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

时间:2019-05-13 08: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

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称建设单位)的境内项目管理。

集团公司及建设单位控股公司的境内项目管理,应当通过法定程序贯彻执行本办法。

境外项目及国内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包括集团公司投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油气田地面、炼油化工、油气储运、加油(气)站、建构筑物等(详见附件)。

第四条

项目管理应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突出质量和效益,强化风险控制,积极推广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充分应用集团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项

— 3 — 目管理(EPM)系统,优选承包商和供应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集团公司对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

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决定,督促相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履行项目管理相关职责。

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按照权限和职能分工履行项目管理与监督职责。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规范;

(二)负责权限范围内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审批及专项技术方案审批;

(三)负责一类、二类项目管理手册备案管理和执行检查;

(四)组织、指导、监督建设单位办理项目专项评价和核准、备案手续并获取所需支持性文件;

(五)初审提前采购计划,审查引进设备技术方案、引进设备清单,审批或会签权限内招标方案、招标结果和可不招标事项;

(六)审批一类、二类项目总体部署及开工报告;

(七)指导、监督项目质量、健康安全环保(HSE)、进度、投资和风险控制等工作;

(八)组织审查和审批一类、二类及专业分公司指定项目试运行投产方案,负责协调落实试运行投产所需资源;

(九)组织一类、二类项目竣工验收;

(十)集团公司总部授权管理的其他事项。第七条

建设单位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规范;

(二)组织编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四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办理项目专项评价报告并获取核准、备案项目所需的支持性文件;

(三)负责提出项目管理模式,组建业主项目部;

(四)组织编制项目基础设计,审批四类项目基础设计,组织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及设计交底;

(五)负责权限内物资采购、服务采购、招标组织和合同签订,以及权限外的报批工作;

(六)组织编制项目总体部署、开工报告,办理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手续,审批三类、四类项目总体部署和开工报告;

(七)负责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和风险等管理与监督;

(八)编制项目试运行投产方案,审批三类、四类项目试运

— 5 — 行投产方案,负责项目试运行投产组织和指挥;

(九)负责项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十)组织一类、二类项目初步验收和三类、四类项目竣工验收;

(十一)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章

前期工作管理

第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项目专项评价及报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管理机构组建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

第九条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应以集团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为依据。未纳入业务发展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展(预)可行性研究。

特殊、复杂项目应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待批复后再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其他项目可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

第十条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应委托集团公司承包商资源库内具有相应咨询资质及业绩的承包商开展。委托方应及时向其提供准确、有效和完整的项目基础资料。

需多家承包商共同开展项目(预)可行性研究的,应明确负总责的承包商。

第十一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遵循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有 — 6 — 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以批复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相关批复文件及委托函或合同为依据,对项目资源、市场、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论证项目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结合项目特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需要可开展初步勘察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突出风险分析,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主要风险因素及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防范风险对策。

第十三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对市场、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综合评价项目竞争力。

第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项目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论证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项目规模大、使用土地较多、涉及拆迁和移民范围较广、对社会或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重点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第十五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同时开展专项评价。专项评价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专业机构承担,专项评价报告应按照有关规定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

前款所称专项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地质灾害、水土保持、土

— 7 — 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产压覆、环境影响、安全、职业病危害、节能、文物调查、防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

不涉及新征土地、变更厂址的改扩建类项目,根据有关规定可适当减少专项评价内容。

第十六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按照集团公司发布的相关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规定要求,研究结论实事求是、客观真实,不得有虚假说明、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投资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保密内容的,应单独成册。第十七条

实行核准制项目的申请报告和备案制项目的备案材料,应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编制,满足项目核准、备案要求。

第十八条

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及变更,按照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应按照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要求,充分论证,集体决策。

第十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或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备案后,应组建业主项目部。集团公司总部直接组织实施的项目,由集团公司组建业主项目部,按建设单位管理并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建设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由建设单位组建业主项目 — 8 — 部,并授权其负责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实行项目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业主项目部等关键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总体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单位人力资源能力等条件,按以下项目管理模式,提出选择方案:

(一)投资规模大、一体化程度高、工艺技术复杂、实施环节多的大型炼油化工及液化天然气(LNG)等项目,一般应采用“业主(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承包(PMC)+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需要项目管理团队(PMT)或与项目专业管理公司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IPMT)的,采用“PMT/IPMT+EPC+监理”模式。

(二)技术复杂的整装油气田地面建设、天然气处理厂、大型炼油化工装置、大型油气储运、多个加油(气)站捆绑建设等项目,一般应采用“业主+EPC+监理”模式。

(三)其他项目可采用“业主+设计(E)+采购(P)+施工(C)+监理”、“业主+EP+C+监理”或“业主+E+PC+监理”等模式。

第二十二条

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方案应按照以下要求履行审批手续:

(一)一类项目管理模式,报专业分公司审批,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二类项目管理模式,报专业分公司审批;

(三)三类、四类项目管理模式由建设单位自行审批。第二十三条

项目管理模式确定后,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明确参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业主项目部应组织编制项目管理手册。项目管理手册应全面覆盖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采购、风险、文档等管理内容,明确项目管理目标、职责划分、管理界面、工作流程,建立项目管理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指引等。四类项目管理手册内容可适当简化。

项目管理手册由建设单位审批,一类、二类项目报专业分公司备案,并在开工报告批复前发布实施。专业分公司和建设单位应对项目管理手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三章

实施过程管理 第一节

工程设计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相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设计承包商。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督促设计承包商按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集团公司相关标准规范;

(二)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集团公司自有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积极推动国产化;

(三)加强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优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四)积极推行标准化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提高设计效率、水平和质量;

(五)不得指定设备和材料供应商。

第二十七条

根据项目需要,建设单位可组织开展项目勘察工作。建设单位应明确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各阶段具体内容和要求,组织勘察承包商依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开展勘察工作,形成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应满足项目设计各阶段工作需要。

第二十八条

项目设计应按照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基础设计应依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满足长周期设备订货和开展详细设计需要,预留合理的采购、制造周期和建设工期。详细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开展,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设备制造和施工安装的需要。实行EPC模式的项目,详细设计由总承包商按合同约定负责组织实施。

