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19-05-13 01: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大全]

《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张春水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本课内容属于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就内容来说应该属于古代思想史范畴,而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思想可以初窥东方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可以和后面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进行初步的东西文化比较。

3、本课内容通过三个方面来讲述,通过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孔子一生的理想追求;了解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会孔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继承其思想财富;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感悟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价值。

二、学生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本课内容有很多知识点已经在高一的必修三中有所涉及,应该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理解能力,由于高一的要求不同,学生更多的可能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比较欠缺,加之本课内容又比较难懂,不少同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学生最希望老师能把这些较深奥的思想观点能生动通俗的讲解给他们。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孔子生平事迹的主要史实,分析他的理想追求。掌握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中庸),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掌握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探讨和借鉴学习方法。理解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在掌握教材史实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寻找相关实例。

2、过程和方法:在识记史实的掌握过程中,要求学生以阅读教材归纳史实作为主要的操作方法,理解儒家核心思想过程中,以《论语》为主要的材料来源,提供学生相关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仍然应该作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到今天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在学习中运用;以孔子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标题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由此可见孔子的最大贡献是创立儒家文化,所以确定本课重点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界的影响。

2、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去今已上千年,只能通过孔子的言论集《论语》和相关资料加以理解,而此中材料以文言文为主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确定本课难点是对孔子儒家思想核心“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五、教学方式:

因为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又多为文言文理解,故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等。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论语选读》课本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的一段话“一年在有四季,一生有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来读。”谈读书体会,夏天读庄子令通体舒畅;秋天读老子品万物枯荣;冬天读孟子养浩然正气;春天读孔子人生满希望,引入我们如何读孔子,孔子思想的价值在哪里?

2、情景探究:共分三部分探究: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的影响。

第一部分围绕着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为主题进行探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孔子生平事迹的基本史实。(自学礼乐、创办私学、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出示三段材料“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教师加以简单解释后,让学生认识孔子的成长经历,感受孔子“好古敏求”的自学精神。创办私学部分重点突出孔子的教育思想。选取《论语》中的言论,由学生讨论总结。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培养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言传身教等。教育目标:培养成人,培养成君子。从中让学生感悟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的伟大之处。最后让学生谈谈孔子要求弟子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温故而知新、举一反

三、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等)。从政失败和周游列国主要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让学生讨论孔子从政失败是不是偶然的?为什么?感受孔子为了社会道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的失意,让学生讨论孔子的主张为什么无人采纳?让学生学习孔子不畏艰险,孜孜以求的追求人生理想的高尚品质。在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之际,孔子还是没有放弃,最后投身文教,为文化的传承担当责任,同时把实现理想的希望寄托于弟子的身上。

第二部分的探究围绕着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来展开。通过图片展示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由学生进行分析孔子是在什么社会状况下创立儒家思想的?(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崩乐坏;文化上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认为的理想社会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和材料:

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让学生从中揭示出孔子思想核心之一“仁”“德”。然后阐述“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学生讨论评价这种思想的进步性和现实意义。“仁”是一种宽泛的思想境界,而社会是需要规范的,如何使社会规范而有序呢?再出示图片结合材料,让学生揭示出孔子思想的另一核心“礼”。讲述“礼”的含义:周礼指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是规范人际关系和立国立身的基础。进而引申出“礼”对个人的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的内涵。“礼”对社会的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内涵。然后学生讨论评价“礼”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孔子认为仅有“仁”和“礼”还不够,只有礼而不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仁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仁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那么如何协调“仁”和“礼”的关系呢?引出孔子思想的另一核心“中庸”。通过材料“不偏之谓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揭示“中庸”的含义:“过犹不及”,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是协调礼和仁的方法。恰到好处就是“和而不同”联系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

第三部分围绕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展开主题探究。出示图片和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2、成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奠定古代教育传统。

3、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等等。再出示不同国家不同人物对孔子思想及孔子的认识材料,分析总结对世界的影响:

1、传入韩国、日本成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2、传入西方被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启发。

3、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外国学者推崇儒学。最后以不同时期对孔子形象的不同塑造,产生如此众多形象的不同观点的认识结束本课内容。

八、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重点是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而对儒家思想的解读古今中外观点无数,也显示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但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几堂课之内不可能把孔子思想能讲透,所以只能是起引领作用,所以尽量把更多的观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开放式的去思考,对思想的理解不在于对错,只在于得失。只要学生能解读出对自己的成长有益的精神食粮那么课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个人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是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瓶颈,重是引导学生怎样去获取营养,学会做人。

