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瞬间”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素养1概览

时间:2019-05-13 07:2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瞬间”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素养1概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瞬间”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素养1概览》。

第一篇:让“瞬间”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素养1概览

让“瞬间”成为习惯、让“习惯”成就素养

——进化三小破解“垃圾分类”难题行动

一、选题背景

(一)垃圾桶里令人忧。

我校地处边远山区,东北青山环绕,南面小河一条,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使校园环境也显得尤为优越。然而,只要傍晚查看一下学校传达室后的特大垃圾桶,不免担心“美丽的家园”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细看垃圾桶内,各种废弃瓶罐、废纸报纸、灰尘土沙等垃圾溢满大桶。校门外的垃圾房更是堆积成山,正所谓“学生环境意识强不强,看看学校门口垃圾房”,如此环境意识怎不令人担忧!

(二)村委主任提意见。

村委会几位领导来校商量事宜,偶然间说起学生卫生习惯之事,说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讲卫生了,食品包装袋、废纸垃圾随地乱扔,村里主要道路两旁和娱乐休闲场所孩子们扔的垃圾特别多,双休日尤其明显,影响了村里的环境,希望学校领导能在早集会上予以教育。村主任对学校提出的意见让我们在场的学校教师一阵脸红,尴尬不已。

(三)十八大的启示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强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后来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的“宜居梦”又对生态和环保理念作了具体的阐述。于是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四)垃圾分类求突破。

因我校聘有两位专职清洁工,平时学校卫生情况总体较好,但总有部分人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教室内的卫生状况也不尽人意。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班子成员的面前,经过讨论,我们觉得环境教育不能只放在口头上讲大道理,在“活动中育德”应该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效。于是,我们提出了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的切入口。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在他在扔垃圾的“瞬间”就能表现的淋漓尽致,怎样把细小的“瞬间”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最后提高、内化为人的道德素养。我们觉得有许多事情可以做,而且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亲身经历垃圾分类回收的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进一步带动家人,影响社会。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垃圾分类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从而提高学生节约地球资源的意识。

2、通过收集、分类、处理垃圾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从而提高参与社会生活小公民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能力,体验垃圾分类过程的复杂和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整洁、美丽的班级、校园环境。

三、破解过程

(一)宣传发动,做好前期准备。

1、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统一认识。

3月14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小细节、大德育——垃圾分类”主题研讨会。会上,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深刻阐述了这项难题破解行动的背景和意义,针对学生公共卫生意识较差,存在随地乱丢垃圾和随意丢垃圾的现象,从细节入手,通过校园“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境意识,进而提升到懂得节约资源,达到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目的。之后各班班主任对初步行动方案,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觉得该项活动如能扎实开展,定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可把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难题的破解增添了信心。主题研讨会 的报道发表于萧山教育信息网。

2、各科室联合行动,明确职责、分头落实。

(1)大队部:一是宣传活动到位。该项活动由大队部牵头,各科室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学校大队部拟定好《进化三小垃圾分类倡议书》,利用山岳之声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了有力的宣传,利用校园宣传窗对《绿色低碳》、《中国梦》的有关图片进行了展览。二是制度建立完善。大队部根据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建立了《班级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监督评价制度》、《基金收支制度》等。

(2)教导处、教科室:要求各班利用品德课、综合课为阵地,上一堂认识垃圾的环境教育课,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垃圾分类的技能,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竞赛。严格来讲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对于小学生来说,垃圾分类的种类还是显得有些复杂,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校园垃圾的产生形式,在要求学生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垃圾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只回收那些可以卖钱的废纸、塑料瓶、牛奶盒等。

(3)总务处:从提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难题破解行动后,总务处就投资3千多元,专门购置了分类回收垃圾桶30多个、垃圾袋、手套若干。在校园中,原本混合垃圾桶被不锈钢的分类回收垃圾桶所代替,教室及办公室里用外观简洁、方便实用的塑料分类回收垃圾桶更换了原本装垃圾的水桶。校园里,设立了专门回收垃圾的《红领巾绿色回收站》,并定点挂牌。

(4)各班及教师办公室:各班主任明确工作任务,抓落实,成立垃圾分类班级绿色回收小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教师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员,倡导教师双面打印,节约用纸,并为学生垃圾分类回收做好榜样示范。

