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时间:2019-05-13 07:4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第一篇: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同时也是发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之一,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犯罪不断出现新动向,并具有基层发案率高、非法放贷、智能型、合伙作案、携款潜逃、连续作案、主动犯案等七大极具行业特色的犯罪特点;犯罪形式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储蓄、结算、信用卡等各个环节来实施职务犯罪,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是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金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金融部门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偏差等,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导致金融职务犯罪不断地产生。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职务犯罪,一要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要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四要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金融腐败,才能达到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遏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于稳定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稳定政治秩序显得特别重要。

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可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之重。

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多为大案要案。如广州中山市某银行一女工作人员与其丈夫骗取银行资金亿元大案[2],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贪污挪用公款2.3亿元大案[3],等等。由此,在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场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当前,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逞激增和蔓延之趋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此类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金融业的信誉,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部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金融系统内部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在预测、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同时,围绕金融部门内部的体制转换、管理制度、资金流向、现金管理等特殊环节,在金融系统积极实现必要的、有效的、长期的系统预防,切实把职务犯罪的发生控制在“零”。

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明确规定了关于金融职务犯罪的法律条款,那么,什么是金融职务犯罪呢?概括地说,金融职务犯罪主要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务不断发展,联系点多、覆盖面广,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发案率高,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发案单位和人员来看,金融系统的基层单位发案率高,犯罪主体呈现基层化、年轻化的特点。

银行、信用社的基层网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是一些基层单位内部管理不严、财务制度不落实、贷款收放权分散,致使直接从事具体操作的一般员工有机可乘。犯罪分子多为直接经办资金款项业务的储蓄、出纳、结算部门的会计、复核员、解汇员、管库员、交换员、计算机操作员等直接业务工作人员,而且大多为年轻人。如某市农行营业部票据交换员虞某利用票据交换这一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填进帐单,骗盖票据交换章的手段,骗取公款200万元[4]。又如2004年,某市检察院查处金融职务犯罪4件4人,其中3件涉案人员为主办会计、综合柜员,年龄均为30岁左右[5]。

2、从犯罪类型来看,非法放贷和违规经营是诱发金融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

金融系统各级机构的负责人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动用资金、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这些人往往是不法分子的重点“进攻对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贿赂、美色、请吃“豪宴”、请出国旅游等种种手段,促使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违反国家信贷政策,放宽贷款条件,最终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当前,金融业区际联系日益密切,一些部门为了赚取利息差或拿“回扣”,而违章签发银行汇票,或大搞同业拆借,其结果是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给金融诈骗等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许多犯罪分子都是熟悉银行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管理法规,从而实施疯狂的贷款诈骗犯罪活动。可见,非法放贷,违规经营,往往也是与职务犯罪紧密相联。

3、从实施犯罪的手法上来看,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特点,且智能型犯罪日渐增多。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系统广泛的应用,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也由过去传统的偷改单据、撕毁存根、做假帐等方式,向技术型、隐蔽型、职能型转变,金融系统员工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如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款、盗窃库款、冒贷款归个人使用,秘密改变微机程序套取现金、挪用公款等多种手段。此类犯罪作案过程比较隐蔽,往往不易被人发觉。如赵某挪用公款案,赵某利用其担任农行某市支行文化市场分理处综合柜员的便

利,通过电脑采用套取空白定期存单盗取客户定期存款及抹帐的方法,先后16次挪用银行资金118万元[6]。又如,某市工商银行江海支行会计林某利用自己负责检查凭证,将有效凭证数据输入电脑的职务之便,私自将辖区所属分理处上划的利息款、久悬未取款等款项共计70余万元,用电脑制作假的进帐单,而后将真的进帐单销毁,将公款转到他人和自己亲属的存折上取出,全部挥霍。

4、从犯罪形式上来看,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单位作案的日渐增多。

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计算机联网、业务上的交叉、存取款的复查、审核等,使得单独作案越来越困难,因此,往往是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士,具有经济、金融、财税、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借助专业技术而内部联手,合伙作案。尤其是金融部门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单独作案已显困难,且风险也大,银行内部的一些人相互利用,在金钱的诱惑下,合伙或团伙作案,以至于出现严重的金融“三乱”现象。此类案件往往又是错综复杂,难以侦查。

5、从犯罪的结果来看,携款潜逃,挥霍赃款的现象特别严重。

金融机构内部犯罪分子作案一得手或罪行即将败露时,携款潜逃往往是其采取的主要逃避方式。有的趁单位不备远

走他方,有的甚至逃出境外,以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如某市检察机关2003年9月-2004年1月立案查处的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犯罪后潜逃。银行资金被贪污、挪用后,均被犯罪分子用于个人挥霍。如原某城市信用社朝阳路储蓄所胡某挪用资金1450万元案,建行某市支行信贷科刘某与其胞兄贪污2100万元案,巨额赃款多被犯罪分子用于赌博、炒房产、借与他人从事营利等非法活动[7]。

6、从作案次数上来看,连续作案的比例增加。

由于银行系统实行支取大额现金一次不得超过五万元的规定,因此,连续作案又成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前面所述赵某连续作案16次,累计挪用银行资金118万元。

7、从犯罪的主客观条件上来看,由过去客观上的被动诱发犯罪,向主观上主动去犯罪的类型转化。在经济体制转轨前期,银行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人员掌握着放贷大权,一些单位为了能搞到资金,都不惜用金钱开路,用重金贿赂金融部门工作人员,因此,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体现为收受贿赂等被动型犯罪;在后期,由于银行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在发放贷款的权限被上收,因此发生在发放贷款领域中的违规放贷、挪用公款等主动性犯罪逐渐增多。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侵犯了国家金融利益,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存款、贷款、汇兑、结算等主要业务流程,置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于不顾,大肆实施职务犯罪,其具体表现如下:

1、利用银行贷款实施的职务犯罪

(1)利用职务之便,自批自贷或冒名顶替。(2)利用求贷人的急切心理,虚设名目索贿、受贿。如咨询费、信息费、手续费、酬谢费等等。(3)虚设银行贷款利息予以侵吞。(4)截留、挪用银行应收贷款,即故意延缓贷款偿还期限而后再挪用其款,或直接截留已收回的贷款归个人使用。(5)违章拆借资金,搞“借鸡下蛋”,中饱私囊。利用资金筹措渠道,逃避信贷规模控制与管理,大量转移信贷资金去炒房地产、炒股票、炒外汇、办公司等,为个人牟取暴利。

2、利用银行储蓄实施的职务犯罪

在储蓄业务中,一般容易发生以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款、收储不入帐等违法行为。空存骗支也称空存实取,案犯在没有存折的情况下,私自填制取款凭证,交出纳员抵库而取出现金;或利用近年来的微机管理储蓄之便,虚设存款或虚增存款数额骗取存款。偷支储户存款是指案犯在存款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从自己经办的存款人帐户中擅自支取他人存款。收储不入帐是指案犯利用职务之便在收取客户款项开立存折或存单后,不及时将存款入帐而予

