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要产业概况
主要產業概況
(一)汽車組裝及零配件
墨西哥為全球第11大汽車生產國,2008年汽車產量為210萬2,801輛,達歷史新高,為全球第11大汽車生產國,2009年受到金融風暴嚴重打擊,產量衰退28.3%。
墨國汽車產量表
單位:輛
年份***720082009
產量1,507,1751,606,4601,978,7712,022,2412,102,8011,507,527
(以上不含大客車及大貨車)
輕型車組裝廠有GM、Chrysler、Ford、Nissan、Toyota、Honda、Volkswagen等7家;以及Dina、Navistar、Scania、Volvo、Freightliner、Kenworth、Mercedez
Benz
7家大卡車、貨櫃車頭及大客車組裝廠。汽車工業是墨西哥重要的產業,雖然墨西哥組裝的汽車外銷100多個國家,但71%集中在美國市場。
墨西哥汽車零配件製造公會(INA)表示,2009年有94家零配件製造廠因經濟不景氣結束營業,廠商家數剩下1,500家,58%的產品供外銷,其中80%供應美國汽車組裝市場,客戶包括GM、Chrysler、Nissan、Ford、Toyota及Tier
1的零配件廠。2010年1月零配件產值為約46億美元,較2009年1月成長65%,顯示經濟已經明顯好轉。以2008年產值298億7,244萬美元來分析,19.4%為引擎零件、14.4%電氣零件、10.5%傳動、10.5%離合器及零件、10%汽油引擎、8.9%車體、8%機油及相關產品、6.3%煞車與零件、4.1%輪胎、4%鍛造與沖壓品、2.8%懸掛與系統、2.5%地毯及座椅、2.4%塑膠零件、2.3%橡膠品、1.2玻璃品(車窗、擋風玻璃)、3.4%其他。
汽車及零配件工業的產業聚落由北而南,包括:
(1)
Baja California Norte
產業聚落主要在Tijuana(北鄰美國San
Diego)及Mexicali(北鄰美國Calexico),有84家公司,包含Toyota在Tecate組裝Pick
Up、Kenworth卡車廠設在Mexicali。零配件知名業者包括:Bosch、Hyundai、Thyssenkrup
Bud、Honeywell Automovite、LN Saftey Glass、Wabash
Technologies、Autoliv、SKD、Furukawa
Electric等,生產擋風玻璃、安全帶、感應器、散熱器、引擎零件、安全氣囊、電線端子等。
(2)Sonora州
產業聚落集中在首府Hermosillo,Ford在此設立組裝廠。零配件知名業者有:Leoni
Wiring、APS、Bentelter、Circuitos de Nogales、Breed
Technologies、Collins
Aikman、Decoplas、Faurencia、Delphi、Goodyear、HFI、Lear
Corportation、Magna、Thyssen
Krup、Zekosa、Takata、Yakasi,產品有電線端子、懸掛系統、引擎零件。
(3)Chihuahua州
與美國Texas州相鄰,Ford設立引擎廠。主要零配件業者Dana、Delphi、Goodyear、Lear
Corp.、JCI。
(4)Coahuila州
從Nuevo
Leon州的Monterrey到Coahuila州的Saltillo是跨州的汽車工業聚落。Coahuila州約有300家業者,52%來自美國,包括Tier
1,2,3。Satillo與Ramos Arizpe是汽車工業最重要的城市;Chrysler在Ramos
Arizpe有引擎廠及沖壓廠,GM則在Ramos
Arizpe設廠組裝引擎、小轎車、卡車。另外Freightliner組裝大貨車、貨櫃車頭。金屬零配件知名業者及產品如下列:
公司產品公司產品
Bard Manufacturing de Mexico冷氣散熱管Magna Closure &
Interior de Mexico電動車窗升降器
Behr Mexico冷氣散熱管Magna Powertrain懸掛零件
Castech汽缸頭Mahle Components de Motor活塞、引擎零件
Collins & Aikman塑膠零件Meridian Automotive
Systems卡車保險桿
Dong Kwang Tech車門板Nemak Aluminio汽缸頭
Estampadas Magna車體沖壓零件Quimmco Centro Tecnologico模具
(5)Nuevo Leon州
北接美國Texas州,墨西哥汽車、鋼鐵、玻璃工業所在,墨西哥20%(約195家)的汽車零配件工業聚集在此,其中50家是外商。產值第一的包括汽缸頭、引擎、電瓶、玻璃、電線端子;第二有貨車、巴士、塑膠零件、電子零件。Navistar(卡車、大貨車、貨櫃車頭)、Mercedez
Benz(巴士)、Polomex(巴士)設有組裝廠,零配件業者有Nemak、Johnson
Controls、Vitro、Xignux、Denso、Carplastic、Takata、Metalsa、Quimmco、Ancor
Lock、Ficosa。以上屬於墨西哥業者投資的,最著名的便是Nemak
(www.xiexiebang.com.mx/ingles/qsomos/nemak.htm)生產鋁製引擎零件,包括汽缸頭,屬於墨西哥Alfa(www.xiexiebang.com.mx)集團所有,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中國、匈牙利、德國、瑞典、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家,設28家工廠,生產汽缸頭。
(6)San Luis Posotsi 州
GM在San Luis Posotsi有組裝廠,重要零配件業者包括Shulman、Alfred
Engelman、Arvin Meritor、Delco
Remy、Dana、Contitec、ThyssenKrupp。
(7)Aguascalientes州
Nissan在1981年於此設立小轎車組裝廠。Aguascalientes州目前有34家汽車與零配件廠商,外資來自日本、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巴西,其中有22家日本業者專門生產零配件給Nissan,廠商名單如下列:
Tier 1Calsonic Mexicana、Sealed Power
Mexicana、Arneses K & S Mexicana、Unipres
Mexicana、Yorozu Mexicana、Gestamp
Mexico、Donaldson、Jatco
Mexico、Ciesa、Coroplast、Cloyes Dynager、Aising MFG
Tier 2OHI America Mexico、Resortes Monticello、Coyes
Mexicana、Prodomex
(8)Guanajuato州
GM於Silao組裝廠生產卡車,重要零配件業者有Arbomex、Celay、Enertec、Moresa、Tenneco
Automotive、Velcon、Kasai、Lear Corp。
(9)Jalisco州
Honda在首府Guadalajara附近的El Salto設立組裝廠,重要零配件業者有AP
Technoglass、Aralmex、ATR、Carburat、Jabil Circuit、K&S
Wire、Takata、Yamaver、Hella/Helmex。
(10)Mexico州
墨西哥州環繞在首都墨西哥市外圍,GM、Ford、Chrysler、Mercedez
Benz、Volvo在此有設立小轎車、巴士、引擎廠,著名外商包括:Robert Bosch、Magna
International、TRW
Automotive等。共有373家業者,包含7家組裝廠及366家零配件、車體及橡膠零件廠車。
(11)Puebla州
Volkswagen生產卡車及小轎車、引擎,另有沖壓及鑄造廠。截至2008年,在Puebla州的汽車零配件製造業由72家廠商組成,其中71%為外資,主要投資者為Volkswagen
de Mexico、Autotek Industrial、Benteler de Mexico、Krupp
Metaurgica、Lagermex、Federal-Mogul、Rassini Frenos等。
(12)Morelo州
Nissan在Cuernavaca有小轎車及Pick Up組裝廠,重要的零配件業者包括Beru、Sanit
Gobain、Sekurit。
(二)原油、天然氣探勘與提煉業
墨西哥的原油與天然氣有68%來自墨西哥灣,其餘來自內陸。墨西哥憲法規定原油、天然氣探勘與提煉業必須為國有,由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經營,Pemex在1938年成立,2008年排名全球第10大石油公司。2009年原油平均日產量297萬1,000桶,平均每天出口量122萬5,000桶,美洲占出口市場的88%,包括美國。Pemex有6座煉油廠,但無法滿足國內燃料需求,必須從美國進口汽油。Pemex產品有原油、工業及家用天然氣、汽油、車用柴油、船用柴油、工業柴油、發電及加熱燃油、飛機燃油、潤滑油原料、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硫磺、PP、PE等。
(三)塑膠業
墨西哥塑膠工業公會(Anipac)表示,2009年墨西哥有3,004家塑膠加工業者,平均每家公司雇用48人,2008年每人年平均塑膠消耗量為48公斤。因為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會員國、原油生產國,且人口達1億750萬,所以外資聚集,汽車及零配件工業、電子工業擁有許多外商設廠,而成衣、食品飲料等民生產品內需市場大且外銷。產業規模如下列:
1.上游:塑膠原料廠約有50家、添加劑5家,原料市場規模如下列:
單位:萬公噸
2008年2009年
生產269.3266.6
進口236.0238.3
出口104.9107.0
消耗400.9396.9
主要塑膠原料廠商及主要產品
單位:萬公噸 / 2008年
PEPEMEX(79.5)
PPPEMEX(43)、INTERPOL(22.5)
PVCMEIXCHEM(38)、POLICYD(18)
