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新能源(五篇)

时间:2019-05-13 07: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工与新能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工与新能源》。

第一篇:化工与新能源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及应用》全面阐述了化工与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围绕化工环境技术和可持续的能源问题,全面阐述了化工与新能源的发展、能源与社会进步、能源与环境、能源安全,纳米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化进展及应用等问题。《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及应用》特别重点介绍太阳能利用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并突出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处理技术。介绍了国内一大批新型的化工节能环保型的由纳米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与世界范围以纳米技术与环境技术和新兴能源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能源环保产业化的崛起过程。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及应用》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实用性强,专业应用实例众多,通俗易读,能获得读者喜爱。为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化工与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综述著作。可供从事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生产、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编辑推荐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及应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1 第一节 概述1

一、新能源的定义1

二、新能源的分类2

三、未来的新能源与实现可持续发展5

四、化工与新能源6

五、世界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新能源革命7 第二节 国内外新能源与节能产业最新进展7

一、世界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8

二、中国化工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12 第三节 化工与可再生能源材料的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15

一、提高可再生能源材料利用率技术15

二、可再生能源材料发展战略18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政策18 第四节 制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与产业规划20

一、“十二五”能源产业规划研究课题20

二、可再生能源产业清洁生产技术与化工节能技术21

三、纳米新能源技术的研发21

四、能源战略重心西移对制定“十二五”能源规划有积极影响21

五、未来20年中国能源技术发展方向22

六、新能源拉动经济实例25 第五节 纳米新能源环境材料和可持续能源化工产业化27

一、纳米技术使资源利用持续化27

二、纳米技术使尾气排放无害化27

三、纳米技术使污水处理纯净化27

四、纳米技术使噪声控制有效化28

五、纳米技术使绿色节能产品多样化28

六、纳米环保巨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迈进一步28

七、实现科技创业的机会与英福特节电技术平台29 第六节 新能源技术解决世界化工环境问题初探29

一、借助纳米技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29

二、纳米技术的相关作用30

第二章 化工与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及应用32 第一节 生物质能的概念32

一、生物质能32

二、生物质光合作用32

三、生物能利用特征33

四、生物质能分类33

五、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展望35

六、生物质能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39

七、生物质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40

八、未来生物质能发展采取的战略40 第二节 生物质能资源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45

一、生物质能资源现状46

二、生物质能源技术应用现状47

三、我国非粮生物质能应用现状47

四、我国农村生物质能发展态势50 第三节 国外生物质能技术利用现状与应用前景52

一、国外生物质技术发展情况52

二、芬兰建设生物质气化制柴油中型装置53

三、美企将开发第二代生物原料利用技术54

四、瑞典、德国、意大利等国生物质能技术利用现状56

五、美国加拿大生物能源效应实例59 第四节 国内生物质能技术利用现状与应用前景61

一、国内生物质能技术利用现状61

二、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法和(Highzones)技术66

三、生物质能源及其清洁燃烧新技术69

四、生物光化学电池新技术72

五、生物质成型燃料及木炭利用技术73

六、解决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门槛与难题73

七、新型生物质能固化成型设备自主创新75

八、生物质能:清洁能源的聚富效应76 第五节 生物质发电技术79

一、生物质发电技术79

二、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发电技术路线80

三、华东最大生物质能发电厂句容市开建85

四、中等规模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85 第六节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产业化86

一、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方向及趋势86

二、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途径87

三、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时机成熟89 第七节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战略91

一、石油安全驱动了生物液体燃料产业91

二、生物燃油产业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91

三、中国生物液体燃料的潜力92

四、中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战略讨论与发展建议92 第八节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94

一、农村新能源生产与再生产95

二、油菜籽直接“变”柴油95

三、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96

四、酶法生物柴油的合成技术96 第九节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利用与阳光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100

一、我国农村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100

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01

三、农村地区阳光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102

四、对策建议103 第十节 国内外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纳米技术的展望103

一、纳米技术渗入生物柴油工业领域103

二、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104

三、采用纳米技术可从海藻浸提液中分离提取水溶性多糖104 第十一节 纳米技术与生物质液化和气化技术105

一、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105

二、植物油基稀土润滑油及植物油基高性能生物柴油产业化105

三、生物质洁净能源研究进展107

四、甜高粱茎秆制取30万吨/年无水乙醇107 第十二节 纳米技术与生物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技术108

