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
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今天我们谈家风,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2014-02-24 05:1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家风家教大家谈】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在《孟子》《韩非子》等专著中,都有一些古人家教经验的记载和论述,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专门的《颜氏家训》,随后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家训”问世。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更是让人普受教育。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更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毛建国)
[责任编辑:邬庆霞] 思想道德建设,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婴幼儿的早期记忆影响一生一世。这正合我国的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家庭是良好的成长沃
由此可见,每个家庭的“家风”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一种积极、健康、正面的“家风”,却可以对家庭成员在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相反的,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不正,那么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其个人品行、道德操守,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实际上,“家风”的意义绝对不仅仅限于规范家庭成员道德操守、个人品行,一方面,它会调剂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关涉到家庭内部的和谐、团结与稳定。试想,在一个以谦逊礼让、互尊互爱、相帮互助为“家风”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员之间必然能够友好相处,维持这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另一方面,小家庭是构成大社会的基本细胞,如果一个家庭“家风”健康积极,家庭成员在“家风”的约束之下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个人品质,那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社会风气的作用,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换言之,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正,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正”起来。相反,如果小家庭的“家风”不正,则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很难“正”得起来。
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家风的凝聚,常体现在一些祠堂的堂号上。各个家族往往选取本族中最杰出祖先的事迹,作为本族祠堂的堂号——如弘农杨氏家族的“四知”堂,江都卞氏家族的“忠贞”堂等。不少家族的行第谱本身也是家风的凝聚,如义门陈氏家族的行第谱“三恪封虞后,良家重海邦”表明该族陈姓出自虞舜,为名门望族。无论是堂号,还是行第谱,都凝聚着古人对于杰出祖先的崇拜,凝聚着对于后代的美好期望。即便是不识字的族人,也可以烂熟于心,可谓用心良苦。
《礼记·大学》所列“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是为修身而做的准备,虽未必人人都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践行家风,实践德行,即为实现人的志业而做的起码的准备,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源于此。
今天已经不同于古代社会,我们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三口之家、甚至两口之家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此时重提家风,已经不再需要着力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更应当看到,家风对于人的人格养成、培养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积极意义。我们流淌着祖先的血液,承载着祖先的基因,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德、行,我们是否可以重现并延续下去?或许这才是重提家风时,每个人必当有的扪心一问。
[责任编辑:章丽鋆]
相关报道
“家风家教大家谈”征文响应迅速 央视光明日报举办“家风家教大家谈”有奖
第二篇:浅谈中国制度密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以坚定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为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努力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二、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三、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既不能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自满、故步自封。
第三篇:家风文化万里行
家风文化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开幕式在京举行
2018年8月20日下午,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国文艺家杂志社、北京书法协会和荣宝斋画院主办,北京国宝文投集团和北京国宝书画院承办的“家风文化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开幕式暨《家风书画珍品》公益发行仪式在北京宋庆龄国际艺术中心举办。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振民、著名企业家任志强先生等众多领导和社会大咖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收藏家、爱心企业家代表等400多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一,多方联动,共谱文明好家风
据悉,活动以“讲家风、写家风、画家风”为主题,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国文艺家杂志社、北京书法家协会、荣宝斋画院联合发起,旨在大力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郎亚龙受胡振民委托致辞:“‘修心、正身、持家、治国平天下’是华夏子孙世代安世之道,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家风习成,已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此次家风文化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家风建设,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激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新审视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新实践。作为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重视家风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要以活动为平台,让家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走进人们心里,走进千家万户。让家长和孩子们领悟到家风家训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中国好家风!”
