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10:5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

第一篇: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

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主要从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障碍的角度探讨了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并就新能源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新能源和谐社会电力太阳能风能

0 引言

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能源产业想要走上正轨,初步达到盈利,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扶持;而新能源的发展也可以解决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环境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与其配套的各项管理与技术内容不可或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1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并将直接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指出:“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轮以发展新能源为主题的能源革命,是以电力为中心的,电网是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并认为,发展新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有机遇更有挑战,技术与经济问题并存。

1.2.1 就风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需要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因而由此带来了复杂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

1.2.2 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系统调峰调频问题。目前,我国平均峰谷差约为30%,部分地区达40%,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而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煤电。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将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2.3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亟待社会的支持。以天和家园太阳能试点工程为例,若要收回投资成本,则每千瓦时上网电价应高于3元,远远高于煤电的上网电价;如按现行居民用电价计算,收回投资成本需100年以上。

1.2.4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组装能力跻身世界前三,但晶体硅提纯、铸锭切片、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却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知识产权掌握度不高,实质上是受制于国外研发企业为其“代工”。新能源发展的技术与经济问题产生根源

虽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良好,但其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够协调。

2.1 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甚至开发过度。国务院2007年6月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风电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而目前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却已达12000万千瓦,过于迅猛的势头不利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2.2 行业标准不完善问题日渐凸显,并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我国现行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为指导性要求,不作强制执行要求,且对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标准不严明,不能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要求。

2.3 政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或无力支持。例如,我国一些地区电网电源结构单

一、调峰手段有限,要保证新能源电量全额收购,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此外,金融危机对以外向型为主的阳光能源影响很大,政府在此方面却没有予以大力扶持,光伏产业近几月出现开工不足。

2.4 对新能源送出及辅助服务的激励政策、电价审批和项目管理、新能源电厂的新型管理机制等,均亟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能源为电网接纳的困难。社会各界支持将给新能源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国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实施细则都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各界给予了新能源发展很大的帮助支持,2009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补贴政策是政府开始关注该产业的积极信号;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则是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两大推手。

国家电网公司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创造网络条件,保障风电接入。截至2009年6月底,公司经营区域内923万千瓦风电装机全部顺利接入电网;国家电网公司还做到了全额收购,按时付费。2007年,国家电网收购风电上网电量50亿千瓦时,2008年达到1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用电量的情况下,仍然收购新能源上网电量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在国家政策激励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崛起,并于2006年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并建立了自有网站中华新能源网。上海市计划2006年到2015年安装10万套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使其太阳能年发电能力达到3.3亿千瓦时。浙江省慈溪市农业科技园区太阳能道路照明系统也已建。昆明等市也已经加入“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2008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了风电发展与并网会议,对支持风电发展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积极主办“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高层论坛”,并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的千余人参与。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犹然光明,但是对于共建和谐社会,民众和相关企业的新能源意识、参与行动更加重要。2005年,上海市就推出了“绿色电力机制”,由个人和单位自愿认购绿色电能,定价比常规电价高0.53元/千瓦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4.1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缓解运输紧张局面。即使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用电压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煤紧张的局面,不会出现为了抢运电煤中断其他货物的运输造成的运输紧张。

4.2 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将使人们对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小煤窑的开采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会降低。火力发电对大气的污染也会减轻。

4.3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减低通货膨胀。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后,对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煤和石油的紧缺情况会得到改善;一旦煤的价格下降,电力的价格就会下降,工业产品价格就会下降,随之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也可能下降。

4.4 就目前来讲,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结语

新能源的世纪已经拉开帷幕,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无可限量。让我们快马加鞭,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争鸣《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赵争鸣,周德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气应用,2007.10.魏伟,许胜辉《风力发电及相关技术综述》[J].微电机.2009.4.杨宽宽《专家讨论2020年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3,9

第二篇:浅谈宗教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浅谈宗教发展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各组成要素和谐相处、有序运行的社会。其中宗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宗教是一种神秘而实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崇尚理性的时代,宗教曾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一些思想家甚至预言,宗教会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走向衰落并最终消亡。然而,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状况并没有兑现某些思想家的预言,宗教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在我国,宗教也逐渐提升自己的地位,成为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对宗教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宗教信仰宗教发展和谐社会社会建设

1.导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人心向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统一体,社会要和谐,其内部的构成要素就必须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其中宗教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现在已有信教群众一亿多人,并且宗教的总体状况已发生变化,宗教信仰者不再只是“愚夫愚妇”,而是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也不再只局限于偏远农村,发达富裕起来的沿海地区信奉者也在增加。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的快速发展?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它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我国当前社会和宗教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2.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建国后这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不仅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而且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物

