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第三方物流业需求状况分析
1总体状况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例如,零售供应链的“快速反应”(QR)压力导致了运送的频率增加和订单规模减小,这迫使供应商必须加大利用外部物流供应商的力度,以分享服务的形式减少成本。在某些行业,如汽车和电子行业,对第三方集运服务的需求也类似,这些行业原材料“零库存”供应已广泛使用。
在国际物流方面也有类似的物流服务外部化趋势。制造商的国际运输与产品配送对合同物流供应商的依赖性很大。荷兰国际配送协会(HIDC)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日本、韩国等欧洲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也面临相似的情况。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见表1)。另一项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8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中国潜在的增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02年始未来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将在16%-25%之间。
2需求内容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商企业目前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图1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出了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现代管理意识还不是太强,而且企业很多时候也受到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采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还不能马上接受。即使从发达国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看,需求最多的也是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只不过这两项服务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服务内容已经扩展,不再是单纯的储存保管和运输,但都是从基本的物流功能中延伸出来的。增值性高的服务如订单处理、库存补充、物流系统规划等也没有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普遍采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基本的常规服务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协作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层次的增值服务需求是合作双方长期互动协作才形成的,在确立第三方物流联盟关系之前往往要经过必要的磨合期。而且企业的物流运作优化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分阶段实施的。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3需求标准
我国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还比较谨慎,短期内还不会普遍采用第三方物流。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第三次调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选择新型第三方物流的标准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考虑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据快步公司对天津泰达开发区生产企业的调查,受访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主要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上的。企业大都想把自己的物流外包出去,而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更换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条件包括:允许企业保留足够的控制权,根据不同需求(包括质量和准时性)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所提供的价格具有竞争力。此外,从表2也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了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目前,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选择的代理企业的数量情况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显示,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数量主要为2-10家,商业企业则为10家以上。这表明,我国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主要是“分包”,即将不同的物流业务或同样的物流业务分割开来,交给不同的物流企业来承担,采取总代理的方式外包物流业务的还比较少,在这种现状下,物流运作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尤其是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难以实现。
4需求趋势
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已经开始需求新型的物流服务。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期望的新型服务内容如图2所示:
生产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物流总代理、市内配送、干线运输、仓储保管为主;商业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为物流系统设计、条码采集和仓储保管服务。可见,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受地域跨距和管理幅度的影响,更强调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而商业企业对物流的信息服务要求更强烈,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增值信息服务越来越受企业重视。这也表明,我国企业对增值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增多,需求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今后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增值服务的物流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
①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我国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
②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③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
④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
5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层次还很低。但尽管当前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是很大,却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
第二篇: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
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
2011-12-16 14:03:27【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收藏关闭
据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意愿寻求新的物流企业。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有将自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愿望。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可观的,处于逐步上升的时期。但是也说明物流业务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关系正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据估计,从2004年.201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8%: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效率的提高和供应链管理的改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从20%降至15%.物流费用年均增长3%。但是由于改善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增加,第三方物流的年均增长将高达33%,从2004年的400亿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2 300亿人民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国际物流巨头的参与、外资物流企业的购并、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推进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本地化与专业化似的物流市场的竞争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考验。好的物流需求分析是物流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必有之路。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提供者的物流企业就必须对现在和将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所把握,才能通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抓住机遇。求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
一.未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董建军指出,200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比2004年增长约30%。其市场规模已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仍将以年均约
