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姓名: 学号: 学院班级:
发光材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广泛地用在各种显示、照明和医疗等领域,如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X射线透射仪等,显微镜、望远镜、经纬仪、摄像机等各种光学仪器,核心部分都是由光学材料制造的光学零件。目前发光材料主要是无机发光材料,从形态上分,有粉末状多晶、薄膜和单晶等。
一、引言
光充满着整个宇宙,各种星体都在发光:远红外光、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等。人类生活在光的世界里,白天靠日光,黑夜靠灯光,夜间还要靠星光。要利用光,就要创造工具,就要有制造工具的材料—光学材料。
自然中存在一些天然光学材料:我国的夜明珠、发光壁;印度的蛇眼石、叙利亚的孔雀暖玉等。这些材料具有奇异的发光现象,能在无光环境下放出各种色泽的晶莹光辉。由于这些光学材料稀有,被视为人间珍宝,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出现了最古老的光学材料—青铜反光镜。17世纪,瑞士人纪南熔制出光学玻璃,主要用于天文望远镜;随后,欧洲出现了望远镜和三色棱镜,人造光学玻璃成为主要光学材料。20世纪初,以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以及物理光学仪器四大类为主体,建立了光学工业。
光学材料是传输光线的材料,这些材料以折射、反射和透射的方式,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和位相,使光线按预定要求和路径传输,也可吸收或透过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而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
光学材料包括光纤材料、发光材料、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和光色材料等。
二、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领域
1.发光材料
发光是物质将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向外辐射的过程,是热辐射外另一种能量辐射现象。光子是电子在受激高能态返回低能态时发出的,当发出光子能量在1.8-3.1eV时,便是可见光。而材料发光所需能量可从较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如紫外光)中得到,也可从高能电子或热能、机械能和化学能中得到。
发光材料是指吸收光照,然后转化为光的材料。发光材料的晶格要具有结构缺陷或杂质缺陷,材料才具有发光性能。结构缺陷是晶格间的空位等晶格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称为自激活发光,所以制备发光材料采用合适的基质十分重要。如果在基质材料中有选择地掺入微量杂质在晶格中形成杂质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叫激活发光,掺入的微量杂质一般都充当发光中心,称为激活剂。我们实际应用的发光材料大多是激活型发光材料。
根据发光类型,可以把发光材料分为光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X射线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等。
1.1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就是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以后,以热辐射以外的光辐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的过程。用光激发材料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材料一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照明光源,包括低压汞灯、高压汞灯、彩色荧光灯、三基色灯和紫外灯等。其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等离子体显示。光致发光粉是制作发光油墨、发光涂料、发光塑料、发光印花浆的理想材料。光致发光材料在安全方面上的应用是其最为普遍的。在安全方面,光致发光材料可用作安全出口指示标记、撤离标记等。其次用光致发光材料制作精美产品,一些不属安全标志的产品,T恤衫、宣传品、儿童玩具、小标签等可以利用光致发光材料进行装饰印刷。
1.2阴极射线发光材料
阴极射线发光是在真空中从阴极出来的电子经加速后轰击荧光屏所发出的光。所以发光区域只局限于电子所轰击的区域附近。又由于电子的能量在几千电子伏以上,所以除发光以外,还产生X射线。X射线对人体有害,因而在显示屏的玻璃中常添加一些重金属(如Pb),以吸收在电子轰击下荧光屏所产生的X射线。阴极射线发光是继发光二极管、无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之后的第四种发光形式。这是一类在阴极射线激发下能发光的材料。用电子束激发时,其电子能量通常在几千电子伏特以上甚至几万电子伏特,而光致发光时,紫外线光子能量仅5-6eV甚至更低,而光致发光材料在电子束激发下都能发光,甚至有些材料没有光致发光,但却有阴极射线发光。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一般用于电子束管用荧光粉,它是发光材料中产量仅次于灯用荧光粉的一种产量较大的荧光粉。它除用于电视、雷达、示波器、计算机终端显示的荧光屏之外,还用于商用机器、光学字体辨认、照相排版、医学电子仪器、飞机驾驶舱表盘等。
1.3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电场发光,EL)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也就是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在消费品生产中有时被称为冷光。具有这种性能的物质可作为一种电控发光器件。一般它们是固体元件,具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视角广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易加工的特点,可制成薄型的、平面的、甚至是柔性的发光器件。目前电致发光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材料的应用。
商业领域:主要应用在POS机和ATM机、复印机、自动售货机、游戏机、公用电话亭、加油站、打卡机、门禁系统、电子秤等产品和设备的显示屏。
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应用有装饰用品(软屏)与灯具、各类音响设备、计算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DVD、便携式电视机、电子钟表、掌上游戏机、各种家用电器(OLED电视)等产品的显示屏。
工业应用场合:主要应用有各类仪器仪表、手持设备等的显示屏。通信领域;主要应用有3G手机、各类可视对讲系统(可视电话)、移动网络终端、e-book(电子图书)等产品的显示屏。
交通领域:主要应用有GPS、车载音响、车载电话、飞机仪表和设备等各种指示标志性的显示屏。如微显示器,这种技术最早用于战斗机飞行员,现在的穿戴式电脑也用它。有了它,移动设备就不再受显示器体积大、耗电多的限制。
1.4发光二极管材料
发光二极管是辐射光的半导体二极管,施加正向电压时,通过pn结分别把n区电子注入p区,p区空穴注入n区,电子和空穴复合发光,把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和器件已实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色的生产和应用,并拓展到近红外和近紫外范围,如发红光的GaAsP,发绿光的Gap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也提高上千倍。使用GaN基材料的二极管,可发出高亮度的白光,在20mA的电流下,发光强度达到2Cd,能作为强光源使用。
发光二极管也可做成指示器和数字显示器,用于计算机、广告、家用电器、车辆、交通信号等仪器仪表的显示中。
1.5 X射线激发发光材料
在X射线照射下,发光材料可发生康普顿效应,也可吸收X射线,它们都可产生高速光电子。光电子又经过非弹性碰撞,产生下一代电子。当这些电子的能量接近发光跃迁所需能量时,就可发出光。
X射线发光材料可使X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显示成像。它可将X射线透过人体或物体后所形成的X射线潜像转换成可见图像,既可用肉眼观察,也可用胶片照相,还可用光电器件将它转换成电信号后再处理。主要用于X射线远视及照相还有由X射线像增强器和电视组成的X射线显示系统,X射线扫描及计算机配合组成断层分析系统也就是常说的CT系统。
2.红外光学材料 红外材料是指能透过红外线,并对不同波长红外线具有不同透光率、折射率及色散的材料。红晶体及半导体晶体。红外材料的用途、红外光学材料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辐射测量、光谱辐射测量:如非接触温度测量、农业、渔业、地面勘察,探测焊接缺陷,微重力下热流过程研究;
对能量辐射物的搜索和跟踪,如宇航装置导航,火箭、飞机预警,遥控引爆管等;
制造红外成像器件,夜视仪器、红外显微镜等;用于红外光学系统中的窗口、整流罩、透镜棱镜、滤光片等,可用于军事上的伪装识别,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的质量检查等;
通信和遥控:宇宙飞船之间进行视频和音频传输,海洋、陆地、空中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测量,这种红外通信比其他通信(如无线电通讯)抗干扰性好,也不干扰其他信息,保密性好,而且在大气中传杨,波长愈长,损耗衰减愈小外材料主要包括碱卤化合物晶体、碱土-卤族化合物晶体、氧化物晶体、无机盐。
3.固体激光材料
用一个光子去激发位于高能级的电子或离子,使之放出光子,受激发射产生的光就是激光。如果使材料中多数能发生受激辐射的原子或离子都处于激发状态,再用外界光感应,使所有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和离子几乎同时产生受激辐射而回到低能态,将发出具有强大能量密度的光束。
激光材料:激光系统最重要的是激光工作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激光工作物质。