PETM&G(56)、INVISTA(25)、EASTMAN(12)、KIMEX(6)
PSBASF(16.5)、RESIRENE(15)、I.EBROQUIMEX(0.36)、EPS
POLIOLES(16.5)、POLIDESA(2.2)
2.中、下游(塑膠加工業):射出業占57%、押出23%、中空成型11.5%、其餘為熱成型、回收再生廠及旋轉成型業者。2008及2009年塑膠品市場規模如下列:
單位:萬公噸
2008年2009年
生產420.0424.2
進口150.0152.0
出口580.059.2
消耗520.0525.2
塑膠原料以產品運用範圍分析,48%用於包裝業、23%消費品、11%建築、6%電子電氣、4%家具、4%汽車、1%農業、1%醫療、2%其他。
3.相關行業
機器製造商2家、模具製造商50家;經銷商方面,原料150家、添加物40家、Compuesto
25家、機器代理120
家(具規模約90家)、服務業60家(如:實驗室、訓練中心、媒體、公會、研究中心、展覽公司、認證機構)。
4.地區產業規模
(1)塑膠品製造商
大部分在墨西哥市、墨西哥州、Jalisco州、Nuevo
Leon州。機器代理商主要分布在首都墨西哥市(位於國土中南部)、第二大都市Guadalajara(中部Jalisco州首府)及第三大(重工業)都市Monterrey(北部Nuevo
Leon州首府)。原則上,北部以專業及運用到出口(如:汽車及零配件業)的塑膠射出品為主、中部運用到民生用品的射出、吹瓶及押出為主、南部則是農業導向的押出品。
(2)
機械代理商:約120家,分布在大墨西哥市、Jalisco州首府Guadalajara、Nuevo
Leon州首府Moneterrey。
5.終端買方市場規模:中大型公司行號(例如:食品廠、藥廠、化妝品、汽車組裝廠等)2萬家、連鎖百貨超市87家。
(四)鋼鐵業
2009年產量1,400萬公噸,較2008年衰退19%,直接及間接創造就業機會55萬人,最近的5年累積投資90億美元,國內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求。近幾年的產業規模如下表:
百萬公噸***02011
國內消費25.124.017.720.622.2
國內產量17.617.214.015.816.9
產能%79.3 78.063.071.176.0
AHMSA是墨西哥最大的鋼鐵廠,2009年銷售額19億5,200美元、銷售量271萬200萬公噸,毛利2億5,600萬美元。
(五)家電業
墨西哥是美國最重要的中小型家電出口國之一,例如:電爐、瓦斯爐、冰箱、洗衣機,在墨設廠的外商有Whirlpool、Samsung、LG、Electrolux,國內大廠為Mabe(www.xiexiebang.com.mx),在墨西哥白色家電市場占有率為40%,是墨西哥少數非屬食品等民生產業,但能夠自創品牌在國際市場建立知名度的製造兼出口商,產品有電冰箱、洗衣機、烘衣機、瓦斯(電)烹飪爐台,內銷墨西哥並出口到72個國家。Mabe在美洲大陸有15個工廠,產品品牌為Mabe、GE、IEM及Easy,除白色家電,在墨西哥並有日商Sanyo技術支援的馬達及壓縮機工廠。
1987年,美國GE公司購買Mabe
48.4%的股份,並供應原材料給Mabe,Mabe則取得GE的行銷通路及技術,目前Mabe為GE生產大部分的烘衣機、電冰箱、瓦斯(電)烹飪爐台,Mabe向台灣採購鋼模。另外日本、南韓廠商在墨也設立家電組裝廠,內銷及外銷美國、加拿大。
(六)龍舌蘭酒(Tequila)
Tequila是墨西哥最具國際知名度的產品。龍舌蘭與仙人掌毫無關聯,但外型與瓊麻很像,釀造Tequila的材料為龍舌蘭(Agave,過去稱為Maguey)。墨國有175家Tequila酒廠,2008年產量3億910萬公升,較2007年成長8.8%,52.3%屬於Tequila
100% de
agave(100%龍舌蘭原料)等級,47.7%則是Tequila等級(龍舌蘭原料占51%以上)。總產量的52.3%外銷,其中72.2%出口到美國、9%外銷到歐盟,其他的重要市場還有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南非、巴拿馬、新加坡等,共外銷到129個國家;外銷品之中,79.3%屬於Tequila等級、20.7%則是Tequila
100% de agave等級。
墨西哥政府對Tequila嚴格訂立規範如下列:
1.凡使用超過51%藍色龍舌蘭(Agave
azul)作為原料的酒才有資格稱為Tequila,其他49%成分則是蔗糖。
2.另唯有100%使用藍色龍舌蘭(Agave azul)作為原料者,才有資格在標籤上標示100% Agave
azul的Tequila。
3.在墨西哥藍色龍舌蘭是重要農作物,採用人工方式大面積栽種,種植後需8年才能採收。墨西哥政府近年來對藍色龍舌蘭合法產地範圍已大幅放寬,除原來墨國Jalisco州外,並擴及Guanajuato州、Nayarit州、Tamaulipas州、Michohacán州等,但多數蒸餾酒廠仍舊設在墨國Jalisco州,而2家不在Jalisco州境內的酒廠,分別是位於Tamaulipas州的La
Gonzalena以及位於Guanajuato州的Tequilera Corralejo。
墨國政府規定依儲存時間訂立4個等級為Tequila Blanco、Reposado、Añejo、Extra
Añejo。
1.Blanco或Plata
Blanco或Plata中文翻譯為「白色」或「銀色」,儲存時間較短,不需要放入橡木桶中陳年,而直接在蒸餾完成後就裝瓶。這類的Tequila透明無色,習慣用於調製Margarita酒等。
2.Joven 或Gold
淡金黃色,口味較淡,有些酒廠放一些焦糖讓它有甜酒口味且顏色較金黃,可當做開胃酒或供調酒用。
3.Reposado
此等級的Tequila需經過2至12個月在橡木桶儲存,呈琥珀色,酒精濃度35至38%。龍舌蘭酒在橡木桶內會吸收部份橡木桶的風味與顏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Reosado級的酒占Tequila銷售的最大宗,比重達60%。
4.Añejo
西班牙文的意思為「陳年」,儲存在橡木桶1到3年,呈深琥珀色,略帶淡紅。Añejo是高級的Tequila。
5.Extra Añejo
西班牙文的意思為「特級陳年」,儲存在橡木桶3到8年,是市場上較新的行銷手法,但尚未獲墨西哥政府正式規範認可,呈深金黃色或黃銅色。
第二篇:新能源装备产业概况
一、新能源装备产业概况
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页岩气、地热能、燃气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等装备。全市从事新能源装备的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主要分布在长沙高新区、长沙天心区及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县、宁乡县等经开区或高新区。
近十年来,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较快,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在太阳能光伏装备、中小型水电装备、智能电网等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电48所是全国最大的光伏制造装备企业,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具备了“整线交钥匙”工程的能力;华自科技水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主动对接“一带一路”,10万KW以下水轮发电机设备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长高集团高压隔离开关产品国内市场占率超过25%;威胜集团能源智能计量装备市场占率超过20%;远大空调在全球首创多能源溴化锂机组;远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优利泰克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的风电机组主控制器用PLC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装备产值约420亿元。
二、光伏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1、头部企业聚集。我市聚集了一批主要光伏装备生产制造企业。中电集团公司48所、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诺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装备产业链基本形成。
红太阳新能源公司的光伏组件已获得一级“领跑者”认证,是湖南省首家、国内前十家导入光伏行业全球性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的企业。近三年,由于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加,其产能和产值也实现了高速增长,2018年红太阳新能源公司跻身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目前,由于受国家“531”新政影响较大,公司的营销方向转向“一带一路”国家。红太阳光电运用自产光伏装备已顺利拉通900MW铸锭、400MW金刚线切片,700MW太阳能高效电池、700MW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并将产业顺利延伸到电子材料和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拥有完整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产业链。