工艺技术复杂的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在基础设计前还应进行总体设计。建设单位在组织总体设计过程中应统一确定设计标准和原则,协调指导各设计承包商开展相关工作。

— 11 — 第二十九条

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预审或审查,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批:

(一)一类、二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查,规划计划部会签后,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二)三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批,报规划计划部备案;

(三)四类项目由建设单位审批,报专业分公司备案。第三十条

经批准的基础设计,需变更投资主体、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艺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工程范围和建设标准等重大事项的,应按照审批权限重新报批。

第三十一条

详细设计文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设计承包商应按审查意见和相关标准规范修改完善。

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参建各方做好设计文件交底工作。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与设计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应明确设计承包商在设计、施工、工程保修阶段工作内容,以及勘察、设计成果归属。建设单位就一个项目委托多个设计承包商的,应明确划分各设计承包商之间设计工作内容与范围。

第二节

物资采购

第三十三条

项目物资采购应遵守国家和集团公司物资采购和招标有关规定,原则上采取招标采购和网上采购方式。不符合招标和网上采购条件的,可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

— 12 —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所需物资原则上由建设单位按集团公司规定的权限负责采购。实行EPC模式的项目,应按合同约定执行,建设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

第三十五条

在同等条件下,项目物资采购应优先采购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节能环保型物资,以及集团公司自产、国产和战略供应商物资。

第三十六条

项目进口机电产品的采购,以及涉及集团公司《限制与禁止类引进技术目录》的工艺、技术、装备等的采购,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自行进口,禁止以任何方式变相进口。采购进口物资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鼓励政策。

第三十七条

基础设计批复前确需提前引进的工艺技术及提前采购的长周期设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项目核准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设计承包商出具技术证明文件,经专业分公司初审,由规划计划部审查后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第三十八条

物资采购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技术标准和项目设计文件要求。确需变更的,应经设计承包商出具设计变更单,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三十九条

物资采购应严把质量关,加强关键设备和材料的监造、检验、验收以及运输和仓储等工作的管理,落实相应管理责任,确保物资合格入场。

第三节

工程施工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相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施工承包商。建设单位按照不同项目管理模式要求,以合同形式明确承包商的责任。

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与监督,不得以包代管,禁止承包商将工程转包,禁止承包商将主体工程分包、将工程肢解后分包及分包给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分包商。允许分包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在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分包内容,但不得指定分包商;分包商短名单应经建设单位认可,最终确定的分包商及分包合同应报建设单位备案。

第四十一条

项目开工应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一)项目已经核准或备案,基础设计文件已批复;

(二)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

(三)项目施工合同已签订,开工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员、施工机具等已落实;

(四)开工部分详细设计已完成审查、交底;

(五)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已经审查;

(六)已取得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用地许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等;

(七)项目总体部署、项目管理手册、开工报告已经批准。

— 14 —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商按合同约定组建现场管理机构,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人员、机械设备和生活设施,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可对施工承包商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应要求更换合格人员。

第四十三条

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商加强现场质量和HSE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计划和目标,强化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及设备材料质量控制,实现工程建设本质安全。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协调参建各方做好工作衔接,要求参建各方按合同约定做好施工现场配合工作,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单位应根据需要及时协调项目所在地供水、供电、通信、消防、土地、医疗等政府部门和企业,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建立并履行变更审批程序,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方实施。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监督参建各方做好施工过程中各项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归档。

第四节

工程监理

第四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相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的监理承包商。监理承包商与被监理单位不得存在影响监理工作客观公

— 15 — 正的利益关系。实行PMC模式的项目管理承包商不具备相应监理资质的,应另行选用第三方监理承包商。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督促监理承包商按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一)成立项目监理机构,建立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各负其责的工程监理体系,配置满足工作需要、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稳定;

(二)根据项目实际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明确监理工作重点和要求,并报建设单位审批;

(三)依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方式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发出整改通知或责令停工,做好监理日志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归档;

(四)依据授权,对主要设备材料使用、关键工序交接验收、高危有害作业安全措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变更、项目竣工验收等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和监理规划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

第五节

招标与合同

第五十条

项目招标应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招标管理法律法规和规定。符合招标条件的,应通过招标选定承包商和供 — 16 — 应商;符合可不招标条件的,应按照集团公司招标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承包商和供应商,不得干预正常招标工作,不得篡改招标结果、改变中标单位,禁止串标、围标等行为。

第五十一条

项目招标优先委托招标专业机构组织,按管理权限取得招标管理部门资格认可的,可自行招标。委托招标的,应从集团公司认可的招标专业机构名单中选择。

依照合同约定由承包商组织分包招标的,其公开招标的资格审查结果及邀请招标的短名单应经建设单位认可。建设单位应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集团公司总部和专业分公司管理的招标项目应由集团公司招标中心组织实施;特殊专业的,可委托集团公司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招标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第五十二条

项目招标方案、招标结果和可不招标事项,应按集团公司招标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或备案手续。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原则上应公开招标;符合邀请招标条件的,方可邀请招标。邀请的投标人应在集团公司工程建设承包商资源库和物资供应商库中选择,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集团公司内部承包商和供应商。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的项目,投标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专业技术能力和业绩。

— 17 — 第五十三条

招标项目的工期、造价和标段划分应科学合理,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拆分、肢解工程项目以规避招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迫使承包商以低于成本价格竞标。

建设单位应按照不高于批准概算投资额度进行限额招标,超出的作废标处理,特殊情况应按集团公司投资管理权限报批。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本单位合同管理规定,落实合同管理责任制,做好项目合同的订立、履行工作;项目合同实行统一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五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与项目承包商、供应商在交易发生前依法订立书面合同,并依照集团公司合同管理规定履行审查、审批手续。合同未签署和未生效的,不得实际履行。合同文本应优先使用集团公司合同示范文本。

建设单位在与承包商订立的合同中,应明确承包商HSE责任,或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同时订立HSE合同。

第五十六条

实行EPC模式的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应以固定总价合同为主要模式。

工程总承包商为联合体的,应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联合体成员各自承担的工作范围及连带责任。建设单位应审核联合体成员之间签署的联合体协议,做好总承包合同与联合体协议内容的衔接。

第五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统筹协调项目各个合同的功能和内容,合理界定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各个合同之间有序衔接。

