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

时间:2019-05-13 07: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

第一篇: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

今年以来,银行业违法违规案件接连发生,涉案额度越来越大,牵涉人员越来越多,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案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剖析其发案原因和过程,无不表明银行内部员工道德风险疏于防范,是导致案件频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员工道德风险防范,是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发生的重要内容。

一、道德风险定义和产生原因

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及其各类代理人(决策层、管理层和一般工作人员)在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为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而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变成现实,就会发展成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乃至金融腐败和犯罪。从代理人类型看,决策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道德风险表现形式和防控手段是存在一定差异。

道德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足够的资源力量关注道德风险管理,道德风险管理职能可由合规管理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承担,自具体管理手段上,应该融入到合规风险管理中,通过合规风险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整改三大主线实现道德风险的防范。然而当前许多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覆盖全行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尚未搭建,特别是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两个方面显现出手段匮乏、力度不够、效果微弱等缺陷。

二是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管理者没有正确处理好加快业务发展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之间的关系,忽视和放松了对员工思想道德的关注和教育,与员工之间缺少沟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内容不够全面,不够及时。

三是用人选才不合理,绩效考评不科学。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存在重能轻德、重干轻教现象,同时片面强调指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甚至有些指标的分量大到足够决定机构和个人命运的程度。事实证明,这种“业绩冲动”必然带来潜在的道德风险。管理者追求不切实际的经营目标,其过程可能是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变相虚增存款,以未来的风险损失支撑即期的经营指标。同时,同行业间的恶性竟争又必然让银行之间的道德风险积聚增加,下级行在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同时,往往会放宽条件、迁就客户,甚至可能出现弄虚作假行为。

四是风险内控机制缺位,制度执行力不足。如相关制度不健全、职能不够清晰、信息不能共享,而且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制度执行中往往留有较大的灵活度和弹性,对分支机构提出的新业务需求,往往没有相应制度规范,又不想失去市场,便放任分支机构自作主张,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二、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就员工道德风险防范来看,各家银行都有《员工违规处理及问责管理办法》、《员工行为禁止规定》等约束性制度,但在具体监督、检查、考核、问责等执行层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路径,如何在现有制度体系基础上实现执行力的有效提升,切实发挥问责和行为禁止规定的约束作用,是管理层最为关心和苦恼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助于上述制度执行力的实现,进而达到防范道德风险的目的:

一是建立岗位风险等级制度,通过对各条线、各业务流程的操作环节进行责、权、利梳理,根据道德风险诱发程度确定出不同岗位的风险等级,针对高风险关键岗位要制定又针对性的监督预警程序。

二是将关键岗位人员从业经历与职位晋升和薪酬激励挂钩,鼓励关键岗位人员尽职敬业,遵纪守法。同时要建立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轮岗制度,关键岗位的准入条件要高于普通岗位,关键岗位人员的轮岗周期要严格坚持,轮岗时的稽核检查要贯彻落实。

三是建立关键岗位人员道德风险评价制度,定期进行评价,评价形式须包括个人自评、同事评价、领导评价等多角度信息采集。通过道德风险评价加强对“九种人”的识别和防范。即:涉及黄赌毒的、家庭矛盾突出的、有违章违纪不良纪录的、家庭经济收支不匹配的、社交圈子复杂的、经常出入高档场所的、经常 参与打牌赌博的、擅离岗位或去向不明的、参与经商办企业的。

四是建立高效、持久、畅通的“吹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程度,鼓励基层员工越级举报身边的重大风险隐患,一经核实给以重奖,并大力宣传,要培养员工树立“一人违规、全行遭殃”的正确认识,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

五是加强案例培训、警示教育、特别是道德风险的范围界定和实例分析。要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员工,不断加深其对法律、制度、规定、操作流程、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员工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使其在遇到道德考验时,能够根据道德指引做出正确选择。

六是加大科技投入,通过视频监控、邮件监控、计算机应用管理、网络应用管理等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筛选,识别潜在道德风险信号。

七是建立各专业尽职免责制度,明确日常工作中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尽职操作的免责依据,对出现的风险事件,不追究尽职操作人员的责任,让每个员工都能安心工作,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信心,能够勇于承担职责范围内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是针对员工和基层管理岗位人员的一些管理手段,目的是把监测、监督、检查、考核融入日常管理中,可以有效实现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对管理层(指分支机构负责人领导班子)道德风险的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比较有效的手段是,建立总行派驻纪检、稽核监督或风险总监岗位,通过垂直管理,列席分行集体决议会议和重大事项决议,监督分行管理层决策行为,接受处理员工举报信息,监督分支机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2012-7-27