第二篇: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高中历史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童年时代的孔子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文化,并逐渐产生兴趣,常常学大人的样子摆设礼器,十五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来他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孔子16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qi)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坚持自学,勤奋刻苦,30岁时已精通六艺,因其博学多识,慕名前来求学者很多,于是开门收徒授课,开始了创办私学的教学生涯。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时代因素(2)个人作用

2、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和“礼”“中庸” 对“仁、礼”的评价 积极意义: 1.“仁”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2.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巩固统一 消极影响: 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 尤其“礼”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调解仁礼关系的方法

----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处理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探究 对中国 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成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奠定古代教育传统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孟子从仁义、荀子从礼治方向发展儒学,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千多年间 儒家思想都占有统治地位。苏州首家现代私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吟诵《论语》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探究 对世界 传入韩国、日本成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传入西方被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启发 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学者推崇儒学 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 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 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 来影响别人。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说: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通过《论语》来 提高商人的道德,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千变万化的孔子形象 康熙:万世师表 优秀教师 公爵王侯 谎言家 改革家 网络名人 人际关系大师 “毒品”贩子 招商财神爷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康有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祖师爷 吴虞:打倒孔家店 于丹: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 北大教授:考证出孔丘先生身高221.76厘米,与球星姚明身高相似 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结合必修和选修课知识,你怎么看待孔子? 观点争鸣 链接必修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时期 西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孔子 孟子、荀子 董仲舒 二程、朱熹、王阳明 李贽、黄、顾、王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应运而生,创立儒学 蔚然大宗,发展儒学 焚书坑儒,打击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学 三教合一,丰富儒学 发展理学,分为两派 批判继承,焕发生机 历史是今天和昨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1、对中国教育: 是古代中国大教育家,开创私学,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2、对中国古代政治: 孔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的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对中国思想 五四运动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4、对中国文化 孔子晚年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追谥“文宣王”。清顺治二年(1645)御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1657),改称“至圣先师孔子”。总之: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损 益积淀,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这些国家分 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传播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四、儒家思想的地位变迁及原因 原因 地位 时间 两宋 享“独尊” 西汉 遭压制 秦朝 被冷落 春秋战国 复兴(新发展)理学有利于加强专制统治。不利于地主阶级改革、统一 非议郡县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董仲舒新发展符合大一统要求;“仁政”有利于长治久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末清初 文革时期 新中国 成立后 鸦片战争― 1949年 八股取士 空前加强 明朝 原因 地位 时间 日益受冲击 统治地位终结 被批判 马克思主义占主导 “批林批孔” 居正统 受冲击 有利于封建统治; 反封建启蒙思想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中得到什么认识? ●古代儒家思想被推崇的原因:

1、大一统、道德规范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仁、仁政

缓和矛盾,长治久安。3、社会责任感

民众信仰。4、适时吸收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教育家:联系康熙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王侯: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李贽: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改革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吴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夏天读庄子,因为夏天太炎热,庄子里面的道理让人通体舒泰,飘然自逸; 秋天看老子,因为秋天萧瑟,你看老子就会觉得万物都有枯荣,你不要以为只有阴暗的一面,相对也有生命快乐的一面; 在冬天当然看孟子,冬天这么冷,看看孟子的浩然之气就不冷了 在春天的时候读孔子,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读孔子可以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著作畅销说明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正在复苏,那就让我们了解孔子吧 片头 片尾

1、家境贫苦,使他了解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

2、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谋生做事,使他接触社会下层锻炼自身能力。学会多种本领,做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场长。

3、爱好礼乐,使他坚定学习志向探寻治国之道。zǔ 成长于当时文化中心鲁国,从鲁国保存的古代文化周礼中深受熏陶,形成了一生的追求。

1、收徒讲学扩大儒学的影响力。

2、办学活动提高孔子的美誉度。

3、为他踏上从政之路创造条件。教学方法:互动问答法、游历教学法、侍坐教学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方法独特,不但教学生读书,还搞素质教育。创立民办学校,产生轰动效应。马棚失火故事。|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yú(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它周围。” |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政治生活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方法:“忠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社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方法:克己复礼 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居于中道,无过与不及。*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孔子究竟有哪些思想?如此风靡世界说明了什么? 夏天读庄子,让人通体舒畅; 秋天看老子,品万物枯荣; 冬天读孟子,养浩然正气。春天读孔子,人生充满希望; 儒家文化创始人 第一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 课标内容: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情景探究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历史传说 问题一 自学礼乐

贱,故

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 通过上面三段材料,你如何认识孔子的成长经历?