质文化基础比较落后,使得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转型引发了巨大的心理震荡,人们投向宗教寻找精神寄托与安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日益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了原有的诸多平衡,原来四平八稳的生活方式被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活方式所代替。大量的风险因素、不可抗因素使人们的活动充满着成功的机遇,同时也潜藏着失败的危机。最后,国际国内问题造成人们共产主义信仰的迷失,一部分人转而信仰宗教。过去,人们总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精神信仰,并把它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遭到巨大挫折,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信仰危机。再加上国内存在的党风、政风的不正和消极腐败现象,使一部分群众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转而信仰宗教。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在这期间,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宗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信教人数增多,宗教活动场所得到新修和扩建,宗教团体有所发展。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现象,这种状况主要是相对于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宗教被人为压制的状况而言的。宗教的快速发展,首先表现为建国50多年来宗教徒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中国现在的宗教信仰者,尽管在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中只占约十分之一,但绝对数决不可以忽视。其次,宗教的快速发展还表现在宗教活动场所的新修和扩建及宗教团体的发展上。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现有道教宫观数千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数万余座,天主教堂、会所上万余座。除此同时,宗教团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性宗教团体例如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这些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布Jl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事业。除了各教自己的研究机构外,社会上新成立了许多宗教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编译出版了大量的宗教典籍、宗教学论著和工具书,并创办了专门的宗教学刊物。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宗教学研究人才,宗教课程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2)信教群众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两极化”现象。随着宗教的发展,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群体的“五多”(即农村教徒多、老年教徒多、妇女教徒多、文盲教徒多、病残教徒多)现象有所改观,出现“两极化”现象。宗教信仰者不再只是“愚夫愚妇”,而是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倾向。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经理人、医务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教师、艺术家、企业家等知识分子也都信仰这种或那种宗教。甚至像北京、上海之类的大都市中,宗教仍然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宗教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混乱现象。根据有关调查,社会上有很多人是通过气功和文人所写的所谓禅学书籍接触佛学的。一部分人就此成为正信佛教徒,但也有一部分人受到误导,流为“相似佛法”或“附法外道”。其次,在一些地区,一些宗教的寺庙发展失控、滥建寺庙、乱收僧尼、私办经文学校的现象突出。除了宗教自身存在无序现象以外,近些年,一些非宗教单位也在利用宗教,搞所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情况不仅千扰、损害了合法的宗教活动,而且导致宗教事务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3.实现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的措施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己既是观念的,又是礼制(献祭、禁忌和塔布等)的;既是道德和法的规范,又是物质实体(物神、偶像、圣像、寺庙、修道院):既是为之献身和苦心孤诣的人群,又是教权主义社团、具有宗教倾向的政党、工会和宗教学校,慈善机构„„”[1]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在社会主义时期仍有两重性作用。对于它的消极作用,过去人们讲得很能多,甚至有些过头,而对于其积极作用,则由于“左”的倾向影响,似乎成为禁区,人们很少讲或不敢讲。今天,我们在理论上拨乱反正,应当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宗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是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从以下措施促进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

(1)汲取宗教道德的思想精华,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和谐社会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宗教之所以能够凝聚广大信教者并迅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提出的人类普遍接受的宗教道德的感召力。宗教道德与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社会道德,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存在着许多差异甚至对立,但这二者之间也有共同点或连接点。

(2)参透宗教的人生哲理,培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观点,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目的、意义、价值和人生的道路等重大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

期,随着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各种人生价值观念招摇过市,影响着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因此人生观在宗教教义中占有要地位。但是宗教对人生观的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否定性的。又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各教的人生观,吸收其积极因素,为培养公民正确的人生观服务。

(3)观照宗教的信仰内核,培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的法律信仰。宗教之所以被信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宗教满足了人们(至少是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从某种意义_[讲,宗教是人们精神的归依,是人们精神的家园。人的需求不外乎两个层次,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大凡被信仰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东西,具体的实在之物不大可能被信仰。虚拟的东西之所以可能被信仰,是因为虚拟的东西是人们无法用感觉器官去感知的东西。因而,它可以虚拟得“完美无缺”。实在之物之所以不大可能被信仰,是因为实在之物是能够被人们用感觉器官去感知的东西,能够被感觉器官感知的东西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种不足或许并不是源于实在物的本身,而是源于人们认识评判标准的不一。观照宗教信仰的虚拟性对西方法律信仰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我国要想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最重要的是把法律作理想层面与现实层面的划分。把法律作现实法与理想法的划分,将有助于在虚拟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

