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时间:2019-05-13 07: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一篇: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

为推动“生态强市、美丽虎林”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虎林市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崔艳凤

(2018年3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虎林市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虎林市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谱写 “生态强市、美丽虎林”新篇章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妇女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虎林市妇女一大以来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取得的成就,谋划确定今后五年的任务,引领广大妇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为推动“生态强市、美丽虎林”建设而努力奋斗!

过去十二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十二年,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指标不断攀升、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十二年;也是虎林妇女事业蓬勃发展、妇女工作取得新成绩的十二年。

十二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妇女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妇女儿童发展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认真落实,有力促进了我市男女平等进程。

——妇女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全部配备了女干部。市级人大女代表比例达到27%;市级政协女委员比例达到34%。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适龄儿童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到100%。

——男女平等均衡就业进一步实现。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提高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女性占比达到48.2%。

——妇女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有2600名贫困妇女儿童纳入低保。

过去的十二年是我市妇女受益受惠最多、发展环境更为优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十二年。十二年来,全市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奋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勇挑重担,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积极作为,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尽展风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主动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显身手。涌现出以全国三八红旗手闫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马丽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女性典型,她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骄人的巾帼业绩,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貌。

十二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服务妇女,奋发有为,紧紧围绕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建设主线,推进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妇女助推经济发展作用凸显。广泛开展“巾帼建功”行动,引领带动妇女增收致富。举办农业科技培训50余期,受益妇女近万人。培育新型女农民和致富带头人100余人,创建以妇女为主的国 家、省、鸡西市级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余个,各类妇女领办的种植、养殖合作社12个。实施妇女创业就业行动,免费为1270余名城乡妇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春风送岗”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招聘会、就业洽谈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356个。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发挥女企业家的引领带动作用,有2个企业被命名为鸡西市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贷款341万元,为67名妇女创业提供支持。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举措有力。积极营造男女平等舆论氛围,开展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中小学、进社区(村)活动,扩大国策的知晓率。成立了女法律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大力实施维护妇女权益“筑网行动”。建立“姐妹港湾——妇女维权服务站”12个。印发法律宣传手册2000余册,宣传单3万余份。通过三八“妇女维权月”“蒲公英普法宣讲”“社区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上讲台—普法宣讲”等活动,宣传了与妇女儿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女知晓率达98%以上。积极开展信访代理工作,在全市建立了专兼职信访代理员队伍,代理信访案件23件,结案率达100%。十二年来共处理妇女信访问题541件次,群众满意率99%。实施妇女法律援助300余件。扎实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清理侵害妇女权益的条款4条,增加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24条。虎林市妇联荣获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进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具有妇女儿童特点和家庭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从和谐家庭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广大妇女通过参与文明家庭创建、“平安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征集好家训、“巾帼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传播者和实 践者。涌现出以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谭丽娟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牟风琴家庭、纪永礼家庭为代表的各级优秀家庭300余户。组织“巡讲龙江·绿荫行动”家庭教育巡讲47场,受益家长1万余人,启动实施了“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在全市掀起亲子阅读高潮。马生睿等3名儿童获得了全国妇联授予的阅读小达人荣誉称号。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开办了“女性大讲堂”,举办各级各类女性专题讲座、妇联干部培训30余场。组建了13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文明交通、敬老爱老、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妇女儿童民生长足进步。利用各种节点,开展对贫困母亲、贫困妇代会主任、环卫工人、留守儿童的慰问活动。深入持久实施“春蕾计划”,动员社会各界捐款25余万元,资助春蕾女童800余人。积极对上协调,争取全国、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为我市贫困残疾人、妇女、儿童争取了助残轮椅、白内障复明、春蕾助学、爱心奶粉等项目,项目金额达11余万元。实施“女性健康工程”,开展妇女“两癌”筛查,为1万余名城乡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发放“两癌”救助款18万元。实施“母亲邮包”“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项目,广泛惠及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单亲母亲、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妇女儿童。关注单身青年婚恋,举办了“美好青春 单身男女派对”“全城热恋 情牵一生”“珍宝岛之约”等系列主题交友联谊活动,为160余名青年男女搭建了婚恋交友平台。

