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知识点
第一章
社会信息的网络化
第一节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一、信息化的含义
1、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2、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基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与信息产业
1、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转移性、共享性。
2、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
3、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
第二节
网络化带来的革命
一、国际互联网的起源于发展
1、互联网起源于美国
2、Internet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迅速发展和扩大的主要原因:第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第二,Interne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执行一种非常开放的策略,对于开发者和用户都不加以限制;
第三,Interne在为人们提供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的同时,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非常友好的访问手段。
二、网络化使人类生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首先,网络化所蕴含的信息和科技、智力因素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网络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网络化促进了人类存在形态的改变。
同时,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全球化也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在更加开放的视野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三、网络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1、网络化对政治的影响
2、网络化对经济的影响
3、网络化对军事的影响
4、网络化对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互联网产业是信息全球化最根本的基础
1、信息全球化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互联网。
2、互联网不仅仅是交互通讯、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的工具,而且是信息全球化最理想的工具
二、中国互联网建设
三、中国迈入网络化的步骤 第一步:政府上网工程 第二步:企业上网工程 第三步:家庭上网工程
第四节
网络化时代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国家安全
国家考虑了多种保护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二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二、个人安全
三、信息基础结构
四、商业法则
五、公众健康和安全
六、教育
七、经济发展
八、灾难防止
九、环境保护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述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实质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3、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网络符号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的系统
4、电子政务系统的目的:就是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优化和扩展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等,5、电子政务系统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政府机构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二是利用政府内建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三是以政府的信息化发展推动和加速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二、电子政务的实质
1、电子政务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全面应用
2、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
3、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二节
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1、社会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产生的内在动力
2、国际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为电子政务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3、归纳电子政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诱因:首先,电子政务的产生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其次。电子政务是政府改革的内在需要;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内容
一、电子政务服务的对象
电子政务服务的对象包括本机关内部,也包括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
二、电子政务的内容
1、政府的信息服务(及政府信息公开)
2、政务电子贸易
3、电子化政府
4、政府部门重构
5、群众参政议政
第四节
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框架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模型
电子政务的网络必须区分为内网和外网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模型
1、应用层
2、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层
3、数据资源层
4、网络层
三、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有:网络安全技术、CA(电子签章)认证应用技术、传统办公自动化(OA)与网上办公集成技术、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技术、协同工作技术、海量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标准化技术等。
第五节
电子政务的应用
1、电子资料库
2、电子化公文
3、电子税务
4、电子采购及招标
5、电子福利支付
6、电子邮件
7、电子身份认证
8、电子商务
第六节
电子政务实施原则和关键
一、电子政务实施原则
1、为保证电子政务顺利实施必须做到:第一,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
第二,充分利用政府内部资源和技能 ;
第三,完善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
第四,联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加强其他服务手段。
2、实施电子政务应遵循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
②可靠性原则
③开放性原则
④安全性原则
⑤标准化原则
⑥先进性原则
⑦扩展性原则
二、中国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
1、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2、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资金问题
4、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还需要组织保证
第七节
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
1、电子政府就是通过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而构建虚拟政府,2、电子政府的实质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即集成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的政府——通过互联网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适应社会运行的根本转变
3、电子政府的核心: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物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的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第八节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有两个基本面:一是政务手段的变革,二是政务内涵的变革
一、对商品生产领域的电子商务需求
1、宏观生产信息的收集
2、宏观生产信息的供给
3、及时调控生产
二、对商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需求
1、对商品现货市场的电子商务需求
2、对旧货市场的电子商务需求
3、对未来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需求
4、政府对商品采购的电子商务需求
第三章
电子政务对社会影响的变革
第一节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实施,将从服务、管理、消费三个方面使政府职能发生重要转变
1、服务方面
(①资料电子化
②沟通电子化)
2、管理方面
(①办公电子化
②调控电子化
③监督职能电子化)
3、消费方面
(政府采购电子化)
二、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能极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决策的科学和民主化水平
三、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
四、电子政务为政府节约开支提供新的途径
第二节
电子政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将改善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推行电子政务后,网络将成为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
二、电子政务通过高效率的政府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成长