第五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性质,按照集团公司有关 — 18 — 规定,要求承包商和供应商提供投标保证金、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集团公司内部承包商和供应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合同履行确认制度,加强现场签证管理,禁止无权或越权签证。

第六十条

项目合同发生变更或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按照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和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节

试运行投产

第六十一条

项目试运行投产前,建设单位应做好生产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技术、物资、资金、生产配套条件和产品市场营销等生产准备工作。

第六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组织EPC总承包商、施工承包商和监理承包商进行项目单机试运行,并在试运行合格后签字确认。

单机试运行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与EPC总承包商或施工承包商办理中间交接手续。

第六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成立试运行投产组织协调机构,统一组织试运行投产工作,组织编制试运行投产方案,按程序审批后实施。涉及成品油、LNG等危险化学品的项目,试运行投产方案应按有关规定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梳理项目试运行投产和运行风险,编制专项应急

— 19 — 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卫生、消防、防雷防静电等专项验收手续;签订供水、供电、通信等协议;向政府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试生产申请批复、压力容器取证、应急预案备案等。

第六十四条

项目联动试运行和投料试运行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协调参建各方解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

第六十五条

投料试运行合格后,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生产考核工作,对项目生产能力、工艺技术指标、环保指标、产品质量、设备性能、自控水平、能耗、消耗定额等进行全面考核。

第六十六条

项目已具备试运行投产条件,非承包商原因不能按期试运行投产的,建设单位应与承包商协商,延长承包商保管期限,并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第七节

竣工验收

第六十七条

项目达到以下条件,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一)项目建成投产平稳运行,经生产考核确认达到各项设计指标,生产组织系统建立并转入正常运行;

(二)完成环境保护、安全设施、消防、职业病防护设施等专项验收;

(三)取得工程质量监督报告、项目完整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档案完整、准确,并经验收合格;

(五)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类别应具备的其他条件。第六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应依据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国家组织竣工验收的项目,经专业分公司审查通过后,由集团公司报请国家主管部门组织;一类、二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组织,二类项目可授权建设单位组织;三类、四类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

建设单位应要求参建各方按合同约定做好竣工验收配合工作。第六十九条

项目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根据验收意见组织限期整改,并按权限重新申请竣工验收。

第七十条

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土地登记,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七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接收项目资产,参建各方应提供相关资产清单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八节

后评价

第七十二条

集团公司实行项目后评价制度。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后,应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及时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形成项目后评价报告。

第七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对所有项目开展自评价。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选择重点典型项目并委托第三方开展独立后评价工作,专业分公司予以协助。超过批复工期一年以上仍未建成或

— 21 — 建成后一年以上不能投产的项目,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应开展阶段性中间评价或专项评价。

第七十四条

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建设单位应根据后评价成果对所评价项目组织整改,后评价成果作为相关单位和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目标和风险控制

第一节

质量

第七十五条

建设单位是项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主体,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项目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规定,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建设单位负责人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对项目质量负总责。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履行相应职责的有关人员,对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第七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以合同形式明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加强对承包商、分包商和供应商质量监督管理,实现项目质量全面受控。因承包商、分包商和供应商原因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的,应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七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选用具有相应资格和良好质量业绩的承包商、供应商。禁止选用没有相应资质、借用和冒用他人资质的承包商。

— 22 — 第七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勘察设计质量控制,要求承包商优先采用标准化设计成果,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

第七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开工前,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未办理的不得组织施工。

受国家主管部门委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各监督站负责对石油石化项目实施监督;其他项目报项目所在地相关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建设单位和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整改。

第八十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要求施工承包商按照详细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工艺操作规程施工,并监督检查。禁止施工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商资源投入和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十一条

属于集团公司规定应驻厂监造的重要产品和设备,建设单位应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委托监造单位实行监造。

第八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及业绩,且与被检测承包商或供应商不存在利益关系的检测单位,对项目关键工序及重要设备、材料等质量进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安装使用或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八十三条

集团公司实行项目质量保证和保修制度。

— 23 — 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要求承包商、供应商提供项目质量保证金或保函。集团公司内部承包商和供应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建设单位应要求承包商出具质量保修书。保修范围和期限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应按合同规定履行保修责任。

第八十四条

项目发生质量事故的,应按照集团公司质量事故管理规定处理。

第二节

健康安全环保

第八十五条

建设单位是项目HSE责任主体,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HSE法律法规和规定,配备项目HSE管理人员,统一协调、监督参建各方的HSE工作。

第八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专项评价及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和消防设计审核等相关工作,并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复或备案手续。

第八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要求参建各方建立并有效运行HSE体系,落实HSE责任,加强项目全过程危害辨识、评估、控制和应急管理,防范事故发生。

第八十八条

油气处理和储运、炼化生产等具有流程性工艺特征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在基础设计审查前或工艺包设计完成后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分析结果应在后续工 — 24 — 作中逐项落实。

第八十九条

项目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消防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第九十条

项目HSE施工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列出HSE施工保护费用项目清单,投标人的报价中应单列此项费用。建设单位应及时足额拨付给项目参建各方,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十一条

发生HSE事故,建设单位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禁止迟报、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

进度

第九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总体部署批复后,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应按照总体部署确定的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统筹考虑设计、物资采购、工程施工、外部环境、资源、资金及风险等因素后进行编制,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第九十三条

项目进度计划实行分级管理。一级进度计划是项目总进度计划,由业主项目部编制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在批复的总体部署中已列明总进度计划的不再重复编制;二级进度计划是项目控制进度计划,由业主项目部按照项目各阶段分类编制;

— 25 — 三级进度计划是项目具体实施计划,由各承包商和供应商编制,报监理承包商审查、业主项目部审批后执行。

第九十四条

业主项目部应监督参建各方执行已批准的项目进度计划,分析项目进度风险,落实进度控制措施;建立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定期召开现场进度协调会议,分析进度偏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

第九十五条

需要调整项目进度计划的,应按进度计划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一类、二类项目一级进度计划调整与批复的总体部署确定的工期目标不符的,应报专业分公司审批。

第四节

投资

第九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估算、基础设计概算、详细设计预算应按照集团公司工程造价等相关标准,原则上概算应控制在估算内,预算应控制在概算内。

