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18: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管理0901 陈凯荣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双汇瘦肉精、老酸奶果冻事件以及毒胶囊事件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得出了这些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期待本文对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关键字:食品安全

食品事故

加强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必需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然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堪忧,近几年来有影响力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有如下几件:

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 牛肉膏事件

南京的鸭血黑作坊 老酸奶果冻事件 毒胶囊事件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涵盖了整个行业,并且有从食品行业到药品行业扩大的趋势。

我认为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原料污染问题。前几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

2、小企业黑作坊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多而且经营秩序混乱且极度不规范。由于食品经营企业数目巨大而且规模较小,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其安全性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所以新技术新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可分为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6、食品质量检测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管理混乱且有交叉,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7、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科学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体系。

2、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行业生产企业准入制度。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对行业内企业采取准入制度,严格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水平,确保食品安全质量。

3、推进食品质检部门的体制改革,将各部门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专门的食品监督机构。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将原来分散的监管机构进行整合,考虑成了一个专业的食品监管机构,确保分工明确,监管职能清晰,以此来提高食品行业监管水平。

4、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5、加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在发现不法企业或个人生产或销售违反食品监管条例的行为时,应依法加大惩戒力度,将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品安全犯罪成本提到最高,让不法分析望而却步。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目前正日趋完善,但是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的相关机构必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加大食品卫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暑假学生主题征文

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而努力工作。

(陈凯荣,男,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专业,管理0901,联系电话***,邮箱1032155924@qq.com)

第二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2006-5-11 14:26:55

http://www.xiexiebang.com/chinese/news.asp?step=3001&pid=163&mtype=行业动态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丰富, 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 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1]。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1.1国外的食品安全问题

疯牛病

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2000年7月英国有34万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此病,已屠宰焚毁30多万头,流行趋势于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但发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并由英国向西欧,全欧和亚洲扩散,受累国家超过100个。目前病人约1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1997年专家预计人类发病流行颠峰大约是在2015年,届时每年将有20万人死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雅克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2]。

二恶英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它的致癌性极强,还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3]。O-157事件

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凶为“O-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O-157”是一种长约千分之二毫米、宽约千分之一毫米的杆菌。“O”是德语对这种细菌称谓的第一个字母。大肠杆菌因其抗原抗体反应不同,截至目前被分为173种。“O-157”于1982年被美国科学家定为第157种而得名。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以及欧洲、澳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4]。

丙烯酰胺

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这份报告指出,1公斤炸薯片的聚丙烯酰胺含量是1000微克,炸薯条是400微克,而蛋糕和饼干中的含量则为280微克。丙烯酰胺这种物质人们并不陌生,在诸如塑料和染料等许多材料中都有使用。动物试验证明它有致癌危险,但2002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却又陆续证实,在对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丙烯酰胺,这就逐渐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食品安全**[5]。

1.2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

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可观。英国自1986 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出口一项,每年就损失52 亿美元。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已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300 亿美元。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 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如果加上与此关联的食品工业,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 亿欧元。

政治后果和贸易纠纷 比利时政府因二恶英事件,使欧洲乳、鸡、牛肉等食品的出口在全球范围内受因,而造成内阁倒台.2001年德国因疯牛病导致卫生和农业部长辞职。欧洲消费者当前反对转基因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对政府的不信任。从国际上的教训来看,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使所在国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害,还可以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6]。

2、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1987年12 月至1988年2 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30万市民染上甲肝。

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和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 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云南思茅地区发生群众自行采食蘑茹中毒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

1998年2 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27人生命。

1999 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 同年6月,某省一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

200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 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7]。

