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水新闻20130817
扶贫扶出产业来
——衡水“大菜篮”使52万农民稳定脱贫
阜城县三里铺村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如今,通过建大棚种植樱桃西红柿等畅销品种,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郭秋来高兴地说:“现在一年能挣十来万。”这样的村、这样的村民在衡水还有很多。
十年来,衡水市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项目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确立了以设施瓜菜种植、奶牛、生猪、肉鸭、肉鸡养殖等六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化扶贫路子,集中力量建设扶贫开发“大菜篮”,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84亿元,使5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以瓜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河北绿洁、饶阳绿科和阜城德隆等公司为依托,以百里棚菜长廊和瓜菜片区为基地,大力发展设施瓜菜产业。沿滹沱河大堤饶阳段放眼望去,成方连片、错落有致的大棚颇为壮观,如同进入一片白色的海洋。到目前,全市贫困村发展设施瓜菜26.1 万亩,惠及7.37万个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阜城许家铺村李风楚,在外帮人做木工手艺年收入1万多元。2008年他放下木工活,贷款建起了3个春秋棚:春季种西瓜,夏季种青椒,12亩的大棚当年就赚了6万元,第二年又赚了近10万元,最忙的时候一天还要雇10多个人。李风楚感慨地说:“在家门口挣钱,自家黄土也能变成金啊!”现在阜城县已形成了18万亩的瓜菜产业片区,成为国家级西甜瓜基地示范县。饶阳县通过大力实施百里棚菜长廊项目,壮大了蔬菜主导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京南第一大菜园”和“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以武强、武邑县为重点,大力推动奶牛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衡水通过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扶持奶牛小区(基地)建设,引导贫困户入区发展奶牛养殖,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统一或分户饲养,保证了奶源质量和养殖户的稳定收益。目前,全市已建起扶贫奶牛养殖小区37个,奶牛存栏2.6万头,惠及1.7万个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凭借这些高标准的扶贫奶牛养殖小区,衡水已成为光明、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的重要供给基地。在引导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小区进行市场“对接”中,衡水产业化扶贫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融合。武强县吉屯村贫困户耿许东2008年养了3头牛,县扶贫办给予他5000元的补助并帮助联系了第十一扶贫奶牛养殖基地,他的牛全部放在基地饲养,不仅解决了饲料、疾病、牛奶销售问题,他还在基地打工月收入2500元,加上3头牛的产奶收入和产牛犊收入,年总收入达4万元。之后,耿许东不但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还买了小轿车。
——以北京华都、武邑鑫旺、武强牧兴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肉鸡、肉鸭养殖。武强县的贫困户张可巧,借助给予每个养殖大棚5000元的补贴,养起了肉鸭,当地牧兴肉鸭扶贫养殖合作社还免费为她提供鸭苗饲养技术,并回收肉鸭,半年时间,张可巧就收到了两万多元的效益。目前,全市已建养鸡小区32个,年出栏2500万只,建养鸭小区32个,年出栏2500万只。仅武强、武邑两县就有4000多户通过肉鸡和肉鸭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户年均增收5000元。
——以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景县津龙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斯格猪扶贫工程。衡水市在饶阳、武强、武邑、阜城、枣强、故城、景县和深州市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实施斯格猪扶贫工程,引导贫困村建设斯格猪养殖小区,组建合作社,并由京安分公司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养猪户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种猪、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免费配种、统一保护价回收。十年来,已为贫困村引进父母代斯格种猪2.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35万头,惠及2.1万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依托,采取专业培训、实地参观等形式,集中培训种养业技术员,实现了村村有技术员、户户有“明白人”。十年来,全市用于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扶贫资金达1383 万元,举办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375期,培训贫困农民1.96万人,输出转移贫困劳动力1.86万人,年增加收入2亿元。
如今,衡水已有626个贫困村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打造出了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蔬菜供应基地、大型乳品企业供应基地、肉鸡肉鸭供应基地和斯格猪供应基地。在冀中南衡水这片原来贫瘠的土地上,处处生机盎然,硕果累累,产业化扶贫筑起了贫困农民可持续的增收路
第二篇:衡水中学及其他新闻
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来源:南方周末