——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明显增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已成为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主旋律,建设标准化“妇女之家”56个;有力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出台了《虎林市妇女联合会改革方案》,完成了村妇代会改建成妇联工作和乡 镇、街道妇联组织架构重塑;创建了虎林妇女网和虎林女性、虎林市妇女联合会2个微信公众号。实现妇联工作“上边千条线、下边一张网、身边一个家”“妇女群众工作妇女自己做”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完成调研报告30余篇,为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办实事20余件。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二年来,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市妇联先后获得全国老区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鸡西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虎林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得益于鸡西市妇联的悉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妇女工作者的真情奉献和创新实践,得益于全市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虎林市妇联第一届执委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姐妹和广大妇女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全社会男女平等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妇女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妇女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妇女整体素质、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妇联干部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工作作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立的建设“生态强市、美丽虎林”奋斗目标,赋予全市妇女工作新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妇女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妇联工作新局面。

今后五年妇女工作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更加全面地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更加注重激发妇女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作用,为我市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巾帼之力。

今后五年全市妇女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妇女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妇女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妇联组织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需要各级妇女组织持之以恒地扎实工作,更需要全市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为此,大会号召:全市广大妇女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女性。

一、积极动员引领,大力实施“巾帼建功行动”,带领广大妇女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再建新功

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建设“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生态强市、美丽虎林”总体部署,把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凝聚到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上,引导妇女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引领妇女为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作贡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巾帼创新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深入开展以“践行职业道德、践行四零承诺,争创文明服务标兵、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内容的巾帼建功活动,开创妇女兴家业、干事业、创实业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富强新虎林作贡献。支持鼓励村妇联执委会成员、种养加女能人、女大户领办专业合作社,强化各类“妇”字号示范基地的创建,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中发挥作用;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开展宣传教育注重励志扶贫,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能力扶贫,发挥能人带动互助扶贫,开展“两癌”筛查和救助推动健康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让一个妇女掉队。

引领妇女在家庭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发挥妇联组织开展家庭工作的优势,在“引领风尚·铸魂虎林”“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中彰显巾帼之美。深入开展“巾帼家风行动”,以和美家风促进和谐民风。深化“最美家庭”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妇女群众和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引导家庭成员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践者,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广泛开展“美丽家园”“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妇女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美丽新虎林建设。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能,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举办“巡讲龙江 ·绿荫 行动”“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等家庭教育活动,为夯实社会和谐基础贡献智慧和力量。广泛开展巾帼志愿者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贯彻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巾帼维权行动”,促进妇女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各级妇联组织要不断探索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氛围。

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和谐发展。深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活动,发挥网络媒体宣传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基本国策的社会知晓率和公众认同度。推动完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大力实施妇女儿童两个规划,促进规划目标落实,在创业就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婚姻家庭、人身财产、精准脱贫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增强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发展。

推进源头维权,提高维权服务实效。建立妇女维权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完善与筑网行动各部门间的多部门合作,多方面参与、多载体运行的社会化维权格局。切实发挥姐妹港湾——妇女维权服务站的作用,不断畅通诉求渠道,倾听并反映妇情民意,引导妇女合理表达诉求,力争在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提高妇女参政水平、女性进农村和社区“两委”、妇女信访代理制度、妇女议事制度在基层的落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方面有突破,对拐卖妇女儿童、性侵女童等违法犯罪行为要有力地发出 妇联维权之声。深化普法宣传,引导妇女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能力。

三、加大服务力度,大力实施“巾帼关爱行动”,努力使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为妇女儿童谋福祉、帮妇女儿童解难题,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各级妇联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为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务妇女创业就业需求。以女大学生、失业失地妇女、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就业观念,理性择业、自主创业。建立完善政策拉动、培训互动、项目推动、各方联动的创业帮扶格局,重点推进春风送岗位、技能培训、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等项目的落实,帮助妇女拓宽创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积极推进互联网销售创业新模式,开发家政、居家养老、休闲农家乐等服务项目,做强“龙嫂绿厨”“龙江巧女”“龙妹家政”“龙女电商”等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为妇女服务、与市场对接、体现妇联特色的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服务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加强妇女儿童精神卫生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女性心理、婚姻调适、和谐亲子关系服务,热情关心不同女性群体的现实需求,尽妇联组织所能,为她们排忧解难。加强对妇女儿童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促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妇女体育健身指导,满足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服务特殊妇女儿童群体需求。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和扶贫济困活动,运用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为留守流 动妇女儿童、孤残妇女儿童、贫困单亲母亲等困难群体提供贴心服务,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注重素质提升,大力实施“巾帼成才行动”,着力帮助妇女更好发展