一、纤维乙醇燃料开发108

二、研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燃料108

三、高蓄能植物优良种质繁育109 第十三节 纳米技术与城市固体废物能源处理技术109

一、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概况110

二、焚烧处理112

三、生物质直燃锅炉技术112

第三章 化工与洁净煤技术生产及应用115 第一节 洁净煤技术的由来与市场115

一、洁净煤、洁净煤技术与煤化工115

二、美国、欧共体的洁净煤技术116

三、日本的洁净煤技术116

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17

五、洁净煤技术巨头在中国拓展市场117

六、推进洁净煤发电技术118 第二节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发展动态118

一、洁净煤技术国外发展概况118

二、美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118

三、我国有望获得全球最先进煤炭气化整体技术119

四、日本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119

五、洁净煤技术国内发展概况119 第三节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前景与主要问题125

一、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性127

二、国内外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研究现状128

三、洁净煤发电技术产业化的研究现状129

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主要问题132

五、推进我国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及对策133 第四节 洁净煤综合利用技术134

一、煤的增压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技术134

二、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结论138 第五节 纳米技术促进洁净煤发电新技术139

一、高活性超细煤直接液化纳米催化剂139

二、863“洁净煤技术主题”在煤炭直接液化方面取得成果142

三、提供高水平的洁净煤技术及高性能碳材料142

四、“煤变油”能源转换的重点示范工程143 第六节 纳米技术解决CO2控制及在洁净煤技术方面的应用145

一、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的影响145

二、采用纳米新技术解决CO2控制146 第七节 世界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47

一、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147

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149

三、中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52

四、煤化工产业中远期前景157

五、发展中国西部煤电煤化工产业示例159 第八节 中国洁净煤上市公司及煤化工企业项目161

一、洁净煤上市公司一览161

二、其他脱硫除尘相关上市公司164

三、煤化工产业企业分类165

四、2008年各地企业拟建、在建、已建成煤化工项目165

五、国内16个企业引进壳牌(Shell)煤气化技术的项目167

第四章 化工与风力发电开发及应用169 第一节 世界风电发展状况170

一、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发展170

二、西班牙风力发电现状171

三、德国风电产业的成功经验分析173

四、丹麦风电企业风电产业的高科技研发176

五、挪威海上的石油业转向绿色风电产业176

六、西班牙风电行业分析178

七、世界风能市场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182 第二节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182

一、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资源与现状182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与配套环境185

三、我国风电发展前景与基本思路186

四、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时期阶段与市场188

五、1200亿风电投资项目拉开新能源建设序幕189

六、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前景广阔192

七、我国发展风电产业路径分析193 第三节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风险和瓶颈及转型中的反思196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瓶颈197

二、中国风电产业转型中的反思198

三、中国风电产业发展风险200 第四节 中国风电产业科技创新与“有序发展”202

一、我国风电产业创新的现状202

二、自主创新促进我国风电行业“有序发展”203

三、中国风电产业“有序发展”的发展模式204

四、中国发展风电的几点建议204 第五节 中国风电产业集群与“七省区域”风电发展创新205

一、风电产业集群与区域风电经济创新206

二、我国“七省区域”风电发展情况207

三、“七省区域”的风电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分析209 第六节 空间知识溢出与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213

一、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214

二、知识溢出对我国风电产业创新的作用机制214

三、知识溢出效应对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分析215

四、我国风能产业技术如何创新216

五、提高FDI对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对策217 第七节 化工复合材料与中国风电产业化219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风电产业219

二、经编复合材料在风电产业应用与实践219

三、先进生物质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中的应用220

四、多轴向经编针织物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223

五、国产最关键的风电化工复合材料224

六、化工胶黏剂与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粘接技术进展226

七、胶黏剂对生物质风力发电机叶片阻燃性能的影响226

第五章 化工与太阳能利用及应用230 第一节 太阳能和太阳能电池230

一、太阳能研究230

二、太阳能材料研究235

三、全球光伏发电产业扩张迅速236

四、国外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特点236

五、国内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概况238

六、国外光伏电池产业发展的特点241

七、国内光伏电池产业链的发展243 第二节 国内外太阳能利用245

一、德国太阳能利用245

二、美国太阳能利用技术247

三、日本太阳能利用的“阳光计划”248

四、俄罗斯太阳能利用技术248

五、中国太阳能利用技术249

六、东南亚与发展中国家251

七、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绿色照明251 第三节 国内太阳能利用产业与产品分析253

