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遥小说中青年女性形象研究---毕业论文
【标题】路遥小说中青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陈 媛
【关键词】路遥??小说??青年女性形象??形象表达??创作心理? 【指导老师】金宏建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路遥虽逝世十多年了,但其作品仍深受读者喜爱,并获得了许多国家级或省级奖项。但他生前并没有沉浸在这些荣誉中,而是更加努力的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获奖并不意味着一部作品完全成功,因为作家的劳动成果不仅要接受现实眼光的评估,还要接受历史眼光的审视。”[1]?“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与当代广大读者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这是作者一贯所珍视的。他并不顾及专家和评论家们怎样去看,怎么去说,而是全心全意地揣摩普通读者的心灵感应。”[2]所以无论多少年以后,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和他的作品。一开始,路遥的作品在文学界、批评界地位似乎并不高,但却深受读者喜欢,并在读者的心中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如《平凡的世界》从1986年问世至今,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先后经过六个出版社发行,其生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许多精心之作。
仔细研读路遥小说之后,我发现人们对其作品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也不少,但对路遥小说中青年女性形象塑造的总体论述却很少。因此,我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路遥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做一个比较系统的论述。因为这些青年女性形象构成了较为独特的关照路遥小说创作特点的视角。首先路遥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类型化明显,大致可分为:农村劳动女性、城市知识女性、徘徊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女性。她们构成了路遥笔下女性形象的主体。其次,路遥通过质朴的语言描写、多侧面描写和对比描写生动的刻画了他笔下的这群青年女性形象。再次,从创作心理来看,路遥对这些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深受他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情感的影响。这些影响衍化并渗透到他的作品中,让他笔下的青年女性形象独具特色。总之,路遥对这群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单为女性这个弱势群体提供了心理支持,还引起了人们对女性地位的深刻反思;另外他对女性形象的表达也为中国的当代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
一、路遥笔下类型化的青年女性形象
在我国当代小说家中,有不少擅长刻画美好女性形象的高手。“文革”前的孙犁、茹志鹃、王汶石,新时期的张洁、汪曾祺、贾平凹、古华等,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路遥虽然创作时间不长,但也刻画了各种类型美好的女性形象,可以当之无愧地跻身于这些擅写女性的小说家队伍之中。纵观他的小说,可将他笔下的女性分为三种类型:农村劳动女性、城市知识女性、徘徊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女性。
(一)农村劳动女性
农村劳动女性在路遥小说中占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她们身上大都具备传统女性的美德同时又具有农村人的狭隘思想。主要以贺秀莲、刘巧珍、郝红梅、孙兰花为代表。这些女人默默无闻地为男人们奉献自己的一切,努力做好一个妻子与母亲的角色。她们美丽、善良、贤惠,但没有太多文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她们也会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可却把自己的追求和幸福都依附在男人身上。有的甚至已到了愚昧迂腐的程度。她们既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化身,又是没有觉醒的落伍者。她们虽然是传统的女性,但也体现了时代进步在她们身上所起的作用。
贺秀莲(《平凡的世界》),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贤淑、能干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是一个能干的农村妇女,是丈夫的得力助手,是农村人居家过日子的好帮手,但也有着农村人狭隘的思想意识,如处处为自己的小家打算,对丈夫帮助公婆一家的不满,闹分家,对与她家有过结的人不轻易原谅等等。她是农村妇女中的“精人”、“能人”、“强人”。贺秀莲毫无怨言、心甘情愿与孙少安一起受苦,艰苦创业。正当可以享受幸福生活时她却离开了人世,给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她一生默默地辅助孙少安成就事业,从不顾及自我,一心只为这个家着想。其实这是令人深思的,作为妻子她无疑是非常伟大的,可是她完全忽略了个人的价值,是一个深受传统道德束缚了的女性。
刘巧珍(《人生》),一个受世人爱戴的女人。她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她对高加林如痴一般地爱着,默默地等待与付出。在高加林遭受打击,断了成为“公家人”的希望后,她勇敢地向他袒露了自己的少女情怀,用真诚炽热的爱,给了他极大的感情慰藉。她勇敢地与自私落后的父亲和乡村旧习惯势力进行斗争。但是,她和高加林之间的爱缺乏充分的基础,两人的文化素养,个性情趣差异太大,因而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在高加林提出分手之后,善良宽厚的她没有撒泼放赖或想法报复高加林,也没有失去生活的热情和信念。她用劳动来排遣自己的伤感,并带着几分无奈认同现实的心情和马栓结了婚,重建自己的新生活。在高加林倒霉再度从云端跌落到高家村的黄土地时,她坚决反对并苦苦哀求企图羞辱高加林以泄愤的姐姐,还向姐姐的公公说情,希望他能重新安排高加林当民办教师,以缓命运对他的打击。这种菩萨般的慈善心肠,实在感人至深。
