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谈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
意见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设备,作为企业生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X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不
少问题,与国外同行和国内其它行业相比,X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缺少一套较为先进且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如此庞大的工业系统急需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先进管理方法,使得工厂效益更上一个台阶。但目前国内工厂的自动化设备管理方式亟待改进,仅以此文谈谈对我国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关键字:工业体系 生产设备自动化 管理方法 现状 意见
1.工厂自动化的定义
工厂自动化指集自动控制原理、仪器仪表理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信息为一体,各组成部门协调工作,并能够对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以期实现决策的优化和调度,最终达到从产量和质量方面达到大的提高,而在系哦啊好方面能有大的减少,进而确保工业生产安全目的的具有很高的综合性的工业控制过程。
2.中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3.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
改革 放至今,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这种产业格局是依赖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优势而形成的。在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 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后。今天,曾经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却开始面临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发展困境,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东南沿海许多城市均出现了 “民工荒”和“用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现象,并进而导致了不少工厂迁移、甚至倒闭。近年来,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劳动密
集型企业 始逐步从沿海向内陆进行产业转移;与此相反,还有另外一部分如技术密集、装置密集及流程化的生产企业,则 始选择走自主创新和科研开发的道路,他们去寻求更加自动化的高科技生产方式以及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摆脱对劳动力资本的过度依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双重时期,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继续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的空间只会愈来愈小,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生产力的低效率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企业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主动出击应对,提高自身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⑴,最后化解危机。事实上,早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政府和企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当然,“危机”自然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在面临生产危机的同时也是企业开拓新局面的契机。大力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企业生产装备,提升企业产品性能,这都是企业所必须为之努力的方向。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制造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制造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技术、资金、人才、管理优势占据着我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大半江山。为了迎接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国内必须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够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制造业高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
对现代制造工业中的大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二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低成本战略。在降低成本方面,不断降低企业设备维修成本是关键性问题,事实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来自于占有固定投资最大部分的资产设备。生产设备不仅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此,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曰常的生产运营主要由“生产为主,设备为辅”的落后观念主导,随着设备的日益精密和复杂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和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效率问题使企业对设备的关注不断增加,设备管理日益被推上企业管理日程。
4.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以设备本体为研究对象,以智能化为基础,利用信息化平台,在承认设备老化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管理。对企业来说,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保证以及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随着企业设备的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现代设备既是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工具,也是资金密集型的社会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技术也飞快进步。现代化大生产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设备向集成化、自动化、流程化、综合化、计算机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系统规模也越来越大,管理需求也从以往的目标管理转变成工具、设备的自身管理。目前在设备管理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一是设备与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的造价越来越高,缺乏有效的维护方式;其二是设备与系统的不断更新,产生了版本多样、厂商多样等等问题,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其三是仅仅靠人为管理、文档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完整记录设备信息。随着人们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需要有效的手段提取、汇总、分析、查看设备资源,及时弥补管理漏洞。实施最优秀的设备管理成为保证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5.设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5.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之间的结合,做好这方面工作,可有效地避免生产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相脱节的弊端。
5.2日常点检与计划维修相结合
企业加强设备运行中的日常点检工作、定期完成维修、保养计划, 是贯彻“预防为主”,保证企业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5.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企业贯彻执行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能够较快地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5.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专业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又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化营理水平。
5.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尽可能改进设备的技术性能;设备经济管理主要是对设备开发、设计到报废、更新的全过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各种价值费用的换算、比较、分析、评价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经济的目的。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设备管理综合效益的提高。
6.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改进
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健全各项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企业要管好生产设备,用好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设备效率,不但要重视通用设备的管理,还要特别加强关键设备 和重点设备的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立健全企业中各类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台账,特别是建立健全企业中重点设备、关键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台账,在生产现场上重点设备、关键设备应有明显标识。