(二)组织活动,落实破解行动。

1、组织破解行动启动仪式。

3月21日上午大课间,学校大队部组织了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开展了“小细节大德育”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上演了同学们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我把垃圾送回家》,通过看表演同学们深受教育。随后大队长宣读了《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倡议书,同学们积极响应,并在 “洁美家园靠大家,垃圾分 类我先行”的横幅上签名承诺,并将横幅悬挂于教学楼。接着,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喊响了本次活动的口号“垃圾分类我先行”,将活动带入了高潮。最后,我们用上学期卖废纸换来的钱,买了些绿色盆景植物。作为奖品颁发给了一些先进集体,深化“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本次启动仪式的报道发表于萧山教育信息网。

2、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实践。

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班队活动、录像等形式,了解普通垃圾的处理过程,了解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的用途,从而认识到可回收垃圾也是一种资源,在地球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循环使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分类回收垃圾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各班均建立垃圾分类回收角,成立了分类回收指导小队,设有分类回收指导员,负责对同学们所产生的垃圾进行指导性分类后丢入垃圾桶,并将垃圾的分类知识张贴于垃圾桶上方;设有分类回收督察员,负责对同学是否乱丢垃圾现象的监督检查;还设有垃圾分类回收员,负责对班级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的倾倒,定时对可回收垃圾的送称过磅,并做好相关记录。

3、成立红领巾绿色回收站。

每周四中午11:40——12:50,学校大队部大队委员和学校工勤人员在“红领巾绿色回收站”开展回收活动。大队委员对每个班级送上来的可回收垃圾进行检查过磅,把每班每次可回收的废品记录在册,并折算成钱。值得注意是,我们的回收不仅仅对可回收垃圾在“量”上的记录,更重视对可回收垃圾“质”的检查,看各班是否在可回收垃圾中否参杂不可回收的垃圾,看学生对垃圾的分类是否正确。右侧为每周垃圾回收表:

4、建立绿色回收基金。

通过红领巾绿色回收站的回收,学校后勤不定时地对各班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变卖,获得了比较客观的资金。为此我们成立了进化三小绿色回收基金,由 4 大队委员2人管理现金日记账目,大队辅导员和一个大队委员管理银行卡。做到管理细致、透明。截止写稿日全校累计获得资金1256.20元。我们把废品回收所得的钱,专门用于购买绿色盆栽植物,并把这些绿色盆栽植物作为奖品奖给那些在校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的班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原本一无用处的垃圾通过回收变成了美丽精致的盆栽植物,又返回来美化我们的教室,其价值又得到了延伸。

活动开展三个月来,学校共发放绿色植物1百多盆。有许多班级自发买来了花架,设立了班级“生物角”。在美化教室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了一些植物,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养护技巧。

5、开展绿色文明星级班评比。

结合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学校大队部开展了“绿色文明星级班”的评比活动。在五个考评指标中,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尤为重视,大队部卫生督查岗的队员每两周一次不定时地对每个班级进行检查,分别评出绿色文明星级班级,各班两周一次的评比后其绿色星级因其评分的高低成动态变化状态,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并坚持不懈地开展好此项活动,评比以年级组为单位据分数高低评出3星、2星、1星。期末以得星数多少评出绿色文明班级。右侧为评比表:

(三)活动延伸,巩固行动成效。

1、绿色行动在社区。

学校和欢潭社区合作共同签订了环境卫生维护协议,学校每学期定时进入社

区开展清除牛皮癣活动,组织中队学习雷锋到欢潭公园清扫垃圾,并回收活动。3月30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大队辅导员傅老师和401中队班主任王建老师带领他们班的孩子来到学校所在的欢潭村的“欢 潭公园”打扫卫生。同学们认真捡起清扫散落在上面的瓜子皮、废纸屑等。对那些可以回收的塑料瓶还进行了回收。活动过后,公园环境焕然一新,到处都透出清爽与洁净。雷锋精神净化了师生的心灵、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活动报道发表于萧山教育信息网。

2、绿色行动在景区。

(1)山岳采风之“童眼看家乡”。4月份,学校大队部开展了四——六年级的进化三小山岳采风之“童眼看家乡”摄影比赛,通过家长带动孩子们一起领略家乡大岩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欢潭深厚的人文底蕴,大队部对学生拍摄的照片进行筛选后,评出了大岩山十大景致,并通过宣传窗进行展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大自然的朴素情怀,激发他们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热情。