固体激光器是最重要的一种,不但激活离子密度大,振荡频带宽,能产生谱线窄的光脉冲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
晶体激光材料:绝大部分激光晶体是含激活离子的荧光晶体,按照晶体组成可分为掺杂型激光晶体和自激活激光晶体两类,前者占现有激光晶体的绝大部分。
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波长为可见红光,很容易进行探测和定量测量,在激光器的基础研究、强光光学研究、激光光谱研究、激光全息技术、激光雷达与测距方面有广泛应用。
半导体激光材料:受激辐射的激发方式主要有三种;光辐照、电子轰击和向p-n结注入电子,其中pn结注入电子是半导体产生激光的重要方式。
半导体激光器是固体激光器中重要的一类,又称激光二级管,它是利用少数载流子注入产生受激发射的器件。
4.光色材料 材料受光照射着色,停止光照射后又可逆地褪色,这一特性称为材料的光色现象。具有光色现象的材料称为光色材料。光学材料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光学玻璃。
光色玻璃中含有卤化银的玻璃是一种典型的光色材料。它是以普通的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的成分为基础,加入少量卤化银,如AgI、AgCl、AgBr或混合物作为感光剂,再加入极微量的敏化剂(如As、Se、Cu、Sb的氧化物)制成。
光色玻璃的性能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改变光色玻璃中卤素离子的种类和含量,可调节使光色玻璃由透明变暗所需辐照光的波长范围,如仅含AgCl晶体的光色玻璃的光谱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紫光;如含AgCl和AgBr晶体,则其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蓝绿光区域。控制光色玻璃制备中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可控制玻璃中析出的卤化银颗粒大小,也可调节光色玻璃的光色性能。
三、讨论与展望
我国的发光材料经历了由进口——使用进口原料实现半国产化——独立研制、独立生产——与国外同步发展,配方中普遍应用稀土的规模化生产四个阶段。超长余辉夜光粉是国内最先研制成功的特种发光材料,该材料属于蓄光性无机颜料,可以以1O 一25的比例掺人不同材质中,其主要特点是每次吸收普通光线两小时后发出强江,持续发光14小时,无毒害无放射性,而耐1200`C高温,价格低廉。近年来,以超长余辉夜光粉作为原料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以及利用超长余辉夜光粉的防伪功能保护著名商标。成为众多科研单位和经营者的有力手段,这一点从中国专利局的馆藏文献中可得到证明。致力于特种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其发展历程必然将由原来的旧配方、老工艺、高成本生产逐步转化为新配方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以至投资降低,成本降低,且产品性能提高销售价格合理,市场竞争力加强。特种发光材料生产必将成为一支独立的行业新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光色材料和热色材料作为一种色性材料, 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无机色性材料由于易于合成, 可逆性好, 耐侯性强, 成本低廉, 起着有机色性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变色机理及合成的研究正在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的几个研究趋势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提高这两种色性材料的应答灵敏度, 能够人为控制所制得的色性材料应答时间、变色温度及其它特性。二是如何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无银或微银的色性材料, 以满足大工业生产的紧迫需要, 例如如何才能生产出市场迫切需要的低成本大平面的平板变色玻璃。三是如何进一步开发出具备实用价值的新型色性材料, 譬如热色广告板, 儿童玩具等四是如何将无机色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结合起来使用, 制造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功能材料。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随着人们对光学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光学材料必将在市场上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篇: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 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纳米纤维(一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二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三维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 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纳米微粒与薄膜复合(0-2 复合)、不同材质纳米薄膜层状复合(2-2 复合)等。纳米复合材料可利用已知纳米材料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设计,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体系。这些物质单元包括纳米微粒、稳定的团簇或人造原子、纳米管、纳米棒、纳米丝以及纳米尺寸的孔洞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能采用多种方法制备金属与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化合物纳米粉体,研制了相应的设备,做到了纳米微粒的尺寸可控,并研制了纳米薄膜和纳米块体。在纳米材料的表征、团聚体的起因和消除、表面吸附和脱附、纳米复合等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成功地研制出致密度高、形状复杂、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纳米氧化锆晶粒在拉伸疲劳中应力集中区出现超塑性形变; 在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和自旋波共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纳米类钙钛矿化合物微粒的磁熵变超过金属Gd;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制备纳米合金的新方法;发现全致密纳米合金中的反常Hall-Petch效应等。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现状
纳米粉体、纳米纤维、纳米薄膜、纳米块体、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有的原理上相同,但工艺上有显著的差异。关于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的文献较多,各种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适用范围在相关的文献中均有较详细的介绍[ 1][ 12],[ 13]-[ 21] 2.1 纳米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因而与常规材料相比,在力学和热学上表现出一些奇异的特性。实验表明,粒径达8nm的铁的强度为常规材料的数倍,其硬度是常规材料的近千倍。长期以来,为解决陶瓷在常温下的易碎问题不断寻找陶瓷增韧技术,如今纳米陶瓷的出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实验证明,纳米TiO2在800-1000热处理后,其断裂韧性比常规TiO2多晶和单晶都高,而其在常温下的塑性形变竟高达100%。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曾成功地将纳米铁经反复锻压,其形变高达300%。
目前各种发动机采用的材料都是金属,而人们一直期望能用性能优异的高强陶瓷取代金属,这也是未来发动机发展的方向。而纳米陶瓷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希望之门。纳米陶瓷的超高强度,优异的韧塑性使其取代金属用来制作机械构件成为可能。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制成的纳米陶瓷在800下具有良好的弹性。
纳米微粒由于颗粒小,表面原子比例高,表面能高,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化学活性大,因而其烧结温度和熔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常规Al2O3烧结温度在1650以上,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纳米Al2O3可在1200左右烧结。利用纳米材料的这一特性,可以在低温下烧结一些高熔点材料,如SiC,WC,BC等。另一方面,由于纳米微粒具有低温烧结,流动性大,烧结收缩大的特性,可以作为烧结过程的活性剂,起到加速烧结过程,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的作用。有人曾作过实验,在普通钨粉中加入0.1%-0.5%的纳米镍粉,其烧成温度从3000降到1200-1300。复相材料由于不同相的熔点及相变温度不同而烧结困难,但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不仅使各相熔点降低,各相转变温度也会降低。在低温下就能烧结成性能良好的复相材料。纳米固体低温烧结特性还被广泛用于电子线路衬底,低温蒸镀印刷和金属陶瓷的低温接合等。
此外,利用纳米微粒构成的海绵体状和轻烧结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过滤器、活性电极材料、化学成分探测器和热变换器,例如备受人们关注的汽车尾气净化器。有报道说,以色列科学家成功地用Al2O3制备出耐高温的保温泡沫材料,其气孔率高达94%,能承受1700的高温。