郝红梅(《平凡的世界》),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女性,也深受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将爱情和婚姻视为依靠,甚至期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对于一个农村女人来说,只有靠两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和婚姻。而前者对她来说不现实,家里实在太穷了。正是由于家境的贫穷,加之政治地位的低下,使她懂得用谦卑的方式去生活。她从小就学得很乖巧,在村里尊大尊小叔叔婶婶不离口,以此来迎合乡邻们。郝红梅正是把真实的自己掩藏起来,用面具化了的自我来赢得邻居们的好评,才有了读书的机会,所以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并期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在快毕业时,她知道,如果不找一个好一点的对象来依靠,就只能又回到那贫穷落后的农村去受人歧视。所以在孙少平与顾养民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顾养民,想通过他来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在这里刘丽英(《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也有着与她相似之处,如对男性的依附,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她们所追求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纯粹是为了物质享受,为了更好地生活。她们有着寄生于男人身上享受荣华富贵的心理,而正是这些让很多女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类女性大都还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她们身上还具有很浓厚的男权依附思想,婚姻与家庭成了她们的全部生活。她们努力去做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丈夫和孩子的身上,为家庭奉献自己的一切。作为妻子与母亲,她们无疑是非常伟大的。可她们在付出与奉献的同时迷失了自我,虽然得到世人及社会的认可,被认为是贤妻良母的典型代表,可她们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贤妻良母这个称谓本身就是带有性别歧视的,它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在男权观念的基础上对女性的一种评价,是男权社会与男权文化以此来束缚女性的一根精神绳索。女性不应只是作为一个妻子与母亲的身份而存在,还应作为独立的人而存在,要实现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就得表现自我,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不能只是按照一惯的传统去生活。
(二)城市知识女性
这是一群光彩夺目,具有女性自我意识和独具个性的知性女性,主要以黄亚萍、田晓霞、杜丽丽等为代表,她们身上负载着新时代的气息,焕发着新时期的激情,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她们大都从小就生活在城市,接受过高等教育,与农村女性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她们基本上完全摆脱了传统伦理道德,具有比较开放的心态。敢爱敢恨,勇于表达自己,追求自我的生活享受,注重个人感受,是她们的重要特征。
田晓霞(《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小说中塑造得最为完美的一个人物,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女性。她出身于干部家庭,从小生活在城市,有着很好的成长氛围,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气质高贵,没小市民习气,没有乡村妇女的狭隘和缺陷,个性活泼,做事果断,酷爱读书,见解独特,关心国家大事,乐于助人,没有丝毫“官家小姐”的脾气。在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工作后更是一认真负责的先进工作者。在她身上集合了城市女孩的优秀品质,同时又摆脱了世俗的眼光,摆脱了物质权益的束缚以及对男性的依附。她有自己的追求,有很明确的目标。晓霞对爱情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认识,?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说:“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奋斗!?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3]这是一种真爱,?是心灵的相通与交汇,?是情感的依恋和交融。但很显然,?她与孙少平之间的爱情只停留在精神方面,?如果要达到两个人的结合,就得超越许多现实的东西。他们的爱情,?尽管我们都真诚地祈祷他们结合并永远幸福,?可现实是无情的,?是现实无法让他们结合,?并不是他们爱得不真、不深,?也不是因为他们太世俗,?而是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注定他们难以结合。?即使结合,?他们之间的现实条件差异太大了,也会给他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无数的矛盾与痛苦。作者很珍爱这个角色,既不能接受她们分手,又不想违背现实生活的逻辑,所以人为地制造了一场事故,来维护了自己的创作意愿,让晓霞毫无必要地牺牲。田晓霞的死,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黄亚萍(《人生》)出身干部家庭,生活在城市,有文化,有能力,处事决断,敢爱敢恨,具有现代意识。一开始黄亚萍与张克南的关系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了,虽然她一直爱着高加林,但她很清楚他们之间的悬殊,所以选择了爱她并且与她家地位相当的张克南。后来当她与高加林之间的这种悬殊的身份地位不见时,她又主动争取机会向高加林表明爱意,并断然离开了张克南。虽然她觉得好像欠了克南很多,为此感到很内疚,但她还是不想勉强她自己,“在她看来,追求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权利干涉她的追求,包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他们只是从岳父岳母的角度看女婿,而她应该是从爱情的角度看爱人。别说是她和克南现在是恋爱关系;就是已经结婚了,她发现她实际上爱另外一个人,她也要和他离婚!”[4]所以她选择了与自己趣味相投的高加林。她敢于反抗世俗,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顾及舆论的压力,举手投足间让人觉得有点轻浮。当高加林回到农村后,她又不能放弃自己优越的物质生活,放弃她作为一个城里人的身份,跟他一起去农村。确实,很多人都觉得她对情感不专一,太注重于物质生活。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女人,考虑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感情,婚姻除了爱情,还是要以物质为基础的。具备基本的物质才更有利于家庭与婚姻的和睦。其实像黄亚萍这样的女性在今天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说她们世俗。但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她们不得不考虑许多现实的东西。她们只是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得多一点而已。
