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

时间:2019-05-13 07:3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德标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德标兵》。

第一篇:师德标兵

黄金莲

黄金莲,女,汉族,55岁,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坚持争创一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无悔的选择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黄金莲同志先进事迹

黄金莲同志是一名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她常说:“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十几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段时光„„”。黄金莲同志正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高尚的师德、师风,为特殊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执掌特教谱新篇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对黄金莲影响最大、感慨最多的是走入了 “特殊教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1991年,在组织调她来三明特校担任首任校长之前,黄金莲已经在梅列区洋溪学区工作了近二十年,工作条件好,当了8年的校长,工作和生活已经很稳定了,所管理的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成绩也得到了肯定,取得不少的荣誉。当组织要她去创办“三明市聋哑学校”时,她很清楚自己要接手的是一项怎样的工作,虽然同是教育,但教育对象却全然不同,这也将意味着自己要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当时,有的同志劝她别去接手这项工作,说去教那些哑巴,出不了什么成绩,如果干不好,还会抹杀了以前的成绩。当时,黄金莲有过动摇,但她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怎能知难而退呢?从教十几年的性格也促使她下决心:一定要把特教事业干好,填补三明市特教事业的空白。

学校创办之初,黄金莲与十几名教职工挤在从三明师范借来的一间只有三张办公桌的简陋办公室里,开展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金莲带领全体教职工克服家校距离远、交通非常不便等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去。教学楼、办公楼刚刚竣工交付使用时,学校四周还没有围墙,为了学校的财产安全,为了让其他老师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她主动承担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的值班,当时这幢楼还没有通水通电,只能点蜡烛来照明,煮饭用煤炉,用水就到隔壁的园林处去挑,晚上就住在教学楼里,她这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教职工积极献身特教事业。随后,黄金莲本着“宁可多跑一段路,也要为学校节约一分钱”的思想,跑遍了全市的许多工厂买来又便宜又优质的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她还带着男教职工乘坐拖拉机到乡下去搬运课桌椅。1993年3月,学校筹建时遇到经费困难,她到国家教委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为了赶回来补办有关申请资金补助手续,头一回到北京的她,无暇在北京游玩,当天就买了火车票带着疲惫的身子赶回三明,立即按程序准备好报送的材料寄到北京,得到国家教委25万元的补助资金。

十多年一晃而过,回顾创业的艰辛,黄金莲有过在一个月内吃了三箱快熟面的日子,也有过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而被婆婆责怪的辛酸。而今,当她看到这所从荒地上崛起的美丽校园时,心里也就有了一丝的欣慰。目前,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总占地19亩,有20个教学班,188名学生。这些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教工之家”等数十项荣誉称号。1997年8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验学校”,黄金莲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二、无私奉献甘做爱心妈妈

在特校工作的这些年来,黄金莲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首先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学生们吃住都在学校,家长开学送来,放假带走,最小的才7岁。从吃饭到洗澡,洗衣服,都需要老师的帮助。遇到民间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黄金莲就组织老师包粽子、买月饼,与学生一起共度佳节,让学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十几年来,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对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倾尽爱心。黄金莲心中装着的是教师,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残疾学生。她提出要用爱心、耐心、信心、诚意、愿意来对待工作,她这样做了,也要求老师们这样做。1998年,有一位来自永安的残疾孩子因父亲突然病故,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他母亲来到学校要求让孩子退学。黄金莲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为孩子解决了学费。母亲激动地对孩子说:“你是妈妈生的,但你是老师们培养的,你就认黄校长做妈妈吧!”

1995年8月,黄金莲到将乐招生,当她了解到有一位叫江华的盲童,因为家境贫寒面临上街乞讨的情况后,她为江华减免了所有学费,让他进入学校学习。由于长期压抑,这个孩子变得很孤僻。为了能让江华彻底融入这个大家庭,黄金莲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这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六年的时间修完了所有的课程,于2001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后来,这位同学经常给黄金莲写信,他在信中常常讲到:“校长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2002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5位聋生向学校请假到校外购物,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想到被外地的聋哑人骗走,患病中的黄金莲亲率部分教师到南平、福州、厦门等地寻找,在厦门得到信息,孩子可能被骗到湖南长沙了,他们又马不停蹄赶赴长沙,终于找到孩子们,还帮助长沙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个外地聋哑人盗窃团伙,解救了全国各地被骗的在校聋哑学生200多名(其中,福建就有56名)。长沙市公安局还赠送了一面“警校携手破案,情牵残疾学生”的锦旗。公安局负责人还说:“我们以前也破获过聋哑人犯罪团伙,也知道一些被骗的聋哑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学生,但是却不知道往哪里送,你们学校由校长带队来找学生,还是第一回遇上呢!”。

