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工业大学 暑期党员读书倡议活动计划
暑期党员读书倡议活动计划
应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通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及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通知》等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事务委员会宣传策划部特拟出此次读书活动。
一、活动主题:
“品读一本好书,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争做一名优秀党员”。
二、活动目的:
响应上级关于“创先争优”活动要求,通过此读书活动,武装我院学生党员思想,提高学生党员文化素养,带动学院学习风气,创建学习型组织。
三、活动时间: 2010年暑假期间
四、活动对象:
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党员、预备党员。
五、活动内容流程要求:
针对我工科学院学生对文学类书籍关注程度不高的特点,利用此一轮“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热潮,向学院全体学生党员提出读书倡议(倡议书见附一)。
各学生党支部根据活动要求(见附二)组织支部成员开展此次读书活动。并要求各党员做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下学期开学回校后前两个星期内,各支部开展相对应的读书成果分享交流会,并向学院党建办公室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果。其反馈材料将作为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评估项目之一。
六、活动结果:
党建办公室对所有党员上交的心得体会进行评审,评出优秀心得体会文章,刊登在学院党刊《寻迹》上。
七、优秀读书心得奖项设置: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四名 三等奖:六名
附:部分推荐书籍《马克思传》 《读懂恩格斯》 《列宁的一生》 《毛泽东传》 《邓小平故事》
《<资本论>的现代解析》 《价值论》 《20世纪思想史》 《真理与方法》 《百家之言——诸子百家经典选读》
《自由与和谐》 《叔本华的智慧》 《创新哲学论》
《思维科学》 《文化人类学》
《苏共亡党十年祭》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苦难与风流》 《目击台海风云》 《中国形象》 《大国之魂》 《杜平回忆录》
《百姓英雄》
《2009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
《出使非洲的岁月》 《开国司令员》 《中国你怕什么》 《季羡林对话集》 《一百人的十年》 《中国精神》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著)》 《沈从文的一生》
《思想独行者(冯骥才著)》 《正义的激情》
※以上书籍在图书馆均可找到,各党员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其它书籍
《思想著说》
《学会施恩,懂得感恩》 《直觉力》
《胡耀邦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天人合一的文化智慧》 《中国人文思想》 《季羡林论人生》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理性与躁动》 《海图腾》
《思想者的思想》 《听李叔同讲人生哲理》 《价值论美学》 《换位思考》
《大学的守望者》 《大学生人格教育》 《说出真相》 《正义你听我说》 《盛世危言》 《大学生必读党史》 《中国农民故事》 《百姓关注什么》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 《思想与文学之间》 《鲁迅杂文精选》
《讲真话的书(巴金著)》 《散落的思想碎片》 《国心民心》 《南京血祭》 《荣辱之间》 《告别中世纪》 《我的见证》 《驼峰》 《中国的精神记忆——2008年沉思录》
《文革之前的中国》 《国史札记》 《到黄埔去》 《原子风云》 《思想的历险》
《危机后的新世界》
《观察——26位热点人物解读中国话题》 《胡适传》 《血满弓刀》
《李贽老愤青的童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回忆录丛书》系列 《魂撼天地》 《张学良世纪传奇》 《中华海魂》 《曾荫权传》 《文人的底气》 《品中国文人》
《点亮自我——李燕杰传》 《蔡元培传》 《读书人生》
《巴金的知与真》 《我笔下的七宗罪》 《从边城走向世界》 《本真的自由》 《王蒙自传》 《现场798艺术区》 《我的中国心》 《林徽因传》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 《第四种批评》 《屈原传》
《朱自清人生笔记》 《直言不讳》
《论文学艺术(哥德著)》中共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文件
信工党字〔2010〕5号
★
关于“品读一本好书,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争取做一名优秀党员”倡议活动的开展要求
各学生党支部书记: 为丰富各学生党员暑假生活,提高我院学生文化素养,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应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通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及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院学生党建办公室特向我院全体学生党员提出“品读一本好书,增强自身文化素养,争做一名优秀党员”的读书倡议。请各支部书记、支委在支部内部做好此次活动的组织宣传开展工作。
一、活动开展时间:2010年暑假期间
二、活动对象:学院全体学生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
三、支部开展活动要求:各支部书记务必在本学期放假前事先做好通知宣传工作,让