1、电子政务对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中小企业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第一,可以使手工业者与中型小企业更容易进入B2C国际市场; 第二,可以使农产品更方便、快捷地在全球市场交易; 第三,将允许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进入B2B和B2C供应链中;第四,将使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更有效低运作,同时为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户提供切实、直接的服务。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给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电子政务的广推行,将使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节省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四、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带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节
电子政务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影响
一、通过建立电子社区改善社区的服务和管理
1、政务管理的基层组织就社区
二、电子政务为公民参与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电子民主”正在出现 民主的基础是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网络平民化:减少贫困,弥合数字鸿沟
第四章
电子政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单项业务处理为中心
第二阶段是以数据处理为中心 第三阶段是以工作流为中心
第四阶段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
二、办公自动化的作用
1、办公自动化是对传统办公方式的变革
2、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沟通、协调、控制的有效手段
3、办公自动化有效降低办公成本
4、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5、办公自动化是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施
4、系统维护
5、系统评价
第二节
电子政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一、电子政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电子政务系统与传统(OA)系统应用的不同之处:一是应用定位不同
二是系统用户范围不同
二、电子政务系统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1、提供电子邮件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2、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型的数据信息
3、包含大量工作流应用
4、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
5、应有完整的安全性
6、能集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和Internet
三、办公自动化和Web技术的结合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基础 结合了办公自动化的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步骤:
第一,在组织内部构建通信平台,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和初步的网上协同工作; 第二,组织内部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基本建立起网上协同办公的意识;(基本实现组织内部办公自动化)
第三,在Internet上建立公用网站,进行信息采集、发布,部门间公文交乃至简单的电子贸易等。(这一阶段基本实现电子政务)
第六章
政府上网工程
第一节
政府上网工程及其意义
一、政府上网的含义
政府上网: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正式站点,建立虚拟政府,在线处理办公事务。
二、政府上网工程的含义、原则及实施目标
1、政府上网工程的含义
政府上网工程:是指能在统一规划、协调下,组织各地各级政府的信息部门、电信部门和科研机构、IT企业等力量,旨在安全有序、高效经济地推动政府上网跨世纪工程。
2、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原则
1)认真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
2)加强政府网站的管理,探索政府上网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3)政府管理体制要适应网络化
3、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目标
1)1998年实现30%以上的部委和省级政府在163/169上建立站点,并树立政府站点样板。
2)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省级政府在163/169上均有站点。
3)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省级政府在163/169上均有站点,应用项目的实施进入良性循环。
三、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1、政府上网是应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需求
2、政府部门承担着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政府上网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3、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
4、促进政府部门同社会各界的沟通,符合全国政府公开施政的发展趋势
5、“政府上网工程”将极大地带动国内信息产业市场,形成新的需求
第二节
政府上网工程的进展和效应
一、政府上网工程的进展 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实现我国迈入网络社会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式站点,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
第二步,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联通 第三步,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取得的进展:
1、政府网站的数量迅速的增长
2、政府部门信息化进程快速、有序推进
3、高度重视信息和网络安全
二、政府上网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1、拉动信息化投资与消费需求
2、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增强政府透明度,促进对外开放
3、促进政府和老百姓的实时沟通
4、丰富网上中文信息资源
第三节
政府上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上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上的问题
(政府上网及信息化建设,观念转变是关键)
2、网上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3、网络安全问题
(安全的主要威胁有两种:一是外部侵入,二是内部破坏)
4、政府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公务员不仅要提高政策业务水平,也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网络应用水平、适应网络环境下工作。)
二、解决政府上网工程问题的对策
要保证政府上网工程的继续顺利进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转变观念
其次,政府上网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第三,信息资源开发是政府上网的核心,信息质量是信息网络的生命 第四,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以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必须重视政府上网工程的安全问题
第七章
网络银行
第一节
网络银行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
网络银行:是依托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的互联网,摈弃银行由店堂前台承接业务的传统服务方式,直接在互联网上开设的银行。
(1、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在线的、实时的、即时的服务
2、网络银行可以同时向客户提供交易支付、信贷、投资、保险、财务计划5类金融服务产品)
二、网络银行的特征
1、网络银行实现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 1)所有以前传统银行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全面电子化 2)不再使用纸币,全面改变纸币为电子货币
3)一切银行业务文件和办公文件完全改为电子化文件、电子化证件和证据,签名也采用数字化签名,4)银行与客户相互之间的纸面票据和各种书面文件过去都是邮寄的,费时、费力,在网络银行完全成为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送,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进行往来结算。
2、传统银行机构虚拟化
1)传统银行机构的扩展是通过增设支行和营业网点来实现的 2)网络银行为客户带来方便
3)网络银行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服务质量提高,速度快,及时方便,安全可靠
4)网络银行对于客户方来说,步仅能够获得方便、及时、快速高质量服务,同时还会节省很对服务费,第二节
网络银行的发展
一、企业银行与家庭银行的发展
1、企业银行与家庭银行的发展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称之为电子银行
2、电子银行的服务时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客户个人大客户而提供的,由于是通过专线和专用软件,安全性较高。
3、由于不是使用互联网,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没有选择的余地,而银行对电子银行的投入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4、进入互联网发展阶段以后,企业银行与家庭银行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相联的电脑直接进入银行主页进行交易
二、银行TC卡的发展
网络银行发展的初期,网上银行业务与银行卡业务是相互分离的。
网上银行卡包含4个物理对象:客户、发卡银行、特约商户、认证中心;
3个虚拟对象:网上客户、网上特约商户、网上银行。
三、手机银行的发展
手机银行分三种形式:一是在电信商提供给手机用户的STK智能卡 二是使用WAP(无线应用协议)手机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联接 三是通过双卡手机,使用符合ISO国际标准的银行IC卡
四、自助银行的发展
自助银行是银行设置各种电子工具,提供给广大客户自由使用、进行金融交易的服务方式。自助银行是实体银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助银行从两个方面成为网上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作为现金存取的途径,成为网上银行资金流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补充环节;二是将自助设备与互联网联接,提供给广大客户作为进入网上银行系统的重要通道。
