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时间:2019-05-13 08:2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第一篇: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先锋行动】

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

——记华坪县船房乡优秀共产党员代兴富

李舜尧 李秋艳

代兴富自1987年当上船房乡船房村一组村民小组长以来,带领村民先后发展了烤烟、葡萄、大棚蔬菜、花椒、波扣等农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代兴富成为了船房村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被华坪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代兴富,家住华坪县船房乡船房村。1979至1982年,在船房村田尾小学教书,民办教师改制后,回家当选上了村民小组长。当上小组长的代兴富面临着电不通,农业无水灌溉等难题。代兴富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架通了村民小组的电路。由于村委会缺乏资金修建农田灌溉水渠,代兴富便挨家挨户的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沟渠,解决农田灌溉难题。

村民王焕平说,代兴富这个小组长一干就是20多年,他对工作任劳任怨,不会因为工作的劳累而脱离本职工作。他组织村民把后山的沟渠修成了三面光水沟,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3年,华坪县委、县政府投资70万元,在船房村一组修建了17000平方米蔬菜大棚,引进了优质茄子品种东方黑龙进行种植。种植初期,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高涨,每家每户都全身心的扑在茄子种植上,但是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种出来的茄子因为个头小,外形不美观,在市场上很难卖到好价钱。很多村民觉得种茄子没有收益,便纷纷把大棚里的茄子拔掉。投巨资修建的蔬菜大棚荒废在田里,让代兴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别人能干好的大棚蔬菜自己也能干好,便亲自到米易县学习先进的茄子种植技术。把茄子的育苗、除草、施肥、栽种间隙、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烂熟于心,回家后全无保留的教给了村民。随后,大棚里的茄子获得了大丰收,船房的茄子也因为个头肥硕、外形美观在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但是,茄子的高价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大量的茄子集中上市,造成了茄子市场供过于求,茄价迅速降了下来。眼看村民们就要遭受巨大的损失,代兴富便主动到攀枝花、西昌等地找销路,稳定了茄子的价格,避免了村民的损失。

邻居代兴兵说,代兴富工作认真,做事情都为群众着想,对每一位村民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他带领村民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村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了解,近年来,代兴富带领船房村一组村民先后发展起了烤烟100亩、葡萄30亩、四季豆12亩、洋葱20亩、波扣20亩、花椒40亩、生姜10亩、大棚蔬菜17000平方米,年收入14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6700元。

代兴富说:“群众的信任是我干好工作的动力,发展多元农业有利于抵抗市场风险,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大家走好致富路。”

图为代兴富在大棚里察看茄子长势。

第二篇:现代烟草农业让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现代烟草农业让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进入我们视野的是2005年之前的湖北十堰房县桥上乡西坪村。2005年之前的西坪村,坐落大山的深处,作为湖北十堰市贫困县房县下辖区的一个小村庄,西坪村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贫穷的山村里,到处是低矮的农房,几百户的村民们生活在简陋的房子里,依赖着自己的几亩田地过活。他们用着简陋原始的农具奔忙在田间地头,行走在村里坑坑洼洼的泥路上……

勤劳朴实的村民世世代代与这片贫穷的土地相依相守,谱写着沧桑的田园牧歌。村民们生儿育女,辛勤耕作,依靠这片土地繁衍生息。然而,生产的粗放,基础设施的匮乏,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贫乏,却是他们心中无法破解的痛隐和百转千回的呐喊:村民们年收入几百元,农耕设施陈旧落后,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几百户村民一辈子守着大山,很少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日历翻阅到2010年,当记者再次感受这座村庄时,欣喜地感受到了它的巨大的变化:田间流淌的清泉,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田地、现代化的农机具……农民们富起来了!而这,只是湖北十堰市上百个村庄中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村子,十堰市还有很多。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大山沟里的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答案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让村里的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们的荷包鼓了起来,让烟农们走上了富裕路。

近年来,十堰市按照国家局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总体要求,探索实践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加强烟区水、电、路、农机、育苗大棚、烤晾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实现了 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全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其中,以房县西坪、竹溪县向坝乡金竹园村烟农合作社等为代表的烟农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推进了十堰市现代烟草农业的快速发展。