一、太阳能加热和制冷254

二、太阳能空调技术254

三、中国太阳能热水器255

四、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256

五、高效太阳能利用透明蜂窝陶瓷材料259 第四节 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与应用市场260

一、世界光伏发电产业的特点260

二、中国积极合作,共同推动这一领域和市场的稳健发展261

三、光伏(PV)发电应用市场261

四、用废弃IC晶片再生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262

五、5MW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62

六、太阳能电池材料国内补白262

七、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化水平263

八、太阳能手机电池板在沪问世263

九、太阳能电池应用前景广阔263

十、光电太阳能应用市场263

十一、全国第一个太阳能试点新民居264

十二、“太阳能小区”试点碰到的难题265 第五节 太阳能建筑节能的利用技术265

一、各种参数对空温的影响266

二、太阳能节能住宅设计原则267

三、太阳能的节能住宅方案267

四、太阳能节能住宅方案设计原则268 第六节 纳米材料与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268

一、太阳能热电动力与高效太阳能电池268

二、太阳能光热复合发电系统269

三、关于电热发电模块269

四、复合发电系统VS光热太阳能电池技术270

五、太阳能传输转换为热能技术271 第七节 纳米材料与太阳能光——电利用技术271

一、纳米结构半导体电极的光电能量转换271

二、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塑料技术274

三、光电太阳能应用展望275 第八节 纳米材料制备高效太阳能产品275

一、纳米技术有望为太阳能产品发展找到突破口275

二、纳米技术生成太阳能电池276

三、热超导太阳能集热管277

四、太阳能空气源热泵278

五、吸收式制冷机278

六、国际纳米太阳能电源研制技术279 第九节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及应用280

一、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280

二、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284 第十节 纳米氧化钛在太阳能光反应器中的实际应用285

一、污水处理用太阳能光反应器的类型285

二、空气净化器290

三、防雾及自清洁涂层292

四、纳米抗菌材料294 第十一节 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与制备方法295

一、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295

二、纳米TiO2薄膜及晶电极制备方法298

第六章 化工与氢能和燃料电池及应用300 第一节 氢能概述300

一、对氢能利用的基本认识301

二、关于发展氢能与氢经济的不同看法305

三、氢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08 第二节 世界氢能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311

一、国内外氢能发展状况311

二、国际氢能经济竞争发展态势312

三、国外氢能研究水平与技术概况314

四、国内氢能研究水平与技术概况316

五、储氢技术最新发展状况317

六、国内外发展氢能的对策321

七、国内外氢能应用的主要问题322 第三节 化工与氢能和氢能经济发展323

一、石化业中氢能利用323

二、氢的来源与资源评估324

三、石化业中氢能发展现状324

四、石化业中氢能发展预测325 第四节 世界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326

一、全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特点326

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动态328

三、中国燃料电池发展状况分析331 第五节 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应用332

一、燃料电池运行的资源状况332

二、燃料电池的特点与原理333

三、燃料电池的分类与发展阶段336

四、燃料电池发电系统337

五、国外燃料电池发展状况338

六、我国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349 第六节 纳米技术与燃料电池的发展352

一、神奇的纳米技术与燃料电池352

二、小型反应器的纳米燃料电池354 三、一种新的固体纳米氧化物纳米燃料电池356 第七节 纳米技术实现燃料电池超小型化357

一、燃料电池的电极的构造概念357

二、燃料电池中的物质移动与自燃料电池产生358

三、纳米技术应用精密制造技术制成的电极358

四、纳米水平的高性能催化微粒子作用359

五、固体电解质型纳微米燃料电池(SOFC)359

六、高温纳米陶瓷膜燃料电池(SOFC)360 第八节 使用碳纳米管的大容量携带式小型燃料电池360

一、镁镍合金和碳纳米管360

二、携带式小型燃料电池360 第九节 纳米技术推动氢能经济的发展362

一、纳米技术促进氢能的研究362

二、发现一种制造氢燃料的新物质363

三、氢为动力的超强“人造肌肉”364

四、储氢技术前景看好366 第十节 中国的氢能经济与前景目标及对策366

一、发展中国的氢能经济366

二、中国氢能的发展预测367

三、我国氢经济研究的重点与目标367

四、我国氢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368 第十一节 燃料电池标准化发展规划与寻求“氢经济”突破369