衡水中学2012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在有的中学校长们看来,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甚至省外优秀生源,“站起衡中一个,倒下一片”。(衡水中学网站图/图)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
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城”的所有名声。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会务费。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河北高考渐成独唱。2013年高考衡中独占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80%、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
“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中背后,是衡水全市乃至河北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2013年104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第14年在河北省高考中夺魁,在全国15000余所中学里再添传奇。而在民间,衡水中学被追捧为“超级中学”之上“神一样的学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衡水中学则是一个例外。和大城市超级中学若干分庭抗礼不同,衡水中学在整个河北没有对手,且像一个反向“黑洞”般将石家庄乃至北京的优秀学生尽收门下。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
一直以来,围绕衡水中学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水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
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衡水中学很多学生即使跑操手中都拿着一本书,稍有间隙即争分夺秒学习。朝圣者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
位于北京以南270多公里的河北衡水有着便捷的交通,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资源缺乏,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衡水中学几乎撑起了这座小城所有的名声,学校位于市区西南一片低矮的居民区,来往大货车卷起的尘土时常将街道陷入一片灰蒙。
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衡水中学是拥堵的中心,其门口有时会停驻近4000辆小汽车,绵延数公里。天长日久,“衡中堵车”已经成了市民长期反映的民生难题。衡水交警部门还为此专门制定《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派出30名工作人员以保障衡水中学附近通畅。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大学的保险箱里”。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门票最贵的。”一位参观过衡水中学的老师打趣说。他早就听闻衡水中学的名号,学校派他和同事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里的经验来提升升学率。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
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封闭管理”、“量化教学”这些词语。当然,不少人还会反思自身,写下长篇大论的参观感受。
云南等地的中学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坐了36小时的大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为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信念的种子”。
除了造成拥堵之外,这些外来者仍不无可爱之处,他们会住满市区数量庞大的酒店,购物消费。曾经,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2011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尽管包下衡水所有的宾馆,还是有不少与会者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住宿。
十余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这些取经者学到了什么“真经”呢?换句话说,衡水经验,是否可以在全国复制? 陕西老师刘波9月初参观了衡水中学,他对学生疯狂的学习态度感触颇深,回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根本没法那样要求学生,憋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结果换来一片哀嚎。
衡水中学成名了,山东的老师曾慕名来学习过。但来过以后,之后就不再来了,因为山东禁止中学补课。“衡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之上的。”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的李娟说,禁止补课打断了生产线的连续工作。
强人校长的“药方” “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
时间倒前20年,衡水中学还只是衡水市(县级市)下辖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全市。衡水中学退休教师戴藏云还记得,当时衡水中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1992年,李金池开始担任校长,这成为衡水中学的转折点。
“学校管理十分混乱,教学也是一团糟。”李金池回忆说,当年衡水中学召开班主任会,副校长讲话,台下有人喊了声“别听他瞎掰扯,散了吧”,众人一哄而散,留下几个领导在台上面面相觑。1992年,在衡水地区十一个县的教学评比中,衡水中学排名靠后。
