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快递物流业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中国快递物流业现状分析
中国快递物流业现状分析在过去20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过程中,截止2003年9月,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3,735个,合同外金额9072.6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82.04亿美元。世界500强中除少部分公司因为我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在中国投资外,几乎都在华进行了投资,涉及制造领域以及多数服务领域,分布在全国除西藏和宁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市。这些外资公司及跨国公司增强了我国的生产制造技术,并使我国成为全球的“世界工厂”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不过十几年,在这期间,许多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应运而生。现代物流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东部地区有许多城市在完成物流规划后,将开始招商引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将出台全国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设想与有关产业政策,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予以扶持,地方政府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市也将逐步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部分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将首先释放大量的物流需求,如家电、服装、汽车、日化、连锁零售、饮料、医药、烟草等行业,预计未来10年内,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收入每年将有20%的增长幅度。2003年起,我国政府将不再对中国邮政承担普遍服务进行补贴。作为老牌大型国有企业,面对国内民营企业的蚕食,国外国际资本的入侵,必须进行现代化整体改制,提高邮政服务体系的
运营效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一、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对于快递的含义,新《邮政法》认为快递是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寄递活动。然而快递与传统的邮政业务在运输对象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邮政业以信函为主要传递对象,其实质是信息流的传递,而快递业的实物流特性更为明显。因此,快递业与物流业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通常来讲快递业所运输的货物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在时间上比物流业要求更高。可见,快递业是介于物流业和传统邮政业之间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
国际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于197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物品传递服务,同时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及信息管理技术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中国快递业由此应运而生。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随后国际快递巨头也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1986年颁布的《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邮政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外贸行业对报关材料、样品等快速传递的需求,民营快递企业因此迅速崛起。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2005年12月,中国按照WTO协议全面对外资开放物流及快递业。2007年9月,《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发布为快递业提供了规范服务行业标准。2008年7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09年10月1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提出了快递业的准入门槛。
我国快递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200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达到5,000余家,全行业从业人员23.1万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
按照快递企业性质及规模,可以将我国快递业企业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外资快递企业,包括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天地快运(TNT)、联合包裹(UPS)等,外资快递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发达的全球网络。第二类是国有快递企业,包括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国有快递企
业依靠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国内网络而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类是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包括顺丰速运、宅急送、申通快递等,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在局部市场站稳脚跟后,已逐步向全国扩张。第四类是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但管理比较混乱,其主要经营特定区域的同城快递和省内快递业务。随着邮政专营在中国速递领域被打破,国内相关部门也开始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大通、中铁外服等一批国内专业运输公司开始涉足国际快递,有些私人企业也开展国际速递业务。中国的国际速递市场正在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实际上,这中多元化竞争局面的出现,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要求在各个领域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我可以看到世界邮政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方面,国家邮政的垄断地位逐步削弱,邮政正在由“一个国家一个邮政”的传统局面向国家邮政与私营跨国公司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多元化局面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本国市场基本饱和之后,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中国当然是其必然要争夺的市场之一。跨国公司在中国速递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网络建设、价格战略和服务质量竞争。1.网络建设
国际速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优势首先在于有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的网络是他们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因此,从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国际速递公司一
直致力于在中国的网络建设。
在中国速递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选择与中外运集团合资的形式,利用中外运的国内网络,加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其次,作为国际速递业务,他们把市场定位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即外商集中的沿海和中心城市,从而提高了业务收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此外,利用其在全球范围树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网络全球客户,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取胜的重要战略之一。像惠普、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在多年与国际速递公司的合作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一旦国际速递公司进入的国家有网络签署的全球客户,网络就会帮助其新的分公司与全球客户建立起联系。
尽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的网络发展仍受到来自地方的抵制和有关部门的限制,但近年来,DHL、TNT、UPS、FedEx的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他们与中外运和大田公司合资合作建立起来的网络已经可以到达全国100多个城市。2.价格战略