一、燃料电池标准化发展规划369

二、2007年燃料电池标准化发展重点369

三、寻求“氢经济”突破370

四、我国开发燃料电池技术问题与 展望370 第七章 化工与“绿色二次电池”及应用372 第一节 中国新型锂电池产业市场及应用373

一、国内外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373

二、国内外锂电产业发展现状379

三、超级电容将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良好补充设备380

四、超级电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380 五、二次电池: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380

六、我国锂电池产业亟待抢占动力电池制高点381 第二节 绿色二次电池技术研究进展382

一、国内镍氢电池关键技术及材料研究进展382

二、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研究383

三、锂金属二次电池开发展望385

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386

五、国内动力镍氢电池技术进展387

六、镍氢电池行业自主技术标准389 七、二次电池测试方法及检测设备389 第三节 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的发展390

一、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391

二、隔膜生产工艺及生产厂家391

三、国内隔膜的使用和生产情况392

四、隔膜应用前景和展望392 第四节 纳米动力锂离子电池393

一、高温(加锆)纳米镍氢电池393

二、锂钛纳米晶体与纳米蓄电池393

三、新型纳米动力锂离子电池394

四、绿色二次能源纳米锂离子电池394 第五节 锂离子电池行业面临的难题395

一、隔膜纸与电池的技术升级问题395

二、“电池门”与电脑的锂电池问题395

三、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隐患问题396

四、用纳米技术突破太阳能电池瓶颈396 第六节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399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用途与特点399

二、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制作工艺400

三、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制作的关键技术400 第七节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材料高科技企业402

一、锂电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402

二、澳柯玛研制成功多种新用途锂电池403

三、春兰投资镍氢电池18亿, 建设“绿色能源”产业链404

四、如何才能成为电池强国404 第八节 纳米氢氧化镍在电池中的应用405

一、纳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405

二、纳米氢氧化镍材料的研制406

三、纳米氢氧化镍在电池中的应用409 第九节 锂离子电池中纳米碳管的应用410

一、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的研究411

二、纳米碳管制备方法411

三、纳米碳管嵌锂机理412

四、纳米碳管用于电池负极与特性412

第八章 石油与天然气能源的可持续发展413 第一节 石油与天然气能源概况413

一、化石能源是当前的主要能源413

二、化石能源存在的问题414 第二节 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利用与产业化414

一、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利用414

二、乙醇汽油开发利用415

三、天然气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产业化的重点416

四、石油勘探技术及设备产业化的重点416

五、油品加氢技术及设备产业化的重点416 第三节 石油与天然气能源发展机遇与可持续发展416

一、寻找环保新能源迫在眉睫416

二、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在国外417

三、新能源革命,市场前景无可限量417

四、英国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418

五、乌克兰燃气冷凝锅炉和改进后的热电站418 第四节 纳米技术在石油加工中的作用419

一、石油化学工业中的氢能利用与发展预测419

二、纳米技术在制氢技术中的作用420

三、纳米技术在储氢技术中的作用420

四、纳米技术处理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421

五、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421 第五节 纳米材料在石油制品中的应用424 第六节 纳米结构净化剂和助燃剂产业化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425

一、汽车CO尾气净化催化机理的计算研究获新进展425

二、纳米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425

三、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治理废气废水及清洁高层建筑物外立面425

四、推动绿色化学品的开发426 参考文献428

序言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石油化工与天然气能源和绿色化学品等一次能源以及二次能源中的氢能等。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是指一切能量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材料(如煤炭、天然气及石油)和能量过程(如风与潮汐)。化工与新能源不但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严重影响国际社会的安定。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能源危机,如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危机来说,其本质也就是为了争夺一种传统能源——石油而引起的国际争端。因此,开发新型能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投资和研究的课题。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与劳动和资本一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经济系统的基本生产要素。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问题研究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目前我国已进入资源集约的发展阶段,推动化工与新能源产业,调整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劣势化工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书介绍了化工与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围绕化工环境技术和可持续的能源问题,全面阐述了化工与新能源的发展、能源与社会进步、能源与环境、能源安全,纳米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化进展及应用等问题。

希望本书能起到扩大化工节能意识宣传和教育空间的作用,使更多读者意识到化工节能的重要性,转变个人的观念、生活方式。文摘

插图:

