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招聘考试名词解释(个人整理)(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7:0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招聘考试名词解释(个人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招聘考试名词解释(个人整理)》。

第一篇:小学美术招聘考试名词解释(个人整理)

建筑艺术:是有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涵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艺术类似。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成角透视----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以色彩、图饰与造型相结合,反映远古时期各部落的文化面貌,体现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美术素养: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①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②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罗可可艺术:18世纪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的‘纯美化’的追求,已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妩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华多、布歇

巡回画派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48次展览。克拉姆斯柯依、列宾 新印象派‘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与画面上。修拉、西涅克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是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及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否定了从一个试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书屋的传统方法。有毕加索、勃拉克

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乔尔乔内、提香

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马蒂斯、鲁奥

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流行于4-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其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内部装饰得五彩缤纷与外形朴实浑厚的强烈对比为主要艺术特征。圣菲索亚教堂

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不满于古典主义学院派的刻板规范,强调感情因素,表现激烈个性,色彩鲜明,明暗强烈,笔法奔放,在19世纪前半期横扫西方古典模式和权威,为西方五四画坛带来勃勃生机

罗马凯旋门:罗马一种纪念性建筑。通常设在凯旋队伍经过的道路上。用以纪念重要人物或事迹。其由拱门相连两个墩子,拱上为顶部,作为雕像的基座并刻有铭文。

拉斐尔前派:19世纪中叶出现于英国的画派。该派受罗斯金文艺观的影响,崇尚浑厚、扎实的写实画风,厌弃浅薄的实用主义艺术时尚,注重油画的精神内涵和中古时期的情调。作品多有一种感伤和富于神秘意味的风韵。罗塞蒂、米莱斯

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起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丽协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本生故事----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作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其实本生故事的内容,许多是早就在印度民间流传的美丽的寓言和传说。这些来自民间的本生故事,通过艺术家的彩笔,构成了莫高窟壁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动人作品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强调浑厚的文学趣味,突出强调笔墨,以书入画,画上题字作诗;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润

扬州画派----是清代活动在扬州地区的著名画派。又叫“扬州八家”、“扬州八怪”。该派突破了当时形式主义的束缚,以一种清新、生气勃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画坛,在中国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浮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第二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1.保教结合原则(重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幼儿教育中,必须要把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重要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2.幼儿智育(新疆):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给幼儿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求知欲望,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活动。

3.道德意志(江西)是人们在实现道德目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4.依恋(湖北)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之间产生一种亲密的情感关系。

5.模仿能力(黑龙江)指效仿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

6.学习(广西):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巴宾斯基反射(新疆)指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2.应激(河南)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3.自我意识(安徽)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4.保育(山西)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

5.幼儿园(辽宁)指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6.学习类型(重庆)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1.保持(黑龙江)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注意广度(新疆)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

3.家长学校(重庆)是向家长系统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的一种形式。家长学校经常开设系列讲座,充实家长的保教知识。

4.角色游戏(贵州)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5.竖向迁移(广东)是指不同内容、不同任务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迁移。

6.内隐学习(海南)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即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

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

1.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直观形象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3.幼小衔接: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激情: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5.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6.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1.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5.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6.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4.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与一定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称为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6.自尊指的是自我所做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

1.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3.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她)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

4.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5.社区幼儿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内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6.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1.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结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5.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6.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1.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2.表象: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4.发现学习: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5.教育行政诉讼: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6.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艺友制:指学生(又称为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2.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教师违法行为: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

4.教育法规: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5.程序教学: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6.情绪: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

3.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4.教育法律权利: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5.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1.教育目标: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2.不作为侵权行为: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3.幼儿常规: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游戏: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5.关键期: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6.有意义学习: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治疗模式: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强制性规范: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4.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性社会。

5.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6.教学做合一: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1.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敏感期: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4.教育政策: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5.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第三篇: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

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

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

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

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

区成员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

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

力充沛的状态。

9、心理健康: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

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

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

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

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与行为表现。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

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13、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

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

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

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

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

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

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

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

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

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

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

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

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

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

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

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

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

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

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

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

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

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

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

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

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

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

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

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

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

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

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

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

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

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

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

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

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

与时间分配等。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

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

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

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

系列身体练习。

44、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141、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好准备的身体练习。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的间隙。途径和办法。预防运动创伤。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142、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45、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相距的间隙。143、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练习。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的一种能力。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144、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用的过渡性练习。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肌肉活动的能力。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145、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习。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146、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48、稳定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的生理负荷量。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 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两个以上的学生。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个或几个)。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一个或几个)。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称为恢复过程。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102、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104、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

52、积极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105、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06、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107、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定的特征。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的姿态。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好需求,弹跳、柔韧等。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的民间体育团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110、新兴运动类项目:《标准》中的新兴运动类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项目是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劳的能力。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展的运动项目。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111、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11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皮层反应的灵活性。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114、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动程序。法的总称。115、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63、身体练习: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116、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教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学目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价值判断。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117、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反馈原理,反映教学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检查和评价学生达到单元目标的程度。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118、相对评价:是判断被评价者在某一群体成时的活动状态。绩的优劣,也就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或若干个作为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状态。排成先后顺序。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120、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中师生据些部分的移动路线。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121、课堂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的基本看法或基本观点,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运行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122、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教学之前,了71、专项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解学生身体、技术和运动能力的现状和初始水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平。课总时间的比例。123、目标取向的评价: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价视为将学校体育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目特点等因素构成。12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比较个人或群体在不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同时间的成绩有无进行,评价中参照的标准是同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一个个体或群体以前的状态,以此来判断某一个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体或群体教学前后进行幅度的变化。压力。125、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126、绝对评价: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这一标准。倾向。12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价值判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断的一种活动,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对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教和学的统一过程进行的评价。亏。128、异质分组(中学):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129、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130、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131、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发自内心的。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132、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长发育的快慢程度。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133、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高×1000)。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134、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运动。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135、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137、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作。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138、篮球三分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的队伍的形式。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139、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左翼。140、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不可少的氧量。

