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四运动参考资料
《五四爱国运动》参考资料
一﹑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 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二﹑阅读下列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根据上面材料,请分析:
1.这个材料指五四运动中的哪一件事?
2.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三﹑思考: “先进知识分子”的“先进”主要表现是什么?
四﹑材料1: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及投资情况 注册的工厂数:1903—1908年
注册工厂数265家
1912—1919年
注册工厂数600家
1912年
商会794
入会19.66万人
1915年
商会1211
入会23.85万人 投资情况:1895—1911年
投资总额1.1亿
1912—1919年
投资总额1.4亿元
材料2::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罢工次数:
人数:1911年前50—60万人,1919年 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人
罢工次数:1912—1919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 问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及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引起阶级结构的哪些变化?
五﹑材料3:北洋军阀扩充军队数:全国陆军45万人扩充到85万人
材料4: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酒税、烟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5:从1916—1919年,北洋军阀共借外债199次多,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思想界发生着重大变动,而中国社会性质是否改变了?黑暗的社会状况是否改变了?举例说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如何? 六﹑材料6:据统计1914年日本在华投资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8亿海关两.材料7: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项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问题:结合材料思考:“一战”期间,仍加紧侵略中国的是哪两个国家?想实现起称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个国家?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七﹑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其中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八﹑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结论:中国人民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传播
C﹑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推动
D﹑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
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互关系
十﹑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之比较
十一﹑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十二﹑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十三﹑讨论:“五四精神”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呢?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呢?
第二篇:五四运动资料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五四运动的诠释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战歌。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归结起来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如果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称之为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知识分子,那么,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二代的现代知识分子。这些由文化冲突而获得主体高度自觉,并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学习”重担的现代知识分子,亦被称之为“先进的中国人”。[1] 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或文人群体,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指的是那些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鲜明的“公共关怀”,体现一种公共良知、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文化人。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鲁迅无疑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意识、观念、学说、主张和人格等,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特征,尤其是他的现代意识的构成和心路历程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特征,可以说,正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五四精神反映着五四运动不同于前此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
表现为以下四个统一:
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
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
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
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第三篇:五四运动的资料
五四运动的资料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京学生痛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
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学生痛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五四运动如火如荼,但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现象。
五四运动当日,傅斯年任旗手,指挥整个运动,然而运动中出现的火烧赵家楼事件,使傅斯年感到不满,此时学生中又有人对傅斯年的做法提出异议,脾气火爆的傅斯年与学生发生争吵,愤而在第二天退出了学生运动。
另一五四风云人物罗家伦也遭到学生质疑,有北大学生写打油诗讽刺罗家伦,说他“一身猪狗熊,两眼官势财;三字吹拍骗,四维礼义廉”,不但骂他长得其貌不扬,还骂他一心当官发财十分无耻,学生间相互攻讦由此开始。
面对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洋政府也制定措施予以控制,5月25日,北京政府下令各学校3日内一律复课,并以提前放假,举办文官高等考试及外交司法官考试等手段引诱学生放弃上街游行。据彭明《五四运动史》记载,北洋政府提前举办文官高等考试和外交司法官考试后,毕业生大多数参考,这些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北洋政府这一举措起到了良好效果。
五四之后,学生中开始出现更多负面现象,有人认为学生万能,视法律如无物,动辄掀起学生运动,甚至自选教员,对哪位教员不满便罢课要挟。查毓瑛在给胡适的信中提到,北大学生热衷于开会,每年大小会不下千次,而“关系学术的恐怕不能占百分之一”。有的学生以“五四功臣”自居,甚至印发名片炫耀自己。五四运动后,旗手傅斯年开始反省自己,认为“半年新潮杂志的生活,说了许多空话”。深刻反省之后,傅斯年决定赴欧留学,要过一种新的生活,开始践行他所谓的“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一步是要改造自己”。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这四条办法是:
(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
(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
(三)通电各省于1919年5月7日国耻纪念举行游行示威运动;
(四)定于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第四篇: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集体备课
时间:2013.11.11第三节地点:文综高效课堂研究室
参加人员:漆志明 刘友鹏易爱荣吴喜民李慧毕小双中心发言人:毕小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怎样理解“五四精神”?
【学法指导】分小组讨论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二、导学预习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百度百科】及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2、导火线
播放影视资料《我的1919》片断:中国外交团代表拒绝签字的片段。
【百度视频】
影片中中国外交官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拒绝签字,但是后来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设问]: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开始看书,随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表看法。老师最后作结。)
[提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80多年前的青年感到的是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那就是五四运动。
设计说明:选择反映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事件的电影《我的1919》片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置,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事件的缘由。
三.合作交流
(一)走进五四
1、【百度视频】
通过了解5月4日北京学生斗争场面,学生被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为社会各阶层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为旧中国的艰难境地而深思。
老师趁机提出了问题:
【设问】1:学生、商人、工人、农民在当时的情况表现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阶层广泛参与到运动中来呢?你有什么感想?
【设问2】:在斗争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鼓励学生设想除了课本上的口号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标语和口号出来?)
【设问3】: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请完成课本55页第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2、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发言,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了!这种民族意识直接体现为爱国。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对这种被列强肆意欺辱的的现状,能不产生愤怒之情吗?能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吗?在广大民众爱国的斗争下,最后的结果怎样?
【提示】:释放、罢免、拒签——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这次拒签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二)感悟五四
1、意义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性质)
[设问]:为什么这说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总结]: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先由青年学生发起,接着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响应。他们组织集会、游行及举行罢工活动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列强无视的中国主权,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补充]:这里主要强调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问]:从哪里可以体现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呢?
[归纳]:运动前的中国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学说。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如教材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之后渐渐成为主流,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设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伴随着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解放中国思想的出现
当然最基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和革命的最终目标不同
[提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五代,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曙光。而且运动也促使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说中国革命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五四精神
引用“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图片归纳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八字概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四、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五、课堂小结
20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下民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巴黎和会中国人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失败后,终于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嘹亮口号,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不仅是中国人争取主权的表现,更是五四爱国运动 的体现。
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如何让大家快乐的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一直
是我努力的方向。这节课学生很感兴趣,参与度也较高。但是还有一
些小细节需要注意,以便更好指导以后的教学。
教师发言
漆志明 :该课较难讲,背景复杂,与世界史相连,需要交代国际背景。
刘友鹏 :基本按照教学五环节展开,思路清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
兴趣,还可以采用PK形式增强气氛。
易爱荣:在讲五四经过时,适当交代下两个不同时间的转换过程,有利于学生
更好的理解。
吴喜民:问题尽量小,逐层深入,设计问题较有层次。
李慧:训练量适中,问题设置较合理。
第五篇: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2]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