“当时组织部物色校长时找了不少人,但大家都不愿理这个烂摊子。”接到任命后,李金池回到家一宿未眠。
戴藏云与李金池是河北师范学院77级的同学,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衡水中学。“他本来是一名历史教师,有些家国情怀。”戴藏云说,李金池还善于管理。
面对衡中的沉疴,李金池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整顿校风校纪。当年,衡水中学围墙低矮,学生纪律涣散经常逃课,而一些社会青年也可以翻墙入校滋事行窃,甚至骚扰女生。“我当时忙完一天的工作,还要带领学校中层蹲点抓流氓,经常抓到一两点。”李金池说,为了震慑流氓,常常抓住后是先打一顿,然后再扭送派出所。
1993年,衡水中学关闭校门,实行全寄宿、准封闭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一律住校。“扎紧篱笆,管理就方便了。”
但与落后的硬件水平相比,校园管理还不算多大的难题。当时衡水地区尚未建市,仍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市区仅有三万人口。盐碱地里广种薄收,经济发展的落后也牵制了教育。戴藏云还记得,那时很多中学连一幢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教学和住宿都在平房里。
李金池穷得连一块砖都买不起,当时衡水中学一年的办公经费仅有一二十万元,仅够发教职工的工资。1993年,李金池听到一个消息——教育部正在酝酿建设100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他认为机会来了。
他先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频频提及这个未经证实的事情,并勉励师生为之奋斗。当年教师节,衡水市委书记与市长都来到衡水中学考察。李金池重点汇报了衡中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目标,他对领导说:“衡水地区必须要争取一所,衡水中学要担起这个责任。”
时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湖北的黄冈模式正风靡中国,凭着“奥赛、高考和教辅”三大法宝,黄冈中学缔造了基础教育的第一代“神话”,宣称“把中国考起来”。红火之时,黄冈中学不仅上央视上教材,大卖教辅试卷,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仅十余年后,学校每年效益就过千万,还到外地开分校。基础教育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名声与经济反哺,刺激了地方教育政绩观的兴起。
“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个饼画得很有诱惑力。戴藏云回忆当年一次全市干部会,市领导特别提及衡水中学,希望能把学校办好。经过李金池向市领导的多次请缨,衡水决定花力气办好衡水中学,校园硬件建设被提上日程。
“当时市里投资1200万,分三年支付。”李金池说,每年400万在当时的衡水已经非常可观,占去衡水地区每年财政预算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第二年,衡水市财政困难,只拿出了200万元。为了保证工期,李金池开始东拼西凑,连一些低分生缴纳的“借读费”也拿了出来。资金到位之后,很快新的教学楼、图书馆都建立起来了。这些建筑衡水中学一直使用到现在。
事实上,“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1995年,衡水中学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排位的第一名。1996年,衡水撤地设市,衡水中学被划为市教委直管中学。借助扶摇直上的办学成绩,李金池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衡水中学行政级别,以比肩其他地市的知名中学。1997年,衡水中学升格为正处级单位。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那就是善借外力。”20年后,李金池这样总结衡水中学的崛起。
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她最终考入了香港大学。(网络资料图/图)
一切公司化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交往频繁,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衡水中学开始腾飞的1994年,8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中学恰逢90周年校庆,黄冈市城区许多单位放假一天,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为其题词,七十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蜂拥而至。
这样的殊荣,对衡水教育界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置身于发达的京津唐工业区之外,经济指数全省倒数的衡水也在努力寻找出路,李金池和衡水中学也不例外。
对衡水中学而言,学习大城市高薪聘请名师自然是不可行的,衡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李金池后来回顾的治校措施,更多是从衡水中学内部发掘潜力。“竞争是衡水中学发展起来的关键。”无论李金池还是衡水中学的老师们,都会这样总结。
“衡水中学管理的特点就是没有死角。”戴藏云说。所谓“没有死角”,就是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在校内,学校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而林林总总的校规细致到“能否带橘子进教室和穿短裤睡觉”。
流传于网络的一张课表,记录了衡水中学校园生活的紧凑,学生从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间9点50分,排得满满的。就算是晚间放学之后,学生也必须十分钟内跑回宿舍并上床休息。如果学生违反,将面临惩罚。