支部各成员提前做好此次活动的准备并在暑假期间按照倡议书的要求实行。下学期开学回校后两个星期内,务必组织支部成员开展读书心得体会分享交流会。并将所有成员的读书心得收齐连同交流会通讯稿交到党建办。要求所有党员的读书心得的形式为:一份为方格纸纸质版形式,另一份为电子版WORD版形式。纸质版读书心得统一交到西四-619宿舍黄俊钦同学处;电子版心得同通讯稿一起以支部名称+读书活动为名(如:08通信党支部读书活动)打包发送到党建办邮箱(djbzwyx@126.com)。
所有上交的材料将用于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评估参考项目之一。届时我院还会对所有党员上交的心得体会进行评审,评出优秀心得体会文章,刊登在我院党刊《寻迹》上,并颁发相应的奖励证书。
希望各支部认真开展好此次的活动。
中共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学程学院委员会
学生党建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暑假生活 读书 倡议
抄送:各党支部
中共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0年6月30日印发
第二篇: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轻工化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建设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文法学院
二、优秀实践队
广东工业大学赴四川地震灾区支教服务团
广东工业大学赴茂名电白县旦河村关爱留守少年儿童服务团 广东工业大学赴河源市龙川县廉政文化宣讲团 广东工业大学赴广西百色市支教服务团
机电工程学院赴番禺官洲村街道办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 自动化学院赴越秀区大东街街道办实践服务队 轻工化工学院赴新兴县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 信息工程学院赴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实践服务队 建设学院赴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局骨干挂职服务团 经济管理学院赴粤西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 计算机学院赴河北邯郸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
材料与能源学院赴东莞市石排镇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韶关市乳源县科技兴农服务团 外国语学院赴华侨友谊酒店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应用数学学院赴河源市连平县文化宣传服务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赴增城市高级中学调研实践服务队 艺术设计学院赴高州农业经济文化宣讲服务团 文法学院赴越秀区农林街廉政文化宣讲团
三、优秀指导老师
许金镇 胡 静 罗胜京 吕元俊 陈萍丽 朱 艳 邓庆华 罗 华 陈 莹 徐春林 李秀玲 李晓雪 张 博 谢秀瑛 张水银 曹春艳 朱效传 董尚朝 黎展毅 沈 彬 何婧云 郭爱华 朱可峰 洪 伟 李胜彬 陈朝阳 王 方
四、优秀实践队员
机电工程学院
张许军 罗 敏 余世宋陈锦倩 谢玉莲 郑砚平刘和一 康锡辉 陈立宪缪军辉 周飞龙 陈冠廷刘晓裕 刘将威 黄嘉荣李柏林 罗锦标 易腾达林志永 吴俊辉 董业雄庄衍航 李嘉思 吴晓云何锡焕 陈克彪 洪 乐陈 峰 杨伟贤 陈坤杰自动化学院
陈英源 柯舜萍 吴奇文 周俊彤 何达成 何晓生 张文石 陈德霞 彭健鸿 蒋明柯 麦锐光 何先桂 古俭荣 温 鑫 赖 哲 陈少强 郭协涛 梁伟权 邱育志 陈启新 陈鹏杰 李泽尧 李 伟 梁碧莹 冯振亮 蒋旭文 郑 冲 倪旭敏 黎永汉 李河妹
谢泳祥 郭仕伟 鲁 震 黄锐斌 黄李强 肖 静 陈素冰 林晓云 李锦华 詹圣峰 廖鑫江 叶景志 黄如宁 邱能超 柏 坚 朱炳泉 李松峰 林鸿嘉 郭佳爽 王慧琴 2
潘文湘莫嘉琪朱惠航杨英梅卢盛宁吴 乐黄 浩刘秀珠曾 淼钟景超 李陆林 许国民 江东明 陈喜彦 李 响 骆静怡 梁祖鸿 王 群 黄 昀 何雄锵陈伟发黄韵捷杜泳鑫罗海生赵愈彬刑伟科王国兴林 韬李 晋陆凯烨许伟成徐 健林国全梁国龙刘明团袁吴洁江岸平赖东锋林广文陈德政 甘哲斌 王建武 黄 嘉 朱照杨 莫爱珠 庄少西 韩佳盛 张振伟 吴 志
简建明 张丽兰 戴德义 陈志韩 刘达兵 张 颖 郑春宏 梁建新 赖程伟
张少俊 赖育杰 胡小杰 欧阳媟娟 轻工化工学院
叶健和 彭晓晴 毕秀雯 关开祺 岑振锋 陈健萍 黎汝迅 李 斯 肖泳欣 曾紫欣 张 锐 程 雨 郑萍如 黄家龙 罗庚钊 黄浩锐 梁嘉莹 王 瑾 曾 娜 周伟涛 黎大端 高国兴 黄 苑 周文乐 张栋华 王玉华 李茂庭 刘嘉飞 曾志燕 刘洁珊黄金霞 郭启隆陈桢鸿 陈嘉纯信息工程学院
李雪文 张辉灵 杜逸珊 林燕彬 姚剑萍 陈锦丹 朱基发 熊茂余 卢秋岑 黄真福 李晓丽 何智能 孙方旅 曾少丹 钟灵辉 陈妙芬 杨柱林 麦健清 陈绮香 唐 乐 杨博天 黄少锐建设学院
张 鹏 许文强 吴东升 徐家林 张志增 欧美娟 谢 芊 韩子西 杨浩然 陈光泽 肖 露 肖 琳 陈振威谭倩雯余镌铭张庆高 何东龙 凌家树 甘冠期 余传瑞 毛有龙 郑友金 岑卓盛 李 尧 林红燕 梁 滔蔡汝棋 钟权钦 施志立 何嘉莉 单旭辉 肖保瑜 张康华 吴晓君 翁文婷 陈 奇 刘海斌 黄婉玲 李孟菊 黄鸿涛 庄晓波 张斯锐 许晓冰 高 锐 伍莉嘉 丘碧华 陈平陈丽花 陈家礼 欧秋杰 江满满 刘慧瑜 3
吴培伟韩伟建樊东伟 黄伟军 李文莉 牛鹤达 陈礼煜 林 渠 蔡 挺 许哲翰 谢德泽 廖振发 黄浩俊 孙 帆彭志宇 石海娟 肖 本 余俊典 关文峰 李春名 房嘉威曾秋苑梁广俊张志鹏黄金龙黄聿中姚 锋唐铮宇黄益锋杨剑贤陈静纯林 垲赵欣霖蓝镇山何键霞朱 威邓艳明关金生潘康建姚华增 龙永钦 陈惠珊 郑丽华 吴育鸿 张 亮
彭 伟
胡廉添 张凯威 胡振旺 王圳源 麦志伟 陈嘉琳 林德永 李春仲 刘力文 骆小龙 俆胜运 欧阳敏
黄清华 柯 丽 罗海彬 唐 玲 卢文悦 符彩凤 杨 桃 陈惠瑜 黄峻锋 张珑瀚 陈欢聪 陈 勇 杨冬燕 李世婷 周泽锋 霍悦韵 霍建军 李朋鲜 曾 婕 李锦英 何宇琦 郑金荣 陈晓敏 李丽甜 谢焕彩 钟 睿 李志彦 邓淦誉 经济管理学院
揭 琅 吴裕菁 李健驹 吴思维 李世陶 邹幸芳 许雅丽 曾元林 陈 豪 刘 军 梁志勇 谢 凯 黄国亮 曹传程 罗伟潜 李轩凡 陈春芳 杨漫洁 沈泽彬 冯武浪 黄远浩 梁学松 梁肇年 吴钊娥 郑健龙 梁永周 辜伟鸿 蓝慧珺 谢静玲 贾宇博 陈 思 邓卓玲 丁桢颢 余育史 蔡春楠 李翠珊 林斯敏 胡丽娣 黄旭姝 陈 嘉 谢水彬 祝金生 林桂泉 孔焕女 陈晓霞 邓建忠 吕永国 文 波 邓焯玲 梁树蔚 吴翰超 符芳斌 方冠鸿 张侑婷 林 泽 黄沛亮 罗 婧 黄燕新 伍岳连 徐宝玲 卢肇娟 佘少宏 林 铿 王祯海 张盛威 周训斌 林奕群 刘 振 林忠维 刘根龙 伍浩坤 谢育凯 朱 奇 刘展陶 施国浩 李晓飞 林本藤 何淡佳 邱佳玲 曹树礼 朱延强 冯 欣 卢喜富 张学楷 黄辉生 邹嘉雯 谭 洇 张海森 陈伟坚 黎栋权 谢晓林 许泽红 陈莉娜 郑晓燕 江晓畅 4