(2)走进家乡大岩山环保之旅。

4月初,为了引领全校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山岳文化,感受家乡大岩山之美丽景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组织高段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家乡大岩山,开启了徒步探寻家乡美景的活动。大家克服将近6里路徒步跋涉后,集结上山。

下山过程中,大家也不忘帮大岩山美美容,捡捡垃圾。一路沿溪而下,大家纷纷当起了大岩山的美容师,有的同学带去的垃圾袋盛了满满的,更加让大家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活动报道见学校网站。

(3)拯救萧山大岩山的“中国小鲵” 行动。

为了拯救萧山的“中国小鲵”,进化三小绿色环保小队的成员行动起来了,他们在楼老师、赵老师的带领下,首选对欢潭村的“中国小鲵”进行了采点考察,从楼老师的话中大家发现,二十多年前原先有“中国小鲵”栖息的场所,现在大多已不存在了,它们繁殖的场所大为减少。为了更好地保护萧山的“中国小鲵”,队员们确定了三个定期考察点,第一个点,海拔63米,这里没有“中国小鲵” 的卵带,只有碗那么大的几个水洼,我们动手把这几个水洼挖深、挖大,希望附近的“中国小鲵”到这里来产卵,给它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第二个点海拔52米,在杨梅树丛中,有三对“中国小鲵”的卵带,第三个点海拔为40米,在一家农户的菜地边,有20来对“中国小鲵”的卵带,这个点也是最令人振奋的,考察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袋装了一对“中国小鲵”卵带,带回学校放入脸盆里进行观察研究,准备人工培育后放回大自然。局部的考察工作虽已结束,但保护萧山的“中国小鲵”工作才刚刚开始。

3、绿色行动在家庭。

为深化“垃圾分类”的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同学们已经逐渐形成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决定把”垃圾分类”活动推向家庭。因此我们下发了《垃圾分类,争做节能环保型家庭》倡仪书。准备采用小手拉大手的方法,把垃圾分类活动推向社会。我们还计划在学期将结束时对部分家庭进行采访。

四、成效反思

(一)门口垃圾——小山不见了。

校门口有一个垃圾房,以前一到放学,各班垃圾聚结于此,成了名符其实的垃圾“小山”,显得很刺眼。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开展后,因各班产生的垃圾进行了分类,聚集于此的垃圾只有少量的灰土、餐巾纸、早晨学生的食品包装袋等不可回收的垃圾了,从数量上看明显减少,连社区的垃圾搬运工也深感意外。

(二)各室班级——团结温馨了。

我们把本来要扔掉的垃圾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处理。既做到了垃圾减量的作用,又变废为宝。我们用卖废品的钱购置绿色植物作为奖品美化班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垃圾也能产生美”的意义。不仅如此,小小的盆花也能增强各个班级的凝聚力,他们会为了荣誉而更加认真参加各项学校组织的比赛活动。各教师办公室也开展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活动,教师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之风日益形成。

(三)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了。我们的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垃圾分类行动”效果怎样呢?学生的环境意识、垃圾分类自觉性如何?我们心理也没底。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正是检验的机会,因为学校运动会允许同学们带干粮,这是我校的一贯做法。我们大队部组织我校萧山日报小记者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暗访,结果让人欣慰,所有班级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垃圾回收,同学们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

(四)百姓口碑——获得肯定了。

我们的活动一直得到了欢潭社区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育人坏境。同时我们学校多次去欢潭公园、欢潭街道、大岩山景区等,开展绿色环保垃圾回收活动,得到了村民的赞扬和好评。“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一定程度上,使欢潭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以及由它衍生出的各类活动的开展。我们把抽象的德育理念,活动化、具体化、细节化、可见化。使全校师生在每一次活动中受教育、有所得、有所悟。师生不乱扔垃圾,科学分类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从而师生的环境道德意识也形成了。

当然我们的行动可能是卑微的,我们不能去建设一个“美丽中国”。但我们已经意识到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守护我们的山清水秀,一个个最美学生、一个个最美班集体,一个最美的三小家园就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篇:让运动成为习惯