五、客户呼叫服务中心
客户呼叫服务中心成为实体银行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网络银行的构架
一、网络银行的业务功能
1、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客户、商家、认证中心、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管理机构。
2、网络银行一般包括三个要素:互联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基于电子通讯服务的消费者。
3、网上银行的服务一般有网上支付、个人财务管理、公司会计财务管理、网上证券交易、委托投资、发布信息、咨询等。
4、目前网上银行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关于银行的广历史、新闻等告知性介绍;二是本银行在网上提供的非实时的涉及资金支付的服务;三是真正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查、转账、网上购物或电子贸易等实时支付。
5、网上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账户信息、在线交易4个阶段。
6、网上银行主要有四种支付方式:一是间接信用卡付款
二是电子现金,又称虚拟货币
三是以电子邮件为基础,在网上设置虚拟POS代企业收款
四是用IC卡
二、网络银行的成本
网络银行的经营成本只占经营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了经营收入的60%.三、网络银行的技术构成
网络银行的技术分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客户应用技术三部分。硬件技术由主机系统和终端系统构成;软件技术包括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客户应用技术兼有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四、网络银行的组织体制
1、网络银行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网上银行;二是原有的银行建立独立的机构经营网上业务;三是将现有的银行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建立一个不独立的网上机构,配备最强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拥有特别的授权以图破原有体制开展业务。
2、网上银行的机构设置一般有三种模式:①设在电脑部门,②有一个电子银行和小组,各个相关部门参与,③设在业务部门
第四节 中外银行金融电子化网络的主要差别
一、建设起点及发展速度的差别是
1、金融电子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2、我国信息化建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电话、电报、传真为手段的普通电信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第二阶段90年代的网络化建设,有几个骨干形成网基本成形。
二、科技基础及网络意识的差别
三、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的差别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银行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商业银行已发展到以服务为中心,而我国银行还是以交易为中心。
四、系统构架及技术标准的差别
1、以网上银行为例,网上银行系统构架如本章第三节所示,有三种模式,一是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网上银行;二是原有的银行建立独立的机构经营网上业务;三是将现有的银行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建立一个不独立的网上机构,配备最强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拥有特别的授权以图破原有体制开展业务。
2、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还局限于第三种,而美国等国家的银行大多属于第二种。
五、业务拓展及网络效益的差别
1、在业务种类上西方银行业务种类齐全;而我国中间业务还刚刚起步,业务品种有限。
2、在业务市场方面,西方银行市场广阔、业务资源丰富,尤其是优质资源多、企业效益好、信誉高;我国市场虽然广阔,但优质资源不多、企业效益差、AAA级企业少,资金周转率低,包袱沉重,直接影响银行的效益。
3、在服务手段上,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利用上,由于银行交易量还很小、利用率低,加之网络本身的效益还有限,整体效益近期还不佳;西方银行手段齐全,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企业银行、家庭银行和银行客户呼叫服务中心等。
第五节
我国创建网络银行的有利条件
我国相继实施的“金桥、金卡、金关”等三金工程(也称绿卡工程)
第八章
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
第一节
电子政务安全需求
一、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开发者留下的隐患
2、网络设备和软件本身的问题
3、管理的漏洞
二、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特点
1、网络结构通常遵从政府机构的分级设置
2、政府网络上运行有两类应用系统(一类是政府机构的信息发布系统,另一类是办公自动化系统)
政府机构各级网络联接到Internet上,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国家政府中心网络通过专线接入Internet,其他各级政府局域网通过国家中心网络联接 2)国家和各级政府局域网各自接入Internet
三、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安全要求
1、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网络系统安全要求(一个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来源于两个方面:①安全控制机构有故障②系统安全定义有缺陷)
政府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在安全上应达到一下要求:1)访问控制 2)在线监视
3)及时检查
4)身份认证
5)信息加密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技术
一、访问控制
1、出入控制(主要用于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机构或组织的物理区域;包括物理通道的控制和门的控制)
2、存取控制
1)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包含三个方面:①保密性控制:保证数据资源不被非法读出;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资源不被非法改写和读出;③有效性控制: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破坏
2)根据控制范围的不同可分为网内控制和网间控制(网内控制:系统中设定一矩阵Uij,i:资源编号,j:用户编号;网间控制有三种方式:①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②基于源、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③网络签证技术)
二、识别与鉴别
面对攻击,安全系统至少提供识别与鉴别机制。识别就是分配给每个用户一个ID来代表用 9
户和进程。鉴别是根据用户的私有信息来确定用户的真实性,防止欺骗。
1、口令机制(口令机制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
1)口令的方法有:①强力攻击,猜测一切可能的口令代码;②猜测可能性较大的口令;③窃取、分析系统通行字表;④伪装成系统来访问用户的口令
2)对抗口令攻击采用加密、签名和令牌等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进行口令管理,包括选择、分布、更改等。
2、数字签名
1)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问题。数字签名采用一定的数据交换协议,使得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接收方能够鉴别发送方所宣称的身份;第二,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的数据这一事实。
2)签名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因为自己的签名难以否认,二是因为签名不易仿冒
3)数字签名与书面签名有相同之处,采用数字签名,也能确认一下两点:第一信息由签名者发送,第二信息自签发后收到为止未被作过任何修改。
4)常见的数字签名算法有三种:①RSA数字签名算法,②Rabin数字签名算法,③DSS数字签名算法
3、鉴别设备 1)智能卡
2)询问/响应系统 3)个人特征识别
三、加密技术
1、加密技术是对信息采用密码技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达到目的地后在进行解密,即可以得到原来的信息
2、加密包括两个基本的元素:算法和密钥
3、数据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四、防火墙技术
1、防火墙是指一个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企业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用来加强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安全防范的一个或一组系统。
2、防火墙设置的两条规则:一是“凡是未被准许的就是禁止的”,二是与之相反,他坚持“凡是未被禁止的就是允许的”
第九章
电子政务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数据仓库
一、数据仓库的概念和产生的背景
1、数据仓库:是把支持决策的数据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使企业的业务操作环境和信息分析环境分离,从而有效的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
二、数据仓库的基本特性与体系结构
1、数据仓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2)数据仓库是集成数据的统一体
3)数据仓库在一定时间周期内保持稳定性 4)数据仓库比较强调时间序列性
2、作为一个系统,数据仓库至少应包括3个基本的功能部分
1)数据获取
2)数据存取和管理 3)信息访问
3、对数据仓库的基本体系结构进行细分,一个数据仓库一般有7个主要部分组成 1)数据源
2)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工具 3)数据建模工具 4)核心仓储
5)数据仓库的目标数据库 6)前端数据访问和分析工具 7)数据仓库管理工具
三、数据仓库数据模型的设计
1、一般来说,数据仓库中数据模型设计,采取的是面向主题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或者说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2、数据仓库的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方法一样,要经过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三个阶段。
3、对于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来说,分别有:1)概念模型设计—信息包图
①信息包图拥有三个重要对象:指标、维度和类别。指标是在维度空间衡量商务信息的一种方法;类别是在一个维度内为了提供详细分类而定义的,②利用信息包图设计概念模型需要确定三大内容:确定指标、确定维度、确定类别。2)、逻辑模型设计—星型图模型