以截留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3、利用银行会计结算实施的职务犯罪

银行会计结算领域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高发区之一,并且多为大案或特大案件。其常见的犯罪形式为:涂改、伪造结算凭证;偷盖业务用章;重复使用结算凭证;涂改帐目、单据盗支单位存款;骗取联行资金。近年来,银行会计结算领域中一种新的、较为严重的犯罪形式表现为:内外勾结,盗窃汇票,贪污联行资金。由于银行汇票上可以任意填写余额,所以盗窃银行汇票的严重性更甚于盗窃银行现金。

4、利用银行出纳工作实施的职务犯罪

出纳人员利用直接掌管现金和库款的便利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常见的有下列二种:

监守自盗。在银行或信用社,内部员工监守自盗的方法有二:一是直接盗用库款,即行为人利用管库、守库或经手现金之便,将款项直接盗出归己。二是“现金抽头”,即在办理业务时,从客户或其他工作人员已经清点过的整捆或整把现金中零星抽出现金予以私藏。

伪造支款凭证套取现金或顶库贪污。犯罪分子伪造缴款单、日报表,涂改出纳簿等,以此套取现金。

5、利用银行信用卡业务实施的职务犯罪

信用卡业务中的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两个环节上,一是透支授权。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为客户透支存款提供不法授权 的手段贪污银行资金,亦即恶意授权透支。二是电脑管理。因信用卡业务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的,其操作运行也是由一定的电脑程序控制的。由于会计、出纳、复核可能知道客户密码,因此,他们就能利用伪造编制虚假信用卡基数、删除电脑记录、销毁会计凭证等手段来实施犯罪。

三、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犯罪是意志的体现,绝无“天生犯罪人”。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贝卡利亚[8]认为:犯罪是物质利益冲突的体现,是犯罪人试图改变他们物质生活条件强烈愿望的体现。所以,一定的犯罪条件会强化或抑制犯罪动机的产生。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性的原因,也包括个体性的原因。

(一)社会性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金融体制已经不能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存在着政企不分、政银不分等不合理问题,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关系混乱,这也是产生金融犯罪的一个客观因素。1993年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其中规定了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但一系列的监管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金融问题出现后无法可依,诸如商业银行软资产、硬负债;金融信用保证制度未及时建立;市场分割、企业多头开户;企业破产和资

产拍卖,等等,一系列问题急需法律法规来进一步完善、规范和约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金融部门的体制改革,以及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部门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金融单位为追求高效益,进行违规经营,导致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从而又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一系列金融职务犯罪。如某市农业银行信贷部经理汪某违规操作,非法向6家私营棉麻公司变相发放支农贷款1650万元,造成1000余万元贷款无法回收。

2、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虽然金融系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许多制度缺乏有效性、可行性和统一性,在开户贷款、票据贴现、帐户管理等运行机制上缺乏规范,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管理混乱,表现在储蓄、会计、信贷、出纳等业务部门存在许多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于是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以证券市场为例,证券市场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各种证券犯罪层出不穷。如,1995年,有着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投资银行因下属机构交易员里森越权违规操作,经营证券失败而被收购;中国银行山东分行在1994年-1995年初,由于其资金处负责人翟某违章越权代客买卖外汇,造成1.74亿美元的损失[9]。再以股市为例,主要情况是过度投机现象严重,股市缺乏公正的秩序和透明的环境。具体表现为:一是股市市赢率过高;二是股份指数波动幅度大;三是不同的

行情,成交量相差过大。如上海和深圳两股市自开市以来出现五项大震荡,其波峰与谷底相差360%,而同期美国的股市波幅仅相差60%。又如在牛市时,深沪两市日成交量超过200亿元,而熊市时,日成交量不足20亿元[10]。

3、金融法制环境没有真正形成。虽然国家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为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们还缺乏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存在着很多立法上的漏洞,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的金融法制环境还没有真正地形成,因此,立法上的漏洞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形成了滋生犯罪的土壤。当前,整个社会处于“转轨”时期。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秩序一度混乱,金融政策的不稳定,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机遇”。某一段时期鼓励放贷,其后则是紧缩银根,控制放贷;另一段时期则是储蓄大战,猛设网点、拉储蓄给回扣成风;再一段时期又演变成资金大战,盲目放贷。比如在1985——1986年,全国大规模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信贷规模失控,导致金融机构内部出现第一个发案高峰期。1988年,国家调整金融政策,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不法分子为获得资金,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拉拢腐蚀银行工作人员,由此形成了1989——1990年间第二个发案高峰期。银行似乎处于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当金融单位发生案件时,隐案不报、瞒案不查、顾忌面子等一系列问题又是诱发

金融职务犯罪的重大因素。其一,当银行内部出现问题时,执纪不严,打击不力是造成违法犯罪欲演欲烈之势。执纪不严是一些银行单位领导没有把监督检查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监督检查权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发现了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上,个别单位的领导怕查处案件影响了声誉、奖金或个人政绩,因此出现“有案不查、隐案不报”的现象。其二,银行内部管理不完善。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是银行内部容易滋生职务犯罪案件的“温床”。其三,对金融犯罪案件的定性和量刑存在争议,也是导致大量金融职务犯罪案件处置不力而“流产”。比如贷款诈骗罪,需要区分贷款诈骗罪与一般的贷款纠纷及贷款欺诈行为的界限。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如没有证据证明单位或个人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骗贷行为,则难以认定其为贷款诈骗罪,相反则容易认定为贷款诈骗罪;假如是因为经营亏损导致无法还贷,则难以区分该行为的罪与非罪。

(二)个体性原因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少数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面对蜂拥而来的西方思想和良莠参半的所谓“现代文明”,缺乏理智的判断和经受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抵御不住诱惑,个人私欲恶性膨胀。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这些人心中的价值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个人生总开关一旦发生了动摇,思想上出现偏差,就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观支配下,以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便,走上了犯罪道路。分析这些人的犯罪心理,主要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功利心理;贪图享受的互相攀比心理;投机冒险“借鸡下蛋”的侥幸心理;“最后捞一把”的失衡心理; “替人办事,受人钱财”的商品交换心理。如,某县信用联社营业部业务员李某,为求快速致富,与他人合伙开铁矿,为准备流动资金,利用自己经手的储蓄业务,非法将25个储户的150万元用于其采矿经营。