让运动成为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型,让我们的皮肤有弹性,让我们显得年轻有活力,让我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运动好好处太多太多,不胜枚举。运动要从兴趣出发。在美国,以兴趣引导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加上健全的社区、学校运动设施,以及深入人心的全民健身文化,使得美国大学生体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美国体育运动已逐步从简单的竞技比赛和游戏,发展成一种文化。全民健身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以兴趣为主导的体育运动模式,与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参加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两个不同的层级,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运动要注意方法,提高运动水平。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选择几个我们感兴趣的运动,配合相应的体育节目,钻研运动技巧,会使得我们对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得我们的运动有连贯性,趣味性。我爱看比较大的运动赛事,比如奥运会,它追求更高、更好、更快的精神,不断鼓舞运动健儿刷新纪录,挑战人类的极限。对于我自己来说,也要求自己不断突破自我。运动是美妙的,赏心悦目的。李宁的体操,刘翔的跨栏是那么令人振奋,成为永恒的经典,留在我们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们前进。

在运动中保持运动安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能少,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后的必须做放松动作,确保尽快恢复身体疲劳。饭后不宜剧烈运动,身体状况不佳时也不宜剧烈运动等等。懂运动,才能热爱运动,才能更好的运动。

我运动,我快乐,我享受,我健康,抓住生命中最美好的,在运动中回归一份宁静、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宁静的心灵,充实的生活。

让运动成为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让运动带来健康,健康铸就美好的生活!

第三篇: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有人说,中国是“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人情大于制度。这本身是对“人情”一词的一种过度解读,也是对“制度”本身的一种无端蔑视。在工作和生活中,人情与制度虽然可以并行,但不能相悖。换句话说,制度不能阻碍人情的正常交往,但人情也不能逾越制度的正义底线。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维系正常情感最要紧的是“讲人情”的话,那么党员干部之间维系正当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讲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既包含对全体公民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更主要的是指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党规党纪。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也不例外,相反会更加严格。党规党纪犹如一把衡量行为规范的戒尺,时刻鞭策着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红线,不可越雷池一步。

不仅如此,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时还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针对“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有哪些纪律和规矩、党员干部应该如何遵守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旗帜鲜明地阐述。由此可见,尽快在党员干部心目中树立更加强烈、更加自觉的“规矩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作风建设的关键一课。

然而,在这种严峻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却还在为了某些所谓的人情面子打制度的“擦边球”,对党纪国法阳奉阴违,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反对讲人情,私下里却曲意逢迎,刻意模糊人情与制度之间的界限,对自己和身边的违纪违规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屡屡在原则问题上打折扣,在人情关系上开绿灯。虽然把党规党纪写在本上、挂在嘴边,却没有记在心上、印在脑海,甚至有人走上了“玩火者必自焚”的不归路。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官场上“人情风”、“关系风”对政治生态的不良侵蚀,更反衬出一部分官员内心深处对“规矩意识”的缺失。这种缺失,归根到底是把“讲规矩”当成了一种刻板的思想教条,一种拘谨的行为束缚,而没有从心理层面认可纪律的权威性,从思想层面接纳规矩的公正性,更没有真正意识到“规矩意识”对工作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很多党员干部精神“缺钙”的一个集中表现。

其实,“讲规矩”并非冰冷生硬的条条框框,也并不意味着畏首畏尾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对制度的敬畏,一种对原则的坚守。如果能够将“讲规矩”变成一种个人观念上的习惯,那么必将成为推进工作的助力器;如果任由个人行为游离于“讲规矩”之外,那么必将成为阻碍工作的绊脚石。因为对于习惯讲规矩的人而言,“规矩”就是一张公平公正的“通行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而不必担心遭遇阻力,出现纰漏。而对习惯不讲规矩的人而言,“规矩”就是一块验明正身的“试金石”,若有瞒天过海、暗箱操作终究会露出马脚,事情败露。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及时扭转对“讲规矩”的认知偏颇和观念淡化,及时弥补“规矩意识”缺失的精神之钙,既要懂规矩更要守规矩,既要讲规矩更要用规矩,把“规矩意识”从一种内心的羁绊变成一种行为的自觉,从一种空洞的说教变成一种观念的习惯。如此,在规矩的框架内行事,才不会出格,在纪律的红线内做人,才不会越界。

第四篇: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今天4月 23日, 是世界读书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师有话要对全体同学们说,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人也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读书虽然不能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一个家庭可能缺少这又缺少那,唯独就是不能缺少书。”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温暖的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暖春时节,希望每位同学能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珍惜每一天的读书光阴,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点燃读书的激情,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08小教张锁林

这是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之后,读的第四本薛瑞萍的著作,并将继续读她的《我们二年级啦》,可是当当网已经缺货。