(2)建立健全生产设备的维修制度,具体要求是:定人、定机床、定操作、定维修、定点检。
(3)实行设备点检制,对重点设备、关键设备开展状态检测与诊断。(4)开展故障管理,做好故障记录,探索故障发生的规律,采用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因为生产设备的故障管理主要是指分析机床发生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排除的方法,做好记录,统一探索故障的发生
规律,以及对故障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的发生,设备故障管理的目标是逐步达到故障趋于零。
(5)做好设备备用件的采购工作,优先制定重点设备、关键设备的备用件计划,保证正常储备。
(6)将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等工作列入本企业员工的岗位责任制考核项目之中,并与奖励制度 挂钩。
(7)建立生产设备巡回检香制度,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工作。(8)企业要做好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生产设备的更新是采用新的设备替代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益差的原有设备;设备改造是按照生产需要,用现代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来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改变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做好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可以满足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尽可能地用技术高的新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老设备。生产设备更新包括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
(9)加强企业内部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设备技术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的素质如何,对于设备的正确使用,减少故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等,都起着主导作用。企业每年都应制定出一项定期的生产设备管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时,不仅要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付给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讲课,传授经验,而且还应多接触一些外面的世界,应该走出去,请进来,吸收一些国内国际上的先进生产设备技术,以提高生产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与国内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管理接轨,为企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做一定的生产设备方面的技术人才储备。
综上所述,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把企业生产设备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
地进行,才能保护、提高、发展本企业生产力,发展、壮大本企业生产,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足发展,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l】王汝杰,石博强等,现代设备管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张萍,张新.浅谈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与生产技术进步中的作用[J].硅谷.2008(15):38-42。
【3】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01): 11-12。
【4】陈志军.适应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思考[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03):58-60。
【5】童晟.基于RCM理论的工业设备维修策略和维修管理系统研究[J].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65-77。
【6】李葆文.国外设备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0(7):12-13。
【7】胡毅.关于当前我国设备管理理论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的分析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3):137-138。
【8】常建娥,蒋太立.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18(6):10-11。
第二篇:谈老年大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谈老年大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老年教育是适应改革开放和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教育事业,也是我国老龄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且为创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自1983年9月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诞生后,在政府和群众的热心支持下,各地的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老年学校教育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老年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体现并带动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由老年学校教育性质的特点决定的。我国的老年学校教育首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成人学校教育,是根据我国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兴办的,目前老年大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主要依靠力量。进一步探索老年教育事业的理念,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施,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校园,晚年生活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老有所为的田园。其次老年学校教育具有社会福利属性,不仅法律规定国家是发展老年教育的主体,而且我国老年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全社会的老人,学习费用较低或免费,具有康、乐、为、养融合一体的教育特色。
据有关材料显示,全国32700余所老年大学,我国现有老年大学公办的占82.1%,公办民助的占4.7%,民办的占2.2%,民办公助的占11%。其中,公办的基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既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也有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还有社会力量联合办的民营老年大学。党政机关和军队系列主办的老年大学性质基本相同,科研院所、院校和企业老年大学的管理更是呈现多元化模式。各级各地老年大学有党委、政府部门主办的,有企业、事业单位主办的,有社会团体主办的,还有个体民办的,形式多样,形态各异,可以说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各种组织都可以参与创办老年大学。目前有四种老年大学的形式:(1)政府投资型模式。特征是老年教育中大部分由国家投资开办,老年大学的开支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与正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年人可以自行选择参加老年闲暇教育或老年正规教育。(2)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大型企业特别是有一定历史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较多并居住点相对集中,企业拨款建立教学楼,老师是企业离退休有专长的人员,学员是本企业离退休人员,可根据离退休人员的喜好开设课程。(3)自治自助型模式。特征是老年大学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属于非赢利性志愿组织,所有具有专长的老年人都可以执教,学员一般为老年人和退休政府官员、医生、律师等,教学与活动根据成员意愿来安排。(4)社区型模式。特征是各个老年大学连成网络,依托社会成员进行自我管理,其老年大学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组织与普通及学院有密切联系,除对学员收取少量资料费用以外,大部分经费依靠私立、公立大学及个人慈善捐款。
老年教育所发展的老年大学对社会和老年人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法规,参与到国家的法制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法制社会的建设。老年人靠着自己原本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所学新知识,为经济建设余热生辉。老年大学活动丰富社区的老年文化活动,推进社会建设文明城市的活动。通过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能丰富老年人的视野与知识面和其精神世界。同时,老年教育推动社会的教育事业,从而加强社会的终身学习意识。
参加老年大学不仅能让老人在清闲的退休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还能修养身心。有些年老的知识份子还担任起老师的职位,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也教同学自己所长。教师和学员形成互尊、互勉、互助、互动、互补、互换的和谐融洽关系,增强学校和教师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提高老年教育的品位和声望,为老年大学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不仅认识到一班趣味相投的朋友,还丰富了晚年生活。课程又能陶冶情操就如练习书法,可以学得一手好字,也能让人静下心来,锻炼人的恒心与耐心;再如学习摄影,不仅能沿途观赏风景,将其记录在脑中和相机中,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工的精美,人心的感受;又如电脑课程,可以让老年人接触新的科技,学习到新型的应用软件,开阔思想和见识„„