2001 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8]。

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9]。

2.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0]。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8]。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0]。最近几年, 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法规[13]。200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3 周年总结会上, 农业部门将采取措施, 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对硫磷等5 种剧毒农药的登记;部分省市决定在农药用药高峰之际, 全面禁止在蔬菜区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然而, 在2001 年2 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14]。农药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停止在专家呼吁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上了。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关注,因其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显示,日前我国每人每日二恶因膳食摄入量为72.48pg,按体重折算成每日膳食摄入量为1.21pg/kgbw每月膳食摄入量为36.24pg/kgbw,这一污染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使用垃圾焚烧技术造成的污染水平相当,也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暂定)的每月耐受摄入量70 pg/kgbw[15]。

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10]。近十年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生产和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和高额投资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16]。生物安全所致的食品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用传统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危险评价程序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的诸多困难,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10]。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比1995年增加12.6%,达432万户,从业人员比1995年增加5%,达到门17万人。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8%,其中食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增加值的29.48%。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采用定牌加工(0EM)模式进行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他们以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做技术保证,不断开拓市场[17]。但是,食品行业中达到GMP的企业所占的比重现还较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设备落后、卫生保证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食品行业特别是饮食业吸纳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设施简陋、卫生知识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也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18]。

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7]。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破坏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9月发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药投毒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03年因投毒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高居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03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9.2%[11]。这类破坏活动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团结。

六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10]。自建国以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就致力于卫生队伍的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这与43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117万人的食品从业人员相比,卫生监督资源显得十分有限[17]。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1、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安全战略

2000 年5 月第53 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WHA 53.15)在WHO 的历史上首次将食品安全列入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并于2002 年提出WHO 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措施———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②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③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④提高WHO 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⑤加强危险性交流和宣传;⑥增进国家、国际协作;⑦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门的建设[19]。

2.改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2.1 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人力建设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

2.2 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3 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这是WTO 有关协定中特别强调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2.4 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

2.5 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因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20]。

2.6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21]。

2.7重视宣传教育。包括对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20]。

第三篇:国内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国内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 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还是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1、国内食品安全现状

1.1食源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因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因致病菌、病毒、寄生虫、有害化学物质和生物毒素所导致的各种疾病。这些食物污发生于“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中的各个环节。因食源性感染和中毒而造成的疾病表现症状各不相同,既有轻度症状(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也有严重和威胁生命的疾病(比如,肾和肝功能衰竭、脑和神经疾病、瘫痪和癌症)。

2014年6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司长苏志在今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进展情况时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1600余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数14413人。苏志说,监测显示,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趋势,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宾馆饭店、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是主要暴发场所。此外,误食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第四篇:自贡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自贡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自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 陶先能

按照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建设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监管实际,我局对全市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了调研,对我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与建议,为我市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建设建言献策。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幅员面积4373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人。农村有96个乡镇,1139个行政村,14338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数696418户,农村人口222。47万人,城乡人口比例为1:2.16。有种植面积 305010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690.4公顷,无公害农产品52个,绿色农产品26个;农药经营门市(点)2600个;2008年查处违禁用农药案件43件。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4.97;6;70.89万头,出栏分别为:290;4.76;189万头,无公害畜产品18个。水产品养殖面积8806公顷,已认证无公害水产品面积497公顷。兽(鱼)药经营门市(点)350家。猪、牛、羊定点屠宰点174个,全部规范达标,生猪宰前检疫率100%;有食品生产加工者1116户(包括现做现卖),取得QS认证的256户,规模以上企业数33户,10人以下小作坊247户(不包括现做现卖);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9911户,其中有超市127个,食品集贸市场188个;餐饮单位7441家,其中:乡镇、村有餐饮单位4010家,占餐饮单位总数的53.89%。