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的对策

为有效地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维护和规范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建议在金融系统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1、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当前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广大金融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产生贪污腐败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问题,所以加强教育十分重要。以多种形式对金融干部职工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一是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教育,增强“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使工作人员牢记一个“公”字,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法律观念,过好“金钱关、权力关、享乐关”;在广大金融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号召“在单位做一个好同志,在家庭做一个好亲人,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提倡多做奉献,树立行业新风,赢得社会尊重。二是要进行“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开展“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金融干部深刻认识拜金主义带来的危害,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严于一个廉字,耻于索取。三是利用已经查处的大要案开展警示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广大金融干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切实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做到廉政勤政。

2、加强对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系统发生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上存在漏洞,致使一些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健全规章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是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要健全监督与管理体系,系统地建立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监督制约体系。着重加强完善内部防范机制,一是强化内部防范控制,通过岗位责任制、程序控制、相互牵制等形式,加强对内防控工作;二是健全银行内部防范控制管

理制度;三是加强对“人、财、物、重要岗位”的交流管理;四是转变思路,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在规范银行内部权力运作的体制上,对待领导干部,要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发放贷款、签发汇票、电脑操作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统一”监督机制。要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努力做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依法严惩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行为

金融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往往给国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因此,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惩处金融犯罪分子,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达到“杀一儆百”的警示效果。使他人做到不敢犯罪,不愿犯罪,不去犯罪。

4、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检察机关与金融系统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共同强化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努力做到减少金融犯罪的发生。双方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治理腐败,共同遏制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蔓延趋势,切实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秩序。

总之,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着手建立一整套“打击、教育、管理、防范”的综合治理体系,需要全

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共同努力,“打击”即是加大打击金融职务犯罪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判,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教育”即是加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思想防线;“管理”即是依法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严格的金融秩序规范所有的金融行为;“防范”即是建立科学的防范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利用检察机关开展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金融系统开展卓有成效的预防犯罪工作,真正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切实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篇: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同时也是发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之一,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犯罪不断出现新动向,并具有基层发案率高、非法放贷、智能型、合伙作案、携款潜逃、连续作案、主动犯案等七大极具行业特色的犯罪特点;犯罪形式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储蓄、结算、信用卡等各个环节来实施职务犯罪,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是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金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金融部门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偏差等,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导致金融职务犯罪不断地产生。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职务犯罪,一要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要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四要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金融腐败,才能达到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遏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于稳定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稳定政治秩序显得特别重要。

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可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之重。

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多为大案要案。如广州中山市某银行一女工作人员与其丈夫骗取银行资金亿元大案[2],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贪污挪用公款2.3亿元大案[3],等等。由此,在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场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当前,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逞激增和蔓延之趋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此类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金融业的信誉,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部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金融系统内部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在预测、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同时,围绕金融部门内部的体制转换、管理制度、资金流向、现金管理等特殊环节,在金融系统积极实现必要的、有效的、长期的系统预防,切实把职务犯罪的发生控制在“零”。

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明确规定了关于金融职务犯罪的法律条款,那么,什么是金融职务犯罪呢?概括地说,金融职务犯罪主要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务不断发展,联系点多、覆盖面广,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发案率高,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发案单位和人员来看,金融系统的基层单位发案率高,犯罪主体呈现基层化、年轻化的特点。

银行、信用社的基层网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是一些基层单位内部管理不严、财务制度不落实、贷款收放权分散,致使直接从事具体操作的一般员工有机可乘。犯罪分子多为直接经办资金款项业务的储蓄、出纳、结算部门的会计、复核员、解汇员、管库员、交换员、计算机操作员等直接业务工作人员,而且大多为年轻人。如某市农行营业部票据交换员虞某利用票据交换这一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填进帐单,骗盖票据交换章的手段,骗取公款200万元[4]。又如2004年,某市检察院查处金融职务犯罪4件4人,其中3件涉案人员为主办会计、综合柜员,年龄均为30岁左右[5]。

2、从犯罪类型来看,非法放贷和违规经营是诱发金融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

金融系统各级机构的负责人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动用资金、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这些人往往是不法分子的重点“进攻对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贿赂、美色、请吃“豪宴”、请出国旅游等种种手段,促使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违反国家信贷政策,放宽贷款条件,最终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当前,金融业区际联系日益密切,一些部门为了赚取利息差或拿“回扣”,而违章签发银行汇票,或大搞同业拆借,其结果是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给金融诈骗等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许多犯罪分子都是熟悉银行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管理法规,从而实施疯狂的贷款诈骗犯罪活动。可见,非法放贷,违规经营,往往也是与职务犯罪紧密相联。

3、从实施犯罪的手法上来看,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特点,且智能型犯罪日渐增多。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系统广泛的应用,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也由过去传统的偷改单据、撕毁存根、做假帐等方式,向技术型、隐蔽型、职能型转变,金融系统员工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如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款、盗窃库款、冒贷款归个人使用,秘密改变微机程序套取现金、挪用公款等多种手段。此类犯罪作案

过程比较隐蔽,往往不易被人发觉。如赵某挪用公款案,赵某利用其担任农行某市支行文化市场分理处综合柜员的便利,通过电脑采用套取空白定期存单盗取客户定期存款及抹帐的方法,先后16次挪用银行资金118万元[6]。又如,某市工商银行江海支行会计林某利用自己负责检查凭证,将有效凭证数据输入电脑的职务之便,私自将辖区所属分理处上划的利息款、久悬未取款等款项共计70余万元,用电脑制作假的进帐单,而后将真的进帐单销毁,将公款转到他人和自己亲属的存折上取出,全部挥霍。

4、从犯罪形式上来看,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单位作案的日渐增多。

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计算机联网、业务上的交叉、存取款的复查、审核等,使得单独作案越来越困难,因此,往往是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士,具有经济、金融、财税、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借助专业技术而内部联手,合伙作案。尤其是金融部门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单独作案已显困难,且风险也大,银行内部的一些人相互利用,在金钱的诱惑下,合伙或团伙作案,以至于出现严重的金融“三乱”现象。此类案件往往又是错综复杂,难以侦查。

5、从犯罪的结果来看,携款潜逃,挥霍赃款的现象特别严重。

金融机构内部犯罪分子作案一得手或罪行即将败露时,携款潜逃往往是其采取的主要逃避方式。有的趁单位不备远走他方,有的甚至逃出境外,以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如某市检察机关2003年9月-2004年1月立案查处的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犯罪后潜逃。银行资金被贪污、挪用后,均被犯罪分子用于个人挥霍。如原某城市信用社朝阳路储蓄所胡某挪用资金1450万元案,建行某市支行信贷科刘某与其胞兄贪污2100万元案,巨额赃款多被犯罪分子用于赌博、炒房产、借与他人从事营利等非法活动[7]。

6、从作案次数上来看,连续作案的比例增加。

由于银行系统实行支取大额现金一次不得超过五万元的规定,因此,连续作案又成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前面所述赵某连续作案16次,累计挪用银行资金118万元。