各级妇联组织要着眼于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妇女劳动者和高层次女性人才,引导妇女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做学习型女性。

教育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妇女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和“我与中国梦”等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妇女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大力培养、选树、宣传新时期先进妇女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女性的感召力和带动力,激励广大女性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在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帮助妇女提升发展能力。继续实施女性素质工程,着力为妇女接受各类职业教育争取更多资源。发挥网上“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女性大讲堂的作用,探索运用新媒体、远程教育等载体打造数字化学习的平台,面向不同妇女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素质提升的培训,帮助妇女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就业本领。

促进女性人才成长发展。各级妇联组织要主动配合党委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动态管理并发挥好女性人才库的作用,拓宽联系、服务、举荐优秀女性人才的渠道,积极为女性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脱颖而出营造环境,激励妇女争做堪当重任的有用之才。进一步支持工会女工部、女企业家协会等团体会员单位创新开展工作。

五、加强组织建设,实施“强基固本行动”,保障妇联工作创新发展

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是实现妇联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增强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让党开展妇女工作的阵地更坚强,让妇女群众的“娘家”更温暖。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我们要提升政治站位,从加强党的妇女群众工作、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紧抓快干已确定的妇联改革任务,实现妇联组织“强三性”“去四化”“补四缺”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妇女之家”建设,以建好、管好、用好为目标,丰富工作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加强示范创建,使妇女之家成为妇联基层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阵地。突破行政框架的局限,拓展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妇女组织建设,要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原则,增强妇联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辐射面。与时俱进的发展壮大妇联团体会员,认真落实与团体会员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制度,支持和帮助团体会员开展工作。完善妇女代表、妇联执委联系妇女群众的工作机制。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断完善妇联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探索出更多便于基层开展、妇女乐于接受的工作方式和服务载体,努力使基层妇女工作充满活力。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能力为目标,加强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在政治过硬上下功夫。妇联组织拥有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要时刻牢记政治性是妇联的灵魂,打造一支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对党忠诚、对领袖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干部队伍。要在本领高强上下功夫。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实践锻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妇联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妇联组织的执行力。培养善于调查研究,善于与不同妇女群体沟通交流,善于借机借力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为妇女办实事好事能力,切实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积极创造妇联干部横向交流和基层锻炼的机会,打造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妇联干部队伍,努力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培养、锻炼、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牢把握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建立面对面联系、网上联系等工作制度,形成常态化妇女需求调查机制,了解和掌握妇女群众更加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增强调查研究、把握实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把妇女群众联系得更多,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实,以优良作风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过去,光荣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鸡西市妇联的指导下,在虎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书写虎林妇女事业的崭新篇章,为建设虎林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8 振奋精神 凝聚力量 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定稿)

振奋精神 凝聚力量

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沂源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月6日)

******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沂源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沂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11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2.5亿元,是2006年的2.17倍,年均增长14.2%;财政总收入2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是2006年的3.53倍,年均增长 28.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经济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发展水平,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称号,“沂源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上升到国家层次。

- 1 -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2.01:54.1:33.89调整到2011年的11.6:50.81:37.5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端工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医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工业销售收入利税率、利润率全市县(市、区)中最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4家,瑞阳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全省县(市、区)中最高,我县创成“山东省优质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继联合化工公司上市后,瑞丰高分子公司又成功上市,上市企业达到5家,5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成立了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全市首家村镇银行;从根本上理顺了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经济开发区真正成为服务全县工业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进工业新城建设的主体。有机品牌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5万亩,成为全国唯一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基地;“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全国县份最多,举办了首届沂源苹果文化节,沂源红苹果、有机韭菜等品牌带动农产品增值30%以上。特色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了商务大厦、鲁中·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启动了天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牛郎织女、沂源鲁山溶洞群等特色文化景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旅游强县”,2011年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被列入全省“国民休闲汇”10个试点县之一。