中电48所是全国最大的光伏制造装备企业,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具备了“整线交钥匙”工程的能力。红太阳光电具备PECVD、退火炉等智能光伏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能力,拥有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和装备国产化率最高的新一代500MW PERC高效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同时具备为行业量身定制高效电池+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方案和整线交钥匙工程的能力,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光伏全系列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具有太阳能行业任何单位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3、主要发展瓶颈。核心技术缺乏,配套产业链薄弱。我市在大型真空类设备加工能力、光伏系统配套装备逆变器、光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多能互补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技术弱项,相关配套产业链薄弱。
第三篇: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一 基本概念:
1、生物技术
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指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利用、改造的相关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以酿造为代表的传统生物技术;以微生物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可以理解为是直接操纵有机体细胞和基因的一种全新技术,是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的高技术领域,在医疗、制药、农业、轻工食品及环保业发展迅速。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
2、现代生物技术两大核心工程 1)、基因工程
概念:基因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和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能按人类需要,把遗传物质DNA分子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剪切、组合、拼装,合成新的DNA分子。再将新的DNA分子植入某种生物细胞中,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得到表达。以达到定向改造或重建新物种的目的。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目的:定向改变遗传物质或获得基因产物。理论基础:物质基础:脱氧核苷酸; 结构基础: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中心法则,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细胞工程
概念: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把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的细胞合成杂种细胞。并使之分裂生长成为杂种生物。它包括体细胞融合、核移植、细胞器摄取和染色体片段的重组等。操作水平: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目的:定向改变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理论基础:细胞全能性:生物体的每一个干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主要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技术
核移植
胚胎移植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技术
核移植
胚胎移植
3、现代生物制药
主要指基因重组的蛋白质分子类药物的制造过程,即利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药物的生产过程(也可称基因工程制药)。
现代生物制药主要的生产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或细胞工程技术。
4、现代生物制药的分类 类别 生物学活性成分 激素 生殖激素 人生长激素 甲状腺刺激激素 人胰岛素及其突变体
酶 代谢酶失常遗传性疾病的替代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 脱氧核糖核酸酶 凝血因子
细胞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其他细胞因子 疫苗 病毒疫苗 细菌疫苗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或抗体样蛋白 鼠源抗体 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人源抗体 受体-Fc融合蛋白 其他基因重组蛋白
核酸 反义寡核苷酸 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产品 组织工程产品
5、现代生物工程的基本工艺
二、物技术制药历史及现状
1、世界生物技术制药历史及现状 1)、生物制药发展史 年份 事件
1953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70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71年,第一次完全合成基因,并于2年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第一次完成DNA 的切割和连接,揭开了基因重组的序幕。1975 杂交瘤技术创立,揭开了抗体工程的序幕。
1977 第一次在细菌中表达人类基因,并于第2年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基因重组人胰岛素。1982 FDA 批准了第一个基因重组生物制品:胰岛素(Humulin)上市,揭开了生物制药的序幕。1983 PCR 技术出现。1984 嵌合抗体技术创立。
1986 人源化抗体技术创立;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Orthoclone OKT3)获准上市,用于防止肾移植排斥;第一个基因重组疫苗上市(乙肝疫苗,Recombivax2HB);第一个抗肿瘤生物技术药物α2A干扰素(Intron A)上市。
1987 第一个用动物细胞(CHO)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t2PA 上市。1989 目前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药物EPO获准上市。1990 人源抗体制备技术创立。
1994 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ReoPro 上市。
1997 第一个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Rituxan 上市;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软骨Carticel 上市。
1998 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Vitravene)上市,用于AIDS 病人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炎的治疗;Neupogen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中的第一个重磅炸弹(年销售额超过10 亿美元);首次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干细胞。2000 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就。2001 靶向药物获准上市。
2004 中国批准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 腺病毒注射液。
自从1973年,S.N.cohen第一次将两种不同的DNA分子进行体外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就揭开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序幕。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大大增进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包括对疾病遗传基础的认识。1982年欧洲首次批准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动物疫苗(抗球虫病疫苗),同年,美国、英国等国家首次批准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从而世界各国等争相研究开发各种基因工程药物。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积极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发费用用该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新加坡制定“五年跻身生物顶尖行列”规划,五年内拨30亿新元支柱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发展;古巴也上世纪90年代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投入10亿美元发展生物技术,并在该领域已取得400多项专利,还出口到20几个国家。2)、现状