①同信息包图中的三个对象对应,星型图拥有三个逻辑实体:维度、指标和类别
首先,位于星型图中心的实体是指标实体,对应信息包图中的指标对象,是用户最关心的基本实体和查询活动的中心,为用户的商务活动提供定量数据。
其次,位于星型图星角上的实体是维度实体,对应信息包图中的维度对象,其作用是限制用户的查询结果,将数据过滤使得指标实体查询返回较少的行,从而缩小访问范围
再次,另外一个实体是类别实体,它对应信息包图中的类别对象;一个维度的每个单元就是一个类别,代表维度内的一个单独层次。
②从概念模型(信息包图)转换为逻辑模型(星型图)需要确定三个实体:定义指标实体、定义维度实体和定义详细类别实体。
3)物理模型设计—星型图转换为数据模型
①星型图中的指标实体和详细类别实体通常转变为一个具体的物理数据库表,而维度实体则作为查询的参考、过滤和聚合数据使用,因此通常并不直接转变为物理数据库表。②物理模型设计阶段,需要确定三个内容:定义数据标准、定义实体和实体特征、定义规模。
第二节
数据挖掘技术
一、概述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型数据库或仓库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实施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模式等形式。数据挖掘的任务: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知识。
1、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1)总规则挖掘
2)关联规则挖掘
3)分类规则挖掘
4)聚类规则挖掘
2、数据挖掘过程
(挖掘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数据准备、挖掘操作、结果表达和解释。
3、实际数据挖掘操作的要点:1)首先决定如何产生假设
2)选择合适的工具
3)挖掘知识的操作
4)证实发现的知识
5)结果表述和解释
4、数据挖掘过程中采用的挖掘技术
1)统计分析方法
2)决策树分析方法
3)遗传算法
4)人工神经网络
5)Rough集,又称粗集理论
6)最近邻技术
7)归纳规则
8)可视化技术
二、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抽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1、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
1)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就是要找出支持度大于用户指定的最小支持度、置信度大于用户指定的最小置信度的数据项集,即挖掘出数据库的强关联规则
2)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挑战的关键:第一步找出大项集的关键,第二步只要通过循环就可以从大项集中挖掘出关联规则。
2、转移规则的数据挖掘
3、分类方法数据挖掘
三、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
功能:
1、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2、关联分析
3、聚类
4、概念描述
5、偏差检查
四、数据挖掘工具
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具
2、基于规则和决策树的工具
3、基于模糊逻辑的工具
4、综合多种方法的工具
第三节
网络数据挖掘
一、网络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挖掘
网络数据挖掘与传统数据挖掘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源是无序的、非结构化的2、数据源之间可能存在沉余、不一致甚至矛盾
3、数据源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4、数据具有多样性
5、用户目标的模糊性
二、网络数据挖掘的固定流程
网络数据挖掘的4个步骤:
1、确定业务对象
2、数据准备
3、网络数据挖掘
4、结果分析
三、网络数据挖掘的形式
1、网络内容挖掘
(网络内容是由文本、图像、音频、元数据等形式的数据组成的)
2、网络结构挖掘
(网络结构挖掘就是挖掘Web潜在的链接结构模式)
3、网络用法挖掘
四、网络数据挖掘专业人员
1、业务分析人员
2、数据分析人员
3、数据管理人员
第四节
电子政务的数据挖掘
一、数据挖掘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1、政府的电子贸易在服务器以及浏览器端日志记录的数据中隐藏着模式信息,运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自动发现系统的访问模式和用户的行为模式,从而进行预测分析
2、网站设计通过对网站内容的数据挖掘,主要是对文本内容的数据挖掘,可以有效的组织网站信息
3、搜索引擎网络数据挖掘是目前网络信息检索发展的一个关键
4、为政府重大政策出台提供决策支持
二、实施数据挖掘应考虑的问题
实施数据挖掘从三方面考虑:
1、用数据挖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为进行数据挖掘所做的数据准备
3、数据挖掘的各种分析算法
第十章
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第一节
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发展过程
一、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的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生成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一个好的决策支持系统应具备的特点:
1、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的问题
2、允许用户试探几种不同的决策方案
3、必须具备决策支持模型的管理功能
4、吧数学模型或分析技术与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结合起来
5、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6、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和用户的需求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过程
1、决策者的迫切需求促进了DSS的发展
2、在一个单位内部将若干个分离的DSS集合
3、DSS和其他信息系统集成4、专家信息系统(EIS)的出现
三、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
1、发现问题阶段
2、分析和探讨问题阶段
分析:不仅要对所发现和弄清的决策问题进行和列表,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一下问题: 1)证实这种决策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必然性
2)搞清楚这种决策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或为三年会存在这种趋势或异常
3)预测这种决策问题随着时间进程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过程
4)要预报这种决策问题的发展趋势或异常会造成什么影响和后果
3、说明结论和得到确认的阶段
第三阶段为向决策者说明所发现的这种决策问题和结论,并且能够得到确认的阶段
决策支持工具在线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功能:1)全部决策过程利用数据和信息实现多元可视化
2)各种分析功能十分强大,但又能够面向大众,进行智能化决策支持的全过程要有以决策者为主导的灵活性,或者要有以系统功能使用者为主导的灵活性。
第二节 智能信息系统与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一、智能信息系统
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专家系统
3、智能机器人
4、智能计算机
5、四库系统(知识系统)
6、自然语言理解
7、图像识别和语言识别
二、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美国把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分成五代:第一代系统是单目标决策支持系统;第二代系统是利用数据库的系统;第三代系统是综合运用数据库及对话技术的系统;第四代系统是把各种决策方法汇集在一个模型库内,设有模型管理系统,同时也利用了数据库和对话库等技术; 第五代系统是知识工程为基础的系统,由语言系统、知识系统和问题处理系统构成
智能化支持系统包括:
1、数据仓库和多维数据库
2、面向用户的交互式分析工具
3、用模块组建的集成工具
4、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工具
第三节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一、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步骤
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参谋(智囊)系统—→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决策执行系统
二、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
1、决策支持系统的三种信息处理技术
1)数据仓库技术
2)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3)数据挖掘技术
2、电子政务中使用的智囊技术
1)智能信息检索
①模糊神经聚类算法
②软件计算方发 2)智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①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②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
③基于模型推理的入侵检测技术 3)智能网络监控 4)智能体
支持智能体独立工作技术主要包括:①模式匹配和复杂的逻辑比较
②基于知识的快速推理系统
③继承其他智能体知识的能力
④当数据不完整时可以进行缺省推理的能力
我国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目前面临的问题:第一,目前我国可用的各类数据信息有限,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缺乏坚实的基础
第二,数据仓库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的推广速度
第三,由于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支撑平台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安全性无法保证,因此限制了我国核心部门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步伐,影响了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三、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内容
1、决策建模技术
2、模型库系统
3、接口技术
4、知识表示及推理技术
5、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
6、系统开发技术
7、国产化
第十一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第一节
虚拟现实的定义
一、虚拟现实的定义 虚拟现实(VR):是一门集成人与信息的科学,其核心是由一些三维的交互式计算机生产的环境组成
虚拟现实的含义:
1、VR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一个非常逼真的足以“迷惑”我们人类视觉的虚幻世界
2、虚拟现实与通常CAD系统所产生的模型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一个静态世界,而是一个开放环境,它可以对使用者的输入作响应;