衡水中学的一天,是从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中开始的。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就算是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一度学校规定不许跑,甚至派人检查,仍然管不住。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经典的“衡中三问”,是衡水中学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而激励人心的口号则见于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各个角落,就连上楼的阶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积极、竞争,已经深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衡水中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这是一个钢镚的两个侧面。”李金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封闭管理是第一步,可以为学校营造一个单纯的环境。而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量化考核则是不可或缺的。而有去过衡中的参观者认为,绩效量化其实就是借助现代公司手段管理校园,无止境地追求效率和数值考量。
从量化班级入手,班级的学习成绩、纪律、宿舍卫生状况,都会影响考核成绩。而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评定发生联系。“比如坐班,量化会具体到每个小时。”李娟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她说执行量化考核的是学校课少的音体美副科的老师和教务干事,他们统计成表并公布出来。
“学校利用了老师们的自尊心。”李娟说,量化考核鞭策结果是,老师只能拼命工作。对于量化考核、坐班等措施,教师中不少人反对。“当时一些教师抵触,在背后骂我。”李金池回忆说。戴藏云觉得李金池有自己的政治智慧,他常常将一个制度先在学校中层干部会上透风,但并不急于实行,等到教师们下面骂完了,情绪平静后,他才突然宣布实施,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除开硬的一面,李金池还有软的方法。推行班级量化考核,反对最厉害的是班主任,因为考核结果最终会落到他们头上,李金池一度将班主任的津贴从8元提高到40元。学校经济宽裕之后,他给教师们盖了住房,他和其他学校领导都靠后,好房子让一线的教学骨干先选。
统一的管理逐渐有了成果,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从几人到了十几人。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二中这些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你们中要出更多的吴仪,要出更多的鲁迅。”戴藏云曾多次看到,李金池的一句话就能让台下的学生嗷嗷叫。李金池成为这个学校的标志。他每天早上会带领师生跑操,和5000名学生一起高喊口号。按照他信仰的“工作安排紧凑了就是激情”,衡水中学的时间表里每件事都被精确到了分钟。
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四天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为题报道了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衡水中学声名鹊起,被称为“教育神话”。李金池还记得,当时学校里找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2004年,李金池从校长位置上调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在衡水已经家喻户晓。
河北衡水中学门前英才路两旁的围墙上贴满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照片,长
达百米,蔚为壮观。(CFP/图)
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
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李金池离开衡水中学之后,他原来的下属张文茂接任衡水中学校长一职。这时候的衡水中学俨然是河北省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曾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
而对于衡水当地而言,衡水中学无疑是手中筹码,如果运用得当,这将是小城最耀眼的“名牌”。
在河北,超级中学的苗头则出现在2003年。这一年石家庄二中成立分校,在河北教育界引发震动。当时许多教育专家已经预测到这将带来的“黑洞效应”和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此后,河北省内的知名中学仍纷纷设立分校扩大招生。
当时,高考已经成为超级中学的秀场。人大附中、西工大附中、南开中学都已经形成气候。这些中学多分布在首都和省会,当时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向大城市流动是趋势。相比而言,衡水中学面临一场逆流而上的战斗。
2006年9月,衡水中学将一所民办中学收入旗下,改名为滏阳中学,专门招收复读生。凭借衡水中学的名气,第一年就有近千人入学就读。利用生源的“马太效应”,衡水中学开始在河北省各个地市吸收生源。衡水中学要继续迈进,就必须打破“不得超范围招生”的藩篱,广纳全省的优秀生源而教之。李金池说,在他任校长最后的两年里,已经有外地的学生慕名来衡水中学。衡水中学的加入,使得河北超级中学的争夺倍加激烈,主要体现是优质生源的争夺,免收学费甚至是给钱给物这样的招生“谍战”在各处上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顶级的“尖子生”则流入了衡水中学这样的一流中学。2010年中考,邢台市区前100名学生留在邢台的只有30多名,接近70人流向石家庄二中和衡水中学。“县里招生环境越来越恶劣,很难招到和留住优秀学生,高考升学率滑坡严重。”河北赞皇县中学校长侯树军曾对媒体说,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
2011年,赞皇县中考前200名,最后留赞皇中学的仅60人。赞皇中学一度出台政策,将出十万元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但一直没有机会兑现。而某名校招生老师在赞皇还被打了。而河北当地媒体,不时接到关于衡中等名校违规招生的举报和投诉,“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2011年7月15日,河北教育厅基教处曾通报衡水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石家庄二中分校等三所学校违规招生,但并无详细处理说明。