(4)发掘宗教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不顾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动物植物的恢复能力和自然界自净的能力,大肆地掠夺自然资源,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却毁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道教的“物种齐备”理论对今天的生态保护具有独特的贡献。道教的生态伦理原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中赋含着深刻的生态保护理论。产生于古印度,兴盛于古中国的佛教,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给予我们许多启迪。如古印度主张的“梵我一如”和古中国主张的“天人合一”都强调主客观内在关系的一致性,这是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伊斯兰教的“和谐观”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都带有生态环境的深刻印记。尽管各种宗教文化各有特色,自成体系,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尊崇却是相似的。搜集、整理、研究各民族宗教文化中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内容,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十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6.结论

宗教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还将有着遥远未知的将来。在社会主义时期也将长期存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信仰宗旨虽然没有改变,但其文化品格、社会活动、某些价值取。向等己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特征,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社会动力。在我国宗教的社会政治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宗教不再是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上层建筑的残余,而是社会主义_L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不仅宗教实体、宗教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而且宗教思想体系的积极精神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宗教是一座人类文化的宝库,其内含的优秀道德因子,可以丰富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体系:其孕育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可以帮助我们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其独有的信仰内核,可以成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参照: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谆淳教导,更是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范本。同时,宗教界人士及宗教团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公益事业上的积极活动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C.The Roles of teacher and Leaner[J].ELT Jounal vol.1987(2):1

[2]王昕亮.当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3).[3]何其敏.论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J].世界宗教研究,2001(4):6-17.[4]明月.论中国宗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2(5):30-32.[5]张志蓬.宗教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探讨[J].理论探索.2007(04)

[6]杨红.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宁夏党校学报.2008(01)

[7]郭清梅.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关系[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5)

第三篇:新能源产业发展

(1)新能源产业

【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也为了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在2008年被提升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国务院2013年初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湘潭高新区新能源装备基地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太阳能装备、机电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到2013年,园区集聚相关企业27家,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0.1%,成为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产业。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实力。科技部确立的“兆瓦级风电产业化基地”、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科技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近几年来先后落户湘潭高新区。以湘电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湖南发展速度快、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品是风电装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湘电风能为代表的风电整机企业和以湘潭电机、铁姆肯、世通电气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在国内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湘电风能在行业里排名第四,2014年有望上升为行业第三。

技术发展方面。2013年湘潭高新区风能产业重点发展了直驱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复合材料、轴承、变桨偏航系统等5大领域的新技术。兆瓦级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异步双馈风力发电机等初具规模,特别是2兆瓦以上风机产能及配套能力全国第一,整机设备国产化已达到85%。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虽然初步形成了以湘电风能为龙头的产业链,但与国内外龙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人才流失率高、融资难、本地配套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政企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加大力度解决。同时要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风电装备产业的更大技术突破,在风电装备技术前沿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支持发展光热、光伏、生物质能以及核电配套产业。太阳能方面,支持建设太阳能多晶硅光伏产品生产线;生物质能产业方面,推进秸秆、稻壳、玉米棒、木屑等转化成生物质燃气后本土利用;核电配套产业方面,支持核电配套产业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支持研发核电站主泵轴承与推广应用。做强优化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并促进新能源产业间融合发展。

第四篇:新能源的发展与政策建议

新能源的发展与政策建议

2011-09-27 | 作者: |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已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全球气候的恶化,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国家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实现环境友好 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我国新能源概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发展趋 势与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大力发展 低碳技术,并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抢得先机。我国正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低 碳经济在中国既有压力又有挑战。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以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能为代 表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计划到2011年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 发电量占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 9 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 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 亿平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对开发地球可再生能源进行投资。目前我国 看好的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理解 低碳经济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特性:(1)综合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 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从第一个层面理解,低碳经济意味着经 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的 “脱钩”,即 GDP 的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 经济稳定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零增长甚至减少; 从第二个层面看,低碳经济所确立的是一种 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单纯的节能减排思路不同,它强调发展 与减排的结合,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通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 和排放,而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为代价实现低碳目的;从第三个层面看,低碳经济 还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因为几乎人类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在一定程度 上依赖能源,产生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
的发展潜力和减 排空间也不同,要设计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

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战略性。(2)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要求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全新变革,是人类调整自 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战略性选择,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3)全球性。全球气候 系统是一个整体,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任 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 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新 能源产业不仅尖端科技人才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也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 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关键技术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 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 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 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2.技术障碍。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 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 在: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 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 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 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 局,都能吸引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导致许多风险资本 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

