望出现的。他希望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3)中庸思想:
①目的: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②含义:他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
③做法:“和而不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叫做和;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叫做同。孔子认为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善的事物,只有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
④评价:“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中庸思想要求执政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为贵”(和谐)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 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春秋以前,文化一向向被贵族垄断。孔子开创私学,只要愿意行“束脩”之礼,都可以成为孔门弟子。从贵族子弟到清贫寒士,不分贫富贵贱,都平等地师从孔子。学生冉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冉雍却很有德行,孔子认为神明也不能剥夺他的受教育的机会。而对自己儿子孔鲤,他也是一视同仁。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1)“成人”:他主要教授《诗》《书》《礼》《乐》,进而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以“忠”和“信”对待普通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君臣关系上,应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但孔子的忠君是有条件的,就是“以道事君”“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提倡愚忠。
(2)“君子”: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所以孔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政治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由于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所有朝代、所有君主,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加封孔子各种谥号,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
(2)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3)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他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人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翻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全面评价孔子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为了匡正社会秩序,孔子创立了以仁、礼、中庸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儒家学说。
3.孔子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同。孔子主张培 养德行完美,具有治国本领的仁人君子。孔子在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他还注重言传身教。
4.孔子整理和编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同最宝贵的遗产。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5.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干多年。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学思之窗
1.孔子时代的儒与商周时期的儒在含义上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有哪些规范?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答案提示: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规范包括: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治国的本领。孔子的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本课测评
1.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答案提示: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2.总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答案提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礼乐制度”,恢复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要恢复这种社会,就应该把他人当“人”看,即实行“仁政”,爱护他人。而且礼与仁是不可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举一些例子,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习惯或思想是受孔子影响的?
答案提示:政治方面,我国现阶段提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等,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道德规范方面: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孝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教育方面:孔子通过他的长期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不少有益的教育方法,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学习知识,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知识,“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思与学相结合等教育思想。
2.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答案提示:在封建社会,由于孔子的“仁政”和“礼治”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地位。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妄图恢复封建帝制,因而遭到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反对周恩来总理解放老干部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努力,借“批林批孔”来影射周总理。
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巨大,如中国人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教育的思想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对中国文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等。
第五篇: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讲授新课):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
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 :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 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3)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问题探究):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内容:
(1)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3)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4)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 思想协调 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 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古代大教育家(问题探究):
1、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 2、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四、对后世的影响 A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
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三教同源在越南
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C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课堂小结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你收集一下孔子言论: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板书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