衡水中学成为乱局中的赢家。从十几人到近百人,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占掉了全省大部分,超越石家庄二中等传统名校,独霸河北。虽然河北省教育厅一再禁止超范围招生,最终都不了了之。“在我们的班上,当时就有超过20个同学是外地人。”衡水中学2007届学生张雨说,甚至不少北京、山东等地的学生也在衡水中学学习。
虽然,本地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衡水中学服务本地的作用下降了。但衡水当地政府却跟衡水中学进入了“蜜月期”。每年高考成绩出榜之后,衡水中学的网站会挂满衡水各个领导的贺词。
2009年,衡水市原市委书记陈贵在考察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时也表达强力的支持:“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他要求衡水中学扩建所涉及的部门、单位都要密切配合。
除开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衡水中学还有另外一张可供资助的“关系网”。据熟知衡水中学招生的人士说,衡水中学一座难求,外地学生要进去必须有高官的“条子”。能拿到“条子”的学生,不是子女也会沾亲带故。这些关系会帮助衡水中学免去不少麻烦。
“从现在学生家长的通讯录就可以看出,不少家长都非等闲之辈。”曾做过衡水中学班主任的王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丈夫在高速路上因严重违章被扣车,她忽然想到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是交警部门的领导,就拨通电话求助,很快她和丈夫就直接开车走人。“我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这样,学校能动员的资源就更厉害了。”王莉说。
衡水中学提倡“激情教育”,时常举行各类“誓师大会”或“冲刺大会”,学生代表与班级集体均发言表态、并相互比拼激励。(衡水中学网站图/图)走中间路线了
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
近年来,关于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讨论从未停息。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他说,从1997年后他也开始探索课堂改革,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吊诡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学都开始以衡水中学为师。对于河北那些利益受损学校而言,要生存下来就只能学习衡水中学。然而,衡水中学的“马太效应”已成,要撼动几乎不可能。
李娟介绍说,如今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都是学习衡水中学的治校模式,甚至在某些做法上青出于蓝。衡水二中提倡“低进优出”,招收衡水中学余下生源中的优秀者,目前每年也都有5人左右考上清华北大,实力远超其他地市的名校。
“比如衡水中学的每日教研——把老师聚齐开会交流经验的做法,就是学习二中的。”李娟笑说,衡水的中学间展开了发扬“衡中模式”的比拼。
“衡水中学的本质是一种过度教育。”一位衡水中学的离休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张雨还能记起她2007年在衡水中学复读的日子,发呆、吃零食、撕纸都会被记录,损失班级量化考核的成绩。一天晚间,她尿急去上厕所,就被工作人员记录下来,第二天通报批评就上了黑板报,班级量化考核被扣掉一分。
如今,无数渴求升学成就的学校将衡水中学的经验奉为圭臬。这让李娟感到忧心,教师的状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考核的压力也会间接转移到他们身上。
“谁的青春可以被量化呢。”李娟说。
造“神” 超级中学的源起与隐忧
个别“超级中学”每年获得的教育经费,往往超过当地普通中学所得经费的10倍;“教育最后都变成了紧张兮兮的数字” 其他新闻:
1、大学生“回炉”读中专 最高月收入上万
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就业办主任张元照介绍,近几年该校学生毕业后,一个月拿六七千元的很常见,最高收入上万,最低也在三千元以上,待遇比不少本科生甚至硕士生还要好。大学生“回炉”读中专,在近几年就业环境不太好的形势下,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今全国的建设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需要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回炉”大学生不仅手握专业技术,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就业市场上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2、福建师大女“土豪”月人均网购2700元引热议
海峡都市报讯 昨日,福州网友讨论起福建师范大学女生,更多地使用了这两个网络热词。昨日上午,支付宝公布的今年9月份高校电子账单显示,福建师范大学学生,9月网购花了6201万元,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师大女生人均月网购2700元。据悉,全校6201万元的总额消费中约1/6(1189万元)体现在了女鞋上。
3、内地生与香港学生对骂 要求港校授课用普通话
个人觉得内地学生并不占理,如果学校已经在选课时候注明授课语言,学生就应该遵守既定的规则,而不是超越规则。
新华网讯 香港城市大学一硕士课程的内地生选读“以粤語授课”的班,却要求老师改用普通话,引发香港学生不满对骂。老师只能讲一句粤語,再用普通话翻译一次。内地生:“我们花这么多钱来到这里,却这样安排!”,香港生:“嚟香港预咗要听广东话啦!”你支持谁?
4、又见最严校规:男女生不能单聊 见面处必须有光
西安新闻网讯:为治理校园“男女生非正常交往”,乾县一中出台最严校规:男女同学交谈,不得使用QQ、手机;教室里没有其他人在场时,男女同学不能一对一交谈;男女同学不得在校内结对散步„„校规经微博转发后,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关注。
13岁女生藏身屋顶两天一夜只为逃学
:宿迁一名六年级女生因不想上学遭到母亲反对后,竟然在家人上班之后,爬到自家平房屋顶上躲了起来。饿了就偷偷下到家中厨房拿些食物吃,晚上拿上厚被褥、厚衣服,在屋顶上打铺“露营”,白天无聊的时候就躺在屋顶睡觉。
就这样,过了两天一夜,家人多方寻找无果后,以为女儿被拐走,报警求助,民警根据墙壁上的痕迹终于在屋顶找到了女孩。
第三篇:衡水模式
衡水模式:大学生的加工厂?