2003年3月,一位原是弃婴的聋生患病住进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医院向学生家长发出病危通知。患病学生的养父母在尤溪县边远山村,无力支付医疗费,准备放弃治疗。黄金莲立即发动全体教职工捐款,很快捐了3700多元送到医院,使这位聋生得到救治。这位聋生痊愈后,学生家长给学校送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感谢信,称赞“特校老师是残疾孩子的再生父母!”

十多年来,她还为学生筹积善款百余万元,在她的倡议下,每年的“六一”节、“助残日”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老师都自发地为孩子捐款捐物,讫今为止,老师为孩子们捐款6万余元还有大量的衣物。老师们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希望。

三、刻苦钻研结硕果

虽然不是学习特殊教育科班出身,但黄金莲有着扎实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嘉奖,共有30多篇论文在国际、全国的特殊教育研讨会交流及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她还代表福建省先后出席过“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中美特殊教育研讨会”、“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耳聋学术大会”、“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研讨会”、“21世纪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在黄金莲的带动下,学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1998年,黄金莲还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经黄金莲培养的青年教师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的有30多人次。学生个性特长有发展,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各级奖励共100多人次,其中市级以上奖励70多人次。

在办学过程中,黄金莲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拓宽办学思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在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在有关部门和厂家的支持下,历届毕业生中,除12人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本科)、河南中医学院按摩专业等大专院校外,其余毕业生全部得到就业,他们有的进了福利工厂,有的依靠在学校所学的职业技能干起了个体户,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有的还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成绩的背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辛酸苦辣,创业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坎坷和风风雨雨,作为三明特教领路人的黄金莲校长只是继续挺直着她的腰膀,执着地走下去,成功将属于这位坚定执着的特教开拓者。党和社会对她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优秀德育工作者”、“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2007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十佳爱心助残人士”、“第五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等光荣称号。

从事特殊教育以来,让她感悟最深的是:只要有爱心,生活就会有温暖。当你把爱心倾注给那些需要爱的生命时,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和谐和安宁。她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徐英杰

徐英杰,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突出成绩。培养多名学生在全市、全国大赛中获奖;组织教师研发编写中职教材,并在全国发行;组建学生创意实践工作室,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天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徐英杰,男,1970年11月出生,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教育部计算机设备配置与规划特聘专家。在工作中,他积极进取,孜孜以求,教书育人,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现将他的事迹介绍如下:

一、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成为学生欣赏的教师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计算机职专这片养育他的热土。他常常告诫学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是辛苦的,没有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追求就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工作中他废寝忘食,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绝大部分节假日也都用在教学与研究中。几年来,他放弃了多家计算机公司的高薪聘请,执着而辛勤地耕耘在职业教育这片土地上。

他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他认为学生不能以好坏区分,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理论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观察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很突出。他以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鲜活的知识和成才的本领,使学生自信、自立、成功成才。由他指导、70名学生参与成立的创业实训工作室——“修罗数字媒体工作室”,担负起学校的各种会议、活动的支持工作,还对外承接项目,引导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离不开的良师益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7年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高手和IT行业的技术骨干,许多学生成为他的挚友和同行。

二、以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专家型教师

他教育理论功底扎实,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善于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他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亲切的讲述,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大家送给他一个亲切的绰号——“徐琢磨”,这饱含着人们对他渊博的知识和不懈探索精神的敬佩之情。

1.对教材内容的优化整合

他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的组织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剖析,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的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他讲课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有些班他侧重于原理的讲解,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好问“为什么”;有些班他侧重于实践指导,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好问“怎么做”。

他在教学中不只是教授本学科的知识,而是将其他相关的知识与本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并告诉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会为以后哪些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例如:在“微机原理”课程中,他引导学生利用BASIC语言的知识理解程序的结构,让他们认识到编程语言是互通的。在“数字电路”课程中,他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时序电路会为今后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知识。

2.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

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他制作的课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主板部件的安装和设置,既使学生实践了操作技巧,又为学校节省了费用。在期末考核中,使用课件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率达到了100%。