氢能虽然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但要充分利用氢能,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储运问题和安全性问题。根据物理化学原理,目前所采用的储氢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法储氢是指储氢物质和氢分子之间发生纯粹的物理作用或物理吸附;化学法储氢主要是储氢物质和氢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具有吸收或释放氢的特性。总体来看,氢能的储运主要有:液化储运法、压缩储运法、固氢一液氢混合储运法、金属氢化物储运法、有机液态氢化物储氢、无机化合物储氢、活性炭吸附储氢等。近年来,随着碳纳米管研究的不断深入,碳纳米管在氢能储运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正日益显现出来。

当前氢能研究的直接目标是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近年来几个发达国家纷纷展示了各自的原型车,但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规模化车载氢供应系统尚未切实解决。因此各国科学家均致力于研究高储氢材料与系统,其中最有潜力是碳纳米管的吸附储氢。2.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通过热化学转换技术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等,通过生物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转换成沼气、酒精等,通过压块细密成型技术将生物质压缩成高密度固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包括:能源林木、能源作物、水生植物、各种有机的废弃物等,它们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而成的可再生资源。

生物质能由太阳能转换而来,它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体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质作为能源利用,在转换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为人类造福,它具有全程良性循环的特征。生物质能既可直接利用,也可以通过转化成氢气、乙醇、沼气等含能物质间接使用。

第二篇:新能源与自然辩证法

新能源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的重要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能源,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由于对能源的低效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维持人类自身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利用自然辩证法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实现对自然的超越等理论,论述了能源问题、新能源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类能源史和当前能源现状的分析,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哲学的角度指出了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需找解决能源危机的各种途径。关键词

人类;能源危机;新能源;自然辩证法;创新;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在能源结构上以煤为主,同时我国能源相关产业具有“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等特征,这也使我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能源形势。石油、煤等传统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即将在若干年后消耗殆尽。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产业领域倡导创新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整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注重节约能源的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从哲理上看,其核心就是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

1.能源危机

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能源转化的方向性,即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够被人类利用;二是能源分布的不均性;三是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 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

二次大战后,世界工业发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表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能源不断被新能源所代替,因而能源的更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大力发展和利用常规能源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探索和发展新能源。发达国家在廉价石油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先后完成了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转换,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而经济的增长又导致了对石油需求迅猛增加。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 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 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探明可采铀储量合计235.6万吨(未包括中央计划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能源的日益紧缺也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大国纷纷加强对能源产地的控制,以夺得未来竞争的优势。

据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凡是超越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具有全球规模的普遍性和复杂性,涉及到整个人类当前和长远的共同利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并需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都称之为全球性问题。能源危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资源总量已达极限、产量即将出现拐点、同时人类还没有找到能够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而导致的结果。

导致能源危机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的泛滥开采,同时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复杂的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性因素,这就是能量转换的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的不可逆定律。前一定律指的是宇宙间的总能量是一个恒定的常量,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既不创生也不消失;后一定律指的是宇宙间的能量总是从有效能向无效能转换,转换过程中其方向是不可逆的,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增定律。正是这两大最基本的能量定律从根本上决定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必将日益短缺,环境逐步恶化。这是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演化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这个最基本的要素。能量是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根本动因,关于能量的基本定律也正是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所必须遵从的基本规律。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还需遵从更高层次的发展规律,但是作为自然的物质的一面,人类社会也必然要遵从这最底层的基本规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且在人类的活动中总会把一部分有效能转换为无效能。

从人类利用能源的进程中可以看出,旧能源不断被新能源所取代的过程就是一次能源危机与解决能源危机的过程。由此得出,能源危机不仅仅是工业革命与经济增长的原因,它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必然结果,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层代价。假设地球上没有人类,地球也不会安然无恙的存在下去,仍有它诞生、演化和衰亡的规律,只是在人类诞生以后自然界不在按照原有的缓慢的规律运动,而是逐步演化成了人化的自然。其运动的速度因人类的活动而大大加剧。这次能源危机与以往的能源危机相比,其本质仍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能量定律的作用,其不同的是人类活动的程度。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人体,人类的开采已经使地球的五脏六腑步入了中年。

因此,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能源危机由于自然规律和自然演变的结果,但是从能源危机的程度上来说却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后果。