虽然老年大学有着种种的积极作用,但是新兴的事业难免存在缺点。
(1)认识不统一。一般人会误以为老年大学就是“老人托管”,又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而没有选择老年大学。一心想着晚年的生活就是享受着国家的医保,拿着退休金过着看看电视打打牌下下棋的休闲日子。觉得上老年大学会对休闲生活有所束缚,所以不愿参加老年大学。还有些老人把生活大部分时间奉献给子女和孙女,阻碍参加老年大学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得老年大学入学率较低,与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不适应。
(2)资金投入不足。办老年大学,需要一定的投入,回报需要多方面整合资源,许多都是无形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而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大部份投入到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当中,老年大学属于社会福利的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且学费低廉。所以难以支撑老年大学的日常运作更何况是老年大学的发展。
(3)相关政策不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高。但我国教育法规政策中未能真正体现和落实“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中还缺乏对老年大学的保障制度,迫切需要国家完善老年大学在法律上受保护的空缺。
(4)办学的覆盖面小。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知名度较低,所以未必所有老年人都知道老年大学的存在。其次,大多数的老年大学都在大中城市办学,从而忽视农村的老龄人对知识的渴求,对大学的向往。
老年大学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是老年教育的最佳组织形式。它要巩固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正确完善的方针。针对以上的缺失,笔者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1)开展宣传教育与转变思想认识,提高老年人参与意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宣传教育,使得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共识,老年教育得到大力的支持。让所有人意识到老年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人都应该得到这个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们对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误解源于对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不了解,所以应该加大宣传老年大学。例如在网络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使得社会各界都能获取老年大学与老年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与历程。让有识之士投入到老年教育中,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老年大学,让子女鼓舞老年人参加老年学习。
(2)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年大学办学水平。一个事业要健康持续发展,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是不行的。所以首先通过上述的宣传教育,社会必然掀起老年学习风潮。其次,将老年大学的老人上课所学习后的作品拿出来义卖拍卖,这样同时能达到宣传的同时亦能寻求社会的鼓励与热心人士的支持。说不定还能在社会中得到公益团体的支持与合作,公益团体派出学者来老年大学授课。学识渊博的教师这般新生力量,必定会大大提高办学的学识水平,弥补老年大学最缺失的理论知识。再者,老年大学的承办方请求政府加大力度给予财政支持,以完善教学条件,提高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
(3)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发展方向,为老年大学的发展提供保障。制定老年教育有关的行政法规,更好的规范老年教育的成立条件,使老年大学的质量得到最根本的保障。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分工与监督,使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明确老年大学的教育原则与方针。制定好明确的发展方向,各部门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支持老年教育事业的进行。确保每位老人都有机会与权力能参与老年教育,让老人真正受惠于老年大学!以抓好规范化建设,把握教育属性,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为关键,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科研活动,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老年大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更多老年人走进课堂,常学常新,久学不厌。
(4)实现资源共享,鼓励社会办学,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实现课程活动资源共享化,让老年教育活动覆盖面更加宽广。在不影响正常老年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录制一些课程的将其上传至网络上,老年人不但能在老年大学进行学习,回到家还能回顾学习的知识,而没有能力或不便到老年上课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家学习老年大学的课程。鼓励社会团体办学,可以设置流动的老年大学,将老年大学带进社区,带进农村。更好实现全社会的老有所学。除此之外,办学中必须有一支德高望众、热心老年教育的老同志队伍,他们发挥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担任校领导或应聘从事教学工作,东奔西忙,无私奉献。还有一支调查队伍,观察老年学员的喜好动态,以便开展更多适合老年人,使老年人满意的课程。
作为一名老年人服务工作者,笔者认为老年人积极参加老年大学活动无论是从个人方面还是社会方面来考虑还是挺有必要的。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的同时亦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余热生辉。让老人们过上健康、幸福、快乐、充实的晚年,不仅仅是只满足于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应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学有所用”。只有关注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求,才能提高其生命质量,才能让他们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享受更加美好的晚年。因此,终身学习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学习,应根据老年人在现时代的需要,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老年大学的成办与活动,给予配合,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宣传老年教育的必要性,立法确保老年教育有所保障等。使得老年人不仅老有所终,还能老有所学,得到属于老年人的那份简单的快乐。
第三篇: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改进设计
专版 电力建设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改进设计
邓业刚
(张家界电业局输变电管理所)
摘 要:电力设备飞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分析了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含义、优点、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概况,进而从继电保护、监控系统、抗干扰装置等几个不同方面对我国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 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110kV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进设计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就沿着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设备也得到飞速发展,110kV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概况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信息信号处理技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将包括测量仪、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在内的变电站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优化组合,以实现对整个变电站以及输电配电线路的主动监控、自动测量、自动控制、微机保护和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控制。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的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视频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其广泛应用一方面实现了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节约了变电站的建设造价;同时,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超强逻辑判断能力更方便地采集到齐全的数据和信息,提高了调度中心的全局监控和控制能力。目前,110kV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的运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其使用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目前国家对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在技术、自动化模式、自动化管理等方面都没有统一规范的指标,产品设计漏洞较多,产品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传统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几乎都采取电磁型或者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其结构复杂,自检和自诊能力都很缺乏,可靠性低; 传统的110kV 变电站使用了较多的电缆,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负担较重,二次设备的冗余配置较多,占地面积较大; 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远动功能不够完善,不能为调度中心提高那个大量、高精度的信息,导致其内部自动控制和调节滞后,协调和配合能力较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还不能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间的互相操作,且抗干扰能力较差。