(二)监管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明显得到加强,取得显著成效。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保障广大群众饮食安全。二是成立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从2004年开始,全市自上而下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抓手”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原则,初步建立起了“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在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了“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目标管理、重点在镇、关键在村”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基本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从农村家庭宴席到各类食堂的全覆盖监管。实践证明,这种监管模式符合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具有一定地借鉴意义。四是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市大安区于2007年被遴选为全国首批60个、四川省4个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之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大安区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整体推进,推行目标管理,监管网络建设责任明确,群体宴席监管措施有力,确保了农村食品安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工作富有特色,效果明显。于2008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为我市其他区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乃至全省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五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近几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安全总体形势逐年好转,处臵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逐步增强,全市食品安全处于基本有序可控状态。在全省各市州中,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处于前列,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08年,我市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应急处臵婴幼儿奶粉事件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获得了省政府督查组的一致好评;全国及省人大代表视察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后,对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1—4月,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工作,4月8日,省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组对我市进行了检查评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养殖环节存在滥用药物、污染环境等问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1.种植环节:有的农村基层地区存在农药经营单位不规范配售农药,有些农户存在滥用、超剂量使用农药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农药经营单位的行政许可与监督有脱节的现象。目前,农药是作为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其经营许可是由安监部门发放许可证,而经营行为的监管则由农业部门负责,存在许可与监管脱节的现象。二是由于经营者缺乏合理用药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农民销售农药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开“大处方”和“搭车”销售其他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民缺乏相关用药专业知识,用药存在一定盲目性,片面追求“来得快”,往往超剂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增加。

2.畜牧养殖环节:部分养殖户违规使用人用氯霉素、痢特灵等药物防治动物疫病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养殖户自己买药给动物注射,存在无《兽医诊疗许可证》的人员,滥用药物品种或超剂量用药诊疗动物疫病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养殖户缺乏相关动物防疫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出现动物疫病“乱投医、乱用药”的情况;二是持有《兽医诊疗许可证》的合法兽医人员少,不能满足畜牧养殖发展的需要,以违法分子可剩之机;三是无《兽医诊疗许可证》人员,游走于乡村,增加了监管难度。

3.水产养殖环节:个别农民违规使用甲氰菊酯等杀虫剂扑杀鳝鱼、泥鳅,破坏生态、危害人体健康;有的农户违规使用氯霉素、激素类药物。主要原因:农民缺乏安全用药知识和滥用农药的危害性常识。据了解,如果使用甲氰菊酯等杀虫剂扑杀鳝鱼、泥鳅后,水田里的小米虾就再也不会生长繁殖了。

(二)农村餐饮监管薄弱,农村家庭宴席存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家乐、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加工制作形式:一是家宴举办者自行加工,或者请制作宴席的民间厨师队伍加工。从举办家宴的总体情况看,存在家宴举办者(包括参与制作者和赴宴者)卫生意识及卫生知识差,通过调查家宴举办者:举办家宴会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回答基本上是“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长这么大了还没听说过会出事”,家宴参与制作的主厨人员和帮厨人员流动性大,同一件事可能轮换几个人来做,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差,无论是自办,还是民间厨师队伍加工,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加工条件差,一般都是在空地上临时搭个棚子,条件简陋,卫生设施不全,餐具洗涤消毒由于水源所限达不到“一冲、二洗、三消毒”的要求,蔬菜、生鲜及其他食品原料等的洗涤也由于条件所限达不到卫生要求,有的甚至使用河水、井水洗食物,生熟不分,餐具乱堆乱放,存在着严重的食源性感染隐患。采购原辅材料把关不严,农村家宴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采购,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办宴户亲自去采购,第二是由民间厨师采购。由于利益所趋,民间厨师可能会采购一些来历不明、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和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而且原料存放、加工、制作、就餐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棚户当中,周围不远就是牲畜圈舍或旱厕。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至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三)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分散,点多面广,存在监管周期长或有监管缝隙的现象。主要原因:农村食品安全的执法主体都在区县政府相关部门,乡镇政府社会事业中心、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在法律上无监督权,工商部门是在几个乡镇辖区设一个工商所,质监、食品药品等部门在乡镇无派出机构,且各部门的监管人员少,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可能出现监管空白点;乡镇政府相关部门无监督权,形成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主要原因:不法生产经营者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民文化低,食品安全意识差,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弱点,将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部分食品经营人员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缺乏社会公德和食品安全社会责任,忽视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比较突出的是学校周边的小吃摊点和副食品摊点,安全隐患尤为明显。