2.新能源的环境价值

在传统的认知中,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天然的,会永恒的为人类活动提供保障,资源也会永远富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环境被肆意污染,资源被无限制的索取,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已经远远不够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环境价值。环境价值以肯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基础,是指环境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人对环境有需求,人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才能生产和发展,而环境为人的生产和发展提供物质来源。环境价值的内涵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人们应该有享受清洁优美生存环境的权益;第二,人们有使用环境容量,利用环境自净和自我修复能力来从事生产、生活的权益;第三,人们有投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而获得收益、回报的权益。

“环境价值”概念所引导的思考是:“如何保护和优化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保障人自身?”其实质是强调人类在使用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更加提高和放大人类的权力和责任感,它要求人类在一定的环境容纳力内活动并及时修复环境创伤,探索二者的有效结合,和谐统一。现如今,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保护环境,真正彰显了环境价值。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能量。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新能源能够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3.解决能源危机的策略

能源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应对的策略也必须是全人类共同努力,仅仅靠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是不能帮人类度过这次困难的,一方面我们要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配置方式来说,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宣教手段、科技手段都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要做好开源节流这一举措离不开科学和技术。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技术的属性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这两个属性是对立统一,因此我们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的制约因素。综合了各种因素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来解决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指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行动方案。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具体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一是国家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号召节能减排,让每位社会主义公民都将节能减排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加以履行。二是要始终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开发利用新能源。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能、水能、氢能、海洋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一方面能有效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还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危机、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都是新能源,要综合考虑各个能源的优缺点,从而找到能够取代化石能源又对环境没有危害,而又廉价的新能源。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能源问题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巨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承担起应对能源危机的重任。能源问题通常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点,影响涉及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为此,国际社会既要同舟共济,加强协调,重视开展国际和地区合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兼治。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当一如既往,本着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加强与国际社会就发展、安全等问题开展交流与合作,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提高我国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的能力。

第四,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转变生产与经济发展模式。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兴起决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并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阐述了打开形而上学自然观六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成果。他还强调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巨大作用。“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特别自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然,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才能用新技术来防止和消除旧技术的负面效应,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论述启示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还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合理运用,必须努力转变我国的生产与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篇: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 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 号:201414680226 学 院: 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 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 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 ;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 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70%以上的新增煤炭

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 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 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 超标; 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 机动车尾气污 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 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 中酸雨区为重。我国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 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单位热量 燃煤引起的温室气体(CO2)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 别高出36%和61%,更远远高于低碳或无碳的新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

2新能源的种类

新能源主要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同时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还有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来研发产品,比如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等。

核能目前也有利用,但是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低,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等,所以还要有待考虑。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利用技术有待提高。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

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可以大规模开发的能源。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的水电,而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和还不到1%。水力发电是借助水能资源,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利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兴方式,这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优势。不过,随着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现有水电在建资源存量不断减少,前期规划项目因受到审批程序复杂、移民难度加大、环境影响、社会关切以及水电站单位电度投资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推进速度较缓,这些都是我国水电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新能源的利用措施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把节能和环保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筹做好相关规划。统筹谋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智能电网的研发、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抓紧研究解决大型风电厂并网技术和运行管理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推动甘肃、内蒙古、江苏沿海等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培育风电产业新的增长极。争取在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kW,加快推进甘肃敦煌10 MW光伏电站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采取规划引导和电价扶植政策,推动太阳能发电产业化进程。尽快培育和扩大国内光伏产品市场。

(3)有序开展核电建设。尽快出台新修订的核电发展规划,引导核电有序建设。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划有序推进。

(4)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切实转变观念,先移民再工程。把水电开发与当地居民致富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水电开发中的环保工作,流域开发规划要充分论证生态承载能力,把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和治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5)进一步提高火电高效清洁化水平。实践证明,调整电力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使上大压小成为火电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提高综合能源效率。优先支持北方大中型城市建设30万kW热电机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新能源利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发展清洁能源,走低碳化经济发展道路,正在成为国际共识和潮流。中国将继续秉承节约有限、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

能源发展方针,在新能源领域,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应对资源和环境等挑战,促进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J].宁波节能.2014(06)【2】 2014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2015.《中国化学工业年鉴》.【3】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王泽平,马震,吴焕苗,许超晨.2012 【4】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对各产业的关联性分析[J].刘红平.2012 【5】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陈永祥,方征.2010 【6】我国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D].常军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7】中国新能源产业培植制度的选择[D].刘定邦.华东理工大学 2012 【8】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谢言许.渤海大学 2014 【9】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李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第四篇: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 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 :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很大。