2.2 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
纳米粒子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尺寸小。当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甚至更小时,其量子尺寸效应将十分显著,使得纳米材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光学特性。
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反射率低、吸收率高的特性。一般来说,大块金属都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但实验证明,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如铂金纳米粒子反射率仅有1%,这表明它们对可见光的低反射率、高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由于体积效应,能级间距的增大和纳米的量子限域效应,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还表现出蓝移现象。利用纳米材料的这一特性,制成紫外吸收材料,可用作半导体器件的紫外线过滤器。还可在稀土荧光粉中掺入纳米粉,吸收掉日光灯发射出的有害紫外线。将其应用在纺织物中,与粘胶纤维相混合,制成的功能粘胶纤维,具有抗紫外线、抗电磁波和抗可见光的特性,可用来制做宇航服。
2.3 纳米材料的化学活性、敏感性
化学催化剂是一种不断接受热源使化学反应稳定进行的功能材料。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缩短反应时间;二是改善反应的条件,如降低反应温度、压强、真空度等;三是在决定反应的路径方面,使化学反应按预计的方向进行,即具有选择性。从以上不难看出,人们总是期望单位质量催化剂表面能同时接纳尽可能多的反应物,纳米微粒的表面积效应恰好符合了这一点。而且纳米粒子表面不光滑,形成凹凸不平的原子台阶,此外原子表面悬键多,反应活性大。这些都有利于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例如采用纳米Ni 作为火箭固体燃料的催化剂,燃烧率可提高100倍。纳米材料不仅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且还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化学选择性。这在有机化学工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如在环辛二烯加氢生成环辛烯的反应中,常规的Ni催化剂选择性仅为24,而采用粒径为30nm的Ni时选择性提高到210,是原来的9倍。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活性以及与气体相互作用强等特性,导致纳米微粒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如光、温度、湿度、气氛、压强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其表面或界面离子价态和电子迁移的变化。这正满足了传感器功能上所要求的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检测范围广的要求。目前科学家已发现多种纳米材料对一些特定的物质具有敏感反应。
2.4 纳米材料的电学、磁学效应
超顺磁性是纳米微粒的一大磁学特性。当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时,其磁化率就不再服从经典的居里一外斯定律而进入超顺磁状态。科学家认为纳米微粒出现超顺磁性,其原因在于粒径小于临界值,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在固定的一个异磁方向。异磁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这就导致了超顺磁化的出现。磁性液体正是利用纳米微粒的这一特性而制成的。磁液体是由具有超顺磁性的强磁性微颗粒包一层长链有机分子的界面活性剂,弥散于一定的基液中形成的胶体,具有固体的强磁性和液体的流动性,在工业废液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微粒进入临界尺寸呈现出超顺磁性,但在粒径大于临界尺寸时,却表现出高的矫顽力。另外,当纳米粒子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每个粒子就是一个单磁畴,实际上就成为永久磁铁。具有上述两种特性的磁性纳米粉是未来磁记录材料的发展趋势。磁记录材料发展的总趋势是大容量、高密度、高速度和低成本。例如,要求记录材料具备每1cm2 记录信息1000万条以上,这就要求每条信息记录在几个平方微米内,只有纳米的尺寸才能达到这一点。磁性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单磁畴结构、矫顽力高等特性,使得制作的磁记录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图象清晰、信噪比高、失真十分小等优点。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已成功研制出纳米磁记录材料,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22]-[27]
借助于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质,科学家们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性的突破,这同时也促进了纳米材料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化。3.1特殊性能材料的生产
材料科学领域无疑会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高熔点材料的烧结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即体积效应)使得其在低温下烧结就可获得质地优异的烧结体(如SiC、WC、BC等),且不用添加剂仍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烧结温度低、流动性大、渗透力强、烧结收缩大等烧结特性,所以它又可作为烧结过程的活化剂使用,以加快烧结过程、缩短烧结时间、降低烧结温度。例如普通钨粉需在3 000℃高温时烧结,而当掺入0.1%-0.5%的纳米镍粉后,烧结成形温度可降低到1200℃-1311℃。复合材料的烧结由于不同材料的熔点和相变温度各不相同,所以把它们烧结成复合材料是比较困难的。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不仅使其熔点降低,且相变温度也降低了,从而在低温下就能进行固相反应,得到烧结性能好的复合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通常的陶瓷是借助于高温高压使各种颗粒融合在一起制成的。由于纳米材料粒径非常小、熔点低、相变温度低,故在低温低压下就可用它们作原料生产出质地致密、性能优异的纳米陶瓷。纳米陶瓷具有塑性强、硬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的性能,它还具有高磁化率、高矫顽力、低饱和磁矩、低磁耗以及光吸收效应,这些都将成为材料开拓应用的一个崭新领域,并将会对高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产生重要作用。
3.2生物医学中的纳米技术应用
从蛋白质、DNA、RNA到病毒,都在1-100nm的尺度范围,从而纳米结构也是生命现象中基本的东西。细胞中的细胞器和其它的结构单元都是执行某种功能的“纳米机械”,细胞就象一个个“纳米车间”,植物中的光合作用等都是“纳米工厂”的典型例子。遗传基因序列的自组装排列做到了原子级的结构精确,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等都是纳米科技的完美典范。生物合成和生物过程已成为启发和制造新的纳米结构的源泉,研究人员正效法生物特性来实现技术上的纳米级控制和操纵。纳米微粒的尺寸常常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血球还要小,这就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已得到较好应用的实例有:利用纳米SiO2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技术,纳米微粒,特别是纳米金(Au)粒子的细胞内部染色,表面包覆磁性纳米微粒的新型药物或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
正在研制的生物芯片包括细胞芯片、蛋白质芯片(生物分子芯片)和基因芯片(即DNA芯片)等,都具有集成、并行和快速检测的优点,已成为纳米生物工程的前沿科技。将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和人类遗传诊断。植入人体后可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享受医疗,而且可在动态检测中发现疾病的先兆信息,使早期诊断和预防成为可能。纳米生物材料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适合于生物体内的纳米材料,如各式纳米传感器,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治疗。各式纳米机械系统可以快速地辨别病区所在,并定向地将药物注入病区而不伤害正常的组织或清除心脑血管中的血栓、脂肪沉积物,甚至可以用其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另一类是利用生物分子的活性而研制的纳米材料,它们可以不被用于生物体,而被用于其它纳米技术或微制造。
3.3纳米生物计算机开发
生物计算机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在这种芯片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其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倍以至几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几亿分之一,存贮信息的空间仅占百亿分之一。由于蛋白质分子能自我组合,再生新的微型电路,从而使得生物计算机具有生物体的一些特点,如能发挥生物本身的调节机能、自动修复芯片上发生的故障,还能使其模仿人脑的机制等。世界上第一台生物计算机是由美国于1994年11月首次研制成功的。