河北衡水中学去年(2011年)70人、今年96人考取北大、清华,吸引了周边以及北京尖子生;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备受争议。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这句口号写在衡水中学高三教室里。
作为“衡水模式”的标杆,去年,这所学校向北大清华输送70人、今年96人,均占据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数年来,衡中保持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其带领下,衡水各中学的高考成绩也突出于河北其他地市。
衡中的秘诀到底在哪儿,高强度训练适应考试,是否扼杀学生创造力,是否践踏教育本身,“衡水模式”被舆论关注和解析。
6月5日中午,临近高考,衡水中学高三430班,教室里偶有翻书声,学生们低头学习。
教室墙上挂着红色条幅,“血狼精神,与我同在”,这是班级“信条”。后面墙的黑板上,写着“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几年来,河北这所“超级中学”,一直与“北大”、“清华”、“状元”、“奇迹”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近两年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占两所学校在河北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
再之前,从2008年至2012年,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374人。
如今,“衡水现象”备受瞩目,衡水中学不仅在当地招生,还吸引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一位来自石家庄的学生说,他们班上,有20来个外地同学;还有学生说,他们班上还有从北京来的。
“衡水”辉煌
衡水中学每年有大量学生考上名校;10年来,到“衡中”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约17万人。
今年5月27日,李梓华(化名)坐了5个多小时火车,从唐山到衡水中学,路途辗转。
李梓华是初三学生,以她的成绩,能考上当地重点高中。但去年,当地高中没有一个学生达到清华的录取线。
李梓华想上清华,所以到衡水中学,咨询是否能来读高中。
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区东南部,周围与平房相伴。其破旧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很难看出这里有多么特别。
但是,贴满清华北大学生照片的校园围墙,绵延近百米;校门口,还有两幅巨大的高考成绩宣传展板。2011年的高考,该校的成绩近乎疯狂:除包揽河北省文理科第一名,还有7人、6人分别进入省文理科前10名。在省前200名中,衡水中学的学生占了近一半。
2012年高考,7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 9名同学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
◆ 28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科前30名; ◆ 19名同学进入河北省理科前30名; ◆ 41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科前50名; ◆ 33名同学进入河北省理科前50名; ◆ 67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 ◆ 52名同学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 ◆ 文科650分以上29人,占全省的78.4%; ◆ 理科650分以上400人,占全省的30.9%; ◆ 600分以上2109人; ◆ 本科一批上线率达87.8%;
有人开玩笑说,在这个开车半小时就能穿越的小地级市,没有几个熟人上清华北大都不好意思出门。
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说,在河北,衡水高考成绩已远超过其他地区了。这跟衡水经济在河北省的排名非常不相称。
因为衡水高考成绩突出,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决定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
去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即使宾馆都被包下来,还是有不少与会者需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住宿,很不方便。
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作出了很大贡献。10年来,单单是来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他们一住就是几天,这是笔不小的收入。
“做题潜力挖到极致”
有老师称,衡中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做题
“他们到底有什么绝招?一句话,衡水中学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了。”邢台的一名高中教师,这样评价“衡中经验”。
衡水中学,每天13节课,6节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7节自习课,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上述邢台的高中老师说,他听学生讲,“衡中的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上做题”。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重复。”一名曾在衡水中学教语文的老师说。
除学科自习外,其他自习课,老师不允许进教室。在学科自习上,老师也不允许统一讲解。对学生单一辅导时,老师的声音放到最低,不能影响其他人。
上述语文老师介绍,到高二结束,基本学完高中课程,高三全年都在复习。复习有三轮,各有重点。同时会做大量模拟试题,一年下来,不做上140—150套卷子,就算没有完成高三复习任务。
因高考成绩优异,衡中的高三习题被传得很神秘。衡水中学不用市面上现成的习题,宣传处主任张永介绍,衡中的习题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原来做5套题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做一套就行了。”
对于题量,曾经有个说法:如果一套题70%的学生答完了,那就是不合格的,因为这说明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浪费了,只能有不超过30%的学生答完才算合格。
来自石家庄的一名学生家长起初并不赞成让儿子大量做题,但是同事女儿的经历让她改变了想法。这个女孩在石家庄上学,成绩不错,平时做题不多。去年高考时因很多题型没见过,一下子蒙了,结果只考了三本。“做得多了,才能不慌”。
衡水中学的学生在跑操,这被称为“天下第一操”。资料图片
“每天反省很必要”