--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扎实推进城区东部和河西新城开发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89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8.52平方公里;实施了管道天然气、循环水供热、引泉入城饮水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和沂河生态修复、沿河购物长廊拆迁改造、“果树进城”、“清水润城”、“森林围城”、“亮化美城”等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增强了山水生态城市吸引力。建成了新城大道、南外环路等一批骨干道路,实施了振兴路、健康路、沂河路等改造工程;五年建设改造农村道路1000多公里;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过境铁路争取成功并开工建设,全县交通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完成了总工程量和投资额占全市75%的96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总投资7100多万元的田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户用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被确定为“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

生态优势更加突出。五年造林2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多。关闭了县造纸厂等30多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全县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均为100%,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和“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置了城区机动三轮车非法载客经营问题,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创成国家、省环境优美乡镇5个。

民生建设扎实有效。2011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 3 -

入20986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9520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3%。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民生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民生服务阵地和信息网络,开创了全省社会救助规范运作的先河;完善了县镇财政体制,实现了城乡机关事业单位同工同酬;建立了“十二条社会保障救助线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上学、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困难。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了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全民健身设施综合改造提升、医疗卫生惠民、文化基础设施提升等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举办了首届元宵节音乐焰火晚会和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计划生育、广播电视、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履职水平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壮大,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依法治县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公民思想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先后获“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2011年获县城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县城”称号。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和村级“三层调解网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完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了7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稳定,被确定为首批“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获“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明显提高。完成了县委旧址修复工程,搭建了党史、党性教育新阵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风效能建设常抓不懈,实行了基层党员干部“日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半年评”群众工作“四步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防体系更加完善,被确定为中央纪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省纪委效能监察工作联系点。严肃县镇换届纪律,我县作为全省两个区县之一,迎接了中纪委、中组部换届风气巡回督导组测评,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及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得益于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得益于沂源驻军和省市驻沂源单位的支持参与;得益于全县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沂源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工作实践弥足珍贵。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新跨越。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

- 5 -

导,不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以目标的高定位、工作的高标准推动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坚持激活内力、借好外力相结合,在内外兼修中增强发展活力,凝神聚力把沂源的事情做好。必须坚持继承创新,走符合沂源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我们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变调、不折腾、不满足、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服务业特色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必须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作为沂源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所在,坚定不移地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机制、建设生态社会,提升了区域生态品牌价值,增强了竞争力和后发优势。必须坚持民生为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惠及群众。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加注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注重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促进了社会和谐。必须不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认真专业务实地抓好工作落实。我们始终坚持抓作风、促落实,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项目领导挂包和部门承办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合力。我们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注重县各大班子的团结协调和作用发挥,注重激发各个--

层面的创造性,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对这些宝贵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人均占有水平相对偏低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赶超跨越仍然是今后工作的主基调;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还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比较繁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和要求不断提高,民生建设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运用新措施、新办法解决社会管理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把握机遇、奋力突破的攻坚时期。尽管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就沂源来说,总体上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全县综合实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新一轮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以高速公路开通、过境铁路建设和管道天然气开通使用为标志,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我县的承载能力和区位劣势得到历史性改善。四是沂蒙革命老区、国家主

- 7 -

体生态功能区等政策,为沂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五是通过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不懈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各级干部的素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攻坚破难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六是全县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干事创业的大好局面,为我们加快发展、追赶先进提供了重要保证。可以说,未来五年,是沂源站在新起点、推动新发展、跃上新台阶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内涵发展、民生为先、生态文明、城乡统筹理念,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提升内涵,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社会和谐,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更加注重完善机制、激发活力,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39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8%、16%以上。

--

——城乡更加协调。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三个层级”的城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更加良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单位能耗、水耗、污染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持续达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9%以上,绿色生态优势更加突出。

——文化更加繁荣。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挖掘、保护和利用,文化品牌影响力更强。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公益性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

——群众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年均分别增长10%、11%以上。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民生投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救助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体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经济社会管理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作风效能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 9 -

三、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根据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一)加快发展高端工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举,努力提高工业园区化、集群化、规模化、高新化水平。

1、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集聚、创新、服务和承载功能。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化产业和功能布局,提升产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园区村社区化改造和“退二进三”、“退城进园”,配套建设入区铁路专线、企业员工公寓、科技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设施完善、要素齐备、生态环保的现代工业新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高新特产业龙头项目,不断壮大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