广东科技 2011.11.第 22 期 对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实施大量的微机保护
众所周知,常规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二次部分主要由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就地监控和远动四大类装置组成。随着近年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微机故障录波器、微机监控以及微机远动装置的逐步运用,这些功能各异但硬件装置却大抵相同的装置,都要对各种模拟的数据量进行采集以及对 I/O 回路进行控制,而且装置所需采集的量和需要控制的对象都有着很多共同点,因此出现设备重复、互联复杂等现象。因此,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创新设计的一个重点就是对变电站的二次部分进行全微机化的优化设计,建立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锁装置、测量控制的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的装置、电压无功测量装置、同期操作装置、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基于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微机处理和设计制造,在设备之间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资源的共享。而在上述优化设计措施中继电保护设备的微机保护则是重中之重。
一般的,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都采用三层分布式的结构,由综合的保护装置组成的间隔保护层是其关键部位,通过各个装置相对独立的工作,起着隔离变电站一次设备故障,保护设备的重要作用。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要实现其对被控对象的保护功能,就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采取切断线路等措施,对继电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调节、保护压板的投退等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使得各类保护装置具备故障记录、多套定值的存储、与监控系统及时通信等功能。改造设计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系统
110kV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其监控系统进行改造。系统的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主要通过数据量、模拟量和脉冲量三种方法进行,对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有功功率、无功补偿电容的无功功率、电能表输出的电能量等进行采集。对其进行改进后,应该加强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形成并且存储历史数据的功能,为变压器内部的调度、管理以及故障分析等提供方便:引入人机联系的功能,使得各种画面的显示、实时数据的显示、人工控制操作、事故报警、诊断和维护等功能得到实现,为现场的维修或巡视提供方便;设置两条以上可以互为备用的远方通信通道,更方便地传输遥测、遥控、遥调等常规的远动数据,加强远动系统数据传输的实
(下转第 100 页)
电力建设
2.3 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健全供用电合同管理机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避免因合同管理缺失引发的法律纠纷发生。
(2)实行分级审核制、分项签字制、专工审查制、责任追究制等四制,规范高压供电合同和低压供电合同的管理,提高合同修签质量。
(3)建立合同内部会签流转分级审核责任,严把合同签约质量关,降低和杜绝合同修签错误和遗漏。
(4)建立合同计算机管理系统平台,统一模式,提升供用电合同管理水平。
析标准,形成科学的线损指标统计及考核体系。
(6)深入开展反窃电专项活动,建立反窃电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稽查力度,注重用缉查分析成果指导营业检查和用电检查,提高稽查工作成效,确保经营效益提高。
2.6 加强营销信息系统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当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对可能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判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防范风险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不间断跟踪和监控,以便及时发出风险预警。
(3)开展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2.4 加强农电工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完善用人机制,严格招聘纪律和制度,稳妥做好农电工招聘工作。
(2)完善薪酬体系,合理提高农电工待遇。(3)健全完善培训机制,采取个人自学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提升农电工的整体素质。
(4)引进竞争机制,严格业绩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增强农电工危机感和责任感。
2.7 加强供电服务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了解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准确预测电力供应的需求现状。
(2)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上门报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方式。
(3)在营业窗口公布设计、施工、电力设备供应的候选单位名单,让用户自由选择,以杜绝“三指定”现象的发生。规范并统一工程报价,建立工程预算模板系列。2.5 加强线损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管理。将各单位线损管理工作纳入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重点是强化对县(市)公司、基
层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的考核。
(2)完善 TMR(电能量计量管理)系统,强化过程管理,实现 结束语
电力营销服务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和落实国网公司“四个服务”的窗口,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坚持“三抓一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分析及各变电站母线电量平衡分析。(3)加快改造步伐,打造降损硬平台;加快“三高”台区改造及后续管理;加大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项目及重损变压器线路 改造;严格计量装置改造计划管理,严格轮换制度的执行与考核;严格抄表日程,消除因抄表时间差出现的线损波动。(4)加强地调、县调两级网损管理;加强无功设备的投运管理,确保无功设备的高可用率和投运率;抓计划检修管理,统筹计划检修,合理安排检修时间。
(5)建立县公司一把手负责的线损分析例会制度,规范分
!!!!!!!!!!!!!!!!!!!!!!!!
(上接第 98 页)
时性、遥测的精度以及遥信变位的响应速度。
进行警报提醒。其次装置还有断电保护措施以及热恢复功能,即使发生断电现象数据也不会丢失。
装置的操作界面友好,在运行维护以及扩充方面操作方便。并且各功能相对独立,对后台主机无依赖性,这样即使后台主机产生故障,变电站仍旧可以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4 改造设计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针对安装在 110kV 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抗干扰能力较差 的现状,我们必须考虑在系统中实施加强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通过建设能抗击各种干扰的电路,需要对四级静电放电干扰、[1]曾一凡,毛立新.变电站 RTU 及远动信道故障诊断监测系统设计[M].三级射频的电磁场辐射干扰、[2] 蔡颖时,周 萍,刘桂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 四级电快速瞬变的脉冲群干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三级浪涌冲击的干扰、三级射频感应的传导干扰、五级脉冲磁场的电力出版社.2007.
干扰等设置专属的抗击设备;同时,在综合保护自动化系统装置[3]杨风玲.110kV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原则[J].江西电力学院学刊,的工作电源结构中加装对电源电压具备吸收、缓解和释放功能的2008,[4]张 笠.浅谈发电厂变电站变电装置设计的几点要求[J].中国
电力电网月刊,2007,3(2):71~88. 电路及技术,以克服变电站直流电源波动较大的缺陷。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进后的特点
置具有自动诊断的功能,一旦检查出故障便可
要求,同时其采用了交流采样,对采样精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装
[5]杨奇逊,李雪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能够达到电力系统几点保护发事故处理手段与调度自动化的化,2008,12:36~45.[6]蒋年德,马康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电网技术,2006,12:22~29.