7.5%的速度增长。物流总量将从2005年的48万亿元达到2010年的约90万亿元,届时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将比肩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场的日本。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 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 000多亿元扩张到11 000亿元。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人WTO后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
流总量将会超过lO%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目前需求主体的地域分布不平衡.但未来会缩小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主体主要是境内的。三资”企业、国内新兴的中小企业和一部分锐意进取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主体存在着地区分布的特点。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格局。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山东半岛为中心的渤海物流: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这其实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不平衡是一致的。1999年,东部9省市GDP为44 570.53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4.4%.西部12省市GDP为15 354.02亿元.仅占全国GDP的18.7%(如图2),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我国是一个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物流对象存在较大差别。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生产力永平却较低,主要是能源型的重工业,如煤炭、冶金、矿产、电力等,其原材料及产成品多是大进大出型的,对物流要求不高。东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却较高,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很大部分生产资料需从中西部地区调集,丽产品往往要销往各地,物流效率对产品的影响较大。而且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大陆的国际通道,对外贸易的货物大都从东部沿海通道进出,商品流通较活跃,使这些地区物流量大,物品流动频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就多(见图1)。但是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西部的经济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内蒙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西部的资源被东部企业使用。东部的消费品也会被西部民众接受的过程中。将带动西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的出现和增展,促使第三方物流圈的扩大和融合。
图1 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来源的第五分布
三、不同企业物流需求量和侧重点不同,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向纵深化发展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器状况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31%全部是第三方.比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它们越来越趋向于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见图2),而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7%为第三方,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相比有较大下降,原因是考虑物流成本对利润的影响(见图3)。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与第五次调查数据相比,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服务中干线运输比例较
市内配送比例有较大上升(见图4)。在2005年国家中重点企业的运输业务调查中货主企业完成的货运呈只有9 900万吨,占总量30 054万吨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到20 153万吨。占67.1%。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行业是水泥、流通、煤炭、烟草、和钢铁等行业.其货物运输业务外包比例分别为89.6%、87.6%、83.5%、81.3%、73.1%,均远远高于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生产经营各有特点.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和对服务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汽车行业对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要求高,食品行业对能够快速响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大,医药行业重视库存管理和控制.家电行业和电子、产业需要相应的国际物流服务支持等。
图2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物流选择
图4 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丽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力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偏低。要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提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相对第五次调查均有所下降。但不完全满意度却较大比例上升。这说明,虽然第三方物流服务越来越完善.不满意度下降,但是这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见图5)。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内容不全和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其次是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和作业差错率高,可以看出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深化。成本不再是企业对物流服务最不满意的因素。因此。有74%左右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相对于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商贸企业只有46%的企业在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它们更愿意自理物流服务,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难以满足其需求(见图
6、图7)。在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时。生产制造企业首先关注其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而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见表1)。但是在2003年的第四次调查中,生产企业与商贸企业首先考虑的都是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说明现在的工商企业已经在重视物流能力的基础上。对物流运作的经济性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既要提供新的服务。又要尽量降低物流成本。更要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稳定老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
五、基本的物流服务内容仍是主流,新的物流服务内容日益被重视我们对比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生产制造企业期望物
流服务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干线运输。市内配送、物流管理与咨询、物流系统改造、仓储保管。说明生产制造企业还是以基本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主,但是已经对物流改善的管理咨询服务和物流系统改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商贸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主要以市内配送、仓储保管为主。对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需求、开发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仓储保管需求的企业比例也保持在3l%。对干线运输、包装加工、条码服务的需求比例有较大上升。说明这些服务也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呈现出基本服务需求是主流。同时新的物流服务需求上升迅速的发展趋势。面对目前和未来的这种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稳固和夯实基本服务。进一步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充实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品种。尤其是要在像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等一些增值服务品种上下功夫。研究需求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眼前。而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尽管可能当前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是很大。但我国应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市场化的进一步提高,随着WTO的进入,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如果没有准备,便会失去市场的先机。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的,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
信息来源: e-works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需求状况分析
大学生村官需求状况分析