第二篇:浅析银行防范员工道德风险

浅析如何规范员工行为,防范道德风险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众多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的至理名言,之所以流传不衰,就因为它能规范、约束人与社会、人与单位及经营者之间的信用行为。特别是邮储银行,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金融防范和监管的“边缘”或“死角”。随着其职能的加强,功能的完善,形成网点多、分布面广的情况,这样也极易形成管理死角,造成道德风险的隐蔽性。特别是在各项业务日新月异,构建和谐企业,贯彻“三优先”的发展模式下,加强邮储银行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在我们银行内部发生的一系列违法违规案件,严重损害了我行的社会形象和经济利益,深入剖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原因——每个案件发生的背后都存在内部员工疏于道德风险防范的问题,这是导致案件频发和隐蔽做案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强化防范员工道德风险日益成为我行内部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道德风险引发案件的表现形式:一是个别内部员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当现有正常、正当的收入不能满足其日益膨胀的私欲时,便会铤而走险违规利用客户资金发放高利贷,或者通过内外勾结骗取客户资金等途径,走向犯罪深渊。二是个别内部员工疏于道德防范或防范风险的意识较弱,导致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松懈、麻痹大意,相互之间的监督意识不强,为一些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不经意间成为犯罪分子的“替罪羊”。三是个别内部员工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缺少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该亲自落实的事情不落实,该亲自查询的资料让他人代为查询,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在客观上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

金融案件的发生,无不与员工的职道德风险问题息息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钱至上”不良思想的牺牲品;二是警示教育长效机制的缺失;三是各项业务的迅猛发展与内部管理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导致少数基层员工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渐退。

加强防范员工道德风险的意见和建议:

(一)领导干部要通过不断参加学习教育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素养。应当说,与一般员工比较,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不低。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和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通过不断地、自觉地参加学习教育来加强本人思想道德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体讲就是要坚持中心学习制度,举办专题辅导和定期培训,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教育、开展法纪教育、开展廉政教育、开展作风教育、开展责任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领导干部本人也要坚持不懈地自学。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思想防线,严控思想失防。

(二)强化员工学习和职业操守教育,全面建设诚信企业文化。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强化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安排部署周密的培训计划,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意志力,充分发挥党、政、工、团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筑起坚实的思想防线。

(三)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体制创新,规范员工业务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要从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多方面入手,通过制定制度加以约束。一是加强人员控制。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对极少数涉嫌营私舞弊、品行恶劣的人,采取断然措施,坚决清理出信合队伍,永除后患。二是要切实执行业务主管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制度。经常留意、排查信贷、会计、出纳等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及早发现问题,对重要岗位要定期进行轮换,防止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三是要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员工行为失范排查制度,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强化规章制度观念,不断提高执行水平。邮储银行干部要牢固确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涉足违法违规禁区,发现违法违规的苗头,要坚决予以遏制。要经常开展案例剖析,以案说法,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员工,不断加深其对法律、制度、规定、操作流程、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员工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使其在遇到道德考验时,能够根据道德指引做出阳光选择。对于应当承担责任的员工,要加大法律、制度、规定的制裁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强法律、制度、规定的威慑作用,为邮储银行社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

(五)强化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筑牢道德风险防线。一是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一线员工,鼓励检举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高发势头。对举报查实的案件,举报人要予以重奖;对坚持规章制度,勇于斗争而制止案件发生的,要有特别的激励机制和规定。二是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经营社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各级监管部门和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三是加强社会公开监督。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信用社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监督形式,使金融法规、政策、原则、决议、条例、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最大限度降低道德风险。

(六)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和管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风险防范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七)着力建设长效机制。加快法人治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游戏规则”,形成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经营层执行不力而发生大案要案。深化劳动报酬分配改革,实行向一线创利员工倾斜的分配制度,不因严重分配不公引发案件。推进监督不断深化,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人和事,发挥好保驾护航作用,努力使从业者不想不敢不能作案,在标本兼治中变成现实。