从2007年十堰市成立了首个烟农合作社到2010年十堰发展到拥有6个乡级烟农合作社、近50个村级合作社,十堰市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模式和路子,完成了从偏远山区贫穷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华丽蜕变。回首过去的足迹,是十堰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跨越传统农业的艰辛,是十堰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决心,顺着足迹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湖北十堰市现代烟草农业充满希望的明天。

近日,记者奔赴湖北十堰市,亲身感受了十堰地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给当地带来的可喜变化。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2007年之前,让记者带您一同见证十堰市现代烟草农业的探索和发展。探索: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全市森林覆盖率51.6%。十堰是“东风”车的故乡,南水北调中线取水源头,也是湖北烟叶、茶叶、魔芋等特色产品的重要产区。

虽然自然环境优良,但十堰市地处山区,传统农业发展并不理想。“走的羊肠道,吃的泥浆水,晴三天炸裂子,下三天走蹩子”是十堰山区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像两座大山压在山区农民的头上。十堰市所辖的六县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房县、竹山、竹溪、陨溪还是是湖北省特困县。

2007年之前,十堰市成立烟农合作社之前,十堰山区的农民们大都秉承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庄稼、蔬菜等农作物。部分村民也种植烟叶,但因生产条件有限,当地的烟叶生产主要以自然农户为单位分户生产,分户经营,并不利于科学布局及规模化生产,适宜烟地和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低,专业化程度和整体生产水平难以提高。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并未换来丰足的生活。十堰山区农村村民年收入仅仅一千多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种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烟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多数山区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当地优越的宜烟地理条件,寻找一种适宜该地区的新的农业模式迫在眉睫。

起步: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成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北依秦岭,南临巴山,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6万亩,总人口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万人。十堰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总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全市宜烟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2007年7月,国家局纪检组长潘家华到房县调研,在调研中,潘家华了解到该地区多样性的山地气候,非常适宜烟叶种植,较之于十堰市的其他地区,房县西坪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烟叶的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更为突出。他要求“房县要在坚持„一基四化‟的基础上,在大力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有所突破”。

2007年8月5日-6日,十堰市西坪村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充分征求乡村干部意见,听取对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和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改革的要求和想法。经过反复调研,借鉴茶叶、养殖合作社和以前烟农协会建设的经验,确定在西坪村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

一种崭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即将在十堰地区开展。

发展:烟农合作社试点获成功

烟叶是十堰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健全。2007年9月,十堰在房县桥上乡西坪村和竹溪县向坝乡金竹园村(含五丰村1组、向坝村3组)开始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按照政府领导、农民主导、烟草扶持和“以烟为主,带动多业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试点工作思路,十堰市开始了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大胆的尝试,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发展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在十堰市烟草公司及房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十堰市地区的首个烟农合作社——房县野人谷镇西坪村烟农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得到了来自政府、烟草部门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房县西坪村烟农合作社初具规模:建立了各有分工的服务队、烟叶产量、产质都有所提高、合作社还依法选举了社员代表,召开了合作社设立大会,通过了《西坪烟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和《西坪烟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合作社成员年底获得的分红越来越多,烟农们的年收入从之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万余元。在发展中,西坪烟农合作社也确定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建立全面综合烟农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西坪合作社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在西坪合作社成立不久,竹溪县向坝乡金竹园村也成立了自己的烟农合作社。西坪村周边的几个村落也都纷纷开始建立烟农合作社,加入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大军中来。

目前,十堰地区有包括千坪、擂鼓镇等地在内的6个乡级合作和以及近50个村级合作社。十堰山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烟农们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盖起了二层小楼;村里的交通顺畅了,新修的大马路能通到家家户户;村里的田地种上了烟苗,地里的机耕路四通八达;水渠里的水清澈见底,烟田里50米就能看见一个水龙头,烟农们再也不用跑老远的路去去提水了;田地里长出了茂盛的烟叶,烟农们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笑容。

烟农们自豪的拉着每个进村的外地人,向不知情的人们诉说着烟农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经济、生产、生活上的改变。

他们自豪地告诉人们他们的新身份——烟农合作社社员。

第三篇:返乡农民工:家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加盟网 baidu.hao315.cnqyue返乡农民工:家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曾经浩浩荡荡的外出打工大军,其实近10年来有超过半数返回了家乡。回乡创业、带

动家乡致富现在成为了农民工们新的追求目标。这一举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部分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甚至影响了中国的产业分布。但是知识水平较低、管理经验不足、选择项目扎堆等问题也制约着企业家们的进一步成长。为此,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仍需及时跟进。