跨国公司为了与中国 EMS争夺客户,在市场上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战略。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国市场,外资公司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价格的10%-15%左右。
外资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扩大了他们的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其价格战略的成功表现。而他们能够长时期维持这种
低价水平,则在于有着雄厚的竞争实力和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首先,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精干的机构和素质较高的员工,使他们赢得了该行业最低的成本,为降低价格提供了相应空间。其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都是能够盈利的市场。而且,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经常用其它地区的利润来补贴开辟新市场的损失。
而中国 EMS在这场价格竞争中则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性。中国 EMS的价格是与万国邮联成员国协调而成的,任何价格的调整都要与成员国协商而定,程序相当复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 EMS一直背负着整个邮政亏损的包袱,缺少降价的空间和实力。3.服务质量的竞争
与EMS相比,外资公司的第三个优势是它的服务观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跨国公司在其多年的经营战略中,历来把服务作为速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九十年代初,当中国邮政还沉睡在官商的宝座之中时,外资公司已经把服务观念带到了中国,并通过各种服务方式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如:提供门到门服务,精确运送时间表,多种付费方式(预付、到付第三方付款)等。有些公司为了稳定客户群,还向大客户免费提供电脑设备和统一开发的网络查询软件,使客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查询所发快件的运送情况。
此外,利用其先进的服务设施,向客户提供一流的跟踪查询服务,也
是跨国公司取胜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速递服务的使用者主要是银行、贸易公司和制造商,他们不仅要求速度快,更希望知道已寄出的文件或包裹的时间和目的地进行调整。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研制了一整套全球跟踪查询系统,从接收到投递全部实现信息上网。特别是由 FEDEX首创的无线监控网络,使在运送途中的文件和包裹也纳入了全球监控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邮件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而 EMS目前尚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
二、中国EMS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人把中国 EMS在九十年代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业务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归结于外资的进入,但实际上,多年来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由于体制所导致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才是使其竞争力衰弱的根本原因。1.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但目前已经注册为企业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只对全国速递企业的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实质上,它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一个业务管理机构。
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速递
公司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速递公司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地邮政局手中。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2.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如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
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
此外,EMS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仍有邮件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3.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
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以至于决策失误,让外资企业夺走我许多客户。
一些邮政老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至今仍把速递工作当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来考虑。虽然政府部门也不断倡导服务观念的重要必性,由于体制没有彻底改革,曾经采取过的一些服务措施和服务方式大多侧重于外表,缺乏根本性的转变。4.企业负担沉重
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
同时,多年来普通邮政亏损的包袱也背在速递企业身上。近六七年,我国邮政连年亏损,1998年全国邮政亏损额相当于当年业务收入的50%。因速递企业在财务上与地方邮局捆在一起,速递企业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补贴普通邮政的亏损。
总之,中国 EMS从上到下在整体上缺乏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竞争机制的运行体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的速递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邮政正在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垄断式经营向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
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这都会带动中国速递业的发展,促进速递业务量的增加。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 5年我国航空快递市场的业务量将会扩大一倍。
但是,在未来的速递发展中,中国邮政也面临着两大严峻的挑战: 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加入WTO 以后,随着我国对外资限制的放宽和市场准入的扩大,外国公司在中国速递领域的经营将更趋于规模化、合法化。这些国际速递公司肯定会加大对华投资,扩展在中国的网络建设,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争夺中国市场。
目前,TNT已经承诺将加快其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未来10年内有望增加愈亿美元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快递市场成熟,它们将增加新公司建设,并把分公司的位置从沿海扩展到内地。DHL地打算再寻10家分公司。UPS在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代理制合作的同时,也正在为自己建立新的公司铺垫基础,如帮助它们培训人才、装备设备、提供 UPS专用的派送车等,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代理点立刻会变成它们的分公司。FedEx也在190个城市设立了自己的网点,并计划在5年内在中国的另外100个城市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外国公司也在对我国速递市场进行调查,准备像DHL、UPS、TNT、FedEx一样参与我国速递业务的竞争。这些都将会给中国邮政造成很大威胁。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速递业务带来冲击
过去文件是速递业务的主要内容,至今 EMS中文件的业务比例仍占到70%(国际速递公司文件与包裹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随着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类的传递已部分被数据通信和电子邮件所取代,今后文件的业务量将会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目前,DHL、UPS等大的速递公司已经把今后战略的重点转向包裹的运输,并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如 DHL已经开始为戴尔公司网上销售的电脑派送商品。如果中国邮政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将会被置于非常被动和困难的境地。