三、对策及建议

(一)领导重视,继续深化和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当前,我市广大农村抵御食品安全事故能力虽然较以前有了进步,但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注重食品安全的意识还不强,一旦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农村食品安全是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6月1日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和已经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提高抵御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对确保我市农村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农村群众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因此,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增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是落实政府食品安全职责的保障条件。尤其是乡镇、村组要落实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落实监管工作经费,确保监管工作不留空白,为我市广大农村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组织保证。

(二)整合监管资源,密织农村食品安全网络的“网底”。各级各部门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向广大基层农村转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督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证广大农民饮食安全。建议区县农业、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授权委托乡镇政府相关人员,在一定权限内赋予其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权力和义务,对辖区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开展现场监督工作。同时,区县监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要求分别对农村委托执法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达到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监管合力,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三)抓好源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快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推动规模化发展。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食品安全质量为目标,以实施规模化种植养殖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抓好源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一是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鼓励支持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协会和联合体等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抓好特色种植养殖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特色种植养殖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科学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业生产基地。引导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生产。三是加强对源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对种植养殖、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一经发现问题,必须依法处理,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加强对农村群体宴的监管,保障农民群众饮食安全。一是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实行辖区负责制,乡镇政府对辖区群众举办的家宴食品安全负责。要巩固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管制度,制定防范措施,确保监管工作落实。二是严格落实家宴申报管理制度。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管理,落实家宴审报管理制度,申报时办宴户须提供地点、时间、人数、厨师等从业人员名单和健康证明、就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等材料。三是建立农村厨师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农村宴席操办的流动厨师,由乡镇政府负责进行登记,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督促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四是建立家宴用食品及原料检查制度。对于审报兴办家宴的群众,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查指导,严禁其采购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五是落实加工场所和用具清洁消毒制度。乡镇政府派专人负责督促家宴举办者搞好家宴场所卫生清洁工作,做到生熟分开,原料与成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五)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工作重在日常监管,要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并逐步转移到以日常监管为主的常态化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由区县政府牵头,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组织相关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工作,缩短监管周期,增加监督频次,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基层开展食品安全调研、督查,从源头抓起,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的整治力度;坚持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联合活动,形成工作规律,如在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形成强大攻势,保障公众节日消费安全。

(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从业人员守法意识。食品安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基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公众抵御食品安全风险能力。加强对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专兼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强化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业的从业人员、业主的食品安全法规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将之作为行政许可或执业许可的重要条件,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农村普及农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辨别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增强滥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破坏生态、危害人类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第五篇:电子商务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病毒 信息安全 加密技术 网络层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日益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的问题日益严重。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其次,着重对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地探索并指出了电子商务安全的需求,最后提出对策。

1、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

目前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最突出的表现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业诚信问题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2011年,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疫情”的数据表明,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70.51%,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其中多次感染病毒的比率为42.71%.1.1、网络病毒的增长

北京时间2月21日,360安全中心发布《2011-2012互联网安全报告》指出,2011年国内日均有853.1万台电脑受到木马病毒攻击,占开机联网的电脑比例为5.7%。在去年新生网络安全威胁中,BMW木马、黏虫木马、Duqu(超级工厂Ⅱ)等入围“十大木马”。

《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共新增木马病毒10.56亿个,相比2010年增加87.7%,360安全产品日均拦截及查杀木马病毒6468.5万个。在木马数量高涨的同时,木马攻击成功率则有所降低。在每天接触木马病毒的853.1万台电脑中,实际染毒比例仅为1%-3%,而且大多为关闭安全软件后使用游戏外挂、盗版视频播放器等诱惑资源的电脑。

360安全中心指出,随着免费安全软件普及和云安全技术成熟,木马攻击手段进一步趋向“顽固化”,深入感染电脑主板Bios的BMW木马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2011“毒王”,BMW木马借助游戏外挂传播,使受害电脑无论重装系统、格式化硬盘还是换掉硬盘,都无法将其彻底清除,只能求助于专杀工具。迄今,国内已有超过8万台电脑感染BMW木马。