第四篇:农户贷款助长阳农民走上致富路

农户贷款助长阳农民走上致富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山川秀美、风情浓郁。这里风光秀美,景观独特,素有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美誉。在美丽的清江河畔自古就有“小汉口”之称的资丘镇,这里更是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村民勤劳肯干。在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战略的指引下,村民们结合自身实际和地理位置有选择性地种植农副产品。靠种植蔬菜而致富的天河坪村主任陈建波,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自己在当地农信社小额贷款地扶持下走上富裕之路、过上小康生活的经历。像陈建波这样依靠农户小额贷款扶持起来的种、养殖大户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农村越来越多。目前,资丘镇在小额农贷的支持下,一村一个或几个种植项目,如该镇天河坪村家家户户种蔬菜,高山返季节蔬菜,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九龙村的白肋烟种植为村民谋求了致富渠道。

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信用社紧密联系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走上富裕路、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转变经营观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把信贷结构调整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支持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多种经济,从资金上扶持农民致富。

为了高效便捷服务区域内“三农”,县联社制定了一系列便民惠农措施,扎实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如在所有行政村树立公示牌,将业务品种、服务要约、准入条件、办贷流程、贷款利率、包村信贷员信息、联系电话公之于众,同时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了《支农“110”服务承诺》、《办贷“零费用”承诺》、《办贷“限时服务”承诺》、《办贷廉洁服务承诺》、《支农信贷服务监督岗》等。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10万农户中,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张管户信贷员“名片”,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与信用社或管片员联系所需的信贷服务。

为了确保支农贷款使用真正服务于辖区“三农”,县联社加大农户信用贷款调查力度,联社领导班子经常深入农村、农户与农民交心谈心,调研农业贷款需求和使用情况、农户开展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基层乡镇及农户对支农贷款和农村金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农村产业结构的趋势和动态。根据调查研究及时调整服务措施及功能。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保证“三农”充分得到信贷支持,县联社在年初的信贷资金安排上明确规定了“三农”贷款比例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70%,对涉农贷款使用情况按时组织检查、跟踪监控,对新发放的贷款坚持以“三农”的原则,确保农户贷款真正用在农民身上。

与此同时,该县在持续整顿信用秩序改善信用环境的前提下,还深入开展了创建信用村(镇)和评定“信用农户”等活动,信用村(镇)创建工程,按每年不少于辖内乡(镇)、行政村总数的30%的幅度递增,自2010年起力争三年达到100%。通过建立农户信用评定制度,给农户新发放贷款证和对已持有贷款证的农户逐年年审,完善贷款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信贷经营机制,并为全县70%以上的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让大批农民走上贷款的“绿色通道”。通过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难问题。同时还重点扶持了一批从事种养业、加工业的农民和涉农重点企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县联社王理事长介绍说,过去的几年,全县10余万农户,有占40%以上的农户享受到了农信社的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了我们应尽的力量。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奋进,加快建设美丽富强和和谐的长阳,深化农户贷款管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阳县农信社 刘诗平

第五篇:永丰乡科技特派员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永丰乡科技特派员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永丰乡把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采取办学授课引领、基地示范引领、协会带动引领、技术服务引领的方法,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以科技人才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兴产业、促增收,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办学授课引领。为提高农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乡党委政府根据科技特派员自身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的需求,把他们的专业特长与各村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围绕特色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利用科技远程教育系统等载体,大力组织科技特派员为农民送科技“快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科技特派员以从事的产业需求为培训内容,以全乡农户为服务对象,在全乡14个行政村有针对性地巡回开展科技培训。据统计,2009年该乡科技特派员在全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期次,培训4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余份(册)。他们利用掌握的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瞄准市场发展新兴产业、朝阳产业。除将自己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外,他们还注重用外地农村、农业、农民的科技进步成果来启发引导农民,使农民能用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拓宽了干部群众的视野,促进了农民观念的转变和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观摩、科技示范、点对点、一对一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传授和培训,不仅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能人大户,而且使项目扶持户的科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使文化欠缺的农户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得到提高,使技术欠缺的农户掌握了新型农业种养实用技术,农民提高了科技素质,增强了致富信心,减少了后顾之忧。