3、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它是解决工程、医学、军事等方面的问题而由开发者设计出来的应用软件,她以夸大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述
四、虚拟现实在Internet上的应用
1、远程教育
2、商业应用
3、娱乐
第二节
虚拟现实涉及的关键技术
一、VR发动机
二、输入输出工具
1、跟踪三维物体运动的传感器
2、驱使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运动的技术
3、响应使用者手的姿态命令输入的感觉手套技术
4、产生具有深度信息及宽视区的三维立体成像装置
5、实时图像生成
6、三维虚拟立体声生成装置
三、VR的软件工程
VR的软件工程包括虚拟物体的几何模型、运动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虚拟立体声的产生,模型管理技术及实时模拟技术等
具体介绍:
1、虚拟物体的几何模型、2、运动模型、3、虚拟立体声的模拟
4、物理模型的建立,5、输入输出映射
6、模型的分割
7、虚拟现实模式的管理技术
8、虚拟环境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第三节
信息传送与虚拟现实一、二、三、第一阶段:单纯数据、文字、字符信息传送 第二阶段:多媒体信息传送 第三阶段:虚拟现实信息传送
第二篇:电子政务
第二,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运作高效化。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衡量行政活动是否成功,行政管理是否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影响行政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是重要因素之一。能否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运用于行政管理。
利用网站联系政府与公众,降低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的损耗,从而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网站的民意征集栏目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完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降低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决策是行政活动的先导,是政府管理成败的关键,而成功决策的关键在于信息占有量的完备。信息技术使得公共行政的决策可以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行政决策的理性化、科学化,避免了靠经验决策和决策信息不完备导致的盲目决策所带来的损失,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运用信息技术重塑行政服务流程。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实施,政府行政的时间、空间、部门限制被打破,政府各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向社会、企业、公民提供快速、便捷、高效、双向互动、远程虚拟、零时间零距离的一站式服务,从体制上杜绝公文旅行现象。在我国目前较为成功的试点是上海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它是由政府发放、通过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方便市民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公积金贷款申请等个人相关社会事务的集成卡,它基本实现了在就医、劳保、公安、民政、公积金等领域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还正在积极开发新的功能。
第三,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组织结构合理化。传统的政府是严密的科层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小,管理的中间层次多,机构庞大臃肿,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结构机械,无弹性。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革新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成为必然,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之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结构理念和技术支撑,以网络的理念再造政府的组织结构。首先,利用电子政务双向互动,可加强高层决策者和行政执行层的直接联系和沟通,简化行政程序,减少中间管理层,增宽管理幅度,使组
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由中间环节层层过滤造成的信息失真与丢失以及高额的行政成本;其次,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政府对社会的回应力,根据决策的性质把相关的决策权交给最适宜的工作层次,提高决策的速度和有效性。
第四,以电子政务促进公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现代政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处理过去需要大量人员处理的行政业务,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高度依赖行政人员的现象,从而使政府减员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对行政人员在知识、技能、观念和认知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行政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以适应现代政府管理的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网络学校等教育方式出现,为公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供了便利,促进行政人员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工具。
第三篇:2007电子政务
2007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总结和2008工作计
划
录入:admin时间:2008-4-28人气:43
5一年来,我局在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硬件建设,强化管理服务,我局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7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总结和2008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07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安全工作取得成绩及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局领导高度重视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安全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为切实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吕立红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李学增、副主任管永军、办公室科员杜丽丽、梁秀清为成员的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单位电子政务的网络管理、协调和维护工作。由于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清晰,运行规范,我局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安全工作正在扎实向前推进。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安全。为推动我局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网络安全,我局制定了《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密工作制度》等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上报发布信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对所有计算机安装了防火墙和查杀病毒工具,防止信息资料遭到破坏和其他意外损失。
(三)加强硬件建设,增加经费投入。根据事管局实际情况,我们统一规划,分步骤、有计划地完成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对连接政府网的电脑实行专机专用,进行严格的物理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和防范技能。为用好、用活电子政务系统,我局把电子政务知识学习和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对办公
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实际操作,遇见问题现场答疑。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了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操作和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我局推行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做好政府采购有关信息的发布工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诚信。
二、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尽管我局的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人员掌握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知识还不够系统,操作水平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手段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把我局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2008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工作计划
随着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重要作用的不断体现,做好新时期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在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按照事务管理部门“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
(二)继续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从事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电子政务工作的盲目性,保证我局电子政务工作的连续、有序、高效。
(三)建立健全信息报送通报制度。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我们将根据各科(室)、单位考核的工作重点,规定信息报送数量,把信息采用数量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