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高低,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前途。培养什么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他反复琢磨的问题。他提出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思路,组建特长班,将并行线形授课方式改为串行模块化授课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他组织科研人员先后编写了多门实训课校本教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他熟悉学校所有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从课件脚本的编写,到各种媒体素材的采集,到素材的编辑处理,再到课件的制作打包,他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现在,他已制作不同专业的教学课件几十个,并且指导多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经他指导的教师参加天津市职教创优课,获得两个一等奖。

3.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在教学中,本着“授之以渔”的思想,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探索。2006级的一个学生爱好网页设计,他就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鼓励他学习动态网页,给他提供相关资料、解答疑难问题,让他自主学习,还把学校的网站交给他管理。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学生好玩游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他就教他如何过关,帮助他解决计算机问题,当发现他有制作小游戏的想法时,就教他编程,给他动手的机会,同时引导他认识到“没有扎实理论基础,游戏也编不好”。对潜能突出的学生,他给予特殊的辅导,让他们成人成才。2006级的一个学生在入学前就取得了多项认证证书,进校后总感觉课程内容不解渴,他就给他创造学习环境,课余时间让他泡在机房,提高他的实践应用技能。

他运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校的计算机维修,新机房的建设,学校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都是由他带领学生完成的。至今他已为学校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费用。他教过的毕业生也成为了用人单位抢手的人才。

三、以突出的教科研成果,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

他是一名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老师。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他编写了天津市职业高中《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学科教学大纲、《WINDOWS操作与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撰写了《对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的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论文。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得河西区职教论文评选一等奖、天津市职教论文评选三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职教论文评选三等奖、天津市教科院实验基地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教科所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中期评审一等奖。他讲的课获河西区职校实习课一等奖、天津市职业高中优秀课评选一等奖。他制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成为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部颁标准。由于在职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被评为天津市教科院实验基地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被聘为天津市职教中心“微机原理”学科兼职教研员。

“普高成绩看高考,职校成绩看大赛”。他精心钻研大赛项目,在学校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精心挑选并培训学生。在他带领下,学校的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他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项。他培养的学生李晓晟获得全国“正泰品学奖”,学生刘庚申在全国“学装用微电脑”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现已成为网络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学生吕鸿儒、王学文在全国职教技能大赛“组网技术”项目获得二等奖,并已保送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他辅导学生制作的“电视场强仪”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成果金奖。

2005年,学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他作为项目学校代表参加了实训设备招标工作,他的建议紧贴职教需求,被教育部采纳。在他的维护下,设备从到货到现在,每天使用时间超过10小时,所有设备完好率达到100%。2006年开始,每年他都被聘请参与项目招标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众多荣誉。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职教系统最年轻的脱颖高级教师;2001年,被评为“河西区第六届师德楷模”;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河西区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天津市河西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获得“河西区青年教师课件制作一等奖”,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社会考试先进个人”;2007年,被聘为“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员,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首届职教名师。

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他总是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创。他正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踏着时代的节拍,执着坚定地行进在那铺满鲜花、但也多有艰难的职教育人道路上。

杨树峰

杨树锋,男,汉族,1947年5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同志无论在担任系主任,还是在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始终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他每年担任了四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些课程涉及的领域宽,授课对象跨度大,有的是博士研究生课程,有的是本科生课程;本科生课程中有的是地质专业课程,有的针对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他针对不同授课对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上讲得深入浅出,很容易让人掌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杨树锋同志通过多次的国际交流发现,国外的大学十分重视地学知识的传播,很多大学开设了针对非地球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地学类课程,增加他们的地球科学知识,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于是,从1990年起,一门叫“地球科学概论”的全校性选修课在浙江大学设立,主要目的是普及非地球科学类学生的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当时学生学习计算机热和经贸管理热的情况下,像这样的选修课按理选修的人数理应很少。杨树锋同志针对这一门课讲授科学知识的特点,把室内教学与野外实际观察,课堂教学与电视讲座、电视录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极为活跃。这门课的实际选修人数上升到120多人,大大超过原限定的60人,所编写《地球科学概论》教材也获得了1992年优秀教材奖。这一课程的开设, 极大地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引起了国内很多大学的关注,现在有不少大学相继都推出了针对非地球科学类专业选修的课程。1999年杨树锋同志在原有的全校性选修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写,出版了新的地球科学概论教材;同时,也对课程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院士讲坛,每学期聘请2-3名院士参与课程的授课,使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当前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现在该课程已经被列为浙江省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以杨树锋同志为主的导师组现在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7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杨树锋同志强调放手和检查相结合方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进行课堂传授外,其余的内容是布置给研究生问题,让研究生自己去找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套解决方法,自己定期对研究生进行检查和指导。这一方法不仅让研究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锻炼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经杨树锋同志指导的研究生深得工作单位的欢迎,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成为主要学术骨干,有多位已被所在单位聘为教授和研究员。