据悉,目前近半数木马带有强制广告行为,网民可据此判断电脑是否受到木马侵1.2、网络病毒传播方式的变化

过去,传播病毒通过网络进行。目前,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传播的案例显著增加,存储介质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网络病毒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由于U盘和移动存储介质广泛使用,病毒、木马通过autorun.inf文件自动调用执行U盘中的病毒、木马等程序,然后感染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进而感染其他U盘。与往年相比,今年通过网络浏览或下载该病毒的比例在下降。不过,从网络监测和用户寻求帮助的情况来看,大量的网络犯罪通过“挂马”方式来实现。“挂马”是指在网页中嵌入恶意代码,当存在安全漏洞的用户访问这些网页时,木马会侵入用户系统,然后盗取用户敏感信息或者进行攻击、破坏。通过浏览网页方式进行攻击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用户更难于发现,潜在的危害性也更大。

1.3、网络病毒给电子商务造成的损失继续增加

调查显示,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损坏或丢失数据,系统的使用受限,网络无法使用,密码被盗造成都给电子商务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例: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利用蠕虫病毒的传播能力和多种传播渠道帮助木马传播,攫取非法经济利益,给被感染的用户带来重大损失。继“熊猫烧香”之后,复合型病毒大量出现,如:仇英、艾妮等病毒。同时,网上贩卖病毒、木马和僵尸网络的活动不断增多,利用病毒、木马技术传播垃圾邮件和进行网络攻击、破坏的事件呈上升趋势。

2、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及存在原因

2.1、.对合法用户的身份冒充。以不法手段盗用合法用户的身份资料,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易,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2.2、对信息的窃取。攻击者在网络的传输信道上。通过物理或逻辑的手段,对数据进行非法的截获与监听,从而得到通信中敏感的信息。如典型的“虚拟盗窃”能从因特网上窃取那

些粗心用户的信用卡账号,还能以欺骗的手法进行产品交易,甚至能洗黑钱。

2.3、对信息的篡改。攻击者有可能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截获后篡改其内容,如修改消息次序、时间,注人伪造消息等,从而使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完整性。

2.4、拒绝服务。攻击者使合法接入的信息、业务或其他资源受阻。

2.5、对发出的信息予以否认.某些用户可能对自己发出的信息进行恶意的否认,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6、信用威胁。交易者否认参加过交易,如买方提交订单后不付款,或者输人虚假银行资料使卖方不能提款I用户付款后,卖方没有把商品发送到客户手中,使客户蒙受损失。

2.7、电脑病毒。电脑病毒问世十几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还有众多病毒借助于网络传播得更快,动辄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CIH病毒的爆发几乎在瞬间给网络上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以沉重打击。

3、电子商务对信息安全的需求

3.1、信息的保密性。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传统的纸面贸易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或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商业报文来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则建立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Internet)上,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保密性一般通过密码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

3.2、信息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另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因此,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将影响到贸易各方的交易和经营策略,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一般可通过提取信息摘要的方式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3.3、信息的真实性。只有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转换,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而这一切是以信息的真实性为基础。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是指网上交易双方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指网上交易双方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即对人或实体的身份进行鉴别,为身份的真实性提供保证,使交易的双方能够在相互不见面的情况下确认对方的身份。这意味着当某人或实体声称具有某个特定身份时,鉴别服务将验证其声明的正确性。一般可通过认证机构和证书来实现。

3.4、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对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贸易双方来说,一个很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方式下,通过手写签名和印章进行贸易方的鉴别已经不可能。因此,要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使原发方对已发送的数据、接收方对已接收的数据都不能否认。通常可通过对发送的消息进行数字签名来实现信息的不可抵赖性。

3.5、信息的有效性。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因此,要对网络故障、操作错误、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系统软件错误及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这对于保证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确定的地点是有效的。