科学家们预言,实用的生物分子计算机将于今后几年问世,它将对未来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制造这类计算机离不开纳米技术。生物纳米计算机和纳米机器人的结合体则是另一类更高层次上的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它一旦研制成功,有可能在1秒钟完成数十亿次操作,届时人类的劳动方式将产生彻底的变革。
目前纳米科学技术正处在重大突破的前夜,它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使全世界为之震动,并引起关心未来发展的全世界科学家的思索。人们正注视着纳米科学技术领域不断涌现出的奇异现象和新进展,这一领域前景十分诱人。它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可以形成许多新的学科或学科群,其有关发展将对经济建设、国防实力、科技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3.4新的国防科技革命
纳米技术将对国防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例如:纳米电子器件将用于虚拟训练系统和战场上的实时联系;对化学、生物、核武器的纳米探测系统;新型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常规武器的打击与防护能力;由纳米微机械系统制造的小型机器人可以完成特殊的侦察和打击任务;纳米卫星可用一枚小型运载火箭发射千百颗,按不同轨道组成卫星网,监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使战场更加透明。而纳米材料在隐身技术上的应用尤其引人注目。在雷达隐身技术中,超高频(SHF,GHz)段电磁波吸波材料的制备是关键。纳米材料正被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加以研制。由于纳米材料的界面组元所占比例大,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比例高,不饱和键和悬挂键增多。大量悬挂键的存在使界面极化,吸收频带展宽。高的比表面积造成多重散射。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使得电子的能级分裂,分裂的能级间距正处于微波的能量范围,为纳米材料创造了新的吸波通道。纳米材料中的原子、电子在微波场的辐照下,运动加剧,增加电磁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从而提高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美国研制的“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达99%,法国最近研制的CoNi纳米颗粒被覆绝缘层的纳米复合材料,在2-7GHz范围内,其m¢和m¢¢几乎均大于6。最近国外正致力于研究可覆盖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的纳米复合材料,并提出了单个吸收粒子匹配设计机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单位质量损耗层的作用。纳米材料在具备良好的吸波功能的同时,普遍兼备了薄、轻、宽、强等特点。纳米材料中的硼化物、碳化物,铁氧体,包括纳米纤维及纳米碳管在隐身材料方面的应用都将大有作为。
3.5其他领域
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在诸如海水净化、航空航天、环境能源、微电子学等其他领域也有着逐渐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在这些领域都在逐渐发挥着光和热。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展望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纳米技术将逐步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观念。纳米技术将影响的几个领域[ 10][ 22]:
(1)海水脱盐净化技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48 个
国家、32%的人口面临着缺水的困境。而解决缺水困难的根本出路就是海水脱盐净化技术,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这一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2)照明系统。在照明中用于制造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将逐渐在纳米尺寸范围内制作,在纳米尺度上制作的发光二极管的效率现在已经可以与可见光谱上白炽光源相媲美,由于其小巧精致、耐用性以及低发热特性,将很快在展览、汽车照明灯、普通照明以及指示器中获得广泛应用。
(3)医学和生物领域。纳米技术将使适用于制药的化学物质的数量增加约1 倍;
可用尺寸为50-100nm的纳米颗粒对肿瘤部位进行治疗,因为更大的粒子无法穿过肿瘤上的小孔,纳米颗粒却能轻松进入肿瘤内部;纳米技术将使癌症在仅有少量癌细胞出现的早期即被检出。
(4)微电子和计算机。纳米结构的微处理器的效率将提高100万倍,并实现兆兆比特的存储器,研制量子计算机和光子计算机。
(5)环境和能源。利用纳米技术发展绿色能源和环境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和恢复被破坏的环境;制备孔径1nm的纳米孔材料作为催化剂的载体,用以消除水和空气中的污染;成倍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等。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磁、光、电等性质,还可以开发出无以计数的新型材料,21世纪的纳米材料必将在微电子、信息、能源、环保、通讯、航空航天、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
[1]Mo C M, Li Y H, Liu Y S.Applied Phsics Lett ers,1998,83(8): 4389.[2]张修庆, 朱心昆, 颜丙勇等.材料科学与工程[J].2001, 19(2):95.[3]黄钧声, 任山.材料科学与工程[J].2001, 19(2): 76.[4]刘维平, 黄庆梅.材料科学与工艺[J].1998, 6(1): 100.[5]Eckert J, Halzer J C, Krill C E.J Appl Phys, 1993, 73(6):2794.[6]陈春霞, 钱思明, 宫峰飞等.材料研究学报[J].2000, 14(3):335.[7]Kornmann X, Lindberg H, Berglund L A.Polymer, 2001, 42(1): 893.[8] Carroll D L, Redlich P, Ajayan P M.Phys Rev Let t, 1997, 78(4): 2811.[ 9] Hat t a N, Murata K.Chem Phys Let t, 1994, 217(4): 398.[10] 张立德, 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M].北京: 科学出版
[11]曹茂盛.超微颗粒制备科学与技术[ 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12]张志琨, 崔作林.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13]汪奕, 王立新, 张楷量.材料导报, 2001, 15(1): 54.[14]王新庆, 李振华, 何少龙, 等.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 19(2): 100.[15] SupapanSeraphin.Chem Phys Let t , 1994, 2217(3): 191.[16] Masuda H, Fukuda K.Science.1995, 268(9): 1446.[17] Dvorak M D, Justus B L, Gaskill D K.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5, 66(7): 804.[18]王淼.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0, 18(1): 103.[19]朱绍文.科技导报, 1999, 13(12): 7.[20]王听.复合材料学报, 1999, 16(1): 105.[21]李湘洲.新型碳材料, 1997, 12(2): 66.[22]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 01.146.[23] Ledenslor N N,Crystalline growth characteristics[J].Mater Porg, 1998,(35):289.[24]刘学东, 卢柯,丁炳哲等.纳米相的晶格畸变[J]科学通报,199 4,(3 9):217-219.[25]齐民,杨大智,朱敏.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固态相变[J].功能材料,19 95,(26):472-475.[26] R W Siegel,H Hahn.In crrent trends in the physics of materials [M ].Singapore:W orldS cientific.19 87.[27]吴小红.纳米技术及应用展望[J],技术集市,2003.(8)
第三篇:石墨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石墨烯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崔志强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摘要:近几年来, 石墨烯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轰动。本文引用大量最新的参考文献,阐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加热 SiC 法、爆炸法、石墨插层法、热膨胀剥离法、电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球磨法等,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论述了石墨烯材料在透明电极、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能源储存、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简要分析了石墨烯材料研究的现实意义,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材料;制备方法;现实意义;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TQ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graphene materials