段智敏 刘素平肖志蔚 翁銮华 薛树新 林少君 李孟成 谭发柱 张嘉欣 谢秀琦 谢晓林 林少丹 莫雪丹 李绪奕 姚楠楠 郭德资 谭晓聪 邓铭钦 刘 博 黄梓琼 王东机 钟达远 植璟涵徐宝荣梁锦华林 芬庄诗荣张 权吴翰超罗喜淦朱自清 湛瑞鸿梁艳怡李妙贞洪国浴姚小惠邱按平杨圳漾汤慧贤杜雅丹刘朝婵潘榕华甘愿萍梁德成何世贤 孙 波 陈华盛 林 婉 林进叠 胡浩然 何铭基 邹晓慧 陈连龙 张 东 洪厦勰 吴琼丽 赵西娥 丰珺珺 黄彦婷 梁倚潇 郑新明 肖绮妍 刘光宁 陈秋谊 黄艺菲 郭泽沛
林 欢 徐朝龙 姜易含 罗玉华 李 瑜 黎佩君 梁文菲 欧学智 黄兆勇 曾小娟 谭焕芳 陈惠萍 吴锦伟 吴琼丽 李金飞 段 梦 黎健欣 候 希 张鹏建 黄绿宇 朱 慧 苏穗敏 杨建玲 肖锦添 杨飞虎 叶宗松 刘 盛 李楚琪 周荣胜 丁伟武 程海俊 赖东育 严惠珍 许夏子 王燕萍 叶金玲 何浩彬 朱华飞 计算机学院
王 亮 王晓云 曾 勇 姚旋威 李 学 张馨予 欧启腾 徐锌鸿 黄家涛 李浩成 李 超 温戴文 黄志成 黄晓斌 曹 丹 杨康强 陈 建 曾少杰 陈楚泽 冯晓峰 甘传标 苏佩义 曾 磊 孟 军 张林海 曾家智 罗飞龙 李 鹍 杨康强 李 玮何 珊
材料与能源学院
王诗画 陈巧玉 丁树浩许建南 李泽航 罗晓燕 陈 坚 陈泽燕 陈尚海朱渝诚 陈旭金 王胜彪 陈朝特 严振养 周新龙梁江文 陈韵莹 薛霭仪刘明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林卓辉 王思扬 贺 加
李晓峰 黄 珂 李 浩 陈 孟 陈秀怡 朱乔滨 林静怡 成 鹏 罗春晖 马国柱 翁浩杰 揭秋明 黄海仁 黎罗进 陈焕森 张琇滨 游鸿志 5
许景权 郑明辉 丘志标 李 昭 黄洁明 李 飞 林展新 邱 文 柯伟斌 林钊武陈景鸿吴明锋廖 健张雪梅方金填 卢沛洪魏日宏蔡鸿伟余 敏陈荣锦邓成安曾佳滨李志峰凌韶华冯诗玮陈 圣刘银玲吴泽添李科演甘桂华黎志聪胡翠欣李晓文何姿莹钟毅湛 王河亲 原子明 朱秀容 李健辉 陈思远 丘智蔚 谢喜明 曾少杰 陈阳阳 陈晓帆 方晓颖 汪福天 徐 毅 张江峰 邵光先 陈翠婷
雷伟香 陈润发 应用数学学院
李泽标 叶剑文 段 蕾 林淑艳 林 挺 蔡贵鑫 杨文英 潘 广 彭学意 陈旭升 贺 醇 林湘钿 黄土河 邱德标 蓝巧武 黄 定 黄杰焕 陈 红 吴嘉琦 何嘉威 许细花 杨 灏 程博翰 李漪雯 刘 冲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方 堃 郑洁云 李剑萍 袁志坚 袁润芳 刘汉章刘芫华 周泰毅 贺建基陈晓升 温锡奎 吴光明 郑琼羽 谢琼香 颜心宇陈晓林 吴 喆 苏建明 外国语学院
苏俊添 钟 燕 傅小翠陈子龙 周艳萍 陈 泳吴圣朝 徐小兵 吴文婷廖惠蝶 江楚池 佘丽洁江嘉欣 许 铓 胡小园龙 健 李礼和 陈 衍艺术设计学院
蔡炫滢 陈传斌 郑志明郑晓燕 范 钰 何华武曾淑华 吴念姿 王银佳苏淑龙 陈 曦 钟影红李春燕 吴慧君 李晓欣高敏娜 江玉容 钟春霞龚 珊 吴文琳 杨伟鹏
张善维 伍尚改 谢伟杰 方旭华 杨列钊 黄史青 吴晓玲 王 翔 张 敏 梁冰冰 张霭之 何悦强 陈志东 凌和丰 苏慕纯 刘 琪 李惠敏 陈庭佳 6
郑妃妃植高赐杨荣钊江海亮莫智常 黄 蓉赵远聪周双燕王志鹏刘高丛李丽珠谢君康朱泽县徐茂盛何悦强潘洁敏许南燕林 俊谢考文颜小仁徐广宏吴明驰潘学良詹署锋陈 婧陈燕珊何敏玲黄文莉梁向泞沙佩瑜詹 洋杨日喜黄洪超萧炳辉方晓斌潘 杰吴建伟 彭 程 郑海成 何哲聪 庄伟林 王文兴 招 蕾 凌 琼 伍丹霞 陈铁妹 李林美 唐程程 陈智标 唐承文 范志毅 潘秀威 徐仪宏
陈晓燕 刘斯凤 刘丽琼 梁诗婷 唐冠华 梁汉滢 李 菡 叶志明 刘艳菁 訾 然 杨亚冰 刘启聪 李 艳 文法学院
肖 萍 林 杨 曾惠坚 陆荣华 吕燕芬 周海明 陈雪梅 卢 洁 林荣威 苏艳雯 林 洋 郑怀金 彭志运 吴春晖 钟明忠 杨佳燕 吴志翔 彭雄志 苏 旋 林玉泉 邓敏静 李嘉燕 李德辉 谢小忠 吕卫国 陈石宇 肖仁莎 欧阳锦春 商学院
陈晓斌 李泽海 陈鹏飞 黄伟斌
五、优秀体会文章
《细心体会,点滴记录》 曾 淼(机电工程学院)《寻访儿童,承爱心之旅》 罗 敏(机电工程学院)《我们是党员的团队》 李柏林(机电工程学院)《 情系官洲,扬青春之帆》 张许军(机电工程学院)《奔向未来的蒸汽机头》 肖 静(机电工程学院)《我的志愿服务之旅》 李锦华(机电工程学院)《我实践,我奉献》 何先桂(自动化学院)《青春奉献黄花岗,创建实践先锋队》 黄如宁(自动化学院)《燃烧青春,用知识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蒋旭文(自动化学院)
《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 黄浩锐(轻工化工学院)《青春——令人羡慕的资本》 黄家龙(轻工化工学院)《体验生活,带去青春,留下足迹》 黎大端(轻工化工学院)《畅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梁嘉莹(轻工化工学院)《服务社会,锻炼自我》 周伟涛(轻工化工学院)《走进新农村,畅谈改革开放》 张 锐(轻工化工学院)《深入农村体民情,展现青春撒热情》 李 尧(信息工程学院)《难忘的“三下乡”》 林 垲(信息工程学院)《七月,爱在惠来》 熊茂余(信息工程学院)《增城规划局实习心得》 林秀园(建设学院)《工地实习体会》 庄细弟(建设学院)《实践出真理》 霍悦韵(建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廖营基(建设学院)《收获在下乡》 李健伟(建设学院)《初涉商海,略品人生》 黄梓琼(经济管理学院)《领航飞扬》 吕永国(经济管理学院)《茂名之行之所见、闻、想》 周荣胜(经济管理学院)《让青春飞扬》 林静怡(计算机学院)《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李志锋(计算机学院)《知识改变命运》 陈 亮(计算机学院)《中山市看守所实习之旅》 王东机(计算机学院)《绵阳实践有感》 罗飞龙(计算机学院)《大山里的回忆》 陈翠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促进成长》 游鸿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入韶关雪灾区,履绿行人使命》