第九十七条

项目基础设计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根据进展情况,分批上报投资建议计划,集团公司计划部门按程序审核后下达投资计划,财务部门根据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向建设单位拨付资金。未列入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实施,不得开展招标和提前采购。

第九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限额设计和限额采购,控制设 — 26 — 计变更和材料预算,禁止擅自提高设计标准。

第九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支付建设资金,不得拖欠或超拨,禁止挤占、截留或挪用。

第一百条

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商提交的项目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查或审计,并办理项目竣工结算。项目保修期结束后,办理最终决算。

第一百零一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在项目竣工结算后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按集团公司审计管理规定进行审计。

第五节

风险控制

第一百零二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根据风险控制费用与投资效益配比的原则,将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实现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等控制目标最优化和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

第一百零三条

建设单位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工程施工、生产准备、试运行投产、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常态化风险识别及评估,持续分析风险变化趋势,及时提出风险解决方案,实现风险动态循环管理和有效管控。

第一百零四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各方对项目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重点关注设计方案、重大施工、安装作业、试运行投产等主要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形成项目风险清单。

— 27 — 第一百零五条

建设单位应依据集团公司风险评估规范,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予以定性、定量分析,依据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综合排序,形成项目风险评价报告,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度,选择风险回避、抑制、自留或转移等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针对性风险解决方案,并合理配置资源,确保风险解决方案落到实处。

第一百零六条

建设单位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可通过工程保险转移项目风险,并按合同约定组织参建各方统一办理工程保险。因工程变更等原因,保险期限和范围发生变化的,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按照职能分工和相关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建设单位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能够联合监督检查的,原则上不得单独组织。

第一百零八条

建设单位应落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将监督检查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确保项目质量、HSE、进度、投资、风险控制等符合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和目标要求。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相关 — 28 — 责任人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规定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论证不充分、不深入、不真实,导致决策失误的;

(三)未按规定履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审查程序,或者不认真履行审查职责的;

(四)违反决策权限和程序,擅自决策项目的;

(五)应招标未招标、人为干预招标及其他违反招标规定和程序的;

(六)擅自改变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标准的;

(七)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八)转包或者违法、违规分包工程的;

(九)未经批准或未取得法定开工手续自行开工建设的;

(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项目试运行投产的;

(十二)未按规定进行项目竣工结算、决算、验收的;

(十三)违反集团公司投资、质量、HSE、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监理等管理规定应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条 承包商、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相应义务,导致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发生质量、HSE事故,或者造成集团公司经济和信誉损失的,建设单位应追究其合同违约和损失赔偿责任,并按集团公司承包商、供应商准入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第一百一十一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分类目录

— 30 — 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分类目录 一、一类项目

(一)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新油田开发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新气田开发项目。

(二)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能力项目,新建乙烯及扩建乙烯能力项目,新建及扩建对二甲苯(PX)、煤化工项目。

(三)新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油及输气干线管网项目,新建进口LNG接收、储运设施项目。

(四)其他须报集团公司常务会审批的工程建设项目。二、二类项目

(一)需上报国家核准、备案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等新能源开发新项目。

(三)新建及扩建对苯二甲酸(PTA)、燃料乙醇、甲醇、化肥项目。

(四)投资1亿元及以上油气田产能地面建设之外的新建及改扩建系统配套、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及配套、销售网络及配套、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项目。

(五)办公、科研、培训用房等楼堂馆所项目,医院、图书

— 31 — 馆、文体活动中心等矿区公共用房项目。

(六)集团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三、三类项目

(一)年产20万~100万吨的新油田开发项目,年产5亿~20亿立方米的新气田开发项目。

(二)投资3000万元~1亿元的油气田产能地面建设之外的新建及改扩建系统配套、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及配套、加油站及成品油销售配套、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项目。

(三)投资1亿元以下成品油油库工程建设项目。

(四)集团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四、四类项目

(一)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管理以外的油气田开发项目。

(二)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油气储运、炼油化工及配套、加油站及成品油销售配套、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项目。

(三)集团公司及专业分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安〔2011〕7号

各企事业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经集团公司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七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 3 —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参)股子公司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审批项目和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国家审批项目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是指由省级及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包括立项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施工建设环境保护、试生产环境保护和竣工环境保护等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

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体制。

第五条

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应当遵循“环保优先、统筹协调、综合决策”的原则,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监督,从源头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是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制订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报批国家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者调查报告;

(三)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准入管理,组织对国家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预审;

(四)组织重大环境敏感项目的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审查、试生产环境保护检查;

(五)指导和监督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和审批中,落实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集团公司总部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业务归口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组织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对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建设、试生产审查和审批中,落实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四)协助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国家审批项目环境影

— 5 — 响评价文件技术预审、重大环境敏感项目的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审查和试生产环境保护检查。

第九条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建设、试生产实施过程中,落实环境保护要求;

(三)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试生产环境保护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四)组织开展工程环境监理,按要求提交监理报告;

(五)负责申办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的报批手续;

(六)负责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环境监理单位执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立项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条 对于新选址选线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环境保护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选址选线环境可行性分析,对重大环境风险制约因素进行论证,作为选址选线的决策 — 6 — 依据。

新选址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完成,长输管道等线性工程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完成。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有关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集团公司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国家审批项目的技术服务机构准入名单由集团公司确定,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的技术服务机构准入名单由专业分公司或者所属企业确定。

建设单位应当在准入名单中优选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

对国家审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合同签订后十个工作日内,将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及其资质、建设项目建设和投产计划进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体计划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有关专业分公司备案。

建设单位不得影响或者干扰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对长输管道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7 —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有关规定,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国家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技术预审后上报;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专业分公司或者建设单位审核后,由建设单位上报。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环境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章

设计和施工建设环境保护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要求工程设计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开展项目工程设计,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并依据合同进行监督检查。

项目设计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关于项目选址选线和穿跨越方式,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有关要求。

工程设计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建设单位也不得强行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变更。

— 8 —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应当设立环境保护专业组,对环境保护篇章进行专项审查。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预审中确定的重大环境敏感项目,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可组织环境保护篇章的专项审查。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制订项目施工建设期环境保护计划、细化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工程施工单位执行,并依据合同进行监督检查。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选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施工工期、区域和方式,规范设置废物临时存放场所,有效处理处置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工程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建设单位也不得强行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变更。