总之,由于道德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人们的道德观的形成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在许多人心目中,他们的那些道德标准都是根深蒂固的,要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之发生改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去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道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问题,对他的改变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而只能用精神的方法去感化。因此,对员工道德问题的强化,需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去影响员工的道德观。

第三篇:规范员工行为,防范道德风险

规范员工行为防范道德风险

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连续发生一些违法违规案件,这些案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剖析其发案原因和过程,无不表明银行内部员工道德风险疏于防范,是导致案件频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发生,加强员工道德风险防范已是邮政储蓄银行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重点。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的至理名言,之所以流传不衰,就因为它能规范、约束人与社会、人与单位及经营者之间的信用行为。特别是农村金融,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金融防范和监管的“边缘”或“死角”。

一、邮政储蓄银行道德风险表现形式

从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系统发生的几起起金融犯罪案件来看,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策层(理事长为代表的理事会)的道德风险。就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产权制度,决策层个人根本不拥有与其职权相应的产权,事实上根本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说只能负微不足道的责任。决策层如果私欲膨胀、不负责任或者水平低下、政策性差,很可能决策失误,甚至造成重大损失,这种失误和损失,决策层本身承担不了多少,也就是责任与权力不对等,这是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

二是管理层(经营班子及环节负责人)的道德风险。由于“官本位”意识在企业的渗透,管理层一般来说要迎合决策层的意思,即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管理层即使认识到决策层的决策是错误的,也只能是保留意见、违心执行,致使道德风险加重。

三是执行层(具体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执行层处在微观信息最丰富的层次上,包括信贷人员违反信贷规章制度,随意超越权限,大量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造成重大资金损失;会计、出纳人员肆意篡改账目,或伪造存单、汇票等侵吞储户存款和客户资金;计算机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主机和网络工作站,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采取非法进入、非法修改和非法索取等方式贪污,甚至导致银行的全部资产流失或资金严重损失等。当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不到位时,执行就成为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执行层对上反馈信息时往往删掉一些不利于他们自己的信息,致使管理层、决策层收集的信息失真,进一步加剧了内部道德风险。

二、邮政储蓄银行道德风险发生的原因

近年来银行业发生的几起案件大多表现在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过程中,犯罪分子利用单位对他的信任和个别同事的责任心不强、怕麻烦、图方便、麻痹大意、违规操作的机会,贪污、挪用客户资金进行违法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员工本人道德观念缺失,法制观念淡薄,做事不计后果;二是对员工开展思想和警示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多数银行尽管重视开展员工教育,但由于教育的形式单一陈旧、内容不够创新,浮在面上,不能真正触及到员工的内心深处,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三是受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影响,个别员工有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的不良念头;四是银行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存在缺陷,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五是个别员工在外部犯罪分子的引诱下,失去理智,从而引发内外勾结案件;六是有的员工无度地追求高消费,当入不敷出时就会产生不良动机;七是业务的单一性,内部改革的“滞后性”,导致少数基层行员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平渐退。少数员工同流合污,里应外合,通过做假账、办理假手续、从企业借款从事个人经营等多种形式套取、挪用、贪污信贷资金。

三、邮政储蓄银行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邮政储蓄银行随着其职能的加强,功能的完善,在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和培养员工良好的信用意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道德建设的主体,离开了人,道德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道德建设只有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着力于塑造人的高尚精神,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风险”防范之墙。

(一)领导干部要通过不断参加学习教育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素养。要认真结合“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应当说,与一般员工比较,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至少并不低。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和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通过不断地、自觉地参加学习教育来加强本人思想道德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体讲就是要坚持中心学习制度,举办专题辅导和定期培训,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教育、开展法纪教育、开展廉政教育、开展作风教育、开展责任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领导干部本人也要坚持不懈地自学。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筑牢思想防线,严控思想失防。

(二)强化员工学习和职业操守教育,全面建设诚信企业文化。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强化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安排部署周密的培训计划,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意志力,充分发挥党、政、工、团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筑起坚实的思想防线。

(三)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体制创新,规范员工业务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要从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多方面入手,通过制定制度加以约束。一是加强人员控制。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对极少数涉嫌营私舞弊、品行恶劣的人,采取断然措施,坚决的清理出银行队伍,永除后患。二是要切实执行业务主管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制度。经常留意、排查信贷、会计、出纳等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及早发现问题,对重要岗位要定期进行轮换,防止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三是要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员工行为失范排查制度,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强化规章制度观念,不断提高执行水平。邮政储蓄银行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涉足违法违规禁区,发现违法违规的苗头,要坚决予以遏制。要经常开展案例剖析,以案说法,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员工,不断加深其对法律、制度、规定、操作流程、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员工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使其在遇到道德考验时,能够根据道德指引做出阳光选择。对于应当承担责任的员工,要加大法律、制度、规定的制裁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强法律、制度、规定的威慑作用,为银行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