(二)英国:多重扶持,效果显著

在伦敦,你会发现,路面上行驶车辆中很大一部分是混合动力汽车,购物中心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停车场内也停着各式各样正在充电的电动汽车。就未来可能持续的低油价环境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英国汽车制造和交易协会表示,英国政府扶持政策制定是立足中长期的,并且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微调。当前购车激励政策框架不会发生根本变动,同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相信2015年英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延续此前快速扩张趋势。

(三)德国: 稳步推进,市场扩张

近几年,德国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目标明确、稳步推进,希望在未来继续保持自己“汽车王国”的桂冠。目前,德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市场扩展阶段,德国政府希望电动汽车能够得到快速推广。目前德国电动汽车制造业正在朝国际领先的方向发展。截至2014年底,德国汽车生产厂商已向市场推出17款电动汽车,预计2015年将推出12款。研发投入、标准化以及教育培训水平都已达到国际水准目前,德国已发展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电动汽车生产国。拥有4800个交流充电桩和100个快速充电桩,为进入市场扩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四)美国: 政策激励,增长快速

在未来节能清洁汽车技术的方向选择上,美国正由以往的注重燃料电池技术的单一化格局向多种技术共进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多年以来,美国节能清洁汽车的发展重点主要在燃料电池汽车上,氢+燃料电池模式是清洁节能汽车的最终解决方案。近些年,美国开始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和先进柴油车的发展,目前,美国是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先进柴油车在美国发展也很快,过去3年美国先进柴油车的销售增长了56%。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在其国情咨文设定的目标是美国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的国家。截至2015年1月,美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5924辆,同比增加6.7%。

(五)法国:提升补贴 追加投资

在法国首都巴黎,可以在城市的各个主要街道见到巴黎市政府力推的电力汽车及其充电桩与专用停车位。法国政府与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重点推行发展的是电力能源汽车,目前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良好。据法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站avem统计,2015年1月法国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数量为924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7%。此外,从今年4月1日起,法国政府正式推行了新的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方案,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法国电动汽车未来或将继续扛起法国新兴产业崛起的大旗,为法国国民经济的纾困作出重要贡献,其前景值得看好。

(六)中国

国内电动汽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当时的研究开发都是零散和小规模的,投入也很少。近几年,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电动汽车市场已出入端倪。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汽车研发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各大汽车厂商也通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研发电动汽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先进柴油、醇类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各国政府和各主要汽车厂商均不约而同地将新清洁环保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世界主要汽车厂商在研究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时普遍采用多项技术兼顾、某项技术有所侧重的发展策略。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则是过渡技术。

由于电动汽车在成本和性能上与燃油汽车相比差距较大,市场更倾向于选择后者,电动汽车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条件,中长期发展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如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动汽车都抱有极大热情,政府仍在电动汽车的示范推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电动汽车推广的最核心问题是市场,这是政府支持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电池技术的突破,然而技术发明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可以规划的,也需要市场的推动。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

从中长期看,即使电池技术进一步成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两条技术路线仍然是并行的,只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电动汽车适合城区短途运输,长途、大型客货运输仍将主要依赖燃油汽车。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燃油机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在仅考虑终端能源消耗的情况下,采用煤电作为能源来源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相差无几,若考虑储运、转换等过程的损耗,电动汽车的表现要更差。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建立在新能源的产业化基础之上,只有电动汽车的动力完全来自清洁能源时,其节能和环保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有专家乐观估计,2020年电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将超过15%,以此为基准,按照国内汽车年产销量2000万辆计算,届时电动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按照这一估计,电动汽车尽管能够替代上千万吨成品油消费量,但与数亿吨的成品油需求量相比,其比重尚不及5%。因此,借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说法,对于能源与环境问题而言,电动汽车“不是近期,也不是中期,而确实是远期的解决办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需要一个过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但总会出现新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难题,不能急于求成,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我相信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必定会有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五篇:能源危机与新能源论文

能源危机与新能源

目录

摘 要:..........................3

关 键 字 :.........................3

正文:..............................4

一、世界能源危机现状..............4

二、我国能源危机现状..............4

三、解决措施......................4

四、新能源........................5

五、结论:........................6

参考文献:..........................6

[摘 要]: 目前全世界消耗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在为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矛盾,很多问题。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未来转变能源结构任务非常艰巨。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就是要从现在的以化石能源为主,不断转向以新能源为主的时代。