第十九条 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国家审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与工程环境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后,将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名称、资质、监理负责人等内容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有关专业分公司备案。

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不得影响或者干扰工程环境监理单位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在施工建设阶段应当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 9 — 第五章

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确保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具备投用条件,落实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措施,并向有批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试生产环境保护申请。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预审中确定的重大环境敏感项目,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可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检查。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定,委托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监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服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调查工作。

建设单位不得影响或者干扰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对试生产三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期内,办理延期验收申请手续,说明延期的 — 10 — 理由和时间。

国家审批项目的验收报告,由建设单位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核后上报;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的验收报告,由建设单位上报。

第二十六条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分期建设或者分期投入生产运行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分期开展环境保护验收。

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七条 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安全环保部、专业分公司应当定期互相通报国家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开工建设、试生产、竣工验收等进展情况。

建设单位应当定期向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专业分公司报告国家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环境监理、试生产环境保护、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进展情况。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集团公司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集团公司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 11 — 建设单位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受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集团公司视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大小,对建设单位按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十条

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集团公司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集团公司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服务机构、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环境监理单位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集团公司责令建设单位依据合同约定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对集团公司所属的上述机构和单位,集团公司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海外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按照集团公司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集团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准入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预审、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审查、试生产环境保护检查等具体实施细则,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制定并发布。

— 12 — 第三十四条 各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中油质安字〔2005〕35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中油质安字〔1999〕第19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事故或减少火灾事故危害,保护职工家属人身、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消防法》的规定,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消防安全工作的任务:贯彻消防安全工作方针,研究和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消防安全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作好日常消防工作;发现和解决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检查整改火险隐患;编制灭火预案,组织消防演习;加强消防队伍的业务建设,提高灭火作战能力;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调动职工群众的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生产、生活和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安全生产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组 织 管 理

第五条各企、事业单位应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分管消防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本单位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第六条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防火安全责任。

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组织训练。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7.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8.企、事业单位领导要定期分析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条各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由企业公安保卫部门或安全部门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贯彻《消防法》,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2.掌握企业主要生产过程的火灾特点,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火源、火险及灭火设施的管理,督促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确保消防设施完备、消防道路畅通。

3.组织建立、健全企业义务消防队,有计划地对全体职工进行防火、灭火、气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4.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措工程有关防火措施、消防设计的“三同时”审查和验收。

5.负责编制企业专用消防器材的配置和采购计划,负责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和修理。

6.制定关键生产装置和要害生产部位消防灭火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两次。

7.抓好防火防爆区内固定动火点的现场监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审查防火防爆区内固定动火点的动火措施,并按规定到现场进行监护、检查和指导。

8.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隐患提出治理方案和整改计划。

9.参加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统计火灾事故,分别报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政府消防主管部门。

10.负责建立和健全企业防火档案。

第八条依据《消防法》规定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伍的企业,必须建立专职消防队伍。并应参照《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和《公安消防部队执勤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实行专业化管理,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消防队主要职责是:

1.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2.对本单位义务消防队伍进行技术指导训练。

3.保证消防车辆装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4.抓好专职消防队伍的业务建设,提高战训能力。

5.制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第九条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由职工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其主要职责是:

1.学习宣传消防法规,定期参加消防训练,参加实地消防演习。

2.协助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3.教育义务消防队员熟悉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明确危险点和控制点,维护本单位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扑救初起火灾,协助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

第十条集团公司按区域设立消防联防组织,指定组长单位。区域联防组织主要职责是:

1.建立救急指挥系统,编制救急预案。

2.接到联防成员单位求援信号后,应及时派出增援力量。

3.定期组织区域联防模拟演习,熟悉本区域内消防情况。

4.定期组织区域内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开展消防安全活动。

第三章火 灾 预 防

第十一条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本单位总体规划,落实消防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第十二条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装置、罐区、栈台、码头、仓库和泵房、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等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安放明显的安全标志。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测。

第十三条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和装饰工程,设计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的消防部门应参加审查,并按规定将工程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开工前必须向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申报,取得公安消防管理部门核发的消防安全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工程消防设施应当按照防火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消防管理部门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各企、事业单位应当结合集团公司关于关键生产装置及要害生产部位安全管理的规定,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部位,确定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单位除应当履行第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建立防火档案,设置防火标志,确定火灾危险源(点),实行严格管理。

2.结合岗位职责,实行防火巡检,做好巡检记录。

3.定期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4.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十六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和企业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生产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在产品说明书中,应注明产品的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数据和防火防爆注意事项。对独立包装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当贴附危险品标签。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要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携带火种和无关人员、车辆入内。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保管员、押运员、装卸员,必须持有公安消防部门核发的证件。

第十七条禁止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明大火作业的,必须严格执行工业动火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使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禁止使用未经检验机构检验的消防产品。

修建道路以及停水、停电、截断通信线路等有可能影响消防灭火救援时,必须事先通知本单位消防队,经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

第十九条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装饰、电器安装、紧急照明、紧急疏散以及消防设施的设置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公安部颁布的《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或管理混乱的,坚决停业整改。

第二十条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消防安全,主要靠完善防火设施和自身灭火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多用户的高层、地下建筑公用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电器安装等,统一由建筑物的业主负责。

第二十一条消防部门要制定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检查时间、内容和组织领导“三落实”。对查出的火险隐患,要逐项登记,凡是单位能够整改的,要定责任人、定措施,限

期整改。凡单位难以解决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安全,并督促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解决。重大火险隐患,要建立立案和消案制度,发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火险大,随时可能发生火灾的或抗拒严重火险隐患整改的,可责令其停产整改,对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据情节给予处理。

第四章消防培训教育

第二十二条认真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活动。各企、事业单位要把消防安全纳入宣传计划,新闻、电视等宣传部门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拟定职工消防培训教育规划和计划,消防、安全、教育、劳资、人事等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培训教育内容。

第二十四条消防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项培训,学习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第二十五条对新入厂及转岗职工和进入生产区的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有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内容。

第五章消防设施与装备

第二十六条各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企、事业单位建设相配套,做到统一规划,同步发展。