广东科技 2011.11.第 22 期
第四篇:谈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及改进策略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1998-2008年的十年里,我国政府采取了发行特别国债、剥离不良资产、降低税率等措施,按照“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的三步骤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外)的资本金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本充足率的 计算 未将操作风险考虑进去、资本构成较为单
一、内部融资能力差、附属资本比重小且结构不完整等。所以,国有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建立操作风险的资本金准备;加快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增强核心资本规模扩张的内生能力;积极运用债务资本工具,增加附属资本规模;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等。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 资本构成
资本是商业银行开业、防范经营风险、树立良好形象和信誉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对银行的业务经营与拓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保证商业银行有充足的资本是各国政府 金融 监管部门、银行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按照银监会的界定,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 银行、农业银行和 交通 银行,这五家银行又被称为“大型银行”。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52.6万亿元,而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28万亿元,占比53%;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为49.6万亿元,而国有商业银行总负债达到26.4万亿元,占比53%;2007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4467.3亿元,而国有商业银行税后利润达到2466亿元,占比55%。可见,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资本金充足与否是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包括“数量充足”与“结构合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数量充足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最低限度,这通过资本充足率的情况反映出来。同时,资本数量充足也包含了资本适度的涵义,即保持过多的资本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过高的资本量会带来高资本成本,降低银行的盈利性。资本构成的合理性是指核心资本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以及附属资本中的一般准备、长期次级债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合理的资本构成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本文则从以上两方面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basel i)仅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测定市场风险的巴塞尔补充协议》,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围;2004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ii)则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角度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
根据银监会2004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现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集中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两大风险,但是忽略了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其中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1998-2008年的十年里,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以下措施和改革,资本规模迅速扩张,资本充足情况有了极大改善。
首先,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发行特别国债、剥离不良资产、降低税率等一系列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明显充实和提高。这些措施包括:1998年,国家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将1.4万亿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长城、东方);2001年,降低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税,由原来的8%调到5%,增加其资本金的自我积累能力;2004年,向东方、信达剥离中行、建行1993亿元损失类贷款;2005年,向华融剥离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2007年3月通过了新《 企业 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国有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33%降至25%。
在第一步的财务重组中,通过政府注资充实了资本金。2004年1月,国家以汇金公司名义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6月,国家以汇金公司名义向交通银行注资30亿元人民币;2005年4月,国家以汇金公司名义动用1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工商银行。
在第二个步骤中,国有银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增加了资本规模。2004年8月,交通银行引入汇丰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后者以1.86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入19.9%的交行股权。2005年6月至7月,中国建设银行先后与美洲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签订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他们分别出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分别获得建行9.1%和5.1%的股权。2005年8月至10月,中国银行先后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瑞士银行ubs、亚洲开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他们分别出资31亿美元、31亿美元、10亿美元和7500万美元,分别获得中行10%、10%、1.55%和0.24%的股权。2006年1月,工行选定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三公司出资37.8亿美元购买约10%的股份。
在第三步的公开上市中,国有银行的资本规模又大幅增加。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率先在香港上市,全球ipo融资21.59亿美元;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全球ipo融资92.28亿美元;2006年6月,中国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先后上市,全球筹资112亿美元;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步上市,全球筹资约191亿美元;2007年5月交通银行回归a股市场,融资252亿元人民币;2007年9月,建设银行回归a股市场,融资579.19亿元人民币。
从表1的数据来看,2005年以来,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我国银监会的标准要求。但是要注意到这些比率的计算并没有将操作风险考虑进去,所以还不能确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了2004年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要求。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现状
2004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做了如下规定:第一,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第二,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2007年7月,银监会对2004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其中关于资本构成方面,附属资本中增加了“混合资本债券”这一项。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规模的快速膨胀,其资本结构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见表2)。
第五篇: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及改进意见
本科毕业论文
院 系:管 理 学 院
专 业:行 政 管 理
班 级:2010 级(1)班
作 者:蒲 剑 星
学 号:1 1 0 5 0 6 3 2 6 指导教师:刘 小 芳
完成时间:2 0 1 4 年 4 月 试论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 如何高效的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更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网络公关无疑为政府提供了成本低效益高的新途径。将网络运用到政府公共关系中来,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时期,公众与政府对网络公关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造成了政府网络公关中一些怪相的出现,为了达到政府网络公关的目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公关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秉承此原则,指出我国政府网络公关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网络公关完善措施。
关键词 政府 网络公关 形象
措施