杜丽丽(《平凡的世界》),是一位很前卫的新时代女性。她也出身于干部家庭,过着衣食无忧,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知识有理想有才华,有着很好的职业,还有一个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应该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可她并不满足于她现有的生活。因为丈夫不能完全满足她,为了弥补他的空缺,她用诗人的浪漫气质,又为自己找了一个情人――同是诗人的古风铃,她并不在乎他们能否长相斯守,她追求的是暂时的享乐。在丈夫面前她也并不掩饰与古风铃之间的关系,而是很坦城地接受现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她也为此感到非常痛苦。她不想伤害丈夫武惠良,更不想看到他痛苦,但她不想勉强自己,更不想掩饰自己的感情。为了她的爱――爱武惠良、爱古风铃,她选择了离婚。杜丽丽是一个对爱情有着强烈需求的女性,而现实却使她难逃感情的罗网。杜丽丽选择离婚是很不被人认可的,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她放弃了原本很好的婚姻生活去追寻虚无缥缈的爱情。在这些青年女性身上体现出的现代性主要是她们在选择婚姻时敢于打破传统世俗的框架,以爱情作为基础来建立婚姻。她们不像农村女性那样对男人一味的顺从和忍让,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与男人平等的位置,更注重男女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沟通。她们对爱情与婚姻有着清醒的认识,更有着自己的追求。
(三)徘徊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女性
在这类女性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作者内心所倾向的女性。她们大都出身于农村,既保留了古朴纯洁的民风又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她们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受到了新思想与文化的熏陶,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意识、独立的爱情与事业追求,与乡村劳动妇女相比,在她们身上少了几分软弱与愚昧,多了一点自强自立、独立自主的精神。路遥塑造了很多这样的女性形象。如田润叶、郑小芳、卢若琴、冯玉琴、金秀、孙兰
第二篇:路遥小说探析
关于路遥小说的研究综述
周晶
天津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系
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化作家,他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陕北那块贫瘠而具有无限生机的黄土地上,真实地刻画出了地处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有志知识青年,在探索人生征途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农村青年在思想观念变化和人生理想追求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制约、现实的复杂及青年人贫寒的出身而演绎出的人生苦痛。在路遥的小说中,学者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不同小说中不同人的命运,他们品味到的更是路遥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那些精髓渗透于路遥的每部小说。比如小说里的人物都生活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他们都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等等。下面就让我总结一下学者们对路遥小说的探析。
一、路遥的乡土情结
学者们注意到路遥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对此学者们给出如下的解释和理解。
李勇认为“在作品中,对黄土、对农民,他灌注的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情,构成他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这种浓烈的情感色调贯穿几乎他的全部创作活动之中,是沸腾在他作品中的血液” ①。所以谢强说“在坎坷而又遥远的陕北高原上,把《姐姐》的《痛苦》穿过《月夜静悄悄》,绽放在《青松与小花》的世界中,把伟大的《人生》展现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
可是在张连义看来,他写作永恒的主题是农民还有另一个原因,“路遥的创作贯穿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宗旨,坚持了‘为人民’写作立场。当时的农民与工农兵群众具有同一性,因此,坚持为工农兵服务,满足他们文艺的需求就成为作家的根本任务,也成为路遥的自觉追求”。②陈沛昌也认为路遥的文学与政治是分不开的“我甚可以明确而肯定的说,路遥是一个酷爱文学而又关注政治的人。关于路遥对文学和政治的态度,如果要用一个比例来划分,我真的为难了。固然,路遥最终是以文学的成就而文明的,但这并不能抹杀和掩盖它对政治的关注和曾有的政治抱负。我认为,说明这一点,对于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研究路遥的成长与成功都是有价值的” ③
所以对于路遥小说永恒的写作主题—土地、农民,学者们大致形成了两派的观点。一是由于终认同路遥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内心对黄土的眷恋使他的作品离不开这一主题。二则是处于以中国政治需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
二、城市交叉地带
学者们路遥小说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那里的人们痛苦的根源就是身处城市交叉地带。那么何谓城市交叉地带?路遥第一次提出“城市交叉地带”这一概念是在1981年10月召开的,之后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