总之,未来中国速递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无论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邮政依靠政府保护、规范市场的行为将不复存在,它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在 WTO的框架下进行公平竞争。因此,中国邮政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在入世前和入世后的过渡期内,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要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地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其次,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打破传统的“坐商”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实行真正的商业化运作。邮政速递要有自己的经 内容摘要 因此,中国邮政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在入世前和入世后的过渡期内,使速递从邮政的地
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要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地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战略,要重点发展大城市和业务密集地区的速递业务;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手段;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开发新的电子邮政业务,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
同时,要加大投资,提高速递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快件监控管理和查询的能力。
最后,还要加强对外合作,联合一切力量开拓我们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整个世界邮政的一种发展趋势。1999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就与 DHL联合开办了一项为欧洲国家提供服务的新业务。我们也应当走出国门,敢于与大的跨国公司合作,建立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篇: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在我国特有的产业化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物流,不失为物流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产业化模式下的供应链,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第三方物流引言
物流系统包括物资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支撑物流体系的除物流搬运技术、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外,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物流过程是具有成本的。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据产品本身的4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产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应的技术外,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2.2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2.3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
第三篇: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产业 引言: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透视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只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致使物流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1)运输业
中国现有铁路6万公里,线路长度仅是美国的1/6,印度的4/5,按国土面积拥有量排居70位之后,按人均铁路拥有量排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不仅铁路数量少,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据铁路部门统计,全路有1/3的路段和2/3的主要编组站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1.3万公里路轨和占半数的机车及客车超期服役。因此,铁路已出现高负荷、高磨损、大密度、大运量的状态,设备使用周期缩短而养护时间越来越少,事故隐患增加。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20)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堵塞已司空见惯。低速、堵塞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10亿元以上。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每天压船500多艘,一些船只在港滞留长达两个月之久,年滞港损失赔偿金多达2亿美元。船舶老旧、能耗高、技术性能较差,船龄在10年以下的只占32%,20年以上者占26%,个别船龄已高达50)60年。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现有储运设施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包装技术和包装管理差造成的商品损失每年已超过了140亿元。近几年来,全国水泥由于散装率低(13.9%),仍以袋装为主,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平均在18%左右,损失量相当于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平板玻璃由于常年采取木制包装,破损率达8)10%,每年破损玻璃100多万箱,相当于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化肥的破袋率达8%左右,直接损失达4.2亿元。2.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症结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铁道部门的货运管理系统,内贸部、供销总社的储运管理系统,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煤炭、城乡环保、军队后勤系统,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人们尽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各自独立的物流系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无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片面强调局部的合理性造成了宏观上的管理混乱和极大浪费。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内部一应俱全,仓库林立,车队繁多、运力分散;外部互不衔接、互相封锁、各行其是、很少协调。这割断了宏观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许多需要整体协调配套才能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物流管理行政化的主要特征是各自为政的领导部门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式直接干预、调节物流活动。在行政化运行格局中,政企不分非常严重,物流企业缺少经济利益上的内在动力机制,也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上先进物流业发展的轨迹和经验,结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未来中国物流业将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发展趋势一:相关新体制及新政策的不断创新