王瑞妮 渭南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06年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普遍实施以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且作为一种新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正在进行不断的完善,但随之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如大学生在农村无法发挥专业特长,自身定位模糊,大学生整日无所事事等特别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村大学生村官需求状况的分析,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需求状况
The Analysis of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WANG Rui-n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 ,Weinan ,shanxi 714000 Abstract:The plan of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take a important effec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new counrrysi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mo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This plan have a great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new countryside day after day since it have generally put into practice in 2006.The plan improved continuously as a new strategy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but there still have lots of problems exposured.The problems ofthe students can not to play professional expertise, can not have a clean location to thenselves, have nothing to do all day are the most important.The paper try to find a new clue to these problems throgh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s requirements.Key words: Students village official , existing problems, requirements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5年6月,政府发布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万大学生村官,他们成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于大学生进入农村,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也给予了较高的厚望。部分大学生村官不负众望做出了领人欣喜的成绩,但这种新的制度安排还不完善,特别是国家在农村建设急缺人才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 1
难题下,为大力推动,引导大学生去农村建功立业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实践中的快速推进暴露了种种问题。
1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这么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的问题。国家出台的各项关于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任用、考核、激励、保障等政策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和研究。
二、大学生进入农村之后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农村社会状况密切相关,也与大学生村官计划自身弊病相联系。本文重在分析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后遇到的实际问题。
1.1 学生村官不清楚自己在农村中的作用。
有些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之后,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造成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村社会现实,农民分地之后各自为“政”,农村公共产品缺乏,税费改革之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缺乏【1】,这是困扰基层政权的一大难题,所以很到地方乡镇政府觉得无事可做或无钱干事,大学生村官又能如何?他们虽然能够认识到农村“是事该为,又事事不可为”。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村官招聘时,并没有在签定的聘用合同中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也是其不知何可为、何不可为。
1.2 大学生村官自身角色定位不清。
实践中有些大学生发现农村有事可做,也想做一些事,如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面貌等,但得不到村委会决策者的支出。他们更希望大学生村官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认为这些对于农村的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用不大。同时,有些村干部不接纳大学生,不让其参与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而在大学生村官计划里被选聘的大学生只能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书记助理、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他们担任的都是些“虚职”,没有决策权,能否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的决策,取决于为村领导干部班子是否允许。这种在制度安排没给予大学生一定参与农村事务实权,导致其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最新的报道显示就连大学生自己都对能给农村带来多大变化缺乏信心。有些大学生村官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到农村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这说明他们对于自己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做村官的职责和作用。
1.3 大学生无法发挥专业特长。
目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并没有对其专业和能力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得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各个专业都有,组织人事部门在分派时也是按照“村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原则进行,并没有把大学生的专业和个人能力与农村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使大学生进入农村之后,严重的感觉到专业技能无法发挥,个人潜能无从实现,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报道在北方某山村,一个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最大贡献不过是替乡亲们修修电视机。另一名师范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也只是辅导农村孩子学习而已。
2农村对大学生村官需求状况分析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除了我们对大学村官计划的各项政策不断进行完善不外,更重要的是分析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状况。大学生村官计划让更多的年轻学子在踏出校门的同时他如“农门”。农村真正需要他们吗?是农村需要他们还是他们需要农村?需要”与“被需要”问题的考问,应该得到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回答【2】。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这说明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建功立业的空间来说,大学生需要农村。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农村需要大学生。
农村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方面比较简单,根据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一村至少有一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目标,能够大体计算出来我国农村目前学要多少大学生。而质量方面就比较难。2006年4月12日到20日,《决策》杂志社、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南塘兴农合作社与“三合爱乡联谊会”联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调查”活动。此次调查收回104份有效问卷,在调查中被问“现在农村最需要那种人才”时,40%的农民认为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和“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分【3】
别为29%、26%。这说明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需要,是有一定要求得,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来说,农村最缺的是资金、技术、信息。农村不缺“官”,缺的是“员”—急需的是政策辅导员、信息解读员、技术“放样”员、资金融通员。从这个角度,我想我们在分析农村对大学生村官质量的需求状况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能力方面。