谢桂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手牵小手,一起共成长》 魏日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的职场感受》 冯锦平(材料与能源学院)《有感于暑期兼职》 陈锐斌(材料与能源学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陈晓娇(材料与能源学院)《激情点燃梦想,志愿传递希望》 张琇滨(材料与能源学院)《爱在记忆深处找寻你们》 陈子龙(外国语学院)《用爱托起我们的梦》 周艳萍(外国语学院)《爱是无声的语言,希望与我们同在》 刘 冲(应用数学学院)《实践——真知》 叶倩婷(应用数学学院)《青春之旅,青春无悔》 苏 靖(应用数学学院)《琢磨出来的知识是深刻的》
谢考文(物理光电与工程学学院)
《35天,成乐让我成长》 袁润芳(物理光电与工程学学院)《泪水掩于心底,感慨凸显此处》 李 艳(艺术设计学院)《尊重、真诚、用心服务》 肖仁莎(文法学院)《支教感悟 》 岑晓霞(商学院)《带着澎湃的心情上路》 陈福如(商学院)《暑假实习体会》 甘允珩(商学院)
六、优秀调研报告
《关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钟 睿(建设学院)赖东育(经济管理学院)李 玮(计算机学院)李 鹍(计算机学院)严慧珍(外国语学院)林广文(自动化学院)孙 帆(信息工程学院)欧阳锦春(文法学院)
《关爱留守儿童 共建和谐社会》
魏日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丽甜(建设学院)
洪 乐(机电工程学院)周荣胜(经济管理学院)
李锦华(机电工程学院)梁 滔(信息工程学院)
丘碧华(信息工程学院)杨 灏(应用数学学院)
曾少杰(计算机学院)刘启聪(艺术设计学院)
张琇滨(材料与能源学院)谢焕彩(建设学院)《和谐新农村构建调研报告》 张汉亮(机电工程学院)《城市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黄如宁(自动化学院)《关于节能减排的调研报告》 李陆林(自动化学院)《关于广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民意调查报告》
吴小丽、叶景志、阮志杰(自动化学院)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 陈斯涛(轻工化工学院)《惠来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彭 伟、曾泽欢(信息工程学院)
《科学发展,实践成才》
揭 琅、吴裕菁 李健驹、吴思维、李世陶、邹幸芳 许雅丽、贾宇博、符芳斌、刘展陶(经济管理学院)
《佛山科学发展社会实践报告》
李翠珊、黄燕新、曹树礼、李孟成、吴翰超、何铭基 罗伟潜、林斯敏、伍岳连、罗喜淦(经济管理学院)
《广州市小摊贩生存状况调查》
朱自清、黄浩宏、陈连龙、卢喜富、张 东、卢肇娟 湛瑞鸿、谢秀琦、陈春芳、黄旭姝(经济管理学院)
《佛山高明饮食今与明》 何 珊(计算机学院)《关于农村低收入人群的调查报告》 陈 建(计算机学院)《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朱方华(计算机学院)《海门镇环境卫生情况调研报告》 林春华(计算机学院)《如何看待大学生兼职》 郭泽民(材料与能源学院)《关于红豆杉的受灾情况的调查》
冼穗莹、谢景滨、朱妮玲、陈晓丹 何海连、陈柏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校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杨翼麟、温玉婷、谢韵萍、吴 玲、王 翔(外国语学院)
《广州地铁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陈燕珊、欧五洋、朱柳静、卫 迪、李 露(外国语学院)
《关于广州路标、路牌及各种警示标识英文翻译规范问题的调查》
罗 欣、陈倩妤、张晓慧、关伟仪 吕淑雅、林伟杰、郑丽斯(外国语学院)
《广州地铁人性化设计调查报告》
方秋萍、胡燕清、胡 笛、吴圣朝、周 仪
许琼珠、谭金杏、欧阳银好(外国语学院)
《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黄文莉、吴显灿、黄晓妮(外国语学院)
《和谐酒店调查与分析》 吴晓玲、赵远聪、陈 婧、招 蕾
徐小兵、吴圣朝(外国语学院)
《对英德市望埠镇“个体经济”的多角度探讨和分析》
苏俊添、钟 燕、傅小翠、周艳萍、王文兴、陈子龙 黄史青、詹署锋、黄 蓉、陈 泳(外国语学院)
《关于侨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研报告》 林婷婷(应用数学学院)《赴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调研报告》 万志斌(应用数学学院)《"限塑令“实施调研报告》 李泽标、林建生、陈俊锐、苏 靖
庄淼锴、叶倩婷、段 蕾(应用数学学院)
《双江镇和灯塔镇农村集市现状调查报告》
肖东锦、严剑宏、叶剑文、庄光雄、陈 伟 颜小仁、林淑艳、丘志仁(应用数学学院)
《关于“限塑令”的执行和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陈旭升(应用数学学院)《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报告》 杨应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在留守妇女中的调研与介入》
周海明、陈雪梅、卢洁仪(文法学院)《暑假互联网商务实践报告》 谭建军(商学院)
七、优秀数码相片
《专注·微笑》 刘秀珠(机电工程学院)《深入基层,调查民情》 詹圣锋(机电工程学院)《年轻的心态》 陈英源(自动化学院)《畅谈改革开放成就》 赖育杰(自动化学院)《深入田园》 黎大端(轻工化工学院)《听老爷爷说过去的事情》 黄浩锐(轻工化工学院)《街头采访,关注三农》 叶健和(轻工化工学院)《板房内爱的传递》 樊东伟(轻工化工学院)《迎奥运,放歌未来》 樊东伟(轻工化工学院)《改革开放成就,你我共享》 王圳源(信息工程学院)《生动宣传,传颂成就》 伍思丞(信息工程学院)《关注老人,献出我的爱》 梁广俊(信息工程学院)《农活乐》 《心手相贴》 《童真无邪》 《温情暖儿童》 《下田助收,服务农家》 《营出人生精彩》 《悉心指导,殷殷教诲》 《一对一辅导》
何嘉莉(建设学院)谢焕彩(建设学院)李 飞(计算机学院)杨燕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树浩(材料与能源学院)苏俊添(外国语学院)陈 泳(外国语学院)杨 灏(应用数学学院)
第三篇:广东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广东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姓
名
性别
籍贯
政治面貌
学院专业年级 实践时间 实践团队 类型 实践地点 重点团队()一般团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队()团支部团队()个人返乡(√)