Cui Zhiqiang(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has caused a sensation in chemical, physical and material science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Cited in this paper a large number of the latest references, expounds the graphene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layer method, thermal mechanical stripping method, orientation epiphytic method, heating SiC method, explosion, graphite intercalation expansion stripping metho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hemical vapor phase deposition method, graphite oxide reduction method, ball milling method,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r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materials in transparent electrodes, sensors, super capacitors, energy storage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graphene materials, and gives a prospect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graphene materials;preparation methods;practical significance;development status;application prospect
0 引言
1985 年英美科学家发现富勒烯和1991 年日本物理学家Iijima 发现碳纳米管,加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于2004 年成功制备石墨烯之后,金刚石(三维)、石墨(三维)、石墨烯(二维)、碳纳米管(一维)和富勒烯(零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碳系材料“家族”。从理论上说,石墨烯是除金刚石外所有碳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果从石墨烯上“剪”出不同形状的薄片,进一步就可以包覆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堆叠成三维的石墨,如图1 所示。由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性能,近年来各国科研人员对其的研究日益增长,已经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5-6]
[4]
[3]
[1]
[2]之后,人们对石墨烯的研究和关注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在不断深入研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过程中,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于石墨烯缺乏带隙以及在室温下的超高电子迁移率、低于银铜的电阻率、高热导率等,在光电晶体管、生化传感器、电池电极材料和复合材料方面有着很高[7]的应用价值;由于它很低的电阻率和极大的载流子迁移率,人们很快发现了石墨烯在光电探测领域的潜能,并且认为将会是很具发展前途的材料之一。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1.1 石墨烯制备方法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手段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从具有高晶格完备性的石墨或者类似的材料来获得,获得的石墨烯尺度都在80 nm 以上。而化学方法是通过小分子的合成或溶液分离的方法制备的,得到石墨烯尺度在10 nm 以下。物理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加热 SiC 法、爆炸法;化学方法包括石墨插层法、热膨胀剥离法、电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球磨法。
这些制备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如机械剥离法简单,可获得高品质的石墨烯,但重复性差、产量和产率很低;溶液液相剥离法制备过程简单且未破坏石墨烯面内原子结构,但该法效率低,而且单片层和多层石墨烯共存,很难将单片层石墨烯分离出来;外延生长法可制备得到大面积的单层石墨烯,但是该方法制备条件苛刻,需要高温和高真空,且石墨烯难从衬底上转移出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较完整的晶体结构,石墨烯面积大,在透明电极和电子设备等领域表现出很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存在产量较低,成本偏高,石墨烯难转移等缺点。
对比上述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法是指先将石墨在强酸和强氧化剂作用下进行氧化,制备氧化石墨烯(GO),然后再还原除去含氧官能团制备石墨烯
[8]
尽管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制备的石墨烯不能完全消除含氧官能团,制备的石墨烯存在缺陷和导电性差等缺点,但是其宏量和廉价制备为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宏量应用研究中提供了机会。1.2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由于薄层石墨烯片合成方法的潜力巨大、成本低廉,所以石墨烯片作为新兴填料在石墨烯复合材料上会有广泛的应用。将石墨烯与无机物、聚合物等复合可以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因为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能够展示良好性能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令人期待。S.H.Yu等
[9]
证实:在还原态石墨烯片上,通过在聚合醇中高温分解前驱体乙酰丙酮铁就可以成功合成磁性化还原态石墨烯。通过有效控制石墨烯片上的表面电荷密度和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就可以调节复合材料的磁性,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磁共振成像或蛋白质分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目前,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耦合法、原位还原-萃取分散技术、共沉淀法、催化还原反应
[10]
等。氧化石墨烯是结晶性高的石墨强力氧化后加水分解得到的化合物,与氟化石墨一样可以归类为有共价键的石墨层间化合物。氧化石墨烯片表面带有大量亲水性酸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和表面活性,从而使其能在稀碱水和纯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胶状悬浮液,这使得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形式多样化。如Graeme等[11]将TiO2吸附在氧化石墨烯上通过紫外线辅助的催化还原合成了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12]料;Nethravathi等通过氧化石墨烯与活性阴离子的复合,经还原制备了石墨烯-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说明氧化石墨烯的特殊结构使得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更容易以多样化的过程实现。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是目前石墨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因为虽然石墨烯本身的性能很好,但是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许多研究者希望通过石墨烯的复合达到在电学、电化学等领域实际应用的目的。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究
2.1 透明电极
工业上已经商业化的透明薄膜材料是氧化铟锡(ITO), 由于铟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有限, 价格昂贵,尤其是毒性很大, 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作为炭质材料的新星, 石墨烯由于拥有低维度和在低密度的条件下能形成渗透电导网络的特点被认为是氧化铟锡的替代材料, 石墨烯以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为其商业化铺平了道路。Mullen 研究组通过浸渍涂布法沉积被热退火还原的石墨烯, 薄膜电阻为900 , 透光率为70% , 薄膜被做成了染料太阳能电池的正极,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0.26%。2009 年, 该研究组采用乙炔做还原气和碳源, 采用高温还原方法制备了高电导率(1425S/ cm)的石墨烯,为石墨烯作为导电玻璃的替代材料提供了可能。