政策辅导员、信息解读员、技术“放样”员、资金融通员,不管是扮演其中哪一个角色,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首先,准确把握和解读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能力。我国正在处于法制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依法治国,农村的法制化建设是基础。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法律意识,掌握深厚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承担“政策辅导员”角色,再好不过。因此他们对政策的解读,直接影响到我国各项先进政策、制度能否在农村得到准确、快速的推广和实施。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大学生要在农村扎根、发芽、成长,必须要能够协调各种矛盾,妥善处理群众之间,自己与群众之间、自己与原村领导干部之间,以及自己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利用这些关系,使其成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的坚实后盾。再次,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将农村现有人力、物力、自然环境资源充分组织起来,是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没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就不可能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标。最后,活跃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为农村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先进的文化、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需要将这些丰富的资源与农村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创新发展思路。站在更高角度,用长远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卓越的胆识,创造出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2.2知识方面。
2006年暑期期间,宁波大学法学院组织了“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赴慈溪市服务调研小组”,就慈溪市的“大学生村官”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被访村民在对“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要求上集中于法律、农业科学技术、行政管理、商贸、医学医药类,分别为36%、33%、30%、30%、24%【4】。从该项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有一定要求得,而目前我们在大学村官招考中并没有将明确的专业要求列入招考要求中。而当代大学生在农村中的作用应该是依靠专业、知识优势,积极引导农村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协助当地干部群众,清理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选准发展项目;因地制宜,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生活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环境保护观念的传播和建立、理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均衡,促进农村“村容整洁”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健康生活形态、先进意识水准和正确思想观念,在基层工作中,直接传授和灌输、或依据榜样和示范的间接熏陶,积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形成“乡风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掌握法律、经济、农业和社会科学如政策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在农村中的作用是多个方面的,在不同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不同的农村以在农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在农村中的作用重心也是不同的,这些都对具体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提出了要求。因此,我认为,在大学生村官的招考中,首先分析农村对大学生需求的具体状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明确农村对大学生在质量方面的需求状况,才真正能使我们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根据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要求,在招考前就能更加明确招考对象,在招考后也能对大学生在农村中的工作提出合理要求。同时准确定位大学生在农村的角色和作用,这不仅为大学生村官的后续管理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能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个人发展目标,激励大学生勇敢创业。
参考文献:
【1】刘老石.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和出路[J].山西农业,2007,(11).P37
【2】张家智.“大学生村官”热中的冷思考[J].调研世界,2007,(08).【3】万银锋.“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 [J].中州学刊,2007,(7).P21-24
【4】李包庚,黄斌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7,(9)P34-40 【5】
【5】刘满喜.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Z].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通讯地址:渭南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714000电话:***
第四篇:中国快递物流业现状分析(本站推荐)
中国快递物流业现状分析
中国快递物流业现状分析在过去20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过程中,截止2003年9月,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3,735个,合同外金额9072.6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82.04亿美元。世界500强中除少部分公司因为我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在中国投资外,几乎都在华进行了投资,涉及制造领域以及多数服务领域,分布在全国除西藏和宁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市。这些外资公司及跨国公司增强了我国的生产制造技术,并使我国成为全球的“世界工厂”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不过十几年,在这期间,许多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应运而生。现代物流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东部地区有许多城市在完成物流规划后,将开始招商引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将出台全国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设想与有关产业政策,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予以扶持,地方政府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市也将逐步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部分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将首先释放大量的物流需求,如家电、服装、汽车、日化、连锁零售、饮料、医药、烟草等行业,预计未来10年内,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收入每年将有20%的增长幅度。2003年起,我国政府将不再对中国邮政承担普遍服务进行补贴。作为老牌大型国有企业,面对国内民营企业的蚕食,国外国际资本的入侵,必须进行现代化整体改制,提高邮政服务体系的
运营效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一、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对于快递的含义,新《邮政法》认为快递是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寄递活动。然而快递与传统的邮政业务在运输对象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邮政业以信函为主要传递对象,其实质是信息流的传递,而快递业的实物流特性更为明显。因此,快递业与物流业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通常来讲快递业所运输的货物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在时间上比物流业要求更高。可见,快递业是介于物流业和传统邮政业之间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
国际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于197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物品传递服务,同时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及信息管理技术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中国快递业由此应运而生。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随后国际快递巨头也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1986年颁布的《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邮政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外贸行业对报关材料、样品等快速传递的需求,民营快递企业因此迅速崛起。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2005年12月,中国按照WTO协议全面对外资开放物流及快递业。2007年9月,《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发布为快递业提供了规范服务行业标准。2008年7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09年10月1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提出了快递业的准入门槛。
我国快递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200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达到5,000余家,全行业从业人员23.1万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