主要实践 活动及成 果内容
实践单位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学院团委 意见 该生暑期社会实践成绩: 盖章: 年 月 日
注: 此表连同社会调查报告由学院团委妥善保存,学院团委根据调查报告对各实践队员进 行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
第四篇:2012学生读书活动倡议
东街小学“书香伴我成长”学生寒假读书倡议
贵家长: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
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东街小学将开展“书香伴我成长”假期读书活动,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主题:“书香伴我成长”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2年1月--2月
五、活动内容:
1、制定读书计划: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出读书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
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现时间等。
2、开展古诗文诵读:开展《小学生必背古诗》诵读,各年级背诵篇目:低年级10首
以上,中年级20首以上,高年级30首以上。新学期将组织对古诗文诵读情况的考查。
3、制作“采蜜集”:
(1)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采蜜集”,将读书活动计划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
好句、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具体要求如下:
A、摘抄: 2年级不少于4篇。4副对联。3-4年级不少于6篇。10副对联。
5-6年级不少于8篇。20副对联。
B、读后感: 5-6年级每人2篇,每篇300字以上。
(2)新学期,按班级为单位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装订成册,参加开学后学校组织的优秀读书札记评选活动。
4、3-6年级每个同学出一期你自己满意的手抄报,自己设计、搜集材料、绘图、编辑、誊写。要求设计新颖,誊写整洁清楚,内容新鲜而且贴近自身实际。附小学生推荐书目: 一年级必读书目:《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选读书目:《儿童小百科》、《世界童话名著》、《365夜童话》、《阿凡提的故事》。
二年级必读书目:《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选读书目:《中国历史故事》、《宇宙之谜故事》、《天方夜谭》、《千家诗》、《百家姓》、《千文字》。
三年级必读书目:《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居里夫人》、《海的女儿》。选读书目:《世界儿童文学丛书》、《熟读名言300句》、《会飞的教室》。
四年级必读书目:《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鲁宾逊漂流记》、《发明发现故事三百篇》。选读书目:《中国少年百科全书》、《熟读古诗100首》、《神奇的科学》、《西游记》、《红楼梦》。五年级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外探险故事》、《哈里波特》、《益智故事三百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读书目:《童年》、《苦儿流浪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科学小品》 六年级必读书目:《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史记故事》、《岳飞传》、《水浒传》。选读书目:《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孤星血泪》。
读书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读书促学习、促创新、促和谐、促发展。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快乐读书吧!
二0一二年元月六日
第五篇:广东工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8)
广东工业大学“强师工程”实施意见
(2014~2018年)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全面提高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造就一支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一流师资队伍,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方案》(粤教师„2012‟10号)和《广东工业大学“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强师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8年,建成一支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相适应、在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规模稳定、数量基本充足的高素质、高水平、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为实现“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保障。
(一)教师队伍规模满足发展需要。保持教师总量稳步增长,到2018年,专任教师总数比2013年底净增300人以上,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基本充足,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求。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到2018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5%以上, 专任教师中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教师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师普遍具有高