不知从何时起,薛瑞萍走进了我的视线,我知道原因之一是薛瑞萍在教育界的声名鹊起,让我这个即使闲暇不太阅读教育类书籍的人也不得不耳濡目染到她的存在。读她的前三本书时,我端详着封二的作者简介“任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至今”思付:这人真谦虚,自己是特级教师都不说,也许这就是她吸引人的地方吧。于是到网上一搜,果然看到网上说:“薛瑞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的“邀请函”中看到:“薛瑞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可是刚刚掩卷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上面又明明写道“小学高级是我事业的顶锋”。读到此,我翻看前面的《序》,落款:2005年6月4日。哦,也许后来薛瑞萍才评上特级教师的吧?凭她出了这么多书,凭她获得的这么多奖项,她评不上还有谁能评上。写到此不觉羞愧,原来在我们普通小学教师眼里,巴望着的只有特级教师,这是何等的功利思想在作祟。薛瑞萍的成就岂止是“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这些头衔所能概括的。如果薛瑞萍不是“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那才是对教育界的最大讽刺,就像当年袁隆平被“中科院院士”拒之门外一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

不厌其烦地读薛瑞萍,不光自己同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因为读薛瑞萍的文字不像读其他教育著作那样令人费解,相反是一种文字美、意韵美的享受。读着读着,你会感到自己不是在读,而是作者借助文字在向你吟唱,那种起伏跌宕的韵致,分明就是由一串串文字织成的美丽音符,由作者胸中吐出,一气贯注,一唱三叹。那样醒人耳目、沁人心田、悦人心扉、启人心智。一路阅读一路分享作者的万般情思、千种风情,让你享受美伦美奂的文字美的同时,嗅到作者沉浸在文字中的气息,触摸到作者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作者火热的心跳,所谓心随文动,不知是人之声还是己之声,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烧灼你、浸润你、同化你”,“就这样被你征服”„„

不厌其烦地读薛瑞萍,是因为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拿了那么多奖项的薛瑞萍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作为年龄最大的选手摘取安徽省合肥市教学大赛一等奖之后,她便急流勇退,给自己的教学比赛生涯画上句号。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这样的退出需要多大的勇气,也只有追求真理追求活出自我的薛瑞萍才能做得到。也许薛瑞萍看惯了教学比赛的娇揉做作,离教师内心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越来越远,才毅然决定退出,也许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原因,个中滋味只有亲自经历过的薛瑞萍知道得最清楚。薛瑞萍追求的是人生的大智慧和高远的境界。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描写的都是作者亲历的教育教学的故事和作者很有见地的读书心得,这让同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我倍感亲切。教育理论书籍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让人晦涩难懂,有些所谓名师的作品故弄玄虚,写来写去总围绕着自己曾今上的一些公开课,理论的阐述又那么的高深莫测,令人费解。而薛瑞萍描写的是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读来绝无说教之感,让人触摸到的是作者真实的教

育生活,感觉到作者对教育的深深迷恋,对教育现状的忧愁和思考,对语文教学的丰富的教学思想。全书分为三辑: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第一、二辑,作者以小故事的形式描写了身边的教育教学事件,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她的三句名言让我记忆犹新,第一句: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第二句: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第三句: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第三辑是作者的读书札记,文字是那样的隽永而又深刻,清新而又美丽,她深厚的古文功底绝不亚于专业学者,其思想的深刻也只有读了那么多书的她才能提得出来。如她在《感受〈诗经〉》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渊深、朴茂、古老、清新,最平常的一声叹息,叩动古往今来多少善感的琴弦——不用争也不用抢,只要你静心谛听,真诚体会,就能获得至为销魂的回报。”像这样的优美的文字,在她的读书笔记中随处可见。“大道至简”,薛瑞萍的理论是简单而深刻的,是朴素而美丽的,是能让人读懂并接受的,因为作者是扎根一线的普通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全书充斥着作者对读书和学生的爱,正如封二所介绍的“薛瑞萍网名‘看云’。1965年生,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任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至今。人生信念: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职业观: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读完全书,你会深深认同,薛瑞萍确实是这样生活的,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薛瑞萍的人格魅力。真如她对学生所说:“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孩子们,老师热爱生活。老师当你们是生活送我的——情人的礼物。”这就是追求精神至上的薛瑞萍;这就是爱生如子的薛瑞萍;这就是嗜书如命的薛瑞萍„„