1、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一、孔子其人 少时勤奋,自学礼仪 十五志于学,苦研礼乐 为学不倦,虚心求教 三十而立,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2、齐国岁月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17年,(35岁)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去齐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四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赏识。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在鲁从政 51岁―55岁

一、孔子其人 五十治鲁政绩显著,官至代理宰相

4、周游列国 55岁---68岁

一、孔子其人

5、晚年献身文教 68岁―73岁

一、孔子其人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立的?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创立背景: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文化上: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的变动; 熟谙礼乐文化 开门授徒,思想传承(3)鲁国的文化氛围:周礼尽在鲁(大变革:奴 封)环境上:无统一权威;统治者礼贤下士 《论语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厩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仁 节用而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教学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懂礼乐!培养方向:礼制社会紧缺人才 问题二 教学课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培养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三十岁时创办私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创办私学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周游列国 问题四 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应

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适

第三篇: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讲授新课):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

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 :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 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3)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问题探究):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内容:

(1)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3)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4)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 思想协调 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 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古代大教育家(问题探究):

1、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 2、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四、对后世的影响 A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

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三教同源在越南

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C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课堂小结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你收集一下孔子言论: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板书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四篇:孔子及其儒学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及其儒学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更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在当今更具有世界意义。

【关键词】仁学 文学 教育 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是儒学的创始人,我们相信,与基督教、佛教同在轴心时期出现,影响人类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以其对人生、人性的深刻理解,注定会在21世纪绽放新的光彩。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1.那就具体来说说孔子的“仁学”吧:

1.1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1.2“仁”的价值内涵,“仁”的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1.3“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1.4“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还有“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2.孔子对文学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三千余篇,孔子删除其重复的,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文本.孔子还对《诗经》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更是最近发现的孔子诗论文献.孔子对《诗经》的解说, 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他也是我国第一部史书《春秋》的作者.《春秋》是鲁国编年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孔子修《春秋》,是有感于“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出于拨乱反正的政治目的而作.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正义治史精神.文学是指孔子所传之诗书礼乐文章。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载:“文学:子游,子夏。”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文学,指博学古文。此孔子指个人的文学修养。亦指文献经典,转义为治经之儒生。孔子弟子子游,子夏皆为传经者,子游则传礼,故东汉徐防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作为文学辞章之“文学”,即孔子所谓“专对”,“辞令”乃春秋时代士大夫所必需具备的才能技艺,属孔门四科中言语之科,与当时政治,外交紧密联系,而与后世个人文学创作之“文学”,意义迥异。3.孔子对教育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1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孔子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么名什么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

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 看来,仍与东西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3.2人文教育

教育如何偏重人才训练,那么学生专于一技一艺,可以在社会上谋职安身;如果强调人格培养,学生可以进而反求诸已,辨明人生的本末轻重,选择自己的立命之道。但是一个若想“见多识广,通情达理,温和自持,群己相融,涵泳文艺与创作不息”,就还需要人文教育。试以孔子的观点为例,子路请教何谓“成人”时,孔子说:“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由此可知,人才与人格皆有基础时,还须“文之以礼乐”。孔子也曾勉励弟子:“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是使一个人的内在本性与外在表达合二为一的必要条件。如果“礼乐不兴”,一般百姓将“无所措其手足”。孔子回答颜渊问仁时,也说“克以复礼为仁”,可见仁与礼相互对应,不可独行。因此,我们切不可把礼乐仅仅看成外在规范,却应该视之为人的内在要求之合情合理的表达方式。