2、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强医药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省市重点扶持政策和省医药包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打造生物医药示范基地;做大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壮大新型耐火及节能材料、环保滤材、新型金属等产业为重点,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和应用领域拓展;培植高分子产业集群,依托瑞丰、慧科、博拓、国塑等企业,强化扶持引导,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将高分子产业打造成我县工业经济新-- 的增长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抓好光科公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3、膨胀高成长型企业规模。进一步加大对高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实力提升、规模扩张。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工业企业社会绩效评价和奖励办法,建立企业新上项目激励机制和企业家高层次培训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3家,上市企业实现再融资,抓好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发挥金融机构、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性担保体系、村镇银行等平台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企业评议部门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高端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多元化技术创新平台;规划建设综合科技研发机构,打造全县工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孵化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突破药玻公司一级耐水性玻璃管、瑞阳公司美洛西林钠药物大品种、瑞丰公司PVC加工助剂和ACR树脂、世拓公司稀土医药等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专利产品、知名品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 11 -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园区化、品牌化、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深入实施果业、畜牧、蔬菜、中药材四大产业振兴计划,规划建设南部果品生产区、西部畜禽生产区、东部蔬菜生产区、北部中药材生产区、西南部杂粮生产区,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栽培(养殖)新模式推广应用,扶持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示范作用大、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业发展的基础承载和智力支撑。

2、推进有机品牌农业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主导农产品有机生产规程和技术标准,加强有机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完善农业品牌创建和推介激励机制,引导基地、企业、协会争创农产品品牌,加强对沂源红苹果、有机韭菜、有机大樱桃、有机杂粮、有机畜产品等优势品牌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和市场化运作,提升品牌价值。

3、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按照全功能性大农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城乡互动、产业融合,规划建设苹果主题公园和荆山现代--

都市农业示范园,打造生产观光体验一体、多产业融合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规范提升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在农产品生产、农事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环节融入文化元素,培植新兴农业增长点。

4、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工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思路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多元、持续增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项目招商,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培育壮大农业市场化经营实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产销联合,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基地农户合同化管理、订单式服务,促进市场末端效益最大限度回馈农民。完善市场体系,规范提升县内农产品市场,积极开拓县外市场,发展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和网上交易,提高沂源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科学规划布局,着力优化结构,强化项目带动,提升发展水平。

1、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完善全县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抓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山水生态居住区、小商品集散区等服务业聚集区和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文化产业、休闲商业等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新

- 13 -

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研发、企业上市服务等新兴业态,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培植壮大服务业骨干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服务业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商业综合设施,提升带动能力。积极发展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经营等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商业网络。

2、集中突破旅游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突破薄弱环节,增强发展活力。建立旅游市场化开发机制,积极吸引外来战略投资,鼓励县内企业、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培植旅游市场化经营主体。围绕发展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山地度假、农家休闲等特色旅游,突出抓好天湖、沂源鲁山溶洞群、牛郎织女等重点景区开发,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加快旅游酒店建设,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捆绑宣传机制,完善“引客入源”奖励政策,举办好旅游节会活动,增强旅游营销实效。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高速路出入口和铁路站区,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打造连接济南、青岛、日照的现代物流集散地。依托丰富的果品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和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依托鲁中·义乌国际商贸城,整合商贸流通资源,构建区域性小商品集散地;引导医药、新材料等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工业物流集散地。

--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城乡一体发展、规划建设联动推进,提升综合功能,优化居住和创业环境。

1、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山水生态和谐宜居宜业城市”的定位和“东展、西拓、南改、北延、提升中部”的总体思路,调整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整建制、项目化、市场化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施旧城区畅通工程,实现城市提质扩容;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医疗、文体、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河西新城、城北新区、城东工业新城开发建设,突出抓好南麻镇政务中心、县政法综合行政中心、新县委党校等项目建设;实施新城区道路拓展工程,科学规划新北外环路、西外环路、沂河南路环线等主干道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30万左右,初步达到区域性中等城市规模。