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家风”似乎对新生代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家风、家规甚至被淡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长陈士富指出,希望通过《家风文化万里行》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书画艺术,感受到书画的巨大魅力,让书画流行起来!与此同时,通过越来越多的书画爱好者,写家风、画家风,接受家风教育,唤醒家风意识,拯救家风文化,激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的基因,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放异彩!家庭是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和谐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传统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和传承的重要方式。在家风的传承当中,身教重于言教。让众多艺术家以公益的形式来支持参与家风文化万里行这一活动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晖致辞
应邀参加家风艺术作品创作的李晖先生深有感触,他表示“家风文化万里行”就是一次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积极探索。通过创作过程中学文化、学典故,使沉淀在内心深处的传统美德被重新唤起,那些被遗忘的家庭文化被重新记起,达到了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在开幕致辞上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意义:“谈及宋庆龄国际艺术中心,就联想到了‘宋氏三姐妹’及其父亲宋耀如先生,宋耀如曾说‘要别人尊重你,就必须比别人干得出色!’他把自己视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用自己的信仰、志趣、责任心去教育孩子,正是在这样家风的熏陶下才有了日后的‘宋氏三姐妹’,由此可见家风的重要性。举办家风文化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整合荣宝斋全方位资源,推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和更好的艺术作品,以艺术为载体,深入挖掘家风文化的精神内涵,让文化贴近百姓,真正接地气、见效果。同时以文化为纽带,探索艺术交流发展的新模式。” 二,多措并举,推动“家风进万家”
开幕式上,胡振民部长和北京国宝书画院院长赵春原向学校授牌,成立“国宝书画艺术创作室”。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普及书画艺术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激发中小学生激发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传承热情,由活动组委会牵头,北京国宝文投集团联合各地书协美协,资助50家中小学建立“国宝书画艺术创作室”,并组织艺术家走进学校,给孩子们现场授课交流。
据悉,家风文化万里行组委会将积极联合各方力量,通过开展家风主题论坛、中小学生家风书画作品展示赛、义务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免费书画鉴定、书画鉴赏指导等多种形式,带动和影响越来越多的群众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教育,凝聚起“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的社会正能量。
活动总策划林亚明先生就家风文化万里行活动暨百位名人、百场活动,“写家、画家风、讲家风巡展”活动作了简单介绍,甄选七位著名艺术家联袂创作的《家风书画珍品》征服了现场艺术家、收藏人士。
《家风书画珍品》卷轴版
《家风书画珍品》册页版
第四篇:教育密码是真爱(20分钟)
师德演讲稿
教育的密码是真爱
源汇区许慎小学
唐丽惠 2011年5月
教育的密码是真爱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唐丽惠,来自许慎小学,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厚爱,让我能有机会走到台上汇报工作。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教育的密码是真爱》。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小时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只要有不会做的难题都会去请教我那当物理教师的爸爸,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别人家的收音机坏了,也会拿到我家来,爸爸再把这些收音机拿到教室边拆拆、卸卸、装装,边给他的学生们讲其中的原理,坏了的收音机修好了。当时,爸爸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伟大,当教师的理想在我心中发芽。长大后,真的像歌中唱的那样,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从教这二十二个年头里,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花儿般灿烂的笑脸时,我就想,孩子们真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旦遇上技艺精湛的雕刻师,一定会成为器中之宝,我一定要用心去雕琢他们。
一、执着的追求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是不太一样的:理想中的教师令人羡慕,而现实中的教师工作却是那样的烦琐劳累。刚上班时,我班的学生有88个,站在讲台上,一眼望不到边,一节课下来嗓子就说不出话来。从家长的目光中我读懂了什么叫作不信任,我知道他们担心我这个年轻的孩子王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在父亲的鼓励下,我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备不完的课带回家备,改不完的作业带回家改。八小时之内我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八小时外我拼命地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潜心钻研教材。我想:只要我这样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一年级孩子的汉语拼音时,我发现孩子学习每一个拼音字母时掌握得很快,可拼读音节这一关怎么也过不了。我对孩子说:“拼读音节很简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孩子们就是碰不到一块儿。我很着急,家长们也很着急。我让家长回家把自己家的物品上都贴上写好拼音的纸条,让孩子拼读。我自认为这应该是绝顶的好办法,但很快家长就反馈回来说孩子看见了也不读。哎!看来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课堂上多领读。这样枯燥的重复性练习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学得机械,学得乏味,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收效甚微。这样时间
久了,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这可是我们当老师的最担心、最不愿意看到的。让孩子喜欢上拼读音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他们读拼音的兴趣呢?