第二十七条各企、事业单位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器材,应满足国家及有关行业消防法规、标准规范以及科技进步的要求。要积极采用和推广成熟的消防新技术、新产品。加强对现有消防设施的管理,确保各种消防设备、设施、装置完整好用。

第二十八条各企、事业单位应从实际出发,按规定配置必要的破拆、照明、举高等特种消防车和重型消防车。通讯、灭火、防护、训练器材和检测仪器等,要满足战备和防、灭火的需要。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消防资金的投入,消防支出要列入预算。教育、科研、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和基本建设等专项费用中,都应将消防方面的费用列入计划。

第六章灭 火 救 援

第三十条各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属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人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控制和扑救火灾。

专职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第三十一条企业在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时,应及时设立临时救火指挥部,由生产单位负责人或其上级负责人任总指挥。消防总指挥员有权根据扑灭火灾的需要,决定下列事项:

1.使用各种水源。

2.截断电源、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3.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4.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5.为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

6.调动企、事业单位内供水、供电、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救助协助灭火。

7.向公安消防部门和集团公司区域消防联防单位请求增援。

第三十二条对因参加扑救火灾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三十三条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实的情况。消防管理部门应按要求组织事故调查。

第三十四条

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第七章附则 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消防法》和本办法,制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实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负责解释。(发文日期:1999年4月28日)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质〔2014〕396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2014年10月20日

(此件内部公开发布)

— 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标准化能力,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据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境外所属企业在遵照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执行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按其规范事项的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类。本办法所称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从而获得生产经营全过程最佳秩序,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效益的活动。

第四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 4 — 第五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标准先行、共性为主。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领域,首先确立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在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统一标准,促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二)源头入手、面向国际。突出设计和采购源头的标准化管理,从产业链角度系统推进标准化作业与标准化产出;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国际化起点,通过自有技术输出逐步主导国际标准。

(三)执行有力、注重实效。把标准的内容要求落实到岗位,对标准执行进行监督考核;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标准,形成标准、规范性文件、管理体系相互协调的最佳秩序。

第六条

集团公司通过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统一、先进、国际同行认可的企业标准体系,制定企业标准,实施各级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七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严格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及时提出和制修订生产经营所需标准。

第八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制修订的标准应与制度、流程等文件相互配套、相互支撑,协同推进企业管理提升。

第九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在标准化的规划部署、人才发展、经费预算、科技研究、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源保障。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

— 5 — 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十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是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

(一)研究确定集团公司标准化政策和发展战略;

(二)审议批准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三)批准设立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四)审议批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

(五)协调解决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的资源投入;

(六)审定集团公司标准化优秀成果;

(七)协调处理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中的其他重大事宜。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是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并作为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编制和实施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战略、规章制度、规划计划;

(二)组织建立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

(三)组织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负责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项目立项协调、计划编制、审核报批;

(四)组织承担国际标准(包括国外先进标准,下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任务;

(五)组织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和检查评价工作,负责编制重点标准宣贯实施计划并总结实施情况;

(六)承担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授权的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工作;

(七)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授权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组以及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委托的国际标准化国内对口单位归口管理工作;

(八)组织开展标准化研究、信息化和培训交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组织评选表彰标准化优秀成果。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按职能分工负责本业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参与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负责建立和维护本业务领域标准体系;

(二)组织本业务领域各级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

(三)负责本业务领域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工作,确定本业务领域使用的推荐性标准;

(四)负责本业务领域标准化示范典型建设和经验推广;

(五)协助管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组建本业务领域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六)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和集团公司标准化优秀成

— 7 — 果评选。

第十三条

所属企业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标准化总体部署,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本单位标准化工作机制,确定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机构,设置标准化工作管理岗位;

(二)提出各级标准化研究项目建议,并承担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

(三)建立本单位企业标准体系,制定本单位企业标准;

(四)提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建议,并承担相关制修订工作;

(五)将标准实施纳入生产经营计划,配备、宣贯、实施、监督和评价所使用的标准,确定使用的推荐性标准,建立和推广标准化示范典型;

(六)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的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

(七)组织评选表彰本单位标准化优秀成果,参与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活动。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直属工作组、专项工作组等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中本专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和维护工作;

(二)负责本专业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对标准起草质量和技术内容负责;

(三)组织和承担本专业标准化研究及专项标准化工作;

(四)协助开展本专业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和评价工作;

(五)参与本专业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活动和集团公司标准化优秀成果评选。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是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技术归口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标准化研究和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

(二)参与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制;

(三)承担国内外石油石化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以及国际标准采用、双语版标准制订研究等工作;

(四)负责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报批材料复核,对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过程进行程序监督;

(五)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对所属企业企业标准进行备案管理;

(六)承担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技术总归口管理以及有关对口管理工作,协助管理集团公司制修订的国际标准项目;

(七)承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协助管理集团公司制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

(八)负责标准化知识的普及推广,提供有关标准化信息、标准技术指导、采标咨询等服务;

(九)参与开展标准宣贯、实施、监督、评价及信息化工作,承担集团公司标准数据库的数据维护工作。

第三章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和所属企业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实施和制定标准的基本依据。企业标准体系应紧密结合当前生产经营实际,并兼顾中长期业务发展需要,具有扩展性。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组织有关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经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由集团公司发布实施。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体系由所属企业标准化委员会或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由所属企业发布实施。

第十八条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应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综合标准化方法,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各专业、各门类、各层次间的标准相互配套,与制度体系、流程体系相互衔接,充分体现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 10 — 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集团公司统一要求实施的各级标准,包括现行有效和待制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在所属企业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标准,包括现行有效和待制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和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第二十条

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应在相应范围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第二十一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有效的推荐性标准,也应在相应范围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实施的推荐性标准;

(二)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规章制度引用的推荐性标准;

(三)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确定实施的推荐性标准。

第二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企业标准体系内提出制订企业标准:

(一)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选择和补充的相关要求;

(三)需要统一企业品牌形象的相关要求;

(四)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内控指标。三家及以上所属企业均需要使用的企业标准应制订为集团

— 11 — 公司企业标准,体现集团公司市场主导力的企业标准应制订为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已制定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原则上不再提出制订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第二十三条