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
【返回】 【顶部】
第四篇:电子政务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蒋露 0805012012 行政081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
[摘要]:政府部门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对 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得到了蓬勃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意识加强,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了解不断加深,认识也逐渐真实起来,开始向电子政务效率、效益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着重对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对策
The Problems and Tactics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JIANG Lu,0805012012,Administrative 081,The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Abstract]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is all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The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the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al methods.E-Government in Chine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in recent years,the public know more about E-Government.E-Government start to develop efficient and effective.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 E-Government in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potential problems,and finally put forward on the overall plan that can develop and improve E-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Key words]E-govern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measures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是电子政务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政府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信息化的一个新的热点。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行政职能得到转变,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还刚刚起步,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剖析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以便进一步
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
2、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2000年,美国政府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政府网站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业务。美国政府的网上交易也已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以及邮票买卖等业务。加拿大拥有良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及世界上最先进的广播系统。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企业服务、税务等领域的政府电子服务,而且根据企业和公民的要求建设政务网站。
欧洲国家电子政务也取得很大的发展。欧盟制定电子政务建设的行动计划,除个别国家外,欧盟各国的电子政务准备指数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如今,英国地方政府都实现了服务电子化,几乎所有的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在线服务。
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也较快。其中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就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工程。从1993年我国开始启动“三金工程”,这几项工程的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事务管理领域推行的金社、金农、金盾、金质工程也已开始启动。
其次,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已初具规模。1999年在全国范围发起“政府上网工程”,目的是通过开通政府网站来推动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步骤,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截止到2002 年6 月底,以gov.cn 注册的政府域名总数达到6 686 个,占.cn 下注册域名数的5.3%。以gov.cn 结尾的网站为4 929 个,占我国网站总数的1.7%。
其三,一些地区在电子政务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进展较快的地区有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北京于2003年开始运行的“北京电子政务平台”,除居民身份证,护照办理,企业报表,对外贸易合同填写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完成外,市计委,规划委,建委,工商局,地税局,国土局等5个与公众关系密切的委办局都推出了网上办公业务,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3、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电子政务认识存在不少误区
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子政务的推行,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重硬件、轻管理”现象突出,政府官员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内部计算机化,在硬件设备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却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而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的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
3.2 人力资源问题
3.2.1 国家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家公务员是电子政务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但目前我国公务员群体中不少人仍对电子政务仍缺少基本认识和缺乏基本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对政府网站的后台管理不到位。
3.2.2 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
公众是电子政务的参与者,更是电子政务的最大受益者。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少公众缺乏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当部分的网民对电子政务仍不够了解。
3.3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级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3.4 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法律和法规是保证电子政务有序进行的基本力量。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
晚,法律的制定相对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公民的人事档案公民本人无权调阅,许多涉及公共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被政府部门作为内部规定对待,而所谓的“内部信息”,其中有许多是可以而且应该向社会公开的[3]。为了进一步保障、规范及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必要把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切实实施。
3.5 电子政务安全存在隐患
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网络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可以轻易的获取网络服务器上的用户帐号信息和口令文件。并可进入系统修改、删除重要数据文件。黑客采用非法手段进入重要信息系统,修改或破坏系统功能或数据等手段,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很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遭到黑客的攻击,造成网站瘫痪。
4、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4.1 充分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采取必要的对策,加快其发展,努力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多快好省地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
4.2 提高人类资源素质
4.2.1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子政务的应用性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使他们具备新技术革命的意识、观念。另一方面使他们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做到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从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4.2.2 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