到2004年底,全球有4000余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上市200种基因工程药物,研制2200种,其中,有1700种进入临床研究。至2005年底,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达540亿美元,在同年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的82个产品中有11种是生物制药产品。1993-2005年全球生物制药年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2004年十大生物制药公司排名(单位:亿美元)
世界十大生物制药公司(按2004年销售额排名,亿美元)1 Amgen 99.77 Genentech 37.49 Serono 21.78 Biogen Idec 21.12 Genzyme 14.79 Gilead 12.42 MedImmune 11.24 Chiron 9.90 Millennium 3.49 Intermune 1.47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1)、历史
生物技术药物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对此,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把该领域确立为重点。1982年就发布了《生物技术蓝皮书》,在863计划中还设立了“生物技术新型药物及疫苗”专项,在北京上海等相关部门设立了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科技部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把生物制药产业列为支持重点。今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又把生物技术列为八大前沿技术中的首位。各省也争相参与该领域的研发。1996年,上海市在张江挂牌成立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十一五”规划把生物制药近期产业确立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天津市去年设立生物技术发展基金和产业化基金,并建设一个面积为本10万平方米的生物工业化园区。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1989年北京大学所属深圳科兴生物工程制药有限公司开始申报新药,1993年获得批准生产α-1B干扰素,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随即该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同期,辽宁省、北京、天津等地都完成了申报基因工程新药的研究工作,都加速申报工作,进入90年代,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加快,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跟踪仿制、仿中有创”的发展原则下,我国已经在上游中试方面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近期我国在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研究新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SARS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及重组人P53腺病基因治疗肿瘤等方面进展尤为突出,其中重组人P53腺基因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目前还有7个基因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2)、现状
至2004年,我国有现代生物制药企业114家,其中疫苗生产企业28家,可以生产27种基因工程药物和26种病毒的41种疫苗。按现价统计规定,生物生化制品生产企业全国409家,总产值220亿元,销售收入196亿元。“十五”前四年,平均每年大于20%的速度增长,用于该领域的投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平均增长32.5%。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疫苗最大生产国,年产量超过了10亿个计量单位。儿科常见病疫苗年产量达5亿人份,除满足自用外,还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疫苗产品,用于其他国家。国内主要生物制药企业及其产品: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干扰素α-1b、白细胞介素-
2、人生长激素、胰岛素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干扰素α-1b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干扰素α-2b 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干扰素α-2a,白细胞介素-2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素α-2b、人生长激素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细胞介素-
2、白细胞介素-11 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扰素系列、白细胞介素-2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1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人生长激素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干扰素α-2b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乙肝疫苗。
深圳赛百诺基金技术公司 人重组P53现病毒注射液 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药品产值排名前十一位: 单位:亿元 序号 省份 工业总产值 序号 省份 工业总产值 1 山东省 31.56 6 吉林省 15.84 2 上海市 20.75 7 四川省 10.86 3 北京市 19.76 8 浙江省 8.89 4 广东省 19.40 9 天津市 8.88 5 江苏省 17.27 10 湖北省 8.64 11 辽宁省 7.78
3、辽宁省生物制药产业历史及现状 1)、历史
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同全国一样起步于90年代初期,以1993年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创建为标志。但从事现代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和全国一样,起步于”七五”末。当时领军单位是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领军人物是娄丹教授。从政府角度讲,省政府高度重视。1991年省政府发布了《生物技术要点》,又把现代生物制药列为“两高一深”工业发展重点支持领域。1994年在全省各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的努力下,省医药管理局协调组建了省生物技术协会,1996年制定了《辽宁省生物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进入较快发展期。1997年,沈阳三生公司开发成功辽宁省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α-2a干扰素,并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同年,白细胞介素Ⅱ获准批产。98年,该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获国家二类证书,2005年,EPO市场占有率高达全国33.4%。居全国第一,且单品种销售收入过亿元,同年,国家一类新药TPO获准生产,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从而使该公司在基因工程药物数量上居全国前列。大连高新生物公司开发生产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辽宁卫星制药有限公司、沈阳康利制药厂也先后投产了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同时,辽宁省在非基因工程生物药品的产业化也有较快发展。沈阳协合的高聚金葡素、辽宁省生物技术公司的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沈阳百奥生物公司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Vero细胞狂犬疫苗、腮腺炎疫苗等都实现了产业化,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辽宁成大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引进美国BARI咨询公司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技术,并在引进中大胆创新,开发生产国内无佐剂人用狂犬疫苗,标志着辽宁省利用反应器技术生产疫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于大连现有生物制药企业及生物制药研发能力,国家科技部把大连确定为重点支持的生物产业园区。