(五)强化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筑牢道德风险防线。一是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员工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一线员工,鼓励检举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高发势头。对举报查实的案件,举报人属于基层员工的,要予以重奖;对坚持规章制度,勇于斗争而制止案件发生的,要有特别的激励机制和规定。二是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经营行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各级监管部门和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反复发生案件,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行,要从严追究有关人员包括高管人员的责任。三是加强社会公开监督。银行监管机构应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监督形式,使金融法规、政策、原则、决议、条例、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最大限度降低道德风险。

(六)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和管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风险防范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七)要着力建设长效机制。加快法人治理机制建设,明确“两会一层”权力边界,建立健全“游戏规则”,形成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不因理事会决策失误、监事会监督失效、经营层执行不力而发生大案要案。深化劳动报酬分配改革,实行向一线创利员工倾斜的分配制度,不因严重分配不公引发案件。推进监督不断深化,将纪检、稽核资源整合,解决监督分工分家问题,实行监督员派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人和事,发挥好保驾护航作用,努力使从业者不想不敢不能作案,在标本兼治中变成现实。

总之,由于道德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人们的道德观的形成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在许多人心目中,他们的那些道德标准都是根深蒂固的,要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之发生改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去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道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问题,对他的改变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而只能用精神的方法去感化。因此,对员工道德问题的强化,需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去影响员工的道德观。

第四篇:机动车划痕险道德风险及其防范问题

机动车划痕险道德风险及其防范问题

笔者认为,总的来说车辆划痕险是具有“道德风险大和赔付率高”的“先天不足”这样一个特点。所以导致了在实务中骗保乍赔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这一险种在近年来也是令保险公司十分头疼,目前敢开办此险种的公司也逐渐减少,只有那么几家大的保险公司还在开办,但是基本上也是倒赔的业务。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中国保险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严重的破坏了保险业的秩序和规则。

那么,在防范这中道德风险工作上,我们除了需要强化监督管理和完善法规建设外,其实还可以试行建立以下制度。

一、建立便捷、流畅但又十分严格的定损理赔机制

在车辆的保险中,许多的险种条件十分严格、苛刻,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定损和理赔程序又显得很繁琐。有些险种的定损和理赔程序放的很宽,但是又会带来很严重的道德风险。例如普通的划痕险在出险时只需由交通管理机关登记和开一张定损单即可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两种极端的制度,不能很好的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不管是作为保险法的立法者还是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在制定保险相关规范或者条例时一定要把握好着两个极端的平衡点,建立一套便捷、流畅但又十分严格的定损理赔机制。

二、建立车主及车辆的信誉制度

建立车主及车辆的信誉制度,是笔者在仔细分析车辆保险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参考银行系统的一些管理办法得出的结论。虽然实际操作性有待于一定的考察,但是我们相信在对投保中的每部车和每位车主建立一个信誉统计和备案,一旦查出有骗保乍赔的情况则计入信誉档案中,在以后车主想要购买新车、贷款或者要办理一些有待信誉考察的业务时则对其信誉度进行考察或者进行一些限制等,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险道德风险防范。

第五篇:道德风险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

摘要:道德风险始终存在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并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探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产生和加剧的原因,分析道德风险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道德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产生及加剧的原因

道德风险是当事人签约后,代理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和委托人信息不足的缺陷,在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利益,而又不承担行为后果的行为,其产生和加剧的原因如下。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1、内部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私有信息,为获取自身利益,做出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出现风险。另外商业银行无法确定信贷人员的忠诚度,如果信贷人员工作不努力,不尽职,也将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

内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信贷人员控制商业银行,出现 “内部人控制”现象,信贷人员利用拥有的信息优势,增加成本费用,隐瞒利润,从事高风险业务活动,“故意”做出有利于自己,有损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二是在不确定性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存在强烈的机会主义倾向,往往为一己私利,违规发放高风险贷款。三是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偷懒”、不尽职责或违规操作。