On the Government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government's public relations, better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public relations of the network will undoubtedly provide a new way of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the government.The network is applied to th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is far from enough, resulting in some odd government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 the network,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the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of our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net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network of public relations.Keywords
Government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Image Measures
目 录
引言-1 1.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主要形式---------------------------
21.1政府门户网站---------------2
1.2微博问政--------------------2
1.3电子邮件--------------------2
1.4政府网上聊天室、网络论坛
21.5网络新闻--------------------3 2.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特点--
32.1公关成本的廉价性----------3
2.2公关关系的平等性----------3
2.3快捷时效性------------------
42.4公开监督性------------------4
2.5官民互动性------------------4 3.当前我国政府网络公关中存在的问题------------------4
3.1官员对网络媒体的认识不到位----------------------------
53.2公关主体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5
3.3网络公关客体的公众参与度不高-------------------------6
3.4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建设没有落到实处---------------6
3.5网络公关制度行为规范、安保措施尚不健全-------------6 4.政府网络公关的完善措施--7
4.1转变政府官员观念,平等看待媒体,重视媒体----------7
4.2加强网络公关队伍建设,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能力-----7
4.3完善网络公关实体资源,做好电子政务过程建设-------7
4.4综合运用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提高传播的覆盖率-----8
4.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政府网络公关环境-------8
4.6政府网络公关必须遵循诚信原则-------------------------8 结束语----------------------------10
引 言
塑造形象是公关最基本的功能。政府形象,作为政府公关工作的核心要素已经普遍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多,在电子空间的沟通、互动、交流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政府树立现代理念与亲民形象的最佳途径的情况下,政府开设官方网站进行宣传营销已经成为常态,官员开设微博与网民即时互动已成为时尚,这些网络问政方式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佐证。“政府网络公关,就是将网络传播方式引入公关活动过程,在电子空间收集和传递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和双向互动,从而展示政府时代风采与亲民形象的的公【1】关理念与行为”。如何发挥政府网络公关的正面效应,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必须重视与研究的课题。
1.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主要形式
网络公关就是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运用互联网这种传播和沟通的手段来处理和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网络之所以成为重要政府公关途径,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互联网虽然只有仅仅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却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互联网专家称:未来网络在中国的力量不可小窥,政府网络公关的主要途径:
1.1.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的门户网站就是当代政府的主要名片之一,门户网站在很多情况下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政府门户网站是公众了解政府的重要渠道之一,事实上,门户网站的代表性丝毫不亚于政府大楼的代表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随时更新政府的相关举措,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网民一目了然政府的活动展示了政府的公关理念和行为,提升了政府形象,增强了文人翁地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政府网站已经由原来的不被认识演变成了现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公众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了解政府信息,获取政府服务,参与政府相关决策。这无疑对构建服务型政府迈出了一大步。
1.2.微博问政
随着2010“微博元年”的开始,政府公关传播大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自2009年11月云南政府新闻办开通了我国首个政府微博后,逐渐掀起了微博问政的高潮。近些年,政府官员也在网上开通微博,发表博文,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微博这种形式,让政府官员广开言路,多渠道的直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加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公众对官员的误解,紧密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官员开通微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在政府公关关系中,政府官员对于舆情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当网络舆情出现不合理倾向时,政府官员要及时正声,通过自己的微博或者其他形式引导网民的舆论方向。
1.3.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网络时代重要的人际沟通工具,不仅具有传统的信件沟通功能,而且具有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等新特点。电子邮件不同于其他网络平台的特点在于它对象的可选择性。电子邮件的发送对象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这样使得信息沟通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我国很多政府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如市长信箱、省长信箱等。
1.4.政府网上聊天室、网络论坛
网络的受众群就是网民,网民在网络中,其身份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可以是行业专家,也可以是工厂工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是平等的,没有地域,没有 等级,又不存在领袖和下属。正是这种自由性可以使网民对网络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政府的网上聊天室、网络论坛,面向所有大众开放。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和官网进行沟通,表达意见建议。网络的运用,极大程度拓宽了公众的舆论空间。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习惯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和公共决策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开始要求在社会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表达权。
1.5.网络新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已有5.38亿网络用户,互联网推广应用率达39.9%,其中大约有3.92亿网民浏览网络新闻,半年增长率为6.9%;网络新闻在网民日常使用中占73.02%”【2】。随着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聊天室、BBS等的日渐流行,越来越多的新闻资讯进入网民的信息接收范围。另外,手机的新闻阅读覆盖率更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新闻的传播和扩散。
2.我国政府网络公关的特点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一种技术平台,而是成为多种方式混合的新型媒体。政府网络公关,使政府活动更好的被公众所理解支持,加速了民主政府、服务政府的进程。与此相比,传统公关方式更多的依靠新闻报业和电视媒体。而新闻媒体的受众数量有限;当发生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传统的政府公关方式也受到限制,反应滞后。而政府网络公关的出现,逐步取代了原来简单的公关方式。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网络公关的传播迅速、信息量大等特点,往往在事态第一时间就交代给公众,其影响力逐步上升,已经冲击了传统的政府公关。综合网络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其特点表现如下:
2.1.公关成本的廉价性
传统公共关系建立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公关关系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比如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建立网上论坛等就可以开展公共关系。
2.2.公关关系的平等性