“我国当代社会如同北京新建的立体交叉桥,层层叠叠,复杂万端而在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可以说是立体交叉桥上的立体交叉桥。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城市之间、农村之间,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万交往日渐广泛,加之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的初级教育的普及,以及由于大连初、高中毕业生插队和返乡加入农民行列,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相万渗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随着城市和农村木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出现了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倾向。由此产生出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等等。它们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一切矛盾在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精神道德方面都表现出来,又是那么突出和复杂。”④
李勇认为路遥之所以是设定的社会环境是在城市交叉地带是因为“城市交叉地带是路遥瞭望社会人生的窗口。在这儿,他洒下了人生的汗水,洒下了血泪,留下了辛酸、迷惘、快乐和奋斗的足迹,他的个性在这儿浸泡过,磨砺过,他思考的笔触终于在这儿苏醒了、抖动了”。“高加林是个对都市文明的强热追求者,对都市文明有一种神圣的向往,正是一种体现
了新生活的召唤,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向前迈进的一个前奏”
⑤。“城市交叉地带是路遥的创作敏感区,他巧妙地与8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个时代敏感区相谐合”⑥。
三、路遥笔下的农村青年
在唐歆瑜的眼中,“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始终把关注的目光农村青年人生的价值探寻上,路遥是最为执着的一位”⑦。我们从《在最困难的日子》、到《人生》、在到《平凡的世界》中,不难窥见到农村青年艰难的探索之路。路遥说过:“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学者们认为有一股精神力量支持着路遥密切地关注这些年轻人。
闫惠玲认为“正是这在长期底层生活苦难中获得的切身体验使他执意要为农村知识青年立言,写他们在城市流浪生涯中所进行的对于理想的充满激情的寻觅,以及在寻觅过程中的痛苦与失落,写出他们在时代发展与道德积淀的撞击中,心灵所收到的情感负荷。”并且“这明确的创作意图使其作品有一个稳定的主旋律,那就是对农民的深挚理解,对他们生活状况的焦灼与痛苦以及农村知识青年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人格解放的渴望,对于文明的接受和向往” ⑧
王卫平和栗丹也同样觉得是从前的生存的困境给路遥的作品的影响,“中国有许多作家就是从苦难中走出的,路遥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说苦难造就了路遥,没有苦难就没有路遥,就没有路遥路遥的那些震撼心灵的作品。”⑨
可以看出,对于路遥的小说年轻人这一永恒的题材,学者们的观点几乎是一致 的,那就是路遥的苦难经历深刻的影响了他的内心,从而渗透入他的作品。
四、路遥的个性心理
学者们在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的命运的不同阐释的过程中挖掘了路遥的个性心理,然而他们有人认为路遥是强大的、坚强的,有人却认为路遥是自卑的、甚至自虐。
起初在贺智力的眼中,路遥是坚强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路遥是强者。他那在艰难困苦中追求奋斗的精神,会给人以力量。他的小说总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⑩
然而随着对作家了解的深入贺智力改变了他原有的看法,“却分明感到
路遥是被各种矛盾纠缠住的一颗痛苦的灵魂。他的自卑、孤独、怀疑,他的脆弱、压抑、自虐,他的悲观、痛苦乃至绝望,他的反抗、报复„„所有这些奇特的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课题。”11
严雪梅眼中的路遥是自卑的,“生活中的路遥并不随和,有时还给人一傲气的印象,但这都是表象,在他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其实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结” 12。
大部分学者们认为路遥的内心是纠结的,这源于小时候的苦难经历给他的不可磨灭的阴影。但我认为路遥是坚强的,他勇于直视那段不堪的过去,并通过作品传递给那些还身处水深火热的年轻人,传递给忽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们,唤起他们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唤起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从这一点上,我认为路遥是精神上的强者。
五、路遥小说中的道德意识
作家的意识世界里有十分广泛的内容,许多学者挖掘出路遥在其作品中渗透着他的道德意识。
王西平认为“路遥的道德意识十分浓重,他的小说创作总是将政治的、思想的、性格的冲突,交织着道德的冲突和选择,总是将道德理论作为判断人生的一条重要准则,他塑造人物首先给出评判的,也往往是道德性质的从而将理论主题和社会主题溶为一体,因此有人说他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道德至上的伦理倾向'” 13
廖晓军也认为“路遥终生存在的英雄情结,不仅是他强烈持久的创作冲动之一,是他情感格外激越深沉的底蕴,是他意志的顽强性与持久性的深层动力,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文学创作呈现着真挚动人、富有力度的独特面貌” 14
我认为在目前已有的评论中,缺少对路遥的作品对于当今物欲膨胀的社会的意义。比如高加林由于走后门而被“拿下”这件事对于当今社会已经不合适了,也许高加林活在当下,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会前途无限。
①李勇.路遥论[J].小说评论,1986,(5).②张连义.浅谈路遥早起的文学创作[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4):25-28.③陈沛昌.路遥:一个令陕北人感到无限荣耀的人[N].延安日报,2007-11-07.④路遥.关于人生和阎纲的通信[J].作品与争鸣.1982,2:34-36.⑤董鸿扬.略论高加林形象的社会意义[J].学习与探索,1985,(2):108-112.⑥李勇.路遥论[J].小说评论,1986,(5).⑦唐歆瑜.路遥笔下农村青年的艰难人生探寻解读[J].文学教育,2010,(04):26-27.⑧闫惠玲.城市交叉地带的丰富内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23-25.⑨王卫平,栗丹.论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85-90
⑩贺智力.路遥的个性心理[J].小说评论,2002,2:87-90.11贺智力.路遥的个性心理[J].小说评论,2002,2:87-90.12严雪梅.路遥的自卑情结[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2):57-61.13王西平.路遥小说中的道德意识[J].人文杂志,1997,1:109-112.14廖晓军.路遥小说的崇高美[J].唐都学刊,2005,21(2):25-29.