2、外部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处于私有信息缺失者的地位,无法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有效监管,无法全面了解借款人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而借款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私有信息优势,隐藏自己经营的实际问题,并可能在将借款挪作他用,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出现风险。

外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借款人隐瞒其经营及盈利方面的真实信息,企图违反借款合同、改变借款用途、投资于高风险项目、逃废商业银行债务,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加剧的原因

1、利率的提高。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将会降低借款人既有项目收益,借款人获得资金后,可能将资金挪用到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以求获得更大的收益,上述行为将会加剧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较高的利率水平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使经营较差,融资难度大,愿意支付高额利率的借款人,通过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贷款,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2、市场环境的恶化。当市场激烈竞争或过度竞争时,投资风险提高,获得平均利润的投资机会减少,保持稳健投资难以获得理想利润,因此借款人往往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另外,激烈竞争的市场也会蕴藏获取暴利的机会,诱使借款人进行高风险投资。

3、产品价格水平下降。产品价格水平下降,将导致借款人获利减少或出现亏损,为获得理想的收益水平,借款人可能将借款挪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投资,获取超额利润。

4、商业银行同业竞争激烈。在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发展业务,拉拢借款人,往往会放松借款人准入条件,弱化借款资金使用的监控,增加借款人改变资金用途的可能性。

二、道德风险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状况恶化。

在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是初始委托人,信贷人员是最终代理人,自上而下的委托代理链为:股东—总行— 一级分行— 二级分行—支行—信贷人员。商业银行内部,由于各级委托人同时又是上一级委托人的代理人,均有自身的利益目标,特别是在当前上级行对下级行实行严格考核的情况下,下级行难以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委托人的要求。此外,由于管理链条长、管理面积大(一个委托人通常要监督许多代理人),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实行完全的监督和控制,且各级代理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隐藏信息的机会主义倾向,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状况恶化。

(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状况恶化。

由于贷款的利率基本固定,借款人会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投资项目(尤其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成功,就会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如果失败或者遭受损失,就会千方百计逃避债务。商业银行始终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加之自身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对借款人实施有效的约束和控制,为借款人出现道德风险行为提供可能。为获得贷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的借款人,在经营亏损、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和不真实的贸易背景夸大经营实力,虚构抵押物变现能力等方式,骗取贷款并挪做他用,甚至直接用于补亏;有的借款人本着借款不还的心理,在提供与签订贷款合同等法律资料时故意留下瑕疵,加大商业银行债权追索的难度;有的借款人利用各项重大变故或法律法规的变动等有利因素,直接向商业银行施压来降低其偿债义务;有的借款人以旧贷款为筹码向商业银行提出新的贷款要求进行高风险项目投资。上述借款人的行为将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状况恶化。

(三)道德风险导致商业银行经营低效率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商业银行外部借款人是否严格履行合同和内部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是否把个人利益和商业银行利益统一。如果道德风险得不到控制,借款人违背借款合同约定,将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按期收回贷款本息;如果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违背稳健经营原则,置商业银行利益于不顾,发放高风险贷款或进行高风险投资,将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重大损失;如果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不负责任、偷懒、服务态度恶劣,将导致商业银行信誉受损,竞争能力下降。上述借款人和信贷人员的行为都会导致商业银行经营低效率。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的防范

(一)加快金融市场的制度改革

1、改革现行的利率制度。当前利率有利于为商业银行创造租金机会,刺激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因此大力推进利率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业务的道得风险。监管当局一是试行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范围,使银行有更大的利率管理自主权,实现信贷资金由信贷市场交易双方自由定价;二是存款利率允许向下浮动,降低银行融资成本,为商业银行采取低利率支持投资低风险、低收益的借款人提供可能;三是进一步增加利率放开的品种,鼓励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采取“渐进式”利率改革的方式,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2、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银监会要充分发挥特殊地位和监管方面的信息优势,建立各商业银行信息沟通平台,完善借款人征信系统,为各商业银行获取借款人信息提供便捷的渠道。银监会可以以现有的信贷信息登记系统为基础,会同工商、税务、海关、司法及有关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涵盖借款人注册信息、股东信息、纳税、融资信息、偿债信息、银行授信信息功能的信息查询平台,并对存在不良记录的借款人、恶意逃费银行债务的借款人及主要股东,进行“黑名单”管理,联网运行,定期发布,不允许商业银行为其办理信贷业务。同时督促商业银行在调查、审查、授信、贷后管理时,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防止借款人多头、重复、过度授信的发生。