[关 键 字 ]: 能源危机 新能源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whole world energy consumption is mainly fossil energy.And the fossil energy in order to bring mankind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bring about many contradictions, a lot of problems, the energy crisis situation is grim.Fossil energy is limited, the future to change the energy structure of the task is very formidable.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is must from now on fossil energy, constantly turning to new energy dominated era.[Key words]: new energy energy crisis 正文:

一、世界能源危机现状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

1973年能源危机原因:伊朗革命爆发。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原因: 电力管制政策失败,加上供给小于需求。

英国石油抗议活动原因:供需关系失调。

二、我国能源危机现状

当前世界能源危机,中国能源危机形势更加严峻。我国的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从绝对数上说,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如今中国的能源现状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

三、解决措施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

四、新能源

一般认为,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现实压力令全世界开始重新关注新能源,而且希望新能源能够克服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和有可能出现的能源枯竭。新能源看似有很多优点,如太阳能和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过程中也不会排放很多的污染物。未来核能、风能、水能、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会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做为辅助能源。

核能: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核能发电具有很多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核能发电所需要的原料铀储量丰富提炼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处理技术不完善,核电建设投资费用大,风险较高。

风能: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水能: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它是常规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氢能: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开发氢能列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氢的工艺。氢能被认为具有长期利用的潜力,具有高温高能,热能集中,可再生,来源广泛,应用范围广的刚有点,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来源,在自然界不能自由存在;氢必须从石油、天然气或水等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成本比较昂贵;氢的分离也要消耗能量,从水中分离氢则能耗更高;与等量的石油相比,氢的热值也较低。第三,氢既不容易储存,也没有相关设施来生产、运输和销售氢燃料。氢燃料利用各环节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太阳能: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取之不竭在全球范围受到了追捧,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之首,发展前景极为被看好。只有太阳能才能满足人们更进一步的需求,这种更加清洁的能源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具有普遍,无害,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太阳能储量巨大可再生。但同时太阳能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开发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

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1)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包括智能电网、优化调度等。(2)不断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碳税等税收政策。国家更应该从税收的角度考虑,对于使用化石能源,或者利用化石能源要进行征税,如碳税。征收的资金用来鼓励新能源发展,制约或者是限制来增加利用化石能源的成本,或者通过行政政策或者法律政策来调整这个结构。(3)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包括电力、石油等各个方面。

五、结论:

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我国能源危机也迫在眉睫。如何有效保护现有能源资源,开发新型绿色能源,成为每一个地球人都必须思考的命题。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应用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但应该挖掘更多可以利用的有效能源,还应该致力于研究现有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能源与能源之间的互相“转换”、替代使用;例如已经实现的盐水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等。而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简单的低碳绿色环保行为也是对身边环境以及地球资源的一种保护;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为当今能源现状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参考文献: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论》 苏亚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0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21世纪能源与动力》

李传统 2005-9-1 《新能源概论》 王革华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08 《新能源》 李方正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郎铁柱 钟定胜 天津大学出版社 《论全球环境下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西南石油大学

下载化工与新能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工与新能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能源

    据科研人员介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续航超过一千很有希望。其主要技术是铅碳双极电池。这种技术仅国内有,国外还不具备。这种电池使命寿......

    化工安全与环保

    我国化工工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化工产业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化工生产企业,在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围绕产品......

    新能源与现代生活论文(精选五篇)

    新 能 源 与 现 代 生 活 论文题目:浅谈新能源汽车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

    新能源与新材料论文(大全5篇)

    新能源与新材料——超级电容电池 13建筑(1)班 学号:20*** 姓名:曾钊烨 首先,何为超级电容电池呢?超级电容电池又叫黄金电容、法拉电容,它是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属于双层电......

    “新能源与低碳生活”——

    “新能源与低碳生活”—— “北海杯”上海市青少年动手做大赛通知 一、指导思想: 上海世博会展示出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与低碳经济相联系的一系列科技成果,为进一步建设低碳、......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心得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课程心得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新型能源形式。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有待推广的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

    化学与新能源材料一(五篇模版)

    化 学 与 新 能 源姓名:欧阳世文 专业:包装工程 班级:1402班 14404200230 学号: 化学与新能源 摘要: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消耗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仅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