不但如此,礼乐还可以延伸开展人的生命向度。礼的宗教性格,使人领悟宗庙祭,朝会往还的意义,对于“慎终追远”,皆有直接启发;换言之,礼使人进入一个不同时空,感受永恒的临在,在提升生命的内涵。乐的艺术性格,则助人点化当下的生命困境,悠然自得,达到与人感通,与物相应,甚至与天地共鸣的境界。礼乐正是人文教育的内涵。它使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是一个人立身处世,行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得志时,可以兼善天下;不得志时,独善其身。孟子盛赞孔子为“圣之时者”,出处进退无不合宜。孔子自认异于前代许多贤人之处,是他“无可无不可”,因为他经过一生的学思历程,抵达“从心所欲不瑜矩”的境界了。人文教育之难学与难教,亦可以由此想见。孔子的音乐生活十分丰富。我们读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可以想象他平素喜欢以弹琴唱歌来养性,以及术志遣怀。“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然后和之。”他的悦乐精神表现无遗。纵使面临生命危急时,如在陈绝粮数日,他依然“眩歌不辍” ;及至走到生命终点,他也唱出心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每个人的智慧才性不同,慧根器识不同,生活际遇也不同,因此必须参考前哲往圣的典范,通过宗教与艺术的熏陶,依据本身的亲切体证,然后自己走出一条“人文化成”的道路,自己体会“文质彬彬”的平衡点,面对生命的每一时刻,由教育而走入自由成全之境。4.孔子对政治上的贡献及其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从“仁者爱人”出发,以“恕”为手段,坚持以人为重, 实行仁政德治, 始终将社会的公正,秩序,诚信和人与人的和谐摆在第一位.提倡选贤与能, 贤能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主张为政以德,宽猛相济,德主刑辅.孔子认为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德治优于法治德治是以民为本的政治.孔子的“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本主义思想、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格、舍身取义的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止的精神动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治国主张,则成为历代领袖治国的方略。远的不必说,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便足可见基于孔子学说。

孔子把“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作为自己最高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夏,商,周三代,也只是“小康”之世。只有太古时期,人人为“公”,才是”大同“之世。据《礼记·礼运》所在孔子之言,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对被美化了的原始公社制度的向往。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他提出的大同思想,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影响很大。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的思想家,曾提出过不同内容的大同思想。但有的学者认为《礼运》篇的大同学说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

公元一到二世纪,孔子思想传到朝鲜。三世纪,朝鲜学者王仁带着一本《论语》到了日本。从此,“孔子”便在日本落下了根。日本的儒学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很大,在明治维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明治维新取得巨大的成功。现代的日本人民仍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气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不仅日本、朝鲜,就连越南、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将孔子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并相继建起了祭祀孔子的庙宇。十六世纪以来,孔子思想又陆续传入西方国家,他的理想主义、道德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的武器,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可见孔子学说已遍及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5.其他

儒学是一种历史现象。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家传统的出现,它的国家崇拜地位的提升,它作为一种道德劝导的衰落,它在社会上的持久影响,它作为一种活生生信仰的复兴,它进入政治意识形态后的变形,它对西方冲击的回应,以及它在现代的转化,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东亚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关于根本不同于历史叙述的过去,儒家并没有一种奥秘的诠释。的确,儒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所表达的那种认为日常人类世界具有深刻精神性的意向。通过“于平凡中见神圣”,依照其统一人类社群和天道的文化理想,儒家力图从内部来更新世界。作为一种主要的伦理和精神传统,儒学最初在古代中国出现,只是几个思想流派中的一个小的支脉。它逐渐成长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力量。在历史上以“百家”而闻名的公元前550-200这一阶段,是古代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作为一种精致的“封建”礼制,周代文明在中国几个世纪以来提供了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秩序、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典雅。而面对辉煌的周代文明的衰落,四个相互竞争的主要思想流派—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各自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因应之道。这些学派彼此活跃地进行争论,试图针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种种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在不断的野蛮战争的威胁之下,力图给混乱带来秩序并给生活带来意义。几个世纪以来,孔子被认为是中国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中国的思想世界中,儒家也被认为是重要的学派之一。孔子的追随者们用了几代的不懈努力,才建立了孔子所倡导的作为中国主导思想力量的“学术传统”。但是,在儒家学说作为中华帝国官方意识形态得以确立之前,已经有几个世纪过去了。而即使在以后,儒家也从未作为一种排他性的国家正统而存在。公元前2世纪,推动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尝试虽然获得了成功,但生命力并不长。毋宁说,这是儒家文化运动进入相异的专制政治各个不同层面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逐渐拓展。这种逐渐拓展使得儒家传统能够变得真正具有影响力。儒家传统的负载者是那些通过自我证立的知行合一的学者们。通过他们的努力,儒家的劝导在传统中国实际上渗透到了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且,与之相关,也普遍渗透到了整个中国文化。作为对于如此多人如此多年来一种可见的生活方式,儒学既被视为一种哲学,也被视为一种宗教。作为一种既不否认也不轻视“天”的无所不包的人文主义,它不 仅是中国学者的信念,还是东亚的一种生活方式。委实,儒学是如此深入地渗透到了文化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组织结构当中,以至于儒家伦理常常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但是直到今天,它的思想仍然是活跃的!孔子所提倡的“伦理道德,实行仁政”的思想为世界所接受。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合理方式,道德是做人该有的原则轨范。“仁政”是统治者不仅要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以“仁”施政,争取民心。孔子的理想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如今构建和谐社会恰与孔子的理想相吻合。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挖掘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接轨的部分,为我们所用,来改变我们今天的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①佩荣的《儒家与现代人生》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 4月