4、电子商务安全防治措施及安全举措

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以Internet的基础设施和标准为基础,涉及从通信协议到应用集成的广泛领域,套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OSI七层协议模型,相应地将各安全措施映射到对应层次中,可以较好地描述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

其次,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人们提高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的意识,加强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的制度建设。

4.1 网络层技术

采用多重网络技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目前,常用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物理隔离,VPN(虚拟专用网)。防火墙是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安全代理和入侵隔离的常规技术。使用防火墙,一方面是抵御来自外界的攻击。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在服务器内部部分未经授权的用户攻击。因此,电子商务内外网与互联网之间要设置防火墙。网管人员要经常到有关网站上下载最新的补丁程序,以便进行网络维护,同时经常扫描整个内部网络,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及时更改,做到有备无患。企业上网必须实行内外网划分和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要运用VPN新技术,为使用者提了一种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网络进行远程访问,同时又能保证企业的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服务器(如Web服务器、E-MAII。服务器)的安全。

4.2 加密层技术

运用密码技术,强化通信安全。应围绕数字证书应用,为信息网络中各种业务应用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保证。在业务系统中建立有效的信任管理机制、授权控制机制和严密的责任机制。目前要加强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工作。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各种敏感数据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并且在数据传输中采用加密传输,以防止攻击者窃密。

4.3 认证层技术

电子商务信息交换中的各种信息,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来确认其合法性,然后确定这个用户的个人数据和特定权限。应采用基于PKI技术,借助第三方(CA)颁发的数字证书数字签名来确认彼此身份。”。

4.4 协议层技术

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是通过Internet完成的,必须使用安全协议来保证支付信息传输的安全、交易方的合法身份的确认及支付过程的完整。不同交易协议的复杂性、开销、安全性各不相同。同时,不同的应用环境对协议目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比较成熟的协议有SET、SSL、iKP等基于信用卡的交易协议,Net?鄄Bill,NetCheque等基于支票的交易协议,Digicash、Netcash等基于现金的交易协议,匿名原子交易协议,防止软件侵权和非法拷贝的基于PKC的安全电子软件分销协议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交易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和突出。由于电子商务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各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子商务采购协议、支付协议及物流配送协议的进一步完善;XML的研究和标准化等。同时,除技术问题外,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还有赖于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设等社会环境的完善。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对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5、意识建设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电子商务的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发现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的敏锐性,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动性。强化上网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就是要让上网人员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是电子商务正常而高效运转的基础,是保障企业、公民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从而牢同树立网上交易,安全第一的思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大众媒体,普及电子商务的安全知识,提高用户的认识。二是积极组织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培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安全管理人才。

4.6 法律建设

健全法律,严格执法。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方面还有很多缺失,不能有效地保护公

众的合法权益,给一些犯罪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快立法进程,吸取和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和颁布《个人隐私保护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数据库振兴法》、《信息网络安全法》、《电子凭证(票据)法》、《网上知识产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使电子商务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使网络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资源管理和防止泄密有法可依,并得到技术上的支撑。健全电子商务安全标准认证和质量检测机制,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条例规定,并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安全法规体系,规范和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

下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征(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 1001410024) 摘 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报应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

    温江区群众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基层的稳定和谐。为了正确把握我区群众工作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方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小课题研究现状及对策

    小课题研究现状及对策 三合教管中心 三月底四月初,按三合街道2012年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对全街道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全街道学校,由于全街道领导、教......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药材是并列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产业之外的第三类中药产业,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中药发展的源头,也是经过了上千年考验的中药饮片的最直接的......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题目: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众多金融机构中发展历史较长、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较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农村信......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产品对职业英语有了更对的需求。现实中,中职英语教学面临诸多瓶颈而难以实施良好的英语教学,面临职业学校的学生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为此,特针对......

    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段时间,在发展大文化产业课题调研中,我们与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环境,并到长沙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