按照快递企业性质及规模,可以将我国快递业企业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外资快递企业,包括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天地快运(TNT)、联合包裹(UPS)等,外资快递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发达的全球网络。第二类是国有快递企业,包括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国有快递企
业依靠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国内网络而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类是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包括顺丰速运、宅急送、申通快递等,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在局部市场站稳脚跟后,已逐步向全国扩张。第四类是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但管理比较混乱,其主要经营特定区域的同城快递和省内快递业务。随着邮政专营在中国速递领域被打破,国内相关部门也开始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大通、中铁外服等一批国内专业运输公司开始涉足国际快递,有些私人企业也开展国际速递业务。中国的国际速递市场正在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实际上,这中多元化竞争局面的出现,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要求在各个领域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我可以看到世界邮政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方面,国家邮政的垄断地位逐步削弱,邮政正在由“一个国家一个邮政”的传统局面向国家邮政与私营跨国公司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多元化局面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本国市场基本饱和之后,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中国当然是其必然要争夺的市场之一。跨国公司在中国速递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网络建设、价格战略和服务质量竞争。1.网络建设
国际速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优势首先在于有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的网络是他们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因此,从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国际速递公司一
直致力于在中国的网络建设。
在中国速递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选择与中外运集团合资的形式,利用中外运的国内网络,加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其次,作为国际速递业务,他们把市场定位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即外商集中的沿海和中心城市,从而提高了业务收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此外,利用其在全球范围树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网络全球客户,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取胜的重要战略之一。像惠普、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在多年与国际速递公司的合作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一旦国际速递公司进入的国家有网络签署的全球客户,网络就会帮助其新的分公司与全球客户建立起联系。
尽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的网络发展仍受到来自地方的抵制和有关部门的限制,但近年来,DHL、TNT、UPS、FedEx的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他们与中外运和大田公司合资合作建立起来的网络已经可以到达全国100多个城市。2.价格战略
跨国公司为了与中国 EMS争夺客户,在市场上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战略。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国市场,外资公司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价格的10%-15%左右。
外资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扩大了他们的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其价格战略的成功表现。而他们能够长时期维持这种
低价水平,则在于有着雄厚的竞争实力和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首先,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精干的机构和素质较高的员工,使他们赢得了该行业最低的成本,为降低价格提供了相应空间。其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都是能够盈利的市场。而且,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经常用其它地区的利润来补贴开辟新市场的损失。
而中国 EMS在这场价格竞争中则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性。中国 EMS的价格是与万国邮联成员国协调而成的,任何价格的调整都要与成员国协商而定,程序相当复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 EMS一直背负着整个邮政亏损的包袱,缺少降价的空间和实力。3.服务质量的竞争
与EMS相比,外资公司的第三个优势是它的服务观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跨国公司在其多年的经营战略中,历来把服务作为速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九十年代初,当中国邮政还沉睡在官商的宝座之中时,外资公司已经把服务观念带到了中国,并通过各种服务方式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如:提供门到门服务,精确运送时间表,多种付费方式(预付、到付第三方付款)等。有些公司为了稳定客户群,还向大客户免费提供电脑设备和统一开发的网络查询软件,使客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查询所发快件的运送情况。
此外,利用其先进的服务设施,向客户提供一流的跟踪查询服务,也
是跨国公司取胜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速递服务的使用者主要是银行、贸易公司和制造商,他们不仅要求速度快,更希望知道已寄出的文件或包裹的时间和目的地进行调整。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研制了一整套全球跟踪查询系统,从接收到投递全部实现信息上网。特别是由 FEDEX首创的无线监控网络,使在运送途中的文件和包裹也纳入了全球监控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邮件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而 EMS目前尚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
二、中国EMS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人把中国 EMS在九十年代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业务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归结于外资的进入,但实际上,多年来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由于体制所导致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才是使其竞争力衰弱的根本原因。1.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但目前已经注册为企业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只对全国速递企业的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实质上,它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一个业务管理机构。
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速递
公司在责权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速递公司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地邮政局手中。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2.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如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
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
此外,EMS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仍有邮件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3.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
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以至于决策失误,让外资企业夺走我许多客户。
一些邮政老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至今仍把速递工作当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来考虑。虽然政府部门也不断倡导服务观念的重要必性,由于体制没有彻底改革,曾经采取过的一些服务措施和服务方式大多侧重于外表,缺乏根本性的转变。4.企业负担沉重
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
同时,多年来普通邮政亏损的包袱也背在速递企业身上。近六七年,我国邮政连年亏损,1998年全国邮政亏损额相当于当年业务收入的50%。因速递企业在财务上与地方邮局捆在一起,速递企业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补贴普通邮政的亏损。
总之,中国 EMS从上到下在整体上缺乏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竞争机制的运行体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的速递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邮政正在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垄断式经营向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