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消除“ 数字鸿沟”,使每个人都能享受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便利。提高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程度,才能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电子政务中来,让更多的民众成为电子政务服务的对象,以广泛应用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4.3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国家要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由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4.4 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体系
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出发,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传统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目前,应尽快制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法规,包括信息发布、数据保护等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信息监管法规以及信息采集和关系协调的程序性法律法规等。
4.5 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
我们要加大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力度,加大对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要能够防范和化解黑客攻击、病毒爆发、非法用户入侵、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造成的危机和隐患。从而建立国家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
5、结束语
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构建电子政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们一定要站在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决策的全局高度,认清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系统性、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并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建设电子政务的经验教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软件世界专题编写组.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2002-06-17.[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J].中国行政管理.2002.(3).[3] 徐晓林.电子政务的实施与政风建设[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2)
[4] 张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
[5] 骆珊,李波,周永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第五篇: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行政体制创新的重要措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如何立足哈尔滨市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促进哈 尔滨市电子政务的健康,为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必须深 入思考和实践 的课题。
一、现状——成绩与瓶 颈
哈尔滨市在国内属于 推行电子政务较早的城市,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 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内涵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的发 展过程,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应用系统开 发、推广和利用扎实推进,建成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重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 成效,建设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性数据库,政 务资源网应用效果良好,协同办公系统全面启动并应用; “中国·哈尔滨”政府门户网站功 能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体系初步形成,开辟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利用网络广泛听取民众意 见,实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渠道,在全国省会城市综合评比中,“中国·哈尔滨” 政府门户网站列第 6 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基础网络、重 要系统应急处理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 工作;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制定了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出台了信息化项 目管理办法,起草了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但整体而言,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在省会城市信息化指标综合测评中还处于中下游,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存在“重硬轻软,重纵轻横,重网络轻应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 象。投资比较分散,没有很好统筹起来,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定位——功能与作用
立足政府工作定位,审视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我们感到,推行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实 现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
(一)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拓宽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随着 电子政务的日渐深入,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已经从最初“政府上网”工程、政务信息发 布阶段,发展到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实现网上办事阶段。
以网上审批为例。哈尔滨市有 41 个部门拥有 390 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具有审批职能
的 36 个市级委办局、7 个行政区、1 个开发区、3 个县(市)在各自的网站上发布了行政审批 事项的公示信息;18 个部门、4 个行政区、1 个开发区有审批表格网上下载。市工商局、规 划局、开发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等单位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的网 上申请、办理工作。2004 年 7 月哈尔滨市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同时建设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审批事项的计算机办理,截至目前实现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 42 个单位网络互联互通、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通过网站可实现对审批事 项的查询、登记和办理状态查询;完成了对市审批中心软件的升级、实现市审批中心与有关 委办局、区县审批中心系统的网络连接、信息交换和“一口式”收费,标志着政府工作进一 步走向了公开和透明,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职能进一步改变。
(二)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传统政府的运转 方式,大多以集中开会研究、自上而下的逐级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上下级之间 的层层报批和层层审批为主要工作方式,“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总是克服不了,耗费 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政府腐败。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 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等手段,改变政务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式,减少纸介质政 务信息的数量,改变政府的办事方式,逐步扩大和完善政府的网上办公功能,变官僚型政府 为服务型政府,变简单命令型政府为互动规范型政府,构建适合信息社会的政府工作方式。
以协同办公系统为例。从 2006 年 4 月 1 日正式运行至今,市政府办公厅办公效率明显 提高。其一,公文无纸化传输工作成效显著。办公厅与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 关部门第一批 69 家单位实现了非涉密文件的双向无纸化传输。截至目前通过公文无纸化传 输系统下发电子公文 330 余件,接收各地区、各部门电子公文 920 余件。其二,议案管理系 统应用日趋完善。启动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议案管理系统》,整理、审核人大代表和政协 委员纸质建议、提案 1612 件,实现了议案网上分办、跟踪、查询。今年“两会”期间,首 次通过议案管理系统进行议案网上办理,共录入人大代表建议 480 余件。其三,信息管理系 统应用基本成熟。先后分 4 批对 69 家单位的信息员进行了网络传输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目前已有 65 家单位实现非涉密信息网上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以来,纸介质信息交换件、
传真件减少了 90%,提高了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畅通了政务信息传输渠道。特别 是一些时效性强的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编发、报送领导,领导批示也能及时回告落 实,为领导迅速决策提供依据。其四,会议通知管理系统应用进展较快。实现了会议通知的 及时发布、按时接收,实现了会议资料无纸化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经费开支。其 五,政务值班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从加强全市应急联动管理出发,重新定位系统内容与功能,努力实现政务值班管理系统、市长热线、公安局“110”和“12319”等系统数据共享、无缝 对接,争取搭建全市应急突发事件统一管理网络平台。