第三篇:女性小说(范文模版)
第八节 女性文学(3课时)
(二)女性文学概念:女性文学指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
(三)当代女性文学概况 1:17年文学中的女性文学
17年脱离了表现女性世界的规矩,女性意识隐藏起来。艺术个性、性别特征隐退。女性意识当时被看作小资产阶级意识。宗璞的《红豆》和茹志娟的《百合花》因为叙事角度和笔调都是女性化的、诗意的而遭到批判。
2: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
(1):在中国现代史上成名的前辈女作家在当代焕发青春。如冰心、丁玲、杨绛、草明、韦君宜等。A:冰心:从多年沉默中走出,进入创作盛期
她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中影响广泛、长久的作家。晚期作品成就很高,小说与散文都进入炉火纯青的状态。如《从八十岁发起的誓言》
B:丁玲:《杜晚香》、《牛棚小品》、《风雪人间》等。C:韦君宜:《老干部别传》、《洗礼》、《母与子》 D:杨绛《洗澡》、《干校六记》
(2):50、60年代成名的新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很多人都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中坚 A:宗璞《我是谁》、《三生石》、《南渡记》 B: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C:刘真《黑旗》
D:柯岩《船长》(报告文学)、《寻找回来的世界》(3):新时期崛起的女作家
张洁、谌容、凌力、霍达、戴厚英、程乃珊、舒婷、陆星儿等(4)八十年代中期的崭新一代的女性作家群
残雪、蒋子丹、张辛、迟子建、张抗抗、张辛欣、铁凝、王安忆、池莉、方方等(5)90年代成为焦点的作家,如陈染、林白、卫慧等。
(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1:女人也是人(五四到80年代)
五四时期女性作为人的意识觉醒,女人是和男人一样的人,小说通过掩盖女人的性别身份,来突出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小说中忽视性别差异的写法,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女性解放的趋势,但也造成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雄化的弊端。2:女人就是女人(90年代)
90年代市场经济繁荣,都市文化繁荣,女人成为欲望和消费的热点和卖点,这样的语境下,以女性性别身份为荣成为写作时尚。这是一个充满偏执论的反驳,只见女人不见人。如美女作家运用自传体小说这一修辞手段,引导读者把主人公经历与作者经历联系起来。消解小说的虚构性,刺激读者的联想。是一个牺牲个人尊严的性别秀,有意无意迎合了男权的期待。3:女人和个人相互支撑(世纪之交)
女性文学中最先提出个人概念的是王安忆,她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提出: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个人性,这就和文学的基础结成了同盟。
林白《个人记忆与个人化写作》“女性写作面临的语境是主流叙述下还有男性话语的覆盖。这两重覆盖轻易就能淹没个人。”
陈染:作为个人要从多数群体中疏理出来,很多人很多时候就是那种茂盛的泡沫。
(五)作家 1:张洁、谌容
(1)张洁:早期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忏悔》、《沉重的翅膀》可谓主流文学的代表作;而《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红蘑菇》、《无字》等则昭示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超越。
张洁小说的女性思考:张洁是首屈一指的最具才情的敏感的女性作家。有敏锐的女性意识,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方舟》题记: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反映了复杂的女性意识、个体意识,呼唤女性美的复归,同时又参与了当时寻找男子汉的文化主题。《方舟》、《祖母绿》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女性系列篇,表达女性追寻过程中的失落,其中男性形象软弱、令人失望。有亮色的是女性。《方舟》中三个女性结成朋友,反映了女性对男性失望后,在同性中寻找情感寄托的姐妹之情。《祖母绿》塑造了富有牺牲精神的曾令儿形象,为了爱一个男人,宁肯自己品尝爱的苦果。
(2)谌容:75年开始发表作品,命运多舛,大器晚成。80年代初以《人到中年》蜚声文坛。后有《太子村的秘密》、《懒得离婚》等小说,均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外《错,错,错!》、《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减去十岁》、《散淡的人》、《送你一束夜来香》等亦影响重大。题材多涉及知识分子,农民问题,爱情婚姻等。
2:张辛欣、张抗抗、池莉、毕淑敏
(1)张辛欣:《我在哪儿错过了你》表现女性在爱情、家庭夹缝中的生存。《在同一地平线上》表现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困惑,想走出家庭,寻找自己的价值,却由此导致夫妻感情出现裂痕。小说提出了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中的两难,即男女在家庭中没有平等待遇,工作上则要处于同一地平线,否则男人觉得你是累赘。(2)张抗抗:《爱的权力》、《北极光》(女性的理想之光,追寻理想男人)、《夏》、《情感画廊》(女性的关于爱、美的自然话语。)
(3)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人生三部曲),用笔解构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神话。《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凝眸》、《绿水常流》、《你以为你是谁》、《午夜起舞》、《口红》、《小姐你早》、《云破处》等小说对人性、道德展开追问。
池莉认为生育才是一个女人真正的成人仪式。《怎么爱你也不够》写尽对女儿的爱。
(4)毕淑敏:《昆仑殇》、《女人之约》追回女人的失落的尊严和价值,提出女性解放的阻力在女性内部,往往由于女性间的身份等的不同,妨碍了女性解放。3:王安忆,铁凝
(1)王安忆:创作风格多变,文学视野开阔。其反映女性的作品展示了男女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如小说《逐鹿中街》以喜剧的方式展示了夫妻的支配与反支配的斗争,同时也不无悲哀的反映了女性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赖性。小说《叔叔的故事》和《我爱比尔》则从两性角度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揭示出东方文化在占有优势地位的西方文化面前所扮演的尴尬的女性角色。
(2)铁凝:其作品多在对社会文明进程的思考中展示女性的矛盾与困境,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乡村女性群体,如大芝娘、香雪等。小说《玫瑰门》被誉为展现女性历史命运的厚重之作,它通过对庄家几代女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女性生存与现代历史和社会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4:陈染、林白——新女性小说
“新女性小说” 往往也被人叫做 “私人小说”,或 “私人写作”、“个人化写作” 等,主要是指陈染和林白等近年的小说。它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写作背景,站在女性独立的立场上进行女性个体生存状态的描述,自女性角度发出对生活和社会的诘问。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强烈的无所不在的性别意识。
(1)陈染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味和内心的思考,构建出鲜明的女性意识,被人为是女性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破开》、《私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凡墙都是门》、《流水不逝,圆圈不圆》