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杨树锋同志十分关心学生成长,认真做好学生的各方面思想工作。作为导师,杨树锋同志十分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利用各种机会与研究生交流,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所面临的问题。野外地质考察是地质科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也是最复杂的环节,不仅是指地质现象复杂,更重要是面对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社会环境。

杨树锋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与学生打成一片,认真细致讲授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每次野外工作都取得双丰收。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杨树锋同志教育学生不是靠大道理,而是用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去感动学生。到别的单位做实验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打开水、擦桌子、打扫卫生,每天实验结束时把实验室整理得有条不紊;实验时间有冲突时,总是把白天的时间让给别人自己晚上干通宵。这些实际行动使同学深受感动,经他所带过的学生无论到那里做实验都受到欢迎。在野外工作中只要有好的地质现象,无论山崖有多高,有多难爬,都是自己亲自前往仔细观察。

在新疆,由于新疆的山没有植被而且物理风化很厉害,但为了观察到重要的地质现象,他用铁锤打出一个个支撑点往上爬,深受协作单位同仁和师生们的好评。他担任系主任时,十分关心学生的一言一行,针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总是主动地开展思想工作。由于行业影响,地质专业学生思想不稳定,有较多的同学经常找系主任要求转系。杨树锋同志认真听取同学们的转系要求的同时,从国家对学科发展的需要,地质学科发展的特殊性及其造成地质行业现状的原因出发,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谈了地质学科的重要性。经过他认真细致的工作,要求转系的同学都放弃了转系的念头,有的学生无论是基础成绩还是地质专业课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有的同学到毕业时还主动报考了杨树锋同志的研究生。作为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同志十分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研究生面临的各种困难。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拥有近18000名研究生,作为这么大规模研究生院的常务副院长,一般来说是很难掌握研究生的各种动态,但杨树锋同志坚持抓住两条主线,即学院的相关领导和自己熟悉的研究生。他经常深入学院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研究生的困难;另外,他经常与自己熟悉的研究生进行交流,了解当前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开拓创新,屡创科研佳绩

作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地质学博士,杨树锋同志非常热爱祖国的地质事业,怀着攀登科学高峰为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他三十余年如一日,不辞艰苦。既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有突破前人成就的进取精神,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花岗岩问题是地质科学中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花岗岩和许多金属矿产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杨树锋同志结合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高温高压实验地质学,提出了“对花岗岩带的形成机理和板块运动成因关系”的新理论,这一理论获得了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地球科学的一个迫切任务是阐明地球内部的性质及其动力学问题,1992年杨树锋同志以不同类型花岗岩物性研究为内容申报了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类花岗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存在不同的波速“软化点”,这一成果对解释地壳内部低速层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研究地壳内部结构及其花岗岩成因具有理论意义。

杨树锋同志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中国西部开展造山带与盆地构造研究。在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开展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大规模分布早二叠世岩浆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特提斯北缘盆地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的结构及其对酒泉盆地油气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的盆山耦合等,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杨树锋同志为科学研究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有很多个春节在野外和外地实验室中度过,而且连儿子出生时也在野外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杨树锋同志多次胃出血住院,但每项科研工作都亲自参与,走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对于一个多次胃出血的人来说,注意饮食和身体总是至关重要的。但杨树锋同志为了一个好的地质现象可以整整一天不吃饭并走上几十公里路。有一次在广东出野外,为了一个花岗岩剖面,杨树锋同志向当地乡政府借了自行车,从早上4点多出发骑了4个小时延着山区不平的山路赶到剖面,顾不上吃饭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下午2点后背上几十公斤的样品,骑车4个多小时返回住宿地,直到晚上6点多才吃上当天第一餐。