②夏乃儒的《孔子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年 6月

第五篇:《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二)授课教师:李宏华授课班级:五(1)班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教学准备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多媒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孔子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对,他就是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孔子。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事。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孔子的两个小故事:与子贡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喝“盗泉”水。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孔子是一个关爱别人、厌恶偷盗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的另外两个故事,看看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了解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板书: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2、从小标题的“谈”入手,再读文段,并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① 齐读句子,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道德标准,不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而小人穷困时就会想做什么做什么,不管对与错。

②理解词语“为所欲为”。

师:你认为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些什么事来呢?

生:偷鸡摸狗,坑蒙拐骗。

② 在你看来,还有哪些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哪些人可谓为“小人”呢?完成下面句式练习:

君子是那些,小人是那些。

师:同学们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认识很正确,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学生习活中可要力争做个谦谦君子,千万别做卑鄙小人!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师生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

出示句子2:我们相信自已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已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①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番话?(发现误会了颜回)

② 完成练习:

(孔子)眼睛看到,内心判断,事实真相,悟出,告诫弟子。

③ 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怎样理解孔子的这番话。

④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敢于自省)

师: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讼

⑤ 指导朗读。(个人竞赛读、男女生竞赛读)

(二)学习第8自然段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给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板书:晚年读《周易》)

2、画出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3、理解词语:韦编三绝

4、说说从中你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勤奋好学)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不断追求、活到老学到老、发愤图强、乐以忘忧、笃信好学、读书破万卷

5、情境朗读:

春天,百花盛开,遍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那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片片花海,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夹杂着青草的气息,多么令人陶醉„„但孔子无心看花,他打开《周易》——

生读:《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夏天到了,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刺眼的太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路边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打瞌睡,孔子却兴致勃勃地打开《周易》——

生读:《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公元前479年的一个冬日,天气出奇的冷,大雪下了几天几夜,而孔子已经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此时,孔子毛发皆白,气息微弱,可他仍勉强地支撑着坐了起来,万般不舍地翻开《周易》——

生读:《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三、拓展说话,升华感情。

1、如果今天,孔子来到我们课堂中,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孔先生,别人都说你弟子三千,可我觉得你弟子上亿,因为我们都是你的弟子,我们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生2:孔老师,你关爱别人、敢于自省而又勤奋好学,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师:孔子在我们中华民族被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尊崇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这样评价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这样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孔子: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都有孔子的影子。

2、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充满智慧,今天我们读课文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让我们试着潜心读读孔子的书,读读《论语》、《孔子的故事》,用孔子的思想指导我们学习与生活。

五、课外延伸:

1、读读《论语》、《孔子的故事》。

2、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21.孔子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关爱他人

不喝盗泉水厌恶偷盗

与弟子谈君子和小人与“识人不易”敢于自省

晚年读《周易 》勤奋好学

下载《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 刘冬梅 教材分析 《孔子》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分为“孔子生平”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风貌的几个“......

    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孔 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

    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北京市大成学校 张棋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孔子被誉为影响中华文明的第一人,孔子学说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甚至对世界思想文化都影响极......

    《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教材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

    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案 一、 学生印象中的孔子 (请学生回答,他印象中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讲解:刚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所学,对孔子进行了一番评价,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中国历代的一些知识分子又是如......

    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5篇

    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最近,百草止水悲哀地发现,有一股反孔和反儒的力量伴随着政府重树儒家价值观而日渐茁壮成长。更令人悲哀的是,这批反孔反儒的力量,不是左派,而是......

    儒学文化大讲堂第三期主持词

    儒学文化大讲堂第三期主持词 前期沟通: 1、会前口号: 儒学文化大讲堂,百年实中美名扬 儒学儒学,代代不绝 实中实中,心心相通 2、迎接礼仪:起立、鼓掌 3、提问准备:一个年级事先准备......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