(2)林白是当今的女作家中最直接进入女性意识深处的人,她把女性的经验推到极端。代表作有《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致命的飞翔》。
第四篇: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研究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作家笔下一直是以被侮辱被贬斥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但生活在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却以饱蘸真情的笔触抒写了一群不同凡响的女性,她们为古代女性文学画廊增添了异彩,他杂剧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而这些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观,关汉卿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境遇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关汉卿 女性形象 类型 窦娥 原因
元代戏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开始成熟,元代戏剧的闪光点不仅在于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戏曲融各种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生活上更贴近人民。尤其是妇女,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以反传统的鄙视,怜悯,同情的态度,而是正面歌颂了女性的智慧和胆识,女性形象因此得以在元代戏剧中大放异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元代戏剧女性形象所达到的高度被认为是元代戏剧作家至为卓越的精神高度,代表了元代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关汉卿是元代最有成就的杂剧作家,也是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和元代前期的剧坛领袖,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杰出代表作家,从元代起,他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美其:“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辞。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古当为元人第一”,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则被比之于英国戏剧史上的莎士比亚,相当于诗歌史上的屈原,散文史上的司马迁,是一个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杂剧事业并使戏剧这种通俗文学步入大雅之堂的伟大的拓荒者。关汉卿一生共写杂剧六十七种,比莎氏还多三十种,其杂剧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在关汉卿一生的杂剧创作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戏占了十三个,由此可见他倾注在女性形象上的心血。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像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璀璨夺目的女性群像,也没有一个剧作家像关汉卿那样敢在自传性的作品里表示自己将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妓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充分显现出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战斗精神,关汉卿一生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他对不同女性的描写与塑造,总是从平等自由的角度入手,其笔下的妓女、丫鬟、寡妇等的不幸生活,正是元代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在关汉卿的笔下,他们不再是“理想”的模式,而是活生生的人的真实的写照,每一个女性由于身世、性格等的不同,都具有不可混淆的个性。她们大多出身微贱,社会地位低下,要么被统治者渔色猎艳,要么被封建剥削者残酷奴役,但她们都是桀骜不驯的勇士,在阶级压迫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摧残束缚下为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懈斗争。这些女性形象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权豪势要阶层迫害下的妇女,代表作如《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五候宴》;二是卖淫制度下的妓女,代表作如《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三是门第婚姻制度下的妇女,代表作如《拜月厅》、《调风月》。这三类作品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如下几个重要特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在怒吼,在抗争的女性形象: 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并深刻地揭示社会黑暗面的女性形象,如《调风月》中的燕燕是受尽主子凌辱的奴婢,《五候宴》中的王大嫂,是受尽地主压榨的乳娘;《窦娥冤》中的窦娥是受尽泼皮、酷吏折磨的寡妇;《救风尘》中的赵盼儿;《金线池》中的杜蕊娘、《谢天香》中的谢天香是受尽嫖客、鸨儿、官府蹂躏的妓女。即便是《望江亭》.中的学士夫人谭记儿,也在权豪势要的逼迫下无处安身,即便是《拜月亭》中的将门小姐王瑞兰,也在门第藩篱的拘囿中失去了婚姻自由。这些妇女形象,尽管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在关汉卿的笔下,都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被压迫者,关汉卿通过表现她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盘踞于生活各个方面的诸如权豪势要、卖淫制度、门第婚姻的罪恶,从而把妇女问题作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提了出来,使得关汉卿创造的这些妇女形象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深 刻的社会意义。
二是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以及命运对个人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妇女们的顽强斗争精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有“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的杨衙内,就有能够“着那斯磕头见一番,恰便是神羊儿忙跪膝”的谭记儿,(《望江亭》);有“杀人只当房檐上揭片瓦,打死人不偿命的葛皇亲”,就有支持三个儿子为父报仇,直令仇人“血泊里也停尸”的王婆婆(《蝴蝶梦》),有把“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奉为治事经典的桃杌太守,就有痛斥“官吏毎无心正法,使百法有口难言”的吏治腐败的窦娥(《窦娥冤》),有“骑马一世”惯于玩弄女性的花台子弟周舍,就有让他在“驴被上失一脚”,反被玩弄的赵盼儿(《救风尘》)。总之,有压迫就有反抗。压迫的越厉害,反抗的也越激烈,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形象很少是安于命运摆布的可怜虫,而是敢于同压迫者进行针锋相对的勇士。三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各阶层妇女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她们的美好品格,这些形象本执着于自己的生活意愿,要求并不高。窦娥只要做一个尽孝守节的寡妇;赵盼儿作为烟花妓女,也只想拣个称心人从良嫁出去,至于婢女燕燕能够成为主人的侍妾也就心满意足,但是,关汉卿通过展示她们的遭遇告诉观众,在她们生活的现实社会里,就连这种可怜的愿望也会横遭恶势力的戕害而无从实现,物极必反,关汉卿忠于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令人信服发热地反映了她们从逆来顺受到被逼无奈奋起反抗的进程,又满怀激情地肯定和赞扬了这种社会最底层的觉醒,这些形象在逆来顺受的过程中,深悉压迫者的阴谋诡计,所以斗争起来针锋相对,必然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又因为郁积了对压迫者的深仇大恨,所以一但起而斗争,其来势也便十分勇猛。虽然压迫者貌似强大,作者却总把他们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由于妇女们爆发出来的智慧勇敢,终于大倒其霉,进而揭示下层妇女的苦难,最终又通过多少令人快意的结局有所消解,让观众宣泄了内心对社会对人生的不满,又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安慰和满足。