2.2 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电子学等交叉学科。石墨烯出现以后, 研究者发现石墨烯为电子传输提供了二维环境和在边缘部分快速多相电子转移, 这使它成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Chen 等采用低温热退火的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作为传感器的电极材料, 在室温下可以检测到低浓度NO2 , 作者认为如果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的质量, 则会提高传感器对气体检测的灵敏度。石墨烯在传感器方面表现出不同于其它材料的潜能, 使越来越多的医学家关注它, 目前石墨烯还被用于医学上检测多巴胺、葡萄糖等。2.3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一个高效储存和传递能量的体系, 它具有功率密度大, 容量大, 使用寿命长, 经济环保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供应场所。石墨烯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导率, 不像多孔碳材料电极要依赖孔的分布, 这使它成为最有潜力的电极材料。Chen 等
[ 13]
以石墨烯为电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为10kW/ kg , 能量密度为28.5Wh/ kg , 最大比电容为205F/ g, 而且经过12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还保留90% 的比电容, 拥有较长的循环寿命。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更多的研究者关注。2.4 能源存储
众所周知, 材料吸附氢气量和其比表面积成正比, 石墨烯拥有质量轻、高化学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的优点, 使其成为储氢材料的最佳候选者。希腊大学Fro udakis 等设计了新型3D 碳材料, 孔径尺寸可调, 他们将其称为石墨烯柱。当这种新型碳材料掺杂了锂原子时, 石墨烯柱的储氢量可达到6.1%(w t)。Ataca 等用钙原子(Ca)掺杂石墨烯, 利用第一性原理和从头算起的方法得到石墨烯被Ca 原子掺杂后储氢量约为8.4%(w t);他们还发现氢分子的键能适合在室温下吸/ 放氢, Ca 会留在石墨烯表面, 有利于循环使用。Ataca 的研究结果又一次推动石墨烯储氢向前迈进一步。2.5 复合材料
石墨烯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为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原动力, 可望开辟诸多新颖的应用领域, 诸如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多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和高强度多孔陶瓷材料等。Fan 等
[14]
利用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子迁移率, 制备了以石墨烯为支撑材料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物, 该复合物拥有高的比电容(1046F/ g)远远大于纯聚苯胺的比电容115F/ g。石墨烯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等, 为复合材料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图3 对比了几种纳米填料对橡胶增强效率,可以看到石墨烯具有更显著的增强效果
[15]
。展望
石墨烯自2004年以稳定的形态出现以来,因其独特的性能和二维纳米结构受到科学界的普遍关注。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研究方面,石墨烯都展示出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近年来,石墨烯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在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性能、制备等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制作大面积石墨烯薄膜时会混入杂质,产生缺陷,因此大多数以石墨烯薄膜为器件的导电性及透明性都未达到ITO的水平。为了使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达到实际应用水平,还需要继续探索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实现大面积化及量产化;开发有效的掺杂技术以使石墨烯薄膜具有理想的载流子密度;研究更有效的还原与结构修复方法以制备不含缺陷及杂质的高品质石墨烯薄膜。
理论上看,石墨烯是一种理想的太阳电池透明电极材料。然而,目前以石墨烯作透明电极的太阳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都低于ITO/FTO基太阳电池。这是由于采用各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电阻较大,影响了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所以石墨烯作透明电极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采用合适的制备方法,获得电性能、透光性、力学性能等综合性能好的石墨烯。对石墨烯内部的位错、晶界、应变等缺陷进行理论模拟计算,并用来指导实验研究,最终通过控制位错、晶界等缺陷的运动,使其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这是获得大面积、高性能石墨烯的新的着眼点。另外,石墨烯作透明电极时,也会与太阳电池其它部分直接接触。在未来的研究中,制备高性能石墨烯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太阳电池中石墨烯与其它部分的界面情况。
目前,关于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的基础研究,二是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三是石墨烯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的深入以及制备方法的改进,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以下几方面研究较少,值得关注:(1)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如石墨烯/磷酸亚铁锂);(2)含氮或硼石墨烯在电化学中的应用;(3)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4)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与碳纳米管的发现与研究应用过程类似,在今后的若干年里石墨烯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其最终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是必然的。石墨烯材料是当今世界新材料科技发展的又一制高点,对其深入研究与开发将给许多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机会。
参考文献
[1] 史永胜,李雪红,宁青菊.石墨烯的制备及研究现状.电子元件与材料[J],2010,8(8):70-73 [2] 孙治华,朱申敏,张 荻.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光解水产氢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4,3(3):30-33 [3] 赵建红,宋立媛等.石墨烯在光电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红 外 技 术,2014,8(8):608-611 [4] 章海霞,闫 辉等.石墨烯作太阳电池透明电极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11(11):8-11 [5] NOVOSELOV K S,GEIM A K,MOROZOV S V,et al.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 [J].Science,2004,306(5696):666-669.[6] 王学宝,李晋庆,罗运军.高氯酸铵/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分解行为[J].火炸药学报,2012,35(6):76-80.[7] 沙金,谢林生,马玉录,等.氨基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与环氧树脂的复合[J].中国塑料,2011,25(8):28-33.[8] BALANDIN A A,GHOSH S,BAOWZ,et al.Superi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layer graphene[J].Nano Letters,2008,8(3):902-907.[9] PACI J T,BELYTSCHKO T,SCHATZ G C.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behavior upon heating,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phite oxide[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C),2007,111(49):18099-18111.