有一天,我看见树阴下一对父子正在打扑克牌,打得很尽兴,这孩子看上去也就六七岁,正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相仿,没想到他的扑克牌竟然玩这么好。我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也像玩扑克牌一样去读拼音呢?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尝试一下。我先让学生做好字母卡片,像扑克牌一样在同一张卡片的四个角上都写上同一个字母,中间空白处还可以画上与这一字母有关的图画。课堂上我随意挑了一个孩子做的字母卡片,像玩扑克牌一样先打乱,再整理一下,便和这个孩子你一张我一张地开始起牌。我告诉他出牌的时候如果我俩同时出的牌可以相拼成音节的话,谁先抢着拼对音节就剐一下对方的鼻子,若拼错了,可以向对方请教后说声谢谢即可。如果同时出的字母牌不能拼成音节,则捶包捶,谁输了谁就换牌,直到换到能拼出音节为止。这个孩子刚上台时有点儿放不开,被我连剐了两次鼻子。为了报仇,他终于抢着拼对了第三个音节,我赶紧弯下腰让他也剐一下我的鼻子。这一剐,不仅剐出了他的胆量,更剐出了他的兴趣,于是,父子俩在树阴下兴致勃勃地玩扑克牌的情景在我们这一对师生身上得到了重现。再看教室里,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玩伴,更有甚者,有的竟然席地而坐,玩得热火朝天。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根本没玩尽兴,于是,操场上、花坛边、树阴下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玩拼音牌的快乐身影。放学了,我告诉孩子,还可以三个人、四个人一起玩。第二天的放学路上,几个家长见了我都兴奋地说:“唐老师,你真有办法,把孩子不读拼音的嘴巴给撬开了。”
在分享学生的快乐的同时,我深深地明白:好教师不仅仅是认真教课,更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课。这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参书上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是,只要真爱学生,灵活巧妙的教育方法就一定会被老师找到。我就是这样,在教学方面不管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总相信一定有办法解决。于是,我趁热打铁,写下论文《快快乐乐学拼音,轻轻松松过难关》在市科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以后,在生字教学中,我在“趣”字上下功夫;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作文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分享他们的的成功„„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教会学生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多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让学生自觉、自主、快乐地学习。每次测试,在平行班六个班中,我班的成绩名列前茅。孩子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同时我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在前几年的小升初考 2
试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能考上重点中学,其中丁薇的总分是全市第一。
二、关心学生的健康
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更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我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我不但在身体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内心更忍受着思念学生的煎熬。经过两年的歇息和治疗,我的病情越来越好,终于能自己走路了。我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三尺讲台,我好激动,好兴奋,从没感觉到头上的天竟然那么蓝,校园的花儿竟然那么鲜,孩子们的笑脸竟然那么灿烂。为了使我的身体快点恢复,办公室的对我进行了特别照顾:从不让我打扫卫生,禁止我用水瓶提水。学生发现我要抱作业时,立即就有人抢,哎!这种滋味真不知道是幸福还是痛苦。
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发现小陈鑫两眼眯缝着,脸色蜡黄,我正在纳闷,忽然她倒在了她同桌的身上。我哪里还顾得上讲课,赶紧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家长,并一把抱起她就往外跑,经过一番折腾,第二天,她按时坐在了教室里上课。后来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同学晕血,上课的时候刚好同位的手上流了一丁点的血,她又刚好看到了,于是出现了那惊险的一幕。听这个学生的妈妈说,孩子平时太挑食,身体瘦弱。于是我除了告诉陈鑫挑食的坏处,还建议她平时多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引导她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体质。她认真地听着,满心的幸福荡漾在小脸上。后来办公室的老师说起这件事时还笑着问我,当时你的腰不疼了?我一听,也是呀,平时连茶瓶都不能提的我当时抱着几十斤重的孩子怎么还跑那么快呢?后来想想,这一点儿也不见怪,在关键时刻,无论是哪一位老师,谁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呢?
这就是教师,痛苦着家长的痛苦,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如此普通,却又是如此的快乐。也许这就是我们能够带给孩子最珍贵的东西---真爱。真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真爱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奉献;真爱是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他们的成长。这种爱的付出使学生如此的快乐,又使我们老师如此的幸福!真爱就是教育的密码。
老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于是,我们班上的学风越来越浓,师生的友谊越来越深,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也在悄然无声地进行着,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显其能,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无论在任何比赛中,孩子们就像鼓足了气的皮球,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3
原来的学生王子莹已经在实验中学上初三,正好那天不上课,就来学校找我,我们聊了一会儿,该上课了,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我一下课就过来。”没想到她却说:“唐老师,我还想到教室听你讲课。”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这里面蕴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多少信任、多少思念啊!我听后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搬了一把椅子放在教室里。这节课学生听得特别认真。
有爱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成功,我相信,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爱,点点滴滴都会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的学生们在爱的土壤中一定会长得更加茁壮。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
其实,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小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总是面向全体学生,与优秀学生相比,潜能生更渴望老师的理解与尊重,由于学习不好或纪律差,他们长期受冷落、歧视,所以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所以我总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事实证明,教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内向,上课从不发言,写作文从不带标点,考试成绩总在后几名。于是,我找到他进行个别谈话,我尽量用温柔的语气对他说:“课堂上要发言,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怪罪你的。写作文的时候要加标点,一句话没写完就用逗号,完了就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好等等。”第二天上课时,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提问时,目光首先落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的目光与我碰撞。然而,我所期待的结果却没有出现。是不是这个问题太难,换一个容易点的,可能就好了,我仍旧不放弃,因为我毕竟找他谈过话呀!他怎么也不能一言不发吧!可事实就是他真的一言不发。我又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希望一起改变孩子这种对学习冷漠的现状,没想到家长不但知道这种状况,还说孩子有轻度的自闭症,正苦于没办法解决。我暗下决心,我一定不会放弃你的,我一定要改变你!