(一)感天动地的复仇女神—窦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杰出代表作,亦是我国“团圆式”悲剧的典型代表,由于剧作极富现实意义,“窦娥冤”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一切冤狱错案的代名词,窦娥亦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并深受元代以来千万民众的喜爱,窦娥是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她对早年守寡的婆婆孝顺有加,恪守孝道和妇道,一直是一个贤惠的好媳妇;并在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时,为了婆婆不受刑,她勇敢 地承担了死罪;临行前,她怕婆婆看见伤心,要求从后街走,死到临头还想着婆婆,当她的冤屈得以昭雪后,她请求父亲帮她照看孤苦伶仃的婆婆。至此她的善良柔顺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她的独特的韧性则表现为:(1)在屈从和抗争的选择中,她痛苦地选择了后者,这样一来首先和自己发生冲突的便是婆婆,于是原来十分柔顺的她竟谴责婆婆“怕没的贞心自守”,“你岂不知羞”,当面顶撞,据理力争。而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逼,她镇定自若,针锋相对,毫不屈从,并以及其蔑视鄙弃的态度对待他们。在这里她的抗争,不仅仅是恪守妇道,更是下意识的自身尊严的维护,尤其当张驴儿借自己老子之死事件要挟窦娥婆媳时,她“情愿和你见官去”,在公堂上,她镇定自若,对答如流,此时她对官衙还抱有希望,按一般小民的想法,指望官府为她辨明冤屈,把她从泼皮无赖的欺悔下解救下来,而得到的却是不问青红皂白的酷刑,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道血,一层皮”打得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昏死过去,于是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希望虽然破灭,但她誓死不招。但是为了婆婆免受毒打,她强行吞下屈辱与不公,含冤招认,不得不“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2)在理想彻底破灭之后,窦娥性格里的深层的反抗火花被点燃了起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于是她强烈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天地也做的歌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拟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一则“天问”,喊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既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也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大胆批判与否定。可是窦娥毕竟 是个受迫害的弱女子,“只落得两泪涟涟”,无可奈何却又充满怨气,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她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区“亢旱三年”或许人们以为这三桩誓愿过于毒辣,因为最终遭殃的仍是老百姓,但是窦娥毕竟只是封建社会的弱女子。面对黑暗的现实她无能为力却又怨气冲天,惟有如此发誓才能表明窦娥的冤屈之深及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白练,白雪暗示着窦娥的清白,而且白雪葬身,胜过埋在古陌荒阡,这同不要血洒红尘一样,表示了窦娥对那个污浊社会的最后决裂,也表现了她品格的高洁,而三桩誓愿的实现,也正显示了这种愤怒的倒转乾坤的威力。
(二)《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和窦娥一样也是寡妇,其重嫁地方官白士中后为权势遮天的杨衙内所怀恨,杨衙内在圣上面前进谗言得金牌取白士中首级。谭记儿对杨衙内的强暴威胁毫不怯懦,她坚定的向杨衙内宣战,深夜扮成渔妇深入虎穴,其胆量豪气有如关云长单刀赴会,在望江亭顺利赚取金牌。势剑和文书,严惩了妄图杀夫占己的杨衙内。是谭记儿的美丽引起杨衙内的霸占之心,但又是她利用仪态风情惩治了杨衙内,可见关氏并没有把她简单的描写成一个国色天香的娇娃。关汉卿还以赞许之笔写着《蝴蝶梦》中的王婆婆,当王婆婆的丈夫,贫困农民王老汉被权豪势要葛彪打死而葛彪扬长而去时,王婆婆喊出了“便是他龙孙弟子,打杀人也吃官司。”(【鹊踏枝】第一折)在这儿,作者赋予了王婆婆“发平等”,“等贵贱”的思想。而且王婆婆对孩子报仇的行为给与鼓励并给他们以生死关头的安慰:“你爷爷雪恨合当是,便当刑死,赴阴司,也得个孝顺名儿!”(【柳叶儿】)一个既慈爱又富有反抗性的母亲跃然纸上。
(三)关汉卿塑造了许多门第婚姻藩篱冲决者的形象。封建婚姻强调“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个人的意见永不被采纳,他们只能循规蹈矩。诚如恩格斯所言:“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者都是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而关汉卿却塑造了一个个婚姻的叛逆者,她们敢于追求,敢于反抗,不再是封建制度下驯服的羔羊。《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温和,纯朴,重感情。在兵荒马乱之时,瑞兰与穷书生蒋世隆相遇结为夫妇,后于当官的父亲不期而遇,其父要带她离开,瑞兰大胆指责他狠心,无情肠,无可奈何的跟父亲走后,她发誓宁可当寡妇也不再嫁。回到家后她日夜思念无媒无娉的丈夫,更怨恨自己的“恨爹爹”。虽在剧情结束时蒋世隆中了状元才和瑞兰重聚的,但瑞兰父亲的反抗,无疑是对封建制度下的父权极大的藐视。《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燕燕聪明伶俐,争强好胜。身为婢女的燕燕也曾相信小千户的许诺,把自己的幸福系于小千户的爱情,但当她知道被遗弃的厄运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后,便采取了好不妥协的态度,跟人面兽心的主子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派她去为小千户说亲,她就极力从中说破它,派她去侍候小千户的婚礼。她竟当场大闹,揪出小千户在大庭广众下揭露他奸骗自己的丑恶行径,把喜堂搞个一团糟。关汉卿赋予燕燕无比的力量和豪气,使封建势力看到婢女不是能任意践踏的。