2)、现状
到2005年底,辽宁省现有从事生物制药企业9户,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6种10多规格,疫苗4种。另有,冻干水痘减毒疫苗、感冒疫苗及治疗型抗呼吸道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品的研制在快速推进。2005统计口径现价产值8.09亿元,销售收入7.02 亿元,利税2.56 亿元。利润1.4亿元。
独立核算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万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工业总产值
10279
55568
51296
77810
80894 销售产值
8757
49466
50558
72167
76475 销售收入
15549
49100
46430
68624
70198 利税
4521
19659
17411
23940
25612 利润
3054
14383
12601
16120
14027
三、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趋势 1、21世纪是生物医药时代,产业化进程加快
随着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其科学价值除了探索生命奥秘外,将在医药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人类现有疾病2035类,18000种,几乎所有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可分为单基因、多基因、获得性基因疾病,随着功能基因和疾病基因的不断鉴定,可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药物基因组学、遗传基因组学将更加注重个体用药,目前上市的和正在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仅几百种,而人类有基因3~4万个,在这些基因中将有许多可被开发和生产出新的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化逐步进入收获期。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多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预计在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药上市。2005年全球生物制药销售额已达540亿美元,生物制药产业正快速实现由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支柱产业转变。IT巨头比尔.盖茨已预言“能取代我的位置的人将在BT产业中出现”。
2、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处于产业主导地位。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份额占80%。同时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76%。全球在研制的生物医药63%品种集中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5%在其他国家。美国是生物制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它国家,已上市的150多种生物医药产品市值高达3000亿美元,其开发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美国已在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莱纳和圣迭戈等地形成5大生物技术产业区。英国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以及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也已具规模。这些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3、全球企业间合并与收购(M&A)加剧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化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各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9%~18%,而著名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例更大。因此,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取新药、直接掌握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例如:英国葛兰素威廉公司和史必成公司合并,成立 葛兰素史克公司等等。这些企业间的重组和并购,大大提高了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4、技术同盟出现新模式。
一个生物工程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当大,客观上需要跨国公司结盟进行开发、投资。这种结盟开发主要趋势有以下两种:
4.1、战略同盟成为生物制药企业获得产品、技术的有效措施。
由于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术企业年中,为保持新药研发的持续性,几乎所有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同盟,由这些技术含量雄厚的竞争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4.2、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策略
为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近年来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委托研究机构”(CRO)公司已承担了美国市场将近1/3的新药开发的组织工作。CRO已成为制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水平低,缺少创新产品
在已经形成产业化的10几种品种中,绝大多数都是仿制产品,仅有4种是独创的一类新药,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因此市场竞争能力弱。多数研究单位和企业因经费不足、开发难度大、人才匮乏而却步,制约了我国生物工程制药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生物制药产业下游技术薄弱
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实验室、临床前研究,即“上游”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但“下游”技术,尤其是纯化处理技术与先进国家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要求的逐步提高和企业的科研能力不够,使得下游提纯环节比较薄弱,影响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束缚了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
3、重复生产严重、资源浪费过大
生物制药企业在投资项目上,前期调查不足,项目一哄而上。一种在国外市场销售良好的药物,当国内有人开始研制时,就会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闻风而动。由于新药审批制度存在缺点和专利概念薄弱,结果是多家单位都来开发一种产品,还没有投产竞争就已开始,形成这种局面势必造成有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以干扰素市场为例,我国目前有20家生产企业生产α-2b,有40家企业生产α-2b,有10余家企业生产EPO,有几家企业生产G-CSF。