2、提升城市品位。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突出城市内涵和城市文化的挖掘,融合产业、山、水、绿、文化等要素,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核心建筑群和地标性建筑,打造“城市名片”,凸显“城市灵魂”。深入实施“森林围城”和城市绿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实施“清水润城”工程,重点抓好“六点水新世界”等城市水系项目建设,打造山河湖一体、人水绿交融的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3、加快镇村建设。把镇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重中之重,- 15 -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城市化理念和长远眼光,率先突破东里、悦庄、鲁村、南鲁山四个中心镇建设,带动其他小城镇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型城镇。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综合典型培育,稳步推进合村并居,促进农村社区化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路、水、电、气、垃圾处理等设施,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4、全力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真正把我县打造成“齐鲁生态高地”。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实施“绿满沂源”工程,进一步提高荒山、道路、河岸、镇村绿化标准,增加城乡绿量。加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深入推进“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保护好沂源的青山绿水。推进农村住房、村容村貌生态化,建立完善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庭院绿化美化行动,建设生态家园。

(五)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强县,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硬实力”。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基本道德规范。实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评选表彰身边好人和感--

动人物,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以创成“全国文明县城”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标准,完善机制,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帮带、村企村校联建、军民警民共建等活动,形成城乡互动、共建文明的生动局面。

2、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惠及城乡居民的文化项目,抓好河西新城文化中心规划,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村(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文化下乡等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文化创作激励机制,加强对生命文化、爱情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及民间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不断推出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3、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结合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搞好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产业链规划和行业规划,突出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传媒、休闲娱乐、艺术创作基地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文化项目,加快培育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市场和文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 17 -

积极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快建设与沂源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1、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把民生建设作为执政之要、和谐之本,不断加大投入,健全保障救助体系,提高群众幸福感。着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扎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落实利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县民生工作办公室职能,全面落实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灾害救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水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激发教育内部活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完善群众性体育设施,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及老龄事业。

2、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把维护稳定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

石,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汇集和分析机制,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农村工作规范化管理等制度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发挥县镇村三级调处网络作用,落实“三位一体”大调解、村级“三层调解网络”、领导包案和接访下访等制度,实现矛盾化解高效化、常态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协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新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尊重并维护公众民主权利,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事项听证公示制度,深化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抓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坚持党管武装,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 19 -

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组织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网络,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在全县上下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常态化的浓厚氛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激发创业激情,增强发展动力,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提升境界、推动发展。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深化创先争优争做沂源先锋活动,大力推进“形象亮化、素质提升、惠民利民、品牌塑造”四项工程,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队伍经济保障、政治出路、纪律约束“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深化村级事务“五代管”制度,加强后进村整顿转化,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坚持城乡党建一体发展,统筹推进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党的建设,创新党建模式和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方式,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在生产一--

线、知识分子等领域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严格党员标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完善党员“三评”机制,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

认真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探索建立干部道德素质考察评价机制,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机制,研究制定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逐步试行和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干部科学执政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群智,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建设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和群众工作“四项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及时了解社

- 21 -

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完善更加科学的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基层调研、项目领导挂包和部门承办、重点工作限时办结等制度,营造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提高工作落实实效。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精神追求。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大教育监督力度,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和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第三篇: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仔细品味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幸福的小鱼》。《幸福的小鱼》这个故事发生在云南澄江县海口镇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男孩曾维。他在云南澄江县海口镇松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很害怕开学,每次开学的头一晚,都是他爸妈的难眠之夜。为了凑足学费,他们想了许多办法,就是不够。这不是第一次交不起学费了。不知不觉的到了学校,曾维的爸爸刚要把学费交给老师时老师微笑的说;“不用交了!今年国家实行“三免补一的”好政策,所以就不用交了!”曾维和爸爸非常高兴。曾维过去把自己看做大海里一条痛苦的小鱼,现在他觉得自己是一条幸福的小鱼了!

他幸福,是因为他赶上了建设幸福中国的好政策。通过《幸福的小鱼》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其实在大山深处还有比我们更苦更穷,甚至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们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应该满足了。

古时有孔子的《大道之行也》,我个人认为其中的说法就是一种幸福。

国家由品德高尚贤能有才的人管理,每一位公民都有素质,有道德。家人间其乐融融、朋友间真诚以待、邻里间关系友好、即使是陌生人间也会互相帮助。这便是一种幸福。当然这只是小家的幸福,还不够。

现代有奋斗的目标为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邓小平与江泽民先后提出我国的建设目标为小康社会。

综上所述,就可总结出关于幸福中国的三点。第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为肚子发愁,是与幸福无缘的。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是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是社会公平。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的更多,就会心理失衡,牢骚满腹。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收入公平较收入增长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一定要公平的分好蛋糕。第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管心境有很大关系。追求幸福,不仅要重物质,而且要重精神,不紧要改变环境,美化环境,而且要改变心境,美化心境。

幸福的国家是以幸福的人民为依靠的,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来报答父母、报答老师、报答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建设更加幸福的中国而努力!