坚持改革,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9年,杨树锋同志担任了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作为系主任的的他,其责任感强,知难而进,率先在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推行改革,使系的教育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和地质行业提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在杨树锋同志的领导下,成立由系领导、老教授和青年业务骨干组成的系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并提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在方案酝酿过程中,分别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且还听取了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的意见。经过多轮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确定了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的教改方案。这一方案在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地学人才培养研讨会”上介绍,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和高度评价。

改革方案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报考的第一志愿率从原来的20%增加到70%,所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发明竞赛中的一等奖获得者和唯一代表浙江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制作发明展。当时作为系主任和学术带头人杨树锋同志,十分注重学科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敢于向青年教师压担子,承担项目研究以后就安排青年教师具体去组织实施;这一做法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管理能力。在一些对外的交往场合,也把青年教师推到第一线,扩大了青年教师对外的影响和知名度。经过杨树锋同志带领,许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有不少年轻教师被破格晋升了教授职称。杨树锋同志在工作中还十分关心和尊重老教师,深受老教师们的好评。地科系老教师人老心不老,人人都在为地球科学系的学科发展着想;有的教师,快到退休年龄了,仍旧带领许多青年教师对外争取项目,为系的发展日夜奔波,为青年教师起了很好的榜样。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在杨树锋同志领导下,每个学科都有一支结构合理、精明能干的学科梯队。这些学科梯队为地球科学系的快速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作为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树锋同志为人正派、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格深受师生赞誉。他积极倡导循章管理、热情待人,既要体现管理精神,又要突出服务意识。他平时经常强调,学校管理必须按规章办事,否则我们这么大的学校,面对这么多的师生和考生,我们就不能有序地实施管理,能办的事情要积极为师生办好,不能办的也一定要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使办事者了解不能办的原因,理解我们的管理工作。在2003年全体研究生院党员向全校师生的民意调查中,他的服务态度和管理育人工作得分最高。杨树锋同志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3月担任浙江大学教代会“三育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卓有成效的组织了校第一、二届“三育人”标兵的评选工作,推动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三育人”工作的开展。杨树锋同志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高校地质学报》副主编、浙江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第二篇:师德标兵材料

何庄小学师德标兵材料

金凤芝

我叫金凤芝,2002年毕业于周口师范学院,本科学历。自参加工作15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工作期间我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能够从思想、学业、心理等诸多方面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育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曾多次受到学校、上级的表彰。

2017年9月5日

第三篇:2011师德标兵

2011年校级师德标兵评选结果

七年级

张建宏 侯跃峰 苏敬君 赵赞宁 张兴锐 马云云

八年级

董耀伟 张海鱼 孙海燕 建明秀 黄娟丛 李少云

九年级

张涛涛 寇晓华 孟晓娟 李维波 董丹 张晓换 翟新丽 常明茹

处室

狄建平王献礼 李新权

2011-12-29

第四篇:师德标兵材料

情系教育

爱生如子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叫吴国强,是第六实验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汇报的题目是《情系教育

爱生如子》。

二零零三年六月,我顺利地走出了邯郸师范的大门,开始了我的教书育人生涯。转眼我已经在这三尺讲台上奋斗了11个春秋。这其间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活坎坷和工作的磨难。但我教书育人的信念始终不变。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校和老师,更热爱我的所有学生。