(二)加强对借款人行为的监管和约束

1、加强抵押担保。对于贷款来说,抵押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抵押物是借款人允许一旦发生违约便提供给银行作为赔偿的财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抵押物的选择和价值设定,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或风险,有效约束高风险借款人获取商业银行贷款的道德风险行为。

2、监管借款人披露信息。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后,应要求借款人接受对其资金使用、财务、经营、项目投资等情况的监管,并要求借款人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产量、销量、产销率等信息,对财务、经营出现的重大变动做出解释。同时如果借款人发生重组、并购、改制、对外投资等不利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行为,应要求借款人事先征得商业银行同意。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

1、建立信贷业务风险责任评议制。建立信贷业务风险责任评议制,自上而下规范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责任,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对等。对形成风险的贷款要全面清理,划分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清收,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实行个人赔偿制度,并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2、确保信贷“三查”制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落实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三查”制度。对贷款调查、评估、审查、审批、发放、管理、清收等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使所有信贷人员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知道怎么干,何时干。

3、完善银行内部的审计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垂直领导模式,在总行成立内审委员会,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内审委员会负责,各级分支机构稽核人员实行派驻制,从组织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另外,还要规范审计制度,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保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银行道德风险,是指银行从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给银行的资产、信誉乃至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员工的不道德行为往往又同违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成为诱发案件、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我国银行业在现阶段具有一定垄断性,一旦出现道德风险,将会直接导致人民群众对国家、银行信任程度降低,甚至引起挤兑,造成社会治安混乱,影响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其破坏力很强,危害性极大。银行道德风险的几种表现

银行经营管理的每个部门、每道环节都会有道德风险,但是最集中、风险最大的还是在管钱管物管人的部门和“权、钱、人”这三个主要环节。一是权力行使中的道德风险。银行的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贷款审批权、资金调度权、大宗物品采购及基建装修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决策拍板权等等。正确地运用好这些权力,对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提升银行自身的地位和竞争实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权力被思想动机不纯、道德素质不高的人所掌握和运用,就很可能产生滥用权力、逃避责任和以权谋私的风险。二是业务操作中的道德风险。银行的各项业务几乎都同金钱有关。员工天天面对的是钱,接触客户谈论的是钱,业务操作盘算的是钱。在这方面存在的道德风险主要为:见利忘义,贪财损德;弄虚作假,失信毁德;违规懈怠,无视公德;好人主义,纵容恶德。三是人事工作中的道德风险。选人不当,重才轻德;用人不公,难以服众。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近年来银行业发生的多起案件来看,笔者认为,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长期、有效的学习教育机制。个别基层机构管理者没有正确处理好加快业务发展和加强员工教育之间的关系,忽视和放松了对员工思想道德的关注,与员工之间缺少沟通,对员工的学习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方式呆板低效,导致员工对本行的企业文化缺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一致的目标追求,甚至产生抵触和叛逆情绪。特别是近年来面对银行分配制度改革、经营模式创新、后勤保障社会化等问题,部分员工心理失衡,思想产生极大波动,如不及时加以疏导这种情绪将不断累积和激化 从而埋下道德风险祸根。

(二)无法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冲击和侵蚀,部分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的员工容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人生观、价值观迷失。个别员工逐渐背离了应有的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道德观念,爱慕虚荣,贪图、迷恋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崇尚不劳而获,导致出现挪用公款用于大额博彩、经商办企业,甚至参与非法集资等违法违纪行为,给银行的资金和声誉造成巨大损失

(三)内控管理不到位,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部分基层机构内部控制薄弱,制度执行不到位,而且内部监督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处理偏松,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缺乏严厉的惩戒机制,从而导致员工遵纪守法、依法合规经营的观念淡薄,玩忽职守、见利忘义等行为时有发生。

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

(一)坚持依法治行与以德治行相结合。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防范银行道德风险,必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约束、纪律约束与员工的道德自律相结合。首先,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把它们同各项业务建设一道,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切切实实地抓紧抓好。其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治行先治官,治官先治德。银行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法律、纪律和道德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又首先是法纪和道德的信奉者、示范者,我们的干部必须真正做到像温家宝总理所要求的那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慎之又慎,为人民用好权,管好钱,”以德示人,以德服人,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全行业的道德建设。