4、产业化规模小、市场竞争无序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医药产业化规模小,上市的品种少,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相关企业采用各种各样的不正当手段竞争,造成了生物药品市场的极大混乱。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中国加入WTO必将参与国际竞争,国外拥有巨大资金和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大量涌人国内,对国内制药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且许多国际制药企业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制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研发中心、临床试验、生产线等都移到中国境内。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如果不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孵化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对比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明显感到国内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大有潜力可挖,所以不能悲观消极地等待,而应把握机遇,根据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适时的制定相关对策,以适应生物制药业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以仿制促进创新,最终以创新实现产业飞跃
仿制还是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抉择。企业新项目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应该从技术方面、生产方面、市场方面、法律方面等多种因素综台考虑,总的原则应该是以仿制促进创新,最终以创新实现企业的飞跃,企业的飞跃就是整个产业的飞跃。以前国内的一些企业喜欢一哄而上,结果由于同一项目市场容量有限,厂商云集,使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新项目的选择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发有市场、技术含量高而且发展成熟、专利问题可以回避、见效快的项目,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保证企业自身技术开发能力所能完成的创新项目,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研制,下大力气加强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的研制和生产,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产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进一步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延长一类新药等新药保护期。此外,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实行总量控制。除一类新药外的其它类别新药如已有3 家进入临床研究,则不再受理临床研究的申请。对已有3 家以上生产的新药,不再受理该新药的技术转让。这些规定对鼓励创新药研制和克服重复研究和生产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2、多渠道建立融资网络
生物技术的开发投入大,单靠目前企业自身积累难以承担支付,必须与资本市场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生物科技带给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达成了共识,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公司能够通过风险投资筹措资金进行新药开发,以缓解企业独立开发新药的资金瓶颈问题。众所周知,生物医药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就是要从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个人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进入生物医药产业。比如民间个人资本和其他行业的富裕资金可以通过投资开放式“生物产业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就是一种民间的组合资金,个人和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市场间接进入生物医药产业;政府可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投入基础性研究,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解决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必须首先在引导和培育风险投资的观念和意识上下功夫,戒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观念,并尽快制定风险投资运行的法规和政策,为风险投资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投资银行业务重点培养和挖掘生物医药类公司。在美国,政府对风险投资失败将给予一定补偿。同时还应放宽生物技术企业股票发行条件,为生物技术企业股票主板上市提供更多机会。增加资金投入。生物医药的开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开发一个新药从筛选到上市平均约需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研发期投入很大,在美国一个新药品种从开发到成功有时要花上亿美元。必须增加对生物工程技术的投资,才能保证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使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开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摆脱以往经济模式,早日与国际接轨。生物医药产业应利用我国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开发基金,增加科技风险投资,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新产品。只有这样,我国的生物医药业才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3、改革科研体制,建立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
无庸质疑,企业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在创新体制下,应如何发挥企业主体功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我国,由于传统的科研体制正在向适应市场的科技创新体制过渡,政府在这种过渡过程中正起着积极地引导和培育作用。然而,由于过分的行政指导和缺乏对市场的客观认识,这种作用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产学研协作机制的运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最终目标,而市场需求的评估应来源于企业以及与市场和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评估机构,企业的主体地位也因此而突现。而只有真正具有市场运作成功经验和强大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才能成为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制的发动机,政府的目标是培育这样的企业,一旦企业实现在研发、生产、销售、再投入这一现代科技型企业物流链的良性循环,产学研创新机制也应运而生。企业要注重人才资源的培养,生物医药业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把竞争的焦点转到科技创新上。科技创新需要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人员,而我国在此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才比较少。所以就必须善于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强企业、研究所(院)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中青年生物科技人才;大量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使他们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在生物医药领域更多地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如我国已承担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因测序和图谱绘制工作,也可以多种方式把我国的科研触角延伸到国外,把研究领域的合作扩展到技术前沿的国家,追踪世界生物医药技术的最新进展,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建立一套迅速、完整、灵敏、广阔的信息网络对于国际交流和合作十分重要。