我从不躲避工作,办事从不敷衍,带着责任,每天都有进步一点。因为不进则退,只要在前进,无论进步多么小,但一定要比昨天进步。我始终保持着“吃亏是福”的良好心态,踏踏实实地工作。二零零五年十月我有幸进入了第六实验学校工作,在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自主、扬长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老师们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我被这里的每一位感染着、带动着,我用热情与快乐融入了这个集体。刚来领导就把六年级的重要担子给了我,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因此我把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教学上,就连别人休闲的时间也不放过。课堂上,我尽心尽责,克勤克谨,一丝不苟地上好每一节课。为了提高自己教育和教学的水平,我做到了多读书,多动笔,自主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思想工作经验等等,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学的教学理论、教材教法,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如,可非一件易事。因而我在老教师们的指导下,坚持多学多问,边学边教,有机会,抓住时机认真听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这样,吸取了不少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修改教案,或写教学体会,同时更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通过这些方法,我很快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满足,甚至星期天我也要学习研究一下新的一周的教学内容,很少出门轻松一下。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及河流,无以成大海,一切都要慢慢来。作为第六实验学校的一名教师,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们这里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争求上进得一批教师,因此我在考勤上从不迟到,不请假,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们也获得了家长和自己满意的成绩。但我必须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会超越昨天的自己,更加进步。工作中,我学会了改变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干好工作,抽空还和其他教师一起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我明白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意志坚。我们要共同为第六实验学校来添砖加瓦。11年来,我一直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成绩的好与坏,我从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驱赶困生等行为,无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务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无校外办班、兼课和有偿家教等行为,无在教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等。我们第六实验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永洋公司职工的子弟,学生家长工作忙,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较少,学生经常早起顾不上吃饭或啃一块面包、方便面之类的东西就去上课,身体有时也会出问题,每次让我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把他们带到我宿舍来,请他们吃点东西或喝点热水。记得有一次我正上着课,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烧,呕吐都教室地板上,一种难闻的气味把周围学生呛得手捂着鼻子,远远的躲开了,我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安排好这位有病的学生去就医,自己用拖布和水把地面擦洗干净,没有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就是因为我有平易近人的态度,给学生留下了和蔼可亲的印象,所以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喜欢与我交朋友,他们还时常把心里话说给我,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家里的,我成了他们的大哥哥。有付出就有回报,汗水和成功携手同行,耕耘和收获相伴而来。班级学生成绩的提高,使我欣慰的同时又增加了我前进的动力。面对领导、社会的赞誉,我总是这样说;“学生的成绩是我付出的一种肯定,但这只能代表过去”。

记得刚接手五年级班主任的时候,我为了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所谓的威信,只要一进教室就板着脸孔,时常用严厉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很少在孩子们面前笑,因为我认为小孩子们经常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如果和他们太亲近了就会增大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一次“我和老师说句悄悄话”的班会,却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因为在悄悄话中,好多孩子都希望看到老师的笑容。其实仔细想想,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不也渴望看到老师的微笑,听到老师的表扬吗?从那以后,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会毫不吝啬地向他们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摸一摸他们的小脑袋,拍拍他们的小肩膀,为女孩子梳理凌乱的小辫,为男孩子擦去脸蛋儿上的汗珠。下课我和他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做游戏,让他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我喜欢他们,我爱他们。作为教师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举手之劳就可以做的事: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却会把它无限的放大。就在这样细微的关心中,我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收获了孩子们纯真的热爱,得到了孩子们甜蜜的问候,拥有了孩子们热情的拥抱。

有了强烈的职业共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带着病上课是常用的事,我的眼睛今年更差,但我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没有因为看病请过一次假,更没有耽误学生半分钟课。医生说我的头晕与眼睛有一定的联系,需要彻底检查一下,不能大意,我没有听从医生的忠告,我只是在心里答应自己,有时间我一定会关心一下我自己,眼睛没了我还拿什么来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还怎样能教育这些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和知识呢?说起我的这些孩子们,我自己也有孩子,才五岁,正在上幼儿园,正是照看他的关键时期,他也需要关心,但我不是个称职的爸爸,我没有抽出一点时间,那怕几分钟也好来照顾他,甚至没有送过一次孩子去上学,更没有一次与孩子的老师交谈过,问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学校距离家有六十多里,我在学校住,不经常回家,记得在孩子三岁时有一次,我回家后,孩子不敢认我,我爱人开玩笑说,叔叔回来了,当时我的心里难过极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任毕业班,除了忙还是忙,我的孩子经常说,爸爸不爱我们,不让他回家了。我不能两全,我答应孩子送走这届毕业班,我一定好好陪陪孩子,说实话,哪个爸爸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我不后悔,“人比人气死人”,我觉得这句话有它的局限性,这要看你会不会比,世界的一切事物只要在比较中才能识出优与劣,在比中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学会比,比知识比本事,而不是比工作的轻松和优越。我学会了比,因此我也获得了社会、学校、家长对我的肯定,在学校我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讲课名师”、“优秀辅导员”2010年7月六年级期末抽测考试中,数学全县第一名,科学全县第二名,当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称号,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这些荣誉与称号是对我的褒奖也是鞭策,我所教的毕业班在几年来一直名列前茅。

当我对孩子们失去耐心,想随之放任的时候,学校影壁上最醒目的那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时刻提醒我,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会将它不断的续写,不断的丰富。“教书就等于教自己”,这是教师自我完善的一句口号,而名师正是在完善学生的同时达到了自我完善。我也将以此为座右铭,使自己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我会努力在我平凡的工作中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付出播种快乐、收获快乐,享受快乐人生。