第四篇: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奋斗!

﹉﹉﹉﹉《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仔细品味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使我真正的了解到了中国这些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让我感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亲切关怀,所以我感到了“幸福”!

这本书里的第一篇章的《喜看十一五》中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个章节使我深受教育。这一篇章主要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实施的“三免一补”的小故事。三免指的是免除课本费、杂费、文具费。“一补”是针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免费标准是:小学教科书费100元/生年,初中教科书费200元/生年;小学杂费40元/生年,初中杂费60元/生年;文具费中小学均为20元/生年。从这些数据中我体会到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很重视。

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蕴含着许多的艰辛与汗水和感动。我读完《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建设幸福中国人人有责,哪怕是一点点微薄之力,大家一起努力汇聚成大海。如果你怎样问我怎样才能幸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只有国家幸福,我们才会更加幸福!

祝愿祖国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繁荣富强,龙腾虎跃,越来越“幸福”!

第五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为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

(2013年5月8日)

王 东 明

省委决定,从现在开始,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在全省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动员全省人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下面,我根据省委常委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

开展主题教育,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四川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要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思想共识,切实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与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开展主题教育,是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正处于抗震救灾的重要时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短短5年时间,我们经历了两次大的地震灾害。“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共克时艰,取得了抢险救援阶段的重大胜利,抗震救灾工作进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人心思进、追赶跨越、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 “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全省上下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不被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牢固树立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的强烈意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开展主题教育,是凝聚正能量、维护全省大局稳定的迫切需要。和谐稳定是推动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当前,全省各方面工作总体向好,人心思稳、人心思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地震灾区各种利益诉求凸显,藏区反分裂斗争依然尖锐、复杂、激烈,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混杂,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等等。我们要通过主题教育,加强法制建设、道德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引导群众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增强维护稳定人人有责的高度自觉,凝聚起推动四川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和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准确把握主题教育重点任务,凝心聚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这次主题教育,省委已经印发文件,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内容等作出了总体部署,尊平同志一会儿还要作具体安排。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扎实开展中国梦的学习教育。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引导全省人民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的深刻含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深刻含义,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刻含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二要扎实开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专题教育。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即将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带领人民群众谋发展、建四化、奔小康。广大党员干部要提振精气神,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把心思和精力聚集到推动发展上来。广大群众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四川发展添砖加瓦。

三要扎实开展“团结和谐、维护稳定”专题教育。要深入开展形势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和谐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趁之机,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做到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行事。要加强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要加强依法管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法行为要旗帜鲜明、坚决依法处置。

四要扎实开展“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奋进”专题教育。要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正确领导、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广泛宣传全国党政军民和社会各界对灾区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引导全省人民充分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广泛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灾区群众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等不靠、自立自强,互帮互助、共克时艰。要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引导群众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把各个方面的关怀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这次主题教育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务求实效。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省委高度重视这次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尊平同志任副组长,有关省领导任成员。各地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把这项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委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亲自动员部署,带头讲党课、作报告。

二要强化分类指导,丰富活动形式。这次主题教育,涉及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面广、影响面大,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制定具体方案,实现活动开展全覆盖。要坚持面向群众,讲究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广泛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要把握正确方向,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宣传鼓劲为主,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搞“人人过关”,不搞简单的书面剖析。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全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生动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报道活动取得的良好成效,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四要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当前工作。要将主题教育与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结合起来,用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同志们,多难兴邦,多难砺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英雄的四川人民有着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巨大胜利的非凡经历。今天,也一定能够战胜“4〃20”芦山强烈地震,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努力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奋力谱写出威武雄壮的中国梦的四川篇章。让我们为此目的而共同奋斗!

下载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凝聚巾帼力量 奋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