(三)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与传统的政府服务相 比较,电子政务的服务着眼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社会需求的合理化和现实化,为民众 获取各类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准入。
哈尔滨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哈尔滨》创建于 2000 年,2003 年《中国哈尔滨》政府 门户网站又作出重大改版,将原有《数字哈尔滨》和《中国哈尔滨》两个网站进行整合,逐 步地突出网站为公共服务的功能。其中,设置“百姓谈”栏目,市民可以在栏目内发帖,广 大市民纷纷上网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在
群众发帖上作出批示。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还把解决群众问题和困难列入督办工作逐 一落实,同时把这个栏目列入日常管理,形成了长效机制。
本着“好用、够用、实用”建站思想,《中国哈尔滨》网站还结合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 展形势,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设置栏目和内容,先后开通了“孤 困儿童救助”栏目;设置了基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综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地图栏目,为市民、投资者和旅游人士提供 1 万多个信息点的地理位置查询和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为公 共服务的水平。
三、对策——发展与路径
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工作到底怎么与时俱进?如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怎么从现有 的工作思维中跳出来,开阔眼界,实现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准确把握 四个主要原则,努力做好五项工作。
(一)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切实强化政务需求,处理好电子和政务的关系。电子 政务,政务是主导,电子是手段,可以说是七分政务三分电子。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示范,始终把政务需求作为电
子政务建设的重点。要结合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改革推动电子政务工 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掘社会、公众、法人 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换为电子政务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将它们具体固化到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二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处理好电子政务三个层次的关系。网 络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层,应用系统的开发是电子政务的中间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 电子政务的顶层。从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看,我们经历了以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为主导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已进入了以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主导阶段。有人形象地比喻,网络是 “路”,应用系统是“车”,信息资源是“货”。我们无论是“修路”也好,“造车”也罢,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货”。没有“货”,“路”和“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 此,要把精力集中在“货”上,紧紧盯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 号
文件)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要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加强部门的信息共享,推进政务信息 资源社会化的利用和开发。三要研究电子政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处理好电子政务工作和外部 环境的关系。电子政务工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既要 学会反思,又要善于互动。要在善于系统总结本部门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技术业 务框架、规章制度架构的基础上,还要抬头观四方,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 转变、信息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出台,都要予以高度关注,这些都会对电子政务工作产 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二)准确把握好四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顶层设计优先。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 年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了中央、(自治区、省 直辖市)以及各地区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职责分工,哈尔滨市 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其中,首要的是抓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以此强化电子 政务各个层面的结构设计和整体组织。要本着“想的要大,起步要小,扩张要快”的原则,根据哈尔滨市电子政务的需求,与“十一五”规划紧密衔接,科学制定“十
一五”时期全市 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规划。《规划》 既要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各行业、各部门的建设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 实施,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要选择优先支持的业务,建设应用系统和推进应用系统的 互联互通。无论是已建、在建还是新建的应用系统,都要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实现互联互 通。工商、税务、卫生、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规划、土地、城市管理等重 点部门,要搞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确保规划体系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充分发挥指导作 用。二是整合资源,拉动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 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合理规划政务信息采集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信息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让更多的政务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公 众服务。要研究制定政策,建立投入保障机制,鼓励、支持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数据库建设。要强力推进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广泛应用。要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
产设备与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 展。三是加大投入,确保实效。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效益不明显,需 要不断地加大投入才能取得实效。在电子政务建设逐步由网络主导转向需求主导、由需求主 导转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的大趋势下,不仅要有技术支持,更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要根据哈尔滨市财力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地优先安排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资金,把有限的 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成效。同时,一方面要注意解决资金投入分散问题,避免资金 浪费和“撒芝麻盐”;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化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通过项目招商、授权经营、“运行外包”等多种形式,扩大资金来 源,广泛吸引和利用外资,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四是统一标准,保障安全。要正确 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 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大力推进贯彻落实。
(三)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重点系 统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强化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整合。搞好政务门户网站体 系建设。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力营造共同推
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优良环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推行电子 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任务,是提高执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 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当前,哈尔滨市电 子政务建设面临发展良机,应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加快推进电子政 务建设,为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和创新型政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