互联网使政府与公众在公关关系活动中具有了平等性,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对称型的公共关系。“在传统的政府公关活动中,政府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公关传播,政府处于信息中心位置,是公关活动的主导者和发起者,是信息的发布者,而公众则是公关活动的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公关对政府的了解只能是被动的从传统媒体中获得,这使政府与公众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而互联网打破了这一状态,网络具有互动性、时效性的特点,作为网民,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政府的信息,他们不但可以自动阅读,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作出评论,甚至处于政府的决策活动。这时公众就从传统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 成为自动的信息参与者,公众不仅是公关对象,而且还可能成为公关人员,这种平等,无论在信息层面上、情感层面上,还是心灵层面上,都将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3】。
2.3.快捷时效性
在政府公关活动中,网络媒介的运用,使信息发布更加快捷和广泛。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民众最希望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的消息,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状况如何。据调查,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一般2至3个小时就可以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可以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网络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以达到高潮。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像导线一样不断的高速传播,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反应越快,公信力就越高,损失就越小。
2.4.公开监督性
当今的政府处于一个“网络围观”的时代,政府机构在做什么,政府官员怎么做,网络都会详细的披露出来。由于网络的互动匿名性,网民们在网上可以表达真实意见。而网络公关的出现,让人民有着前所未有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政府不单单是直接了解民意,满足人民需求,同时,人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政府官员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滥用职权、责任缺失的现象得以很好的改善。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最牛房地产局长”“出国门事件”“杭州飙车案”等。正是这些事件的频发,让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监督这种新型的监督手段。只要有互联网,就会有网络监督,其快捷性和时效性,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并且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实现,对反腐倡廉工作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力量,现在绝大多数政府网站上都公布了邮箱,或者公共留言板,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方便公众举报贪污腐败问题,中央纪检机构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开通了网站,对于预防和惩治贪污腐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2.5.官民互动性
在我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提出自己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政府网络公关的出现,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开启了民众参与政治、行使政治权利的大门。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关系领域,面向所有网民开放,只要能上网,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政府信息,与政府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对相关政务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性,真正实现听民声、获民意、解民困。
3.当前我国政府网络公关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出现,对我国政府公关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公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公关的效率,公众可以不受限制的关注政府动态,对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和改革都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政府网络公关在我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网络公关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完善。
3.1.官员对网络媒体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虽然政府对媒体有绝对的领导权,但是如果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宣传,而不考虑公关策略,那么由于媒体处于被动的状态,它们对政府形象的塑造过程就会产生消极思维,缺乏主动性和开拓性的工作,甚至还会产生抵制行为,结果使得政府与媒体之间产生紧张关系。
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媒体受党和政府的绝对领导,政府官员形成了媒体必须为政府宣传形象的思想,这种思想造成各级政府官员把媒体当作宣传政绩的工具,严格控制甚至不允许媒体舆论监督。“媒体与政府形成了一种不符合公关规律的现象:政府高高在上,官员颐指气使,常常把政府形象不佳的原因归咎于媒体不正面报道政府新闻,不配合政府工作等。随着我国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境外媒体以“第三者”独立人的特殊身份进入我国传媒业。而一些官员长期养成了指使国内媒体的习惯和风气,在面对境外媒体的时候,也采取这种方式对待他们的采访,结果引发了许多不愉快的事件,而且受到境外媒体的抵制。境外媒体因此对政府官员盛气凌人的态度产生了不良印象。显然政府官员如果继续以这种行政思维去塑造形象,不太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3.2.公关主体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
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公务人员都是政府的“形象代表”,公务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网络的监管之下。但是,长期以来,政府机关的各种言论和信息的发布都要经宣传部门的批准,久而久之,政府官员便养成了依赖宣传部门发布信息的习惯。同时,政府职能部门把工作细分,规定政府机关的信息必须有宣传部门来发布,这样一来政府官员鉴于宣传纪律和政府工作安排,就不敢接受传媒的采访,面对媒体守口如瓶,即时有天大的事情发生,他们在没有得到宣传部门的允许下,也只能捂住信息,造成了官员面对突发事件“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造成了信息流通的阻塞,公众自然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形象大打折扣。比如,“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一位厅级干部作为铁道部发言人在答记者会中略显不耐烦,在有记者质疑为什么粉碎的车辆马上埋土里这一问题的时候,这位发言人最后用了一句话:“这些道理我信,你们不信。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瞬间,网络上疯传这位发言人的至理名言“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作为嘲讽,一时间,政府公关形象、政府威信已然秋风扫落叶。另一方面,我国公务员针对网络政府公关的课程培训并不多,没有专门的部门体系系统化地参与管理,这就造成了虽然网络在政府公关中异军突起,但是却没有系统相关的专业人才,从而影响了政府形象。
【5】。
3.3.网络公关客体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政府网络公关的客体是广大的社会公民。在中国,网络政府相对有所发展,而网络公民却表现得相对缺失。首先,应区分网络公民与网民,网民是对可以在网上浏览网页、聊天、发帖的人的简称。而网络公民则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关注政府动态,提出自己的相关疑问,与政府进行良好沟通的公民。现在中国不缺乏网民,但缺乏网络公民。现如今,大部分网民都只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娱乐消遣活动或对某些网络事件抱怨泄愤,而只有少部分人关注政府动向和政府行为,与政府进行网络沟通的更是少之又少。要想充分发挥政府网络公关的作用,就必须解决公民缺乏网络参与意识这一问题。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中国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掌握通过网络与政府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方法。这部分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样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3.4.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建设没有落到实处
与传统的政府公关相比,政府网络公关是以网络为依托,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参与网络问政。例如:网上调查、在线交流、网络论坛、官员微博等方式。多样化的方式确实可以帮助政府收集民声明意,但是关键还在这些方式是否真正落实。许多地方政府启动网络问政的限时回复要求,诸如对网民发帖的限时回复以及为此所设置的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督查机制、考评体系等。限时回复体现了政府革新与意图加快行政效率的追求,只是这个回复的环节并非最终权威的决定环节,看似反应速度快,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倒似一个非正式的多余程序,但是由此带来了管理成本的增加。一些堂而皇之的民调,在开放言路的同时设置路障,最终歪曲和要挟民意,达到政府职能部门高满意度的测评成绩。是了解民意,提高行政效率,还是“作”出政绩,迎合上级机关的要求,这使对政府公关价值观的考验。
同样的,现在的官方微博也存在许多困境。“首先,许多官员、政府职能机构开通了微博却因为害怕挨批,并没有开通评论功能,更别说私信了,这就失去了微博作为收集网络舆情的重要功能。其次,微博属于即时信息发布系统,人气高的微博往往需要大量鲜活的信息,快速灵活地发布传播。而现行政府网络信息因管理机制的掣肘,难以实现。再次,现在许多地方的微博以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或者发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公文以及发布官方信息为主,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传播模式。另外,微博的运用范围小,地域性强,并没有实现网络新媒体“跨地域、无疆界”的特点”【6】。