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3.资源障碍。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 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 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 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 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发展新能源的建议 1.新能源的发展应该体现出全局性和层次性。新能源最大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其将对未 来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其规划和发展也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一是处理好新 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替代关系。目前的能源危机使各国必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新能 源的发展意味着对传统能源的节约。但必须注意的是,新旧能源替代的力度和速度必须结合 我国现阶段和未来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环境要求、资源状况、能源安全以及成本优势等

因素综合进行权衡。二是新能源发展应将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结合起来考虑。新能源的发展 在民用和军事等特殊领域结合,既可以提高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也可以使新能源的发 展更具前瞻性,并最终使我国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占据战略性的制高点。三是协调新能源 与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引导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信行业等多个产业进行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方式。2.鼓励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虽然我国水电和太阳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再加上资源分散等特点,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我国除水电和太阳能以外的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还很高,在产业的 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也还存在一定差距,政策制定相对滞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节能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借鉴国 外已发展较完整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加大经济激励力度,形成支持我国新能源持续发 展的长效机制,推进新能源节能技术的发展。3.调整产业布局,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近几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 市场份额还较

第五篇:电力发展

新形势下电力施工企业发展新思路

2010年01月12日 09:5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站【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全球新能源势力兴起,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面对全球性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国际性问题,我国调整能源战略结构,环保、节能减排,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建设成为我国电力能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力体制改革,主辅分离、火电建设市场的萎缩,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剧,效益的下降,使电力施工企业在面临尴尬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是摆在一些电力施工企业面前难题。

首先,电力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电力发展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从加强和提高企业自身管理入手、从安全,质量管理入手、从强化市场入手、从企业自主创新入手、从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入手,全方位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制定科学的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的竞争加剧,电力施工企业建立战略发展方向,是提高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发展的指导性,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努力的方向,施工企业在向战略目标迈进的过程,也是企业各项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电力施工企业要根据国家能源建设发展方向,结合企业自身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经过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制定出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谋划企业长远发展步骤,通过阶段性的目标落实,逐步使企业的各项管理迈上新台阶。电力施工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当包括品牌建设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文化建设规划、企业管理建设规划、市场拓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建立和实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自主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电力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电力能源科学发展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有利于我国电力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有利于电力在发展中的成本降低,由于我国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新环境下,竞争是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环境下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有竞争就会有胜利和失败两个因素存在,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的胜利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基本前提。

1、加强自主创新,用科技提高企业技术含量

高参素、大容量、环保、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已成为我国电力能源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电力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科技含量,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杀手锏。

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要及时掌握了解电力市场的新技术、新要求、新变化,要及时应对变化所带来的企业内部资源的不足,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合作交流、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在资源利用上提供有效支撑,解决新环境下,新工艺、新管理带来的新变化。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满足新环境下电力发展的需求,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形成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员工学科学、用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制定科技奖励办法,成立科研小组、攻关小组、QC小组,组织力量针对电力施工难点、进行科技攻关,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施工技术专利,结合电力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型向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开发型转变,从劳务型施工企业向施工管理型企业转变。

随着我国电力能源建设科技水平的提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工程的安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电建二公司针对电力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展开科技攻关,先后成立T/P92、HR3C、WB36、P91、等多种新型钢焊接工艺试验及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小组,其中T/P92、HR3C钢焊接工艺通过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力[1.80

9.76%]企业联合会、安徽省电科院等单位专家,教授组成鉴定委员会对该两项研究成果的科技鉴定;P91、WB36特种钢钢焊接技术,通过焊接工法。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为该公司在600MW等级以上超超临界机组的安装施工中得到技术上的保障,所承建的工程均获得我国焊接工程一等奖或特等奖。另外,该公司通过核电站模拟件的制作,掌握了核电的管理方式、安装技术和焊接工艺,并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质量认可,使该公司成为首批进入核电安装并具有核电安装资质的火电施工企业。目前,该公司承担着我国秦山核电站1、2、3,期、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的检修运行维护工作、北京房山核电试验快堆常规岛安装、广西防城港1000MW核电站安装工程。该公司通过核电的进入,锻炼了施工队伍,培养了核电的技术力量,掌握了核电的管理经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下一部拓展电力能源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电力施工企业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管理结构,针对市场变化造成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加以应对。

要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首先要从提高企业凝聚力入手,建设一个坚强、高效、有活力的领导班子是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好坏,与领导班子工作状态有很大关系,领导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以朴实的工作态度,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眼光,能正确处理和应对企业内外的变化,认真倾听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始终保持在群众当中的威信,成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

电力生产科技的进步,导致电力全行业科技人才短缺,加快培养电力人才,完善用人机制,构筑人才高地,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电力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