协会带动引领。该乡鼓励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资金,以技术或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基地和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科农携手双赢”的科技服务形式和投入回报机制。2009年,全乡科技特派员已创办实体2个,建立利益共同体4个。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积聚资金,组建农产品产、供、销协会组织,广泛吸收相关农户为会员,实行实体创业、订单生产、全程服务,带动广大农户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致富之路。他们围绕特色产业,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接受农民咨询,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他们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型农用药剂,并采取措施保护产品回收价格,带领农民勇闯市场流通领域,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在全乡形成了“横联纵紧”的科技服务网络。通过利益驱动机制,农产品降低了市场风险,农民收入增幅不断上升。

基地示范引领。该乡按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可学”的原则,结合科技特派员的自身特长,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知识优势、信息优势,采取“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的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和资金,建设规范化的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提高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基地实行订单农业,由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化肥、新农药、新品种,统一赊销给示范户;同时以基地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对种植技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为增产增收提供保障。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在基地现场传经送宝,通过集中授课讲解、实地观摩咨询、现场示范操作、解答农户疑惑等形式,对农户给予耐心的技术指导,向农民灌输新观念,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在全乡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带动了广大农户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户的种植水平、生产规模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农业特派员何顺贤带动全乡群众种植纽荷尔脐橙,基地面积现已发展到800亩;在畜牧科技特派员何永志的带动下,全乡涌现了25户养殖专业户。

技术服务引领。为提高科技示范辐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农村先进生产力的结合,该乡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为农村经济发展架设“金桥”。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科技特派员与驻村干部一起走进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立足地方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调出规模、调出特色,走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的路子。一年来,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2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个,形成龙头产业2个,带动农户增收300元,成为了该乡农业科学技术的播种机、孵化器,助燃了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星星之火”。

他们与村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农民交流,了解农民需求,掌握基层情况,开展技术指导,既转变了群众使用新化肥、新农药、新品种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又为政府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他们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养一批致富典型,提高科技服务的效果。通过引进新品种,全乡的小水果品改工程已基本实现,由原先的奈李向水晶梨、纽荷尔脐橙、椎粟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该乡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为该乡带来了农业科技的技术更新、观念更新。

他们变过去农民找科技为科技找农民,无论周六、周日,他们24小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他们经常走村串户,到科技示范户家中上门服务,为群众开展农业技术、化肥农药配制等咨询活动。他们的手机成为了农民“科技专线”,随时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种养技术问题、农药使用技术问题,让示范户减少投入成本,提高使用效率,避免经济损失。在服务中科技特派员得到收入回报,在服务中农户与企业科技素质、产业效益得到提升。

现在,该乡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与各村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带给农民,把科技之火洒向农村,把产业经营知识传播给农民;他们引进技术、引进市场、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带动农民掌握技术;他们心系示范户,服务千万家,把科技植入农村,把温暖洒向农民。在科技特派员的引领带动下,全乡产业结构优了,农民思路宽了,路子活了,钱包鼓起来了。农民群众说:“科技特派员就是我们的财神爷!”

下载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多元农业走上致富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张海芳回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1 大学生张海芳回乡创业走上致富路近年来,国家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这就吸引了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 回到家乡打拼自己的事业。......

    个体户国庆60周年征文:电,助我走上致富路(5篇模版)

    多年前的仲夏,我从乡下来到嘉定街头找工作,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搏得功成名就的一天。由于我乡音很重,再有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很难找到一份适合我做的工作,就这样在嘉定奔波了半......

    阳新农业走上产业化之路

    阳新农业走上产业化之路来源:阳新网 浏览次数:255 时间:2012-08-25 08:28:3817日,阳新县组织近百名乡镇干部赴浮屠、三溪、军垦、木港等镇区参观稻虾混养、菌类培育、高效种养殖......

    多元 和谐 发展

    多元 和谐 发展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我校办......

    年轻人善捕商机推广学习培训法走上致富路

    龙源期刊网 http://.cn年轻人善捕商机推广学习培训法走上致富路 作者:严 力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10期孙吉茂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但是不安于现状的他一直想做......

    一八三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 183团职工多元增收情况汇报材料 183团地处中蒙边境一线,担负着38公里边防线的守护任务,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边境团场。受土地、......

    农业发展

    就日英两国农业发展现状谈谈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11级植物保护二班 学号:1107101056 姓名:邹旭阳 摘要:分析了日英两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日本保全性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

    实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应把握四个方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0-23 12:07:00 ]作者:谢少波编辑:studa090420摘 要: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