“师德标兵” 典型材料

第 六 实

验 学 校 2014年6月18日

第五篇:师德标兵材料

爱驻于心,用真情播洒师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特岗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有着自己理想抱负的青年,我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我很自豪的说:我无悔今天的选择。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这么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我说不出别的深刻感受,对照张潮所说的“五福”,我倒颇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福之人!我做了一个教师该做的,也享受到了教师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幸福。

从教两年来,风风雨雨,备尝酸甜苦辣,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光荣所在,也深刻感悟到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用专心、热情、聪明抚育学生,把青春献给教育事业。正所谓“春风化雨壮志情,润物无声展师魂”。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用勤奋与奉献为学生铺平成长之路 在教学上,我相信不论所带班级的语文基础多么薄弱,只要我自己肯钻研,舍得付出,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民汉合校,学校以哈萨克族学生为主,学生的的汉语底子弱,理解能力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依然严格要求我的学生们。我相信我的孩子们有这样的能力,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些,我所带班级语文单科成绩每一学期都有很大的进步,虽然和县城的学校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但是孩子们的努力我看在眼里,孩子们进步的喜悦我记在心里。在平时不断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2009年,我在校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了二等奖;2010年,我所辅导的3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作文比赛中荣获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我本人也获得优秀辅导奖。

我认为要想教好书,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以我广泛涉猎了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思考,思考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改革与本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此我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工作,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2010年我的论文《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及课程整合中的运用》一文,获得了国家级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二、春风化雨,用人格魅力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人格是最高学位”这是我的口头禅。由于学生大多是牧区的,出来上学使得庭教育欠缺再加上原来学习基础比较差等一些因素,我刚接手这个班时,班上很多学生存在厌学状况,心理和行为都出现了偏差,作业不交,考试分数低,我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以“热心、耐心、贴心、细心、恒心”去教育和感动他们,使这些学生有了很大转变,班级的及格率提高了到了90%以上。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和孩子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听到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是我们的朋友”的时候,当学生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放在讲台上留给我的时候,当学生看到我疲惫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所有的苦和累都不算什么,因为幸福感溢满心田。

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有序的开展我的工作,并在2010年获得县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和校级“师德标兵”的荣誉。

三、有教无类,用理智的爱去催化后进生的转变

2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我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虽说孩子们还很小,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你是举足轻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他们。我们班有几个男孩子,很爱玩很调皮,但在班里成绩可不差。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引导好了,那会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就像萤火虫一般,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鲁迅先生这种精神依然适用于今天,适用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人无完人,我还有许多缺点需要不断改正。与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相比,很明显存在各方面得差距,我会以他们为榜样,继续用左肩担着爱我的学生,用右肩担着我爱的课堂,执着坚韧地挑起我深爱的教师这一行,让奉献与爱心在平凡的事业中闪光。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做到最好!

下载师德标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德标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德标兵材料

    师德标兵汇报材料 28年前,当身为教师的父亲郑重地在我中考志愿栏上填写了“镇江师范”时,我就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了难解之缘。回首我25年的教育生涯可算是五彩缤纷,酸甜苦辣,虽......

    师德标兵材料

    默默无闻育桃李 呕心沥血铸师魂 ---师德标兵演讲稿 八面城镇中心小学 薄志壮 2016年3月 默默无闻育桃李 呕心沥血铸师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八面中......

    师德标兵材料

    师德标兵材料 辛寨中心小学 吴绍荣 2012年 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辛寨中心小学 吴绍荣 我是辛寨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年快50岁了,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30多个春秋,在......

    师德标兵

    师德标兵汇报材料 安匠初中 李春平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道德、品行、思想品质。我认为: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备高尚的师德和无......

    师德标兵材料

    心系学生,让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记柞水县杏坪镇师德标兵--- xxx“心为学生系,情为学生用,让每朵鲜花都有自己盛开的理由,这是李开清同志,发自内心的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也是她对......

    师德标兵材料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8年前,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我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8年来,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地成长。 从参加工作......

    师德标兵材料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道德、品行、思想品质。我认为: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017师德标兵材料大全

    甘用一片绿,浇开满树花 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 吴爱迪 从教二十六年,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三尺讲台上,我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老师,工作中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