通过这套网络,可以及时了解生物医药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筛选本企业所要开发的项目;及时了解本企业所涉及领域的发展态势、评估开发项目前景、调整项目开发进程,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调整.为项目的发展确定方向。如哈药集团现在已经与世界一些大企业、境外著名科研机构、研究所、前沿领域项目带头人、首席科学家进行接触,力求与之在生物医药方面加强合作。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已与美国康达自然医学研究中心合作,投资一亿元人民币组建了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5、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和规范财税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盲目性和严重的重复现象,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因此,我国应制定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性发展规划,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集中有限财力、物力,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只有这样,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才能避免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生物医药业与其它高技术产业一样,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起步阶段必须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十五”期间,国家对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将从资金引导转为侧重政策引导,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生物技术产业将享受软件产业同等待遇,如: 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创业板上市优先考虑;投资生物技术产业的风险资金免征所得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从获利年起税收五免三减半等。我国各级政府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优惠的力度不够,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部门较多,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并规范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篇:2011,四川新能源产业概况
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四川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已初具规模。四川省的核电、风电以及光
伏产业都具有较为完整的装备产品链。在核电方面,东方电气的核电产业领跑全国,目前已经开始全面进入第三代核电设备领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生产AP1000、EPR核岛重型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能力的企业。在风电方面,以东汽为龙头,四川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从整机总包装到关键零部件以及附件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且在每一个产品环节都有相对应的企业给予配套支持。在光伏方面,四川省是中国多晶硅生产的发祥地,也是国家布点建设的第一个千吨级多晶硅生产企业所在地。天威、碧晶、阿波罗等企业已投资亿元兴建光伏光电产业及新能源项目,初步形成了从单晶硅、组配件到光伏电池、发电系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出光伏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先进的研发水平以及坚实的能源装备制造实力
将为四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o 2008年四川省多晶硅产量达1500吨左右,占全国的一半。另
外,在太阳能方面可以替代硅的新材料碲铋矿,目前全世界只
在四川石棉有所发现。
o 四川在新能源产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力量,拥有不少国家级研究
开发平台和以两院院士为核心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如中国唯一
集核动力科研、实验、设计为一体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研发人才的聚集推动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的创新,很多领
域的技术和综合研究都位居国际前列,如四川大学开发了整套
碲化镉太阳电池的制造技术,创造了中国新型太阳电池的最高
纪录,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o 此外,四川具备建设新能源装备基地的产业基础。能源装备制
造是四川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优势装备产业,拥有一批诸如
东方电气集体、二重集团、华西能源等龙头企业,为全国提供了1/3以上的水电、火电机组。
第五篇: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机器人产业概况
一、发展前景
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SPARC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等,纷纷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中国十大重点推动领域之一,而智慧型机器人更跃升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针。2016 年3 月2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规划提出了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两突破”、“三提升”;五年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以及五项主要任务。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我国从2013年起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机器人使用量约占全球销量的1/4。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偏低。韩国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437台,而我国仅有35台,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潜力巨大。按照预测,2017年,我国将成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85亿美元,工业机器人为123亿美元。2011-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速仅为8%,服务机器人为13%。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最终将超越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业内共识,且大多预计赶超时间仅需三至五年。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Worldwide Commercial Robotics Spending Guide)上发布预测报告称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而2015年机器人行业规模为710亿美元。新兴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囊括了机器人系统采购、系统硬件支持、软件支持,机器人相关服务以及后期硬件维护等13个关键行业和52个细分市场。