尚的师德品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汇聚一批在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发展战略
为实现“强师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将坚持“自主培育和重点引进并举,以引进促进培育,协调发展”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深入推进“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优秀博士后计划”,着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培英育才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形成教师队伍自主培育的完整链条,促成一批优秀的高素质教师的脱颖而出。从而打造引进与培育纵横贯通、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梯队,最终实现我校“强师工程”建设目标。
三、实施思路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和平台。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将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有重点、分层次地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既保证传统优势学科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又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交叉学科,逐渐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二)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力量和重要载体。学校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引导,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对人才引进经费的投入,全力拓宽引进渠道,充实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冲击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
名师等高级别人才项目。
(三)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学校将构建科学规范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注重对青年教师实施有计划的系统性培养。利用师资队伍国际化和优秀博士后制度提高新进教师的层次和水平;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建设;通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融入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载体的学科团队、以重点重大项目为载体的研究团队,从而进入科研主流和前沿;充分发挥“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等人才项目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校内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在薪酬、职务评聘等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学术规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强师工程”的必然要求。学校将充分运用公开招聘、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人事管理杠杆,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海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做大增量;另一方面,出台鼓励教师出国(境)研修的有关政策,鼓励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赴国(境)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研修,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全面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四、实施对策
全面启动“强师工程”,重点实施八大“计划”,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
“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是我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专项行动计划。其总体目标是,每年投入5000万元人才经费,用3~5年的时间,引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珠江学者等海内外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100人、创新团队10个。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力争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倍增、科研规模翻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等“国”字头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并培养出一批国家级杰出人才,实现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引进的人才,学校将在职称、工资、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科研用房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与支持。