企业标准体系内尚未制定的或需要修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单位和个人均可向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提出制修订需求。

提出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遵从相应各级标准制修订要求,所提出制修订的标准应体现先进技术水平,应能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第二十四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所属企业应积极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第二十五条

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各级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废止情况,以及生产经营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纳入或剔除相应标准,实现动态维护更新。

第四章

企业标准制定

第二十六条

企业标准包括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和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需要在集团公司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要求制定为 — 12 —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需要在所属企业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要求制定为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第二十七条

拟制定的企业标准,其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适应国际合作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与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相结合,优先将科研和管理成果转化为标准,促进自主创新;

(三)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四)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符合生产经营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涉及商业秘密时应遵守集团公司相关保密管理要求。第二十八条

制修订企业标准应按照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批准发布等程序进行。

第二十九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立项计划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组织编制,经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由集团公司下达执行。

第三十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起草由承担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进行。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在前期研究、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起草形成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第三十一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后,由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委员(成员)、专家和与标准有关的管理、生产、— 13 — 使用、研究、质量检验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需要征求意见可以是一轮或者多轮。

被征求意见的委员(成员)、专家或相关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向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回复意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对所征求的意见进行分析处理,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最终未采纳的意见应逐条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送审稿由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组织专家审查和全体委员(成员)表决。

专家审查应以审查专家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委员(成员)表决应以全体委员(成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第三十三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送审稿表决通过后,经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复核,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制定参照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定程序执行。

第三十五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由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主管领导批准发布。所属企业企业标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授权负责人批准发布。

第三十六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 14 — Q/SY OOOO—YYYY(L)

含义:Q/SY——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标识代号 0000——标准顺序号 YYYY——发布年代号

L——外文版企业标准的语种英文首字母

第三十七条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由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Q/SY□□□□ 0000—YYYY(L)

含义:Q/SY□□□□——所属企业企业标准标识代号 OOOO——标准顺序号 YYYY——发布年代号

L——外文版企业标准的语种英文首字母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标识代号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统一给定。标准顺序号的位数及采用的字符、数字含义由所属企业自定。

第三十八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发布后,国家有备案要求的标准由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按要求办理备案。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发布后,三个月之内报送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备案申请文件、标准发布文件、标准正式文本;其中产品标准应按当地人民政府有关标准备案要求在企业所在地办理备案。

第三十九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发布后,石油工业出版社应

— 15 — 于二个月内出版电子版标准,并通过集团公司门户网站公布,三个月内出版纸质版标准。

第五章

标准实施、监督与标准化方法应用

第四十条

已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和符合条件拟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应在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相应范围内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降低标准要求。

第四十一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及时获取相关标准发布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配备现行有效的正版标准,主要包括:

(一)已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各级标准;

(二)符合条件拟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企业标准体系内标准修订信息和同级业务部门新选用标准信息。

能够登录使用集团公司标准数据库及查询系统的单位视作实现标准配备。

未经标准批准发布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企业标准。

第四十二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都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所配备标准的宣贯实施工作。

集团公司重点标准宣贯实施计划由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 — 16 — 审定下达,所属企业具体进行宣贯实施工作,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跟踪检查宣贯实施情况,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向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报告宣贯实施结果。

第四十三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执行各级标准的总体要求是:

(一)及时建设、更新、改造标准实施所需的配套生产设施、工艺装备,培训标准实施所需的生产操作人员;

(二)将所使用的相关标准纳入或转化为管理体系文件,提高标准实施的实效性;

(三)各种产品出厂时应在其说明书、标签、包装物的显著位置清晰标注所执行的标准,作为对产品质量的明示保证;

(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和采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研发、设计、建造、生产、作业等方案不得实施。

第四十四条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依据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组织对应执行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可采取专项检查,或者结合检验、验收、抽查、监造、监理等工作实施。

组织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单位应发布监督检查结果,对不符合标准实施要求的应督促整改。

第四十五条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使标准实施成效显性化和量化,促进标准实施。

— 17 — 第四十六条

标准使用单位和个人对实施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反映。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收集掌握各类标准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标准归口技术组织反馈相关情况。

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标准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行为,受理部门应当及时答复或做出相应处理。

第四十七条

所属企业应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运行;积极开展提升员工标准化素质、创建基层标准化班组、打造基层标准化站场、实施现场标准化操作等活动,全面提高基层标准化运行水平。

第四十八条

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三年。当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或技术、管理创新后,应及时复审相应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修订、废止,由标准的批准机构发布。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标准应纳入下标准制修订计划,或以标准修改单形式尽快发布修订结果。

第六章 标准国际化

第四十九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积极跟踪研究国际标 — 18 — 准化动态,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利用后发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促进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第五十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及时研究和转化国际标准,推进标准国际趋同。

采用国际标准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并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对重大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和验证。

第五十一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根据国际化业务需要,及时向相关国际标准组织提出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外文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需求。

第五十二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根据海外业务需要制定双语版企业标准。

外文版企业标准可与中文版企业标准同步制定,履行中文版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也可在中文版企业标准发布后翻译制定,参照履行中文版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外文版企业标准由中文版企业标准发布单位发布,并明确外文版企业标准与中文版企业标准发生标准内容歧义时以中文版企业标准为准。

第五十三条

海外业务应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合作、技术服务、装备出口等促进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制定的标准走向国际。

第五十四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与国际标准组织、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强标准化交流,建立标准化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标

— 19 — 准国际互认。

第五十五条

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和国内对口工作的单位,应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规则以及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流程,认真履行国际标准立项、投票等工作职责。

第七章 标准化技术组织与人员

第五十六条

集团公司鼓励所属企业积极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等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秘书处的资源配置应满足相关归口单位要求。

第五十七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承担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应认真履行相关归口单位赋予的工作职责,及时完成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任务,定期向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报告工作。

第五十八条

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任务,定期向集团公司和挂靠单位标准化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第五十九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协调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协同运作,共同提高集团公司标准化能力。

第六十条

集团公司组织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标准化 — 20 — 学习、培训和交流,提升员工标准化基本素质。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标准化培训计划,并纳入同级人事部门有关员工培训安排。所属企业应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相关标准化培训。