二、发展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机器人发展格局是一个美日欧三分天下,韩后发奋起直追的格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日欧美先发优势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日本一直将机器人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为该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世界四大机器人企业巨头中,日本独占其二,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在世界机器人市场的地位难以撼动。
欧洲工业基础雄厚,德国库卡、瑞士ABB在世界机器人四大企业中各占一席。为巩固领先地位,欧盟不仅在“第七个框架计划”和“地平线2020”项目中投入巨资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还于2014年6月推出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同时,德国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英国首个官方机器人战略“RAS2020”以及法国“机器人发展计划”,皆彰显了占领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的决心。
作为科技强国,美国虽有造出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荣耀,但由于当时对机器人前景看淡而没能持续发展,终被日欧赶超。知耻后勇的美国在2011年6月推出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发展机器人重振制造业。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近些年美国开始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发力,百特、Adept等企业已有资本向传统四大机器人企业发起挑战。
韩国机器人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在2009年发布第一个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后,韩政府于2014年8月宣布了第二个智能机器人开发五年规划,希望通过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实现机器人产业的扩张。韩国已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2014年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中,我国的机器人密度显著低于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机器人的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该比例也低于机器人密度的全球平均值62台/万人。
就汽车工业来看,日本和意大利分别达到1436和1299,德国为1130,法国1120台,西班牙950台,美国770台,瑞典630台,英国610台,我国仅141台(2011年我国汽车从业工人约为370万),发展空间相当巨大。而2010年日本电子电器行业机器人密度则可以达到300台/万人左右。按照重庆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重庆汽车产量将从现在占全国的12%增长到15%,电子方面也将达到年产1亿台笔记本的产能,产业工人达到100万人,预计未来重庆两大支柱产业工业机器人整机需求在4.5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同时,化工、装备制造、采矿等行业市场对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越来越高,此类需求也将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的不断增多。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庆市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重庆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地,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地,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地,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16年,重庆市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将达到6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18年智能化率达到75%,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最终形成“整机+配套”、“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二)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群。北部的环渤海地区、南部的珠三角、东部的长三角和中西部,均呈现出比较迅猛的发展势头。其中,环渤海科研机构扎堆,研发能力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大。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机构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在机器人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具有人才培养优势。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在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这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条件。珠三角地区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生产线升级需求使得机器人应用有广阔的空间。而以武汉、长沙、重庆为代表中西部集聚区,则依托外部的科技资源,衍生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
2015年深圳市机器人企业435家,机器人产业产值约630亿元,同比增长31%。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集成组装,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制造。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为23万台,其中10万台应用于汽车行业。其他广泛使用机器人的行业还包括电子、金属、橡胶、食品、制药、化妆品等。
国内工业机器人大多集中于相对简单的搬运、码垛及家电、金属制造领域,在高精尖的多关节机器人仅占有10%、焊接机器人仅占有16%、汽车组装仅占有10%的市场份额,在产业链中偏低端且并未进入主流市场。
有超过六成的国内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搬运与上下料领域,其中用于塑料成型件的搬运与上下料机器人最多,其次是金属铸造的搬运与上下料和码垛的搬运与上下料。焊接和钎焊是国内产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领域,约占总销量的17%,其中主要以钎焊机器人为主。用于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磨削、抛光等领域的加工类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超过90%。
国内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新松、广州数控、启帆、埃斯顿、新时达及遨博等。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全球领导者为韩国。在此情况下,韩国的机器人密度超过全球平均值的7倍(478台),紧随其后的是日本(314台)和德国(292台)。美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是164台,居全球第七的位置。
仅达到全球均值的一半,居世界28位。在整体的全球统计中,这大致与葡萄牙(42台)或印度尼西亚(39台)相当。但在大约五年前,中国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追赶游戏以改变现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和增长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一年的机器人销售量为57100台,而此前从未达到这个数字。这种爆发式增长将在预测期内继续:2018年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的占比将超过世界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