(二)培英育才计划
“培英育才计划”是我校加强师资队伍存量培养,冲击高层次人才项目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专项计划,目标是培养一批中青年拔尖学术人才。其具体做法为:每两年从专任教师中遴选20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分类、分级培养,培养期4年。“培英育才计划”在培养类型上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两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能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成为重点学科和重大平台建设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教学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成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承担重点课程的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并形成教学成果。在培养层次上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瞄准“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瞄准“珠江学者”、“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学校按类型、分层次给予岗位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国外研修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力求造就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拔尖学术人才,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青年百人计划
“青年百人计划”是我校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专项行动计划,其目标为:用5年的时间,从海内外引进200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充实到各学科团队中,为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平台搭建优秀青年人才梯队和学术团队,打造师资队伍后备梯队。“青年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分为A、B两个层次,均要求35岁以下,毕业于国(境)外著名大学或国内重点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博士或博士后。“青年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可在一定年限内享受校内副教授职称及工资待遇,并享受周转房、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等待遇。
(四)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是我校强化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专项人才计划。其目标为:在2014~2018年,从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竞争机制,每年从专任教师中遴选10~20名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教师,学校将以发放生活津贴的形式提供资助,每届培养期为3年。学校在出国(境)进修、职称评审、岗位聘任、项目申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对培养对象给予政策倾斜,并将严格考核、重点培养,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以此加快我校青年学科骨干的培养,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优秀博士后培养计划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是我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储备来源。学校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和招收海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优秀博士后培养计划”的目标为:5年内招收优秀博士后120人左右,按照层次培养、重点支持、学校与导师共同出资、优选引进的原则,参照学校副教授的收入水平设计薪酬标准,并提供出站考核优秀人员与学校青
年百人计划相衔接的机制。通过延揽高水平的优秀博士后,为我校高层次人才科研助手的配备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人才储备。
(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学位层次和业务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学校和单位的规划,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力争在5年内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从现有的40%提高到65%以上。学校将对按学校和单位的规划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专任教师给予一定数额的学费资助。为保障本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将逐步把教师的学历提升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挂钩。