(四)旧时的个女艺人社会地位地下,娼妓更是被人踩在脚底下,与奴隶婢女相等。然而在关剧中,以青楼女子为主角的旦本戏有三种,即《赵盼儿风月究风尘》,《钱大伊智宠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其中塑造了赵盼儿,谢天香和杜蕊娘三个形象鲜明富有个性的青楼小女子。在关汉卿的心目中才女不但出自“闺阁”,更出于“风尘”之中,而悲凉身世的风尘女子则尤令人怜惜,于是女性主义立场一贯的关汉卿便借用笔墨,深情地抒写了一个个令人难忘而又有血有肉的青楼女子。他同情她们,理解她们,赞颂她们,并且总要为她们安排一个好一点的结局,好一点的归宿。赵盼儿救出风尘姐妹宋引章,自己虽然继续着风尘生涯,但宋引章却甘心情愿地跟安秀实做夫妻去了;谢天香与柳永,杜蕊娘与书生韩辅臣亦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冰释前嫌,终成良缘。关汉卿的“郎君领袖”,“浪子班头”绝不是白当的,他让这些小女子的结局美好一点儿,实际上是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更多的备受欺侮的女性获得精神的安慰,而他的《赵盼儿》便是展示这种希望的典型剧作。剧中的主人翁赵盼儿是一位难得一见的有侠骨柔肠的青楼女子,她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巧用风月手段解救了
风尘姐妹宋引章。深刻反映了底层受侮辱的女性的大胆的好反抗精神。
纵观漫长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从诗经到唐宋诗词,从传奇到宋元话本,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可以联缀成一条绚丽多彩的画廊,但如关汉卿所创造的那样雄浑泼辣而又玲珑剔透,悲壮沉郁而又乐观豪迈,从大苦大难最终演化成大智大勇的妇女形象,却是不曾出现过的,仅从这一点上说,关汉卿的杂剧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关汉卿何以创造出这些女性形象呢?
首先,关汉卿成功塑造这些女性形象深受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四个方面的思想:一是道德思想;二是人伦思想;三是女性的个体修养;四是勤劳持家的妇德观念。毋庸讳言,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在中国女性成长的过程中,对女性的个性,精神及肉体都造成过巨大的戕害,如窦娥的“贞节”和“孝道”,虽然它在剧本中的主演意义,在于通过表现窦娥所具有的一切社会所赞同的德行,来强调她的善良无辜,但客观上却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对窦娥的摧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传统女性文化中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如对女子个人的修养的要求,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东方式女性美的观念。此外,对女子节俭与持家的要求至今被人们所认同。而中国女性所特有的韧性,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抗暴的精神,也与传统女性文化对她们的塑造有关,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说:“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可见,中国传统女性文化中的积极面,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血肉得到了代代流传,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群像也不例外。
第五篇:论路遥小说《人生》(精选)
论路遥小说《人生》
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主题鲜明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路遥的小说文本大多呈现的是 “城乡交叉地带”的变迁与冲突,路遥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了一方有地方特色的小说世界。作家将当下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呈现在了小说的创作里,体现了作 家对我国在思想解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独特、深刻的思索与探寻。中篇小说 人《生》凸显了作家对民族传统美德的关注与思考。路遥认为这种优良的传统道德是美的、好的,他在 《关于(人生)的对话》里就曾说: “„„不管发展到任何阶段,这样一种美好的品德,都是需要的,它是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最基本的保证。”J但是,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人正悄然远离这份美好的传统道德,作家为此感到了深深的失落与忧郁。作家在呼唤传统的回归,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固守这份民族传统美德。小说 《人生》的男主人公高加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成功,在挣脱黄土地的贫苦与艰难时,看不到乡村农民身上的传统人性美和传统道德美的宝贵,作家是坚决否定的。因此,每当高加林试图远离那份传统美德时,他必将为自己选择的错误受到惩罚、付出代价。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路遥在小说 人《生》里,虽然叙述的是一个寻常的爱情故事,但其中却蕴含着严肃的时代主题,故事里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与思想道德容量。作品通过对农家子弟高加林的一段人生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生活中的丑恶与麻木,同时也呈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善良。正是通过对处于社会变革期的农村青年高加林在人生路上选择的彷徨与矛盾,突显了城乡之间在物质文明上的巨大悬殊,以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对传统乡村文明形成的巨大冲击力,古朴的传统思想美德正受到现代化物质文明的浸染与解构,传统道德正处在渐变中。在人生的旅途中,当理想与现实面对传统道德与现代化物质文明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和抉择,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作家似乎想通过小说的中心人物形象高加林起伏跌宕 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讨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这是写在《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路遥借用柳青的这段话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当然,也启发了我们的人生。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依然点燃理想的火种,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后来,他凭着真才实学平步青云了,但在爱情这个岔道口前,他走错了——他抛弃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爱人巧珍。“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
是的,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我们在保持生活热情的时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们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长期胜任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要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
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要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不断的强迫自己自找苦吃!对生活应该永远保持热情!„„”
这段路遥写在《人生》序言里面的话,是我要对我自己以及更多即将走向社会的人要讲的话。人生就如一阵风,它是能穿越荆棘的。只有穿越过荆棘,这阵风才能吹绿万山遍野,才能吹来万紫千红,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