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这都会带动中国速递业的发展,促进速递业务量的增加。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 5年我国航空快递市场的业务量将会扩大一倍。
但是,在未来的速递发展中,中国邮政也面临着两大严峻的挑战: 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加入WTO 以后,随着我国对外资限制的放宽和市场准入的扩大,外国公司在中国速递领域的经营将更趋于规模化、合法化。这些国际速递公司肯定会加大对华投资,扩展在中国的网络建设,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争夺中国市场。
目前,TNT已经承诺将加快其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未来10年内有望增加愈亿美元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快递市场成熟,它们将增加新公司建设,并把分公司的位置从沿海扩展到内地。DHL地打算再寻10家分公司。UPS在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代理制合作的同时,也正在为自己建立新的公司铺垫基础,如帮助它们培训人才、装备设备、提供 UPS专用的派送车等,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代理点立刻会变成它们的分公司。FedEx也在190个城市设立了自己的网点,并计划在5年内在中国的另外100个城市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外国公司也在对我国速递市场进行调查,准备像DHL、UPS、TNT、FedEx一样参与我国速递业务的竞争。这些都将会给中国邮政造成很大威胁。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速递业务带来冲击
过去文件是速递业务的主要内容,至今 EMS中文件的业务比例仍占到70%(国际速递公司文件与包裹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随着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类的传递已部分被数据通信和电子邮件所取代,今后文件的业务量将会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目前,DHL、UPS等大的速递公司已经把今后战略的重点转向包裹的运输,并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如 DHL已经开始为戴尔公司网上销售的电脑派送商品。如果中国邮政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将会被置于非常被动和困难的境地。
总之,未来中国速递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无论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邮政依靠政府保护、规范市场的行为将不复存在,它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在 WTO的框架下进行公平竞争。因此,中国邮政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在入世前和入世后的过渡期内,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要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地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其次,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打破传统的“坐商”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实行真正的商业化运作。邮政速递要有自己的经 内容摘要 因此,中国邮政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在入世前和入世后的过渡期内,使速递从邮政的地
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要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地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战略,要重点发展大城市和业务密集地区的速递业务;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手段;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开发新的电子邮政业务,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
同时,要加大投资,提高速递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快件监控管理和查询的能力。
最后,还要加强对外合作,联合一切力量开拓我们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整个世界邮政的一种发展趋势。1999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就与 DHL联合开办了一项为欧洲国家提供服务的新业务。我们也应当走出国门,敢于与大的跨国公司合作,建立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五篇:浅谈中国物流业
浅谈中国物流业
(一)中国物流现状: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二)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
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然而我国的物流理论自研究开展20多年来,特别是世纪之交的这几年,随着“物流热”升温和对外交往的扩大,物流理论研究机构和人员迅速增加,研究领域和门类逐步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形成了一些“热点”问题。
第一,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出现地区性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在本地建设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物流基地。从而出现了“物流热”的问题。也因此导致了部门分割的问题,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等问题。这样不仅不能物流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延误物流发展的进程,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二,国内物流企业总体竞争力弱。尽管有少数几家大型物流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运作、明晰的战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必要的学习能力。在企业竞争战略方面更多采用低价竞争,而缺乏着眼于客户需求的提供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务能力。没有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在物流管理上的标准制度。
第三,国内在物流方面的教育更不上发展的速度。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部门分割的学科体系仍然在国内物流教育领域发挥着主导地位,大部分高校还沿袭传统学科教育,很少尝试新的学科体系,再加上国内的物流人才较少,这使得学生不能学到系统的物流知识,无法领会到“物流”思想的真谛和“第三利润源”的魅力。
第四,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还不高。一是国内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在此行业的投资较少,因此导致物流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使得在具体运作中造成服务的不规范,增加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三)解决方案: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3月我过制定了物业调整与振兴计划。计划本着立足应对危机、着眼长远发展,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联动等原则,力争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
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政策措施:
加强组织和协调;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制订落实专项规划;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另外加强一些重点工程建设如: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应急物流工程等
企业措施:
1、企业内部要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确立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物流发展模式,构筑一体化物流。第一,企业间要建立起战略联盟,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
2、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发展物流,把物流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树立先进的物流理念,促进企业物流理性发展。其次,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审视物流发展问题,构筑企业的核心发展能力。企业要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环境与资源,确立正确的物流发展战略。最后,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
3、建立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一,企业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第二,企业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第三,企业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与供应商都可以实现全面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第四,企业要将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连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和保持更多的现有客户。通过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不论客户大小、所在地域以及业务发生的时间,客户都可以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
总之,企业要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要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