(七)骨干教师国(境)外研修支持计划
为加大教师国(境)外研修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出国(境)研修, 拓宽教师学术视野,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出台“骨干教师国(境)外研修支持计划”。
“骨干教师国(境)外研修支持计划”的具体目标为:在5年中资助100名左右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带薪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为期三个月到一年的访学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境)外学科前沿与研究近况,汲取世界先进的教学科研方法、经验和成果,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教学科研骨干,使他们成为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鼓励各学院以学科为平台,每年自主选派一定数量的具有良好科研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学术骨干教师, 进入国际领先的实验室和研究室从事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建立我校学科团队与该
单位长期定点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提升学科水平,增强团队实力,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各类公派留学项目。对于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者,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出国研修生活补贴。
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研修,学校将逐步将教师国(境)外进修学习的经历作为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弱是关系到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其专业服务社会领域,切实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建设一支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或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计划出台“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实践工作,通过计算工作量等手段,鼓励教师带学生到省级以上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或协同育人平台指导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最根本的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首位,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并完善吸引、稳定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措施,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努力打造南粤“人才高地”,为实现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二)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设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进一步推进我校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全面梳理和优化人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建立配套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市场对接,创新工作理念、机制、模式,改革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在全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设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三)落实目标责任制
为保证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各学院(中心)应根据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制定本学院(中心)“强师工程”实施意见,提出本学院(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的量化指标作为学院主要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班子工程”。
(四)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经费落实
2014~2018年期间,学校设立“强师工程”专项经费,预计投入2.5亿元,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中青年教师培养、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等。在保证经费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强师工程”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教师培养、骨干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等项目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