一天同学们在上体育课,乒乓球台前围满了小乒乓球迷们,他们打得好不热闹。于是,我禁不住诱惑,也加入了激烈的比赛之中。不一会儿,几个学生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为了赢回面子,他们把这个学生喊了过来,没想到他一会儿扣球,一会儿旋球,一会儿来个擦边球,不知是自己的球技太低,还是因为对方的球技太高,反正我这一局我输了。他和同学们一起庆祝胜利,那高兴的样子与平时的他真是判若两人。这时,我忽然萌发一个念头,何不趁现在这个大好时机继续接近这个孩子呢?于是,4
我向他请教打乒乓球的经验,他还真的就认真地给我讲了起来,我们聊得很愉快,就像好朋友一般。
又是一节语文课,内容是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平时一言不发的他忽然出现了转机,竟然发言了,写的片段中也有标点出现了,尽管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太准确,但毕竟从无到有了,这真是一个质的改变,为此我兴奋了很长时间。我抓住这一契机不放,继续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天天都有小进步。学生高兴,家长也高兴。长跑运动会选拔运动员时,没想到他不但入选了,还为班级争了光呢!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
看来在学生心中我们不能只扮演老师的角色,还应该经常变换角色,换位思考,不但与学生同学,还要同玩、同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因为,春雨细微,润物无声,真爱可以融化一切。
同样,我又何尝不是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领导的厚爱,同事的关爱,学生的喜爱使我繁忙的工作变得快乐起来,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我都会收到许多美好的祝福,当时的幸福感相信老师们都无数次的体验过。我常常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有机会每天与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愿成为一片绿叶,和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的大树上组成一片片绿荫,永远给学生爱的绿色。
谢谢大家!
第五篇:“文化”,什么是文化
“文化”,什么是文化?!
作者:webks
“有新文化、旧文化,有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前卫文化,还有主 流文化、非主流文化,有民族文化、部落文化、家族文化,有饮食文化、服装文化、花鸟文化、建筑文化,有城市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赶如今又有了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人们的家里又有了厨房文化、厕所文化、阳台文 化、乃至床上文化。连人们的小鸡鸡都有了文化,什么生殖器文化、生殖文化、性 文化”。
文化真是乱透了,因而真正迷失了文化。
他们都可以叫:文化,但是这些只是“所说”的文化。说到底仅仅是文化的“ 创造”,商业的炒作,还不是文化自身。
真正的文化,是深存于历史过程中的,并被这个历史传承的(有时是自觉的或 不自觉的),并且客观地存在于人与自然世界、社会关系中那些相对稳定,而不易 变易的,被人类的自觉意识发现,而且经常应用于生活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它是人 的主观意识对于这个客观世界及其关系的主观把握,深入地揭示了、体现了,人的 自我意识活动规律及其自觉地应用于把握认识的自身与客观自然世界的主观能力。因此,文化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交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凝成的,并且深刻地积淀于人们的自我意识中。甚至形成群体的无意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 说,它存在于人类意识的先天成份中。物质肉身中构成的意识的基本存在,而逐渐 地被明意识化,从而形成由文化文明的意识活动的截体,如文字、语言、史记、风 俗、习惯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等,应用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 普通性意义的社会群体意识。中国文化五干年文明,文化连系着远古时代,谈到中国文化,必然要揭示远古 文化的基因,因此要从古代象形文字的字义说起。从文字上看,古代先民对于人与 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许多文字反映了天、人关系,如这个“文” 字,上一横代表看“天”,上面的一点代表者天意,即是表征着古代先民对于自然 变化的观注的对象,下面是一个“x ”爻,这是代表古代先人的占卜智慧方法。“ 文”就是说古代先人在占卜天意的变化,从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古代先 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化”这个字由“人”与“七”组成,人,指人、人群、社会,七在古代数术观念上,是神密的变化漠测的变数。古代数观,一九,每个数都具有其性质,非单纯之数的量,(查“周易”、“河图”、“洛书”)。化“即是指谓人、人群、社会的变化。这样说来,古代文化”,“就是面对天意在 主观把握的”爻位“上,反映于人的变化。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观。
因而“文化”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化文。孔子曰:“文而化之”。
文化是人类把握人与天道自然运行规律的认识,并且自觉地应用于人类改造社 会的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文化又是文明的过程,使认识的不断文明和推动 社会进步的,就是文化。
“政治”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治政。“政”是什么,就是“正文”嘛!
因此文化对政治的统摄及连带关系,就是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人之本”,即“ 人本”学说。
这就是中国文化政治观的由来。
总体而言,以司马迁所说最为贴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者是“文”,后者是“化”。再加上:达于天人合一之境。即使古代“圣人”也 不过此耳!如此,“人人皆可为圣贤”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