读薛瑞萍的感觉是一言难尽的,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夫,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刻的教育见地„„高山仰止的同时,深深为同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感到愧疚,看看人家的阅读量,人家的课堂教学,人家教出来的学生,唉,自己真是连半点都比不上。从教十几年,虽然成绩也有,论文也发表了不少,但比起薛瑞萍,我的那些搜肠刮肚拼凑而来的文字,真是羞愧万分。曾几何时,自己陷入对名师的崇拜,于永正、孙双金、薛法根等等,太多的论文,太多的语文教学案例也看了不少,曾一度折服于他们的精彩教学,迷恋于他们的精彩言论,着魔于他们的成长经历。但是阅读薛瑞萍,又让我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这一行,朴素迷离的言论无意识中渐渐远去,被薛瑞萍简单而深刻,清晰而坚定的声音所代替:读书,唯有读书才是教师成长的真正有效的途径。虽然周国平说:“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但我想教师就不同了,因为教学就是教师的生活。因为教学不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台上的教师就是学生眼中的演员,透过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看到的不光是知识,也包括你全部的生活。生活中的你是怎样的,台上的你就是什么样的,教室是你的舞台,学生是你的一面镜子。只要当你接触到学生纯真渴求的眼神时内心还会泛起一丝波澜,你的教育良知就没有丧失殆尽,你就完全来得及拾掇起对生活的热切希望,慢慢充盈起来自“人”的内心的声音,让良知被唤醒的那一刻永驻,从而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包括自己的日常生活细节,这样的审视其实是在拯救你自己,因为你将改变的是自己在孩子们眼中的形象,由不那么讨厌到比较喜爱再到非常喜爱。到了那时,让你享受到的又何止是教育教学这一项。

读过薛瑞萍的书,再回过头来看她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上的零星文字,感觉有些异样,惊叹于她对文字的驾轻就熟的同时,而悟

出了什么叫“厚积薄发”。看了那么多书的薛瑞萍,我不知道是否只有以看书多而著称的窦桂梅可以与之媲美,还能有谁?我想,如今的薛瑞萍自己就是一部书,一部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的书,让人欣喜的是,“薛瑞萍效应”正在信息迅捷的今天滋长蔓延。我想:当“看云说”不但成为青年教师的口头禅,更融入小学教师的职业命脉,中国将收获更多的“在我的课堂上相开小差都难”的美丽课堂,到那时读书将不再是国人难以培养的生活习惯。

下载让“瞬间”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素养1概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瞬间”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就素养1概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感恩成为习惯

    讓感恩成為習慣 有一間學校的學生都來自基層家庭,他們得到某個集團的幫助,每天早上供給每位學生一個麵包和一盒奶,由幾位義工家長每天大清早負責安排分發。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很......

    如何让标准成为习惯

    如何让标准成为习惯——对开展岗位安全行为养成教育的思考武威南机务段党委书记王维国武威南机务段党委实践“安全在精神、安全在管理、安全在作风,安全在行为、安全在习惯、......

    让微笑服务成为习惯

    让微笑服务成为习惯 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说:我已经习惯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究竟习惯了什么呢?习惯了单一模式应付每天的工作,还是习惯了固定方式的话术营销,甚至习惯了用......

    让感谢成为习惯范文大全

    教育随笔 让感谢成为习惯 幼儿园每天上午室外活动后,便是喝牛奶时间。周一我照例为孩子们插好吸管,请孩子们排队来我这里拿牛奶。一个又一个孩子依次来拿牛奶,什么也没说,只是接......

    让优秀成为习惯

    让优秀成为习惯你一定熟悉这样的现象:骑自行车的时候,刚开始很费力气?而一旦骑起来以后,就会感到轻松多了。汽车在发动的时候很慢的,而后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飞轮效应”。......

    让安全成为习惯(精选)

    让安全成为习惯什么是习惯?大家都知道习惯成自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其实就是习惯的影响力。习惯是一个人的性格和素质的积淀与反映,是在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

    让阅读成为习惯

    人类需要读书已成公理,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警言名句车载斗量,关于读书的逸事佳话不胜枚举,诸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茧映雪等等。远的不说,就是刚从10年浩劫中走出来的那段时间......

    让习惯成为文明

    让习惯成为文明 讲文明,树新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