7、从犯罪的主客观条件上来看,由过去客观上的被动诱发犯罪,向主观上主动去犯罪的类型转化。在经济体制转轨前期,银行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人员掌握着放贷大权,一些单位为了能搞到资金,都不惜用金钱开路,用重金贿赂金融部门工作人员,因此,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体现为收受贿赂等被动型犯罪;在后期,由于银行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在发放贷款的权限被上收,因此发生在发放贷款领域中的违规放贷、挪用公款等主动性犯罪逐渐增多。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侵犯了国家金融利益,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存款、贷款、汇兑、结算等主要业务流程,臵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于不顾,大肆实施职务犯罪,其具体表现如下:

1、利用银行贷款实施的职务犯罪

(1)利用职务之便,自批自贷或冒名顶替。(2)利用求贷人的急切心理,虚设名目索贿、受贿。如咨询费、信息费、手续费、酬谢费等等。(3)虚设银行贷款利息予以侵吞。(4)截留、挪用银行应收贷款,即故意延缓贷款偿还期限而后再挪用其款,或直接截留已收回的贷款归个人使用。(5)违章拆借资金,搞“借鸡下蛋”,中饱私囊。利用资金筹措渠道,逃避信贷规模控制与管理,大量转移信贷资金去炒房地产、炒股票、炒外汇、办公司等,为个人牟取暴利。

2、利用银行储蓄实施的职务犯罪

在储蓄业务中,一般容易发生以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款、收储不入帐等违法行为。空存骗支也称空存实取,案犯在没有存折的情况下,私自填制取款凭证,交出纳员抵库而取出现金;或利用近年来的微机管理储蓄之便,虚设存款或虚增存款数额骗取存款。偷支储户存款是指案犯在存款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从自己经办的存款人帐户中擅自支取他人存

款。收储不入帐是指案犯利用职务之便在收取客户款项开立存折或存单后,不及时将存款入帐而予

以截留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3、利用银行会计结算实施的职务犯罪

银行会计结算领域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高发区之一,并且多为大案或特大案件。其常见的犯罪形式为:涂改、伪造结算凭证;偷盖业务用章;重复使用结算凭证;涂改帐目、单据盗支单位存款;骗取联行资金。近年来,银行会计结算领域中一种新的、较为严重的犯罪形式表现为:内外勾结,盗窃汇票,贪污联行资金。由于银行汇票上可以任意填写余额,所以盗窃银行汇票的严重性更甚于盗窃银行现金。

4、利用银行出纳工作实施的职务犯罪

出纳人员利用直接掌管现金和库款的便利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常见的有下列二种:

监守自盗。在银行或信用社,内部员工监守自盗的方法有二:一是直接盗用库款,即行为人利用管库、守库或经手现金之便,将款项直接盗出归己。二是“现金抽头”,即在办理业务时,从客户或其他工作人员已经清点过的整捆或整把现金中零星抽出现金予以私藏。

伪造支款凭证套取现金或顶库贪污。犯罪分子伪造缴款单、日报表,涂改出纳簿等,以此套取现金。

5、利用银行信用卡业务实施的职务犯罪

信用卡业务中的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两个环节上,一是透支授权。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为客户透支存款提供不法授权的手段贪污银行资金,亦即恶意授权透支。二是电脑管理。因信用卡业务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的,其操作运行也是由一定的电脑程序控制的。由于会计、出纳、复核可能知道客户密码,因此,他们就能利用伪造编制虚假信用卡基数、删除电脑记录、销毁会计凭证等手段来实施犯罪。

三、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犯罪是意志的体现,绝无“天生犯罪人”。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贝卡利亚[8]认为:犯罪是物质利益冲突的体现,是犯罪人试图改变他们物质生活条件强烈愿望的体现。所以,一定的犯罪条件会强化或抑制犯罪动机的产生。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性的原因,也包括个体性的原因。

(一)社会性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金融体制已经不能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存在着政企不分、政银不分等不合理问题,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关系混乱,这也是产生金融犯罪的一个客观因素。1993年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其中规定了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但一系列的监管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金融问题出现

后无法可依,诸如商业银行软资产、硬负债;金融信用保证制度未及时建立;市场分割、企业多头开户;企业破产和资产拍卖,等等,一系列问题急需法律法规来进一步完善、规范和约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金融部门的体制改革,以及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部门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金融单位为追求高效益,进行违规经营,导致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从而又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一系列金融职务犯罪。如某市农业银行信贷部经理汪某违规操作,非法向6家私营棉麻公司变相发放支农贷款1650万元,造成1000余万元贷款无法回收。

2、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虽然金融系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许多制度缺乏有效性、可行性和统一性,在开户贷款、票据贴现、帐户管理等运行机制上缺乏规范,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管理混乱,表现在储蓄、会计、信贷、出纳等业务部门存在许多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于是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以证券市场为例,证券市场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各种证券犯罪层出不穷。如,1995年,有着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投资银行因下属机构交易员里森越权违规操作,经营证券失败而被收购;中国银行山东分行在1994年-1995年初,由于其资金处负责人翟某违章越权代客买卖外汇,造成1.74亿美元的损失[9]。再以股市为例,主要情况是过度投机现

象严重,股市缺乏公正的秩序和透明的环境。具体表现为:一是股市市赢率过高;二是股份指数波动幅度大;三是不同的行情,成交量相差过大。如上海和深圳两股市自开市以来出现五项大震荡,其波峰与谷底相差360%,而同期美国的股市波幅仅相差60%。又如在牛市时,深沪两市日成交量超过200亿元,而熊市时,日成交量不足20亿元[10]。

3、金融法制环境没有真正形成。虽然国家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为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们还缺乏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存在着很多立法上的漏洞,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的金融法制环境还没有真正地形成,因此,立法上的漏洞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形成了滋生犯罪的土壤。当前,整个社会处于“转轨”时期。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秩序一度混乱,金融政策的不稳定,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机遇”。某一段时期鼓励放贷,其后则是紧缩银根,控制放贷;另一段时期则是储蓄大战,猛设网点、拉储蓄给回扣成风;再一段时期又演变成资金大战,盲目放贷。比如在1985——1986年,全国大规模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信贷规模失控,导致金融机构内部出现第一个发案高峰期。1988年,国家调整金融政策,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不法分子为获得资金,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拉拢腐蚀银行工作人员,由此形成了1989——1990年间第二个发案高峰期。

银行似乎处于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当金融单位发生案件时,隐案不报、瞒案不查、顾忌面子等一系列问题又是诱发金融职务犯罪的重大因素。其一,当银行内部出现问题时,执纪不严,打击不力是造成违法犯罪欲演欲烈之势。执纪不严是一些银行单位领导没有把监督检查工作摆在应有的位臵,监督检查权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发现了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上,个别单位的领导怕查处案件影响了声誉、奖金或个人政绩,因此出现“有案不查、隐案不报”的现象。其二,银行内部管理不完善。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是银行内部容易滋生职务犯罪案件的“温床”。其三,对金融犯罪案件的定性和量刑存在争议,也是导致大量金融职务犯罪案件处臵不力而“流产”。比如贷款诈骗罪,需要区分贷款诈骗罪与一般的贷款纠纷及贷款欺诈行为的界限。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如没有证据证明单位或个人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骗贷行为,则难以认定其为贷款诈骗罪,相反则容易认定为贷款诈骗罪;假如是因为经营亏损导致无法还贷,则难以区分该行为的罪与非罪。