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物流产业的市场化和适应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制度环境的创建与创新。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认识到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大国家宏观的调控能力,在政策、税收等各方面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如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着手对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进行规划研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政策。而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致使目前物流业划分不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不清晰,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所谓的“体制障碍”。不过,中国政府及物流界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瓶颈”效应并积极应对。早在1999年n月国家经贸委同世界银行召开的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上,吴邦国副总理就曾指出:“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国家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此项工作”。.2001年3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政策性指导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了:1.中国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2.提出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市场;3政府部门要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5.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6.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一划》中也明确提出,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体制形式、服务方式。中国政府还在继续研究制订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2002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物流高层论坛上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陈文玲女士也提出:“建议国务院成立协调全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2.发展趋势二:中国物流业渐趋市场化、标准化和体系化 物流的市场化是其形成体系化的基础。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化外包业务的物流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的方向与供给的方向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物流的市场就很难成熟发展。在中国迈向物流体系化的进程中,物流的标准化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虽然目前在中国物流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得以实施,严重阻碍了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但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物流标准化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成果之一便是一部新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于2001年8月1日付诸实施这意味着中国物流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并告别无序。
可以预测,物流统计标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工具标准等其它标准也将于不远的将来面世。中国物流业的体系化发展是目标,更是趋势。物流专家王之泰先生认为:“目前,由五大行业组成的物流产业基本构架已经形成”。在这个框架下,通过物流市场的市场化、标准化等,我国的物流产业最终将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商品流的统一。
3.发展趋势三: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产业飞速发展
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已被列人了国家的“十五”计划之中。“十五”期间重点鼓励和扶持发展三种类型的采购、配送中心。一是以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为主的配送中心;二是以产品贸易批发为主的配送中心;三是以运输、仓储、货代等专业服务为主的配送中心。各地也积极投身进来,上海市出台的<“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着重发展三类物流,适应商业批发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即为其中之一,并计划在“十五”期间建成市内配送中心20个,市外配送中心3一5个。
根据王之泰先生的观点,第三方物流业现在的方向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路是我国自己瞄准高起点建立起的全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大多是对新政策最敏感的民营企业,其代表是宝供物流企业集团;一路是国际物流企业以不同方式进人到中国市场之后产生的不同形态的第三方物流。特别是我国加人WTO之后,随着物流市场进人壁垒的逐步消除,国际物流企业势必大规模进人我国,带来大量的资本和先进的经营方式;第三路是由中国传统的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业务基础和在客户、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中外运集团、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这一领域企业规模大,资本、资产实力雄厚,如果能够突破体制障碍,会很快成为中国物流领域的“航空母舰”。
4.发展趋势四: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将极大提高
我国物流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严重滞后,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建立。特别是在一些由传统流通企业转变过来的物流企业,这种现象尤其严重。而这种低下的信息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会随着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如毛用S、马士基等的进入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可喜的是,中国物流企业的一些先行者,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宝供物流早在1997年就在国内率先建成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在近几年进一步大力提升了物流信息服务水平。这表明,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物流企业正在开始全面实施信息化,从而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首届中国物流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2002.4 [2]中国物流基地联盟网(www.xiexiebang.com)[3]中国物流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4]曲凤杰,我国物流市场的开发策略[J].中国物资流通杂志,2002,(4).[5]今真,唐浩.现代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0.[6]梅绍祖,李伊松,鞠颂东.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7]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8]张亦弛.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M ].北京:中国物资 出版社, 2004.P155-162;P166-172.[9]夏玉春.现代物流概论[M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 社, 2004.P178-184;P394-399.
第四篇:2010年中国快递行业现状分析及并购
2010年中国快递行业现状分析及并购
关 键 词:快递 行业现状 分析 并购
信息整理: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NIC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消费金额总计1,195.2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2.0%,其中C2C购物支出占网购总金额的89.0%。由于网络购物特别是C2C交易通常选择第三方快递企业进行商品配送,因此网络购物为快递业提供了充足的业务来源。与国内最大C2C交易平台淘宝网合作密切的圆通、申通等快递企业,其六成以上的业务量都来自网购交易。
快递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快递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快递企业除采取加盟、自建操作点等方式开拓市场外,利用收购、兼并现有快递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市场规模。
2.行业特征为并购提供动力
快递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快递企业之间的整合可从多方面产生管理协同效应。首先,快递企业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延伸快递网络,由此提高企业业务量并增加业务收入。其次,快递企业整合可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特别是知名的大型快递企业整合小型快递企业之后,可以使大企业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快递企业整合可优化快递员、车辆配置,提高企业揽收、投递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快递行业的这种行业特征,决定该行业应具有适度的集中性,快递行业目前较低的集中度必将通过并购整合而提升。
3.政策调整为并购提供机遇