学校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
因为奥赛获奖,衡水中学高三学生李秋宇已被保送清华大学。这些天,他没离开学校,他成了“老师”,负责辅导高二奥赛练习。
李秋宇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早上5:30起床,然后跑早操。
衡水中学高二学生王奕文也喜欢跑操,认为喊口号,“很提神”。
她说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并不难,听到铃声就会醒,这是“条件反射”。然后十分钟洗漱,开始跑步。
跑步前,有大概5分钟的集结时间。这个时间她和同学们都会带着学习资料,“背一个单词都是收获”。“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把思维带到学习上来。”之后是语文和英语的早读时间。王奕文说,大声朗读,会帮助提神。
由此,全天13节课开始,直到晚上10点半。有学生说,学校的氛围让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
这样的作息时间,在衡水的各所高中,基本是通用的。
在衡水中学高二年级的教学楼,大厅墙上有三句话: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这被称为每日“三思”。
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说,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天的反省很有必要”。
“天下第一操”
学生跑操“有一股子压倒一切的气势”
高一到高三,衡水中学的学生们,吃、住都在校园,高一高二每两周放假过一次周末,高三一个月过一次周末。
在不放假的周末,学生们要和平时一样学习。
“跑操”,是衡水中学的一个符号,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后,被称为“天下第一操”。
跑操的时候,每个班学生组成一个方阵,绕操场跑圈。队伍紧凑,间距一致,步伐一致,速度一致。除了喊“一二三四”,还喊着“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等口号。
张永说,不做广播体操,是因学生多,场地不够,学生又要锻炼身体,只能跑跑步。结果,现在其他学校都在学“跑操”。
前任校长李金池说,北京海淀的高中校长团曾到该校参观。听说大课间不做广播操而是跑操,非要亲眼看一看。
“看着看着,几位校长忽然掉下了眼泪”。李金池说,对方称是激动的,“你们学生有一股子压倒一切的气势”,“看了你们的跑操,我们对你们的高考成绩算是服气了”。
老师开会“偷偷阅卷”
“五一”、“十一”以及周末,衡水的老师基本不能休息;亦有老师称“感觉很幸福”
王亚玉是去年河北省的理科高考状元,她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在衡水中学,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老师。
衡水中学的老师,每月工资三四千元,超过当地公务员。老师们说,这份薪水建立在近乎公务员两倍工作时间之上。
备课很重要。因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习,每门课每天一节正课40分钟,老师们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讲清楚必讲内容。
从学生早读开始,任课老师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是班主任,工作时间还要提前,有的要陪学生跑早操。
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之后至晚上9点半,是老师们的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备课,老师们要出很多习题,并判卷。为了了解习题的深浅,老师要把习题都做一遍。
“经常看到老师在学校开大会时,偷偷在下面阅卷。”一名语文老师说。
除高考、暑假和春节,在“五一”、“十一”以及周末,老师们基本不能休息。一位女老师对自己婚礼上情形记忆犹新:丈夫的同事都来了,留给自己同事的座位都空着。“红包到了,人来不了,因为实在走不开。”
信金焕在衡中任教18年,去年刚被评为特级教师。她说一评上特教,马上收到了北京朝阳区的邀请函,承诺解决全家北京户口,提供住房,安排丈夫工作和孩子就读。
她拒绝了邀请。她说自己不到40岁就评上特级教师“是学校看得起”,而且“在这里感觉很幸福”。
衡水中学副校长王建勇说,学校计划进行“最美婆婆”评选,表扬那些支持儿媳妇工作的婆婆们。
践踏教育成就高考?
“衡水”军事化备考亦引发争议;专家称,只要高考不改,衡水模式就会存在
“衡水现象”,吸引了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前来就读,甚至还有北京的学生。
记者了解到,北京在高考自主命题前,有很多北京学生来衡水中学读书,如今仍有个别北京学生。
据介绍,河北其他地方的一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一边向衡水学习,一边向省里写信举报。他们认为,衡水跨区域招生,影响教育均衡。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强,专注高中教育研究10多年了。他说他理解其他地市的苦衷:“尖子”走了,升学率受影响。
李强介绍,2003年以来,河北省教育厅出台过限制措施,不过这些规定其实“底气不足”。“我们考虑的是,规范一下秩序,大家不要乱来。”
李强说,他也私下“敲打”那些“告状的”学校:你们那的孩子都跑了,他们背井离乡到别的地方求学,付出了更多的成本,这是你们的罪过。
在学生们往衡水跑的同时,“衡水模式”也备受争议。批评的声音认为,军事化的备考,题海战术,让学生麻木,扼杀创造力。
上述邢台的高中老师认为,“衡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高中教育”,但让他矛盾的是,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彻底淘汰”。
衡中的教学模式逐渐在衡水其他学校推广开来。
该模式下,一所学校的高考奇迹,演变为整个衡水所有中学的高考佳绩。
在衡水市,衡水二中以及冀州、武邑、枣强等县级中学,每年也都有约5人考入清华、北大。
李强认为,衡水现象与衡水的“盐碱地文化”有关。衡水什么自然资源都没有,只有盐碱地,“考学是唯一一条出路”。
李强说,衡水人很能吃苦,“我都感觉老师很苦,但是他们内心很愉悦,这是衡水高考好的基础条件”。
李强说,上世纪90年代时,他去衡水一个县级中学调研,看到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差点掉泪。
县委书记给这所中学送了块匾,上书“人才的摇篮”。但李强并不认同:你别说培养的是人才,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加工厂。
李强认为,目前高考只顾及了人才培养的某一方面,标准是分数,而高中教育中,训练越多,错误越少,扣分就越少。“衡水现象”最大的特征就是,“对高考这个目标的管理特别有效”。
河北省教育厅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衡水适应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这个模式就会存在。
但在李强看来,现在衡水的情况已发生变化。他说当地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调整办学方式。