[10] SZABO T,TOMBACZ E,ILLES E,et al.Enhanced acidity and pH-dependent surface charge characterization of successively oxidized graphite oxides[J].Carbon,2006,44(3):537-545.[11] BERGERC,SONGZM,LIXB,et al.Electronic confinement and coherence in patterned epitaxial graphene[J].Science,2006,312(5777):1191-1196.[12] Li D, Mull er M B, Gilje S , et al.Proces sab le aqueous di sper s ions of graphen e nanosheet s [ J ].Natu re Nanot ech nology ,2008 , 3(2): 101-105.[13] H ernan dez Y, Nicolosi V, Lot ya M , et al.High yield produc t ion of graphene b y liquid phase exf oliat ion of graphit e[ J].Na tur e Nanot echnology , 2008 , 3(9): 563-568.[14] H amilt on C E, Lomeda J R , Su n Z Z, et al.H igh yield or ganic disp ersion s of u nfu nct ionalized graphene[ J ].Nano L et t ,2009 , 9(10): 3460-3462.[15] 张晓珍.基于石墨烯/硅异质结高性能光伏器件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第四篇: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尹建堂
一、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源于它的切线和法线的性质,因而为正确理解与掌握其光学性质,就要掌握其切线、法线方程的求法及性质。
设P(上一定)为圆锥曲线点,则
在该
点
处的切
(A、B、C不同时为零)线
方
程
为
:
。(该方程与已知曲线方程本身相比,得到的规律就是通常所说的“替换法则”,可直接用此法则写出切线方程)。
该方程的推导,原则上用“△法”求出在点P处的切线斜率斜式写出切线方程,进而用点,则在点P处的法线方程为。
1、抛物线的切线、法线性质
经过抛物线
上一点作一条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那么经过这一点的法
。线平分这条直线和这一点的焦半径的夹角。如图1中
事实上,设
为抛物线
上一点,则切线MT的方程可由替换法则,得,即,斜率为,于是得在点M处的法线方程为
令,得法线与x轴的交点N的坐标为,所以
又焦半径 所以,从而得
即
当点M与顶点O重合时,法线为x轴,结论仍成立。所以过M的法线平分这条直线和这一点的焦半径的夹角。
也可以利用点M处的切线方程求出,从而得也可以利用到角公式来证明,则,又故抛物线的这个性质的光学意义是:“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抛物线上的一点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
2、椭圆的切线、法线性质
经过椭圆上一点的法线,平分这一点的两条焦点半径的夹角。如图2中
证明也不难,分别求出,然后用到角公式即可获证。
椭圆的这个性质的光学意义是:“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交于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
3、双曲线的切线、法线性质
经过双曲线上一点的切线,平分这一点的两条焦点半径的夹角,如图3中可利用到角公式获证。
。仍
这个性质的光学意义是:“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双曲线反射后,反射光线是散开的,它们就好像是从另一个焦点射出的一样”。
二、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应用
光学性质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地应用。这里仅举例说明这些光学性质在解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中的应用。
应用圆锥曲线光学性质解题,特别是切线问题是十分方便的。其间要注意一个基本关系式的应用,即“过投射点的曲线的切线与入射线、反射线成等角”。如图4,MN切曲线C于点P,则∠APM=∠BPN。这是很容易由物理学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及平面几何中“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的。
例1 求证:椭圆和双曲线在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
分析:如图5,用圆锥曲线光学性质证明∠1+∠3=90°即可。
证明:如图5,两曲线的公共焦点PR分别为椭圆、双曲线的切线,连∠2;由双曲线光学性质,得∠3=∠4。,并延长,设P为两曲线的一个交点,PQ、,由椭圆光学性质,推得∠1= 又∠2=∠5,∠4=∠6(对顶角相等),所以∠1=∠5,∠3=∠6(等量代换)。
又∠1+∠3+∠5+∠6=180°,所以∠1+∠3=90°,即PQ⊥PR,命题得证。
评注:(1)本题也可采用代数运算证出的方法来证明,但比较复杂。这里采用光学性质证明法则直观简捷。(2)由本题得到一个一般性命题:焦点相同的一个椭圆与一双曲线在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于是有定义:两圆锥曲线在交点处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叫做这两曲直交。
例2 如图6,已知是椭圆的焦点,为定值;(2)求
分别是在椭圆任一切线CD上的射影。(1)求证:的轨迹方程。
分析:(1)欲证质推得
为定值,即证),从而知应用余弦定理于分别为定值即知其轨迹,易得轨迹方程。
证明:(1)设Q为切线,由椭圆光学性质推知
所以又,则在 中,设为,则为定值(由光学性即可获证。)(2)求出
则所以
为常数,即定值。
(2)设点O在CD上的射影为M,则OM是直角梯形的中位线,于是有。
在中,同理所以
例3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以F与A(4,4)为焦点作椭圆,使其与已知抛物 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其方程为
线有公共点(如图7),当长轴最短时,求椭圆方程。
分析:求解的关键是光线FP的反射线PA平行于x轴。
解:设以点A(4,4)、F(4,0)为焦点的椭圆为长)。①
再设P 为抛物线与椭圆的公共点,由椭圆第一定义知: ②
(a为长半轴 即长轴长2a等于抛物线上一点P到两定点A、F距离之和,若2a最小,当且仅当椭圆与抛物线相切。此时,由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知,光线FP的反射线PA平行于x轴。
所以P(1,4)。由②知
所以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例4 如图8,已知探照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平行于对称轴的光线于此抛物线上的入射点、反射点分别为P、Q,设点P的纵坐标为点P到反射点Q的路程PQ最短?,当a为何值时,从入射
分析:设函数,由抛物线光学性质知PQ过焦点,求出最小值条件a即可。,故可用弦长公式建立目标 解:由抛物线光学性质知光线PQ必过其焦点程为,设点,则直线PQ的方
将方程 ① 代入①,消去x,得
或
故知点Q坐标为 则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此刻,即当时,亦即入射点、反射点时最短,过时P、Q恰好关于x轴对称。
第五篇: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学科建设思考论文
摘要: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语言。在历史上,很多文献我们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研究。作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象征性通信系统的人类语言,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内部使用的实践和功能。因此,应用语言学正在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本文将主要从其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加快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已成为语言圈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把应用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距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语言学仍然存在很大距离。但作为一个自身就有很强生命力的学科,应用语言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发展空间就会有很多议论,人们对它的研究方法,发展方向,性质等诸多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本文将主要从其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加快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步伐。
一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一)应用语言学的定义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由多边缘学科交叉组成,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解决各种语言问题和语言教学问题。我们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这个问题,基于交际语言学理论是建立和语言学科,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是语言学习方法,原理与一般法律。应用语言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导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满足不同领域的发展需要。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学科,独立于其他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的不同领域。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针对语言教学,规划,语言本体论,学科建设和广义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应用语言学独立于其他学科,但与其他新兴学科相互关联,所以在这一点上应用语言学有一定的扩展。