新实施的《邮政法》规定快递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并设置了快递行业的准入门槛。《邮政法》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五十万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一百万元,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二百万元”,并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虽然邮政企业专营范围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但《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草案)》拟将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100克以下的业务划为邮政企业专营范围。
目前国内登记备案的5,000多家快递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规模都较小,快递行业的门槛将把部分经营者挡在门外。而邮政专营范围的划定,也将是众多小快递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分量轻、体积小的快件业务正是快递企业利润蛋糕上的黄油,目前占据部分快递企业业务量的40%-60%。行业政策的调整将增强部分从业者的退出意愿,而这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市场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大型快递企业并购的合适对象。
三、快递业并购模式
快递业并购整合动因及行业格局,决定快递业的整合将以两种模式展开,即快递业横向并购模式和快递业纵向并购模式。
1.快递企业的横向并购
快递业的横向并购指快递企业之间的相互整合,依据当前市场格局可能出现大型民营快递企业收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收购民营快递两种交易。目前,快递业中大型民营企业如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等业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在中小线城市网络较为薄弱。随着一线城市竞争加剧及中小城市快递需求增长,向中小城市扩张成为大型快递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中小城市快递市场目前主要被当地小型快递企业占据,这些小型企业在本地市场通常具有较广泛的配送网络,但资本实力有限,在行业政策影响调整下面临出局危险。此时,大型民营快递企业收购这些小型快递企业,不仅可以完善大型民营快递企业的网络体系,也将使小型快递企业获得资金及技术上支持。
外资企业目前主要占据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市场,规模庞大的国内快递市场对外资快递企业充满诱惑。虽然新《邮政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但《邮政法》并没有对“外商”概念进行详细规定,这使得外资快递企业对该市场仍充满遐想。通过收购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从而“迂回”进入国内快递市场或将是外资快递企业的现实选择。2009年上半年,市场传闻DHL欲通过在华子公司中外运-敦豪以3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的全一快递,这或将引发外资快递在华扩张新一轮热潮。
2.快递业的纵向并购
快递业的纵向并购指快递企业向快递产业链上下游扩张,未来快递业的纵向并购将以快递企业整合交通运输企业为主。目前,国内快递企业除中国邮政外,其它在快速运输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障碍,这已经成为快递企业的发展瓶颈。民营快递企业的运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使用航空运输的企业较少。而国际快递行业发展经验表明,航空运输是提高快递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初,由顺丰速运参股成立的顺风航空完成首航,标志着民营快递企业正式进军航空快递市场。随着国内快递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及航空领域逐步开放,民营快递企业参股、控股航空企业的条件正日渐成熟。
而外资快递企业在中国快递市场的纵向整合,将可能以公路运输企业为主。外资快递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使其在航空快递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支撑航空快递的公路运输体系是其在华发展软肋。外资快递企业急需通过公路运输以完善其快递网络体系,从而扩大快递网络覆盖范围。2007年3月,TNT完成对国内公路货物运输领先企业华宇物流集团的收购,以增强其在华的配送能力。
总之,我国快递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受行业内在特征驱动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进行内部的并购整合已经势在必行。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将主要以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企业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为主。
第五篇: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输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即使这些现有设施,由于种种原因也不能充分利用。相对落后的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也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自货自运部分过大,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不迫切
拿公路运输来说,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总数的70%以上,运输效率低,物流过程浪费惊人。长期起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市场呈现货源封闭状态,社会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很低。
(2)物流服务规模小,范围窄
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且利用效率不高,如目前全国仓储行业仓库利用率仅为40%;另一方面,物流经营对管理和信息要求都很高,而我国这两个环节都比较薄弱。
(3)法律法规不配套
物流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业者具有完善的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而我国有关物流经营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大部分从业者市场意识薄弱。
另外,我国物流业虽然存在问题,但在80多年的发展下也有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理论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2)企业的物流意识逐步增强。
(3)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
(4)物流技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5)宏观物流管理得到加强。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与自身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以下有利因素:第一,供应渠道呈现多样化,流通环节减少,这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第二,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客户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生产制造业对专业物流服务需求增长。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专业运输企业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组织运输和配送。一些跨国公司对选择有实力的专业物流企业负责其物流运作有较高的要求。
第四,我国的运输企业和储运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第五,物流服务领域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一般工业产品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和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以上,我国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正是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从整体上看,物流管理技术还不成熟,物流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物流产业政策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宏观物流光临任重道远吗,需要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使中国的物流管理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只要善于发展优势,就能有长远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政府、企业、民众三者共同努力,就能使物流业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
(物流管理2班 张明瑞120202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