(二)个体性原因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少数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面对蜂拥而来的西方思想和良莠参半的所谓“现代文明”,缺乏理智的判断和经受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

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抵御不住诱惑,个人私欲恶性膨胀。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这些人心中的价值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个人生总开关一旦发生了动摇,思想上出现偏差,就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观支配下,以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便,走上了犯罪道路。分析这些人的犯罪心理,主要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功利心理;贪图享受的互相攀比心理;投机冒险“借鸡下蛋”的侥幸心理;“最后捞一把”的失衡心理; “替人办事,受人钱财”的商品交换心理。如,某县信用联社营业部业务员李某,为求快速致富,与他人合伙开铁矿,为准备流动资金,利用自己经手的储蓄业务,非法将25个储户的150万元用于其采矿经营。

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的对策

为有效地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维护和规范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建议在金融系统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1、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当前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广大金融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产生贪污腐败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问题,所以加强

教育十分重要。以多种形式对金融干部职工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一是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教育,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使工作人员牢记一个“公”字,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法律观念,过好“金钱关、权力关、享乐关”;在广大金融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号召“在单位做一个好同志,在家庭做一个好亲人,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提倡多做奉献,树立行业新风,赢得社会尊重。二是要进行“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开展“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金融干部深刻认识拜金主义带来的危害,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严于一个廉字,耻于索取。三是利用已经查处的大要案开展警示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广大金融干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切实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做到廉政勤政。

2、加强对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系统发生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上存在漏洞,致使一些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健全规章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是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要健全监督与管理体系,系统地建立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监督制约体系。着重加强完善内部防范机制,一是

强化内部防范控制,通过岗位责任制、程序控制、相互牵制等形式,加强对内防控工作;二是健全银行内部防范控制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对“人、财、物、重要岗位”的交流管理;四是转变思路,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在规范银行内部权力运作的体制上,对待领导干部,要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发放贷款、签发汇票、电脑操作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统一”监督机制。要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努力做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依法严惩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行为

金融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往往给国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因此,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惩处金融犯罪分子,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达到“杀一儆百”的警示效果。使他人做到不敢犯罪,不愿犯罪,不去犯罪。

4、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检察机关与金融系统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共同强化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努力做到减少金融犯罪的发生。双方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治理腐败,共同遏制金融系统腐败现象的蔓延趋势,切实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秩序。

总之,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着手建立一整套“打击、教育、管理、防范”的综合治理体系,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共同努力,“打击”即是加大打击金融职务犯罪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判,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教育”即是加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思想防线;“管理”即是依法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严格的金融秩序规范所有的金融行为;“防范”即是建立科学的防范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利用检察机关开展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金融系统开展卓有成效的预防犯罪工作,真正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切实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篇: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及其预防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2009/5/16 非常感谢,根据市检察院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和大家探讨有关职务犯罪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建设,以及国家预防腐败监督管理局的成立,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反腐五年规划》)的出台,这些都足以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对待职务犯罪的政策已经开始转型,从以往的单纯重打击到打击与预防并重这么一个格局,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当然,可能有的同志会问,既然现在这么重视预防,是不是就不用打击了呢,其实不然,相反打击的力度更大,从去年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你比如陈良宇、郑筱萸的案子。尤其是郑筱萸的案子就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5月29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筱萸受贿649万余元,一审判处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郑也就成为继胡长清,成克杰之后第三位被判处极刑的省部级高官。郑一审被判死刑可以说突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因为郑有坦白的情节,认罪态度也教好,所有的脏款都已上缴,这也就打破了以往我们国家对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坦白、认罪、退赃”即可免死的这么一个惯例。对郑筱萸判处死刑,我个人觉得除了郑筱萸他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之外,更重要的我觉得是高层向那些高官犯罪发出了紧急叫停的这么一个响亮的信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什么危害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职务犯罪,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所要共同探讨的四个问题。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主要罪名

关于职务犯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职务犯罪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一些国家称其为“公务员犯罪”,或者“白领犯罪”,专门指 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

严格来讲职务犯罪并不是我国刑法所使用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类罪名,也不是法定的具体罪名。而是刑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针对具有利用职务性这一类犯罪在法理上的概称或总称。目前我国刑法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观点也是多种多样,从我国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规定,并结合《江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来看,我们认为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实施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从目前我国《刑法》来看,涉及职务犯罪的内容主要有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九章渎职罪以及第十章的军人违反职责罪。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就几个主要的罪名和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1、贪污罪(邹三水案)(318 “南海神话”林裕行案,原工行南海支行行长。因贪污罪、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单位受贿罪、单位行贿罪,判死缓。以收取贷款户“利息差”、“赞助费”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总额高达7080余万,其中林以各种名义先后数次拿走了318万。)

2、挪用公款罪(横峰建行胡永春案、铅山银监会姜会武案、上饶县建行胡瑜平,三个共同点:鄱阳人、辩护人都是余湘明、挪用手段基本一致,都是利用从其他行拆借来的资金,打到私人账户上,胡永春挪用了8353.7375万元,并有692.1万元未归还。)

3、受贿罪(广丰顾慧案)“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 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5、滥用职权罪(309中行温州分行烂尾楼事件,04年4月央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谁来为中银烂尾楼埋单”。3500万元的国家投资打了水漂。该行行长叶征因受贿判13年,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判3年零6个月,执行15年。叶的失职有三:一是未按国家规定配备工程管理人员;二是未按国家规定委托监理公司;三是审批工程把关不严,超进度付款、提前付款和重复付款)

6、玩忽职守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应当看到,这几年经过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与各级检察机关通力协作,不断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和认真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地遏制了金融案件的高发势头。总的来说,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走势出现“两个波浪式”: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数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在金融案件中的所占比重又呈波浪式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严厉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下,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处于欲张又缩的状态,较之金融其他犯罪更具有顽固性,预防职务犯罪既是金融系统查处和防范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也是任重道远的法制任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在近几年立案查处的金融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反映了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犯掠夺钱财的贪婪性。(横峰建行胡永春案、铅山银监会姜会武案、上饶县建行胡瑜平)

2、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性严重。随着涉案金额上百万、上千万案件增多,造成银行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不仅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响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林裕行案,工行南海支行行长,违法发放贷款9.14亿元、美金500万元,造成贷款全部无法收回的特大损失。)