3.5.网络公关制度行为规范、安保措施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网络公关开展得如火如荼。可是于此相对应的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安保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技术的不确定性会阻碍政府公关过程。随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打过莫推广和实施,其中政务公开栏、留言板、论坛等交流平台成为了政府对公众进行网络公关的主要窗口和渠道。但是由于我国的网络技术和政府 的网络系统层次比较低下,一旦政府的信息系统机构发生故障,比如服务器崩溃了,政府网站被黑客入侵等,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就会被迫中断,造成政府公关的被动局面。第二,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舆论容易被利用阻碍政府公关活动的开展。由于网络的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这些言论既有可能成为新闻材料来源,也可能成为谣言的起点,既而阻碍政府公关活动的开展”【7】。
4.政府网络公关的完善措施
实践证明,政府树立良好的公关意识。通过网络公关进行舆论宣传,不仅可以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可以产生强烈的感召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公共管理环境和政府形象。因此,探讨网络公关的完善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
4.1.转变政府官员观念,平等看待媒体,重视媒体
切实发挥政府网络公关的重要效用,首先要转变政府网络公关的陈旧观念。平等看待媒体,重视媒体,从根本上消除“官本位”思想。媒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群众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政府既是媒体的“把关人”,也是积极的“合作者”。政府不要故意排斥揭过自己黑暗面的某些记者或者某种媒体。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增加公众对政府缺乏虚心接受批评,缺乏虚怀若谷的思想的评价。媒体有着引导和影响舆论的强大功能,他们是潜在的一贯制衡政府权力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政府的行政权力是平等的。政府必须尊重媒体,尊重记者,才能赢得他们对政府的良好印象,他们笔下的政府才会有更好的形象。
所以政府有关官员不能够把媒体当做自己的下属,不能把媒体当做自己的传声筒,更不能把媒体当作自己的敌人,当然媒体本身也要认识到,不能采取下命令的方式,或者是居高临下的态度,不能采用指手画脚的教导手段,更不能采用躲避遮掩的敌对方式。
4.2.加强网络公关队伍建设,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能力
政府网络公关的主体主要是各类公务员。公务员对于网络的服务意识不够、专业性也不强,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因此,政府公关主体的缺失,需要专门人才的的培养,成立专业化、规范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政府公关人员的道德素质、理论水平的培养。只有树立良好的从政关,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主义的作风,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二是加强网络公关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对公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政府网络公关的相关理念,熟悉各种网络公关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网络问政能力。
4.3.完善网络公关实体资源,做好电子政务过程建设 好的政府网络公关离不开公关实体资源,电子政府工程建设就是重要的网络资源。首先,加大电子政务基础工程的建设。中国政府的电子工程建设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急待增强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做好基础性系统工程的建设;其次,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的门户网站相比,我国当前的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显得单调,以宣传政绩为主,应用层次较低,我国多数政府网站多是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系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等。因此,要淡化网络公关中作秀成分,消除公众质疑,就是将“网调”、“限时回复”等各种行政行为还原到为群众着想的初衷,摒弃跟风、求异、欺骗、假大空的官僚,追求行政伦理的真正价值内涵—“为人民服务”。再次,应当开放官方微博和官员微博的私信功能,即使成为网民的发泄渠道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充当了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只要能抱有平常心,尊重他,以礼相待,慢慢的这些骂你的网民可能到最后会成为你的铁杆粉丝。
4.4.综合运用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提高传播的覆盖率
即使未来互联网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公关工作也不能抛弃传统媒介,更何况在互联网远未普及的今天,更不能忽略传统媒介。因为迄今为止,无论人类社会发明的那种媒介都有它的局限性,也都有它的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传统媒介仍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政府公关工作要注重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方式的整合,也就是运用包括所有传播媒介在内的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向社会公众发起有效的公关宣传,使公众从不同的渠道反复接触同一述求,加深印象,这样会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接受政府传递的信息。如公众反复从传统媒体上接触政府公关宣传,可能会使他大大加深对政府的印象,产生兴趣,主动访问政府门户网站,进而又从网络媒体得到更进一步的网络公关传播。所以,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要力求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得益彰,提高传播的覆盖率,共同为政府的公关工作服务。
4.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政府网络公关环境
由于政府网络公关是通过网络为人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其中的信息很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和黑客攻击。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同时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网络立法,为政府网络公关提供法律标准,从而起到了规范网络环境的作用。因此,健全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已经先后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才能真正构建政府和谐的网络公关环境,为政府网络公关和树立政府新形象服务。
4.6.政府网络公关必须遵循诚信原则 政府是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这决定着政府的行为应该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政府与公众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与诚信程度至关重要。2008年“华南虎”照事件给当地政府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类似事件在全国并不鲜见。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强大搜索能力,大到国际信息,小到个人信息,几乎都可以一览无余。违背诚信原则的政府发言一旦被网民发现,在网络中传播,错误会被放大好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所以在网络上,诚信至上。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协调的关系,要准确运用网络公关,广开言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评估政府活动。同时,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对老百姓讲实话、讲真话,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应对,能够避免不法分子借机煽动民意,引起恐慌骚乱。
结束语
政府网络公关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公关是工具,更是思想和艺术,一个成熟的政府会将自己负责任的形象展示给人民,让人民明白政府的执政理念,帮助人民建立起发展的信心。我们要用战略眼光,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来完善政府和公众的信息沟通,从而优化政府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了解,提高政府的美誉度。
注释
【1】诸云茂.公共关系与现代政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33.【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2年.42.【3】车跃丽.论网络时代的公关关系[J].江淮论坛,2002年,第2期:33-39.【4】刘丽霞.完善政府网络公关 树立政府新形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年,第12期:37-40.【5】彭伟步.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7.【6】李妮.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与改进刍议[J].传承,2011年,第15期:82-83.【7】吕晋.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J].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22期:48-49.参考文献
[1]诸云茂.公共关系与现代政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2年.[3]车跃丽.论网络时代的公关关系[J].江淮论坛,2002年,第2期:33-39.[4]刘丽霞.完善政府网络公关 树立政府新形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年,第12期:37-40.[5]彭伟步.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李妮.政府网络公关的现状与改进刍议[J].传承,2011年,第15期:82-83.[7]吕晋.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J].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22期:48-49.[8] 胡洁轩.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第8期:113-114.[9] 吕小娟,刘鹏.网络公关——政府公关的新途径[J].商,2011年,第4期: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