努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班组长及成员的工程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通过班组文化建设,将企业管理理念贯彻到一线班组、贯彻到每位员工,同时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生产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自觉成为工程建设中安全制度的执行者、工艺质量的保证者、企业品牌形象的维护者,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具备一流的工程管理水平、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和工艺的管理型企业。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定期审核、检查和改进是促进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并杜绝质量事故,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认真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员工的质量名牌意识、精品意识及工程达标创优意识。

电力施工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施工技术的竞争,施工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把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好,努力构建一支有创新能力的专家技术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年轻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和相关制度。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在改善管理的同时,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三、发挥电力施工企业优势,拓展业务范围

电力施工企业的优势何在?长期的火电建设使企业积累了大量技术力量、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在管理上积累了大量经验,这是电力施工企业进入相关行业的法宝和优势,尤其在火电建设市场萎缩,竞争压力加大的当今,拓展企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能源战略的调整,大规模的火电建设将被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等环保清洁电力能源建设所取代。电力能源结构的扩张,大量的新建电厂带来技术力量的短缺,需要大量的有经验的电力技术人才,这给电力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电力施工企业应立足火电建设向核电安装、电力检修,脱硫环保、电厂运行和维护、输变电工程以及相关电力新能源建设方向发展,通过人

才和技术的交流输送,与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科学管理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是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没有卓越的企业。切实加强电力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核心力量,关系到电力施工企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对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一个有电力施工企业特色的优秀文化,全力塑造品牌企业,推进企业科学发展,是一个企业成长进步的标志。

1、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战略发展紧密相连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的灵魂,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施工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工程报价的竞争,已发展到企业形象和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仅靠传统的、某单一层次上或局部竞争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尽快将企业的整体形象全方位的树立起来,将企业文化融入经营战略之中,对外求得社会公众及行业内对企业深层次、立体化的认同,增强知名度和信任感,对内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归属感,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前进。因此,树立企业整体形象,保持和发展企业的优良传统文化,已成为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和日常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注重企业文化形象和品牌建设,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才能从根本上带动企业向前发展。

2、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做强品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电力施工企业尤其要注重品牌的建设,品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竞争和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做强品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要做强品牌需要科技创新研究、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体系的支撑,要沉下心来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品牌做强的问题,把品牌发展建立在扎实的工作基础和牢固的市场基础之上。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科技进步,电力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要认真探索、研究和实施新技术、新科技带来的商机,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和技术优势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占领科技高地,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使企业成为同行业的科技领头羊。

电力施工企业是高危险行业,安全生产是企业永远不变的话题,是电力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全企业安全文化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工程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素质、提高施工作业者的安全技能、依靠科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全员贯彻落实安全文化,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为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引患的发生,创造和谐的安全施工环境,起到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加强质量管理,以质量赢得市场,是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先决条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好的质量、好的工艺是企业无形的广告,是企业市场竞争中的筹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实施决定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企业文化要围绕企业做强做大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以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信誉为目标,搞好安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健康、稳步地持续向前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

五、加强企业间战略合作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含量的提高,电力施工企业仅靠单打独斗,已远不能立足于市场,加强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对于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赢得市场先机,拓宽市场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施工企业要立足于市场,首先,要认清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研究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处于行业的竞争状态,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出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电力施工企业要根据在行业中的地位,制定市场战略规划,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作为市场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加强与同行业、相关行业,如火电、核电、脱硫环保、输变电、新能源、建筑等领域企事业的沟通与对话,同时注重双方情感方面的交流,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在科技、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企业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战略合作能有效拓宽行业领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运筹帷幄,赢得市场先机,始终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综上所述,电力施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为抓手,以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为支撑,依托企业间战略合作,使企业成为市场上叫的响、管理好、素质高、过得硬的品牌电力施工队伍。

下载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网络传播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网络 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网络,发展网络,管理网络。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只有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农民、农村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议

    无论是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是两会召开,“三农”问题都再一次提上国家工作日程,从上到下各级部门仿佛都把这些问题放在口头上,手头上,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落实二者之间的切合点以......

    农民、农村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议

    无论是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是两会召开,“三农”问题都再一次提上国家工作日程,从上到下各级部门仿佛都把这些问题放在口头上,手头上,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落实二者之间的切合点以......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最终定稿)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题 目: 新能源汽......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班级:机自02姓名:周思荣学号:10011052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百多年以......

    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信部针对《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整理出了25项主要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规定......

    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一、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

    新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新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在低碳时代背景下,面对新一轮国际竞争,新能源被赋予了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任。随着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负面效应不断凸显,核能、水能、风能、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