3、单位负责人涉案比例上升,并向高级管理人员蔓延。从近年情况看,呈现出上升并向处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蔓延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窝案发生。随着金融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手段单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从而使内外串通勾结和内部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一些串窝案的发生。

5、案犯年龄结构呈下降趋势,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在原先普遍采取收储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等传统犯罪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或利用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违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将公款挪用等。这些新的犯罪手法诡秘,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增大了查处和防范工作的难度。

6、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金融系统的 支行(公司)及分理处、储蓄所和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其中直接与资金货币打交道的操作岗位,往往是金融职务犯罪的诱因。基层金融机构不仅发案率高,而且还常常发生携款潜逃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294寇君宝案:中国银行塘沽分行临柜储蓄员,10个月贪污437万判死缓)

三、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是从事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容易诱发与金钱相关的职务犯罪。从总的情况分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都是利用职务便利而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具体说来,既有其外部的条件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所致,是诸多因素和问题的综合作用之结果。当前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价值目标。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也必然产生一种异化,这就是对利益特别是对不正当物质利益的追逐,随之而来的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切实际的消费观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在侵蚀和影响着人们。而在金融队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寇君宝案,找三陪女做情人,花3000元买1000朵玫瑰送给三陪女,一夜风流之后又送给三陪女1.2万元的钻戒)(295陈新案,原工行重庆九龙坡支行职员。因贪污4000万,挪用368万,判死刑。“我错在太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2、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从金融行业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有直接关系。(318林裕行案:工行南海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是8000万。而冯明昌却在一天之内从南海支行骗贷2.4亿。而林严重违反审批制度,越权审批贷款,却并没有受到及时追究。上级行对这一违规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加之林的拉拢腐蚀,使上级行的某些关键人物,与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成为“同一条船上的人”,共同规避制度、屏蔽监督,无疑助长了林的非法行为)

3、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督不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和金融业逐步迈向商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金融经营体系和监管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从而使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的业务监管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忽视对某些权力的监督,造成整体控制上的失衡。(295陈新案,工行重庆九龙坡支行职员。因贪污4000万,挪用368万,判死刑。“我错在太放纵自己的欲望了”,“921”科目大帐,聚集了支行各网点所有的资金,工行规定每年1月1日同时扎帐)

4、在防范和查处上存有偏差,“两手抓”不够落实。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从而也使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这种状况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迫于客观形势和竞争的压力,思想上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疏于道德风险防范,使得内部思想建设相对薄弱,防案意识淡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突出。还有的金融机构对查处案件的处罚规定大多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加之下属单位领导存有“三怕”:怕单位信誉受损,怕集体奖金被减,怕个人发展受挫。于是对发生的案件能瞒则瞒,查处能轻则轻,不愿深查严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以辞退当事人一走了之。这就明显降低了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客观上助长了图谋不轨之人的犯罪作案心理。

5、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埋下道德风险隐患。(322林裕行案,林在担任三水支行行长期间,以虚假繁荣蒙蔽上级、笼络下级,使该行呆坏账达80%,但却被视为“有能力”,得到重任。他到南海支行后,故态复萌,重复作案,造成更大损失。)有的机构在招聘选人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轻德、重业务轻思想政治表现的倾向,有的为了解决就业,照顾性地招收了本系统干部职工的家属,这就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员也进入金融队伍。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很容易在金钱的诱惑下实施犯罪。由于用人把关不严,也为一些人逃避纪律和法律的惩治提供方便,有的单位对一些“带病”跳槽的人往往顺水推舟,推送出去了事,致使这些人的“病根”未除,在金融队伍中埋下了道德风险隐患。还有的机构用人失策,对选调进来的人员重使用、轻管理,只看重业务工作能力,不顾及思想品行和作风表现,甚至对有的业务做得比较大的人员偏信过宠、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这些人借机实施犯罪也就成为可能。

四、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措施

既然职务犯罪是社会诸多矛盾和因素的综合反映,既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预防之策必须是紧密联系金融行业的实际,实施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防范对策措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必须在金融领域里加强对全体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保持金融队伍的健康肌体。(303潘广田案,原农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31次收受11个单位和个人送的钱物,收受贿赂153.9万余元,判无期。由请吃饭——送土特产——贵重财物,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案发后,潘忏悔说:“从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到一个阶下囚,是由于我私欲膨胀、追求享乐造成的。其实我家里并不缺钱,我和妻子都在银行工作,每月收入上万。我的生活早就超过了小康水平。我为什么还要受贿?为什么要犯罪!一年来,我的头发全变白了。我真正体会到后悔欲绝的滋味,肠子都回青了。”潘终于明白:那些行为人送来的不是钱,而是定时炸弹!因此潘德案子告诫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不断加强人生观的修养,坚定信念,淡薄名利,保持乐观、进取、平和、健康的心态,才能抵得住各种诱惑,才能不被“富贵名禄遮望眼”。这也告诫人们,国家公职人员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确保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能向林裕行“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上邪路,避免发生从公仆沦为罪人,由领导沦为罪犯的可能。)

因此,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一传统的政治优势,着力抓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弘扬“三铁”精神,切实提高金融队伍素质。要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这不仅在于领导干部的行为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还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需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反腐蚀能力,以防自身变质或被不法分子拖下水。要不断结合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既要抓对人心有震撼力的警示教育,也要抓日常中的和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控制金融行为的有效机制。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套完善、有序的金融行为运行机制,这既是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化解和防范因金融体制“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金融犯罪的强有力措施。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金融调控监督体系和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推进金融法制化、市场化进程,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作为金融调控监督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合规的宏观控制机制,同时要切实履行好金 融监管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营运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经营,杜绝以不正当手段竞争,从而避免不法分子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自担风险能力,实行审贷分离、授权授信制度等决策监督,以增强抵御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能力,防范由此而产生的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健全内控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健全内控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只有下大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形成监督制约的良好运行机制。为此,一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从市场经济体制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系统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重点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等易发生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稽核检查方法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功效。要建立和落实检查责任制,对于未认真检查而发生问题的,同样要严肃追究检查者的责任。

(四)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由于金融业是整天与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履责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进人用人关,以保证金融队伍具有相对的纯洁性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把好进人用人关,总的原则要求应是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聘)用,保证质量。对不符合选人标准的,都应拒绝录(聘)用,不能降低标准,尤其是因职务 犯罪或严重违规违纪而被清理出金融队伍的人员,其他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录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定期交流、强行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不应“亡羊补牢”;发现在金融队伍中有赌博、嫖娼、吸毒行为的,要按规定坚决清理出金融队伍,不能“养虎遗患”。(如陈新和寇君宝案,共同点就是把贪污的钱花在嫖娼上,比如陈新几个月的时间40万元就全部进入了“小姐”的口袋。就在他逃亡的68天利仍是一路风流,呼娼唤妓,夜夜笙歌,把随身所带的300万元现金,400万德汇票挥霍一空。最终他也是判了死刑,也是罪有应得。)