第四篇:小学美术名词解释等范文

1、美术 : 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 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 : 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 :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 :

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

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 : 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 : 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美术创作:

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美术表现:

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美术批评 : 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艺术风格 : 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3、审美:审美是指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2、标志:是一种视觉识别的图形符号,一种信息传递形式。标志有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它是由水墨画的创始人之

一、唐代画家张璪(约735~785)提出的绘画理

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董其昌以悟为主的“师法自然”师法论,最得张璪学说的精髓。“搜遍奇峰打草稿”的画家石涛却将妙悟置于其理论的核心位置上。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1、农民画:农民的画。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2、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3、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5、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6、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7、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8、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9、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10、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

二、简答题: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4、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1、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首先,要平衡冷暖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其次,要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和要求,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应该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0、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

:新课标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1分)。其内容应包括⑴ 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1分)⑵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1分)⑶ 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1分)。三个方面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1分)。

⑴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领或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2分)。⑵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⑶ 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五篇:2018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2018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分解代谢。

2.补偿运动:当身体在腾空时,某一部分的下降必然引起另一部 分的升高。

3.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来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4.课堂堂规: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5.准备活动:指进行较激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6.领域目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

7.地域性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8.辅助练习: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9.体质:即人体的质量。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10.耐力: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11.速度: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2.灵敏: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13.柔韧: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14.课的密度: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节课总时间的比例。

15.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指学生做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和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6.体育与健康: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教学内容,以增进高中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17、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1.有氧代谢:指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原或脂肪彻底氧化分 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1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表现。1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完成专门活动的能力。19.运动负荷: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2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的过程。

2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二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22.超越器械:当最后用力开始前,加快下肢的运动,使髋部横轴运动速度超过肩部横轴运动速度,肩部横轴运动速度超过臂部运动速度,使身体处于扭紧状态。

23.超量恢复:体育运动使体内能量物质消耗,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休息后人体产生的能量超过原有的水平的变化。运动处方:指由指导医生或教练员给参加运动锻炼的人,按其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

24.体能:指人体各运动器官的技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25.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26.诱导性练习: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度性联系。27.心理健康: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28.第二次呼吸:指极限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和稍减慢运动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些不适应的感觉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的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叫“第二次呼吸” 29.整理运动:指体育运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30.身体素质:人体在身体活动中,个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的机体能力。

31.终身体育:指人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练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2.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

33.快乐体育:指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和创新运动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4.极点: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功能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常发生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呼吸困难,动作缓慢,情绪低落等,甚至不愿意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就叫“极点”。35.身体素质的转移:由某一素质的发展而影响到另一素质的发展。36.过度训练: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的功能絮乱或病理状态。

37.无氧代谢: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

38.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39.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44.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段结束,经过2-3步的惯性放松跑后,即进入途中跑。45.外呼吸是血液在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46.极性休息 人疲劳后,不是静止休息来使疲劳逐渐消除,而是变换另一种活动方式来消除疲劳。

47.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包括负荷量和强度。负荷量是指有效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重复次数、距离、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学生练习时用力紧张程度,如练习密度、节奏和速度等。49.运动表象: 在过去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

50.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的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51.完整法: 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53.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54.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55.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57.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60.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62.体能要素:是构成体能的组成部分分为两种类型包括与健康有关和与运动技能有关。

63.靶心率:就是锻炼时应采用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范围。64.肌肉力量:也称最大力量,是指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收缩从事对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65.肌肉耐力:指多次重复收缩不疲劳的能力

66.爆发力:也称快速力量,是指在短时间内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 67.RM的定义:是指在肌肉群疲前完成一定次数的最大负荷 68.身体成分:指人体总体重中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的比例 69.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70.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肺活量与体重的比例关系,即指数=肺活量/体重

71.台阶试验: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技能、状况的重要质数,数值越大心血管机能水平越高。

72.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每公斤体重的握力 73.体操运动:徒手或借助于器械进行身体练习的一类体育项目。74.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75.社会责任感:指一个人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的感知、理解和履行。在道德品质的体系中,责任居于最高层次。76.终点跑——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任务是保持途中跑的跑速并完成撞线动作。

77.移动(篮球)——是队员在比赛中改变位置、速度、方向和争取高度时所采取的各种脚步动作的通称。

78.健美操——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79.应激:当机体受到感染、中毒、高温、冷冻以及激烈运动时,会产生一些非特异性的全身综合反应,以增加机体对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80.兴趣: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连的

下载小学美术招聘考试名词解释(个人整理)(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招聘考试名词解释(个人整理)(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师考试简答和名词解释

    1.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山水画开始萌芽(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http://www.xiexiebang.com/ 美术专业知识水平测试 姓名: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高平深2.莫高窟3.绘画雕塑工艺建筑4.具意抽5.列宾6.杨柳青7.兵马俑......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填空题 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应用。设计 、欣赏。评述 、综合。......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l.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

    美术名词解释[定稿]

    “具象艺术”就是用和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相类似的图形来代替或比喻这些客观事物。 所谓“艺术形象”,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艺术的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涉及到所采用的语言和手段......

    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

    招聘考试美术试卷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美术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之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