(二)深入开展员工道德教育。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和信念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二是要结合岗位培训,开展全面系统的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要把学习《员工职业操守》和《员工行为规范》作为培训教育必修课,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熟悉和牢记银行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银行职业道德准则。三是要结合日常的工作实际开展经常性道德教育。银行的各项业务工作和经营活动中,处处都蕴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应该与不应该等等道德关系。利用发生在员工身边的这些人和事,适时地开展道德评价和舆论褒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实施奖励的时候,配合以道德方面的赞誉和表彰,惩罚人的时候也不为罚而罚,给以必要的道德评论和警示,也可以使员工受到正反两方面教育和引导,见贤思齐,防微杜渐。

(三)强化制度执行,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坚持业务发展制度建设优先,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强化制度执行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社会各界和一线员工,鼓励检举违法违规问题,对举报查实的案件,要予以奖励。对坚持规章制度,勇于斗争而制止案件发生的一线员工,要有特别的激励机制和规定。要加大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查处、惩戒力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反复发生案件,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机构,要对班子成员进行问责。要建立员工行为日常排查制度,对于涉嫌赌博、经常迟到早退、交友混乱、收入与支出明显不符等“问题人员”要重点监控,实现员工相互之间横向纵向的有效控制。

(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对员工的道德养成与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可以使“近朱者赤”,而污浊的环境也能使“近墨者黑”。社会、单位、家庭是员工道德形成的主要环境,三者相互衔接、密不可分。我们不仅要关注员工在单位的道德教养,而且要关注他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所受到的影响;不仅要看他八小时以内的道德表现,还要看他在八小时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有什么样的业余兴趣和爱好,要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单位教育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新闻报道、行内通报、黑板报、宣传栏等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扬好人好事,批评不道德行为,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提倡员工读好书、唱好歌、看好戏,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摈弃那些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使员工在真、善、美的文化熏陶中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五)、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强道德建设离不开严格的制度保障。首先,在用人机制上,一定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人放到重要岗位上,决不能让那些无德无能或者虽然有才但却德行很差的人占据各级领导岗位。其次,在利益导向上,一定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而让那些投机钻营的人有利可图。对于那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扎实工作、默默奉献的好员工、好典型,要给予大力的宣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使他们成为实际利益的获得者。而对那些违反道德、不守信誉、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必须给予处罚,让他们付出沉痛的代价,以儆效尤。三是要建立员工道德档案,把它作为评先、考核、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要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道德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和财富,是我们银行员工在未来的事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立身之本、成功之源,从而珍惜自身的道德记录,规范自己的道德言行,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员工。

汇通网6月20日讯——消息人士周四(6月20日)透露,中国银监会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国内银行业重点关注外部风险的五个主要来源,即小贷公司、典当行、担保机构、民间融资及非法集资,要采取名单制管理、资质信用评级、分级管理与授信等多种措施,切实防范来自这些机构或行为的外部风险的传染。此外,银监会还要求各银行应对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由总行统一确定合作机构准入标准,分行根据总行标准提出合作名单并报总行批准或向总行报备,对该名单动态管理,每年至少评估一次。

消息人士引用该通知称,银监会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有业务合作的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评级,评级考虑因素包括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合规、信用记录等。各银行根据评级情况,实行分级授信,授信额度随着信用等级降低而递减,严禁向典当行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授信。

在防范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风险方面,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加强信贷资产流向监测;密切关注信贷客户动态信息,对于存在明显迹象或已查实参与民间融资的信贷客户,一律不得新增授信;要对分支机构和员工行为排查,防范分支机构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

上海证券报和第一财经日报周四亦有提到上述文件,指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机构高度关注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行为的潜在风险,并要求各银行将外部风险防范纳入全面风险管理。

下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窗口行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防范......

    商业银行考试要点

    本文由stella011911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 一.产生和发展 (一)中外商业银行最早出现的......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内容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人金融产品已经应用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徐斌(硕士学位论文) 读书笔记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主,商业银行是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对经济的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商业银行的......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doc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 刘丽金融08012008111064 摘要: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着风险。而有效的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很好地防范商业银行风险,从而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湖中分理处董开雄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兰 州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姓 名:赵 录 云学 号: ***00010 专 业: 金 融 学 教学站点: 临夏电大学习中心 入学时间: ___......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 中国建设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