(五)加强领导和协作,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惩治腐败,打击职务犯罪,既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也是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首先,各金融机构党委(组)要加强领导,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纠正“一手硬一手软”问题,把反腐治贪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健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行使职权,使他们切实担负起监督、检查职责。要针对职务犯罪随着金融业务发展而范围扩大、方式手段翻新的特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增强预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其次,要加强与各级检察机关的联系和协作,建立健全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排除社会上各种干预和影响,形成协同作战的整体合力,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使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再次,要加大对携款潜逃案件的专项治理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搞好抓捕追赃工作,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努力挽回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四篇:检察院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总结汇报材料

检察院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总结

汇报材料

**市人民检察院在高检院和兴安盟检察分院的领导下,按照“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检察工作总体要求,运用“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方法,在打击医疗卫生、交通、土地三个系统犯罪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予以严厉打击,集中力量查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对该系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2002年以

来,我局共立案侦查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9件9人,其中大案8件8人;涉案总金额人民币700余万元,通过办案给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这些案件的成功办理,在该系

统产生一定的威慑效应,取得明显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预防该系统职务犯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要开阔视野,拓宽案源渠道由于金融系统内的贪污贿赂犯罪类型多,涉案面广,因此,我们在收集、获取案件线索时,均要放宽视野,开展联想发散思维,不仅要关注市区范围内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农村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要关注金融系统内部管理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一般业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关注已查办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情况,而且注意发现相同职权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

1、鼓励全局干警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抓线索。要发挥每位干警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崭新的办案思路和灵活的办案手段,开动脑筋,主动出击,采取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活动,与公安、纪检、监察、信访、审计以及本院其他业务部

门建立线索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广泛挖掘案件线索。同时牢固树立线索意识、侦查意识,在日常生活、娱乐、交友等过程中做有心人,主动捕捉有价值的线索。2002年以来,我局立案侦查的9件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中,有7件是自行发现的线索。

2、把初查作为立案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坚持做到秘密初查与放开初查相结合。初查时不惊动初查对象,并严格限制知情人员范围,只限于检察长、分管检察长、反贪局长和直接办案人员知道,防止说情泄密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三放开”的方法,即不受举报内容的限制,放开初查的时间、放开初查的对象、放开初查的范围,开动脑筋、拓宽初查视野;

3、加强了对审讯尤其是初审的策略研究,因案制宜讲究审讯策略。审讯前全面熟悉初查材料,认真分析案情,周密制定讯问计划以及应变措施,精心选择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场合及地

点,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强化侦查意识,研究犯罪规律,加强办案指导,深挖窝案,串案近几年,我市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呈上升趋势,通过对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规律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2005年4月,在查办金融系统某银行某营业所柜员韩某某特大挪用公款案件时,我们意识到,如果侦查得法,很可能突破一起大的“窝案”、“串案”。韩某某挪用公款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且采用偷支储户存款和收储不入帐的手段,犯罪金额高达110余万元,在此案的侦破过程当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结合本案实际,分析研究“窝案”的特点,掌握“窝案”的规律,认为犯罪嫌疑人不可能一人独立完成取款的所有工作流程,一定会有其他工作人员参加其中,并且会有失职犯罪的可能。

针对韩某某这一突破口,我们加大思想攻坚,加大审讯力度,进行重点突破。经过连续突审,韩某某终于交待了该营业所主任刘某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出纳员李某某涉嫌与他人共同挪用公款犯罪及失职罪,从而一举突破了以韩某某为轴心的挪用公款窝案。

三、适应办案工作的需要,建立快速反应,高效精干的办案组团 2002年10月2日,某银行营业部将乌某某、李某某伙同他人采取技术手段,利用信用卡提现金百余万元非法据为己有的案件举报到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乌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于2002年10月4日、10月8日分别对乌某某、谢某某和李某某刑事拘留,2002年11月1日市公安局将此案移送我院,还有3天拘留期限就到了,院领导迅速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乌某某案件办案组”,办案组成员由七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办案骨干组成。

鉴于乌某某案件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

特别巨大,作案次数多,时间长,案情错综复杂,社会影响大,我们在借鉴以往办理案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整体优势,形成反贪合力,节约检察机关人力、财力等宝贵的办案资源,提高办案效率,我们建立了主办检察官负责下的办案组。即由反贪局长为主办检察官,负责乌某某办案组的全部工作,其余与乌某某案件有关的其他案件一律服从乌某某办案组的统一指挥,另在办案组内设立查帐、外调、追赃、预审、综合协调六个办案组,还从农行抽调了专业会计和审计人员,解决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的会计问题,又从刑一科和刑二科12全文查看

第五篇:检察院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总结汇报材料

**市人民检察院在高检院和兴安盟检察分院的领导下,按照“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检察工作总体要求,运用“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方法,在打击医疗卫生、交通、土地三个系统犯罪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予以严厉打击,集中力量查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对该系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2002年以来,我局共立案侦查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9件9人,其中大案8件8人;涉案总金额人民币700余万元,通过办案给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这些案件的成功办理,在该系统产生一定的威慑效应,取得明显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对预防该系统职务犯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要开阔视野,拓宽案源渠道

由于金融系统内的贪污贿赂犯罪类型多,涉案面广,因此,我们在收集、获取案件线索时,均要放宽视野,开展联想发散思维,不仅要关注市区范围内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农村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要关注金融系统内部管理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一般业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关注已查办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情况,而且注意发现相同职权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

1、鼓励全局干警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抓线索。要发挥每位干警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崭新的办案思路和灵活的办案手段,开动脑筋,主动出击,采取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活动,与公安、纪检、监察、信访、审计以及本院其他业务部门建立线索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广泛挖掘案件线索。同时牢固树立线索意识、侦查意识,在日常生活、娱乐、交友等过程中做有心人,主动捕捉有价值的线索。2002年以来,我局立案侦查的9件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中,有7件是自行发现的线索。

2、把初查作为立案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坚持做到秘密初查与放开初查相结合。初查时不惊动初查对象,并严格限制知情人员范围,只限于检察长、分管检察长、反贪局长和直接办案人员知道,防止说情泄密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三放开”的方法,即不受举报内容的限制,放开初查的时间、放开初查的对象、放开初查的范围,开动脑筋、拓宽初查视野;

3、加强了对审讯尤其是初审的策略研究,因案制宜讲究审讯策略。审讯前全面熟悉初查材料,认真分析案情,周密制定讯问计划以及应变措施,精心选择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场合及地点,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强化侦查意识,研究犯罪规律,加强办案指导,深挖窝案,串案