衡中口号
衡水中学,随处可见标语口号。它们分布在校园路上,教学楼大厅里的倒计时牌上,学生宿舍,甚至学校印刷的笔记本上也有。班级墙上的标语有,“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在高二年级教学楼,大厅墙上有三句话:“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这被称为每日“三思”。
跑操时喊的口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放飞青春,勇攀高峰”、“自强不息,志与天齐”,班级旗帜上的标语是“为梦想浴血奋战”。
衡中口号每年都不一样,2011年的标语和2010年就不同,其倒计时牌上写着,“十二载潜心铸剑,今朝及锋而试”;楼道上的横幅则是,“万念归一,用虔诚追求梦想”。
有学生说,学校的氛围让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同学。
第四篇:衡水填空题
No one loves me more than my parents, especially my father.My father is stout and strong, 61_______ a severe I look on his face and keen expressive eyes.At first sight you may feel him hard 62_______(approach).In fact he is very kind and considerate.I believe my father is a 63_______(talent)man.He is decisive and efficient in doing things.By his own talents and years of efforts, he 64_______(provide)his family with a good social position and a 65_______(relative)rich life.Besides, he lives in harmony with others and never quarrels with anyone, so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me to my house, from 66_______ I’ve gained lots of social experiences.But at home he is a strict parent who is hard on me and has high 67_______(expectation)of me.I can see that my idling away time 68_______(hurt)him deeply, while if I have done something great and meaningful, such as 69_______(write)a book, he will be more excited than me.I always remind myself I must go on an on, and never 70_______ I give up halfway.
第五篇:衡水学习体会[范文模版]
衡水学习心得体会
衡水中学能有这么好的高考成绩,特别是衡水二中,能够实现低进优出说明学生能在3年之内储备有足够的知识和方法来应付考试,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一个不落的掌握就行了,衡中的优势就在于落实到位。衡水中学能达到如此效果,是因为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许多务实的措施。
他们的集体备课不是走过场、玩花架子,每周集体备课要把下周要上的每一节课都备好,要上什么、怎么上,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重难点,选择哪些例题讲解都要通过说课的方式讲出来,所以他们首先就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折不扣地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必须今天完成,为此,他们的课表非常务实,白天也会安排自习课,自习课时间,全年级统一有人管纪律,白天的自习课叫做小自习,晚上的自习课叫做大自习,每天晚上最后一节课,学生要把白天布置的六科作业全做完,并复习巩固白天老师讲的知识,这叫做“日日清”,在最后一节晚自习时间,六科老师坐在走廊里备课,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如果某位同学考试退步了,那肯定是考前心理出了问题,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扮演起心理医生的角色来帮助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好情绪和状态,以便再战。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一个人在没有凳子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站着,如果你给他一个板凳,他站久了会坐着,如果再给他一个沙发,他会
躺在沙发上,在沙发上躺久之后,如果再给他一张床,他会选择去床上睡。人总是自发地追求舒适和安逸的生活,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如何让一个人选择苦、选择吃苦就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学生如此服从学校管理,不反抗的原因是这个学校给他们希望,他们坚信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信心非常重要,如果他在学校里,课也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考试成绩很糟糕,那么他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绝对不会自信,那么让他服从学校的管理就非常困难,因为学校的生活就是对他的折磨。
我们学校完全可以学习衡水中学,抓住一切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开展正能量教育,全校大会、年级广播大会、家长会、主题班会,都是我们的战场,应该全部利用起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洗脑式教育,在全校形成传播正能量的氛围。操前要讲、操后要讲,课前要讲、课后要讲,考前要讲、考后要讲,餐前要讲,睡前要讲,总而言之,要让我们的正能量教育通过所有的途径深入人心,让学生躲无处躲、逃无处逃,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得接受我们的教育。
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这句话适用于学生、老师、学校,只要咱们想干事,想解决问题,总能想到合适的办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能乘风破浪、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中原明德小学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