(二)研究范畴
应用语言学包括一些语言学科,不仅仅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社会语言学的范围主要是社会和语言关系,在应用和区分理论中,我们也可以被称为社会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社会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宏观和微观点,除了这两个区别之外,还有狭义广泛的观点。社会语言学包含社会学和语言学,但这种组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添加,而是从相互整合的原则和理论。每个独立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应用语言学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结构都有固定的研究范围。在此范围内,详细分析和讨论了研究对象。
二关于应用语言学在当前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学也处于可以开发的潮流,语言学的应用也进入了研究者的广泛视野。对于其研究现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流。社会崛起以来,社会语言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非常丰富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功能和沟通的现象,以及其他社会条件,如条件和背景。这些研究也扩大了研究语言的范围,从而使语言学更深入人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和语言书籍,导致了文化语言学,以及很多实践和研究。目前,随着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应用语言学和主流浪潮。其次,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学科的规划模式。在应用语言学的过程中,人类对社会语言的干预遵循社会发展和公约制定的一套语言标准。同时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发展的需求是语言规则。正是文字改革和语言选择等方面的相关管理,一般包括相关政策的语言调整研究,制定标准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推广。总的来说,语言规范的发展必须以某种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同时也要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支撑和指导。目前,语言规划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独立分支,但总的来说属于新兴的跨学科类,到目前为止,高层次人才培养已进入相关实施阶段,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更加完善。
三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发展情况
中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国相应的语言课程广受欢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在我国设立的许多外语学院和语言学系已经开发了应用语言学课程的高需求培训目标,受到教学研究的不同特点和人才结构差异的影响。目前,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建设并不完善,面临语言不清晰,理论水平不足,教育团队不健全等问题。语言视角包括对语言学及其生活和工作的理解,也是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应用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学科,只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潜在的语言功能,因此,充分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质,使其适应不断发展。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用语言学水平的不足是语言学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无意义,其研究结果不能作为纪律施工保证的依据。另外,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的素质。目前,许多应用语言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严重妨碍了语言教育的推广应用。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大力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建设。
四关于应用语言学在当前的学科建设建议
在应用语言学的建设中,语文教育的改善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社会语言学的整体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应用语言学结构分支,增强优秀人才培养的力度。本文讨论了本文应用语言学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在应用语言教学中的写作能力。
(一)深化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理念
应用语言学作为具有综合实用特点的专题,也具有非常强的及时性。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应用过程中包含的内容也不时变化。因此,学生写作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时代特征。这需要深化语言学科教育理念的应用,使语言学课程应用和学生写作指导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对语言的理解,随着发展不断调整,丰富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
(二)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写作水平,只有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语言。因此,在应用语言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
语言学科有独特的魅力,它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形式将隐形的想法变成有形的。因此,写作的功能在于充分表达了这种魅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是对知识的教学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不适用于语言学在写作教学课堂学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基础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灵感的启发,要求他们帮助学生开放思想,从各个角度思考,写出一定深度和内涵的文章。这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由思维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突破瓶颈。
五结语
应用语言学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实践科学,可以直接为社会服务,所以分析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从广泛的观点或狭义上研究应用语言学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正是因为这样,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人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力争结合知识的不同方面,才能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水平,唯一的方法更好地致力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继贤,丁展平.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6):9-12.[2]刘海燕,高素珍.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6(04):46-50.[3]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冯翠华.英语修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谢祖钧.英语修辞漫谈[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7]马志馨.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J].教育现代化,2016,3(3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