近几年,我市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呈上升趋势,通过对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规律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2005年4月,在查办金融系统某银行某营业所柜员韩某某特大挪用公款案件时,我们意识到,如果侦查得法,很可能突破一起大的“窝案”、“串案”。韩某某挪用公款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且采用偷支储户存款和收储不入帐的手段,犯罪金额高达110余万元,在此案的侦破过程当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结合本案实际,分析研究“窝案”的特点,掌握“窝案”的规律,认为犯罪嫌疑人不可能一人独立完成取款的所有工作流程,一定会有其他工作人员参加其中,并且会有失职犯罪的可能。针对韩某某这一突破口,我们加大思想攻坚,加大审讯力度,进行重点突破。经过连续突审,韩某某终于交待了该营业所主任刘某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出纳员李某某涉嫌与他人共同挪用公款犯罪及失职罪,从而一举突破了以韩某某为轴心的挪用公款窝案。

三、适应办案工作的需要,建立快速反应,高效精干的办案组团

2002年10月2日,某银行营业部将乌某某、李某某伙同他人采取技术手段,利用信用卡提现金百余万元非法据为己有的案件举报到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乌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于2002年10月4日、10月8日分别对乌某某、谢某某和李某某刑事拘留,2002年11月1日市公安局将此案移送我院,还有3天拘留期限就到了,院领导迅速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乌某某案件办案组”,办案组成员由七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办案骨干组成。

鉴于乌某某案件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作案次数多,时间长,案情错综复杂,社会影响大,我们在借鉴以往办理案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整体优势,形成反贪合力,节约检察机关人力、财力等宝贵的办案资源,提高办案效率,我们建立了主办检察官负责下的办案组。即由反贪局长为主办检察官,负责乌某某办案组的全部工作,其余与乌某某案件有关的其他案件一律服从乌某某办案组的统一指挥,另在办案组内设立查帐、外调、追赃、预审、综合协调六个办案组,还从农行抽调了专业会计和审计人员,解决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的会计问题,又从刑一科和刑二科抽调了二名业务骨干协助审查证据,由这些骨干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办案队伍。

外调组主要负责对主办检察官指定的涉案线索的调查取证工作。

预审组主要负责对乌某某的预审工作。

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对案件材料、信息、资料的汇总、分析、保管及有关法律文书的制作,对内传达院领导、主办检察

官对办案工作的指示,对外调组、预审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协调各个办案组的工作及负责案件卷宗的装订。

追赃组主要负责追踪赃款赃物的去向,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查帐组主要负责对帐目、凭证的调查工作,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

为保证案件质量,同时充分调动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对具体的侦查工作全面放开,逐级落实主办检察官、办案组组长、办案人员的工作责任制。规定各个办案组、办案人对交办线索的事实和证据负全责,主办检察官确定侦查方向,对整个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负全责;各个办案组有权决定自己组内人员的任务分配、角色调配,在不影响整体案件进度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制定侦查计划、预审提纲,决定具体的侦查行为。同时规定各个办案组要密切配合,这种密切配合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阶段性的案情分析会,让每名干警都全面的掌握案情;二是经常性的通报案情,有新线索,新进展,新情况及时相互通报。特别是预审组和外调组,要“侦审结合,以侦促审”,综合协调组要对预审和外调的材料全面审查,严格把关。快速反应、高效精干办案组的建立,保证了乌某某案侦破工作的指挥有力、组织严密、运转高效,从而对整个案件的顺利侦查终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韩某某窝案同样是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各个击破,再分兵阵守的策略得以成功侦破和侦结的。

四、强化机制,调动干警的积极性,确保案件工作顺利进行。

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个别干警思想不积极、不上进。针对此问题,一是我局大力加强了队伍管理机制建设。年初对全局干警划分为五个办案组,责任到组,任务到人,分工明确,这样就避免了个别干警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坚持向管理要素质、要公正、要效率、要战斗力,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一般性管理向科学管理、有效管理转变。二是加强队伍激励机制建设。为干警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想干、实干、会干、干好”,采取了三项激励措施:一是目标激励。我院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检察院,今年还要争创全国先进检察院,以此为契机明确提出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不仅要在全盟检察系统创一流、争第一,而且要在全国检察系统创一流、争先进。为本院争创全国先进检察院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干警坚定了决心,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全力以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二是信任激励。在工作中,经常对办案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并把有影响、有震动的案件交给有进取心、工作能力强、办案质量高的干警去办,使干警真正体会到干出成绩,就会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器重,从而出现了赛着干、比着干,谁也不甘落后的大好局面。三是物质激励。院党组对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在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年末按照反贪局办案奖励办法兑现,实行重奖、重罚,使干警做出的贡献与获得的物质利益成正比。

五、关于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防范措施及对策的一点体会

1、加大预防和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不断完善建立“教育、监督、管理、打击”、“四位一体”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金融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建立思想、制度、法律三条防线,确保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定。

2、加强法制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要使金融系统开展的法制教育、廉正教育、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具体化。要引导金融系统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岗敬业、终于职守,自觉做到“不想贪”,通过开展法纪教育,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教育引导职工遵纪守法,勤政廉洁,自觉做到“不敢贪”。通过强化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清除职务犯罪的思想根源。

3、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用健全的制度和法规来防止和消除发案隐患。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制度落实。其次要针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转向智能化的特点,增强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及时地修改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4、加强对金融系统高级管理人员和和岗位人员的制约,建立纵横交叉的监督网络。重点解决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违规操作问题,强化权利制约,解决个别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变一人多权为一权多人管,实行岗位轮换、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要通过强化岗位职责来保证严密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的真正落实。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预防犯罪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中,一级包一级,逐级负责,层层落实,道道把关,并切实抓好检查、监督,做到奖罚分明,讲求实效。

下载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计算机操作规程,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诱发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还有的不认真执行“三......

    预防职务犯罪学习资料

    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模块 主要内容:为有效的提升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企业文化氛围,保护员工在公平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与发展,从什......

    职务犯罪案后治理资料

    1981年中共中央提出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要求各地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检察建议就是在这时从原来的一般监督手段变为了综合......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大全五篇)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 对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认识和思考2007-02-16 10:36:49近年来,金融违法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

    “优秀青年”参评资料银行系统金融系统

    **支行**“优秀青年”参评资料“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同样,**这位茅台支行网点负责人,自2014年投入银行工作以来,就时刻将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刻苦钻......

    金融系统工作总结

    金融系统工作总结 时间稍纵即逝,在七月份,由于是第一个月来上班,要注册执业证书,所以一个月下来,没有执业证书,所以没能很好的开展业务。但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没去开展。这个月基本......

    金融系统自我鉴定[大全]

    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保险学、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西方金融理论、金融市场学、金融营销学业、银行会计、商业银行、西方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和技......

    金融系统自我鉴定

    金融系统自我鉴定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保险学、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西方金融理论、金融市场学、金融营销学业、银行会计、商业银行、西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