第六十一条

各级标准化岗位人员应熟练掌握标准化知识和技能。集团公司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人员,应经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考核合格后上岗。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人员资质按相关归口单位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二条

标准起草人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参加国家、行业或企业组织的标准起草人培训,了解标准化基本知识,掌握标准编制规则。

第六十三条

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人员,应经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代表所属企业参加地方和集团公司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人员,应经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

上述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所参加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业务发展动态,积极反映所代表单位的标准化诉求,向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报告相关领域标准化进展。

第六十四条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应掌握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所参与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

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

— 21 — 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组织管理。

第八章

标准化研究、信息化和经费

第六十五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通过标准化研究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标准化工作机制研究、标准化方法研究、标准体系研究、国际标准研究、重点配套标准研究和标准的试验验证等。

第六十六条

标准化研究项目应纳入各级科研项目管理。制定重大技术标准应按照科研程序进行充分的前期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

第六十七条

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实现国内外相关标准查阅、企业标准制修订管理、企业标准备案管理、标准使用情况反馈、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化经验信息交流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应通过标准化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标准化信息,及时进行系统信息资源更新和系统运行维护。

第六十八条

标准化经费应纳入各级单位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并按相关财务规定列支和使用。

标准化经费用于标准化研究、标准化管理、标准制修订、— 22 — 标准化信息系统维护、标准出版发行、标准配备、标准实施与监督、国际标准化活动、标准化工作表彰等方面。

第六十九条

所属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以及承担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国际标准化国内对口工作,所需经费由承担单位负责,集团公司给予适当补助。

第九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七十条

标准化工作列入集团公司绩效考核体系。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逐级制定考核指标,实施标准化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

第七十一条

集团公司设立优秀标准奖,对优秀的标准项目和标准化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获得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标准化创新成果的项目,应按同级别科研成果对待。

已发布的国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应按公开出版的技术论文对待。

第七十二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将单位和个人取得的标准化成效作为业绩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审、专家选聘和岗位聘任的优先条件。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

— 23 — 批评教育;应当承担违纪违规责任的,按照集团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一)未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

(二)未执行已要求采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三)企业标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

(四)未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

(五)标准制订不符合程序要求的;

(六)标准实施监督不到位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十章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中油质字〔2007〕62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故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区域、工作场所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设备、装置、设施、生产系统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

第三条 事故隐患整改实行企业负责制。企业(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下同)是识别、评估和整改事故隐患的责任主体,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都必须组织整改。

第四条 事故隐患整改应遵循“谁管理、谁负责,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职责

第六条 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立项、销项整改制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实行分级动态管理。

第七条 事故隐患在未整改或销项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监控。所有事故隐患实行所在岗位、基层单位、所属二级单位三级监控;一般事故隐患和较大事故隐患由企业或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督察管理,重大事故隐患实行企业督察管理,特大事故隐患由企业报集团公司备案,由集团公司督察管理。隐患分级标准见附件。

第八条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事故隐患评估,审定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并督促立项整改。

第九条 部门工作职责:

(一)生产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事故隐患情况。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确定监控管理方式,以及相关的生产协调工作,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建立设备事故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确定监控管理方式,制定设备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三)规划计划主管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整改投资项目的立项并及时纳入投资计划。

(四)基建主管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整改施工质量管理,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五)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调查和评估,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建立各类事故隐患动态台帐,督查事故隐患整改。

(六)其它部门应按安全生产职责要求,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事故隐患整改的相关工作。

第三章 隐患发现与报告

第十条 员工有发现事故隐患的义务。岗位员工应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企业所属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评价,查找事故隐患;企业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和事故隐患调查工作,掌握事故隐患情况。第十一条 基层单位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组织整改,对当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基层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同时告之岗位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停产、停业整改。

第十二条 企业所属单位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制定、落实监控措施。监控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证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的条件;

(二)对生产装置、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三)潜在的危害及影响,以及防范控制措施;

(四)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明确监控程序、责任分工和落实监控人员。

第十三条 企业或所属单位对上报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设备设施的缺陷及严重程度;

(二)事故隐患状态及可能变化情况;

(三)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内人员暴露的频率和密度;

(四)事故隐患影响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损失;

(五)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可行性。

第四章 隐患评估与整改

第十四条 根据调查报告,对需要立项投资整改的事故隐患应组织评估。企业应成立重大事故隐患评估领导小组。评估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牵头,安全部门组织,生产、设备、计划、财务资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及有关专家等参加。

第十五条 对事故隐患的评估,应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事故隐患类别;

(二)事故隐患等级;

(三)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四)隐患整改的目标或效果要求;

(五)事故隐患整改建议;

(六)整改资金估算及来源。

第十六条 根据事故隐患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分级整改管理权限,由企业或所属单位研究制定整改投资方案。

第十七条 根据事故隐患评估结果,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由企业或所属二级单位组织实施,企业备案;特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由企业组织实施,报集团公司备案,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督察。

第十八条 对确因危害程度高、整改资金较大,或涉及两个及以上企业或地区分公司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可向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主管部门报告。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组织评估,进行协调,研究落实投资渠道。

第十九条 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应及时报告企业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查验收。第二十条 事故隐患整改实行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企业安全部门按备案级别实行分级督察。督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三)事故隐患整改项目的形象进度;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情况。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在隐患监控、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企业有关部门应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责成事故隐患单位限时组织评估和处置,并督促组织整改。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严格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实行事故隐患整改项目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产使用后,出现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生产运行的事故隐患,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存在的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的,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没有整改或整改资金不落实的企业,不批准立项新项目(工程)。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治理监控管理规定》(质安字[2001]10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附件: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参考标准

1.特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或者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一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上和社会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者中毒(重伤)10人及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3.较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2人,或者中毒(重伤)3人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4.其它为一般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级暂无国家标准,以上标准参照了原劳动部规定,国家或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后,按新规定或标准执行)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精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中油工程字〔2005〕40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促进集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质量管理,贯彻质量至上理念,明确质量责任,提高质量水平,增强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事故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xiexiebang推荐)

    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认真贯彻“诚实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安〔2010〕287号 各企事业单位,总部各部门,各专业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管理,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油安字〔2007〕57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科技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科技管理办法 中油质字〔1999〕第194号 第一条为了依靠科技进步,保障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据集团公司有关科技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